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面有沒有癌症的概念?西醫的癌症可以對應到中醫哪些類型的症或者具體病症?

癌症用中醫的辯證方法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如果有可能盡量舉實例。


謝邀!

癌與現代醫學的癌症(cancer)的關係在傳統中醫概念里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考察「癌」、「瘤」這兩個字的字源,「瘤」一字在殷墟甲骨文中便已經有了,說文中對「瘤」的解釋是「瘤,腫也,從病,留聲」,《聖濟總錄》也有記載「瘤之為義,留滯不去也」,而「癌」字則首見於《衛濟寶書》為癰疽五發之一「癌疾初發,卻無頭緒,只是肉熱痛。過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腫,漸不疼痛,迤邐軟熟紫赤色,只是不破。」但是考察這一段描述是對《靈樞·癰疽篇》癰疽概念的擴展,不涉及到現代意義上癌症的概念,而「癌」字在意義上接近現代意義上腫瘤的概念可能是《仁齋直指方》中「癌瘡如眼,上高下深,顆顆累重,裂如瞽眼,其中帶青,頭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者是也。」儘管這一描述依然是在癰疽的概念上進行闡發,但是他描述的是腫瘤所表現的「火山口樣」潰瘍,明代以後,「癌」字已經開始比較廣泛的描述某些惡性腫瘤,《詞源》在收載「癌」字時,其意義也已經和現代醫學的cancer相近。至於何時cancer翻譯為癌這一歷史,可能需要研究翻譯的同學來考證。

從「癌」字的意義演變歷史來看,傳統中醫學可能已經認識到了癌症這一疾病的存在,古醫籍和史籍裡面也可以找到一些記載。《內經·玉機真臟論》「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 ,真臟見,十月之內死。」這一描述與肺癌晚期類似,也記載了這一疾病的預後極差,《晉書》作為正史有記載「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手術治療某種腫瘤的記載(待考),《瘡瘍經驗全書》里有對乳岩的記載,與現代的乳腺癌近似,總體而言,儘管並沒有完整系統地對癌這一疾病進行討論,但是,癌症及其相關癥狀在歷代中醫古籍里都有所涉及,以「岩」「癥積」「瘤」等病名出現,這些認識對於現代腫瘤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對於現代中醫對於癌症,也有很多學說,如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癌毒」理論,顧振東教授對於肺癌提出了「氣、血、痰交阻而成積者」,郁仁存教授在治療上提出了「中西方法的有機結合,或者減少其毒副作用,或者增強其療效,或者一治局部,一治全身,或者一以祛邪為主,一以扶正為主,相互結合,充分發揮各自長處」的觀點等等不一一而例。總體而言,現代中醫學對於癌症的發生認為是多與素體虧虛,正氣虛損,六淫之邪乘虛而入,所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以劉嘉湘教授辯證論治肺癌為例,其認為肺癌患者多正虛邪實,陰陽失調,而致肺臟功能失調,肺氣鬱塞,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於疏布,津聚為痰,痰凝氣滯,瘀阻脈絡,於是痰氣瘀毒膠結,日久成積,所以在臨床表現上是一身屬虛而局部屬實,虛多為氣陰兩虛,實則不外乎氣滯、血瘀、痰凝、毒聚之一,因此辯證首辯虛實,再辯氣血津液等病理變化,劉老在肺癌辯證上多辯為陰虛內熱、氣陰兩虛、脾肺氣虛、陰陽兩虛四型,治療則以養陰生津、益氣養陰、益氣健脾、滋陰溫陽為主,其也認為在治療中也應充分考慮要顧護胃氣不可過於滋膩、苦寒,同時也可以參考現代藥理研究結果,重用擁有抗癌活性的藥物等。

而癌症發生機理變化不一,因此,對於不同癌症的辯證既要考慮病人的癥狀體征,也要考慮疾病的發生髮展規律,就臨床而言,目前絕大多數腫瘤的中醫治療以配合化療進行,主要起到減毒增效,減輕化療或者手術術後副作用的功能,也有不少研究報道了中藥結合化療的療效由於單純化療組,就基礎研究而言,越來越多的抗腫瘤活性成分被從中藥中提取發現出來,而對於復方的研究,近年來也越來越多的有相關動物實驗的報道證明了一些中醫復方擁有抗腫瘤的作用。另外對於中醫腫瘤辯證的動物模型和基礎研究近年來也有所開展,不一一而述。

綜上,目前中醫的癌症的概念與現代醫學基本類似,治療多根據患者癥狀體征和疾病的特點辨證論治。

以上。轉載請私信聯繫授權。寫得這麼辛苦,不點贊,你們好意思么,哼~


癭瘤


推薦閱讀:

華佗真有其人么?
小兒推拿和針灸推拿各自的發展前景?
針灸匠張寶旬是一個怎樣的人?
如何看待大馮如此排斥中醫,中醫真的沒有用嗎?
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中醫?大家都有過中醫診療經歷並深受其害嗎?

TAG:中醫 | 癌症 | 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