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見過自家家譜,什麼編寫格式?
以前的家譜是不讓人隨便觀看的,隨著現在傳統文化的刪繁就簡,家譜已存入普通百姓家。我們家的族譜最近是1993年新修,出資即可得族譜一部,所以我有幸看到。
首頁為序。即介紹家族的來歷,字輩排序,再就是族訓。
一般第一冊為總譜,記載從一世祖為始的歷代,記載子嗣,不記載女兒,夫人只記載籍貫和姓氏。
以後各冊以分支分別記載家族的繁衍。格式為從右往左記載,父在上,正下為長子,長子往右以此排開次子、三子……
家譜格式歐式,蘇式格式最多,一般是五世一提,歐式只有橫線作為世代間隔,蘇式是在歐式基礎上發展的,不僅有橫線,還有豎線,明確標記了父子關係,此外碟記式也有一些,但查看世系相對弱一些,一般在前面加個葡萄體。
老式家譜都是從右往左看,所以長幼比較分明,但葡萄體例外,是從中間往兩邊看。
南旺敦睦堂劉氏自清初開始續修家譜,截止今年已經續修十次了,從看到的歷史家譜來看,我們劉氏家譜一直採用的蘇式。
這是我們朱氏家族巴渝地區渝東片區的族譜,2000年時候重修的。
我們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後代。
隴西李氏,李淵20子江安王李元詳後裔
我曾參加過《蕭江氏族譜》(安慶卷第六次編修)工作,關於修譜有許多講究,一是一篇短文能說清楚,擇其要說一、二。家譜格式豎橫版,最重要的規矩是「五代榮」,其含義是每冊五格五代,每豎行限字五個。按照傳統女兒不上譜,而是選親房叔伯兒子繼嗣。六修族譜時,大破了這一慣例,也充分體現男女平等,譜編修好後限量印刷,限量發放,迎譜是最熱鬧的,家家燃放編爆,按慣例,三十年一修。
我乃彭城郡劉氏,手中就有本從萬曆記載到民國的劉氏自家家譜,現傳至我手中,按農村傳統,這應該傳給我大哥,但父親覺得在家裡我算得上一個文化人,生前就囑咐我要完成續譜大業,這不父親去世後在箱底找到了,母親連同高祖曾祖的靈牌交給了我,一看並沒那麼複雜。正頁外殼有:彭城郡,林鐘月,劉盈裕修,從右到左的豎寫。裡面笫一頁是寫祖籍,姓氏從何而來,怎麼遷徙至此;然後就寫高祖籍貫,出生年號,卒逝年號,某公諱某人之子,幼配某氏為妻,生有幾個兒女,兒媳,女婿,見孫,曾孫等,附葬祖塋或新塋,以此類推。而後有個簡單的綜合輩分排列如:高祖下幾個兒子,兒子有幾個孫子,順序至後輩生者。就這麼寫下去,因為平民就這麼簡單。
我是山東太安〈張氏族譜〉的主編,下圖是我們族譜的格式,簡明易懂,請參考!
家譜編寫方式為:比方說一頁紙,正中間為老祖。老祖為兩個兒子,老祖的兩口子佔中間,以次他兩個兒孑和兒媳婦,他們排位左邊為大,右邊為小。也就是說大兒子及兒媳婦在左邊,小兒子及兒媳婦在右邊。(注兩口子即夫妻男在左女在右)
比如埋葬又有一種解釋。又以男左女右之說。
又有公父不踩兒媳頭之說。
這是我們家的古族譜,清朝末年的。從開七公之子廣傳公開始,我現在是第二十三世。
家譜過去有歐式與蘇式兩種編寫格式。要編寫好家譜,首先掌握好五服九族圖。按照五服九族編寫懸絲圖(一世、二世、三世.....九世,以九世分支下寫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八世----),分支編寫譜牒。依據人的多少,可用五代或九代世系編寫。
推薦閱讀:
※《家譜》上刊載的祖宗畫像,真的是祖宗本人嗎?
※怎麼梳理《百年孤獨》里的人物關係?
※能活到現在的人,應該都沒斷過後代的吧?如果去追蹤他的祖宗,是不是能一直追蹤到地球只有單細胞那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