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雞湯文?為什麼知乎上大都排斥雞湯文?

因為自己的某個問題回復被稱為雞湯,所以感到困惑,才提出此問,看了那麼多回復,發現對於雞湯文,大家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定義和看法,@ 李鵬程 提醒的是,關注什麼是雞湯文,妄圖求得雞湯文與非雞湯文之間的準確分界實則是愚蠢的行為。通過這個問題我也在反思自己。

ps:提的問題第一次在知乎得到這麼多答覆我很感激。謝謝 大家!
相似問題:
你討厭心靈雞湯嗎?為什麼?
「心靈雞湯」式的文章錯在哪?


雞湯文通常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愛亂舉例子,胡編亂造。
我有一個美國的朋友,曾經很吃驚的問我,為什麼你們中國人總是喜歡用別人的成功的例子來證明自己文章的正確性?難道失敗者的奮鬥就沒有可取之處么?
實際上我根本就沒有這個美國朋友.......


小明的人生幾經磨難。

小明第一次被炒了魷魚的時候,人生跌落到了谷底,情緒失落,幾近崩潰。

小美來安慰他說,小明,你要加油哦!我看好你呢!你不要喪失信心!你不要喪失鬥志!

小明說,滾,臭雞湯。

小美黯然離去。

小明第二次被炒了魷魚的時候,人生又跌落到了谷底,情緒失落,幾近崩潰。

小美來安慰他說,小明,你不要這樣,我父親曾經也跟你一樣,竭忠盡智,鞠躬盡瘁,但卻被單位辭退,但他沒有灰心,自己創業,抓住了時代的救命稻草,現在也成為了一方企業家……

小明說,你爹的經歷怎會跟我一樣,時代也不同,環境也不同,你說了這麼多,無非也還是雞湯,滾。

小美黯然離去。

小明第三次被炒了魷魚的時候,人生再跌落到了谷底,情緒失落,幾近崩潰。

小美來安慰他說,小明,你要加油,我把你的情況告訴了我的家人,他們告訴了我一些辦法,或許對你有用,他們說你應該先退而求其次,找一個輕鬆的工作,然後利用工作閑暇,把你的註冊會計師證考下來,還有每年六月份開考的金融英語,現在就可以報名,我可以幫你,你有一整年的時間用來複習,等到下一次,你就一定不會被公司辭退……

小明說,要像你說的那麼簡單就好了,你把如此複雜的過程過分簡單化,說的有頭有尾,那麼輕鬆,但對我卻絲毫沒有幫助,因為你根本理解不了我所面臨的困難重重,請你以後不要再對我說這些雞湯。滾。

小美黯然離去。

小明第四次被炒了魷魚的時候,人生接著跌落到了谷底,情緒失落,幾近崩潰。

小美來安慰他說,小明,你不要灰心,我這裡有一些錢,也許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小明拍了拍小美的臉蛋說,雖然杯水車薪,但你總算作對一件事,我需要的就是這些乾貨,不是雞湯。

說完一把把錢揣進兜里,轉身走掉。

小美黯然離去。

小明第五次被炒了魷魚的時候,人生最後跌落到了谷底,情緒失落,幾近崩潰。

但小美再也沒有來過。

————————————————

很多人認為雞湯與否的分界點在於是否有「路徑提供」。

知乎上答題者千千萬萬,各自都活了幾十年,經歷了萬般事,自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你讓答題者真的根據你的實際情況為你制定一套路徑實現,在這免費答案的海洋里,嘿嘿,想得很美呀。


這就像有些人說的,你光給湯不行,你還得給我個勺子。

嗯……我TM真想給你一勺子。

你要知道,不只是知乎,這個世界上99%的文字,路徑轉化率都極低,說白了,都是廢話。

真的有人願意給你打氣,願意鼓勵你,鼓舞你,推動你,我覺得是你的榮幸,而不是你的煩惱。

剛剛看到這個題目時,其實頗為不解。題主過於執拗定義雞湯,在我看來,純粹是在用簡單標籤來二元化事物,其後果是在你眼裡,知乎上只有兩種答案,雞湯,非雞湯。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兩種東西,一種叫人,一種叫非人。人可以分為男人或者女人,也可以分為白人黑人黃人還有其他有色人,也可以分為善良的人邪惡的人不太善良不太邪惡的人,也可以分為帶給你正能量的人帶給你負能量的人不帶給你能量的人,也可以分為說漢語的人說英語的人說法語的人說其他語的人,也可以分為……非人可以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也可以分為……不對,世界上不止存在兩種東西……那到底應該怎麼分?

真想把雞湯分得純粹,我覺得,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好好想想你自己的「路徑提供」。


那些真心求勺子的人,我很想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態。我覺得他們倒是與那些非黑即白二元雞湯的人一樣思維簡單,對捷徑的依賴本質上是不思進取的惰性體現,「排斥」在某一方面代表著自己無法左右現實的「無能」。

希望題主再「經過一番思考後」能透徹明白關於「文字表達」這件事情的真正價值內核,並且,真正能夠在拋開諸如「雞湯」此類膚淺標籤之外思考問題。

我想題主至少會意識到這一點,知乎上的答案,你伸手點了贊,並不是代表「獲益」,並不是代表「實用」,而只是簡簡單單的「認同」。

你認同嗎?

完。


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沒法分清楚正能量和所謂雞湯文。

雞湯文是什麼?QQ 空間、朋友圈裡一抓一大把,不知道是有哪些寫手批量造出來,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骨子裡卻是虛的,就像以前很流行的各種成功學大師,他們的成功,很多是在嘴上。

為什麼喬布斯說一句話、蓋茨說一句話、馬雲說一句話、古往今來的名人說一句話,都會變成名人名言,而同樣的話,其他人說出來,並不是那個味道?因為說話者的經歷在為其背書。

在知乎里,程浩兄弟也寫過不少讓人覺得很勵志的文字,同樣也是一個道理,他有過那樣的經歷,他說出來不虛,你會認為是雞湯么?

其實不只是名人,每個真實的人,說真實的話,說的有道理,就是好東西。他們有他們的故事,有他們的經歷,有他們的感悟,只是是否適合你,還需要自己來判斷。

雞湯的問題在於從人開始就不真實,只有表面上的語言文字,沒有實質。很多做傳銷或者變相傳銷的,演講也很正能量,但是內里是虛的。網路寫手攢的文章,不著邊際的虛構故事,扯出一個道理,同樣是虛的。

看到正能量的、勵志講道理的文字,就貼上「雞湯」標籤,並不妥當,儘管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風潮。我比較反對「雞湯的問題是沒給勺子」這樣的說法。如果真是有營養的湯,沒給勺子餓死都不知道喝么?

知乎最好的一點,是這裡有很多真實的人,認真的人,這些人的湯,貨真價實的比例要比其他地方高好多。別管標籤了,依靠自己的判斷力分辨就好。

所謂道理,落實下來需要有具體情境,而每個人的情境都不同。獲得啟發加上自己的思考,結合自己的情境,才能創造出勺子來。這勺子,不是別人給的。


忍不住先吐槽一下,有多少動物死在了人類的雞湯段子里啊!


我們所熟知的「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不知起於何時,故事說如果把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會一躍而起,得以逃生。如果把青蛙置於溫水中,慢慢加熱,青蛙會在舒適中喪失警惕,待發現不妙時,已無力躍起,只好被煮熟。這個故事被用來說明要防微杜漸、要保持警惕的哲理。後經許多文章反覆引用,竟有了「溫水煮青蛙現象」、「溫水煮青蛙效應」等說法。

說實話,在我小時候,聽到這個故事還天真善良的相信了,後來上學的時候,結果還真有一個心(求)理(真)變(務)態(實)的外國教授做過這實驗——美國動物學教授霍奇森,研究的就是兩棲類可以耐受的最高溫度是多少,霍奇森選定的加熱速率是大概是每分鐘1.1攝氏度。他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後,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如果容器允許,青蛙還是堅定不移地跳出來。另外,青蛙放到沸騰的開水裡面肯定會被燙死的。水沸騰差不多要100度,加上水蒸氣,很容易對兩棲動物的皮膚與神經造成燙傷,足夠讓青蛙喪失運動的能力了,更不可能從沸水裡跳出來了。

還有我記得這是一年的高考題,老鷹剛生出來的時候,殘忍的老鷹媽媽會折斷老鷹寶寶的翅膀:

這種文章實在是懶得批駁,順便說一句,此文中所提到的「雕鷹」並不是正式的中文物種名,只有鹰鵰(學名:Spizaetus nipalensis)與其名稱類似,但是其分布地不在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你都亞馬遜平原了,還TMD哪來的懸崖。


而且完全無法理解這個SB邏輯啊,你鷹媽媽想要鷹寶寶高飛的話,也應該打斷狗腿,啊不,鷹爪才對吧?折斷翅膀了還怎麼飛呢?果然,愚蠢的鳥類畢竟是鳥類,繼承了它們先祖恐龍一貫的小大腦,這個世界終究是哺乳動物的天下啊。編這個段子的人顯然是武俠看多了,這是挑斷手筋腳筋再推下山崖然後絕處逢生的橋段,想必這個作者成年之時,他親父母必然是一刀閹了他,讓後天天念叨讓他快找個媳婦好抱孫子。


更有甚者,你們欺負鳥類腦容量小,不會跳起來罵你腦殘,說什麼「鷹的重生」——據說在鳥類世界中鷹的壽命最長,可以活到70歲。然而,並不是任何一隻鷹都能活這麼長時間。原來,鷹要想活到70歲,必須在它40歲時完成一次蛻變。因為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一切功能都已退化……它要飛到人跡罕至的山頂,用喙猛力擊打岩石,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再用它把爪上的指甲一根根拔出來,等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再把身體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這一殘忍的重生過程歷時150天,只要熬過150天,獲得新生的鷹又可以再活三十年,重新稱霸藍天了。


這真是自虐狂啊!虐完孩子虐自己。事實上,鷹科里有60多種鳥,平均壽命只有30年,只有美洲鷲或神鷹科鳥類可以活到六七十歲。而鳥喙是頭骨的延伸,斷裂後無法再生,可以試試敲掉這個作者的下巴來看看能不能再長出來。而鳥的指甲就象任何動物的指甲一樣,是通過趾端的甲母細胞不斷分生延長的,根本不需要連根拔的,至於什麼拔掉羽毛之類的,你當是蛇蛻皮啊。我特么看著都疼,這作者還好意思寫出來,恬不知恥。


再說一個雞湯美文:《浩蕩祭大海——奔赴死亡之約》,轉自《讀者》2005年第15期,據說是一位挪威癌症病人在追隨旅鼠奔向死亡的旅途中,頓悟了生命的真諦:無須畏懼死亡,因為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內容和文筆看,不像是翻譯作品,當是某個國內作家的假冒之作,裡面繪聲繪色地描繪自己跟蹤目睹數百萬隻旅鼠為了物種的利益,在浩浩蕩蕩的長途跋涉之後集體跳海自殺的場面,其實是從國內介紹「旅鼠之謎」的科普文章改編而來。


這是方舟子博客里寫的,這位仁兄打假已經打到美帝了:迪斯尼在1958年拍攝的記錄片《白色荒野》中,就記錄了旅鼠成群結隊地遷徙、最終跳海自殺的場面,配上了非常煽情的解說。這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影響深遠,使旅鼠奔赴死亡之約的動人傳說在西方家喻戶曉。不過那部記錄片的場面是偽造出來的。那部影片是在加拿大的阿爾伯達省拍攝的,那個地區並不產旅鼠。攝影組到北極地區向因紐特小孩買了幾十隻旅鼠,讓它們在一個覆蓋著雪的轉盤上奔跑,從各個角度拍攝,剪輯後就出現了成千上萬隻旅鼠大遷移的情景。之後,攝影組把這些旅鼠帶到懸崖上,希望拍攝它們跳到懸崖下的河中淹死的場面。不料旅鼠卻不願往下跳,在等了兩天之後,不耐煩的攝影組把這些旅鼠趕下了懸崖,人為製造了跳海自殺。

最重要的是,跳海是沒有用的,旅鼠會游泳……

你們歪果仁真會玩!


看了上面幾個腦殘雞湯文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它與其他文學作品的卻別


其實對於這類我們需要辯證的來看,還曾記得,當年出台了謠言轉發五百條入罪的規定時(其實這本身就有一定誤讀在里,不詳說),有一堆公知編了這樣的段子:李白說「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是謠言,要被抓起來;吳承恩造謠玄奘取經帶了只猴子,要被抓起來……其實這是一種智商情商兼低的行為,惡意混淆了造謠與文學創作的邊界。


我們也要注意的是,區分腦殘雞湯造謠文和文學創作的差異,也就是說要區分是美食還是兌水的雞精。許多人喜歡用《斑羚飛渡》來說事情,認為這是我們教科書帶頭造謠反智的典範。但是,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篇文章選入了初一下學期人教版語文課本第六單元27課——這個第六單元主題的是什麼呢?不是科普文,而是動物散文與小說。再來看看作者沈石溪,他同樣不是一位動物學科普作家,他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先生寫的《第七條獵狗》《一隻獵雕的遭遇》等作品是我兒時的枕邊讀物,他所創作的斑羚飛渡是一部成熟的文學作品,滿足了一部優秀小說所有的美感需求,我認為這篇文章是不應該與那些腦殘雞湯文放在一起詬病的。


記得馬伯庸在《Vista看天下》一篇專欄里寫道,為什麼說如今的抗戰神劇被人罵,而同樣醜化對手的國外作品《虎口脫險》、我國老電影《地道戰》《地雷戰》卻成為一代經典,原因很簡單——因為後者好看啊!


其實對於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如果仔細考證還會有另一種說法:兩棲動物是否喪失運動功能與加熱速率有關,如果加熱速率降低到0.2攝氏度/分鐘,超過了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那麼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不過這就涉及到動物學的討論範疇了,我想說的是,像什麼溫水煮青蛙這種段子,寫得實在是太蠢了,毫無美感,你要真把青蛙的故事寫成像辛棄疾這樣——「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那我也敬你是條漢子,也不算你是兌水的雞精了。


同樣,為什麼《伊索寓言》能成為人類文學史上的寶庫,他首先有一個話題語境——我不是科普,我只是對於動物的文學創作,而諸如老鷹折翅、青蛙泡湯這種包裹著一種科普文的外皮,妄圖給你講點道理,然而一沒文采,二沒事實,三來情節還那麼侮辱智商,靠販賣一些廉價的「勵志激情」「心靈滿足」內容來騙取眼球,不罵你罵誰?


為什麼批判心靈雞湯,除了它不好看,最關鍵的還是會誤導我們對於現實的判斷。


譬如說,許多心靈雞湯喜歡鼓吹「金錢無用論」,告訴你心靈的滿足才是最重要的,結果我們所有人都發現,窮的叮噹響的時候實在是不知道心靈用什麼來滿足;再譬如心靈雞湯喜歡把所有原因歸咎於「你努不努力」,就比如你去駕校的時候教練不告訴你怎麼踩離合怎麼換擋怎麼打方向盤,而是跟你說,「加油!白岩松說過:你只要努力,一定能學會開車的!」


所以說,心靈雞湯最大的危害莫過於,其立意在於給你「講道理」,然而這些「道理」往往是錯的,是在現實社會中行不通的。毫無疑問,人們是需要一些「正能量」的,是需要一些「心靈慰藉」的,這也是雞湯文為什麼曾經大行其道,然而這種反智主義的流行是有危害的,說實話,心靈空虛可怕,無知更可怕。長期閱讀這種垃圾雞湯,會對我們獨立思考能力產生重大的危害。

引用兩位知友的例子,你們可以再感受一下什麼叫做「講錯誤的道理雞湯」:


一位是 @ScottDong:

「我朋友出車禍了,好難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時間久了就好」
——不是雞湯

「我沒錢,好難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時間久了就好」
——是雞湯

另一位是 @王諾諾:

第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去某公司求職,老闆說,千萬別去推公司里一扇門,大家說好。然後老闆也沒解釋為什麼,說自己有點事情馬上回來,就把一群人晾那兒走了。然後那個年輕人去把門打開了,裡面一張紙條:你被錄用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拘泥於條條框框,敢於嘗試。

第二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幫一個老人看住一個什麼東西,老人說不能打開,也沒解釋為什麼,然後年輕人就老老實實沒打開。老人回來,對他狡黠一笑,你沒打開吧?你真是一個好青年,給你幾百萬之類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誠信。

兩個故事在一個系列的雞湯書里。

珍愛健康,遠離雞湯。


說一下我的個人看法吧…
我覺得並不是所有帶有勵志色彩的文章都屬於雞湯文。所謂大眾鄙夷的雞湯文大抵是過分強調某一片面因素,比如堅持、樂觀,而忽略了其他對於達到目標非常重要的因素!
身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有人抱怨周圍都是很厲害的人自己特么渣云云。結果雞湯大師就開始灌輸:你要堅持要相信努力就可以超越天才balabala…
並不是說堅持、努力不重要,而是以上觀點容易讓人走入一個盲區,即「僅僅」需要堅持、努力即可成功。至於該人本身的問題,需要改進的方面,可以改善的方法,雞湯中絲毫沒有提及。本質問題沒有改正,一味堅持只能越錯越遠。
人在失意時候需要安慰。面對繁重的任務和各方面的壓力,高三黨的心情都是起伏不定的。如果一個高三黨心情非常糟糕的時候你去跟他說:其實吧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的,有些事情你真的做不到這不是你的錯……
我的天!你的非雞湯手段用錯地方了!你不是在教他認清現實你是在逼他跳樓。
很多時候不是對方不知道,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認清自己無能為力的過程很痛苦,不必那麼著急,給別人一點時間。我從來不覺得溫暖是個低端的辭彙,我們沒有理由以「為你好」為由扼殺他人心中的一點小小的期望。
所以,安慰和開導,很好。我們首先應當是帶著失意者走出困頓,然後再輕輕地告訴他,你過去的有些想法是錯誤的,亦或是將現實緩緩在他面前展開。

很多年前雞湯還是個褒義詞,如今之所以被大眾唾棄純粹是因為它被濫用了。並不是所有雞湯文都應當被嗤之以鼻,正如上文提到的,過於強調片面,將精神剝離生活的土壤的文章才是大家唾棄的雞湯。
在鼓勵之餘不忘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是對受到客觀因素限制的朋友,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方向。這才是有用的雞湯文。

知乎上對雞湯的鄙夷氣息也源自不恰當雞湯文的濫用。但是我想不必一棒子打死,人生總該有點稍高於現實的東西,這樣才會讓人有奔頭。
理智對待雞湯文的標準很難拿捏,我們一起努力。


(提示:1.本文極有可能引起一些人的不適,請謹慎閱讀。2.本文較長,總共2000字左右)

雞湯有三類。

第一類,好喝。第二類,無味。第三類,有毒。

先說第一類,

代表《當幸福來敲門》《阿甘正傳》等。

一句話概括:窮苦屌絲翻身記。

這些電影的主人公大多出身卑微,結局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幸福生活。

最初看完這些電影,我覺得渾身都是正能量,恨不得一天25小時全拿來學習,此後一段時間裡我刻苦讀書,這時間長則一周,短則一分鐘(扣上電腦,一覺醒來啥都忘了)。所以我把它們歸於第一類雞湯,至少它們會讓我有一種想要拼搏的力量。但是,其實仔細一想,《當幸福來敲門》里主人公若沒有驚人的數學天賦又怎麼可能走上人生巔峰?阿甘雖說是個傻子了吧,但是你也要有人家那運氣啊,況且他在乒乓球上也有過人之處。沒點真本事想光憑努力成功,還是naive。

第二類,

代表《哈佛家訓》《牛津家訓》《劍橋家訓》《藍翔家訓》(大霧)。

一句話概括:科學家做了個實驗,總裁有錢不幸福,億萬富翁如何煉成,禪師說。

這些故事大多短小,以極其簡單暴力的手段灌輸成功的法則。我說這些雞湯無味,其實就是說這些雞湯沒太大價值。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些故事大多與所講述的道理往往沒有必然聯繫,利用人的邏輯缺陷,達到啟迪人生的目的。舉兩個小栗子。

「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湧來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來越多,金子就越來越難淘。當地的氣候十分炎熱乾燥,水源極缺,不少人因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歲的男孩亞默爾靈機一動,斷然放棄淘金的念頭,改為買水。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與訕笑。然而,當許多的淘金者空手而歸時,亞默爾已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源泉是「變通」,是不是感覺受益匪淺?

先別急我再給你講個故事。

「在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湧來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來越多,金子就越來越難淘。當大多數淘金者都放棄準備轉行干別的事為生的時候,只有一位十七歲的男孩亞默爾繼續堅持,他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與訕笑,然而,當許多的淘金者離開時,這個男孩挖到了一個巨大的金礦,其實那些淘金者離發現這些金礦只差了10cm,然後亞默爾成為一個大富翁了。」

咦?明明背景差不多的故事,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要繼續堅持了,你還覺得受益匪淺嗎?

現在你可能會疑問,明明差不多的故事怎麼會得出兩個「真理」呢?

其實一個人能夠獲得成功,包括了許多因素,有時代趨勢,有世界局勢,也有個人自身見識,思維方式,運氣,性格等,而這些勵志小故事無視現實的複雜性,籠統將成功失敗皆歸為單一內因,彷彿人只要具備一種好品質,就能走向人生巔峰。

難道這類雞湯就沒有存在價值了嗎?

有,可以用來教育幼兒。當孩童思維邏輯不成熟的時候,直接說道理往往沒有效果,不如講個小故事來得快。

還有嘛,如廁讀物,消磨時間的,但是若你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增長見識,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還是別讀這些書了。出門左轉,《高等數學》,不謝。

第三類,

這類我想說的太多,這空間不夠,以後有機會單獨開一篇,這先簡單說說。

代表:一些當紅網路作家的文章 如《致賤人》《致low逼》以後可能還會有《致婊子》《致屌絲》《致傻逼》

給個鏈接,感興趣可以看看(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 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

一句話概括:這不是我想聽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這才是我想聽的,你特么說的真好。

這類雞湯一般藏得很深,讀完了你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它是雞湯,甚至有可能將其奉為圭臬。

為什麼會有這類雞湯,我從源頭說起。

為什麼作者愛寫這類文章?

因為,這種寫這種文章,不用費太多腦子,既輕鬆,簡單粗暴,收穫擁躉無數。給一部分人扣個帽子,然後用一大堆極端的例子(或者說,編的很爛的故事)得出一個結論,然後把這些人批判一番。

正如咪蒙自己所說「你說話很溫和,你觀點很中立,你性格很寬容。那你不要寫公號文章了。你不適合。 你看了《烏合之眾》就會知道,任何時代的領袖,包括意見領袖,都是特別偏激的,偏激的觀點才具有煽動性,你的標題必須簡單粗暴,情緒明確,愛憎特別分明的人更適合寫新媒體文章。」

這樣一棍子打死一片,凡事非黑即白的文章才能博得眼球啊,才能集聚腦殘粉啊。

為什麼我們愛讀這類文章?

對認同感的渴求。

為什麼讀《致low逼》?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真是太low了,我跟他們可不一樣,我多麼高貴啊。

為什麼讀《我為什麼支持男生打遊戲?》哎呀太好了,我就是愛玩遊戲,別人都不理解,你說的真對。

為什麼讀《為什麼我選擇在大城市生活?》對對對,我就想當北漂,家人都不贊同,看來我是對的,我這就跟我爸媽說理去,哼!

這類文章大多如此,將認同感強加給你。同時還有一些我不贊同(僅僅是我自己不贊同,可能我自己三觀就極歪,聖母請息怒)的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通通灌給你。

我的朋友或許說了一些我不喜歡的話,做了一些我討厭的事。我極力想證明自己的正確與他人錯誤,苦於表達能力有限,只能憋著。有需求,就有供給。這時候這些文章「橫空出世」,我把文章轉到自己的朋友圈,微博,恨不得砸到一些人的臉上,「看到沒,說的就是你這個low逼」。一口憋了多年的惡氣出了。

說實話,初看這位當紅作家寫的文章,我覺得真特么爽,終於遇到一個會說人話的作家了,把我內心積累的不爽全釋放出來了。似乎這篇文章有10w+的轉發量,看來還有不少人跟我有一樣的感慨。可是爽過之後似乎除了一身戾氣並沒有收穫什麼。

但是當你罵完別人,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就是一個low逼呢?

「你所厭惡的他人的特質,正是你身上所具有的,你不可能貶低自己,所以你選擇詆毀他人」(忘了在哪看的了)

讀這些東西的好處是暢快,爽!但是如果讀東西想為了爽的話,我有必要鄭重地向你推薦草榴社區,看看小黃文更爽。(嚴肅臉)

如果你希望通過閱讀來增長見識,變得理性。請遠離這類文章,它們只會把你雙眼遮住,讓你看不到你厭惡的東西,只給你看你喜歡的東西,給你一種「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的假象」。但是啊,世界,生活,個體都是由好壞兩者混合而成的,真相往往慘不忍睹,你若想了解真實的世界,出門右轉《馬原》,先看看什麼是唯物辯證法。(這個不是在黑啊,我認真的,嚴肅臉)


綜上,個人建議:第一類湯,少喝怡情多喝傷身。第二類湯,如廁讀物好啊好。第三類湯,盡量別碰。


感謝閱讀,聖母們請發言。


曾經的我看大話西遊,只會笑,還覺得無聊,我就不明白,就這麼一部無趣的電影怎麼就被電視台播了一遍又一遍。

後來終於有一天,我也看懂了,也看了一遍又一遍,也看得淚流滿面。


不過我想如果再回到童年,我依舊讀不懂這部片子。


一樣的東西,不同的經歷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解讀它。


知乎上有話語權的人,大多見多識廣,或自以為見多識廣。放在社會上,人群中,都算得上比普通人優秀的人。

你們明白應該去奮鬥,怎麼去奮鬥。雞湯對你們根本沒有作用,所以你們對他嗤之以鼻。

「什麼垃圾東西,只給結果,不給方法。」

「沒有勺子,怎麼喝湯」


你們說的對。


但你們忘記了,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他們沒你們聰明,沒你們悟性高,你們奮鬥的時候,他們還迷茫得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每天躲在宿舍里,吃著泡麵,握著滑鼠,他們想要過不一樣的人生,卻最終淪為平庸。

他們也想要一點熱血,心中執劍,大殺四方。

卻被同伴和環境拉回了庸庸碌碌的生活。

他們也會看你們嘲笑的雞湯文。他們覺得熱血被點燃了,他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他們覺得不能就這樣過下去了。

他們開始思考,開始想怎麼逆襲,開始做一年賺一百萬的美夢。


如你們所想的,大多數人的熱血最後被證明是雞血,只燃了三分鐘。

但還有一些人,他們就真的這麼醒了,他們開始尋找方法,尋找喝雞湯的勺。

那些點燃熱血卻回到電腦前的人,他們也會愧疚吧,也會自責怎麼就沒辦法堅持。不管怎麼說,這樣的狀態總比一直渾渾噩噩好一些。


我也曾經是一看雞湯就會流鼻血的人。生性懶散,沒做過什麼大事,成績一向糟糕,高考前的很多個夜裡,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一遍又一遍讀那些不知道真假的雞湯,那些三個月逆襲的勵志文,有時候還會看到眼鏡濕了。

那時的我努力不為別的,就為爭口氣,為了喜歡的人,為了這一腔熱血。


現在我也覺得那些雞湯無聊得夠可以,我也覺得有些大神的答案其實寫得一般。

但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是缺這一腔熱血。


寫雞湯的,讀雞湯的,畢竟不是壞人。

我們是不是應該寬容一點。


凡是貼標籤的都是因為膚淺。

看到點苦難就勵志,看到點勵志就說雞湯,看到雞湯就反對,看到反對就起聲附和都是膚淺。

世界上的人和事是複雜的,除了技巧層面的問題可以用簡單的傳授來教導,大多數事情無非就是給你信心或者給你捷徑,看到什麼勵志文都說雞湯不給勺的很有可能是因為沒有脫離技巧層面遇到過問題。

渴望捷徑的人比寫雞湯文的更無恥,伸手黨還來勁了。


天美海美人更美,
辭職和我來玩水。
青藏歐美新馬泰,
背包辭職終不悔。
百歲少婦胸不垂,

千歲爺們能不萎。
初吻留到四十歲,
屌絲半生心真美。
錢財得來忒輕鬆,
你看馬雲多雄偉。
若想艹得後宮累,
還得喝湯吧唧嘴。
不要在意你是誰?
哪怕搬磚賣大腿。
只要買我熱雞湯,
包你夢裡日日美。

我覺得各位樓上給雞湯平反的,為了標新立異有點過頭了。
首先我們先要確定什麼是雞湯,真正的雞湯是以利益為目的,把「鼓勵」和「煽動」作為手段,使讀者獲得一種虛假的個人認同的行為。

比如經常有人說辭職旅行這事。
實踐者一般會記錄全部行程(或者大概的流程),然後展開說遇到了哪些問題,自己又是如何克服的,自己有一種什麼心理,而且會提醒你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個人能力,提前預知風險,保證你自己有足夠的退路,這都是實際發生以及感性衝動之後可能的代價。
雞湯者則會舉一堆以上的這種例子,然後只挑好的和已經解決的問題說,然後告訴你努力吧,放飛自己吧,走吧,去吧,你世界觀會變噠,人也會萌萌噠,你就需要脫離這個慣性的環境呀。
雞湯不等於正能量,雞湯是指那些脫離客觀事實的虛偽的正能量。


--------------------------------------------------------------------------------------------------------------------------------------------


關注了下,上面平反的無非是把鼓勵和雞湯混淆概念,或者把所有不喜雞湯的同學們貼上伸手黨的標籤,噴雞湯就是伸手黨?有點可笑吧。
另外,沒有人非要求勺子,大多數雞湯出現的情況都是我在我的朋友圈好好地閱讀著,然後他突然冒出來說「你要怎樣」,「30歲你必須要做的事」,「青少年應該懂得的事」,「當爹該懂的事」,「當孫子該懂的事」,「當媽該懂的事」,「當小三該懂的事」。
請各位擦亮眼睛,分清鼓勵和雞湯,我們不拒絕任何正能量,但是堅決拒絕所有矯情虛偽的正能量。


我是來反對高贊的。

一、雞湯慢慢被人們唾棄是因為它的不普適性而產生的誤導。

請看這一段:一個大學生問于丹:「我和我女朋友,我們畢業留在北京,我們倆真沒什麼錢。我買不起房子,就租一個房子住著,我們的朋友挺多,老叫我們出去吃飯,後來我們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飯,我倆沒錢請人家吃飯。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無所有,你說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于丹答:「第一,你有多少同學想要留京沒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第二,你有了一個能與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麼多人請你吃飯,說明你人緣挺好有著一堆朋友,你擁有這麼多,憑什麼說你一無所有呢?」
  大學生:「哎,你這麼一說我突然間還覺得自己挺高興的。」
  說完,于丹似乎對她的回答挺滿意,露出會心一笑。

男孩的問題很簡單,在北京發展的不好,我該怎麼辦,邏輯上于丹應該給出一個如何去做的建議,
如果她無法給出建議,也至少不該推翻既定事實,我在北京過得不好,不對你有朋友有女朋友還有

工作,你快知足吧,這樣完全誤導性的話語,很可能會誤了男孩的小一生,因為他並不一定適合北
京,或許回家到鄉鎮能過上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生活,卻非常不理智的被這般完全不相干的慰撫而感
化,實為雞湯的大惡。

二、大多雞湯完全不合邏輯

我找了幾個經典的雞湯小故事

1.「一個富翁在海灘度假,看見一個貧窮的漁夫也悠閑地曬著太陽。

富翁感到不可思議,忍不住問漁夫:「你為什麼不去工作呢?」

漁夫:「我已經回來了。」

富翁:「為什麼不多捕一船?」

漁夫:「今天打上來的魚已夠我一天所用。」

富翁:「那你可以多打一些魚,多賺點錢啊。」

漁夫:「要那麼多錢幹什麼?」

富翁:「買更多的船,打更多的魚,建立自己的船隊和航運公司,當百萬富翁。」

漁夫:「當了百萬富翁又怎麼樣呢?」

富翁:「那時你就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躺在海灘上曬太陽啊。」

漁夫哈哈大笑:「我現在不正在這裡曬太陽嗎?」


這個故事通常告訴我們:幸福是內心的一種感覺,是對生活滿足的體驗。金錢、名譽、地位不過身外之物,是幸福的手段,內心的快樂才是最終的目標。」


這簡直是扯淡好嗎,怎麼就體現幸福是內心的感覺了,怎麼就說明農夫比富翁幸福了,富翁的建議中,農夫完全可以過上不用每天出海,從而有更多自由的時間支配,這和每天出海打漁能一樣么?萬一遇見海嘯龍捲風呢?


2、「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赤果果斷章取義穿鑿附會的耍流氓,鸚鵡被叫做老闆,和它的標價高有什麼關係呢,大家買鸚鵡,大多為了當寵物,和他的領導力有什麼關係,況且一句叫他老闆怎樣就體現這隻鸚鵡真的懂得做領導以及他是因為懂得信任、放權、珍惜等莫名其妙的品質呢?


還有那個燒水的,滿壺的水,半壺的柴,想燒開,問你怎麼辦,佛家大師明點「倒掉一半的不就可以了嗎。」於是人們領悟到,要學會放下!!這個問題的答案頂多能給人思維方法上的啟示,不要思維定式,光想找柴,倒半壺水也可以解燃眉之急的!但評價為學會放下完全就是望文生義,如果半壺就是不夠呢?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壺水還讓你灑半壺,師傅抽死你。


三、人們說,別光給雞湯,再給勺子其實不是想坐等解決辦法


而是並不適用,雞湯說,努力就會成功,你看誰誰誰努力了他就成功了,但是那是他的事,跟我無關不是嗎? 他成功了,並不代表我也會成功,他的方向是對的,並不代表我也是對的啊。


所以除了誤導,大多的雞湯真的很無用,他們拿出很多的個例去說事,什麼善良一定好運啊,有個善良的人,最後得到好報了,所以人人都得善良善良一定好運,什麼相信命運不會辜負一切自有安排啊,A幫助了B,B幫助了C,C幫助了A,你看命運真的很神奇的哦。


相信這些的人到底有沒有邏輯細胞啊,完全沒有說服力嘛!


四、真正的雞湯不該加以過多附會的含義


雞湯現在這樣臭名昭著,他一句你寫的是雞湯你一一句你寫的是雞湯你們全家都寫雞湯,那雞湯到底有沒有存在的意義,答案當然是有的。


有人單純寫寫自己奮鬥的經歷,寫寫小半碗人生來分享,寫寫我也曾也那樣苦逼但我那樣努力,於是我出頭了,這樣有什麼不對,不對的是人們的曲解,是第三者在原文之上硬附加的理論。


比如漁翁與富翁那個,我讀到的更多是,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別人,富翁的建議沒有什麼本質錯誤的,但漁翁的生活方式也並非不對,因為兩種選擇必然兩種生活,當你投身商海,豈是還和平時打打漁曬太陽那般自在。


所以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不要封閉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社會。這是我讀到的,也僅僅是片面之見,不得硬附會於故事本體。

如果說雞湯是怎樣衰落的,該還是民智並未大開,看見了就相信,完全沒有質疑精神吧。如果人人多思考,在雞湯中找到自己所需,那雞湯便可洗清罪名 了。

就讓我們本著看故事的心態去解讀不好么,看過別人的奮鬥史,懷著敬畏之心,或者感動、或者感慨,真正的,充實著心靈,這才該是雞湯真正的意義呀。

人人都是需要心靈雞湯的,在每一個失意的時候,讓心靈得以少許的慰藉,真的難道不是恩德么?


根據我的觀察,知乎人非常喜歡各種類型的心靈雞湯,他們瘋狂地給各種心靈雞湯答案點贊。

知乎人所討厭的,只是【心靈雞湯】這個詞而已。知乎人給這個詞賦予了很多貶低性的概念,從而能體現出自己的高貴和優越來。

少數幾個看透了這一點的高手,僅僅通過寫各種高明的心靈雞湯就能在知乎獲得無數個贊。同時,他還可以沖在最前線聲討【心靈雞湯】這個概念,同樣能得到很多贊。

而絕大多數知乎眾是看不出來這種左右逢源的操弄手法的。

最後,抱怨心靈雞湯不給勺子,這是我所見過的最雞湯的雞湯。因為,伸手黨們居然真的幻想這種【別人能直接給你的勺子】是存在的。

=================================

相關文章及硬廣:

如果您有任何情感、戀愛、兩性關係、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追女孩的學問 【搜索xuexizhuinvhai(「學習追女孩」的拼音)】直接提問,賬號君會在24小時之內回復你。


如果你想要科學系統地學習兩性關係知識和技巧,請關注我的連載專欄:寫給兒子的泡妞書,寫給女兒的挑男計

如果你想要提升戀愛技巧,追到心儀的男神女神,歡迎參加我在全國巡迴開辦的約會課程:劉念約會教室課程表。(劉念約會教室的課程都可在聽完之後申請無理由全額退款。如果你上完課感覺不適合你,我們不會收取你一分錢學費。)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吧。。。高二的時候同學送了一本《實踐成功學》,滿篇都是雞湯,都是勵志,都是努力定能成功等等。。我如獲至寶的讀了好多遍。毫不誇張的說,在我最灰暗的高中生涯,它給了我許多的動力,支撐著我一路奮鬥,最後考上北大。

然後我珍而重之的把這本書擺在大學的書架上,直到大三某天無意識又翻出來看了幾眼,覺得這是什麼玩意兒啊。。。進而為自己居然相信這些二逼的心靈雞湯故事而感到羞愧,於是趕緊把這本書扔了。。。

時至今日,我早已經不再相信努力定有回報,人對了世界就會對等簡單的遊戲設定,但這並不妨礙我寬容的看待心靈雞湯文。

我想說的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雞湯對你確實是有用的。所謂信者得救,不信的人會覺得雞湯麵目可憎,毫無意義,信的人只要找准合適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化雞血為熱血,其實也是有促進作用的。人生這麼艱難,總是需要一些虛妄的理想和未來的呀,伸手摘星,未必如願,但至少不會髒了你的手。


雞湯文是先有一個觀點(往往很絕對),再編一個看似真實發生的故事作為強有力的證據支撐這個觀點,把個人經驗或成見甚至一瞬間的情緒當作普世哲學,煞有介事言之鑿鑿地給眾生作指示。還有一種通篇是故作高深冠冕堂皇的詞句,讀完你發現他屁都沒說,更別提有什麼觀點。

了解了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大家排斥雞湯文了。


應以文章是否提供可操作的解決問題(改變現狀)的方法為唯一鑒別標準。


因為中國教育就把人訓練得非常擅長寫這樣的文章,高考的話題作文就是典型的例子。首先告訴你一個話題,假裝很開放的樣子,你寫什麼都可以哦。然後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整個社會的主旋律就在那裡,你試一下反過來寫,寫得再好也就是零分。最後你的任務其實就是取悅讀者,閱卷老師看得愉悅你就高分。

知乎大多數提問者的態度就跟高考作文出題者差不多。其實他們沒有任何問題想要提,但是他們對某個話題有想法,並且還希望有人來印證自己的觀點。於是他們就圍繞該話題提了一個問題,假裝很開放的樣子,其實只是希望別人按照他們設想好的方向來作答。答題者也很配合地取悅讀者,為求得到更多的投票。

至於勺子的事情,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社會的資源分配是非常不均勻的。(不均勻不代表不公平,因為每個人的付出也是不一致的。)有些人的勺子多得讓人懷疑他家裡開勺子廠的,他們自然也不會介意別人從他們那裡拿幾個勺子。問題在於知乎不滿足於做一個勺子交易所,知乎想要做一個更大的市場,接著發現這個更大的市場裡面很多人根本不在乎勺子的事情。「連雞湯都喝不上,拿勺子有個屁用啊。」於是知乎就變成了一個雞湯交易所,勺子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


網路段子有一個特點,叫作「片面的深刻」,說好不好,說壞不壞,但不論是回答問題或是評論現象,都有其「獨到的見解」。知乎上各種抖機靈的答案基本都屬於此類,就算是專業點的回答,也不可避免地會陷入此窠臼。我看過的雞湯文不多,最近剛好看到一個典型,可以拿出來說一說,不過只是「個人見解」,沒能力給那麼多雞湯文歸納個共同點出來。

彭端淑的《白鶴堂文錄》中有一名篇《為學一首示子侄》,我看到的是朱自清、葉聖陶和呂叔湘三位先生合編《文言讀本》中的選段: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上學時看到的基本也都是這個版本,相比原文來說,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間有刪節的,刪節版整個故事說的基本就是:

作出結論:事之難易在於為與不為
舉例論證: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

是不是標準的雞湯文節奏?隨便在網上找一篇《成功需要寬容與冷靜》 ,說的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卡萊爾的女僕把他原稿《法國大革命史》燒掉後,卡萊爾寬容自己的女僕,冷靜下來,又成功完成這本巨作的故事。(夠雞血了吧)

這種文章都是這麼個節奏

1、若要A(成功、幸福、快樂)則需要B
2、小明沒有B,所以得不到A
小紅有了B,所以得到了A


如果再複雜一些:

1、有兩人都想得到X(二僧都想去南海)
2、人們普遍以為得到X需要A或者看起來得到X需要A(下南海需要很多錢)
3、一人有A,但沒有B(富僧有錢但沒決心去做這件事)
一人有B,但沒有A(貧僧有決心去做這件事但沒錢)
4、結果有B沒A的人反而得到X了(富僧沒有下南海而貧僧成功了)
5、所以B才是得到X的關鍵,A是無所謂的(有沒有錢和你下南海成功與否沒關係,所以學習也是如此)

我看這不是雞湯文的問題,想講一個故事來說一個道理,自然都可能進入這個路子,只是這種邏輯用得於數學,用不於生活。

現在我們看看被刪節的那一段: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作者的思路其實是:

1、給出結論:事之難易在於為與不為
2、肯定差異:資質有異,但在於用與不用
3、舉出事例:貧富二僧條件差異,但為與不為結果不同

最後一段後面,也是有話被刪了的: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可見作者原來想說的是:人的資質有差別,但無論如何,只要去做,就會有結果;不做的話,再好的資質也沒用。

但這兩段一刪,文章滿滿地都是愛了T_T。。。

就這兩段來說,問題主要出在「價值觀」上,這類故事的大前提不是邏輯是否正確——本來也就沒什麼邏輯,而是我們都需要A(金錢、權力、地位),A是個人人都需要的東西;輸出價值觀的話,深一層的意思就是A不重要,B(家人、幸福、自由)才重要。我覺得這是雞湯文的最大特點,強行把一種價值觀加到我們思維上。

好的作品不會這麼做,而更多是對價值觀本身提出疑問。

比如《笑傲江湖》:

人人都希望當盟主(人人都想要的A)
盟主就需要好武功(實現A需要的B)

若是雞湯文,金庸後面應該就會寫,武功無關緊要,令狐沖憑藉他強大的人格魅力當上了盟主。

但金庸實際提出的是:

《辟邪劍譜》是無上絕學,但學了它就沒了蛋蛋,蛋蛋重要還是盟主重要?

這就不是輸出價值觀了,而是提出質疑,包括後面的老婆重要還是盟主重要,朋友重要還是盟主重要都是如此。

那麼,「盟主不重要」是不是也是一種價值觀輸出呢?

令狐沖覺得不重要,任我行覺得重要,但他們有什麼能證明對方是錯的嗎?金庸有告訴你說任我行是錯的嗎?


雞湯文的問題在於——「未經聲明剔除了某問題的核心內容」
所以雞湯文對接受者是有害的,因為他接受到了錯誤的信息。
舉一個例子,「出去走走,散散心,時間久了就好」,這個回答在什麼情況下是雞湯,什麼情況下不是:

「我父母去世了,好難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時間久了就好」
——不是雞湯

「我沒錢,好難受。」
「出去走走,散散心,時間久了就好」
——是雞湯

區別在於「散心、淡忘」可以解決「親人去世」(核心在心情)這個問題,但解決不了「沒錢」(當然與心情有關,但核心在錢)這個問題。
就這麼簡單。


看到這個題我內心非常腫脹,不得不打開電腦用盡量短一點的時間來答一答。

我並不否認知乎上乾貨的價值,事實上我自己也提供過一些你們定義里的乾貨,雖然數量不多。但這些所謂乾貨,更多的意義是在於寫作過程中自己的思考和與同行的討論,我一直都很懷疑行業內的所謂乾貨能夠對旁觀者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你要入行,踏踏實實從入門開始看書,訂閱嚴肅財經刊物,都強過在知乎上看一群背景不明的人高談闊論,其中還有不少李鬼,對於缺乏辨識能力的人來說,看歪了就是個悲劇;如果你已經入行,那麼就不要去嚼別人嚼過的東西,去看最原始的文件,然後貢獻你的思考,寫出來,在討論中糾正和加深一些認識,這些都是很好的,也就是所謂「乾貨」的意義。

你們說的「發現更大的世界」呢,在乾貨上能夠得到的,其實更多是一種「意義不明的求知慾」,另外還有部分「原來還可以這樣」「吹牛的題材又豐富了」這樣的感覺。

而「原來還可以這樣」的感嘆,對我來說,更多是從你們所謂的雞湯中得到的。你看到他絕處逢生,看到他活得堅忍漂亮,看到他被欺騙背叛也未失去相信的能力。你可以不屑一顧說「雞湯,事情哪有那麼容易」,你也可以檢視自己的隨波逐流和懦弱,這樣對待所謂雞湯不一樣的態度也是在選擇自己的人生。

不止是在知乎上,我在平常生活中隨便說點什麼都經常遇到一種反應:「你怎麼把什麼事情都想得那麼簡單?」這種人未必資質差,有一些甚至可以算是聰明,但他們的共同特點不管你說什麼,總有一堆客觀理由等著,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又抱怨命不好。其實我也是一個特別信命的人,但認命跟什麼都不做是兩回事。

大家年紀都不小了,也不用跟小朋友一樣覺得自己狂拽炫酷不需要雞湯,老子就是憑著「無論境遇怎樣,你都有不墮落的自由」這句雞湯撐過了很多艱難的日子。借用女神 @梁邊妖一句雞湯:很多事情都可以依靠跳脫的想像力和非凡的行動力來解決。


原諒我先對號入座一下,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我想擺個小事實,以下是一位女生(姑且叫她小A)提出的問題:
男友進華為,被分到GTS,全球技術服務部,可能外派。男友計劃工作2年後回國,來到我所在城市找一份國企單位工作,我父母一直認為去企業不穩定,不希望他一直跳槽,他們說男人以後到了40歲就很難跳槽,商界精英畢竟是少數,所以希望男友考公務員,本人也是公務員,這樣今後家庭各方面都穩妥,但男友不想考公務員,一認為薪水少;二認為升遷難;三是認為學不到新東西。我夾在中間,一方面覺得年輕人有機會去500強企業鍛煉鍛煉也不錯,另一方面我覺得父母的擔憂有一定道理。想請問知乎上的朋友,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謝謝!
下面是劉汝梅同學據此問題的回答:
年輕的人往往比較傾向於選擇爬山,因為刺激,因為有挑戰性,因為嚮往那種征服感,那是一種對於一覽眾山小的渴望。那是一種不甘於停留的熱血。

年老的人往往會選擇留在溪邊釣魚,因為踏實,因為平靜,不會有墜入懸崖的危險,也不會有太過艱辛曲折的路程。那也是一種害怕親人受傷的關切之心。

其實他們各有各的考慮,各有各的好處。而如何去選擇,關鍵在於你的男朋友。

如果說他心系著山頂的美麗風景,如果他已經準備好了行裝,如果他帶上了帳篷,戴上了藥品,細讀了登山安全手冊。如果他有足夠的體力,就讓他去吧。你只需要默默的提醒他,讓他注意安全,你會一直在山腳等待著他,如果他爬不動了,如果他後悔了,他可以再回來。受一點小傷是自然的,年輕的時候不經歷挫折,怎麼會成熟,怎麼能學到東西,不要太過擔心。如果你愛他,鼓勵他,支持他,撫慰他,等待他。然後告訴你的父母,他是有能力的,要相信女兒的眼光,這個男人會有所成就的,不要為女兒擔心。一切的一切看他的表現。

如果他不適合攀登,如果他真的真的只是少年意氣,如果他什麼都沒有準備好,就好言相勸,向他說出你自己的想法,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勸回,最後讓他自己決定,受了教訓自然會回來。而且收穫的絕對是成長。你需要的是引導他,幫助他成長。

每個男人年輕時候都有一個征服世界的夢,而就是這樣的夢讓他們閃閃發光。哪怕最後他們沒有征服世界,而是被現實所征服,但是在夢的開始,我們沒有理由去扼殺它,趁著年輕,恰好他有一顆去闖的心,就讓他去闖,相信他。
下面是我的回答:
為了回答梅同學的這個問題,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本來想去逼格一下去google,但奈何不了公司的網路。度娘說雞湯文的特性:結構上欲揚先抑;情節上先苦後甜;邏輯上以偏概全;······巴拉巴拉這類(好官方!)接下來我說說自己的觀點吧,對於任何一個問題的提出沒有明確的正面回答,甚至是讓提問者產生了新的問題的回答在我看來都是雞湯!你用年輕人與老年人的一系列的大家都懂放之四海皆準的對比拋出一個」其實他們各有各的考慮,各有各的好處「這個沒有任何觀點的觀點!第4小節和第5小節其實是對應的,你從「如果說他心系著山頂的美麗風景」和「如果他不適合攀登」這兩個論點出發,基本都是類唯心主義,給人一種如果他適合這個就能做好,不適合就做不好的直覺。雖然第4節之後你用了一系列諸如「準備好行裝,帳篷,安全手冊」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在分析其可行性,但個人感覺還是徘徊於感情色彩的興奮勁!(這些詞語真的常常出沒於湯文中),而且要是提問者還沒有形成固定的三觀或者是比較糾結的處女座(黑一下處女座,其實我就是)甚至會在你的回答後再把大把時間糾結在自己到底屬於哪一類人這一新問題。
所以,到目前為止其實你都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觀點,有的只是每個人都能懂的大道理。但是到最後你竟然能在此基礎上得出「讓他去闖,相信他」這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個人覺得,你上面一大堆主要就是告訴提問者:你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但是,要是我我讓他去闖。就這麼簡單!
--------------over-----------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爭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梅妹妹到底是不是屬於雞湯範疇!若不是我道歉,親自登門,負荊請罪(開玩笑啦,咱不要把問題搞得這麼嚴峻)
接下去,拋開這一具體提問,我淺淺談談對於動不動說別人寫的文章是雞湯文這一回答:
首先我想說說為什麼大這個社會有人喜歡雞湯文!第一點,有的話具有片面的道理,就像basin在知乎說的那樣「比如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需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底線,因為很多時候有些人他會一點一點磨消你的底線,當你沒有底線的時候,你就完全被別人控制。」
再比如:
你明明知道你需要放手卻放不下,因為你還是在等待不可能的發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心靈雞湯的微博有很多類似的內容,這些內容看上去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如果與個人經驗相一致、與個人的感受產生共鳴,就會表示認同,形成轉發。這些都是無傷大雅的事情,畢竟會多少給人一點正面的力量。
但是問題在於,這些「上帝視角」的論斷,將複雜的世界粗暴的簡單化了。就拿第一句而言,對於「底線」、「控制」、「消磨」這些辭彙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對於為什麼會「有些人消磨底線」給出合理的解釋;對「需要底線」和「不被別人控制」之間的過程,解釋的也不清楚。如果真的有人不想「被人控制」,是不是就要有「底線」,或者說只要有「底線」就不會被人控制了呢?顯然這個句子並沒有提供更多的內容,而僅僅的是喊了口號而已。「為了不被人控制,做人就要有底線」。不就是這麼個意思么?
這類話可以看作是文案和政宣,口號式的話語,但是背後喪失掉了很多的邏輯論證,經不起推敲。偶爾的看看無傷大雅,要是作為人生準則,就真的是幼稚了。我覺得這是湯文最重要的一點,因為每個人都不會自認為傻子,都會在自己思維邏輯里來辨識事物的正確與否。湯文抓住了人們的這一特性。
然後曹懷寧從心理上分析了一下為什麼人們喜歡湯文」
因為很多人太迷茫了,他們真的很需要一個前進的方向和某種指引,讓他們可以照著做去取得成功。
社會越浮躁,越功利,節奏越快速,這種成功學和心靈雞湯就會越暢銷。人們太需要成功了,但卻被快節奏催得沒有時間慢慢積累,沉澱,領悟出某些道理,所以,他們只能寄希望於這些已經被凝鍊、結晶出的道理,指望能像填鴨一般把它們囫圇吞下而吸收其中的養分。它們的暢銷反映了人們內心的貧乏,更從旁證明了一個道理:這種囫圇吞棗的方式根本不能讓人明瞭人生的智慧,並學以致用。
另一方面,當人們受傷時,也需要這樣的話來安撫自己心靈。這就像是一劑安慰劑,有了它心裡會好受一些。但它其實更像是一種逃避的處方,有了這些模稜兩可的話,人們就安於現狀,而不是忍受痛苦去尋找真正的原因。所以,下次還是會犯錯,下次還是會需要這樣的安慰劑。這就形成了一種循環式的需要。
說到底,懶惰和逃避,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
最後一點,知乎上大部分是什麼人?很大一部分相對頭腦清楚不喜歡無病呻吟,也不喜歡麻痹自我,看到一些雞湯文或者是類雞湯文都不會很喜歡,所以自然會表達出來。(你如果去些天涯之類的或者就沒人說你是雞湯了,很可能還會有一群朝拜者)
-------------over----------------


勵志不等於雞湯,雞湯之所以討厭,是因為:

1 牽強
為了說道理,刻意牽強附會,禪師從杯子、水、飯、屎、動物、風、雨、舉手投足都能得出人生的哲理。打你一拳也能打出道理,先收拳再打出去比較有力量,說明人要能屈能伸。我想問問你我掏出手槍一槍打爆你的頭,比打拳更加有力,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人要善於使用工具?)

2 虛假
水煮青蛙也能悟出哲理,鯰魚效應也能帶來啟迪,斑羚飛渡也能反思人類自身……可是這些統統都是虛假的啊!!!

3 主角模式
頓悟了哲理之後,立即主角光環附體,原來的困難只要你明白了道理立馬迎刃而解,和得道升仙沒有什麼兩樣。和看電視劇一樣,主角不可能遇到困難真的就真憋死在那兒了而劇終,一定有貴人相助。


真實的事迹(哪怕是連主角自己也不可複製的傳奇),不會有人會討厭。比如:寄宿沙發的林書豪,把握住了難得的機會,對位天皇巨星科比一舉成名。這樣的故事只會激勵我們努力,雖然努力的結果也未必能夠成功,至少沒有人會討厭。


推薦閱讀:

一個27歲的單身女生還在找眼緣,這個怎麼理解?怎麼能追到手?
如何看待《辭職前,老闆竟然這樣把她搞定》這篇文章?
【龍族】中你最喜歡哪句話?為什麼呢?
怎樣用「你好,你知道安利嗎?」為開頭寫一篇嚴肅文學?

TAG:知乎社區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