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後一段時間裡,孩子行為和心理上會產生哪些變化?

如何應對孩子在震後產生的變化?有些哪些解決辦法呢?

之前看到的相關消息:尼泊爾地震致95萬兒童失學 兒基會吁儘快採取措施,而今天尼泊爾又再次發生地震。


我之前在在突發自然災害中,兒童最容易受到哪些傷害? - 劉林卉的回答 中回答過這個問題。看看對題主有沒有什麼幫助。

我們學校曾經歷過地震,地震前後兒童的變化,有些會很明顯,有些不那麼明顯。尤其顯著的一點是容易受到驚嚇,這可能與他們親眼見到地震時的場景有關,比如說親眼看到電燈、桌子或椅子等的劇烈搖晃,聽到各種物品撞擊除了噼里啪啦的聲音,或親眼看到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受傷,都有可能給他們帶來恐怖的會議。

1、一些常見的變化
(1)孩子可能會對周圍事物過分警覺,特別是對物品撞擊出來的聲音很敏感,很容易受到驚嚇;

(2)有些孩子可能一直不能忘記地震時的一些場景,會表現為睡不著覺,睡著之後做有關地震的噩夢,也有可能表現為一直迴避有關地震或者災害的任何話題或活動;(3)還有一些孩子會把自己封閉起來,遠離家人和朋友,迴避公共場所,會對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學習、做事也提不起精神。

2、較好的解決辦法
(1)做心理疏導,也就是多做做遊戲。做遊戲一方面氣氛很愉快,另一方面就是在這種忙忙碌碌的過程中,忘掉了煩惱,通過遊戲活動讓孩子忘記災害、疏導孩子心理,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逐漸重拾歡笑,舒緩恐懼情緒。可以跟孩子們多做交流,聆聽並接納孩子對地震的感受,讓孩子們正確的面對自己的恐懼。

(2)做災害教育。克服恐懼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讓孩子們正確地認識這些災害,直面它,了解它,不再害怕它。教會孩子認識地震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並且教給孩子們一些應對災害的知識和技能。

在我看來,壹基金的「減災小課堂」做的減災教育應該就能達到這個效果,首先教孩子們認識災害是怎麼回事兒,為什麼災害會發生,災害發生時有哪些表現;然後讓孩子們了解自己每天生活學習所處的環境,知道哪些地方時風險點;最後孩子們自己設計應對災害的行動,設計逃生路線及逃生方案。這樣的一個學習後,孩子們基本上已經消除了對地震的恐懼。

就我所知道的,雅安有一所小學二年級的一個女學生,在蘆山地震時親眼看到自己家裡電燈、桌子等的劇烈搖晃,之後就有很大的陰影,本來就比較內向她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同學和老師交流,但經過一學期「減災小課堂」的減災教育後,她現在比之前開朗了很多,還報名參加了學校的舞蹈興趣班,現在經常在用血老師面前表演小節目,這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汶川地震後,我和當時的導師以及同學曾經赴汶川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災後兒童心理援助,也正是這次的經歷,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的追求。扯遠啦~所以看到題主的問題,馬上就像回到了七年前~好啦~回到主題~~
經歷災難不同年齡、不同類型和不同經歷的群體,受到的傷害一定是有其特殊性的。一些群體是特別容易受到災難的影響,產生更多的問題,例如兒童、喪親者、傷殘者、老年人等。
兒童有其特殊的認知、情緒和自我意識水平,因此,兒童在面臨災難時是會呈現與成年人不同的特性,心理援助也需要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題主說的重大地震後,部分孩子的情緒反應不會持續很久,並會隨著災後問題的解決而改變。但是有些孩子的創傷性反應是立即可見的,有些卻是遲發的。
(一)災後兒童一般的心身反應(即心理和行為的改變)
1、退化行為
行為表現較實際年齡更小,如吮吸手指、尿床、父母或親人離開的時候哭鬧、難以適應環境的改變、依賴等;
2、恐懼
害怕與災難有關的各種現象;
3、睡眠失調
失眠、噩夢、易驚醒等;
4、難以表達情感
不願意去表達所經歷過的事件,不願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情感等;
5、悲傷、沮喪、哭泣等
6、反常的安靜或退縮
7、冷漠
8、頭疼、胃疼或其他身體方面非器質性(病理性)疼痛或不適
9、攻擊行為和破壞性行為
10、易怒、敵意
11、不能專心、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學習困難、成績下降
上述現象大部分災後的孩子會存在一項或者多項同時存在,有些孩子會暫時正常,但是一段時間後才出現,比如我們以前在汶川兒童收留所遇到的一個孩子,他的表現完全正常,沒有任何災後的反應,直到一個月後我們離開,當地的老師突然打電話來說孩子出現異常(自殘行為),這些遲發的孩子往往更加令人擔心。同時,這些現象如果持續時間不長(2個星期內),程度輕微(這個要靠經驗或者其他心理測評量表),一般可以視為宅男性刺激事件的正常反應。但是,當有以下情況時,應考慮為異常心理現象,主動進行干預。主要有:1、行為的改變持續了兩周以上,影響正常生活和學習;2、同時出現多種異常表現和癥狀,或在不同場合中反覆出現;3、有自我傷害行為的傾向等。
(二)不同年齡段的典型反應
1、學齡前(1-5歲)主要表現為吸手指、尿床、害怕黑暗等;
2、學齡兒童(5-10歲)主要易怒、哭訴、粘人、攻擊性行為、睡眠障礙、不能專心、沉默等;最明顯的特徵是退化;
3、青春前期(11-14歲)睡眠失調、退縮,不明原因的疼痛、遺尿等;
4、青春期(14-18歲)主要是心身癥狀,頭痛、氣喘、月經失調以及退縮、悲觀等。
(三)災後兒童中的高危人群
其實在遭遇災害的兒童中,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會有相同程度的創傷或反應,一些孩子比較容易在災難中出現嚴重的創傷,即高危兒童。他們常因為強烈而持續性的癥狀,影響情緒、認知以及人格的發展,也就是可能出現PTSD(創傷後障礙)攻擊性人格、躁狂等,並發抑鬱症和焦慮症。所以下面我就介紹哪些兒童是高危兒童,方便大家工作參考。
1、受災難嚴重的影響 比如自己或父母受到傷害、房屋倒塌;
2、受災難直接的影響 同樣是親人受傷或死亡,親眼目睹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嚴重的影響和癥狀,尤其是看到他人死傷的慘狀。。。
3、與父母(或主要撫養者)分離
4、父母有嚴重的創傷癥狀
5、原本就存在情緒障礙、個性缺陷或行為問題的孩子
6、殘疾兒童 災難中殘疾或者原本就殘疾的兒童


——————————————————————————————————————————
分割線~~說完心理和行為的改變,以及重點要關注的孩子~~再簡要說說解決的方法~

上面啰啰嗦嗦說了這麼多創傷兒童的行為改變,其實都是基礎,災難後的心理援助第一步就是評估,也就是觀察孩子們的行為和表現,評估他的創傷程度,以確定需不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簡而言之,創傷後的一切反應都是正常的,不反應才是不正常的,反應(對著上面的癥狀)超過兩周並且影響生活也是不正常的,如果非專業的心理老師請尋求專業幫助,專業的老師就自己干預~一般的干預的形式為個體心理諮詢與團體心理諮詢,會根據孩子的狀況採用不同形式,或者根據創傷的階段。
一般的方法為:傾聽、放鬆技術、完型療法、心理回訴、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等,現在兒童創傷早起採用最多的是遊戲療法(包括沙盤療法、繪畫治療)。干預的原則簡而言之就是首先情緒釋放,也就是讓孩子們說出來,願意說出來的孩子已經好了一半了,嚴重創傷的孩子一般不願意表達,不願意去說,因為說出來代表著還要再次面對一次,所以這些孩子把情緒壓抑起來,最終的結果就是抑鬱症,所以說最重要的是情緒的表達與釋放,而一開始孩子們一般不信任諮詢師,所以採用遊戲的形式是最容易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而孩子在自己的遊戲中,也可以逐漸將情緒表達出來,然後諮詢關係就建立起來,有效起來,再接下來的就好辦啦,可以配合一般心理諮詢的技術輔助行為脫敏療法和再加工等認知療法~~
再分享一個我自己的實例:對於地震後的兒童心理援助,一般會將同質性兒童(有相同創傷經驗,比如都是喪失父母的,或者都是在地震中殘疾的等)組成一個團體集中進行團體心理治療,輔助以個體心理治療,當時汶川震後,我們是每個集中點待一個月,不僅治療孩子也培訓老師,最嚴重的是一個喪親兒童團體,這裡一共有30多個孩子,都是喪失雙親的,這些孩子恢復的都不錯,大部分已經可以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也願意加入團體活動,只有其中一個孩子,還是完全不說話,任何活動都獨自在一旁,特別瘦小,據那裡的老師說,他不僅喪失了雙親,地震當時他正在教室里上課,可是他的全部同學都在地震中遇難,只有他一個人倖存,他不吃不喝也不說話,只能靠輸液活著,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嚴重創傷後的情緒壓抑,錯誤歸因,也就是接下來我要說的~創傷兒童的注意事項:
第一,也就是最重要的,情緒的釋放;
警惕孩子的隱蔽問題,許多孩子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在他們堅強甚至歡樂的外表下,可能有著相當多的情緒,需要特別的關心
第二,早起的干預不是恢復原樣,而是重新找到平衡
不是讓孩子完全恢復原本的生活,而是學會對災難有著積極的應對方式(前提是情緒已經可以自由宣洩)
第三,協助孩子重建原有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主要是關注與陪伴;儘快恢復正常作息;做好保護措施,增強安全感;多給予話語以及身體接觸哦!不要阻止孩子重現災難的情景,甚至要適當鼓勵,或者這樣他們能重新得到控制感的方式;鼓勵孩子幫助讓人,學習相關只是等。
第四,了解並修正錯誤歸因
這個主要是後期進行,主要有:學齡前以及學齡期的孩子可能認為是自己犯了錯誤才造成災難,要讓孩子了解災難的發生是難以避免的,不是他的責任;避免用不實的歸因來糾正孩子的行為;應注意避免父母對災難的錯誤歸因;正確的解釋死亡,以他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釋。
第五,孩子在經歷災難之後,將重返學校,所以除了專業人員指導,更多的是學校老師的協助。
然後對於有志於從事創傷後兒童干預的夥伴們,這些顯然是不夠噠~~推薦幾本書給大家,《青少年兒童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實踐》,《哀傷輔導》等,當然心理諮詢的基礎什麼的就不用說了~

--------------------------------------------------------------------------------------------------------------------------------------
本文的重點其實是這裡!!!!~

下面介紹一些面對這些創傷後的孩子,大家都可以做的事(最簡要回答題主的問題~),其實一般創傷後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的不是創傷的影響,而是周圍人的二次傷害,比如,回想一下,對於喪親的朋友或者創傷後的朋友,我們最常安慰的是什麼?
「節哀!」
「別哭了,你這麼傷心,****怎麼安心呢?」
「沒事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忘記這件事吧,沒什麼的!「
」你應該振作起來!"
類似的安慰,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是的,這正是我們最常採用的安慰!然而對於這些孩子,這種安慰卻是致命!的傷害!

——別哭了!節哀!
要求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壓抑自己的情感!
——你這麼傷心,*******
錯誤歸因!
——沒事的,沒什麼的。。。
站著說話不腰疼。。。否認當事人的情緒體驗!

然而這些卻是我們都在做的,不經意的傷害,無惡意的傷害。。。。

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1、保護當事人的安全
2、承認事件的影響
3、鼓勵當事人表達情緒(哭吧,我在這裡)
4、提供支持和幫助(我在這裡,可以幫助你)
5、少說多做(靜靜的陪伴、肢體接觸等)

更多的,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寫啦~~(歡迎轉載,普及知識~請註明作者:心潮 鄒鄒 ~支持原創啊,才會有更多真實有質量的答覆~~)


推薦閱讀:

地震後普通人或機構如何去災區救災?
學會打洞以來,人類只向地心前進了12公里,那又是如何知曉地球的洋蔥結構?
今天下午南京市區突發巨響,官方回應不是地震不是打雷也不是事故,那是什麼呢?
在地震中遇難的人,他們的銀行存款會去哪裡?
如果全球範圍內不再發生地震,對地球來說意味著什麼,對人類有什麼影響呢?

TAG:地震 | 兒童保護 | 災難心理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