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Radiohead?


首先自然是音樂好聽,始終保持一流水準。

其次是樂隊成員各有特色,主唱Thom Yorke病態的演唱方式,自閉酗酒的性格經歷,先天性的眼疾......往俗了說,這些都是賣點。二號明星是樂隊吉他手Jonny Greenwood,過分害羞的性格和出眾的技術也很引人注目(Jonny還喜歡研究掌握各種奇怪樂器和奇怪效果)。

然後是樂隊持續創新。

一開始他們只是pop guitar band,引人注意的是主唱Thom的聲線,被媒體稱作小bono。後來的第二張the bends也是十分優秀的brit-pop作品,旋律十分出眾。

可樂隊不滿足於此,97年推出的ok computer已經表現出樂隊與普通brit-pop樂隊的區別,這張專輯不僅旋律保持一貫水準,並且情緒強烈,編曲複雜(Jonny Greenwood的吉他出神入化,我太愛paranoid android了,還有just的吉他部分!),到現在也可以說是英國最好的專輯之一。

可是,當很多人都期待著樂隊的下一張ok computer的時候,他們卻推出了讓樂迷大感意外的Kid A。整個專輯幾乎聽不到電吉他的失真,卻充滿了電子樂的迷幻氣氛。

之後的radiohead持續在音樂上進行探索,Hail to the Thief保持水準的同時加入了政治觀念。(thom似乎一直對政治有自己的見解,比如他們是Free T....的堅定支持者)

一向不甘平庸的radiohead在07年再次引發唱片革命,宣布發行新專輯In Rainbows的數字版,首創由歌迷自己定價的下載方式。你可以選擇付任意你覺得適合的價格來下載這張數字專輯(隨後也推出了實體版,當然),沒有上下限。完全是一次行為實驗......

目前這個樂隊的最新新聞是:發行世界上第一張「報紙專輯」 (Newspaper Album),「其中包括2張特製卡套的10寸黑膠,1張CD,和由全彩含氧生物降解塑料裝著的許多藝術作品,其中一件作品由625個極小的碎片組成。 」

鑒於我還在上班......先說這麼多了

天啊!這個好久前的爛尾答案居然一直陸續被贊同,實在太受之有愧了!實際上在這之後radiohead又出了很多各種風格的傑作,包括反思一戰的公益專輯Harry Patch,裡面的弦樂證明Jonny真的應該在電影配樂的領域走下去......

最近常在想,那麼多偉大的樂隊都因為樂隊核心成員矛盾而失和,遠的有Beatles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近的有Blur、Oasis,The Libertines......而Radiohead每個成員各具特色卻又互相成就,尤其是Thom和Jonny,兩人在音樂理念上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可他們卻能在做本樂隊專輯時完美結合。

也許他們之間是相互啟髮型的關係,對方的才華並不令自己感到威脅,而是持續能學到東西?不管這胡亂猜測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樂隊眾人求同存異的整體性的確像一個基座一樣供給了他們不斷革新的能量呢。


creep是RH的早期作品,RH的早期作品屬於流行範疇的,以Thom York的聲線見長,比較容易被人接受,但是更加值得品味的時OK Computer之後的作品。我個人理解RH的作品裡以彷徨、孤獨、不安、憂鬱等情緒為主,比較適合loser聽,而由於從整個人生來審視的話,幾乎人人是Loser,所以RH的受眾面還是挺廣的。另外我個人認為電子樂和實驗音樂本來就是音樂發展的必然道路,RH的最新作品更加電子化、氛圍化。保持作品的先鋒和獨立才使RH成為一個偉大的樂隊。
PS:Thom York的個人魅力很有感染力,這些影像作品和他們的音樂結合在一起,是其作品更加立體,所以有人稱Thom York為中產階級的皇帝。


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真正愛上coldplay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真正愛上oasis
我用了接近十年的時間真正愛上radiohead


亂談幾點:
1. Radiohead 自身的特質與他們的音樂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契合。
2. 商業化沒有破壞作品的藝術性。
3. 被無數音樂人翻唱過的《Creep》,人們難道不好奇原唱是什麼樣子?
4. 政治傾向。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 IMDb 被封是由於一部叫做《雲後的太陽》的紀錄片,裡面收錄了 Radiohead 的作品。


首先,creep這首歌實在太過少年心氣,18歲出門遠行,一個人,獨立對抗全世界,我認為身邊的人都是傻逼,只有我一個人在聽搖滾樂,我覺得這首歌寫得就是我自己。許多rh的歌迷,最開始正是在這裡找到精神共鳴。

接下來,the bends,ok computer,奠定了其無雙氣質,在被外界宣稱已經完蛋的英式搖滾樂,給出了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前陣子我才收了一張ok的原盤。至今為止,我依然覺得ok是90年代最優秀的流行音樂專輯。

實際上,TY寫歌的風格是非常傳統的,英式民謠肌理,到後來的電氣化,依然如此。譬如creep,只有四個和弦,還有Lucky,No surprises,這些歌曲實在是太優美。這是一支非常注重旋律性的樂隊,這使得大家都能唱他們的歌。

而到了後來樂隊走向電氣化,包括In Rainbow這樣的神專輯,即使是我這樣從來抗拒帶電的聽者,都無法拒絕它。實在是,太太太太好聽了。

音樂,改變,永不停步。


5月,[Ok Computer]誕生二十周年,「宇宙第一大碟」出了復刻版,加了B面,加了新歌,定睛一看,加了巨多錢。作為Radiohead大中華區首席鼓吹師,我發現自己根本買不起這張碟——這應該是一個合格RH粉的本質表現吧——受過良好教育,但是非常貧窮。

大學時候,我還是一個清新少年,喜歡Coldplay和Travis這種甜膩的樂隊,同時又很在乎聽歌品味這種東西,於是對外宣稱喜歡Placebo和The Police. RH零星聽過幾首,遠非熱愛,但我午睡的鬧鐘聲一直是No Surprises,原因很簡單,這首歌的前奏讓人覺得很美,又很孤獨,電吉他清脆的叮咚著,然後木吉他加進來,我就在夏日裡粘膩的燥熱中醒來,在那睏倦一刻放空人生,而這首歌的旋律,恰如其分地烘托著這種氛圍。我一直誤以為這是首歌有安慰人的歌詞,但卻從未認真聽過,因為幾秒鐘後我就要掐斷鬧鐘,進入實在的生活了。

某天中午,我在正心樓上自習準備考試,趴著睡覺時候鬧鐘響了,大教室空蕩蕩的迴響著叮咚叮咚的節奏,後面一不認識的同學拿筆戳醒我,「你的手機響了」,他說,接著又問道,「你喜歡Radiohead的歌,聽著不覺得太悲傷點了嗎?」

「悲傷?」我想。「怎麼會?這歌多治癒」,然後好奇地翻看了No Surprises的歌詞:

a heart that"s full up like a landfill
a job that slowly kills youb
buises that won"t heal……

這是「宇宙大碟」Ok Computer十二首單曲中的倒數第二首。我開始正經聽收音機頭就是從這張開始的——一個高到近乎陡峭的入口。這張碟幾乎不可能第一次聽就喜歡,Radiohead也不可能第一次聽就喜歡,但當慢慢磨過一些時間之後,你的電台開始給你推薦之前你拒絕收聽的他們的歌,這回,每推薦一首,你就心頭一緊,想點紅心。得磨多久呢?之前你搞砸了生活,會抓耳撓腮的想補救,會氣急敗壞,會在意它會不會再次變好,磨到有一天,你覺得這也沒啥大不了,照吃照睡,還能躺下聽著歌,生活能帶來什麼糟糕的事呢,你一點都不怕,大不了聽一張Radiohead. 大概就需要磨這麼久。

這張碟的正數第二首,是Paranoid Android,一首怎麼吹都不過分的單曲,一首屬於未來的歌,一首Greenwood吉他和Thom Yorke嗓音登峰造極的藝術品。極為可怕的是,如此實驗性質的歌,誕生於遙遠的1997年。Paranoid Android編曲如同交響樂的奏鳴曲式,兩分鐘的前奏烘托情緒,貝斯和電吉他呈示主題,插入極為牛逼的7/8拍,主題展開,在電吉他和瘋狂鼓點裡翻滾變形,無比癲狂的solo,然後再滑入一種磕大了的迷幻吟唱中,接著電吉他的solo再現主題並戛然而止。6分多鐘,三段截然不同的曲子天衣無縫的交織在一起,聽完後空蕩蕩的,讓人恐慌。

這兩首之外,還有Exit Music里Breath keep breathing的吟唱旋律;Let Down里Let down and hanging around,crushed like a bug in the ground這樣心碎的歌詞;有Karma Police里怪誕的指責審判;有Lucky冷靜旋律中的漸漸心碎;Fitter Luckier這首歌完全是合成音,但歌詞卻完全是對「科技引領人類進步」這句話的徼文:我們都是冷靜健康多產的豬,在籠子里,嗑著抗生素。整張碟,都是標誌性的Radiohead:脆弱,懷疑,陰鬱,絕望和易碎。

一個牛逼的Britpop樂隊,會在電聲中升華自己(也有玩脫自己的,比如Coldplay),但起家的把式,應該是三把吉他。在首專[Pablo Honey]稍顯稚嫩但足夠驚艷的啟航後,收音機頭推出二專,我最喜歡的[The Bends]. 這是轉電子風格前最清脆的RH,而Fake Plastic Trees更是好聽動情到令人心碎滿地。回家這段時間刷《西部世界》,第二集響起No Surprises,我悅然,第六集響起FPTs,結合劇情看,想為劇組品味長跪不起(最終集還用了Exit Music,導演RH粉絲無疑)。Thom Yorke在整張專輯中懟Modern Life,專輯封面放著面如菜色的心肺復甦假人,看著瘮人無比。而整張專的巔峰Fake Plastic Trees更讓聽者愕然,Thom在吟唱中似乎詢問聽眾,我們追求,我們痛心,我們愛,我們卻為何看不出對面的塑料軀殼,消費主義時代的生活,已經枯死成一棵塑料樹。因為有對愛情的戲謔,這首歌也被粉絲戲稱為「充氣娃娃之戀」。

其他歌曲如央求般的High and Dry,自語般的Nice Dreams,Black Star里絕望的間奏,都是絕對的Radiohead. 一耳朵聽到,便能察覺到某種溢出的無奈,收音機頭從不教我們昂首面對困難,只是直白的說出生活和愛的含義,到動情處說了一地碎片,往往有時候,我們不想振作起來,只是想找一個人,然後講,「原來你也這麼糟糕呢」,接著告解般的握手,求得傷痛的人之間互相的安慰,就像[The Best Of]專輯封面的兩個小人,那裡面,一個是我,一個是親愛的Radiohead.

這兩專之外也有無數穿心的曲目,Last Flowers里的臨終告別;Burn the Witch里迷幻的群情憤怒;A Wolf at the Door里觸目的劫案;Everything is in the right place里影射專輯名字[Kid A]而每句都重複歌詞;Nude里末日般的警告... 噢,怎能忘記偉大的Creep,陰鬱,脆弱,敏感,內向的Creep,矮個子大小眼Thom Yorke吟唱出弱者的愛,它微縮在角落裡,靜悄悄地跳動著,愛慕之人經過時,沉默低下頭。這種姿態的愛,讓人想起塞林格:「但你可知道,萊斯特小姐,在我看來,愛是伸出去又不敢觸碰的手」。啊,低微的愛,潦倒的收音機頭,你們唱著「我愛著你,為何你卻忘了我的名字」,唱著「同一氧化碳親密握手」,唱著「你的智慧太多都要嗆死你了」,唱著「我遭遇了一次空難」,旋律和節奏飛出小小的藍色星球,宇宙之外看來,我們又如何,會不會是「藍色的塑料氣球」呢?但我們又怎會知曉,你說。

林林總總上述文字,算是聽了RH這麼多年小小的總結,也是在分辨愛他的原因。在這個世界上,出名的東西總會慢慢變得高大,我們在下面仰望著並渴望成功。Radiohead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入口,我們可以活在陰鬱,封閉,卑微的環境里,卻同樣可以大聲歌唱,沒有任何一種愛和人生是不值得歌頌的,你聽到Thom Yorke的這句吟唱了嗎?


主唱無論是長相和聲線,都有一種想打他的感覺又下不了手


我覺得如果現在告訴我這輩子以後再也聽不了Kid A和Hail To The Thief,我會有戒斷反應的


個人覺得OK COMPUTER是近20年最好的專輯,媳婦買的原版CD送我,第一次聽,那撲面而來的厭世調調,太入耳了。現在還隔斷時間聽聽,依舊震撼。
RADIOHEAD,我的最愛。


這個問題和很多問題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比如人們為什麼喜歡讀韓寒,人們為什麼喜歡看大片,人們為什麼喜歡吃辣。我是RH資深樂迷,但是排名第一的答案只有一條符合我喜歡RH的原因且是最最次要的原因。回到問題,和上述其他問題一樣,某種東西人們為什麼喜歡,是因為這種東西給這個群體帶來滿足感。Rh的音樂神經質,敏感,像不小心被東西劃傷然後拿小刀把傷口繼續擴大然後享受疼痛帶來的快感一樣。有的人就是能被這種快感,沉溺的感覺滿足,無他。


street spirit - ok computer - kid A - ...能夠在保持spirit的同時不斷用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且保持一貫先鋒水準,多少人能做到


喜歡他們那種迷離的情懷


寫一丟。

前段時間看了BBC Blue Planet II : The Prequel, 藍色海面,巨鯨揚起的浪,還有radiohead的bloom改版,直接就崩淚了。

作為一個鐵粉,我覺得radiohead算是一種信仰了吧(科科),因為這支樂隊徹底的影響了我對世界的認知和態度。聽的時間太久,慢慢感覺自己和他們的歌長成了一顆互相纏繞的樹。最對世界感到費解的十六七歲,從他們的歌里提取了一些神秘的力量:不斷思考自身和世界,對內對外都「喪」但不喪到底,悲觀但不會停下。在我心裡,他們的歌喪在表面,內核堅韌。

另一方面,有些樂隊有想法但沒天賦,有些樂隊有天賦但沒想法,radiohead兩者兼具。有些樂隊也本可以(比如coldplay)扛起大旗,但發展到中途放棄了某些我覺得更有趣的方向,在這裡默默祝他們越來越紅。radiohead自組建以來這麼多年,我在他們的每張專輯裡都看出了他們新的嘗試,並且他們能保證自己hold得住。我對這種從未停止探索和思考的樂隊,完全的崇敬, 因為個人感覺現在好的音樂太少了。所以偶爾某些很喜歡的樂隊玩大了玩脫線了,我也會寬容的自我安慰,再等等看,下次也許會好一點。對他們,很自豪的挺挺胸,完全不帶擔心的。


喜歡一個樂隊有很多方面,可能是音樂本身,可能是樂手演奏風格,甚至可能只是樂手長相。。 。到處都在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Radiohead,喜歡他們的人很多嗎,是自己覺得他們很牛逼所以跟著喜歡但是具體說不出來他們的音樂牛逼在哪,還是覺得喜歡他們的人很多就藉此機會小小不屑一下來顯示自己很牛逼呢。。。音樂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別人喜不喜歡與你無關,你自己喜不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電頭是擁擠通勤高峰期的無敵結界。


radiohead是具有實驗性的,喜歡聽brit搖滾的應該會覺得他們是一股異類的牛逼,主唱特有的唱腔加上迷幻的曲風,愛英式的傢伙們肯定大愛啊


共鳴很重要~每個人聽音樂的感受不同~


受樓上風格的影響,我也只好「言簡意賅」一下:因為他們足夠獨特。特別是OK Computer以前的專輯,我是找不到第二支和他們風格雷同的樂隊,從Yoke攝魂的嗓音,到獨特的旋律、編曲和歌詞,都是它讓人迷的原因。

OK Computer之後的專輯我沒太怎麼聽,不好評論。個人不大喜歡是因為它蛻變後走的純迷幻電音路線不大對我的胃口,而完全擯棄了我之前喜歡它的一大部分要素:旋律,嗓音,歌詞。對我來說,如果要聽純電子,那就是Pan Sonic的 Kulma 那樣的,這完全是個人對聲音的偏好,沒辦法用道理解釋。

第一次接觸Radiohead是因為深圳那邊有Channel V,14歲的時候看到 Creep 的現場MV,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感覺。之後出現的就是Fake Plastic Tre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4MzUwOA==.html) ,這曲子不是最經典,但基本奠定了Radiohead 前期的風格,也一下讓我在「creep」之後又有了盼頭...此後的就不用說了。


個人來講,Radiohead不是我最喜歡的樂隊,甚至風格。
但是我極其欣賞Thom Yorke和樂隊里其他成員對音樂追求的那份純粹。Thom本身就是音樂,心無雜念的純粹。


第一首迷上的是Karma Poloce.
戳中G點,就這樣。


推薦閱讀:

有沒有精通吉他的大神啊!求?
許冠傑的蓮花樂隊和譚詠麟的looser樂隊,是同一時期出道嗎,但譚怎麼算許的後輩?
《銀河護衛隊》的那些 70 年代金曲都有什麼背景故事?
搖滾吉他好還是民謠吉他好?

TAG:音樂 | Radiohead | 英倫搖滾Britp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