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平躺拍核磁共振,測量的頸椎曲度是否正確??

一年前拍片查出了頸椎病,生理曲度反弓+椎間盤凸出。
一年後也就是前不久,去複查,平躺拍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是突出還在,但是生理曲度存在。

開始很高興,可是頸部不適依然有些嚴重,而且自我感覺脖子向前探。

再想到平躺的姿勢,人的後腦勺和肩部必然處於一個平面,和平時坐姿和站著時很不一樣。

想請問這種平躺,後腦勺著床的檢查方法是否會誤把反弓頸椎當做有正常曲度的頸椎?


不同姿勢下拍得的頸椎(甚至整個脊柱)曲度是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精度達到軟組織層面的MRI技術仍然無法取代X線檢查的原因之一。
在臨床上每一個檢查都會有各自的目的。

X線因為解析度相對較小,所以只能用不同的拍片角度來彌補單次成像有限的信息。以頸椎X線片為例,拍片角度包括正位片、側位片、張口位片、過屈過伸片等。通過不同的姿勢體位角度,X線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結構功能評估。

而MRI的技術原理特點,它在軟組織檢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幾乎適用於全身各系統的不同疾病,如腫瘤、炎症、創傷、脊髓以及各種先天性疾病的檢查,因為MRI能敏感地檢出組織成份中水含量的變化,MRI還能夠檢查出椎間盤是否存在退變。

但是,因為MRI成像時間較長,所以常常採用卧位讓病人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進行檢查,這樣才能獲得清晰的圖像。

所以X線、CT與MRI是截然不同的檢查方法,三者各自都有優缺點,相輔相成,無法互相替代,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做了MRI還要拍X線片,或做了CT還要做MRI的原因。

=============================================================

考慮到MRI可以看到各種軟組織,也有團隊試圖用MRI來測量肌肉的橫截面積,從而評估肌肉的力量彈性等參數。

但是這些用MRI測量肌肉截面積的研究,最終都被認為結果不可行,因為檢查時候的躺姿是無法反映坐姿或站姿等承重時候肌肉的狀況的,截面積也是大相徑庭的。

==============================================================

也有另一個有意思的研究

原文鏈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12264/pdf/TSWJ2012-184016.pdf

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在不同體位下分別拍腰椎MRI,然後比較成像結果中腰椎曲度的差異。

由左到右,坐姿分別為端坐、後仰和前傾。

通過對MRI影像測量得到的參數,比較在不同體位姿勢的差別,結果如下——

當受試者後仰姿勢(半坐卧位的「葛優癱」)時候,腰椎曲度都是相似的(綠線)

當受試者端坐姿勢時候,腰椎曲度存在一定的個體化差異。(紅線)

當受試者前傾坐姿時候,腰椎曲度之間的差異顯示更加明顯。(藍線)


由此可見,脊柱的曲度是非常依賴於我們檢查時候的體位的,我們大可以通過不同功能位的X線片得到所有關於脊柱的信息(增生、曲度、形變等)。而卧位MRI獲得的脊柱曲度顯然是不準確且容易誤導診斷的。

==============================================================

如果對頸椎還有疑問的,可以移步閱讀我的知乎Live的文字整理稿:重新認識頸椎病,也可以直接進入Live平台首聽錄播: 知乎 Live - 重新認識頸椎病。

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桑小尼畫說賤骨頭》--- 知乎專欄,我會用手繪的形式把骨科疾病的科普給大家。同樣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博啃骨頭的桑小尼,來和我互動。

如果仍有私人問題太過個人需要私人諮詢,歡迎掃碼在值乎孫悅禮「值乎」里向我提問


謝邀,先說答案:不一定正確。鼓勵一下題主積極動腦思考的精神。
頸椎生理曲度,以站立位平片為準。但是CT ,MRI都是躺著檢查的,可以因為這個原因造成假象。抬下巴和收下巴會出現完全不同的圖像。解決方法是掃描的時候自然放鬆,不要刻意低頭或抬頭,掃描結果和平片出入不大。


推薦閱讀: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什麼?

TAG:頸椎 | 頸椎病 | 醫學影像 | 核磁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