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育碧微交易收入超過數字遊戲收入」?
其實「微交易」這個話題,在最近一直是玩家們爭論的話題。尤其是今年(2017)越來越多的單機遊戲加入了「微交易」。而育碧的這一現象,代表了遊戲界即將全面進入「微交易」付費的時代。
從EA《星球大戰:前線2》的開箱子到《中土世界:暗影戰爭》氪金獸人隊長這些都飽受業界詬病,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想法:
原因1:開發成本增加
遊戲開發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就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3A級別的遊戲。而如今隨著新主機XBOXONE和PS4的發售,遊戲界進入了次世代。開發成本再次升高,更高規格的製作班底,和技術、以及圖形畫面處理需要更高的投入。
而遊戲的價格卻一直沒有怎麼變,保持這29.99美元到59.99美元的平均價格。那麼開發商如何從中賺取利潤呢?
通常來說開發商通過DLC來增加遊戲的後期收入,而這種手段已經越來越過時。
原因2:微交易非常受歡迎其實不光育碧,很多公司早就開始了自己的微交易運營理念。其實從很早前,EA的《FIFA》系列的氪金抽卡、《光環》的點數購買物品,單機遊戲內部的微交易就已經出現了。根據EA的財報收入顯示,《FIFA》系列的Ultimate Team模式年收入是8億美元。
原因3:沒有高額市場預算的廠商更加難以生存
而開發成本提高,外加市場推廣的成本,對於一般的廠商是根本的痛點。育碧、動視等大廠有著高額的項目預算,但是對於中小廠來說這種風險極大,就算口碑良好,但是也有可能成績不理想。而往往這些遊戲都沒有微交易來抵抗風險。
比如《掠食2》、《羞辱2》口碑不錯,但是銷量撲街。
育碧的「微交易」其實很溫和
回過頭,我們來說育碧,其實育碧的內購微交易一直比較良心,沒用影響平衡的東西出現。就拿最近的《刺客信條:起源》來說,玩家可以花錢購買H點數,用這些H點數來購買人物皮膚或者坐騎等裝飾品、傳說級武器、節省時間的道具以及地圖標記等。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內容都可以正常獲取,在遊戲中獲取的支線任務武器也並不會差到哪裡去。並且,很多微交易的武器都會很快淘汰,因為它們無法升級,這些都是給那些急於通關的玩家準備的。
總結
其實,只要遊戲質量過硬,好玩、玩家都會買單,很多人嘴裡說著誰誰誰DLC狂魔,最後不還是為了精彩的遊戲內容買單?只要微交易的內容別太過分,我們都可以接受。玩家們也希望能夠玩到更多精彩的遊戲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7 年 1 月 18 日《爐石傳說》數據回檔?
※ps4、ps4 pro、ps4 vr和switch該選哪一個送人?
※數碼寶貝里,木偶獸是個什麼水平?
※口袋妖怪里為什麼最多攜帶六隻?
※如何評價《使命召喚》萬年不換引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