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1939德國入侵波蘭後到1941德國入侵蘇聯前這段時間都做了什麼?
偶爾看二戰歐洲戰場的書看到德國入侵波蘭後繼而與英法作戰,在這段時間蘇聯作為一個空白期沒有加以描述,比較好奇這3年蘇聯都做了什麼?求解答,當然我還會去其他書庫找找看,因為珍愛和平,所以回首戰爭。
美國大使比爾德報告,人民接納了俄國人,認為他們是「在執行警察任務」。
九月二十七日美聯社電訊 ,「(東歐)對俄國的尊敬已經大大增加了;毫無疑問,農民們寧願要俄國人而不要德國人呆在他們的邊界上」。
九月二十八日,蘇德劃分了分界線,紅軍死737人,傷1862人。同日《紐約時報》電訊,倫敦方面認為「蘇聯人的行動已經制止了希特勒對於羅馬尼亞所抱的任何野心」。
十月一日,丘吉爾在廣播中說:「蘇聯人已經在波蘭東部擋住了納粹分子;但願他們是作為我們的盟友這樣做的。」蕭伯納在《倫敦時報》上對斯大林「歡呼三聲」,因為他使希特勒遭受了「第一次挫敗」。
十月二十六日,張伯倫首相在下院說:「紅軍佔領了波蘭的一部分來防備德國,這是必要的。」
==================================================
掛個文不對題,誤人子弟的園丁
你那位面張鼓峰發生在1939年?
你計算蘇軍傷亡用出自克里沃舍夫的《傷亡》數字,你算日軍傷亡用第6軍軍醫部的數據(要按這個口徑,朱可夫戰後上報的數據蘇軍陣亡只有6000多)?
FourthForce:哈勒欣河戰役(諾門罕事變)為什麼沒有擴大為蘇聯和日本的全面戰爭?
「二戰期間在海拉爾的忠靈塔上則認為日軍此戰中死亡9471人。另外偽軍中也有202名(日籍)軍人死亡。相比之下,從九一八事變到昭和17年(1942年)日軍、偽軍、偽警察一共死了10301人。也就是說偽滿洲國人不是人,只有日籍大爺才是人
考慮到偽軍中日籍大爺只是當軍官,偽軍的不可恢復損失(死亡、被俘、逃亡)完全有可能達到偽軍中日籍大爺死亡人數的幾十倍
據此,日偽軍總死亡人數約為11124+202*10≈13144。相比之下,按照克里沃舍耶夫的數據蘇軍不可恢復損失總數為9703。前述網站提到蒙軍損失為556 men (including 165 killed) 。所以蘇蒙軍不可恢復損失總數不超過10000」
原來援華抗日是侵害中國利益?日蘇互不侵犯條約是侵害中國利益?蘇聯最後一筆援華物資交割是41年9月,對於日蘇不不侵犯條約,主席有明確的闡述,拿毛軍事文選做頭像的人不會連毛選都沒讀過吧?原來反對皖南事變是是出賣中國利益,看來KMT降日反共大概是捍衛中國利益了。蘇聯要去八路軍挺近東北保衛蘇聯?你跟我們是在同一位面么?
==================================================
再掛個雙重標準搬弄是非的。
美國賣給日本廢鋼鐵算不算援日侵華?蘇德沒有開戰的情況下,蘇德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和軍事交流就變成了援助德國?
原來蘇聯北方艦隊還能強大到阻礙英國艦隊支援北歐,原來德國飛機轟炸英國還需去大西洋上看一圈風景。
「蘇聯戰爭前期火炮的瞄準儀都是德國製造」——41年開戰前德軍共裝備37毫米反坦克炮14459門,蘇軍共裝備45毫米反坦克炮14900門,看來德國是賣血援蘇了。
蘇軍37毫米高炮是仿製博福斯的,蘇軍T-26坦克還是仿造維克斯的,蘇軍BTT-34的克里斯蒂懸掛還是美國人設計的,蘇軍飛機安裝的克里莫夫引擎是仿造西班牙-瑞士12Y的,什維佐夫的ASH-82引擎是美國R1820基礎上發展的,蘇軍武器庫仿製自英國、美國的武器遠遠多過仿製自德國的武器。
蘇聯哪種轟炸機和戰鬥機是仿製德國的?那種型號說說看?德軍又有那種戰鬥是在蘇聯生產的,說說看型號和批次?德軍唯一裝備的蘇式轟炸機也是戰前蘇聯授權捷克斯洛伐克仿製SB-2。發明歷史也要講基本法。
德國BF109原型用英國RR的發動機是怎麼回事?大眾的生產線是福特投資的,戰前杜邦還持有著法本化工不少股份,我們也完全可以說納粹德國就是西方財政資本為了反共反蘇而一手扶植起來的。
既然這位先生想扯什麼俄國檔案資料,那麼我就有理由質疑他的資料閱讀能力和辨別能力了,他給出的鏈接只是俄門戶網站上的一篇網文,即非嚴肅的歷史研究文獻,也非檔案資料,甚至連引述資料來源都沒有,屬於三無(無作者署名,無檔案編號或出版號,無資料來源)網文性質的東西,麻煩某些人要討論問題就拿出正兒八經的態度,而不是扒拉些先亮屁股後湊論據的三無網文來冒充資料。並且正如我前面指出的,文章所列舉的事件哪怕從道義上也並不能構成對蘇聯的指責,因為蘇德是非戰爭狀態,蘇聯作為中立國沒有理由參與對德國的封鎖,並且由於英國的禍水東引政策,蘇聯有理由通過與德國戰時緩和關係來儘可能為自己爭取時間。我想限於閱讀能力,這位先生也沒有閱讀過這篇網文的第一章,恐怕他只是用搜索引擎找到第三章而已。作者在第一章中雖然聲明:
Но была и существенная разница: идеологией национал-социалистов был расизм, коммунистами двигали идеи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ма.
Реакция Сталина на приход к власти в Германии национал-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во главе с Гитлером.Отношение к идеологии фашизма, начало ухудшения отношений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ии.
但仍然居心叵測斷章取義地引用所謂斯大林"認同"德國制度的發言,可只要稍微懂點這一時期歷史,並讀過斯大林文集等文獻資料的人,都知道,1946-1941年斯大林的公開和非公開場合對納粹所謂「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在政治上的諷刺和批判的發言比任何其他國家領導人都要多。這位三無作者之所以斷章取義,無非是想證明斯大林因為對「獨裁者」的個人欣賞而喪失了對德國警惕性,輕易地上了納粹德國的當,使蘇聯遭受慘重損失云云。這種說辭並不新鮮,這不過是赫魯曉夫時期就撒下的反斯大林的彌天大謊罷了(比如斯大林對著地球儀指揮戰爭,是啊,他們說希特勒也這樣做)。
至於說對納粹制度的同情和認同,西方倒是有著洗刷不掉的污點,比如——1944年7月蘇軍解放了波蘭盧布林附近馬伊達內剋死亡集中營,這是第一座沒有被納粹毀屍滅跡的情況下被解放的集中營,BBC記者亞歷山大.沃斯對此進行了報道,但倫敦方面卻以蘇聯政治宣傳為由拒絕刊登他的報道。在倫敦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看來,寧願相信納粹是清白的,也不相信"蘇聯的政治宣傳",他們對即將被無產階級專政的暴力機器所消滅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財政資本道友的同情遠勝過對集中營里成千上萬遇難者的同情。
至於戰後,收容包庇德、日法西斯分子、戰犯,在其未表明政治悔過的前提下即給予各種減刑,甚至恢復,縱容,慫恿其政治活動來壓制左翼力量,資助出版鼓吹宣傳其侵略武德的各種回憶錄,"研究文獻"方面,有誰做得比西方更噁心無恥呢?誰真正跟納粹法西斯穿一條褲子?誰是納粹法西斯主義的溫床和培養皿難道不一目了然么?
感覺其他答案都太帶有主觀色彩了。。
拿了寇松線以東的西烏克蘭白俄羅斯。
合併了波羅的海三國,索取比薩拉比亞。
(反正都是自古以來,大家都是自古以來。這裡就不討論誰的自古以來更有道理了)
蘇芬戰爭慘勝。
擴軍備戰。
終止清洗。
遠東打了場局部戰爭,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解了後顧之憂。
順便提一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背景是法蘇捷聯盟的破產。也就是英法出賣捷克。
玄座這個答案挺有意思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81103/answer/54153350
可以參考下。擴軍,蘇聯紅軍在37年不到100萬,到41年開戰前到了500萬,但這是未完成的擴張計劃,就像所有半成品那樣,表現為易燃易爆而實用性慘不忍睹,德國人抓到機會幾乎打斷了蘇聯的脊椎,擴軍到這個量級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它代表了一種壓倒性的國家決策,下文細講。伴隨擴軍的是對德國的跪舔和蠶食那些在德國膨脹過程中顯得需要趁火打劫一下的西方鄰國,這個時期蘇聯是德國擴張的助紂為虐者和既得利益者,形象很負面。
去追溯一下,會看到一些與蘇聯的邪惡政策有關的東西,但不在本提問範圍內。沙俄是一個超級大帝國,在完蛋並被蘇聯接替的過程中,西部幾個民族趁機獨立,它們恨俄國恨的要死,不管它變成了什麼樣子,在一戰後的短暫混亂後,局勢穩定下來,反蘇國家在蘇聯西部邊境排成一條弧線,並佔了蘇聯一大塊地,兩邊彼此仇恨著。
德國的重新崛起是30年代歐洲國際政治中的最大因素,概言之,一切都圍著它轉,英法天天晚上夢見德國人自發地起來去砍布爾什維克,然後一起死掉,然後英法去拿走一切,總之英法非常熱切的盼望一個坐山觀虎鬥天下歸我有的情景,這麼壞的鄰居就導致了蘇德的聯合,前述那些蘇聯討厭的鄰國就被蘇德一人一半掉。
但赤手空拳的和資深流氓和平相處一輩子是怎麼可能的事,接上文,蘇聯開始史無前例的軍事擴張,500萬紅軍成軍後將是一個巨大的籌碼,我說不清斯大林的想法,但無非是想正面肛了德國,或趁火打劫德國,或至少讓希特勒保持理智,總之將使蘇聯處於一個決定性的優勢下,於是500萬紅軍的成軍對蘇聯就是一切,穩住德國是它的先決條件,於是如你所見,蘇聯跪舔,分贓,噁心的一塌糊塗,一方面源於貪婪和報復,一方面是把自己打扮成德國重新劃分歐洲版圖運動的追隨者。
謝邀親先……
吞併,看看蘇聯十五個加盟國的加盟時間你就能知道點啥,當然戰果和傷亡都不小………
簡單說,做了這麼幾件事:
一是和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二是肅反運動結束,恢復生產。
三是將未來的戰線西移,推進到波蘭、羅馬尼亞、芬蘭、波羅的海一帶,與本國領土有一定的緩衝區(雖然實戰中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謝邀..
慈父:這三年啊我也沒幹什麼別的,主要就三件大事。第一個,簽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第二個,和元首一起瓜分了號稱用不滅亡的波蘭。第三個,就是這個卡廷慘案。如果說還有一個,那就是波羅的海三國一律併入蘇聯!這個跟蘇聯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還有這個冬季戰爭也是很大的。
非正義佔領正義叫做入侵。佔領法西斯波蘭的行為,叫做解放。
大清洗後遺症發作。張鼓峰、諾門罕蘇日局部衝突。蘇聯元帥加侖死無全屍。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建立東方戰線,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出賣中國利益。反對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要求八路軍挺進東北保衛蘇聯。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的人員損失數字。
蘇軍在諾門坎損失的各種武器列表。(兵器損失表: 7.62mm自動步槍:198支, 7.62mm步槍:1192支, 馬克西姆重機槍:225支, PD機槍:2264支, 12.7mmDK重機槍:1挺 ,82mm迫擊炮:8門, 45mm反坦克炮:20門,76mm團屬炮:14門, 76mm炮兵炮:11門, 107mm野戰炮:4門, 122mm榴彈炮:31門, 152mm榴彈炮:6門, 汽車,牽引車,運輸車:692輛, 坦克,裝甲車:397輛(僅計算全毀,受傷未統計。))
戰役大致過程是;
(1),5月13日,日軍邊境守備第23師團得到情報,外蒙軍越境進入哈拉哈河放牧。5月15日,日軍出動部隊將其擊退。
(2),5月21日,日軍通過偵查發現蘇軍已經開始在對岸集結,蘇軍投入包括步兵第57,82師,坦克第11旅,外蒙第6師等部隊。日軍第23師團擅自出動搜索隊和步兵第64聯隊一部,包括偽滿軍等1500人出擊,經過激烈戰鬥,戰鬥到5月30日深夜,日軍遭到打擊後撤。日軍戰死159人,負傷119人,失蹤12人。
(3),6月17日,蘇軍開始對日軍控制區進行空襲,日本陸軍大臣板垣征四郎中將以動用1個師團的兵力,委任於現地司令官的方式同意第23師團出動反擊。
並加強給第23師團一個安崗戰車支隊,4個步兵大隊,3個工兵中隊,1個高射炮聯隊和部分炮兵,連同第23師團本身部隊合計2萬人。
蘇軍出動,第36摩步師,第82步兵師,機械化步兵第5旅,裝甲第7,8,9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騎兵第6,8師,以及空軍一部。並且派遣了蘇聯第一名將朱可夫親自指揮戰鬥。
7月2日,日軍首先發動進攻,40多輛日本戰車在夜裡了突襲蘇聯1個裝甲旅並且重創了對手,擊毀蘇軍坦克、裝甲12 輛,75MM、122MM、152MM大炮12門,反坦克炮7門,卡車20輛。7月3日,繼續進攻的安綱支隊向蘇軍主陣地發起攻擊,蘇軍利用45mm反坦克炮、蘇軍坦克、空軍轟炸、重炮猛轟,大量鐵絲網等方式阻止日軍戰車第4聯隊前進。在蘇軍龐大炮群面前,日軍安崗支隊在原本就不多的彈藥用盡後,自行撤退迴轉後方。
日軍步兵第64聯隊在戰車部隊發起進攻後,隨即向預定的蘇軍733高地前進。日軍率先開始突擊,7月3日,第64聯隊攻下733高地一角。但隨後,蘇軍接連發動反擊阻止住日軍前進。這邊日軍剛突破就發現,就發現300多輛蘇聯坦克,裝甲車疾馳而至,日本步兵也不示弱,用喝完水的汽水瓶製作成燃燒瓶,毀傷蘇軍大量坦克,號稱燃燒瓶之夜,蘇軍這這天晚上損失坦克裝甲車上百輛。在戰鬥中,蘇軍第11坦克旅配合摩托化步兵第149團防禦733高地時,遭到了日軍步兵第64聯隊主力進攻,第11坦克旅旅長雅克夫列夫上校與摩托化步兵第149團團長蘇米偌夫雙雙陣亡。
7月3日下午15時,一直隨同23師團行動的關東軍副參謀長矢野音三郎少將,根據河東進攻的失利,以及親眼看到河西岸蘇軍的大量坦克在炮兵、空軍配合下的意外驚人反擊,感到部隊如繼續留在西岸,將會發生危險。且通向河西的軍橋數量很少,如被蘇軍封鎖和破壞,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他向23師團長提出:停止進攻,於當日晚從西岸將部隊撤回。
7月3日晚,日軍第23師團的2個聯隊開始後撤,蘇軍立即對撤退的日軍進行阻擊。蘇軍先以地面發射和空中投下了大批的照明彈,將戰場照得如同白晝,接著以濃密的炮火壓制日軍,企圖全殲日軍,日軍第23師團參謀長大內孜大佐在夜間的混戰中被流彈擊中,當場陣亡。
被日軍俘虜的蘇軍坦克和坦克兵。
7月4日晨,戰鬥已集中在軍橋附近。蘇蒙軍的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向這一地區進行猛烈攻擊,但工兵第23聯隊長齋藤勇中佐,他想盡了一切辦法保護軍橋,以等待河西最後一個難以撤離的第26聯隊,中間他曾派工兵攜帶炸藥,炸壞了蘇軍向軍橋附近工事中噴火的3輛坦克,直到他的陸軍士官學校同期同學(25期畢業於1913年5月)須見新一郎大佐率領著第26聯隊通過後,才下令拆橋。
日軍撤退後總結認為,日軍過於輕敵了,而且第23師團炮兵火力太弱,無法壓制對方,更加掩護步兵無法突破蘇軍的大縱深防禦陣地,工兵太少,後方補給困難。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打了幾天發現,對方兵力雄厚,日軍兵力好像是太少了。
於是日軍決定增加的炮兵,由關東軍炮兵司令官內山英太郎少將任團長,除了原已在戰場上的野炮兵第13聯隊、獨立野炮兵第1聯隊外,又增加了野戰重炮兵第1聯隊(15公分口徑榴彈炮16門),獨立野戰重炮兵第7聯隊(10公分口徑加農炮16門),穆棱重炮兵聯隊(15公分口徑加農炮6門)。(以上部隊皆不滿員,只部分火炮出戰,該部也不是一般網傳的那樣是日本唯一機械化牽引炮兵,機械化牽引炮兵在當時的日軍中很普通)。
蘇軍坦克第11旅在衝擊日本步兵陣地時,發現日軍並不害怕坦克,更沒有崩潰,反而遭到日軍的燃燒瓶之夜,蘇軍第11坦克旅在7月的損失數字都趕上蘇德戰爭的1個坦克軍了。
(4),7月23日,天氣晴朗,6時30分日軍炮兵首先用野炮進行誘致射擊,企圖偵察蘇軍各炮群的位置。
果然,蘇,軍進行了反擊,日軍炮兵情報隊和升空的飛機,一一記載和通報了蘇軍炮兵陣地的方位、距離。
根據這些數據,日軍的炮群隨即進行了效率射,隆隆之聲震天動地,當日軍每門炮打完約兩個基數的炮彈後。第23師團開始出動,結果遭到蘇軍猛烈火力打擊,僅僅奪取了幾個小高地,對關鍵渡口還是無法控制。其原因是蘇軍在這裡有400多門大炮,火力根本就不比日軍弱,數量也比日軍大得多。
此時,關東軍感覺事情不對,要求調第5,7師團,並增加1個會戰分彈藥的要求。但這時的日軍大本營,對關東軍越權擅自轟炸外蒙的機場;拒絕駐青島的第5師團增強諾門罕地區;使用象23師團這樣的新部隊,來解決與日本聲譽有關的邊境事件。這些使大本營對關東軍極為不滿,現在想著調人了?日軍大本營給出的意見是;對此一事件,本著局部就地解決的方針,至遲於今年冬季處理完畢。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然後部隊撤離該地,如蘇軍再侵入爭議區,視情況進行反擊。兵力沒有,只給了1個第6軍空頭番號。
雖然成立了第6軍,並且擁有了超過7萬人的紙面兵力,但是真正到現地戰場的就只有第8國境守備隊1個大隊兵力在戰役接近結束時前去接應23師團突圍。其他部隊都壓根沒有出現過。在戰場上還是第23師團為主。
(5),就在日軍騎虎難下之時,朱可夫也在策劃一次空前規模的大反攻,從7月中旬開始,朱可夫要求蘇聯政府再次大規模向前線調派作戰物資,以彌補前期作戰的損耗,到了8月中旬,蘇聯向偌門坎地區又緊急輸送了60000噸軍火物資,其中僅炮彈就20000多噸。
8月20日,蘇軍開始了第一次大反攻。蘇軍遠東第一集團軍下屬第36摩步師,第57,82,152步兵師,第5機械化旅,第6,11坦克旅,第7,8,9裝甲旅,第212空降旅等部隊以及大量的飛機、火炮,作快速、猛烈的迂迴進攻。在空中蘇軍以每批約20架的轟炸機,由其大批戰鬥機掩護輪流在日軍陣地上空投彈;地面則是大量滾滾而來的蘇蒙軍坦克部隊和摩托化步兵;西岸台地上的若干蘇蒙軍炮兵群,不停地將炮彈向日軍陣地傾瀉。
面對蘇軍498輛坦克,385輛裝甲車的強大裝甲集群衝擊,此時陣地上日軍第23師團的亡命徒性格開始顯現出來了。在蘇軍這種閃電戰式的裝甲部隊在空中掩護下的迂迴包抄中並沒有崩潰,頑強堅守陣地之餘,還在發起反擊。8月24日上午9時30分,日軍從陣地守軍中抽調兩個半聯隊,投向橫寬約3公里的正面進行反擊。不久,即遭到蘇蒙軍依託新設陣地的頑抗,接著蘇軍步兵第57師、裝甲第8旅、坦克第6旅,蒙軍騎兵第8師約200輛裝甲車和大批的摩托化步兵,也出現在這批日軍的前前後後,作持續猛烈的反擊。炮兵還在日軍進攻的正面,形成一條「火制」地帶,使日軍無法前進。
當戰場情況已呈不利時,關東軍於24日決定:調第7師團主力至戰場,企圖打破蘇蒙軍的圍攻;25日下令調駐牡丹江市以東的第2師團、野戰重炮兵聯隊、速射炮部隊至戰場;26日情況緊急時,又下令調駐佳木斯、勃利的第4師團急速至諾門罕地區。
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第23師團最北面的搜索隊首先遭到殲滅性打擊。蘇蒙軍以坦克群、密集的炮火、空中轟炸攻向日軍這7個中隊的陣地。每分鐘約有200發炮彈在搜索隊陣地上爆炸,所有的工事幾乎都被炸平,接著坦克部隊在日軍陣地上來回衝殺。24日,搜索隊尚剩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員,被迫在無命令的情況下,放棄了陣地。
戰鬥至8月28日,在蘇軍巨大數量優勢的兵力及火力優勢打擊下,日軍防線崩潰,被圍日軍在第8國境守備隊的接應下突圍,到9月1日戰鬥全部停息。
(6),至此諾門坎戰役經過3個半個月的戰鬥結束。也許現在大家開始對這個打了全場的第23師團發生了興趣。日軍第23師團是一個警備性質的三單位制師團,下轄第64、71、72聯隊。1個步兵聯隊只有2909人,炮兵聯隊的12門120毫米炮都是第5師團的淘汰貨,3個步兵聯隊都是新建立不久的,到諾門坎戰役爆發前1個月的的1939年4月,第23師團士兵才開始野外戰術科目訓練,武器也低劣,火力比關內正面戰場的二流師團還弱,全師團共1.5萬人。日本第6軍是在8月編成的,但是除了第23師團以外,大部分部隊都是後來才趕到戰場,由於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軍部否決了第6軍的復仇作戰,並很快達成了停火協議。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其實表現不錯,以一個師團為核心對戰蘇聯1個裝甲集團軍,首先諾門坎戰場是大荒原和蘇軍還位於高地,日軍無險可守,還需要過河才能攻擊蘇軍,整個戰場地形是非常適合蘇軍裝甲部隊發揮的。
其次,蘇軍8月20日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壓制火炮542門,飛機500架。整個戰役蘇軍有超過7比1的坦克裝甲車數量優勢,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3比1的兵力優勢,但傷亡比日軍更大,蘇軍坦克被擊毀280多輛,裝甲車損失90輛,日軍只損失了30多輛戰車裝甲車,安崗坦克支隊也沒有被殲滅,只是在7月彈藥耗盡後,自行撤退了。蘇軍前後消耗作戰物資達80000噸,僅炮彈炸彈就消耗了31000噸,而日軍各種物資消耗才2000噸不到。
蘇軍傷亡解密數據可以查閱俄羅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將(GF Krivosheev)的出版書籍。英文版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死亡9703,受傷15251人,生病701人,合計25655人。(15251名蘇軍傷兵,其中由子彈造成44.2%,由彈片(炮彈、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彈彈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日軍戰死7696人,失蹤1021人,負傷8647人,生病2350人,合計損失19000人。其中62.7%損失於蘇軍的炮擊和航空轟炸,畢竟蘇軍發射了31000噸炮彈炸彈。
日軍投入彈藥少,不是沒有彈藥。第一是輕敵,第二主要彈藥都投放到了關內戰場。例如,在南京戰役,日軍投入炮彈超過30萬發,是諾門坎戰役的30倍以上。(而且南京戰役日軍全部是精銳野戰師團,根本沒有在諾門坎第23師團這樣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第23師團後來成為主力,也又部分原因是在諾門坎打的不錯,後來才得以升級加強為野戰師團)。蘇軍本身,也認可此次戰役獲勝不易,所以在戰役以後,蘇聯17121人獲得表彰,70人獲得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稱號,24個部隊獲得蘇聯勳章。衛國戰爭爆發後,這些部隊大多數都在蘇德戰場榮獲「近衛」稱號。可見,這些部隊都是蘇軍當中的精銳部隊。
(7),偌門坎之戰後,很多違抗軍部命令擅自抗命發動衝突的日軍中高級軍官也遭到了清洗,整肅了陸軍的紀律,加強了陸軍上級對下級各部隊的控制能力,使得日本陸軍中下克上的傳統至少在表面上基本不復存在了。諾門坎戰役本是日軍第23師團小笠原中將輕率的行動引發,戰後他亦為此引咎自殺。
9月27日,日方第1次放回蘇軍被俘人員87名;9月27日、28日兩天,蘇方放回日俘88名(內偽滿軍5名)。以後雙方為此於11月29日在赤塔、1940年1月7日在哈爾濱舉行會議,直到1940年4月27日,才最後交換完所俘人員。
正是在諾門坎戰役之後,日軍才開始向東北調動陸軍主力和大批貯備物資,根據日本既定國策綱要,日軍大本營於1941年7月11日向關東軍下達了「大陸命第506號」命令,要求關東軍進行關東軍特別演習,按對蘇作戰態勢,展開部隊。
瀉藥,這個問題等同於蘇聯如何備戰。蘇聯知道自己未來大戰的主要對手,一直積極備戰(蘇聯準備1942年參戰),外交上: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向芬蘭索要卡累利阿,向羅馬尼亞索取比薩拉比亞,結束諾門罕戰役,簽訂《蘇日友好協定》,吞併波蘭東部。軍事上,擴軍,陸軍1939年的150萬擴充至1941年的550萬,其他軍中也大範圍擴軍,蘇芬戰爭,改良斯大林防線,在新國界修築莫洛托夫防線(沒修好就開戰了),大量間諜和特工被派往德國,日本等國家,最著名的是米哈伊爾·沃龍佐夫和理查德·佐爾格,前者的情報證明德國開戰的準確時間,後者確定了日本在1942年以前不會進攻蘇聯,經濟上開始慢慢向戰時經濟轉變,工廠開始轉移至烏拉爾。
-------一個來自hoi4玩家的回答
試圖碾壓芬蘭卻被芬蘭摩擦
好問題。先給你理一個對照年表。再推薦幾本書。
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簽定互不侵犯條約,劃定各自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9月17日,蘇聯軍隊進入波蘭,佔領蘇德條約劃分給蘇方的領土。
9到10月,蘇聯出兵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蘇芬戰爭。
英法派兵通過挪威和丹麥援助芬蘭,納粹佔領挪威丹麥。
同期在西線,是所謂的靜默戰(奇怪的戰爭)
1940年6月,蘇聯出兵佔領羅馬尼亞的比亞拉比亞地區。蘇德條約規定,德國不干涉蘇聯在這一區域的行動。
1940年5月10日 納粹入侵法國荷蘭比利時,6月23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推過一波然後在建立分基地.爆更多的兵去打下一個地方.
1940年羅科索夫斯基等人重新回到軍隊領導崗位,基輔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舉行大規模演習,勝利一方的朱可夫就任蘇軍總參謀長。
大鬍子也選擇了入侵波蘭
大概主要是以下幾個?
領土方面
1吞併東波蘭,重回寇松線甚至更西邊
2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保護側翼(這裡似乎有兩個方案來著?一個是蘇聯要華沙德國要立陶宛,一個是史實的德國拿華沙蘇聯拿立陶宛,不過對蘇聯來說似乎拿立陶宛更好些?畢竟波蘭人和蘇聯一貫不對頭,而且一戰的波蘭舌也讓俄帝糾結了很久,不過真實性不確定,歡迎大佬來錘)
3割讓芬蘭的卡累利阿,包括芬蘭第二大城市維堡,部分薩拉地區,雷巴奇半島,芬蘭灣的幾個島嶼還有漢科半島的租借權
4索取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並且吞併了北布克維納
工業方面
繼續進行第三個五年計劃,積極大規模擴軍
政治方面
加深和德國的合作
遠東與日本進行了以諾門坎為代表的幾個戰役,打消日本北上的念頭,簽署蘇日中立條約,承認滿洲國
終止大清洗,填補缺失的軍官
如果大佬們還有什麼高見,歡迎補充
玩一輪魔幻雄心4你就知道,主要是忙著擴軍和吞併。
瘋狂擴軍,組建10幾個機械化軍。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級裝甲部隊,每軍有坦克1031輛。然並卵,這是紙面數字而已。
每一塊兒歷史的空白都是有他空白的原因,並不是沒有發生什麼:
- 1939年10月初,蘇聯在穆爾曼斯科(Мурманск)西北部35公里處為德國海軍建立了補給站Nord,為參加攻擊挪威的德國軍艦和潛艇提供補給;例如德國海軍Shif-31遠洋攻擊潛艇,就是由這裡補給,然後北上進入了太平洋擊沉了很多英國和其盟友的補給艦;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ии в 1939-1941
- 蘇聯氣象信息收集單元(漁船,貨船),在德國海獅計劃期間將大西洋的氣象信息提供給了德國空襲英國的空軍編隊;在德軍進攻北歐各國的時候,曾阻礙英國艦隊對北歐的支援;
- 蘇聯1939年8越9日與德國簽署了「蘇聯-德意志信貸貿易條約」,一直到蘇德開戰之前,蘇聯為德國納粹政府提供了很多戰略物資;自雙方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之後,德國從蘇聯獲得了:86萬5千噸石油;250萬噸各類礦石;1百多萬立方米木材;18.4萬噸白磷;2736公斤白金;1百46萬多噸糧食等等,這些物資德國用來幹什麼就很好理解了;
- 德國送給了蘇聯自己最優質戰鬥機和轟炸機,以供蘇聯仿製生產(有爭論說是為德軍生產);
- 德國閃電戰擊敗法國之後,斯大林開始懼怕德國的成功(蘇聯認為德國會和法國+英國兩敗俱傷),以各種理由逐漸縮小了與德國的貿易合作,;
- 二戰初期德軍的多種小口徑火炮都是蘇聯炮的翻版(例如德軍的37mm反坦克炮和蘇聯的45mm反坦克炮,只有口徑不不一樣),而蘇聯戰爭前期火炮的瞄準儀都是德國製造;
很多同胞都不明白為什麼二戰期間並肩作戰的盟友戰後卻成為了敵人,同時,這也是英國對蘇聯不滿的原因之一。
我寫的這些也是前不久俄羅斯把蘇聯克格勃檔案解密才公佈於世的,當年俄羅斯社會真的是震撼了一陣子,漸漸的,俄羅斯民眾明白了,要想與歐洲搞好關係,就得從講真話開始,畢竟,正視自己的歷史,才是友誼開始的條件;有人說我搬弄是非,您的意思是俄羅斯在自己搬弄自己歷史的是非對嗎? 已經被俄羅斯承認的歷史,我們有什麼必要繼續否認呢?這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事實,整個俄羅斯和歐洲公認的事實: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ССР и нацистской Герман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ССР и Германии в 1939-1941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轉變成共產主義國家,世界會不會更美好?
※古拉格制度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二戰後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崛起和倆國瓜分德國科學家有直接的關係么?
?
※如何評價阿富汗戰爭?
※說說蘇聯睡眠實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