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業運動員,在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和晚期,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多大變化?
作為一個職業運動員,無論是足球,籃球或者乒乓球,在20多歲的巔峰期和30歲以後的末期,能夠感覺得自己身體的多大變化?這種變化會對心理造成多大的困擾?
謝邀,職業球員巔峰期跟末期身體差別會非常大,這個跟年齡和傷病都有關係,整個人的動作頻率、反應速度、身體對抗能力都大不如前,而且不只是到末期,實際上一個球員個人競技素質最好的時候大概是20歲以後,26-28歲之前,看個人經歷跟天賦水平來決定這段時間的起止以及長短;職業生涯長一點的球員可能在30歲上下就會經歷全面轉變,再也沒法按傻小子睡涼炕的踢法踢球了,對抗質量也沒法跟年輕時候相比那麼比較好的辦法是收著踢,用經驗、意識跟技巧而非絕對的實力去碾壓。而過了30歲之後球員下滑是根本止不住的,老將說一年一個坎兒根本沒錯(想要典範例子就去看弗格森最後一年跟莫耶斯時期的曼聯——吉格斯、費迪南、卡里克、維迪奇、埃弗拉、范佩西。或者之前的米蘭養老院),無非是有些人保養好底子好能多挺幾年,但是即使這樣差別也很大,要是再有點小傷小病那可能更天差地遠。
很難揣測他們細節的心理反應,但是我想他們自己會有感受的。很多球員談到退役的時候,都會表述「在某一個時刻意識到,是告別賽場的時候了」這種話。時光就是這樣,名將看著自己白頭,再也抽不出30米外一腳怒射,再也沒法把對方球員過成狗,讓全場球迷歡呼雀躍的比賽老子年輕時候一年能踢二十場現在玩命也就踢20分鐘,對面那個年輕小夥子跑得真他媽的快我怎麼都追不上了……到那個時候,許多球員會知道,是時候了。
找了一個加里內維爾的專欄,感謝拉稀翻譯。
[翻譯團]加里-內維爾專欄:我的職業生涯結束在一個馬桶之上
於是回到現在,2011年的元旦,在山楂球場(西布朗的主場)的一個馬桶上。我盯著洗手間的門,這幾年來我最恐懼的事情還是到來了。雖然我不想以這種方式結束我的職業生涯,但我也清楚地知道,這一切確實結束了。經過了18年的曼聯生涯,經過了602場一線隊比賽的洗鍊,現在我面對的,是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
可我卻已經等不及要結束這一切了——在一個噩夢般的上半場之後,爵爺正在更衣室氣呼呼的布置對策,但我卻只想趕快回家,趕快從這裡消失掉。我坐在馬桶上,思緒卻在別處。上半場我踢的太差了,但球迷還是慷慨的大聲歌唱著我的名字:「加里-內維爾純紅魔,純紅魔,純紅魔!」我第一次覺得這歌聲讓我如此窘迫,如此難堪,我配不上這歌聲,至少今天的我不配。
雖然比賽還沒有結束,但我已經被自己打敗了。我這踢了些什麼啊?比賽還要多久才能結束啊?我坐在那裡,自疑而又自憐。通常我總是目標堅定、意志堅強的代表人物;我總是鼓勵隊友、指導隊友的那一個;我總是比對手付出得更多因為我比他們更嚮往勝利。但今天,那個從前的我消失了。
現在我滿腦子想的只是:「趕快讓我離場吧,趁著我還沒犯下致命的錯誤。」主隊的傑羅姆-托馬斯在我的防區予取予求,在我的襯托下,他就像羅納爾多一樣天神下凡。要是主裁判發現了我在禁區內對格雷厄姆-多拉恩斯的小動作,我的下場只會更慘。我早就該紅牌下場了,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我的職業生涯就要結束在從球場走到更衣室的那段路上了。現在,我逃過了紅牌,但逃不過爵爺的半場電吹風。費迪南德可能覺察出了我的窘迫,他主動替我為一次失誤承擔了一部分責任。這確實讓我好過了一點,因為我當時不敢,也沒臉跟爵爺頂嘴。我當時只想快點結束下半場,然後回家。
但在下半場踢的25分鐘裡面,我居然發揮的不錯,我猜大概是因為我知道這一切都即將結束,所以心裡平靜了很多吧。雖然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但我還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比賽上,認真踢球。但是在一次前插助攻之後,我像烏龜一樣回到了自己的防區,我就知道我挺不到終場哨響了。助教費蘭在場邊招呼我過去,他問我說:「你他媽不行了吧?」「不行了」,我說。
一切都在那一剎那結束了。
接下來的事情順理成章——拉斐爾在場邊熱身,然後第四官員舉起了換人牌,大大的「2」號亮了起來。我的最後一次比賽,我的最後一次下場,我現在是過去式了。
我還是匿了吧。
前女泡友,准職業競技健美操運動員。
從她18歲到25歲,相處近7年。
她的比賽,我沒怎麼看過,因為完全不感興趣。那玩意跳起來,鐵骨錚錚,大汗淋漓。女的看起來像男的,男的看起來像女的。總體觀感類似於變形金剛版的廣播體操。她常說我審美有問題,我想承認又不敢,怕她想多了。
我不喜歡在訓練日去找她,她總說渾身疼。偶爾在訓練後相聚,時間一半兒花在給她放鬆上,那時候覺得她僵硬得像段枕木。大腳趾外側總有那麼一兩個水泡,四頭肌輪廓鮮明,三角肌外側隱約可見淺淺的紋理。不知道是不是訓練服太緊的緣故,臀部下側內褲的勒痕,很深很紅,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
她一旦恢復過來,比如吃完兩個披薩之後,坐在床上和我聊天的空,會時不時的來個直角支撐。腿部筆直,兩臂伸直放在體側,手掌撐住床墊兒。整個人像印度飛升的高僧一般。這個是健美操裡面的入門動作,凡是學過那麼三五天的業餘愛好者都會做。我看了覺得好玩,也試著練了那麼幾次,到現在也沒成功,我覺得自己手短身子長,不可能完成。她說:你就是找不對重心而已。重心其實是個很奇妙的詞兒,做人做事兒做動作,都得找好重心,這道理我懂。隱約記得中學物理老師曾經教過我們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好像是用什麼懸掛的辦法吧。於是,我就把她提起來,抱起來,掛起來,不斷的測試重心所在。折騰了半宿之後,我斷定應該在臀尖處,理由有兩個:桃形的臀,易於聚集脂肪,肯定質量頗大;還有那條細長洋紅的勒痕也是明證,不然別的地方為什麼沒有。
興之所至,她偶爾也玩頭手倒立,身子直挺挺的杵在那裡,雙腿做蹬車狀。一開始我不懂這動作有什麼寓意,直到後來她說這是為了我的性福。我似乎懂了,但又有點不太懂。順便說一句,如果女孩子為你專門做了一件事,比如為了陪你上街化了一個貞子一樣的淡妝,或者給你買了一件殺馬特風格的襯衣搭配上次給你買的海綿寶寶內褲,無論效果如何,你感受如何,拜託各位千萬不要多問、多說,一個勁兒的傻笑吧,臨了,別忘了故意忘了帶走自己的信用卡就行了。
那時候,我還沒來知乎,不懂這深刻的道理,就不斷的追問:對我的性福有什麼好處啊?說說啊,說說嘛。「好了,就是為了緊一點兒嘛。」「你挺緊啊,不用這麼練了吧。」「行了,別打岔。」「別練了吧!」……「你要是夠粗,我還用練這個啊?!」一腔熱血噴到我臉上,我卻聞到一股糞味兒。差點就不愛了。
那時候,是她運動能力的頂峰。對此,我深有感觸,本來只想意會一下,可看了評論大伙兒都在等更,只能寫的直白些了。也不知道知乎的尺度如何。
題主的問題主要是說身體素質的下降對於運動員本身的感受,作為一個外行人,試著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講一下,重點會放在籃球領域。
簡單來說跳不高、跑不快、體力跟不上,對於純靠身體打球的運動員來說,年齡的增長就是一個噩夢,也許在經歷過一次傷病之後就會一蹶不振,泯然眾人,但是對於大多數的運動員來講,身體素質的下降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困擾,但是通過改變打法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對於頂級的運動員來講,更是如此,而且年齡的增長帶來的並非只有身體素質的下降,還有越發老辣的經驗和球傷。
先說一下運動能力正常來講運動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主要會體現在體力和爆發力兩個方面,而在傷病在這個過程中會起到一個加速的作用。
借用一下2K13當中對於身體素質幾項能力的定義:
hustle( Hustle Points、 Scrapper):對比賽的敬業程度,數值高的球員更容易撿回失誤的球以及快速倒地撲球
speed:無球跑動的速度,直接甩開對方防守的能力,帶球時會根據主副手運球能力向下減幅(0%-10%)
stamina( Gatorade Prime Pack、 Closer):耐力,當黃色體力槽防空時,藍色耐力槽會減少,此時球員能力會以固定百分比明顯下降。耐力值數值高的球員更夠以更多的時間維持自己的能力屬性,並且更好的避免受傷
vertical:彈跳力,數值高的球員可以更多的拿到籃板球,影響上籃、扣籃、封蓋能力
durability:健康程度,數值高的球員可以盡量避免傷病,該能力70的角色球員平均每賽季缺席12場比賽
quickness:敏捷,技術動作的快慢,數值高的球員可以以更短的時間完成多個連貫動作而避免失誤
strength( Bruiser、 Brick Wall):強壯程度,影響低位進攻、低位防守、上籃、扣籃能力、緊逼防守能力
以上幾個方面,除了hustle這一項之外,其他的幾項基本上可以描述出來一個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了,分別是速度、敏捷、彈跳、體力、耐傷以及力量,這裡耐傷這一項我個人認為適合肌肉以及骨骼的強度有關係的。
這幾項當中,彈跳是下降最快的,其次是速度和敏捷,再次是體力和耐傷,最後是力量,因為力量跟多的是與體重相關。
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講,最折磨他們的傷病基本上都在腳踝和膝蓋,原因在於軟骨並不能再生,一般受傷之後很難恢復,就算是沒有大的傷病,頻繁的彈跳和變相也會給軟骨帶來極大的磨損。所以對於籃球運動員來說,通過調整打法來適應身體素質的下降是普遍的手段,而反應在身體上面,就在於增重和減重。
喬丹在第一次復出的時候,在季後賽里敗給了魔術,他發現自己已經不想年輕的時候那樣,可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所以在休賽期裡面增加了力量,而在打法上面更多的則以背身為主,後來的故事我們也都知道,傳奇的72勝。科比也是年輕時候飛天遁地,但是在30左右的時候開始改變打法,增加體重和力量,以背身打法為主,這也是明星外線一般比較普遍的轉型,再後來由於體重對於膝蓋的壓力也很大,有些外線球員也會開始減重,以無球走位和跳投作為主要的進攻方式,卡特就是一個很好地模板。
但是對於長人來講則是另外一種模式,內線一般不會像外線球員那樣飛天遁地,他們膝蓋和腳踝的磨損主要來源於體重,所以對於內線球員,尤其是年輕時候那些肆虐地位的怪獸們,在30歲之後大多都會選擇減重,減輕膝蓋的負擔,而打法上面則會轉變為以擋拆、投籃和策應為主,模板可以參看鄧肯。別說職業運動員了,以自己為例。曾經打籃球以突破為主,投籃為輔,基本都是空中作業。隨著年齡的增長,位置越來越靠外,基本不進三秒區,即使進去也只能成為背景帝,被年輕一代們在頭頂上摘籃板。即便偶爾突破一次,那啟動速度簡直比自行車起步還要慢…慢慢的就變成了靠手感吃飯的「地板流」~
謝邀。
差距極其巨大,簡直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而且,這裡其實有個常見的誤區:
一個球員競技狀態的巔峰期,往往不是他身體條件的巔峰期。
鯊魚2002年帶領湖人拿下三連冠,自己總決賽MVP三連霸時,說:比起十年前,我簡直不太能跳了。
喬丹1995年復出時,魔術那邊安德森說他:邁克爾以前突破時直接起飛,但現在他只是加速,並不能真的飛起來(take off)。但那之後,喬丹又拿了三個冠軍。實際上,喬丹1993年帶隊三連冠,總決賽創下空前絕後場均41分記錄時,助教巴赫認為:邁克爾的彈跳和速率,大概只有巔峰期的90%了。
看過勒布朗-詹姆斯2006年打球的人,一定記得他當時各種一條龍橫行霸道。2012和2013年的勒布朗真到了巔峰,但身體是無法和2006年那種飛天遁地的怪物級相比了。
科比的競技巔峰是2005-09,但他綜合跑跳能力最好的,卻是2000-03。
大多數球員運動能力最好的年華,都是21到25。之後,跑跳和爆發力一定會下降。偉大的運動員比如喬丹,會不斷加強力量來彌補這一切,看看1986年喬丹的肩多麼窄、晚年他的上肢多健美就知道。
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任何天才,都是在用自己的天賦跟時間做交易。然後天賦流逝,交易到技藝、經驗、意識等等東西。最偉大的運動員能在天賦流逝得還剩不少時,積累到足夠的技藝經驗意識,成就一個偉大的球員;但更多的則是天賦流逝光了,技藝經驗意識還沒有成型,然後完蛋了。
說一個哏。
1971-72季,也就是湖人69勝13負奪冠,期間33連勝那季,主帥沙曼開過玩笑,大概意思是我們隊到客場,一般九點起床,十點訓練,十一點回酒店叫醒維爾特(張伯倫)。
後來孔茨說過這事,說張伯倫那時確實老了:他年輕時可以連續五天三個晚上打滿三場比賽144分鐘,得到超過150分,然後不睡覺,在夜行火車上和隊友玩牌,順便去洗手間搞定六個送上門來的女人。
孔茨說的也許是玩笑,但1962年3月2日張伯倫得100分前夜,他沒怎麼睡覺,一直在跟人玩牌這事兒,倒是真的。
這也就半年沒系統訓練吧,手感、力量保持的還可以,步伐明顯變慢了,撲正手的時候膝蓋會軟一下。體力下降的也很快,不能連續作戰。如果打比較激烈的比賽,一上午最多就三場,再接著打得靠意志品質,而且第二天渾身酸疼。假期回隊里訓練,自己比較興奮,練的也猛一些,第二天胳膊就抬不起來了。
其實對心理也造不成什麼影響,身體素質下降是逐步又緩慢的,如果經常訓練,會適應會習慣,慢慢打法也會隨之改變。也就在下面看年輕運動員打球的時候會感慨,哎,老子當年也能這麼跑。
哦,對了,是乒乓球
請參考一下克洛澤去年世界盃和之前他進球後空翻慶祝動作的差異。
1998年,16歲,玩「真-侍魂」的時候,能抓住對方橘右京一個下B擊空的空隙來一個同樣的下B反擊,玩「KOF97」的時候能抓住對方大門一個站D的空隙前沖屑風,光憑眼神不靠經驗。
2015年,33歲,如果不是預讀對方動作的話,連跳波都有困難。
===感謝各位點贊===
再補一句:答主16歲時,身高1.60(估),體重45kg,單手俯卧撐能做25個,雙手的話一口氣70多個不是問題。目前答主33歲,身高1.65,體重70kg,單手俯卧撐基本沒戲,雙手20個臉紅氣粗。
對觀眾來說,球員身體條件退化的直觀反映無非是比賽中體現出的運動能力的變化。但對球員來說,身體經過十幾年的征戰暗傷累累;面對高強度的對抗越來越力不從心;賽後需要的冰敷與按摩時間越來越長;賽後第二天醒來渾身酸痛,不再像年輕時背靠背打滿全場也毫無壓力,這些看不見的變化他們比我們更清楚。
以下這段話出自奧尼爾04年轉投邁阿密後接受的採訪:
解密鯊魚奧尼爾瘦身之道 肉身如何練成鋼鐵之軀
「我現在老了,」奧尼爾說這話時收起了他一貫的俏皮表情,「我必須小心翼翼地把每件事做好,在年輕的時候,我即使連續玩上幾個通宵,痛飲啤酒,一覺醒來後我仍然會有漂亮的6塊腹肌,但現在我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資本了,每天我都要努力地照顧好我的身體,而且你知道,當你的年紀越來越大時,你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所有事情都會變得艱難起來,我必須不停地和我的身體作鬥爭,否則它就會和我作對。」
在每個時代,球場上的不老神話都在上演。當年喬丹四十高齡,依舊能砍四十分;科比在他34歲時,打出賽季場均27分(作為對比,本季場均得分最高的哈登也不過27分);07—08賽季火箭蕩氣迴腸的22連勝里,後十場的首發中鋒是鬼才知道多少歲的穆托姆博;雷阿倫在2013年——他進聯盟的第17年,用一記神鬼莫測的三分球把馬刺到手的冠軍摳了出來。當然,還要加上這幾年已經被用了無數次的21號新秀的哏。
然而,跟他們更年輕時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喬丹不會飛來飛去地攻擊籃筐了,科比愈發喜愛中距離投籃了,穆大叔搖手指的次數少了許多,雷阿倫在去年總決賽里快攻扣了一個就嚇掉一地下巴。
他們年輕時,依賴自己充滿活力的身體打出驚人的表現,但等到身體素質下滑時,他們更多依靠的是多年來打熬的技術,愈老愈精純的意識,以及在球場上多年積攢的經驗去應付比賽了。
此時他們依舊能打出好的表現,這是因為他們有年輕人所沒有的經驗;當然,年輕人也能打出好的表現,因為他們有老頭子們沒有的身體。
然而,老頭子是不會承認自己老去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喬丹從45號穿回23號,我們會看到科比不顧一切固執出手。
這些籃球場上的不老神話,並非真的不老,他們只是把自己下滑的速度一再放慢,並且偶爾露出自己的獠牙,讓他們不至於有英雄遲暮式的悲歌。一旦牙齒落盡,窮途末路,人們才會真正意識到:哦,原來他們真的老了。
等到他們自己真正意識到自己已經徹底老去時,告別的時刻就到了。
大學時玩籃球各種兇猛殘酷,讀研究生時開始略感力不從心。至少抓框很費勁了。
工作三年後,單位里在讀研究生則說我是智慧型打法。我一直還以為自己是暴力型好吧。
很大的,即使是現在的詹姆斯也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沒有08、09年的時候好,也有研究顯示詹姆斯身體素質最巔峰的時候就是他上一段在騎士的最後兩年,後來去了熱火,由於戰術需要,詹姆斯需要擔任一號位到五號位的角色,這就需要他增加體重,加上沒有降低的輪轉需求,給他的身體帶來了不小的負擔,所以也就在這兩年詹姆斯也遇到了一些小傷病。韋德大概是史上身體素質最好的3號了,一路看他下來,這兩年明顯感覺不如2010年之前了(還記得那記隔扣瓦萊喬嗎,詹姆斯也在場)。還有科比,年輕時的扣籃王,08年開始就越來越依賴低位背打和中距離跳投,身體機能的下降是無法阻擋的,加上之前積累了太多毛病,跟腱重傷後更加大不如前,如今扣個籃也把肌腱拉傷了,歲月不饒人啊。不是科蜜,但尊敬他,也欣賞他(投籃美如畫是真的有),也希望他能在職業生涯最後的時間享受籃球的樂趣吧。膝蓋讓多少運動員葬送生涯錯失良機,麥迪,阿里納斯,艾弗森,羅伊…再到如今的科比,羅斯,韋德,隆多,韋少……我自己也是受害者,高二的時候直腿彈跳高度一度達到85公分,那年學校聯賽也算是最好的狀態了,結果比賽結束後,高考假的時候打球把膝蓋弄傷了,半月板撕裂,韌帶也受損了,還好不是發力腳,但右膝穩定性受了了很大影響,彈跳,爆發力,速度大不如前,上籃落地必須注意角度否則很容易受傷。一直堅持籃球,打法比以前柔和很多了但是中間也是經歷了不少反覆,現在上大二,剛過去的聖誕節晚上打球又一次傷到膝蓋,這次嚴重了,兩處半月板三度傷+ACL斷裂,幾乎讓我放棄籃球了,不是不喜歡,實在是膝蓋經不起再來一次折騰了。
很多以自己為例的其實有個誤區,說自己怎麼怎麼不行了,被小年輕頭上亂摘板。但我覺得身體素質的下降,有時候帶來的是一種「慢」,讓比賽過程有如回放般慢速了。
自己的體會是,以前刷的一下突進內線,然後騰空而起去找對抗。但現在同樣是突破,第一步邁不過去後,發現選擇反而多了,節奏變一下再往裡去,或者做個投籃假動作,看看防守人的反應。
這些打法是我18,20歲的時候完全沒有的。不就是把該死的球放進那該死的框嘛,我不行,那隊友行,擋個拆,順下,球到。離地一個火柴盒,打板進框。
很同意@張佳瑋 漲工資說的 頂尖的球員在慢慢失去跑跳能力後,加強力量,調整打法,磨出新的殺手鐧。別說幫主了,看看馬刺的迪奧吧,那大屁股那背身,風騷的傳球和策應。突破時看著是勻速前進,冷不丁一個轉身就抹進去了,擦個板,來個2+1,就這麼生生搞死了熱火。
說了那麼多,其實就是身體的變化一定是自己了解的最清楚,哪裡疼哪裡不利索哪裡不聽使喚了,但這就是一個信號,該多用用腦子打球了。
不過真期望能有30歲的頭腦和20歲的身體喲~也祝各位球友遠離傷病,能打一輩子球。
這是一篇給普通人逃避運動的帖子嗎?我曾經也和大家一樣,認為人過了28運動能力就會自然下降。直到14年春節,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那年春節我打籃球遇到了一個速度極快、三分線可以後仰飄逸的「勁爆小子」,我開始以為他28歲左右。可是,當我知道他真實年紀時,我驚呆了,他居然40歲了。他保持勁暴身體的秘訣,是幾乎每天早上到公園長跑10公里。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曾經認為年紀大身體素質自然變差,其實只是大多數懶人給自己的借口而已!
~~~~3月8日補充~~~
一個從不鍛煉的、沒從事過職業運動的喬丹,也很可能被一個堅持鍛煉的普通人虐。
對於現在很多人的運動態度,我的總結是:
1、隨著年紀大身體下降是事實
2、由於懶、缺乏鍛煉,身體快速下降也是事實
3、很多人以1為理由,更加懶、更加缺乏鍛煉,進一步催化2,也是事實。
感覺不知道,我不是運動員。
但記得楊毅問納什,小斯年輕時和現在爆發力有多大差距?
「以前他的腿像捆了一圈炸藥,現在炸藥沒了」。二十五歲之前,長沙的街球場上和我差不多身高的人鮮有防不住的。每次都對隊友說,你們自己選,剩下的給我就是。
現在三十歲,已經不去學生多的街球場,大多都是還能打的兄弟們一起包個半場玩老年籃球。因為明知道那些學生伢子下一個變向是突我右邊,之後會是一個墊步挑籃,我就是跟不上了。
身體?
以前完全沒有這個意識~甚至想都不會想~
踢邊衛可以從前場一路逼搶到本方禁區~號稱瘋狗粘糖~
當有一天本方守門員大腳開球時開始考慮怎麼下來回防而不是全速向對面衝刺的時候~~~
青春不再~
不止是運動員,對於每一個經常運動的普通人,三十幾歲後,運動能力下降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十五年前,我二十歲,能明確的感覺到身體是我自己的工具,能夠準確完成自己的每個想法,能夠踢滿一百五十分鐘的比賽不抽筋,就算抽筋了,睡一覺第二天繼續生龍活虎。
現在,身體於我,更像是監牢,把曾經的我鎖在裡面,再也無法脫身,說來雖然悲觀,到這就是現實。
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應該比我的感覺更痛苦吧。身高175,算是業餘中的業餘運動員吧,從15歲至22歲一直在跑道上接受准專業的訓練,100、200米是長項,那幾年體重一直在62kg左右(如今77kg),最後一次參加正規比賽的時候,我意識到是我離開的時候了,因為受過傷,所以膝蓋實在是不敢發力了。變化呢就是爆發力越來越差勁,之前打籃球可以抓框的,現在是籃板都摸不到的水平,作為一隻愛上虎撲的JR,我一直是潛水族,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先說一個家裡人的例子吧,我這一代家裡正好有一個國家註冊運動員。巔峰的時候會時刻覺得「我能!我必須能!」,也許身體還沒過巔峰期,但是因為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心理巔峰期肯定是過了。只想著「媽蛋,非退役不可,趁著我對這項運動還有點兒真愛。「
我覺得應該是怕最後落到恨這個運動的下場,自己心裡也過意不去。可能有點兒跑題了,往回扯扯。
每個人身體條件的巔峰期跟心理條件的巔峰期不盡相同。能夠達到頂尖職業運動員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的人都屈指可數。
身體巔峰的時候,會橫衝直撞不可阻擋;
心理巔峰的時候,會知道自己此時此刻需要做點兒什麼;
身心都達到巔峰狀態的時候,會有捨我其誰的感覺。
」晚期「這裡需要分情況說明一下:
情況一,
其實身心都過巔峰期的人可以參加低級別比賽,在對抗性質的比賽里,對抗起來感受其實跟以前沒啥區別。非對抗性運動不清楚……(舉例去卡達聯賽,日本聯賽踢球的歐洲南美曾經的頂級球星)
情況二,
乾脆巔峰期退役,一直都自己跟自己比,越來越對抗不過印象里的自己了。(舉例喬丹)
情況三,
在這個領域剛剛結束,在下個領域剛剛開始,重新學習,在下個領域逐漸接近巔峰。(舉例郎平,克林斯曼)
忽然想補充一下自身的一點感受,雖然我不是職業運動員,但是機緣巧合的關係,也參加過一些比賽,有的比賽也有後來去搞專業的運動員參加。
巔峰時候足球比賽的感受基本是帶著隊友玩,假如對手隊伍里有很強力的進攻球員會安排我1對1盯防,半場過後大部分情況他們就換人了(主要還是比賽級別低),隊友或者對手準備失誤提前兩三秒就能看出來,半場有把握的時候,直接射門。籃球比賽持續的時間好短好像只有一年不到,投三分球好像直接往框里放,突破只考慮左側過還是右側過,不用考慮假動作直接變向,被差不多身高的人投籃假動作晃過去以後,落地再起跳還能封蓋,單、雙腳助跑或者不助跑抓個框很自然(179cm)。游泳比賽感覺真的是在游泳,彷彿慣性在推著你往前走。乒乓球比賽好沒意思。
巔峰時期過去的感受簡單很多,足球比賽拼搶看場還OK,停球長短傳還OK,不過讓我過倆人再傳球,我自己都沒動力。打籃球的時候,跳起來的動作好像踩棉花上了。游泳的時候自己好像是塊兒石頭。乒乓球比賽好沒意思。
推薦閱讀:
※坎特被交易至尼克斯對雷霆內線以及二陣的影響有多大,雷霆是否還需要培養或是交易來一個內線?
※如何防守斯蒂芬·庫里?
※NBA 著名球員有哪些不太專業的技術細節?
※周琦年薪多少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