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與金穩定的防線秦嶺、京湖、淮河,為什麼在對抗蒙古過程中,秦嶺首先被突破,再也沒有形成有效防線?

南宋與金穩定的防線秦嶺、京湖、淮河,為什麼在對抗蒙古過程中,秦嶺首先被突破,再也沒有形成有效防線,導致漢中四川多次遭到蹂躪,而京湖、淮河防線可以堅守那麼多年,短暫的被突破,之後的彈性防禦也能把防線推回到原有位置,直到蒙古最後攻破襄陽為止,按理說,秦嶺防線應該是最穩固的


謝邀~

咱家不贊同姬軒亦的答案。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

1、川陝戰區不是西南戰區,事實上,除原有的川、峽四路之外,在陝西南部該戰區還長期有大片控制區,在隴西與吐蕃民族進行軍馬貿易。並且這是南宋獲得戰馬的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因此把川陝戰區說成是西南戰區是不合適的。因為該戰區的主要兵力都在秦嶺-六盤山地區,嚴格來說應是西北戰區,而不是西南戰區。

2、川陝戰區距離政治中心非常遙遠,中央對其掌控能力是很有限的。根據南宋的傳統,川陝戰區的財政費用,是自行解決的。為什麼呢?這個地區如此遙遠,每筆開支都要上報到中央批准,然後再調撥過來,運輸成本太高了。最快的方式自然是自產自銷。而事實上四川也具備這麼乾的條件。

川陝地區的收入情況是什麼呢?分農業收入和分農業收入:
農業收入:
兩稅、頭子錢、義倉稅、勘合錢、牛皮稅、和賣、預備稅、兩川畸零絹估錢、兩川激賞絹
、西川布估錢,這些是來自農業部門的收入。

非農業收入:
商稅、礦稅、專賣(食鹽、茶、酒)、契稅、免疫寬剩錢、經總制錢、稱提錢、免行錢、絕戶田產錢、坊場錢、

這些收入有多少呢?咱們用紹興七年四川都轉運使的報告來核算,那就是:
舊額所管:1599萬
紹興新增:2068萬
小計:3667萬

記住,這還不算髮行紙幣的收入,僅趙開在四川主管經濟工作的短短几年,就發了1700萬貫以上的紙幣!

而川陝戰區中,各地官員的供給額是多少?在紹興七年的時候,就有1316萬貫!這是還沒算上軍隊的情況。

最後這筆賬算下來,自給自足做不到不說,反倒還需要中央每年補貼160萬貫。這NM叫什麼事?

一名軍兵,在南宋中晚期,一年耗費大致是50貫,我們打寬算,一個人一年耗費100貫。加上官員耗費,則至少應能贍養20萬人才是。而事實上呢?有沒有十萬人都是個問題,按紹興年間的統計來看,所謂總人數68499人,都是很值得懷疑的。

對比一下岳飛養了不到十一萬人,才花多少錢?岳飛編練了十萬五千人,一年用錢672萬,用米84萬多而已。好,算上岳飛手裡存留的近700萬貫的現金存量來攤銷,這一年才多少錢?最關鍵的是,他編練的這十萬都是精兵啊~!

這麼多錢,哪裡去了,怎麼花了,給誰用了,到底養了多少閑人?這就是一筆爛賬,誰也算不清楚。四川最先被破開,不奇怪啊同志們,不賣國的話,這些賬怎麼消啊?!

咱家給大家看一個南京駐軍的統計:

自學歷史的人與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有什麼差距? - 經略幽燕我童貫的回答
來源:知乎

建康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司
番號 兵種 兵力 將佐編製 駐紮地 注 解
1前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2右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3中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4左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5後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6游奕軍 步兵 見下 統/領 1/1 建 康 兵種疑似
正/準備將 5/5


以上番號1-6乾道六年額總50000人,馬5087匹。淳熙十二年檢點,在籍46296人,馬6370匹。後又檢點,實際校閱11458人,馬2000匹。

恩,每年按5萬人發福利,檢閱只有1萬1,按5000馬發供給,實際只有2000。

多得哪裡去了?為什麼軍隊不經打?你讓一萬人去打五萬人的仗,能經打么?

闊端破開四川,號稱40萬,實際兵力8萬。川陝駐軍號稱十萬,實際上也就曹友聞的兩三萬人在陽平關死鬥了幾天,後面就沒援軍了。

這怎麼打?

對比一下,湖北無論如何有當年岳飛打的底子,有孟珙經營了十幾年的成果,7-8萬人是能拖出來的啊!

咱家再說一個,下江地區編製的水軍,一般以3000人到5000人為額。池州的水軍3000人,實際能拖出的只有1000多人,去掉老弱疾病,真正能上陣的只有不到200。而且此軍的船隻破漏損耗,基本都沒有了。

這種軍隊能打仗么?是個人都知道不行。

賈似道搞打演算法,整頓軍頭,整頓軍隊財政,有沒有道理,該不該,大家自己想想。

這個人真的就是一無是處的奸臣么?有這種不和談堅持打到底的奸臣么?

咱家曾起過一個ID,叫南天一柱賈似道。

說實話,這絕不是翻案啊~!


更新:
最近又看了下贊數最高的答案,感到其中的一些分析還值得商榷,甚至有些文不對題,以下逐條辯證。
1.川陝戰區到底是「西北」還是「西南」,於問題無涉。從戰區角度考量,南宋三大戰區指的是川陝、荊襄、兩淮這三個應對北朝的戰略方向,復旦大學余蔚教授提出「獨立攻防區」這個概念,著重強調軍事屬性,甚為恰當。但荊襄、兩淮戰區除軍政外外並不具備足夠的獨立性,只有川陝戰區存在相對的財政獨立。
2.關於川陝財政困難的分析固然正確,但財政困難,入不敷出是南宋一朝的普遍現象,荊襄、兩淮同樣存在財政問題。這裡的重點是川陝戰區的地理環境明顯不利於軍需物資的轉運,陸路轉運使四川百姓的徭役負擔明顯更重,對日常生活和生產造成嚴重困擾,這才是川陝較其它戰區存在的突出問題。至於那個答案用紹興七年的四川財政還有建康府軍額配置的羅列來分析一百年後宋蒙川陝之戰,不免存在時空錯亂的問題。尤其是後者,宋代軍額配置只是紙面上的文字,具體配額是動態變化的,更不用說缺額問題的普遍存在,因此對於本問題來說根本不具參考意義。

應最高票數答案作者的要求補上史料:

  吳泳紹定五年(1232)所上《論蜀事四失三憂及保蜀三策劄子》(《鶴林集》卷一八。四庫館臣評:泳又蜀人,深知地利。故所言切中窾會,非揣摩臆斷者比,實可以補史所未備。)。注意時間哦,是紹定五年,在闊端入蜀前,這篇正是總結開禧嘉定以來蜀口戰禍的影響,亦可作為闊端入蜀前川陝戰區基本情況之概覽,內容均與我所言相合,至於那為作者強調的兵額不足,中間的原因還請你仔細看將士之失、潰卒之憂兩段。吳泳全文均未提及將領貪墨嗎。誠然,吳泳沒提不代表這個問題不存在,但顯然這既不是此時川陝戰區的根本問題,更不會是全部的問題!歷史解釋從來不會是單一片面的,不能以偏概全。錄文如下:

  且敵自擾我西睡,斯害溥矣。問之關隘,則攻乘會破馬嶺,突出武休,分道麻家平,斷仙人原,徑犯金牛。潭毒最是西和四郡之背膂也,向者不曾陷,而今攻陷矣。灑陽漢中之股臂也,向者不曾破,而今殘破矣。益昌梁益之襟喉也,向者不曾入,而今深入矣。人謂敵畏暑,止嚴秋防,而盛夏之時尤更猖撅,決我藩籬,闖我堂奧,千餘里之地,莽為丘墟。昔人所謂天獄,所謂天險,所謂大小漫天寨,肆行如履平地。而閬苑以東,劍閣以西,今乃視為極邊,此關險之失一也。

  問之倉庾,則糴本盪矣,糧道絕矣。武階之倉三,同慶之倉七,鳳集之倉十有一,西和之倉十有五,金洋之倉十有七,其大者則如利、沔、興元,每月各支家糧萬石,而魚糧一處,計取財賦,幾收十分之四,制司諸庄儲積,又不與焉。向謂敵人以射獵為生,不瞰五穀,而今此因糧於我,蠶食燒毀無有存者。而況保馱之戶亡,流馬之舟溺,求欲如古人潛巴中之粟,積漢城之谷,運祁山之糧,亦難乎其為力矣。此倉廩之失二也。

  問之將士,則田隧死於馬嶺,李實死於鳳集,李沖死於同谷,陳寅死於西和,楊祀死於天池原,呼延拭死於芭蕉嶺,偏將小校陣亡戰沒者不復以數計。何進老將也,往年大安卻敵,茗山卻賊,西和卻戎,其功不在古名將下,而乃機失於遙制,力分於備多。西和之守備方密,而抽那於三泉矣;三泉之捍禦方固,而分摘於七方矣。逮夫兵勢不接,士馬略盡,而進亦轉戰力斃矣。諸葛亮所謂:更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此將士之失三也。

  問之民人,則關表之民困於虔劉,劍外之民困於遷徙,益、梓、夔路之民困於科調力役。夫估不已而又科正夫,水運不給而重督陸運,糗綿鈉色色繁興,抽分括羨靡隙不盡,斯民之所以終歲勤動,竭力以奉公上而不敢言者,蓋謂上之人必能以庇之也。而外寇忽來,內讓先作,官不能以保其室廬,兵不能以護其禾稼,甚至鐵騎馳蹂,奪我田疇,以標插麥曰:某統軍麥,則亦何所依賴哉?重可痛傷者,流移滿野,顛踏系路,彌望數百里無炊煙,正張浚所謂「民人死亡十之六七」,此民人之失四也。

  有是四失卒難經理,而又有目前之可憂者一,事後之可憂者二。蓋自近歲御軍亡紀,刑賞亡章,諸軍逢敵動輒奔潰。其初止是東軍,去歲摧踏諸軍亦相仿效,假稱北騎襲奪平民。國家竭民之膏血養之不營驕子,今乃不利禦寇而利為寇,潰者既招,招者復潰,因循展轉,流毒至今。若如陸贄之說:進不邀以成功,退不處以嚴憲,師一挫傷,布路東潰」,其患何有終窮耶?此潰卒之憂見於目前者一也。

  諸屯老小移就內郡,省運減朵,是亦一策。但昔人區處,不過綿川間三數州,而未嘗教之彭、漢、卭、蜀等郡。蓋謂州兼節制,屯置將領,有以綏御而管轄之也。去歲關頭兵潰,家屬內徙,不知誰人創為移屯之說,致使諸軍藉尋老小為名,所在驚憂,以為寇至。且兼關以內外流人萬數併入中州,彼其見風土之美,遂懷重遷之思,因居處之華,咸起疾視之意。萬一如耿滕之說:梁人剛剿,蜀人軟弱,客主不能相制,必為亂階,豈不重貽西顧之慮?此移屯就食之憂隱於事後者二也。

至於我對這個問題的基本觀點,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答案很簡單,蒙古全面侵宋前,川陝戰區就因為吳曦叛亂及此後的宋金拉鋸戰和拖雷借道的襲擾,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成為南宋防線最薄弱的一環。而川陝防線距離行政中樞過遠,一旦被破壞,便很難得到補強和恢復。
川陝戰區距離南宋政治中心臨安最遠,最難遙控指揮,但憑藉著優秀的將才(吳玠吳璘楊政郭浩,事實上就有中興名將多西北人的說法)優秀的士兵素質(這些部隊的前身就是戰西夏,伐方臘,平燕雲,抗女真的陝西軍,是北宋末南宋初為數不多的能拿得出手的軍隊),加上秦嶺地勢之便,該戰區在南宋前期的表現是最讓人放心的。金兀珠能夠逾淮渡江甚至把高宗趕到海里,偽齊也一度攻佔過襄陽對南宋構成了極大威脅,而金朝也好偽齊也好都曾以主力部隊進攻川陝,但卻沒能跨過秦嶺這道坎。因此南宋初期西線雖然沒有取得像中線岳飛在紹興十年郾城大捷直逼東京這樣的進攻戰戰果,但論防守也沒有出現大的紕漏,是幾條戰線中做的最好的。
到海陵王南侵和隆興北伐,也就是第二次宋金戰爭時,川陝戰區在已經年邁的吳璘的統領下,表現依舊可圈可點。在前期防禦作戰中牢牢將金朝陝西方面的部隊抵擋在大散關一線(當然這一線部隊的實力遠不如完顏亮率領的主力,且作戰並不積極),此後更向陝西反攻,收復熙河秦州德順等大片領土,之後宋金便在德順一帶反覆拉鋸。但剛剛繼位不久的孝宗在不了解前方戰況的情況下命令吳璘從德順撤軍,很像幾十年前岳飛十二道金牌那一幕是不是,不過這一次吳璘軍比岳飛更慘,吳璘前腳剛剛撤軍金軍後腳就掩殺過來,是役南宋損失數萬精銳。
總體講川陝戰區在第二次宋金戰爭中仍是防守做的最好的戰區。但隨著德順撤軍時的重大損失及幾年後吳璘的去世,精銳喪盡名將凋零,南宋川陝戰區局勢從這時起就便惡化起來。另一方面,川陝距離臨安太過遙遠,軍糧器械全部由四川地方而非中央供應,軍隊又長期為吳氏將門把持,存在很大的割據隱患。但宋金此後又迎來了40多年的和平時期,加上南宋控御得當(總領所宣撫司並立,利州路兩分,心懷叵測的吳曦(吳璘之孫吳挺之子)長期滯留在川外),吳璘之子吳挺子承父業,仍算赤心報國,這兩大隱患被長期掩蓋了過去。(當然中線東線其實與西線一樣存在這些問題,但顯然西線的情況不是最差的。)
川陝戰區軍隊戰鬥力的急劇下降和地方分離勢力的潛滋暗長,終於還是在開禧北伐時爆發出來。開禧北伐,純粹是權臣韓佗胄導演的一出鬧劇、悲劇,對南宋此後的走向產生了惡劣的且是不可逆的影響!
他是如何好大喜功,不自量力,走了哪些昏招,方家自可翻閱文獻,在此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在西線的部署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命滯留行在的吳氏將門之後吳曦返回川陝戰區,任命他為興州駐紥御前諸軍都統制,兼興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從政郎朱不棄上書韓侂胄說吳曦不應統帥西北軍隊,韓侂胄沒做答覆。吳曦到興州,誣陷副都統制王大節,王大節被罷職,朝廷沒再任命副帥,使兵權都由吳曦掌握。
之後就是我們知道的開禧北伐不久,南宋中線東線全部潰敗,轉為防禦作戰。而負責西線的吳曦又給金朝送上了一個大禮包,叛宋、稱王、割關外四州,隨即調宋金前線的防禦部隊反戈一擊,向四川進軍,南宋在西線的軍事部署徹底被打亂。所幸吳曦叛亂被迅速平定,宋金再次議和(嘉定和議),不然四川很可能在蒙古人來之前就被已經走向衰亡的金朝蹂躪了。
吳曦叛亂的直接結果,是南宋在西線半個多世紀的軍事部署因這次內耗而被完全打亂,吳氏將門對川陝軍隊的長期領導就此結束。(吳曦身首異處,吳璘後人被全部遷出四川)
粉碎吳曦叛亂,收復關外四州,使川陝轉危為安的便是安丙。安丙能夠粉碎吳曦叛亂已實屬不易,但他卻無法使川陝戰區的防禦恢復到開禧北伐前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叛亂及平叛期間軍隊的損耗,前線大批據點、物資的損毀,平叛後的政治清洗,都意味著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元氣;另一方面是此後宋金再次爆發衝突,南宋只能倉促應戰,沒有恢復元氣的時間。更根本的原因是,川陝戰區能夠維持,依靠的是優秀的將領(吳氏將門)和軍隊素質(陝西軍及其後裔),而川陝防線後面卻沒有縱深防禦。因此這兩大基石一旦被破壞,便難以挽回。更何況南宋東中西三線全線持續受到金朝襲擾,朝廷在中線東線自顧不暇,根本無力調運兵力、物資補強西線。
吳曦叛亂之後,金朝入侵川陝已能夠輕鬆越過大散關,直入黃牛堡,殘破梁洋,川陝防線再難恢復。
托雷借道川陝,這個時候,南宋只能任其蹂躪,川陝防線已經名存實亡。
宋蒙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南宋在東線,兩淮防線後面,還有長江。
在中線,襄樊防線後面,還有荊州鄂州支援。
東線中線,還有水師支援戰事,運送物資。
因此,中線東線一時失守,還能實現彈性防禦,何況蒙古的主力在西線。

在西線,已經殘破不堪的川陝防線後面,只有近乎不設防的四川,何況他們要面對的,是蒙古的主力。


蒙古是從西藏進入雲南滅亡大理打南宋。歷史上第一次,有開拓的意義,蒙古的興旺不是偶然性事件,四川釣魚城把重慶保衛的很好,


金朝在蒙古的壓力下希望南遷,和南宋剛正面剛到兩邊都財政崩潰。然後蒙古勢如破竹摘桃子。

財政壓力下,南宋這邊節度使和中央在土地和稅收歸屬問題上矛盾越來越尖銳,導致投敵的非常多。

又一次證明,一個不小的政權的崩潰,必然是財政的崩潰。


某個姓吳的後代造反,導致那一帶宋軍元氣大傷


南宋軍制有個大弊端,部隊過於分散,每個單位規模都不足,形不成長期性的區域重兵集團,遇事協同困難,容易被各個擊破。主要是淮西兵變後對自己軍隊過度防範。


長期戰爭對南宋戰略資源的損耗 ,蒙軍有能力對襄樊長期圍城,,城破以後蒙軍的迅速突入,賈似道的優秀指揮 都是直接原因。另外蒙古從大理的繞道對征服南宋沒任何意義,一路上越過叢林就已經損兵過萬了。還有說腐敗的,這點地方維持戰區常年的戰爭已經是嚴重財政赤字,必須國家全力支持的、武器裝備 軍訓 城牆修護不用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蕭衍作為蕭齊宗室,篡權之後,要以「梁」代「齊」?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言不發,真實的徐庶到底是什麼樣的?
被袁崇煥誅殺的毛文龍是一個怎樣的將領?袁崇煥之死與他有關嗎?
為什麼蒙古帝國在入侵歐洲的同時,南宋在金朝滅了後還能抵禦住蒙古支撐了近四十年?
為什麼劉邦饒恕雍齒就是心胸寬廣而項羽放過劉邦就是婦人之仁呢?

TAG:中國歷史 | 軍事 | 戰爭 | 南宋 | 蒙古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