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編劇對某一領域不懂,他如何使劇情合理生動?
12-24
電影《搜索》里姚晨經常會蹦出一些新聞理論的台詞。是不是說編劇得去研究新聞理論後才能寫出這個人物來?
如果只是涉及,有些行業,有專門給作家看的這種背景普及書,就是讓你快速入門,不在基本問題上犯錯。大約屬於 writer"s digest 類。比如我就買過一本寫好萊塢的,基本情況就寫得很清楚,比如產業結構,職位,升遷,等等。
再要專業點,只能讀專業書了。去問他們啊。。。。
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你能想像得出來的。。。
我記得有一個梗是這樣的,有一幫人假裝警察到警察局行騙,結果人家一進門就懷疑他們不是真的警察,因為真警察一進辦公室就會甩掉帽子,那玩意戴起來超級熱又超級難受的說。。。
我聽說過並且支持認為最靠譜的是,編劇找這個領域的某些人物寫的自傳來看。因為可以讓編劇快速理解那個行當的思維方式。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需求,至於專業名詞什麼的,找顧問或者百度隨時可以改的…
每個行當的思維方式肯定不一樣,這樣就會影響這個人的做事和態度等等很多。
編劇需要生活,但是生活不代表一切。你的生活和訪談人的生活都是主觀的,並有局限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採訪或者看相關的書籍,比如知情,現代的年輕編劇是很少有這種經歷的,只能去看知情類的書籍,所以,編劇泡圖書館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顧問啊,古裝劇就有歷史顧問,動作片就有武術指導之類的。但一般都是導演或者編劇或者製片人本身對那個類型比較有興趣,有一定的研究。請顧問和指導是保障質量
其實編劇沒必要懂他們描述的東西,沒有足以被多數觀眾發覺的硬傷就行。他們最關鍵的能力是採用看似客觀的手法把觀眾認為的情況具體描述出來,並喜聞樂見。不然?也有,大家一般把它叫做「紀錄片」。現實中的TBBT們會對TBBT嗤之以鼻的。別說編劇了,甚至連記者也不怎麼了解——我這麼喜歡南方周末,看到南周對我所處行業的描述和報道時,都啞然失笑——什麼都不懂,還一本正經的胡扯。
以前在韓劇(那種中老年婦女看的韓劇里的女性要麼是家庭婦女要麼是編劇=_=)里看到的,在寫的時候去採訪相關的人。
有顧問的,不過國內編劇好像都不怎麼找顧問
寫故事,塑造人物,對主要人物有劇前史和劇中史的詳細概括。
進行三個研究,想像研究,事實研究,和記憶研究。
想寫好的故事就得下功夫,你對你的人物所言所行都應該爛熟於心,你懂了你得人物,他就會給你演戲,演的還像真的一樣
1)訪談在此領域有過豐富或相關經歷的人; 2)互聯網上查找相關內容的視頻(可以是真人拍攝)或者電影; 3)自己角色扮演親身體驗。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讓觀眾看著劇情更精彩"這個問題不完全取決於編劇"我拍戲也好多年了""導演"演員現場罵編劇傻逼的多了去"現場隨時會改動"但話再說回來"一般沒能力的也做不了"編劇"也編不出好劇本的
推薦閱讀:
※如何寫漫畫腳本?
※《雷雨》的真正主角是誰?
※該如何系統地策劃一個長篇的漫畫劇本?
※頂級的漫畫家和頂級的電影編劇,在劇作實力上有多大的差距?
※電影中設置哪些橋段或哪些情景會對演員的演技有極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