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戰敗後沒有審判天皇?
對日本戰敗後的處理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進行的,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為一來美國是太平洋戰爭的主要力量,二來戰後其他國家都忙於戰後重建,自己的事情還忙不過來呢,也沒有美國那樣的閑情雅緻來管這份事。
那時的美國人和現在不太一樣,那時挺有遠見的,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地步。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奇襲珍珠港開始了太平洋戰爭,但在1941年10月美國國務院就已經成立了一個「戰後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f Postwar Foreign Policy,ACPFP)當然這不是一個專門對日本的機構,一開始是研究與德國的關係的,這個委員會在英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連戰連敗的1942年2月設立了一個「領土小委員會」(Territorial Subcommittee,簡稱TS),在那裡研究佔領敵國之後的政策,當然也包括佔領日本之後的政策。後來從裡面分出了「東亞政策研究小組」來專管對日政策。軍事佔領日本,但保留天皇制和日本政府來進行間接統治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
一般都說「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戰敗後無條件投降」,日本確實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了,也確實是投降了,可是這個投降是不是「無條件」的還真不好說。
1945年8月10日的御前會議以後召開的內閣會議上的決定是在「維持國體」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宣言。這個決定通過駐瑞士公使加瀨俊一和駐瑞典公使岡本季正轉告了美英中蘇四國。
美國國務卿詹姆斯?伯恩斯表示不能接受日本的求降,因為這是有條件投降,違反了波茨坦宣言中有關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的條款。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福萊斯特卻認為為了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中的犧牲,應該接受接受日本人的求降條件,最後的結果是美國8月12日通過商用電報網路送給了同盟通訊社一個所謂「伯恩斯回答」,這個回答的內容是:「天皇以及日本國政府的統治權,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的制限下行使」。這樣既同意了日本人的求降,同時還滿足了史汀生和福萊斯特不想再打仗了的希望,順便把所謂日本國也就變成了一個可以隨便捏的麵糰。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回答中已經明確了保留天皇制,也就是同意了日本政府有關維持國體的要求,所以日本實際上是有條件投降。
為了執行這些計劃,美國還在佛吉尼亞大學裡開辦了一個軍政學校(School of Military Government,SMG),招收上尉以上(後來降到少尉以上)的軍官進行半年培訓,然後送到設在哈佛,耶魯,斯坦福,西北,芝加哥,密執安等六個大學的「民事訓練學校」(Civil Affairs Training School,CATS)再集訓兩個月外語,最後再在加州的軍政人員駐屯區(Civil Affairs Staging Aera,CASA)再進行兩個月的民事行政訓練,通過這些訓練之後的人員總共有四千多人,在美軍佔領日本之後逐步通過馬尼拉把這些人轉送到日本為佔領行動服務。
就是說從戰爭開始,不追究天皇裕仁的戰爭責任就是美國政府的既定方針。不管天皇是不是混蛋,只要他是美國的混蛋就行,如果他還不是美國的混蛋,那就努力把他變成為美國的混蛋就是。怎麼變就看佔領軍,特別是佔領軍統帥麥克阿瑟的能耐了。
那麼麥克阿瑟自己的心裡對天皇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1945年9月28日,所有的日本報紙都在第一版發表了一條消息:「天皇拜會麥克阿瑟元帥」,第二天的9月29日又增補配發了一張麥克阿瑟和天皇裕仁在一起的照片,矮小而緊張的天皇站在高大而隨便的麥克阿瑟邊上顯得很沒有自信。
為什麼照片和消息之間出現了一天的時間差呢?這裡面有這麼一個插曲。那時主管特高警察的內務省還在,特高警察打聽到報紙上要出現張天皇和麥克阿瑟的合影照片,天皇的照片叫「御影」,不能隨隨便便發的。特高警察一看到報紙從佔領軍那兒拿來正準備製版的照片就急了:「把這張照片撤下去,你們犯了『大不敬』罪知道嗎?」。
但這邊照片撤了,那邊美國大兵來了:「怎麼沒照片啊?」,這邊說是內務部不讓發,那邊就跳起來了:「內務省是什麼玩意?他有資格決定報紙用哪張照片嗎?這是俺們的麥克阿瑟誒,再扯蛋先把內務省解散了」,後來還真的把內務省給撤銷了,當然不是完全為了這件事。
天皇走後,麥克阿瑟在辦公室里看著天皇的汽車遠去,對副官鮑爾斯少校是這麼說的:「我生來就是民主主義者,受著自由主義的教育,但曾經是如此高貴,有著所有權威的人現在居然變得如此低賤,這看上去確實很令人痛心」。
最讓麥克阿瑟發愁的日本人就是這個天皇,不管是不是現人神,反正當時的日本人就被迷糊的認為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天皇去死,沖繩戰時候的神風特攻可是把不少美國兵活活嚇成精神病的。麥克阿瑟是陸軍,沒去打沖繩,見識沒有海軍那麼多,但是在萊特島登陸時也見識過那種不要命地往船上撞的的特攻飛機,說不怕那是騙人。再比如說日本那麼多牛逼哄哄的大臣將軍,麥克阿瑟說抓就抓說殺也就殺了,但是之所以能夠說抓就抓說殺就殺還只是因為這個天皇沒有反對而已,只是因為日本人相信天皇是現人神而已,所以麥克阿瑟想到這一點就不舒服。把這位天皇就這樣撕拉撕拉的不可能,甚至連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廢了這位昭和天皇,比如把皇太子提前扶成天皇都不可能,因為這樣還是牽涉到「天皇陛下怎麼了」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無法回答。
實際上在1945年10月下旬,美國國務院曾經秘密詢問過麥克阿瑟有關審判天皇,追查天皇戰爭責任的可能性,但是麥克阿瑟一直到1946年1月19日公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條例」的一個星期之後才正式回答這個問題。麥克阿瑟之所以沒有立即回答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在尋找一個把「天皇神聖」的光環消去的方法,當然指望日本人幡然悔悟,把這個倒霉的天皇扔了它是不可能的,就在報紙上刊登那麼一張照片都差點引起日本人起來造反。
(要知道原來日本人看到的天皇是這樣的)
這個方法有了,就是昭和天皇自己宣布放棄「現人神」的地位。
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的新年文告中出現了這樣的文字:「朕與爾等國民同在,利害與共,休戚相關。朕與爾等國民之間是依靠相互的信任和信賴結成的紐帶,而不是依靠神話與傳說,也不是基於那種以天皇為現御神,而且日本國民優越於其他民族,因而有支配世界命運的架空觀念。」
這就是所謂天皇的「人間宣言」,神聖的天皇陛下自己從神壇上走了下來。
這事辦的還真不容易。一開始麥克阿瑟先是在和他的私人軍醫羅傑?艾格堡上校閑聊時胡扯的這個設想,連自己也不認為有什麼實現的可能,但艾格堡上校認為有必要試一試,就和GHQ民間情報教育局主管教育和宗教的哈羅德?亨德森中校去商量,這位亨德森正好有個朋友布萊斯在皇族子女上學的學習院教法語,通過這個布萊斯直接聯繫上了當時學習院院長,原海軍大將山梨勝之進。山梨勝之進是個自由派人士,因為當年屬於條約派才被編入了預備役。但昭和天皇挺喜歡山梨,讓他主管皇太子明仁親王(就是現在的平成天皇)的教育,這就去當了學習院院長,戰前學習院院長中不少是陸海軍軍人。
這個彎繞的。
山梨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就自作主張地起草了這個「人間宣言」去和天皇商量,而天皇照單全收了。
有沒有反對的呢?有,最激烈的是澳大利亞。
麥克阿瑟就對正在日本視察佔領情況的澳大利亞外長愛德華推心置腹地明言:「審判裕仁天皇是件大事,需要遠東委員會全體同意。但是應該知道的是,這樣做會多花費多少金錢,延長多少佔領時間,恐怕需要100萬軍隊對日本進行無限期佔領。另外,審判裕仁,宣布他有罪,甚至絞死他的話,反而會使得天皇制變得未曾有過的牢固」。
愛德華外長表面上不吱聲,但出了門又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聲明:「為了在最少時間征服和佔領日本而利用天皇的政策,並不意味著同盟國承認天皇本人或者天皇制。波茨坦宣言僅僅是政策的說明,並不是正式條約。就是這個宣言也明確表明在決定任何日本個人或組織是否有罪時,應符合同盟國的利益。另外該宣言所標明的處罰戰爭罪犯是完全無條件的,沒有給任何人以特殊的許可權或豁免。」
軟硬不吃。
於是麥克阿瑟就讓全世界吃了一驚:任命了一位默默無名的澳大利亞人威廉?韋伯做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首席法官。
麥克阿瑟的日記里是這樣寫的:「澳大利亞希望的是在日本佔領中擁有一個光榮的位置,而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法官就是一個很光榮的位置。韋伯是個NICE GUY,他會同意接受這個安排的」。
於是就沒有人再爭執去審判天皇了。
(前排正中就是韋伯大法官)
但是「死罪能免,活罪難饒」,美國和麥克阿瑟不追究天皇裕仁的戰爭罪行僅僅是為了統治上的便利而已,並不是喜歡裕仁天皇這個人或者天皇制,相反麥克阿瑟還特別喜歡噁心噁心天皇,像東京國際法庭的開庭日子就選了天皇裕仁生日的4月29日,後來把七名被判處死刑的甲級戰犯送上絞架則選的是12月23日,那是當時的皇太子,也就是現在的平成天皇的生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美國的損失很大,這加大了美國對日本的仇視,但是也畏懼這個戰爭巨獸,希望儘早結束這場戰爭,減少美國大兵和財產損失,這就有了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徹底把日本擊潰,終結了二次世界大戰。
隨著日本的戰敗,關於日本戰犯的審判問題提上日程,但是戰犯一大串,卻唯獨沒有日本天皇本尊,這奇了怪了,我們可以從史料的蛛絲馬跡線索中摸索答案。其中一個重要線索是美國在開戰不久就已經預判了戰爭的勝利,美國的國家情報局長就戰後天皇問題進行了答記者問,這個記錄被一個日本人給記錄了下來,並出了本書,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點:(一)天皇是日本精神象徵,擁有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如果把天皇審判了,意味著和全日本作對,所以對美國是不利的;(二)美國人認為天皇並沒有實權,只是精神象徵,所以從戰後統治的角度來講審判天皇沒有任何意義;美國一直秉承著這樣思維,審判天皇就變得不大現實,畢竟美國是老大。但是在聯合國戰爭委員會,亞洲委員會的11個國家中,澳大利亞非常堅定的要審判天皇,看來日本把澳大利亞禍害的不清!
到了1946年,麥克阿瑟在日本已經佔領了幾個月的時間,逐漸撥開了日本天皇的神秘面紗,他給美國國務卿寫了一封信,他認為天皇沒有實權,只是精神象徵,沒有必要審判天皇,沒有必要得罪日本人心中的神,也不利於美國的統治,所以審判天皇的事情到此終止。
我認為不審判天皇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就日本投降做了交易,可以想見,硫磺島戰役給美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登入日本本土作戰損失會更大,日本的「一億玉碎」口號可不是說著玩的;(二)麥克阿瑟可能和日本天皇做了交易,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查;
如果要審判天皇定什麼罪,我覺得我們可以看看日本的幾位甲級戰犯的下場,東條英機、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賢二等全部是絞刑,如果天皇上法庭肯定被判有罪,天皇又是老大,最起碼也得給他個絞刑,要不怎麼對得起這些戰死的英靈! 補充一下天皇到底有沒有罪呢,肯定是罪不可赦,現在的史料記載有文字版本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史料),是天皇身邊的一個人記錄的,昭和、裕仁天皇不僅有權,而且有重大事件的代表權。
天皇在日本就是個精神領袖,日本民眾對天皇懷著無比的敬仰,當時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前就跟美軍的遠東司令麥克阿瑟談好了條件。天皇宣布投降,但不接受審判。美國認為這個條件划算。一是因為當時日本還有幾百萬軍隊,如果打下去,美國士兵會死亡率非常高,二是因為如果沒有了天皇這個領袖,美軍佔領後,面對一盤散沙的日本,不知道該有多難控制,說白了,需要一個傀儡,就像當時日本佔領中國,用溥儀做門面一樣。所以美國也學了用這招。控制了天皇,就控制了日本,多省事。
宣布日本天皇無罪,保證天皇不受審判,這是美國和日本妥協的產物。
眾所周知,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和進攻日本本土的戰役中,由於日軍的武士道精神思想的作祟,和極其頑強地抵抗,讓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了儘早結束戰爭,為了不讓蘇聯搶奪日本投降後的勝利果實,為了實現其獨霸亞太的戰略企圖,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先是許諾日本投降,天皇可以繼續保留。後來使用原子彈讓日本徹底喪失抵抗的意志和信心。
在美國的威逼利誘和戰略威懾之下,走投無路的日本軍國主義終於放下武器,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天皇也免於審判,在君主立憲制下的天皇地位也得以保全。
中國對與日本戰敗的貢獻低於美國,美國由於在對日作戰中貢獻最大同時又主導日本,按照美國的想法要利用主導日本的機會讓日本為美國服務,從為美國服務的這個角度來說不向大陸道歉 遏制中國和俄羅斯 削弱日本軍事力量才符合美國利益。
由於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問題導致中國沒有像美國那樣主導日本,道歉 賠償和戰犯問題也都大打折扣。如今從為美國服務角度日本也更不可能道歉。
這個問題是投降的前提。美國蘇聯等對日本宣戰,但他們沒有仇恨。不像中國和日本不共戴天!他們只需要日本投降或者說是放下武器即可。不會去清算的。他們都支持過日本,清算對自己沒好處。
推薦閱讀:
※日本的天皇制度是怎麼形成的?
※韓國人在二戰期間也是高喊天皇陛下滿賽,為何如今卻貶稱其為「日王」?
※如果沒有天皇李治,武媚娘能當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嗎?
※唯一訪問過中國的日本天皇是誰?天皇在華只為參觀一寶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