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歷史上哪些皇帝的陵墓還沒有被發現或者被挖掘?
謝謝邀請,書生覺得這個問題首先要掰著指頭數一數有多少皇帝才好說。
中國五千年歷史到底出了多少皇帝,由於「皇帝」的標準不一樣,所以數值也不一樣。
有的是夜郎小國,有的是建元太短,還有的被追封,也有的被褫奪甚至死後刨墳鞭屍,還有的兩次登基。
如果從「始皇帝」算起,可以列一列:秦2,漢31,三國11,晉16,五胡十六國78,南北朝59,隋3,唐22,五代十國55,宋18,金遼西夏35,元18,明16,清朝12。這是376個皇帝。
如果在加上亂七八的北元南明以及起義稱帝的如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還有那奇葩的稱帝倆月翹小辮兒的洪憲帝袁世凱,就有408位。
再往前數,東西周春秋戰國各種王121個(比如楚莊王),公217個(比如齊桓公),夏商有60帝,一共的有806個。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做個減法。這麼多帝陵,把發現的或者已經被人盜掘(不一定現在)的拋去,就是要問的答案了。
那發現發掘的有哪些呢?
秦始皇陵、秦二世胡亥陵墓、漢陵、唐陵、隋文帝楊陵,這些大都在西安咸陽地區已發現。宋陵在河南鞏義,南宋的在杭州,吳越王墓也在杭州地區。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和孫吳大帝孫權陵都在南京。清陵在河北,努爾哈赤、皇太極陵在遼寧省(遼陽、瀋陽) 。
歷史上早已被挖開或者盜掘的:
齊桓公墓、楚平王墓,漢文帝母薄太后南陵、漢陽陵、漢文帝灞陵、漢宣帝杜陵。宋理宗陵、清高宗乾隆和慈禧的陵墓(孫殿英)、明神宗定陵(新中國)。
被挖過一部分的:秦始皇陵、唐代昭陵、乾陵,西夏王陵。
整個朝代未被發現的,就是元朝的,零星發現的是遼代金代帝陵,現在的成吉思汗的陵估計也是「標記」性紀念性的意義更大一些。因為這些馬上民族習慣埋葬之後馬踏為平,不留地上建築,所以很難尋找。
生前貴為帝王,死後卻沒了尊嚴的書生說幾個:楚平王被伍子胥倔出來鞭屍,慈溪被侮辱屍身,宋理宗更是被一個和尚刨出來拿著腦殼當了尿壺!這幾年的還有北京房山睿陵遺址,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發現了卻沒當回事,直接在人家陵墓上修了化糞池!直到2002年才發現是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陵墓。
在往上的就是周朝帝王的,還沒有發現了。
說的這,書生對大中國的考古未來真的是滿滿的期望啊!等著那些「探地機」「探寶機」能夠清晰顯示地下五十米了,不用考古專家,光是到處探寶的寶友,也能把這些埋葬地下的秘密一一找出來。不怕沒發現,只要在地下~
三國時期曹操的墓,曹操的「陰間身份證」 最初得知曹操墓被發現時,我希望它是真的。但證明它是曹操墓最好鐵證如山,至少也要做到證據確鑿。 曹植《誄文》說,曹操下葬時「璽不存身,唯紼是荷」。
換言之,他的印璽沒有隨葬,而是將捆綁這些印璽的絲帶放進去「意思一下」。但曹植的文字記述只說明,曹操墓沒有「金印」、「銀印」,但銅質印、木質印、石質印是要有的。 因為,依據曹操所處時代的喪葬風俗,有官職、有身份的人下葬後,一定會隨葬這些「權力證明」,以方便其在陰間「對等轉換」自己在陽間的「職位」、「職稱」。生前實印不能隨葬,也會臨時刻一枚以代替。
正因如此,沒有印章、墓誌、哀冊等「陰間身份證」,認定墓主是非常不可靠的。如由南京博物院1981年考古發掘的徐州的龜山漢墓,發掘四年後都沒有辦法確定墓主,最後找到了一枚「龜鈕銀印」,才斷定墓主是楚王襄王劉注。今年公布發現的洛陽曹休墓,也是靠一枚印章來認定的。 曹操墓肯定有印璽的第二個信息來自《晉書》,書中《禮志》(卷二十)稱「(曹丕)及受禪,刻金璽,追加(曹操)尊號,不敢開埏,乃為石室,藏璽埏首。」這說明,曹丕追認曹操為武帝時,為他刻了「金璽」,並且埋下。
只是沒埋在墓室內,而是在墓道前挖了一個石室。 我認為,曹操墓中必有一件或幾件直接證明墓主身份的物件,但在西高穴墓葬出土的400餘件文物中,無一可作此佐證。而關鍵證據—帶有「魏武王」銘字的石碑等物件,並不能唯一指向曹操。
出土文物疑點重重 這次的蘇州論壇,我們公布了幾項涉及曹操墓造假的證據。 首先,江蘇金石學者李路平提出,《魯潛墓誌》是偽刻的。其實,《魯潛墓誌》一「出世」,一輩子研究曹操的劉心長先生,便質疑其真偽。而李路平則將「偽刻說」做了更為充分、詳細的分析,並得出他的最新發現:「刻手」與西高穴墓葬中挖出來的「魏武王常所用」石牌是同一人。 當時,李先生髮現上述嚴重問題後,十分激動,半夜還給我發來簡訊:「方六,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有人竟然什麼都敢幹!」 其次,我認為曹操是可以叫「魏武王」的,但問題是,曹操下葬時能不能叫「魏武王」?東漢皇室給曹操的謚號是「武王」,如果加「魏」不僅不符合當時謚號的使用規則,還篡改了「聖旨」,這是嚴重違制。
參加蘇州論壇的河南籍學者林奎成先生就此提交了一篇論文。其中指出,當時是講「避諱」的,如果曹操死時,曹魏沒有滅亡,用「魏武王」是對曹操的大不敬,故而得出結論,「魏武王常所用」系列石牌是偽造的。
此外,研究漢魏石刻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黃震雲還擺出了另一力證,在全國動車組供乘客閱讀的宣傳性雜誌《報林》上,潘偉斌已於大墓尚未開挖的2008年12月10日,發表題為《這裡就是曹操墓》的文章,確認了西高穴村為曹操墓或其陪葬墓的所在地。
如果說「這裡就是曹操墓」的結果是大膽推測了,那麼,把「魏武王常用」看做「魏武王家用」算是小心求證嗎?即便對當時的文字有不同的解讀,畫面沒有看清楚,為什麼事後不說清楚?僅從這點上,潘先生的考古、治學態度的嚴謹性和發文動機,就值得懷疑。
事實上,這些證據已足夠反證「曹操墓」。人證方面,西高穴村村民徐某,是考古隊發掘「二號墓」僱用的民工。他見證了兩年來村、鄉、縣直至市政府介入流入假文物的全過程;而物證方面有河南考古隊去年在南陽地下造假窩點幾次偽造石牌的部分模具,包括南陽造假者參考用書《三國演義》,書中記有河西高穴村幹部聯繫號碼。
成吉思汗的陵墓,在眾多古代帝王陵中,如果說秦始皇陵墓的挖掘最為人們所期待的話,那麼成吉思汗陵墓可以說是更為人們所魂牽夢繞。更廣泛一點說,在整個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們所知道確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無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麼對於他的陵墓的探尋也就牽動著世界各國歷史愛好者們的目光。
700多年來,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創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公元1226年的深秋,蒙古帝國的大軍從草原出發,浩浩蕩蕩開往遙遠的西夏。這支隊伍由成吉思汗親自統帥,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出征,誰也不會想到,成吉思汗從此再也沒有活著回到他心愛的大草原上。
就在這個冬天,六旬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依然外出獵野馬,來到一個名叫阿爾不合的地方。當成群的野馬疾馳而過的時候,成吉思汗的坐騎青豹花馬忽然受驚。這時正是嚴冬,控制不住馬兒的成吉思汗被拋了下去。
這是致命的一跤,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異常,而且還高燒不退。當戰爭進行到中途,他又患上了當地的流行病。在這樣雪上加霜的情形下,雖然攻克了西夏,他自己卻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公元1227年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離開了他心愛的草原。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刻,他自知將死,就把兒子們找來,留下著名遺言。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業尚未完成的征服大業,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開封的戰略。
他對拖雷等人說:「金精兵在潼關(潼關是河南陝西一側的門戶),南據險山,北限黃河,難以遽破。從此進兵,勢難取勝。應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可由宋道下兵河南南部,由河南南部直取開封。屆時金急,必征屯集於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為時已晚。即使彼潼關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易矣。」這就是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眾將等人口授的最後的作戰計劃。6年後,拖雷率領眾將很好地實施了這一計劃。
關於成吉思汗死後所葬之處,有許多種猜測。傳說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裡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並即興吟詩一首:「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髮吾翁安息之邦。」
後來成吉思汗遠征西夏時病死途中。成吉思汗的話不能違背。諸子和諸將據大汗命令,先後決定將遺體葬在薩里川,在伊金霍洛地方葬衣冠。據說,路經伊金霍洛,靈車突然深陷泥潭中,用五匹馬拉仍紋絲不動。大家即以此為衣冠冢,並建陵園,那裡有八個白色的蒙古包,被蒙古族視為全民族的聖跡,稱為「八白室」。留下衛隊中的500戶在此專門侍奉,稱作「達爾扈特」。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秘書長楊·道爾基曾介紹說,坐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從窩闊台汗13世紀30年代為其父汗靈櫬建造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氈帳)演變而來的,而守衛成陵的達爾扈特人則是成吉思汗8位功臣的後裔。
到2006年,成吉思汗離開人世已近780年,相應地,達爾扈特人守護他的英靈也經歷了整整780年。這期間,達爾扈特人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到新中國,一直代表全體蒙古族同胞守護成吉思汗陵世代相傳到現在。現在成吉思汗陵第38代守靈人就是達爾扈特的楚倫巴特爾。
關於我國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可以說是現今世界公認的一座權威的成吉思汗陵墓,雖然此處並沒葬有成吉思汗的骸骨,但這裡棲息的是成吉思汗的靈魂。成吉思汗陵能夠保存下來與達爾扈特人世代的看護是分不開的。雖然有達爾扈特人世代的保護,成吉思汗陵還是有著它驚心動魄的往事。
公元1937年,蒙奸德王投靠日本,想要將成吉思汗的陵帳盜往日佔區歸綏(今呼和浩特)。消息被透露,並通過沙王立即上報到了重慶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很快便派傅作義、鄧寶珊將軍移靈,將宮帳不遠千里護送到了甘肅榆林。此後,靈棺又遷往青海省塔爾寺。1954年4月1日,在蒙古族同胞的要求下,新中國的中央政府將成吉思汗的靈柩移回鄂爾多斯,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了陵園,並將散落在各地的成吉思汗遺物逐步集中到了成吉思汗陵。
秦始皇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
上圖是秦始皇陵全景圖
但秦始皇陵墓什麼時候打開,是否打開,目前尚沒有時間表。因為發掘後,從技術上來說,不能保證能保護好這些文物。特別是壁畫、陶器、紙質、絹質、絲質等 文物的保護現在還是難題。
另外,打開秦始皇陵也與我國「保護為主」的考古發掘政策不符。有關專家稱,如今幾乎沒一個國家主動開掘帝陵。「盡量不主動發掘」 的理念在20世紀中後期已成為國際共識。
老鐵們,重兵把守滴~
唐代昭陵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於公元649年駕崩後安葬在西安城郊九峻山的昭陵,但其確切的墓穴位置一直是一個千古之謎。詩人杜甫曾經在一首題為《重經昭陵》的詩中寫道:「靈寢盤空曲,熊黑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於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
這個你們可以想想,沒有把守,但是老鐵們,位置成迷~
乾陵地宮
提到乾陵,小助理我就想起了蘭亭序,據說,蘭亭序就葬在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皇帝之墓,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園,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館」、「歷代諸皇陵之冠」、「睡美人」之美譽。
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和左右宮殿 組成。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但由於目前乾陵地宮尚未打開,一切還是 謎團。
這個也是重兵把守滴,乾陵周圍的墓穴已被發掘~
曹操陵墓
2009年,「曹操墓」被發現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質疑聲也此起彼伏。有史籍記載,認為曹操生前曾設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而其中究竟哪座是真的,哪座是假的,目前尚沒有定論。
上圖據說是所謂的曹操墓出土的文物
目前已經發現的「曹操墓」,或因缺乏實物佐證而不能斷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認。曹操陵墓何在?成為後人永不退去的熱點,也成了後世爭訟不休的懸案。
三國疑冢
除了曹操墓之外,目前有關劉備和孫權的墓地的爭議也非常多,像關於劉備身葬何處有3種說法:一種說法稱劉備墓位於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之正殿西側,史稱惠 陵。第二種說法,郭沫若1961年在奉節考察時認為,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從奉節到成都逆水而上至少也要30多天時間。因此他認為,劉備墓在奉節的可 能性比較大。第三種說法認為劉備墓在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歷代皇帝的寢陵,座落在賀蘭山東麓,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西夏王陵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目前已經挖掘並開放的西夏王陵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小部分。
成吉思汗真陵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有一座成吉思汗陵。蒙古族人視那裡為聖地,平日殿內聖燈長明,供後人祭奠。根據學界比較公認的觀點,這裡並非成吉思汗的真陵,而是一座紀念堂性質的衣冠冢。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百年間,全世界至少有100個考察隊風餐露宿,尋找過成吉思汗陵寢,但全部無果而終。
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雍正泰陵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築最早、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認為被盜掘過,於是1980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髮掘。不過沿著盜洞口發掘了2米後,發現下面是原封土,盜洞只挖了兩米,泰陵沒有被盜過。因而也就沒有繼續挖掘下去。
曾經有傳說,雍正皇帝的暴卒並且屍體無頭,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永遠無法破解的疑難案件,甚至有傳聞說陵墓中是一顆黃金做的頭顱,但這一切在目前僅僅是一個猜想。
但是
但是小助理以前看過這麼一篇文,文章是這麼說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用新的防盜方法,盜墓者就用新的手段去盜開。文中還說,中國的那些帝王大陵大都被挖過。作者稱自己查過史料《宋會要輯稿》,這篇史料里記載:
開寶三年九月六日,河南府京兆、鳳翔府耀州上言,先准詔,檢校歷代帝王陵寢,內周文王、成王、康王,秦始皇,漢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元帝、成帝、哀帝,後魏孝文帝,西魏文帝,周太祖、文帝,唐高祖、太宗、中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溫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二十八陵曾經開發。詔:每帝製造禮衣一幅,帝服一襲,具棺槨重葬。仍令逐處長吏,嚴潔致祭。
意思是說:
在開寶三年九月六日(970)年,宋太祖皇帝下詔修復在宋之前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破壞,挖掘的陵墓,因為在經歷五代十國如此混亂的時期,對於那些帝王陵內的財寶可是引來了各種勢力的窺覷。對於有記載的盜墓行為就非常多,更加不用說那些平常的小型盜掘行為了。以上的而二十八位皇帝其中就包括了乾陵的,甚至包括了秦始皇陵。當然秦始皇陵我相信宋朝應該也沒那麼多的財力物力去修建,畢竟那時候宋朝還沒有到達巔峰的財力。我們可以知道以上二十八位皇帝的陵墓內的棺槨都是重新製作的,給每位帝王都製作了「通天冠」「絳紗袍」,這就說明了他們是必須進入地宮才可以完成這些的,而當時的這些皇陵就已經是非常破敗了,這也說明了皇陵本身就已經被盜掘,甚至多次盜掘。後來為了防止盜掘,將裡面需要用金銀財寶的地方都用假的代替,這點更加證明了他們的地宮都有人進入。
謝謝邀請。我國古代朝代眾多,出現的皇帝也是很多。現在還有未被發現的皇帝陵寢,未被發現的皇陵尚有很多,已經發現的皇陵由於種種原因都沒被發掘。以下講述沒被盜過和已被盜過的皇陵大概情況。
哪些帝王陵沒被盜過:
1,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
2,橋陵-唐睿宗李旦之墓。
3,秦始皇陵墓不敢挖,經考古專家多次勘探,加之衛星遙感得知,始皇帝陵中確實有大量的汞,這與史籍中傳言秦始皇在自已陵寢中以水銀造江河,以金銀造日月說法似近。眾所周知,水銀為劇毒物液體,可導致人死亡,使盜墓賊望而止步。
4,清朝的:孝陵(順治)、清福陵(努爾哈赤)、清昭陵(皇太極)、清泰陵(雍正)、清昌陵(嘉慶)、清慕陵(道光)。
5,明朝的:皇陵在北京和南京,這兩個地方是被清朝打下來的,清朝對文物保護得很好,現在基本保護完好。
6,明朝朱元璋陵墓沒有被盜過。歷史學家用高科技手段,也沒探察到什麼,只能證明孝陵墓沒有被盜過。讓考古學家興奮的是在陵的西南角發現了一些人骨,但因數量少,不像陪葬坑。
7,夏朝的皇陵因年代久遠,又缺少文字記載,而沒有被發現。
8,商朝從湯立國到盤庚,共有十九王(除湯以外),這些帝王陵墓沒有歷史記載,至今未被發現。
9,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的一個亂世,由於國家統治時期短暫,所以至今都未發現。
10,曹操的墓歷來以七十二疑冢而著稱,並建立了很多假墓來掩蓋他的陵墓所在,所以至今還沒找到。
11,元朝一代帝-成吉思汗陵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而死後他的去向也成了千古之謎。
12,遼-金代帝陵記載的不多,大都數可能在東北地區,至今都沒有發現。
13,劉備的陵墓在成都武侯祠內,可能是假的。
已被盜的陵墓 :
1,我國歷史上記載被盜時代最早的陵墓是距今約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家,它約在2770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盜掘。
2,1956年,明-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的定陵被國家挖掘,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的一次對皇帝陵的發掘。
3,明朝的祖陵被起義軍盜過。
4,清朝帝陵被盜過,是最有名的孫殿英大盜所為,慈禧陵墓洗劫一空。還有康熙景陵、光緒的崇陵都被盜過。
謝邀!華夏文明五千年,從古至今,咱們走一遍,發現的就不說了:
夏朝的皇陵因為年代久遠又缺少文字記載而沒有發現。
商朝從湯立國到盤庚,共經歷十世十九王。這些帝王陵墓沒有歷史記載,至今也沒有發現。
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自商開始的文字記載使得周朝的皇陵的尋找比較便利了些,但由於年代的久遠還是有除了文王武王的陵墓外的大部分沒有找到。但此時的分封制使一些諸侯的陵墓得以發現。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的一個亂世,由於國家統治時間短暫,每個帝王都很注意陵墓的安全情況,其修建和埋葬都很隱蔽,所以至今都沒發現。
曹操的陵墓也是一樣的未找到,據說曹操死前曾囑咐後人要對他的陵墓如何如何的保密,並且建了很多的假墓來掩蓋他的陵墓所在,正所謂"生前欺天,死後欺人"的一代梟雄。
唐朝皇帝的陵墓大部分都已經找到,但武則天的乾陵卻沒有打開。
五代十國又是中國一個亂世,此時的帝王陵墓也已剩下的不多了,除了後周帝陵,南唐二帝陵外,大部分被歷史湮滅。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在統一了全國後,其貴族仍保留著秘密下葬的習俗。史書記載蒙古族貴族死後不起墳,只是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面,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然後派千騎士兵守護。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的所在。如果皇室要祭祀時,就拉著那隻喪子的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嗚之處,就是墓地了。由於墓地上無任何標誌,也就從此無法辨認靈柩真正所在地點了。所以現在元朝一代的帝陵仍無法找到。
謝謝邀請,中國封建王朝也有兩千多年,歷史上的皇帝不下一千,如果要列舉那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好意思實在列舉不出來。
只能告訴你歷史上那個朝代的皇室陵墓最少被發現,那就是元朝皇帝墓,至今為止一個都沒被發現。沒被發現的原因是,蒙古皇帝陵墓葬法獨具一格,採取隠墓深埋,不封不樹方式,是唯一一個不按葬經選吉穴的朝代,所以出土就很少。最有名的莫過於成吉思汗墓,當時祭祀只能通過殺死小駱駝埋在成吉思汗墓附近,讓母駱駝每年尋找,等到母駱駝死了就是也找不見了。
每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後都有陵墓,唯獨元朝皇帝沒有留下一座陵墓,這是一個千古歷史之謎。
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啰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當年成吉思汗去世,就是採用了這種方式下葬。南宋文人的筆記記載,成吉思汗在寧夏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某處,在地表挖深坑密葬。其遺體存放在一個將大樹中間掏空做成的獨木棺里。獨木棺下葬後,土回填,然後「萬馬踏平」。
為了不讓外人看出曾經動土的痕迹,「萬馬踏平」後,還要用帳篷將周圍地區全部圍起來,等到青草長成,一點也看不出痕迹後才解除封鎖,撤走隊伍。因此,後世就很難發現元代皇帝陵墓之所在了。
曹操墓
三國曹操的墓至今沒有發現,傳說曹操死後建了72座假的墓葬,就是怕後人發現。
激請回答:在歷史上叢秦朝往後漢,唐,宋,元,明清還有許多的皇帝的陵墓沒有挖掘,的皇帝陵墓共有387位皇陵古墓沒貝挖掘,還有不沒貝發現那,中國五千年的古國有優久的歷史,假如把這些皇帝陵墓都挖出來黃金寶貝,楚貝量世界第一。
歷史上帝王的陵墓還有許多沒被挖掘,這是因為各種原因所致。如成吉思汗陵不知確切地址,始皇陵和乾陵無法挖掘,明十三陵除定陵挖掘外,其餘諸陵還保護的好好的,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巨大財富,豈能隨便發掘,所以還是不挖的好!而禍國袂民的慈禧太后東陵被挖也是活該!
謝邀請:夏、商、周的很多帝王陵墓還沒有被發現、還有元朝的幾個皇帝陵墓也是個迷。
推薦閱讀:
※《解憂雜貨店》好看嗎?
※為什麼普洱茶古樹茶一年比一年發芽晚?
※為什麼古代有守大城必野戰的說法?
※黑格爾和馬克思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在大多數時候分別討論他們的哲學?
※馬克思提出剩餘價值理論,那剩餘價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