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時期利比亞曾是非洲最富裕的,為何最後卡扎菲卻陷入眾叛親離的地步?


2011年3月8日至10月19日,我先後三度赴利比亞採訪動蕩-交戰-政權倒台,親歷了反對派與卡扎菲的政府軍對峙,美歐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利比亞,以及卡扎菲最終在老家被反對派搜捕併當場殺死的全過程。在我一直的印象中,利比亞曾經是非洲最富裕的國家:看病不要錢,政府發房子,教育全免費,工作超輕鬆……整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或者人間天堂!曾經在利比亞當過武官的一位前輩也在電視上跟我爭辯說:「我當年駐外利比亞的時候,那個福利好得……真是有錢得不要不要的!」既然家家富有,人人有錢,頂著「國家之父、非洲領袖、革命領導……」等一百多個頭銜的卡扎菲最後怎麼就落得眾叛親離,慘死故鄉的結果呢?我在跟利比亞反對派(現如今是利比亞當權者,也是現在的政府各部門領導人了),班加西普通市民,卡扎菲老家蘇爾特的居民,以及被俘獲的卡扎菲政府軍官兵深入交流後,得到以下信息:

1、無節制的「理想主義」消耗掉了利比亞的巨額國家財富:在利比亞的班加西,我親眼看到一家足足有10000張床位的巨大醫院,那是卡扎菲親自拍板「為所有非洲兄弟免費治病」而建起來的醫院。且不說利比亞有沒有錢支撐起如此巨大的醫療硬體,光是尋找運轉起這家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成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免費為所有非洲窮兄弟治病的費用得有多大?因此,直到卡扎菲慘死蘇爾特,這家醫院也沒有真正地建起來,徒有一片的爛尾樓;卡扎菲又想起建設橫跨數個國家的巨大人造運河,甚至完成了基建設施,但由於水資源無法解決,加上各國又不配合,所以在花掉了幾十億美元之後也成為一項爛在撒哈拉大漠深處的一項勞民傷財廢工程……類似這樣四處撒錢又沒有任何收益的做法最終讓利比亞政府幾乎破產。

2、「高福利」最終完全變了味:在拉斯拉努夫這座石油城,我見證了卡扎菲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給國民的慷慨:石油工人家家戶戶一幢免費的小別墅和一套海濱度假屋,所有的房子里都配備了成套的德國西門子電器;所有的年輕人畢業後就有了工作,結婚時免費得到一套房子,上大學去外國留學都有巨額的補助,看病還真是不要錢……然而,如此高的福利卻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以及卡扎菲親信們的貪污腐敗而變了味,比如說免費醫院裡你幾乎看不到好的醫生,拿不到任何有效的好葯,而去那個醫生開的私立診所,你卻能得到很好的治療,獲得有效的好葯,但前提是要付出昂貴的醫療費;福利分房早就沒有了,以至於卡扎菲在電視上跟民眾一起排長隊「等分房子」以作秀。事實上,卡扎菲後期也意識到年輕人條件不能滿足的可怕後果,所以在班加西和全國各地,由利比亞政府邀請的中國基建企業正在瘋狂施工,但可惜的是,沒等這些房子建起來,戰爭已經打響了,建成大半的工地成了交戰的戰場。事實上,卡扎菲一點都不知道,他的福利房子之所以沒有了,是因為他的親信們手裡握著分配房子的權利,於是就佔了貪了許多房子,然後高價買給別人,成了倒騰房子地專業戶。這一切,卡扎菲可能並不知道。

3、任人唯親成了許多舊時戰友全部脫離卡扎菲的根本原因:卡扎菲執政後期陸續將當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都廢了職位,換上他自己的兒女親朋好友們。事實上,我初到班加西時,指揮反對派武裝作戰的正是卡扎菲當年的好兄弟之一尤尼斯將軍。他告訴我說:「卡扎菲後來連自己的政府軍都不相信,都寧願從鄰國用高福利招來自願兵,然後交給他兒了親自指揮,生生將一支國家軍隊變成了私家軍!這讓我們情何以堪。」

4、政治立場的突然轉變讓原來的支持者極度失望:卡扎菲一直以中東北非「反美」而知名,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可當美國後來改變策略後,卡扎菲搖身一變從抗美國變成極度親美國,並且同意按美國的意思拆除了所有的核研究項目,停止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研發……全面向美國妥協,但美國最終卻沒有因為他的配合而放過他。這種政治的自我背叛也讓他的老朋友們背身而去。


造成卡扎菲最後陷入眾叛親離是對人性上了解的不足。

俗話說斗米養恩人,擔米養仇人,可惜他沒聽活中國這句古話,不然他不會輸的這麼慘。

其實一個國家無論再富有,在國家體系的分配下仍然會在國內形成貧富之分,形成不同的階級。

造成卡扎菲最後眾叛親離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不懂掌控財富,第二點是在政治上太過於理想主義。

財富是最考驗人性的東西,前面說了,一個國家再富有也會形成貧富之分,有貧富之分並不是壞事,而關鍵在於如何把握貧富之間的尺度。最富者和最窮者之間的距離。貧富差距太大,社會就會發生動蕩,貧富差距太小社會也會發生動蕩。

貧富差距太大,貧者會認為社會不公平,貧富差距太小,有能力的人也會認為社會不公平。反正無論貧富差距太大還是差距太小都會有人認為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

一個國家是否穩定,是否能長治久安關鍵在於這個國家如何控制貧富之間的尺度,不說讓所有人覺的付出和回報成比例,起碼讓大部分覺的他的付出和回報是成正比的。只要在這樣的條件下,這個國家的人才會安心付出,也只有在這樣的體制下,才能在這個國家的國民認為社會是公平的,國家是公正的。

所以如何具體掌控一個國家國民能力高低的層次和財富收入之間的正確比例是對國家執政者政治能力的考驗,這個也是減少腐敗關鍵。

說卡扎菲不懂掌控財富,那是因為他通過石油貿易獲取的大量財富之後,並沒有建立一套合理的財富分配比例,而是一股腦子的把錢投去社會福利中。很多人會說提高社會福利不好嗎?提高社會福利當然好,關鍵是如何掌控。打個比方說有的人辛辛苦苦通過自己幾十年的打拚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沒過多久,國家給沒有房子的人每人配一套房子。這個時候你讓辛辛苦苦打拚幾十年才有一套房子的人怎麼想?

這個時候辛辛苦苦幾十年才有一套房子的人肯定有意見。那麼接下的事情才是最嚴重的,辛辛苦苦打拚的人肯定有基礎的,那麼他們在物質上肯定要比那些突然間有房子的人強。以前沒有房子的人,突然間得到了房子,他們內心肯定是感激,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他們就發現在物質上,他們與別人是有差距的,這時候他們就會一種對物質上的追求,為什麼住同樣房子的人,生活質量上差距那麼大,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社會不公平的感覺。

前面有能力的人因為國家突然給沒有房子的人分房子覺的國家不公平,後面分了房子的人因為物質上的差距覺也產生了覺的國家不公平。這是卡扎菲執政的真實寫照,這一下子大幅度的提高社會福利給他眾叛親離埋下了禍根。

而政治上,卡扎菲是個理想主義者,他高估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了。對內,他以為通過大幅度提高社會福利獲取了社會低層的人心,認為社會底層是他忠實的支持者,所以他敢踢除他曾經的戰友,把政府高層全部換成家人和朋友。他在提高社會福利的時候的確獲取了社會底層的人心,所以他也成功把政治高層替換掉。也就是這個時候,他產生了自我膨脹,他想做非洲的代言人,領導羊,他不但想通過石油財富拉攏非洲人心,還和美國叫板來樹立自己在非洲的政治形象。

這個時候他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他的石油財富是有限,大規模的去燒錢,兩面開花,最後該給國民的福利沒落實還沒落實,該給非洲的人的好處還未到位,戰爭就爆發了,可以說,卡扎菲的敵人把時間掐的很准。第二個是他選錯了敵人,卡扎菲把美國選為敵人,無疑可以快速的提升他的政治影響力,這點他是成功的。在把國內矛盾對外轉移上也算是成功的,但敵人的狡猾之處在於,人家美國沒動手,讓法國動手,他給國內設置的敵我矛盾壓根沒有起作用,因為敵人的轉變讓他措手不及,而且值到他死的時候,他可能還不相信法國會對他趕緊殺絕呢。

卡扎菲最後落的眾叛親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對國內財富掌控和政治野心的原因。國家福利讓他失去了國內財富中層的人心,得到了社會底層的人心。但是通過福利快速獲取的人心是有時限性的,時間一久他們就會把當初的恩澤變為理所當然,然後再變得欲求不滿,跟我們現在所實行的義務教育一樣,五十年前能上學讀書算是天大的恩澤了,現在的家長都個個都覺得自己的子女天生貴胄,學校老師就應該把他們子女供起來是一個道理的。所以卡扎菲得手段是有時限性的,而卡扎菲再政治強又用人唯親這樣一來就把國內所有的人都得罪可一遍,不眾叛親離才怪呢。


卡扎菲之死具有戲劇性的「悲劇」色彩。死亡有很多種,但作為一國之「君」,那種帶有明顯「侮辱」式的死法令人唏噓不已。不管怎麼說,一個「獨裁者」被他的「子民」這樣殺死,也是對「民主」的諷刺。利比亞和伊拉克的情況極為相似,都是富產石油的國家,人們的生活也都很富裕,在富裕之後也都對「民主」有了不一樣的追求。而這種追求的方式和結果到底值不值得,也是見仁見智的。這兩國的「獨裁者」卡扎菲和薩達姆的命運也很相似,一個要做中東地區的「老大」,一個要做非盟的「領袖」。其實都是「私慾」膨脹的結果。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對「權力」的「無限」追求,在權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虛幻」,也可以說是一種「虛榮」。「利和力」有了以後還要圖「名」。往往還不滿足於做國家的「領袖」,還要幻想著去做「世界領袖」。關鍵是還有眾多「抬轎子」之輩,也助推了他本人生活在「虛幻」之中,卡扎菲就是一個鮮活的「例證」。虛幻和膨脹的卡扎菲經常帶著「靚麗」的女保鏢週遊世界,滿足於用「錢」買來的掌聲和「光環」,對內卻打壓「異己」,限制人們的言論自由和民主追求,終致自己「悲戚」的下場。利比亞的今天和卡扎菲的悲慘「落幕」無疑在昭示著一個「哲理」,即「民主」和「富裕生活」都是人們的追求,二者也並不矛盾。領導者如果少了些自私和虛幻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反之,如果單重其一,國家政權就不會穩定。特別是那些喜歡被「抬著」的獨裁者一定不會有好下場。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我們中國孔子說的話,也適用於三萬里外的利比亞。

即使做不到絕對的平均,相對的均衡發展也是必要的。

無疑,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是富裕的,因為滾滾而出的石油和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卡扎菲可以大手筆地規劃利比亞的建設藍圖,實現他福利大國的理想,國民可以得到一切他們能想到和想不到的補貼。然而資金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西重東輕前重後輕的局面。加之其家族和親信攫取的巨額利益,必然造成人民的不滿。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利比亞跟大多數非洲國家一樣,它還是一個部落文明佔主導的社會,卡扎菲即使身為國家領導人,他依然跳不出部落思維的局限,他的政策基本上還是傾向於本部落和自己家鄉的利益,這自然會造成其他部落和地區人民的不滿。

這種種的不滿隨著時間慢慢地累積,隨著油價的波動而波動,隨著西方國家的制裁和挑動而爆發。所以說卡扎菲的命運和利比亞的結局是一種必然。


許多答主都表示卡扎菲時代利比亞人民多麼幸福富足,但在以美國為首的歐美集團的聯合打壓下現在那個曾經非洲最富裕的國家變成了民不聊生的廢土。

我個人覺得,這種觀點很狹隘。

那麼卡扎菲時代從69年到11年這幾十年,利比亞的人民生活水平為什麼很富足呢?這要分兩點來說,

一,錢是別人給的。美國一直把利比亞當成自己的飛地那樣看待,卡扎菲上任後也是親美的。所以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援,那是也正好是美國經濟強的一塌糊塗的時代,超級大國扶植這麼個200多萬人口的小地方簡直是輕鬆的不要不要的。

二,毫無疑問,賣資源。卡扎菲是重要產油國,鐵礦石的存量也在非洲首屈一指。這些資源養活這麼點兒人口自然沒有問題。

但是這並不長遠,白來的幸福最容易被放棄。縱觀利比亞的發展史,作為國家領導者和精神領袖,卡扎菲的統治並沒有絲毫的亮點,假大空的做法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還滋長了當地人好逸惡勞的惡習。

10000多張病床的非洲總醫院,沙漠河道,海濱六星級酒店,全都不了了之。敢問卡扎菲建立了幾所大學中學?幾個研究所?多少用於民生的工廠企業?製造業?沒有。這樣的領導人是很失敗的。有恆產者有恆心,這麼簡單的道理,卡扎菲到死都沒有明白。

所以不到40年,利比亞又回到了那個戰亂紛飛的年代。這也許就是非洲人的宿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好像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長遠,什麼叫犧牲。


非洲和中東地區有個很明顯的問題,民族宗教和部落分裂問題!不同的民族、宗教派系和部落都擁有各自的武裝,由於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各自的武裝可以幹起來,所以這是西方國家比較容易軍事介入的原因。典型的穆斯林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卡扎菲和薩達姆都沒有實現現代國家建設,制度和法治體系等,很好讓每個部落和民族參與國家政治,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意識形態,靠的是自己民族和部落強有力的武裝來威懾,福利也沒有完全覆蓋所有團體。後續建立仿西方民主政府,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更別提解散或者削弱其他團體的武裝,所以還是戰亂不斷,個別團隊一言不合就開打。

另外就是其他人說的,高福利下忽視了人性的惡劣,導致了不長久性。集權下又導致了絕對腐敗,更加引發大眾反感。


人無完人,卡扎菲即便不是英雄也是梟雄,卡扎菲內心還是希望為國人創造幸福的,至少他的前期作為是實實在在的好事。另一方面,卡扎菲過於理想化,長期大手大腳花錢後財政支撐不住,只能減少民眾福利。福利只增不減這是常識,享受慣了高福利的人們面對突然沒有的福利內心自然不滿,對比以前失落,失望,憤怒,上街遊行,造反………所謂眾叛親離,樹倒猢猻散,這是見怪不怪的,共享富貴易,共患難——難!


惡毒的下場!等待著時間吧,只有時間才能洗去這罪惡的腥味,4、政治立場的突然轉變讓原來的支持者極度失望:卡扎菲一直以中東北非「反美」而知名,是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可當美國後來改變策略後,卡扎菲搖身一變從抗美國變成極度親美國,並且同意按美國的意思拆除了所有的核研究項目,停止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研發……全面向美國妥協,但美國最終卻沒有因為他的配合而放過他。這種政治的自我背叛也讓他的老朋友們背身而去。你不破壞人類的安定和諧。美國也不會對你產生煩感,都有核武器這個世界人類只有等著滅亡了。每個家庭每個人還有什麼希望呢?隨時隨地,命都可能沒有了啦!國際警車以為他打開門了。走吧一路走好,


卡扎菲與薩達姆是人渣,號稱中東強人,向以反美和獨裁著稱。美帝製造顏色革命,點燃了利比亞反卡勢力的怒火,美歐進行經濟制裁和武力打擊,三管齊下,卡扎菲在逃亡中被反卡派武裝抓獲虐死。


獨裁統治都有一定的模式,相同的軌跡。往往是推翻了某一不得民心的正府,為人民做了比較大的貢獻而上位。然後開始發展開始一個上升階段。然後開始腐敗,獨裁思想開始了,不讓位。

為了鞏固自己的獨裁基礎,要為人們著想,要做一些民生的實事,要讓人們豐衣足食。試問有一大群人每天都在快餓死的邊緣,這社會還穩定得了嗎?

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獨裁地位。而獨裁者自己一個人的貪婪和攝取也不足以造成什麼影響。

溫暖思淫慾,人們富足的生活久了,也會想想權力這玩意。財富分配的不公,然後在外來勢力的促使下,卡扎菲限入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推薦閱讀:

利比亞難民後後悔推翻卡扎菲嗎?
卡扎菲之子宣布競選總統,能拯救利比亞亂局嗎?
利比亞難民後不後悔推翻卡扎菲?

TAG:卡扎菲 | 非洲 | 利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