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護理教育水平到底有多大差別?

本人加拿大本科護理系畢業,系裡大陸來的同學基本都是國內技術移民的醫生轉行讀的護理好在加拿大找工作,聽到的都是感慨國內外護理教學體系的差異和國內護士的辛苦,還有護士的待遇低下。

到底差距有多大呢?
除了學歷上的差別,真正的知識架構差別有多大?我是指本科和本科教育相比較。
看很多護士想出國,但是實際英語水平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想工作之餘開個護理中英文的教學博客或是播客,只是不知道要從哪個深度和內容開始寫才能幫到想自學護理英語或是DIY出國的人。


我是本科護理在讀學生,目前正在實習。
國內外本科護理教育的差距大概在中國把本科教育中國特色化了,也就是簡單粗暴地拉低了水平。

護理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是跟國際水平接軌的,無論是護理水平還是護理教育水平。後來因為戰爭年代護理人員急缺,不得不在短期內簡單培訓趕鴨子上了數量巨大的一批護士。
後來的護理教育,幾乎是持續了幾十年的打針培訓簡單上崗。而醫生的教育並沒有放鬆,所以西醫和護理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齊頭並進。

直到改革開放後,80年代才開始逐步恢複本科護理專業,90年代才有護理學碩士。而這些教育與國際脫軌了太長時間,教育制度衛生制度管理制度全盤中化(官僚化),差的距離不是一星半點。
這種差距,是國情造成的,中國的護士少,病人多,由於辛苦每年轉行的人也很多。護理水平很難保持和提高。

這就像三體裡面,高維生物變低維容易,而低維要想變高維幾乎是不可能的。


簡單說一下國內本科護理的的知識架構。
基本課程:高數,醫學化學,醫學物理,基礎心理學,護理倫理學等。
基礎醫學課程:解剖,生理,生化,遺傳寄生蟲藥理等等等等,該上的都上了。
然後就是護理學課程,國內護理教育基本是是採用的同一套教材,分為內外婦兒急救等等幾十本,甚至還有中醫護理學。 分得雖然細,但是每一本甚至同一本的不同章節都是不同的人負責的,這就造成了格式和質量的良莠不齊。

其次再說環境,中國的護士是沒有處方權的,而且國內本科護理教育定位和目標極其不明確。 由於我國的護士執照是一考制,衛校,高職,大專,本科畢業的學生做的都是同一套試卷,相對本科護士而言比較簡單。而臨床工作內容和待遇則是一樣,在這種背景下。本科護理畢業的就非常尷尬了。論打針技術,肯定沒有專攻這些的衛校學生強,論護理水平和專業知識,根本沒有時間去踐行課本上那看似美好的一切,至於心理護理,打針換藥都來不及,誰還有時間安慰你?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本科護理教育簡直就是雞肋,大部分醫院需要的只是能幹體力活的人手,而不是能提高護理水平的本科護士,當然,除了管理能力強很快脫離臨床崗位的那些人——在國內,護理學歷是決定了升職速度的因素之一,之二是關係,之三是一種醫院需要標榜本科護士碩士護士博士護士佔總體多少比例的面子工程的東西。

接下來,說一下教學水平(我所在的學校國內排名據說前五)。
除了PBL課程和情景模擬(那個醜醜的假人真的有心跳脈搏而且很快就死翹翹哦)課之外,大部分的護理課程,都是碎片式的。
同一門課程的不同章節是不同的老師來上,而且不停地請一些臨床大牛醫生來講護理課,折射出護理教育師資匱乏啊。
比如我們在上燒傷護理那部分的時候,就請來了曾經上過湖南衛視某節目並醫治過某明星的燒傷科主任,然後上婦產科護理的時是婦產科主任在教。他們講得都是臨床案例順便吐槽一下科室護士。 護理的部分?呵呵,他們都說這部分就略過吧你們比我更懂。。。囧rz!!!

而其他的護理出身的老師基本都是在照本宣科入睡指南。 很多護理學院的老師基本上都是護理學博士,缺乏臨床經驗,在這種條件下,她們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又特別明顯。

另外,國內本科大學分一二三本,而這些本科學校出來的護士都統稱本科護士。無論技術水平知識水平,那份執照和學歷含金量是差不多的〒_〒 。實際上同是本科教育,不同學校之間差別相當大,我認識的其他學校的本科護理的學生,他們的畢業論文就非常水。而我們護理學院特別重視論文,SCI經常被老師們放在嘴邊。

最後,也就是中國特色,教育者和醫院管理部門的官僚化。

綜上,中國本科護理教育的特點就是:基本都沒有明確培養目標和成長土壤。

再提一下出國和英語水平,我認識的本科護理同學,有畢業考國際護士證去澳大利亞的,有工作幾年考雅思去新加坡和澳洲的。有畢業去澳洲讀研究生的。 至於英語水平,就是同一個班,也會同時存在雅思7.5和六級屢考不過的現象。基本上,大學前受教育所在地決定了平均英語水平。

我曾經去匈牙利參加過急救護理的學習,覺得出國前背的課本後的那些專業單詞完全不夠。 所以就護理英語而言,題主如果能提供系統的專業辭彙和臨床常用口語辭彙就很好了,不用怕太深,只要有志於出國的或者提高專業英語的,這些困難都是必須要克服的。
題主可以從護理日常工作的各種辭彙開始,然後逐步涉及到藥物,到各種操作以及器械。
或者按科室特點來介紹,也很清楚明了,而且有深有淺。


http://www.cnn.com/2016/02/09/health/hiv-organ-transplants/


看到這則新聞,作為研究HIV的護理博士生,我十分欣喜。HIV感染的人群是極其需要器官移植手術的人群 。首先,隨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發展,HIV人群的人均壽命正在延長。在1996-1999年,年齡在50歲的HIV感染者,預計壽命的中位數是11.8年;然而到了2006-2014年,這個數字基本翻倍了(1)。也就是說,HIV正在由致命的傳染病轉變為慢性病,而感染HIV的人群正在經歷老齡化的趨勢;他們正和尋常人一樣經歷著自然衰老的過程,包括各種疾病的侵襲。此外,HIV人群有一些器官的功能比一般人群更容易受損,比如腎臟。由於艾滋病人本身容易營養不足、嘔吐、肌肉耗損,他們存在腎前性氮質血症。醫學裡有一個詞,叫HIV
associated nephropathy,代表由於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副作用、氮質血症、或是HIV病毒入侵腎臟之後造成的一系列腎臟相關的病發生症。 所以這幾個原因導致HIV人群對於器官移植手術有需求。我相信新聞里的改變會給很多HIV人群帶來新的生的希望。不管在國內還是在美國HIV人群經常是邊緣化的人群,他們經常無家可歸、沒有收入、酗酒、吸毒、還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他們是很需要我們關懷的群體。

我目前在護理學院讀博士二年級,研究飲酒對於HIV病人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研方向,因為飲酒對於HIV人群的健康危害其實是非常廣泛而且並不為人所知的。比如,飲酒降低了HIV人群對抗逆轉錄藥物的遵循度,提高了高風險性行為的可能性因而增加了性病和HIV二重感染的風險;飲酒還可以與HIV藥物結合降低藥物的有效性,以及降低人體的免疫系統等等。另外我也對患有HIV的老年人群(50歲以上)很感興趣;之前的研究很少專註於這個人群(那時很少有HIV人群能活到老年);而現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群越來越多。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夠幫助HIV病人採納更好的生活習慣,更好地照料自己的健康。


讀護理博士,是必然和偶然雙重原因。我從小喜歡跟人交流,而且對醫學知識非常感興趣,因此選擇了大概是中國留學生比例最小的專業-護理專業。在Emory讀護理本科的時候,整個學院只有3個中國人;而到了Hopkins,也基本是這個數量級。從曼荷蓮女子文理學院轉學到Emory
護理學院,我的初心是繼續攻讀麻醉護理碩士專業,爭取以後有一份穩定、高薪的工作。然而,通過學習,我發現國內的人群對護理學有很多認知上的誤區和局限,而且中美護理行業的發展和理念差距很大。


美國註冊護士的教育是非常多元的,有傳統的專科教育(Associate
Degree in Nursing (ADN))、傳統本科教育(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以及快速第二專業通道(Accelerated
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ABSN])。更具特色的是,美國存在豐富的、更高級的護理教育機會,包括護理碩士和博士項目,比如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 (CNS), 各種細分的Nurse
Practitioners (NP), 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 (DNP), doctor of Philosophy等。 美國護理學院的錄取門檻也是比較高的。我就讀的兩所學校錄取率大概是25%和13%,也就是說,經過兩年化學、生物、統計等護理預科課程的學習,只有少部分人能申請到護理學院。而在護理學院學習的兩年里,又有各種門檻存在,不達標的學生將不得不離開這個項目。在Emory
讀書的時候,一直覺得班裡的同學很刻苦,學校的學習氣氛也很好;每周基本上都會有考試。美國的護理教育有很多先進之處,比如各種詢證教學方法、高科技設備(比如各種模擬器、模擬病人、電子病例等)、去醫院之前要把病人信息完整地記錄、並對相關疾病進行病理方面的描述、學生要寫護理分析以及閱讀學術文獻、撰寫論文等等。在理念上,美國護理教學也與國內不同。美國護理教育按照全科醫生的模式培養,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淡化了護理技巧上的培訓。國內很多高校可能很強化護理技巧的訓練但是沒有足夠地訓練護士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在臨床實踐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美國護士承擔著負責病人全方位的評估和護理,需要極強的判斷能力。


可惜的是,我發現能夠接觸到這些比較前沿理念和知識的人可能不多,因為在美國學護理的中國人數量實在是少。在美國讀本科期間也是融合不同價值觀的時期,期間我的很多想法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只局限於美好富足的小日子,我想要做一些更有影響力、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我選擇在一個更高的平台上繼續攻讀護理博士學位,目的是將學到的通過各種途徑帶到國內,提升我們國家護理領域教育、政策、和科研上的現狀,即便我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微小的。


讀博士的生活十分幸福。在前兩年的時間裡,我們系統地在護理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修一些課程,必須可包括量化科研方法、質性科研方法、生物統計、基金申請、護理科研哲學、混合科研方法、護理科研倫理等課程等。選修課則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科研課題自己與導師商量進行選擇,我修了流行病學、HIV、老齡化流行病學等課程。與此同時,我們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論文的寫作和科研基金的申請。第一年結束後,會有綜合知識的開卷考試;第二年結束的時候會進行對科研論文的oral
proposal。理論上,在同一個範疇內,3篇可發表質量(publishable)的論文+通過答辯便可以讓我們順利畢業。當然,很多大牛學姐畢業的時候,論文數目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因為護理博士在全美的短缺,畢業生的就業並不困難。畢業後大家去向很廣泛;有的博士生直接找到了助理教授的教職、有的去當博士後、有的去做了諮詢、有的則升職成為醫院的管理者。 讀完博士學位的時間平均是3-5年時間。護理學院以人為本,處處飽含著體貼和關愛。比如期末考試之前會有一群志願者帶著家裡的狗狗來到與大家玩耍,稱為animal
therapy; 學院的夏天的某一天會裝扮成宴會廳,大家穿著晚禮服喝雞尾酒吃西式的菜肴(螃蟹餅等);另外還有冰激凌日、免費午餐講座、就業指導、論文修改服務等等。在這裡,我充分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文關懷,因此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園。


在最新的US News排名中,霍普金斯護理學院重新回到了第一名的寶座。在我看來是受之無愧的,這裡有最好的醫院,提供科研數據收集的絕佳地點;有全美最負盛名的公衛學院提供高質量的課程和與教授跨學科合作的機會。我們護理學院本身也成績斐然:全美護理學院里基金數目最多的院校、91%護士執照第一次通過率等。在老齡人群、HIV、和心血管病疾病的科研上,霍普金斯護理學院遙遙領先。


很多朋友問我護理PhD研究什麼,在這裡泛泛講一下護理的臨床科研。其的範圍是非常廣的,它涉及到護士在臨床「上」「下」「左」「右」接觸到的各個方面。


「上-upstream」亦即臨床之前的一系列過程,包括護生的培養和護理教育(這個方面即可做成upstream研究,比如如何提高護士的教育程度,也可以做成downstream研究,比如護士的教育程度對病人各種結果的影響),臨床指南(clinical
guideline)的制定和護士臨床操作的改進,等等。題外話:目前美國護理科研的範圍比中國更廣泛,從DNA、RNA到global
health,到處都有護理研究者的身影。


「下-downstream」即護理行為發生後對病人的人行為以及某種疾病結果的影響,比如護士干預的鍛煉對於腦卒中病人康復早期行走能力的影響,護士飲食和皮膚護理宣教對於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以及後期併發症的影響,以及護士家訪對於高齡獨居老人心理狀況的影響,新的診療技術對於病人的影響和在這種新技術的影響下護士應該如何幫助病人,經濟環境因素對疾病發生的影響,癌症病人的配偶的生活質量干預等。


「左」和「右」就是collaboration,是說護士在龐大的醫療團隊中和其他同事的溝通與合作。這種研究多發生在需要多學科合作的領域,比如說病人在接受舒緩治療(palliative
care)的時候,既要接受以治癒為目的的傳統療法,又要接受以「讓病人生活質量更高」為目的的舒緩療法,這個時候各個團隊之間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免產生醫療差錯或者治療的進度,那麼這個時候因為護士與病人接觸可以說是最頻繁的,因此就可以充當各學科之間的中間人,協助溝通和治療方案的順利實施。這個方面的研究題目很多,比如病人與醫生的交流溝通,護士與醫生的溝通等。

心懷感恩,我希望將所學的東西傳播到我們國家,於是參與到了與國內高校的合作中。我與北大合作一起翻譯了教科書的部分章節、一起寫論文、並與國內院校和醫院開展講課。霍普金斯護理學院和國內高校的交流頻繁,中國第一所護理學院-現在的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就是北京大學和霍普金斯共同創立的;每年,也會有訪問學者來這裡學習。我有幸運有機會認識他們,也了解到國內護理教育的現狀和需求所在。去年,我開通了駭客基因(微信號hackgene)微信平台分享我所了解的護理、公衛、醫學領域關於教育、科研和職業規劃的思考。這個平台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我很感謝在上面留下自己感想和經歷的同樣從事醫療行業的作者們。


學習護理一直是旁人很感興趣的話題。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讀護理專業,請閱讀這篇文章:《除了當護士,護理專業還可以有什麼職業規劃》

很多人好奇護理科研做什麼,請閱讀《護理科研是什麼,如何選擇臨床類的科研題材》

如果你對護理行業的創業機會感興趣,請閱讀《互聯網+護理能玩出什麼養老新花樣》

如果你對國內養老的風潮感興趣,請閱讀 《帶你走進美國9星級養老院》

如果你對美國護士陪規政策感興趣,請閱讀 《從美國註冊護士的教育淺談臨床護士規範化培訓試行辦法》

如果你對美國護士的工資待遇和發展有興趣,請閱讀《護士在美國的薪資介紹》


希望這些文字能讓讀者對護理行業和博士學習有一些新的認識和了解。如果有更多交流,歡迎給我的微信公眾號留言。最後我想說,I
have been in love with you, nursing for the time we』ve been together. 也希望讀者們能有機會和興趣多多了解他,考慮選擇這個行業,因為他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Reference

1.
Legarth R,
Ahlstr??m MG, Kronborg G, et al. Long-term mortality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50 years or older: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15。

作者

SG,Emory本科畢業,Johns Hopkins nursing PhD student。研究alcohol use對HIV人群健康的影響。


駭客基因(微信號 hackgene)關注美國公衛、護理、醫學的發展趨勢、職業規劃、教育發展;關注老齡化問題和相關商業、政策層面的解決方案,立志於為國內外讀者們提供更開闊的視野,挖掘身邊的潛在機會。所有文章均為原創,作者為來自霍普金斯、耶魯、杜克、華盛頓大學、香港大學等醫學類專業的博士生。歡迎大家分享精彩文章或留言與小編交流。

http://weixin.qq.com/r/zEjx6S3EPXBCrWmK9x3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畢業工作已經有兩年了,對中國的護理教育有一點自己的理解,完全同意 @團鼠 對於護理本科教育的描述和感受。

我補充一點醫院的護理教育吧,首先就是規範化培訓,形式大於內容。臨床工作本身就已經繁瑣,況且工作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醫院基本很少有護理的講座。繼續教育什麼的我就無力吐槽了,問題的關鍵還是護理教育師資的薄弱。

當然,每個人選擇的道路不一樣,還是有很多人腳踏實地,立足崗位,服務病患的。還是有很多人在默默推進護理事業發展的。話說回來,別說西方和中國就是地區之間,護理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都有很大差別。

針對題主最後提出的設想,我覺得萬事開頭難,與其思考如何完善,倒不如摸著石頭過河,就自己的經歷或者專業經驗寫一點相關文章,反響好的話甚至可以考慮組建一個專業的論壇,讓更多人發揮作用並從中收益。說起來也是對護理行業和護理從業者的一個幫助。


同某985的護理本科畢業已經工作的學生。
教育的確和LS們說的差不多。畢竟護理崗位的學歷提上去的時間比較晚。上課感覺確實沒有什麼很有見解的老師。到現在為止教育模式還是很僵硬和死板,很多東西和臨床聯繫得不夠緊密。曾經逼得我以為我會討厭死國內的護理然後出國。澳洲的學校已經拿到COE了,但是初步不是很想去了,雖然退COE估計拿不回之前交的學費了= =喜歡自己醫院對護理的重視,再糾結一下想留在國內了。
感覺國內的護理教育和國外的重點會比較不同吧。國內的偏向把護理往醫學類教,跟臨床一樣要背很多硬知識,感覺沒有什麼邏輯思維和判斷。國外吧認識一個在澳洲讀了護理本科的姑娘,她會覺得國外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沒有國內的學得多,怕以後如果不想在澳洲了,想回國會找不到工作(不過個人推測,國外寫阿塞門和上tutorial的課程多一點,估計往思維上面培養的多一點吧。)。所以個人認為其實國內國外其實是重點不同吧。國內是硬知識優先,國外思維優先。然而真的到了臨床上,硬知識和思維缺哪個都是要補哪個的,補不補看個人。
就國內來講,就自己學校護理這塊來講,第一個由於學術和實踐其實本身就是有距離的;第二個看學校和醫院的關係,如果學校沒有辦法獲得臨床病例,也沒有辦法增加學生見習和實習的機會,那麼對學生的思維上的培養是很難做的。我們學校就是一個拿不到臨床病例的例子吧,所以這種局限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從硬知識下手。
這種護理教育等到實習的時候感覺一頭霧水是完全有可能的,就業了之後看醫院、自己科室的領導和個人努力吧。個人覺得這一個涉及到醫院重不重視護理,二個涉及到個人想做一個什麼樣的護士的問題。收入上來講自己醫院的收入還是自豪的,之前研究過澳洲護士收入,比較了之後發現只是稍高於自己醫院。總之人和人不同,臨床崗位上的護士對自己的期待也不同,工資大概就那樣,但是怎麼做看自己。我們醫院有那種就執行醫囑混混日子的,也有那種覺得不對就會拒絕執行醫囑彙報上級然後最後主任說我們幹得好的。科里最近很多很危急的案例搶救都是護士全部準備好了之後醫生一開口我們做就是了的。對於個人來講這個就是涉及自我期待的問題,怎麼對待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事業有什麼期待,總之護士吧也不是就那麼盲目做操作的。
我自己是學助產的,學校打著全國第一個助產本科旗號的第一屆學生。進入助產專業課程的時候感覺還可以,照本宣科的情況減少了很多。講課的老師構造裡面記憶中還是助產士業界大牛和學校附屬醫院臨床工作的助產士居多。理論基礎是打的挺好的,老師上課(理論和操作)都會有很多乾貨。然而還是缺病例,沒有辦法做教學查房。
現在上了臨床,回過頭來想教育只能感受到一點:很多人還是對學校教學期待過高了。可能這也是個很有中國特色的想法。因為現在上了臨床感覺在學校就是打個基礎,很多東西可以通過臨床工作和培訓來彌補(如果醫院重視、自己願意提升的話)。如果說國內的人可以擯棄對學歷的盲目崇拜,可能臨床崗位上靠譜的護理工作者會多一些。具體來講,就是現在本科護士群體已經逐漸登上歷史舞台啦,所以醫院也會因為面子去弄研究生學歷的護理畢業生進來當領導啦。於是這些領導由於對臨床不熟,提出來的很多東西會不合實際。國外(澳洲)的話個人了解到的就是教學和臨床結合的比較緊密,國內實習可以什麼都不懂直接問帶教,帶教完全可以理解你為什麼不懂。如果國外是這種狀態的話,大概就要等著實習fail了。當時我記得好像是看到透明(來自微博)寫了大概是講自己在澳洲實習的時候,是要向帶教老師展現自己可以獨立上班的能力的,是要通過自己的表現傳達給帶教的信息——我已經可以獨立上班了。
能夠想的起來的就是這些了,其實還是希望更多有才能的人可以留下來幫助祖國的護理事業吧=]


處女邀,普通鄉衛基層護士一枚,基本工資1200,社保扣200,一個月七個夜班,夜班時間,早上八點上下午兩點,休息兩個小時,下午四點半接班,上到第二天中午十一點,一個月六天假,夜休半天,夜班費15元/個,一個月伙食補助50左右,每天面對的就是鄉下老表同志,一個上午50個吊針左右,多的時候更多,每天保持四個人上班,獎金按季度發,(現在已經六月中旬了第一個季度獎金都么發,快掀桌子了),過年過節沒福利,每天得工作就是打針換藥做解釋工作,對於學習什麼的,完全沒知覺,也沒有參加,出國什麼的對我們只是扯蛋,對比你說和你們國外有什麼差別


您好,我是某個985學院護理專業的學生。我就說說我們學校吧。

從知識架構上說:

1.學院的專業培養計劃表看起來一目了然「醫學基礎課程由醫學院開課(教材:臨床五年專業人衛第八版),護理專業課程由護理學院開課(教材:護理本科人衛版第五版或者台灣版本)」

2.學院採用中英文授課。英文授課以外教為主,學院老師為輔。

3.學院曾有過一次大的改革,然後採用了國外友好學校的教學方法,很美國。(這也是讓人詬病的一點,因為沒有改革之前,專業設置是五年制,拿的是醫學學位,可以考臨床的研究生。並且,比較符合中國國情。改革以後,專業設置變成四年制,拿理學學位,就不能考臨床的研究生了。變得和美國國情更加接近,因為美國有的學校護理研究生要求是:非醫學學士學位可以申請。不過,當然吶,學制縮短也有它的好處。)

ps:學院培養計劃

專業技能:

1.國內護士資格考試基本沒問題。

2.專業技能上課的模式是「理論—實驗室練習—醫院實習」,即理論上掌握,實驗室考核達標/實驗室模擬教學,然後去醫院實習。專業素養沒問題,聽說臨床醫院對我們的反饋是,在人文關懷與循證護理上做的很棒。

3.用人單位反饋說學生科研能力還不錯。

我們差不多從大一就開始接觸科研項目,可以選擇與同學一起組隊,或者進老師的科研小組。《護理研究》課程也是逐步深入,從大一上到大三,每節課上大家都會就自己的科研項目,或者所拿到的分析材料進行小組討論。

英文水平:

1.學院有開設《專業英語》這門課,專業課程也是雙語教學。長期待在英文班的專業英語水平會相對好一點,但不絕對。

2.個體差異很大,但基本四六級都過了。有人托福110+,有人四六級考幾次才飄過。

出國的話:

就我目前了解的情況,學院每年本科、碩士出國各只有一至兩個吧。絕大部分都留在國內了。並且出去的很多學長學姐大多讀了公共衛生。雖然我正在準備出國,但也沒有完全定下來讀什麼專業。和外教和學院在美讀了phd的老師溝通過,但對於美國的護理現狀也不是很了解。出國論壇上關於護理的帖子真的很少,quora上nursing版塊逛的不太多,嗯,以後會多看看。Ps:其實學院和國外有很多一個月或者一學期交流項目,與國外某個專排前十的學校也有合作項目:2+2(本科:國外兩年、國內兩年,拿國內國外的雙文憑)2+1(碩士:國外兩年、國內一年,拿碩士雙文憑)。但合作項目第一批學生還沒畢業,所以目前也不知道以後的去向呢。

很開心您有開博客的想法呢。

也不知道過去這麼久,您還有沒有關注這個問題,能不能看到。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私下再問我哦。

先寫到這兒。


我就是護理專業的研究生,我特殊是地方是,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國外讀的,就只有在國內實習過一年而已。經歷特殊,我很有感觸!
國外的教學方式,與國內很不同,國外對自覺性要求很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國內教育偏向於灌輸知識,缺乏一定的自由創新能力。主要差異還是在護理理念和護理臨床實踐的環境的巨大差別的影響而決定的。國外護士很對自己的職業認可度高於國內的,護理和醫學的平等性也良好,科研環境也比國內好些,所以發展的快和穩。希望國內可以多調整和改善,現在的護理現狀和科研情況,為護理事業做出一點幫助和貢獻,支持護理學的發展!


  1. 護士「規培」辦法的發布,護士教育工作重要性日益顯現
  • 2016年2月16號,國衛辦醫發〔2016〕2號《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旨在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和臨床護理服務能力,對於新護士入職提出了新的培訓要求。
  • 各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建立新入職護士培訓制度,參照《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制定本單位新入職護士培訓方案,認真組織好培訓工作,保證培訓效果;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的指導,及時發現典型經驗,予以總結推廣。

2.國內醫院護理培訓領域現狀

?單個醫院護理人員隊伍越來越大,管理成本越來越高

?院內知識經驗的積累沒有有效的傳播分享渠道

?專科護理培訓以院內培訓為主,基層護理人員外出培訓機會較少

?信息化支持力度普遍不高
3. 智慧教學已成為智慧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智慧醫療評價指標體系項目受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規劃信息司委託,採用德爾菲法建立一套科學的國家智慧醫療評價指標體系,用於綜合評價醫院的智慧應用與管理水平,指導和促進醫療機構的智慧應用與建設。通過對兩輪專家諮詢結果的分析,確定了國家智慧醫療評估體系的3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144個三級指標及其權重係數,該指標體系著眼於具體應用,重點考核智慧醫療的實際應用水平
4.移動互聯時代的護理教育雲管理平台

512考試教育網(http://www.512ks.cn)正式發布

  • 主要面向護理部管理者、護士長及護士使用的在線教育培訓考核系統
  • 基於雲計算技術開發,產品形態基於互聯網模式使用,只要能上網的地方就可以使用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http://weixin.qq.com/r/cDvdxW3E8jCNrSmm925i (二維碼自動識別)


高考制度給護理招生挖了第一個坑。各個省份醫療水平差異給護理教學挖了第二個坑。行業形象差給護理挖了第三個坑。護理就業給護理挖了第四個坑。這樣情況下,每個護生的學習自主性不一。我帶的學生,只有10%是真心喜歡護理才學這個專業的,更多的是無奈。這樣的情況下,轉變觀念需要很長的時間。


本科護士一枚,在某三甲醫院工作兩年。一線城市護士薪酬方面還是可觀的,畢業兩年後與很多工作工作十多年的長輩齊平,年薪加上各種福利和普通公務員不相上下。起碼在每年這麼多本科畢業生中,也算是有份穩定體面工作。本科生護士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醫院引進人才也重點考慮學歷與科研水平。但對本科護士的培訓及職業規劃基本是沒有的。都是為了充各種本科護士率碩士護士率。有點利用價值的,如我,充其量也是一個論文產出機器,不斷寫論文改論文然后冠上各種領導作為作者。


國外護士體制待遇怎樣完全不清楚
實習小護士一枚,回答一下我們醫院的工作體制工薪待遇,部隊三甲醫院,工資待遇相比而言比同等地方醫院低,獎金不多,夜班費是別醫院的一半(甚至不到)工作強度挺大的,病號個體素質差異大。整天開不完的會,檢不完的查。


體主沒說國外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對於國內這些護士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太大了。不過我也沒當過護士,而且我們醫院我也只知道門診護士,的確也沒什麼發言權。



國內護士也是有發展空間的。
只要是人才,空間哪裡都有。

關注「護理科研小助手」,碎片時間提高自己。


推薦閱讀:

如何去除只能手洗不能用洗潔劑和抹布之類的陶瓷杯的茶漬茶垢?
護肝的「絕招」有哪些?
寶寶滿月一定要剃頭嗎?
寶寶吃母乳哭鬧老掙扎是怎麼了?
每天游泳的人如何保養頭髮?

TAG:教育 | 加拿大 | 移民 | 護理 | 醫療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