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任命毛文龍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能打贏後金嗎?



問:如果任命毛文龍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能打贏後金嗎?

答:首先,以毛文龍的身份,是絕不可能擔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的。

其次,退一萬步說,毛文龍真的擔任了兵部尚書、薊遼督師,以當時的形勢論,還真贏不了後金。不過,以毛文龍的戰略見識,如果山海關一線守法得當,而東江鎮守衛有人,滿清是沒法入關的。即大明朝一方,守有餘,攻不足。在守住關口、穩定遼東的前提下,由楊嗣昌、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等能臣逐一平定西北流賊,挺過了小冰河期難關,大明王朝不至於那麼早滅亡。

下面就這幾點簡單談談。

明朝軍事制度承襲宋朝,以文制武,文官帶兵。

軍人專權,藩鎮割據,導致唐朝陷入了長達一百五十年的軍閥混戰之中。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深味其中的利害,採取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針,在政治上抬高讀書人的地位,賦予文臣相應的財權、人事權、兵馬調撥權,以文制武,打壓武將勢力。

明朝得國最正,以武功開國,一開始,實施「專征」制度,每有戰事,即由各衛所出兵,組成軍隊,再由功勛卓著的功臣,如徐達,李文忠,藍玉等人挂帥出征。但到了永樂年間,邱福統兵十萬專征討韃靼全軍覆沒。次後五次北征,永樂皇帝自己一手包攬。永樂帝自己有將帥之材,親征沒有問題,到了明英宗,初次親征,土木堡數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勛臣集團被瓦剌人作一鍋端,明英宗本人也當了俘虜。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于謙大力推行「以文制武」理念,文官勢力迅速壯大,不但執掌了兵權,還控制住了武科舉的考評權和武將選拔權。

于謙之後,執掌兵權、擔任三邊總制的王越、楊一清、曾銑等等都是清一色的文臣。

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雖在抗倭戰爭中大放光彩,但擔任浙直總督、領導他們的卻是文臣胡宗憲與譚綸。

此外,平定播州的是文官梁夢龍;為明朝最終鼎定抗日援朝戰爭勝利的是文官刑階……明清戰爭中先後總攬戰事的楊鎬、熊廷弼、袁應泰、孫承宗、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等,也全是文官。

所謂「國初兵事專任武臣,後曾以文臣監督,文臣重者曰總督,次曰巡撫」是也。

從明朝中葉始,純粹職業武將的最高官職就是總兵。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早年葬父,寄居舅舅沈光祚家中,「為人落拓不治生產,好談兵」,生得「有英氣,虯髯」。曾有相士看了他的面相,說他「鐵面銀牙,髯虯而熊虎威,他日當立功萬里外,霍嫖姚、班定遠之流也。」說他是霍去病、班超一類的英雄人物。

毛文龍伯父毛得春世襲海州衛百戶之職,膝下無子,而毛文龍「好孫吳兵法」、「善騎射」,二十五歲出遼繼承該職。並於該年參加了遼東武舉考試,「列名第六」。被任命為安山百戶,不久又升千總。

努爾哈赤破遼瀋,悉據遼河之東,圖謀進取廣寧,分兵侵佔遼東半島。

金、復、海、蓋四衛望風款附。

遼東大地,風聲鶴唳。

當此之時,毛文龍自告奮勇,向遼東巡撫王化貞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從東渡江,偵探奴之消息,招集豪傑,計撓賊酋之尾」。

這,是毛文龍步入輝煌的起點。

毛文龍帶領這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橫跨海峽,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進而襲取鎮江堡,取得了震赫一時的「鎮江大捷」。

隨後,毛文龍在東江開鎮,很好地執行了「招集豪傑,計撓賊酋之尾」的戰略設想,成為了後金的附骨之蛆、瘡疥之患。

袁崇煥能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毛文龍在後金後方的牽制功不可沒。

毛文龍也因此得任平遼總兵。

這,已是他人生中所能達到的最高官職了。

薊遼督師的全稱是督師薊、遼、天津、登、萊軍務,明代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稱。

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即身負薊、遼、天津、登、萊地區的總軍務,全面負責抵禦後金軍隊南進,守衛山海關,保衛北京城。

毛文龍屬於純武將身份,是不可能擔任此要職的。

但是,客觀地說,若由毛文龍來擔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效果應該比袁崇煥好。

袁崇煥任此要職的理由,當時的朝臣是有共識的,主要三條:一、「不怕死」,二、「不愛錢」,三「曾經打過」。

憑心而論,如果只有這三條,別說「五年平遼」,就是五十年、一百年也平不了。

不怕死,僅僅是一時血氣之勇,並非成大事的決定因素。袁崇煥早年在遼東經略王在晉手下擔任兵備僉事,常常以不怕死自詡,動輒就來一句「我不惜命」。王在晉忍無可忍,訓斥他道:「性命與封疆孰重?!」

不愛錢,只是一個人的道德操守,也不是疆場制勝的必殺技。另外,袁崇煥雖然不愛錢,但為打造關寧防線,築大小凌河三城,浪擲耗費了大量錢糧,搞得明朝民窮財困。

曾經打過,袁崇煥的「打過」,用他的話來說,是「憑堅城,用大炮」,再傻的人聽了這話,都會想得到,「憑堅城,用大炮」只能用來防守,怎麼可能收復失地?

上面也提到過,其實,袁崇煥所取得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都險過剃頭,關鍵時刻,是毛文龍出兵襲擊後金老巢,逼迫後金倉皇退兵,才成就「孺子大名」。

在寧錦大戰中堪堪躲過一劫的袁崇煥也因此對毛文龍感激萬分,上表替毛文龍請功,不絕口地狂贊:「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毛帥雖被創兵折,然數年牽制之功,此為最烈!」

一句話,袁崇煥既無戰略遠見,又乏兩軍疆場取勝的相應戰術。

相較之下,毛文龍的游擊之奇、牽制之效、往返襲擊之術,都打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而在雲從島與後金悍將阿敏所領十萬大軍的正面交鋒中也絲毫不落下風,雙方反覆搏殺,反覆較量,最終以阿敏引退而結束。其後,毛文龍引孤軍進入朝鮮半島,打響了中國歷史上抗日援朝、抗美援朝之外的抗金援朝,讓目睹此役的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失口驚呼:「此次戰役之激烈為中國所未曾見!」又稱:「抗拒韃靼人最有力的要數英勇蓋世的大將毛文龍。」

在晚明眾多大牛中,如果把熊廷弼的戰略遠見歸入一流之列,相信不會有太多人反對。

熊廷弼第二次經略遼東,沈遼已失,河西一帶的百姓驚慌逃竄,自塔山至閭陽二百餘里,煙火斷絕。

熊廷弼認為,遼瀋已經失陷,不應再去死守遼東大地互無聯繫的城池據點,而使自己陷於被動。

為此,他想出了一個「三方布置」的方案即:「增登萊、津門兵,而重兵屯山海關,待各鎮兵馬大集,登、萊策應齊備,然後三方大舉進兵」。

「三方」,即是指登萊、天津和山海關。

也就是說,他打算棄守關外,將重兵屯在登萊、天津和山海關三個方位。

公元1580年到1644年的近64年時間屬於「小冰河期」,氣溫偏低,極地冰川增加,降雨量減少,內陸乾旱,作物歉收,大明帝國財政捉襟見肘,最好的辦法,就是收縮防線,關門靜養,等災變過去,錢糧充足,才從三方出動,齊頭並進,把自己失去的要回來。

不過,遼東巡撫王化貞死守住了廣寧(今遼寧北鎮縣),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交口稱讚,熊廷弼感深感自己這個方案在此情況下提出,勢必會遭到眾口一詞的反對,於是,他給朝廷提交了另一份保守的「三方布置」為:「廣寧用騎步對壘於河上,以形勢格之而綴其全力;海上督舟師,乘虛入南衛,以風聲下之而動其人心;奴必反顧,而亟歸巢穴,則遼陽可復。於是議登萊、天津並設撫鎮,山海適中之地特設經略,節制三方,以一事權」。

即以廣寧、登萊、天津為三方布置,由山海關居中節制。


毛文龍遠在東江,知道了熊廷弼這個「三方布置」方案,大不以為然,上奏章向天啟帝建議說:「三方布置,昔以廣寧為正,登津為奇。今則山海宜守,登津宜戰。若就登津量,則津兵當以應援山海,而登萊時聯旅順,密邇朝鮮。」

毛文龍的意思是說,不能廣寧把當成「三方」之一,而應該把山海關當作登、津的後援,聯結旅順,交好朝鮮。

也就是說,毛文龍所說,恰恰就是熊廷弼「三方布置」原版!

由此可見,毛文龍的軍事謀略水平實堪與熊廷弼平分秋色。

所以,真讓毛文龍來擔任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而東江又有毛文龍的腹心親將牽制後金,雖然不能輕言必贏,但必使後金不敢西向輕犯,也難於西向輕犯,則大明王朝的歷史就不會這樣匆匆結束。


死得更快!毛文龍開創的東江鎮,全在現代的朝鮮境內,鴨綠江以南地區,多為苦寒之地。後金根本不屑一顧!六七年來,未復寸土!數年以來,奴未大創!這就是朝廷和天啟皇帝的答案!毛軍如流寇,後金僅以一千多鑲藍旗騎兵加一萬多漢營防守朝鮮和毛文龍部,無數次擊敗了毛文龍的進攻!1627年2月至4月的鐵山一役,毛文龍稱五戰五捷,後金軍大將阿敏僅僅一人逃跑。事實呢?阿敏以三旗人馬僅三萬人,打得朝鮮投降。毛文龍部號稱二十萬人馬,僅剩兩萬餘人逃到海島!阿敏隨後回師與皇太極的五旗人馬會合,十餘萬人馬進攻錦州,寧錦大戰爆發!謊言連篇的毛文龍,大敗稱大勝,何等的無恥!袁崇煥殺毛的第十一條罪狀:鐵山一役,喪師無數!!!毛文龍的欺君之罪,何其之大!再說說毛文龍的軍隊,烏合之眾而己,滿營盡姓毛,子孫千百萬!這就是毛文龍的治軍方法。難怪敵來我逃,敵走我回!還美其名:游擊戰?


毛文龍是明未抗後金將領,曾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在與後金的戰爭中頗有戰功,但為人驕恣,所上事多浮誇,索餉過多,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彈劾毛文龍浪費軍餉濫殺俘虜和殺良冒功的罪行,尚寶卿董茂忠請求撤了毛文龍的兵。 袁崇煥出任薊遼督師後心裡對毛文龍不高興,認為毛文龍所起牽制後金作用有限,但索響過多且不服節制,曾上書請求派部臣到毛文龍處清理糧餉。毛文龍討厭有文臣在身邊牽制,上書反駁,後被袁崇煥「矯詔」所斬。

從上所述,毛文龍在遠離明朝後方的情況下創建了東江根據地,以游擊戰術騷擾後金,在後金創立之初實力尚小之時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皇太級繼位後制訂了先解決蒙古和朝鮮威脅再全力對付明朝的戰略方針。在進攻朝鮮時隨便打了毛文龍,毛文龍大敗,軍民共死傷十餘萬人。隨著後金實力逐漸強大,毛文龍所起的牽製作用越來越小。綜述,毛文龍這個人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軍事能力,以游擊戰術騷擾牽制後金多年,但他在與後金的戰鬥中並沒有什麼象樣的戰績,碰上後金主力作戰時一觸即潰,說明其練兵能力較差。另外也沒有制訂什麼戰略規劃或平遼方略,政治上也很弱智。所以毛文龍只是一個將才而非帥才,如讓他出任薊遼督師肩負平遼重任象袁崇煥一樣三次以少量兵力對抗後金舉國之兵,實行正面攻防戰,毛文龍贏的可能性並不大。毛文龍根本無法象袁崇煥一樣打造「固若金湯」的關寧錦防線,更別說平遼了。總之,毛文龍與袁崇煥並非一個級別。


首先感謝邀請。一、毛文龍在天啟年間,袁可立手下當兵,屢立戰功,從小小練兵游擊,打出皮島一鎮,雖然是在朝鮮被後金打得無處可藏,甚至朝鮮怕引禍上身,驅逐他,而被迫上皮島,但他的確以少打多,其勇武是肯定的。正是如此,天啟也命他設鎮島上,使命有三。一、聯絡朝鮮,共同擾敵。二、聯繫旅順、天津、登萊水軍,護衛海上安全,防護北平。三、與遼東相呼應守土復遼。後來遼東局勢在不足十年間迅速惡化,以為可以速戰速決的賀世賢野戰被殲,渾河一役,秦邦屏的白桿兵,戚金的戚家軍全部覆滅,遼瀋失陷。再是由於朝鮮被後金攻擊,毛文龍座擁皮島卻只因朝庭一再催促,派遺百十人象徵式救援,朝鮮也歸付後金,旅順一再失卻,致崇禎初,皮島四周己無友軍,也無力復土殺敵,雖吹捧擁二十萬兵,實則不足三萬,且分散諸島嶼。有因島上無法耕種,收留災民數十萬,全靠朝庭水軍衝破敵人防區接濟。其人開始走私販倒人蔘、鹿茸、貂皮等,與後金、朝鮮、甚至暹羅走私,又與海盜、土匪毛鬍子強盜合迸,每年十多萬兩全入帳下,袁督師雖親自上島說服,無耐毛已成一軍閥,不聽號令,無耐殺之。
工科給事中潘士聞彈劾毛文龍浪費軍餉濫殺俘虜的罪行,尚寶卿董茂忠請求撤了毛文龍的兵,專門整治山海關、寧遠的軍隊。
袁崇煥同他商量更改營制,設立監司,毛文龍很不高興。袁崇煥用離職返鄉"勸說他,毛文龍回答說:「以前有這個意思,但現在只有我了解東部戰事,等東部戰爭完畢,朝鮮衰弱,可以一舉而佔有。」
鐵山一戰敗北,喪師不計其數,卻掩敗為功【虛報戰功】

金州一役張盤雖勝卻完全無保過復土之算,唯有放棄後平民被報復,死傷無數……


提這個問題和回答這個問題都純屬胡扯,現在的記錄並沒有能夠體系現出毛文龍在經略遼東整體防線上有什麼長短。毛文龍根本就沒有機會曬出他的長短。但毛文龍帶兵的能力絕非等閑之輩,絕對在袁崇煥之上。袁是文官轉武將,屬於朝廷體系內部的行政資源自然運作的產物。而毛文龍卻不是,他前期基本沒有耗費朝廷的組織資源和政治資源,僅憑上級的一個構想,他就把他變成了現實,這點很象八路軍發展敵後武裝,毛文龍放在八路軍里,絕對是個優秀的政委。但毛文龍治軍練兵上面似乎沒有表現出超人的地方,這點和戚繼光努爾哈赤比確實不在一個檔次,但毛文龍的在皮島的戰鬥力從他給後金製造的麻煩看,他不是超人,但也絕非平庸之輩。


雖然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總願意去推算一下。毛文龍的死,是大明的痛。大明亡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天災與李自成那個王八蛋造成的。並非滿人的強大!20萬人的軍隊,被小几萬人的關寧鐵騎就擋往。更是拿毛文龍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還是要吳三桂同意,他們才入得了關。所以,清兵根本就不能打仗!


武將上台肯定比那些啥也不會就會修城池的文官強多了!明朝讓文官管軍事,結果在東北修拉好多的防禦工事,這些廢物就是怕死!修城堡就是為了貪污!士兵不敢打仗,躲在城市裡防守,這些文官也就這點本事!袁崇煥也是一樣,什麼憑堅城靠大炮,好像明朝這麼多土地都是靠這個得來的?躲在城市裡?


推薦閱讀:

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比得過李廣嗎?
八國聯軍把京郊的圓明園燒了,而皇宮紫禁城卻安然無恙,究竟為何?
巴以矛盾緣何而起?
指南車、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什麼博物館裡都沒有?
作為一個右後衛,巴西巨星阿爾維斯能不能算是足球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TAG:歷史 | 毛文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