什麼是小分子靶向藥物?
它是什麼時候興起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現狀如何?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
一直覺得小分子靶向葯是最優雅的抗癌療法。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只要每天吃一片格列衛,就能正常的活下去。無需手術(骨髓移植),化療,放療。但為什麼靶向治療很少有這麼成功的?我知道的例子就只有格列衛和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有沒有什麼好的綜述文獻推薦的?
謝邀。
個人認為,靶向藥物跟傳統化療藥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針對的是腫瘤細胞這個整體,圍繞的是腫瘤細胞無限增殖以及其他生物學特性進行干預,立足點在於「果」;而靶向藥物則著眼於腫瘤細胞發生髮展中這些生物學特性的「因」,比如CDK蛋白參與增殖調控、VEGF影響供給和轉移等。那麼很明顯,靶向藥物的興起勢必是得益於人類對腫瘤發生髮展過程中分子生物學機制的認識和深入了解,沒有DNA、信號蛋白通路、表觀遺傳學修飾等等這些分子基礎研究,靶向藥物不可能出現。
但對於靶向藥物和化療藥物的外沿界定似乎還是不夠明晰,一般來說,是將1997年FDA批准利妥昔單抗上市作為靶向藥物興起的關鍵時點的。
至於現狀,IMS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中單克隆抗體和蛋白酶抑製劑佔據65%的份額,可以說靶向藥物是當前抗腫瘤療法的主流方向。但在中國,生物藥物和小分子靶向藥物份額加起來不到10%,遠遠低於化療藥物中的烷化劑和抗代謝葯(24.5%),甚至連植物葯(19.3%)都比不過,更別說具有中國特色的「其他藥物」(呵呵)。
靶向藥物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無非就是如何去克服耐葯。畢竟腫瘤的發生髮展是個非常複雜的多因素過程,各種代償性反饋都會引起藥物耐受。克服方向我覺得無非一方面是開發多靶點抑製劑(但是毒副作用可能會上來),另一方面就是聯合用藥(代價就是貴)。另外跟分子診斷和免疫療法的結合也是可以預見的兩個主要方向。比如PD-1/PD-L1抑製劑等一系列免疫檢查點抑製劑。
因為重要所以寫在前面的更新:服用格列衛,依尼舒的同時不要吃西柚,柚子,橘子之類的。詳見說明書---CYP3A4抑製劑相互作用欄。
-------------------------------------------
我是一名急淋患者,因為有費城染色體突變陽性,一開始服用了格列衛即伊馬替尼,外周血被控制的很好,副作用能接受,後來發展到腦膜白血病,伊馬替尼不能管到腦脊液,所以改用了依尼舒即達沙替尼。每日服用100毫克,轉陰後每日服用50毫克。
說說感想:
1--副作用。格列衛還好,依尼舒對我的副作用太大,胸腔積水啊,心包滲液(好像是這麼叫?)啊什麼的相當難受。
2---低免疫。對免疫系統壓制太大,很容易就會感染。服用格列衛之後我的粒細胞一蹶不振……依尼舒倒是沒有壓制到。
3---費用。如果現在我沒有減量,估計要吃到賣房……順便提一下絕世敗家葯泊沙康唑。
4---耐藥性及副作用累積。放在一起說,耐葯了,沒轉陰要完;沒耐葯一直吃下去也要完,那副作用的說明書跟財經報紙似的密密麻麻…………
以上。
===================================================
有人問到副作用
我服用達沙替尼後,每日100mg,服用後5日明顯的感覺到骨骼異常疼痛,因為外周血及骨髓癌細胞已經清理乾淨所以不是癌痛;頭左側劇烈疼痛,但是核磁共振和CT檢測無異樣;凝血功能降低,在血小板正常的情況下局部傷口不易癒合;胸腔積液,B超顯示約2cm;心包積液,由於當時在用二性黴素B,本來就有些低鉀,所以不一定是達沙替尼的原因。
以上是我個人的副作用,副作用因人而異,有人服用格列衛上吐下瀉,我倒是一點事兒都沒有。
有人問那副作用這麼大為什麼還要堅持服用呢?我用看到的一個笑話回答他:你看這人化療前還好好的,化療後都成什麼樣子了……
最大差別是:靶向藥針對的是變異的癌細胞,化療藥針對所有細胞。所以靶向葯會更精準更無害。
綜述好多,方法:上網-pubmed-輸入cancer target drug review-選影響因子高的下載即可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在關節彈響後會感覺輕鬆?
※如何看待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中醫的科學性不容否定」的言論?
※人被凍死有哪些解剖學特徵?
※有哪些令人感到荒謬,卻有合理的醫學解釋的事?
※胃癌早期怎麼能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