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道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是怎麼樣的。中國文化里道教文化又是扮演著一種什麼樣的角色呢。道教文化到底是好是壞。又是什麼的產物?
首先要明白,對一個宗教下好壞的定義有問題的,哪怕是擁有極端組織的穆斯林,其中也與人無害的溫和派。即使是國內已經被帝王們收拾得服服帖帖得佛教,跑到緬甸就搞屠殺,跑到日本就娶妻生子吹捧戰爭。
道教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上發展出來的組織,其整體信念與形式不滿足西方定義的宗教一面,如果比較儒家於道家,會發現很多相似之處。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那就是道。
然而道這個概念各家都有自己的定義,但定義卻又基本不完善,唯獨道家的概念雖顯飄渺,但含義浩渺,最為完善。
於是有了道德學派,也就是道家,但道家又分化為多個流派,大體分黃老學派與老莊學派。
老莊就是結合老子與莊子的學說,所以偏重清靜無為,逍遙自在的一面,黃老則是方術實踐的一面,裡面包含大量現代人難以理解的玄奧知識。
除了這些學派外,還結合了方仙道的內容,把理論與修鍊實踐有機地在一起。
這三種主體思想融合在道家,就如同三體的運動一樣,衍生出來了無數的變化,讓道家思想,難以用單純的一個面去描述,這本身就是一種混沌系統的特點。
但初期道家傳承是小圈子的事,後世的道教開始有組織化,是從張天師開始的,所以後來的道士都管張天師叫祖天師。
道教是建立在道家學說之上的,與儒家不同的區別在於鬼神的態度,儒家是「敬鬼神而遠之」,道教則是「盡鬼神而用之」,持開放研究的態度,並建立了一個天庭地府的鬼神系統。
與其它宗教例如佛教最大的不同是,在道教的鬼神系統中,會將那些雖然去世但有功與世人的人物,納入到這個系統中。
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道教的鬼神系統中的神,實際上就是一個中華文明發展的痕迹,哪怕世間的人都忘卻了古人的功績,虔誠的道教徒不會忘記。所以說,道教徒與其說信奉的是神明,不如說信奉的是一種精神的化身。
馬上要到2016年了,以道教拜太歲,供奉的2016年流年的值年星君管仲大將軍為例。
管仲雖然屬於法家,但是實踐的是黃老道,雖然沒有操刀子上戰場,但還是有些武力的,曾經一箭差點把公子小白射死,幸好衣物上的勾帶擋住了,如果成功了就沒有後世大名鼎鼎的齊恆公了。後來齊恆公不計前嫌,與魯國打仗時,把管仲搶了過來,禮之為相,管仲給齊桓公提了幾條建議。
欲成霸業,先求民心,欲得民心,先當愛民,愛民則應讓民富,而讓民富,則應興商,民富則國富,國富則有錢組織精良軍隊,然後在這個前提滿足後,還是不能輕舉妄動,還需要百姓安定,才能圖謀霸業。
後來齊恆公在管仲的指導下,經營了30年,中間幾次會戰,得到天下霸主的地位。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云:「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班固《漢書·藝文志》云:「秉本執要,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都是就黃老之道特點而言。「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這是指出道家學術背景。而道家政治與處世的立場:尚簡易,黜繁縟,貴卑議,忌深文。
管仲是顯然的黃老道的實踐者,將他設為丙申太歲,讓世人敬拜的,並不是他成就霸業的功跡,而是興商愛民的宗旨。
而提及管仲,自然有要提到鮑叔牙,齊恆公能任用管仲,也是鮑叔牙推薦的,然而從「功成而弗居」上看,鮑叔牙的實踐更為徹底,據史書說他後世十餘世都享受封邑,時常有高官賢臣出自其中,顯然是相當不錯的。
故事要細說就複雜了,正是因為這樣,古人的事迹才會一代代被傳誦。
這些故事,現代人大多是不能耳熟能詳了,除了國學文化愛好及一些專家外,大部分普通上班的人士,跟他們提管仲,多半是全然不知的。
而作為道教的人士來說,不但要自己知道,還要給信眾解釋,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形式。
至於有一些宗教喜歡說道教這是拜鬼巴拉巴拉的,只能說,他們完全不懂什麼叫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有的只是自己狹隘視角下的管窺之見,並以為井底看到的天空便是全部了。
這個話題要說就太多了,這只是冰山一角。
直接評論道教的好壞,而不看道教的發展歷史,那就是耍流氓了。道教發展到今天這個情況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東漢末年開始,到唐朝建立後結束:
這個階段的初期,道教從黃老信仰和民間巫術中汲取營養,建立組織,最後起義。代表人物就是天公將軍張角和祖天師張道陵,這時候道教徒希望建立一個人間神國,可以說是非常有理想,有抱負的。後來也確實建立了一個張魯政權,其實張魯政權在很多方面都值得點贊,比如建立可以提供給旅人食物公共設施,以及收留一些中原難民。
不過因為張魯畢竟神棍出身,軍事才能一般,被曹操消滅了,那之後道教也經常有起義,這些起義軍有好有壞,好的自然是嚴格遵守道教教規,希望建立地上神國,壞的么,比如孫恩殺人無數,不信道教的都幹掉,比如北方的一些起義,殺光了一些不信道教的村子。後來南方和北方的道教都進行了改革,這個可以查查陸修靜和寇謙之這兩個人。
這兩個人出現之後,其實也就代表著道教徹底的服軟了,道教徒放棄了過去的理想,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從唐朝建國正式開始,到明朝建國結束。
這個階段你可以稱之為跪舔當權者階段,這個階段道教開始走上層路線,一方面是李唐王朝自稱老子後代,給了道教很多特權,另一方面道教的上層也開始明白,地上神國是不靠譜的,道德經里所說的國度靠他們無法建立,一部分道士去修仙了,還有一部分道士開始結交權貴,套路和之前的王木木大師差不多。
但因為道教理論的很多破綻,比如上一位答主所說的,道教的太歲神之一是管仲,可管仲是春秋戰國人,難道之前就沒有太歲神了?那麼是因為有人而有了神,還是因為有神才有了人呢?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道教在當時出現了大量的金丹毒死人的事件,很多信仰道教的人服用了金丹後,要麼直接掛了,要麼痛不欲生,還有幾位皇帝,也是吃了金丹之後去世了,這都對道教的信譽度造成了打擊,這期間偶爾出現幾位水平極高的道士,但都是以中醫,學問著稱。
這麼來看,道教的沒落是必然的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第三階段是明朝建立後到現在。
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就跟宗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他上台之後對宗教的本質了解的很清楚,在他看來,這些宗教沒一個靠譜的,無論是明顯是邪教的白蓮教,還是道教佛教,所以他在法令上嚴格限制宗教的勢力,這麼一來,對佛教還好說,因為佛教不但能走上層路線,在基層也對老百姓有一些關懷。
至於道教,這就打擊太大了,結交權貴這招就不太好使了,而且金丹這東西,也忽悠不了多少人,畢竟毒死的人太多了,從此道教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中間雖然出現過幾個好道的君王,但他們都是對道教的一些技術感興趣,煉丹啊什麼的,試試還好,他們不太肯花力氣幫道教推廣。
到了清朝道教就更加被打壓了,張天師給多爾袞送祥瑞,多爾袞直接說了一句:「致福之道,在敬天勤民,安所事此,其置之。」這簡直是當面打臉了,雍正皇帝甚至當面訓斥過張天師,聲稱要廢了道教。
後來大清滅亡,民國期間的軍閥也好,革命軍也好,對道教也是沒有好臉色,偶爾搞搞面子工程是有的,但真信的不多,到了本朝,你懂的。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道教文化是好還是壞呢?當然是好的,道德經的內容所描述的治國理念是非常靠譜的,比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你看看現在一些道德的炒作,不是很扯么?一些打著公正旗號到處說話的公知,不正式道德經反對的這種人么?
另外道教文化里還含有一些中醫,武術之類的內容,雖然這不是道教原創的,但它也起到了一定的傳承作用。
所以說道教文化是好的。
但是道士這個團體是壞的,從放棄建立地上神國這個理想開始,道士這個團體就變成了不事生產,依靠當權者,有錢人的階層。這樣一個團體,既無法遵守道教的教規,也無法真正領會道教文化,換句話說,它只是一個打著道教旗號反道教的偽裝者而已。
當然,不排除一部分道士是很靠譜的,但這些人往往被邊緣化,無法進入道士團體的核心。
謝邀
我實際點吧!沒道教,就沒修真,網路文學就會缺掉很大的一塊。
謝。題目太大,誠惶誠恐。
恐怕重點在養生上,更多的是在飲食起居上。
誰敢說不好?小心被玉帝請去散步←_←
推薦閱讀:
※你身邊有哪些已經很少見到的老手藝、老職業、老吃食?
※如何自學古琴?
※破四舊使哪些傳統習俗消失了?
※為什麼十二生肖的順序是現在這個樣子?
※星星這麼西式的元素 我要通過什麼手法才能把它做成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