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很多人都在說羅振宇是騙子,他所做的知識付費也是騙局,你怎麼看?


羅振宇是怎麼崛起的?

有人說,「羅振宇的高明在於賣焦慮感」。這話是不對的,畢竟羅振宇既不生產焦慮感也不搬運焦慮感。事實上,他不是販賣焦慮感而是滿足焦慮感,這才是他真正高明的地方。

羅胖為什麼總是招黑?有的人買了他的課程,焦慮感得到了滿足,然而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焦慮感又重新來襲,於是乎幡然醒悟,發出一聲感嘆「羅振宇,你這個大騙子。」

問題在於,羅胖沒告訴你「書得自己讀,知識得自己學」。

羅振宇並不是教育家,《得到》APP也不是教育軟體,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結緣灌頂。

如果因為他們所提供的電子書,專欄、有聲書,能讓對某一領域有興趣的讀者找到門徑,了解初級的知識,對該領域的全貌有所理解,大概知道個人繼續進修應該走什麼方向,讀什麼書,上什麼學,這才是《得到》專欄的真正目的。

也就是說,這些課程只是帶你入了個門,剩下的事情還得你自個兒來學習琢磨。學了《李翔商業內參》就能變成經濟學大師嗎?有人說,「羅胖很陰險,他帶你學習了,但是不包學會哦。」不包學會,沒有什麼課程什麼書是打包票包學會的。就像中學班主任強調了無數遍那樣,「學習,真的就是你自己的事」。

而現在針對他們的批評,相當於是在宣稱:用戶花了199塊錢,並沒有上薛兆豐的研究生課,聽了一年沒有文憑,不能賺錢,這就是詐騙。那你怎麼不去搶呢?

也有很多人詬病羅振宇的商人唯利是圖,借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話來說明:「這世上能長期給你提供好東西的,只有「唯利是圖」的商人,只有他們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盡量滿足你的需求。」

在線教育的成功模式

很多人對羅振宇和《得到》產品的詬病是不成立,原因在於他們的期待錯了。《得到》的現有產品屬於微課形式,輕量級和碎片化是微課兩個最顯著的特徵,因此,調動用戶興趣和好奇心,讓用戶能夠輕鬆地聽課,這才是它能夠做到的。

儘管,《得到》被詬病得很多,但它無疑是成功的。在於它很好地運用了微課的特徵,成功地勾起了用戶的好奇心和付費意願。

羅振宇團隊打造的這些課程以一個有趣有料的方式讓很多人入了門,原本一些你覺得高高在上的領域,現在你也有了興趣去學習。它帶你入了門,不過確實不負責深入教育。深入的學習可以選擇線下課程學習或者在線教育課程學習。

興趣啟發、系統化學習,這些都是在線教育中很重要的環節,而在線教育的成功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通過微課、音頻等這一類碎片化的知識吸引用戶,不斷地激發學員對內容的好奇心,讓他嘗到一點甜頭,培養潛在用戶的興趣和信任。進一步引流到社群和系統化學習的內容產品上。

第二步,用系統化學習的課程教育學員。優秀的系統化學習產品就好比一款難度逐步升級的遊戲。學員在持續學習中嘗到甜頭並且上癮,如同遊戲里升級打怪一樣。學員在這一過程能有所學,滿足課程期待。

第三步,通過翻轉課堂進行知識內化。什麼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就是讓學員線上預習、線下學習、線上練習,「預習-學習-複習」,從而形成一個知識閉環,提升教學效果。

有了知識的內化過程,學員的學習效果是最佳。而對於機構來說,也能夠最為及時地獲得學員的反饋,對於課程的開發也是意義重大。

通過微課、直播等輕量課程來引發興趣、引流,組建社群;專題課程、慕課、翻轉課堂等系統化學習並進行知識內化,提升教學效果,滿足學員預期。這樣的一個正循環是在線教育的成功模式。


AI社長要給羅振宇叫個冤,他所做的一切不過只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與那些付費的用戶之間,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關係。

那些說羅振宇是「騙子」的,AI社長認為,他們的思考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羅振宇販賣的都是自己嚼剩下的知識,對於付費購買這些知識的人來說,這些知識沒有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因此也並不能從中吸取到什麼營養,各方面能力、水平並沒有得到提升;也沒能建立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相反可能會更加焦慮。

所以,最終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所謂的「知識付費」就是一場大忽悠,羅振宇本人就是個騙子,是個奸商。

AI社長對這樣的思考邏輯表示難以理解,我們從小到大所學的知識不都是前人的總結歸納,然後組成一套系統,通過老師的口頭傳授教給我們的么?羅胖的知識付費也是同樣的道理。

羅輯思維的收費項目所做的事情是,有目的地篩選一些成功人的感悟判斷,或是彙集一本書的核心內容,給那些焦慮青年指明了到底該學什麼好,到底怎麼學才能更快成長。這也是在幫助他們減少了摸索的時間成本,降低了他們的學習門檻。

坦白說羅振宇就是一個商人,這個社會上想要求快求精的人太多了,他充分利用了這些人都存在的「知識焦慮」這個痛點。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羅胖的「知識付費」這個生意就做成了。顯然,這跟去買書買東西是一樣的,明明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總之,AI社長認為他並沒有忽悠人,這很有可能是那部分焦慮青年在自欺欺人,自己選擇了羅振宇的付費服務,還沒有學好,回過頭來就別說人家是騙子,這種行為可不太地道。


被愛好學習的社會精英推上了神壇的羅振宇,前段時間遭遇一篇叫作《羅振宇的騙局》文章的阻擊。

我也迷羅振宇,我身邊亦有很多他忠實的粉絲。從視頻節目開始,羅振宇呈現給我們的風格都是,三言兩語,就能把問題說得清清楚楚,而且結論常常是振聾發聵的。

羅振宇本人的能力毋庸置疑,羅振宇的觀點即使有一些不盡客觀,但總體而言,確實比傳統教育或者一般書籍,傳達給我們的陳舊觀點更新穎,也更接近事實。

關於這些,《騙局》文中沒有涉及,估計亦不會否認。

羅振宇像是忠實的傳道士,將新觀點、新理解、新思路帶給了普羅大眾。這件事,也許一直有人在做,但幾乎沒有人超過了羅振宇,不論從影響力而言,還是從傳播質量上而言,皆是如此。

那麼,《騙局》到底在批判什麼?我先大概梳理一下文章內容。

該文以實例表明,在知識恐慌或焦慮與知識大爆炸交相輝映的時代,一部分上進的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對了解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表現出萬分迫切的需要。

顯然,到了今天,知識已經學不完了,不僅學不完,就算要涉獵其中的九牛一毛,也要花費出可觀的時間和精力。

以羅振宇為代表的知識服務商,將高精尖的專門知識揉碎了、壓縮了,帶到了用戶的面前,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幫助客戶不斷自我升級。

問題在於,此種知識灌輸,讓用戶了解了信息,並懂得了一堆大概念,卻因為缺少思考過程,以及缺少深入性和系統性,無法轉化為用戶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自有知識。

該文的分析切中肯綮,道出了那些「用戰術上的努力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的知識焦慮症患者的伎倆,他們自欺也欺人。

該文接下去關於如何學習的建議,句句擲地有聲,此處摘錄幾個大標題:

第一,學習要有目標定位。

(以此解決四處撒網式的學習狂躁症)

第二,學習要懂問題驅動。

(以此解決囫圇吞棗式的學習過癮症)

第三,學習要懂系統深挖。

(精學很重要)

第四,學習要有致用出口。

(關於這一點,我更深以為然,有致用出口,才會有源源不竭的學習動力)

據說羅振宇在朋友圈裡,對質疑他的這篇文章表示不屑,如若真是如此,那麼是羅振宇氣量小了。

不過,儘管我對文章內容的每一個字,都表示認同,但是無礙於我反對文章的標題——羅振宇的騙局。

《騙局》一文的論點和論據,完全不指向「羅振宇是騙子」。我開頭就說到,《騙局》自始至終都沒有寫到羅振宇販賣了假知識,既如此,何以就說羅振宇是騙子呢?

我繼續重申,羅振宇不僅不是騙子,反而是既有充足知識儲備,又熟諳傳播規律的好老師。

所以說,《騙局》一文的內容很好,但標題有失偏頗,估計也是顧及傳播效果。

如若《騙局》標題修改為「正確使用羅振宇的方法」,或許能解決「文不對題」的矛盾。

《騙局》通篇都在說如何學習,指向的是用戶,分析得也是用戶在接受知識服務商服務中的錯誤態度和方法。如果用戶能夠調整態度和方法,必將可以從羅振宇們的產品中「得到」更多。

關於《騙局》的文章內容及評論說的差不多,但我總感覺尚不過癮。瞧瞧今天文章的標題就知道了,寫到現在,其實尚沒有涉及到「困局」之說。

有人覺得現在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很大,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我反而覺得,目前付費用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甚至用太少,都無以形容出付費用戶鳳毛菱角的境況。

在批評那些自掏腰包為學習付費的先行者之時,其實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他們在不斷地學習,始終抱有知識焦慮感。

與此同時,更為龐大的群體,早已經沒有了此種愛好和習慣了。

所以,我覺得,《騙局》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憂慮和討論,不就是為了讓學習者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嘛。

還有一個比騙局更大的局,叫困局,這個局是實實在在屬於羅振宇們的,所以本文標題叫作「羅振宇的困局」。

羅振宇的困局是,願意為知識服務和「得到」APP買單的群體其實很小很小。

大家沉溺在豐裕的物質生活和聲色犬馬的感官生活中,才不管什麼精神、邏輯、歷史等等這些「形而上」的東西!

羅振宇曾經說過,用戶平台的風口已經關閉了,想不到,他自己緊接著就辦起了平台,而且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平台。

一旦照耀在羅振宇等創業者們身上的光環暗淡下去,知識本身成為真正主角之時,還有多少人願意繼續燒腦,而且是一邊付費一邊燒腦。

到了今天,儘管已經誕生了知識有償服務的概念,但是知識及精神食糧的價值依然被看空的,有誰願意為一句打動了我們的話而付費?

知識能否成為下一個剛需,是羅振宇能否破解困局的關鍵所在。


之所以現在很多人這麼說,事情可能起源於一篇微信爆文:《羅振宇的騙局,大部分知識付費其實都是大忽悠》,這篇文章當時被很多公眾號和網站都轉載了,迅速在全網傳播開,而且都寫明了文章來源:拾遺。

然而,這篇寫騙局的文章本身也是一個騙局。拾遺自己發了一篇文章:《〈羅振宇的騙局〉引發的「血案」》說明了此事,「騙局」一文是有人在他一篇《羅振宇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的基礎上「惡意篡改」的,然後再換了一個十分有噱頭的標題,一篇全網傳播的稿子就誕生了。而原文只是在正常討論知識付費這種碎片化學習行為的利弊,並且傳達警惕知識付費的觀點。

說完事件的起因,再來單獨說說《羅振宇的騙局》這篇文章,既然得到了廣泛傳播,說明文中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但稿子篡改得並不高級,這些觀點用來論證知識付費是騙局這個結論,恐怕缺乏說服力。

觀點一:羅胖子更多意義上滿足了絕大部分人不喜歡讀書卻喜歡被人稱之為讀書人的虛榮心。首先,如果這部分人真的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那他們對知識付費的態度,就是花錢買裝逼的資本,從這一點來看,很多人的確買到了,而且效果還不錯,騙又是從何說起呢?其次,我並不認為絕大部分人是為了虛榮心而為知識付費的,還是因為知識焦慮,很多人確實是奔著學習而去的,這篇文章開頭舉的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

觀點二:傳授的知識常常「葯不對症」。文章說這些知識付費往往都是」單一內容面對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受眾」,還舉例說一個職場新人你卻要我去學習什麼宏觀視野和管理格局。這邏輯就像是你逛街買了很多東西,事後覺得沒啥用還浪費錢,不是自己的原因是人商場的問題?難道你花錢買東西前不應該先想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嗎?你是個職場新人,那你就去搜索相關的基礎技能的課程,然後了解課程包括哪些內容,自己是否需要,這之後才是付費學習的問題吧。你是消費者,選擇權在你,如果連自己現在需要學習什麼都沒搞清楚,看哪項課程火那就它吧,當然葯不對症。

觀點三:它傳授的知識「是未經你思考的」。這個更不是知識付費的鍋了,你自己不思考,怪誰?未經思考的內容當然只是一堆「知道」,談不上知識,更談不上掌握和自我提升。想清楚,知識付費這樣的形式只是提供一種更便利、更高效、更低門檻的學習方式和內容獲取渠道,而不是說你花了錢就能把知識直接裝進腦子裡,上學時也沒見誰只交學費就能考高分啊。

所以說,你們這幫人就好好蹭羅振宇的熱點吧,下次請拿點真正的實錘出來。

以上。


他不是騙子,但是他也不是賣知識,他是在賭,賭網友們的越來越不會獨立思考。

不管是羅輯思維,還是吳曉波頻道,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拿出來鞭撻,說他們是偽知識。但實際上,他們基本上是引領了付費的整個行業,是知識付費和變現這種形式的佼佼者,同時也讓很多人看到了知識體面變現的可能性。

他們並沒有強迫用戶做什麼,也沒有承諾用戶最後能成什麼大家。就像羅振宇自己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生意人。不管是李笑來,還是吳曉波,他們提取出來的只是自己的思考,這些部分是碎片化的。但是,接收的大多數人,卻把這些當成了唯一的知識來源,甚至成了裝X的工具。

《人類簡史》裡面講過,在整個人類歷史中,八卦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當年,智人戰勝了尼安特德人等多個人種,就是因為智人發展出了語言技能,能夠八卦數小時之久。於是,部落之間有了緊密的聯繫,逐漸變得便於合作。這是7萬年的人類始祖的交流和方式,獲取的就是各種家長里短、流言蜚語、奇聞怪事、打獵采果的各種雞零狗碎的隻言片語。

7萬年後的今天,社會已經突飛猛進,知識體系建設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很多人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還停留在智人階段。把八卦當知識,把維生素當正餐。把名人名言當成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很多人知識的全部。什麼是八卦?比如談到金瓶梅,很多人根本沒看過,但是會說這是X書。道聽途說,並不會自己去做研究和認證。什麼是知識?高曉松會說它一部明朝的經濟發展史,張竹坡會說是第一奇書,是憤世之作。即使自己不去看原著,至少對比下各家的想法,得出自己的結論。

現在信息流通速度太快,越來越多人手足無措,太多人需要神像來朝拜,需要人來指點迷津和撥亂反正。在寬闊的互聯網中去尋找朝拜和速成的對象,這種方式簡單、快捷,不用思考、不用下功夫和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一段語音,一篇文章,一截視頻賺,看完就感覺是賺到或者獲取了最新的知識。賺錢要快,吃飯要快,戀愛結婚生娃要快,成功要快,那所謂的學習和獲取知識當然也要快。

我總是覺得不寒而慄,越來越多人把這些渠道得到的內容當做自己所有的知識體系。

但換個角度想,這樣是不是越來越趨於「大同」了?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付費買來的是什麼。付費買來的是成功秘笈嗎?是我們明天一早起來就可以說「我付費了,我獨一無二,我天下無敵」的東西嗎?恐怕不是,付費買到的也許就是「知道」。

我們身邊其實就充盈著海量的知識,因為種種原因,你摸不到夠不著。於是有人把它們篩選歸納整理好打包賣給你,然後你擁有了這部分也許別人沒有的東西。可是,不要忘了,這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吸收。你「知道」了這些知識,不代表它們就能在你的生活里發揮作用,也不代表你就一定要領悟人生,走上巔峰。上學期間,老師就不止一次的說過,學習方法很重要,而這些,不是別人能幫你的。所以,我覺得知識付費傳達的是知道,是知識,不是成功的人生。

一句話,說羅胖的知識付費是騙局,有些蹭熱點了。我很感興趣的是那篇文章怎麼就10萬+了呢?

首先,不學的人佔大多數。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他們天天被朋友圈那些愛學習的朋友襯托得好像自己多不上進似的,好不容易有一篇這樣的文章,還不死命轉給這些「假努力」的人看?

其次,學了覺得沒用的人占付費學習里的大多數。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課程里,都是掉隊了的,也就是根本都沒學完,正在自責為什麼自己的自制力如此之差的時候,猛然間看到這篇文章,於是醒悟,真有道理啊,原來不是我有問題,是那幫騙子太壞,一下子責任就沒了,不狂轉更待何時。

最後,羅胖回擊的一句話很有點意思:「你可以指責我,也可以攻擊我,只要你讓我走我的路就行。」


羅振宇不是騙子,所做的知識付費也不是騙局,這是一種商業模式。

你付費給他羅振宇,得到的是他要給你傳授的知識,這是騙嗎?至於你付了費之後,所給你提供的知識內容是不是讓你覺得值,對你有幫助,那是價值問題。就如同你花錢買一本書,書的作者肯定沒有騙你,書裡面有文字,有知識,而不是一本無字天書;書寫的好還是爛,那是依據你自己的的知識面和標準去衡量的。你覺得這本書很爛,就值10塊,標價卻是30,你心裡不平衡,難道就說是作者騙你了嗎?

前段時間公知咪蒙搞了個線上課程,承諾聽課三年後加薪不超50%可申請退款。可算的上厚顏無恥,賣賣情懷,收一波智商稅。

說到底還是為了賺錢而已。他們現在只是商人而已,性質早已經變了。沒有自己的判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收你的智商稅還喊冤?不能做了婊 子,還想立個牌坊吧。


羅振宇只是趁著只是付費的熱潮從用戶口袋中收走部分的「智商稅」,當中又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何來騙子之說。

想來這個事情應該是這麼個原因,現在社會大家壓力都比較大,每天看新聞都能看到某某畢業生年薪20W+,某某90後創辦XX公司身價超過1億之類的新聞,但又看看自己每月的工資,對自信的打擊那是相當大了。所以怎麼辦呢?羅振宇出現了,他告訴你每天5分鐘,就能帶領你讀完一本書,你的能力提高了,工作自然順利,升職加薪成為CEO都不是事兒,贏取白富美也都可以了。所以,廣大用戶好像看見了救命稻草一般,399付費課程一搶而空。

好像我們發現了人生的捷徑,但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之後,大家發現自己的困境並沒有改變,甚至連工資都沒有什麼增長。相比自己金錢上的付出,大家突然感覺羅振宇的知識沒有用,他就是個大忽悠,從知識分享中的大V變成了騙子。

得到只是解決了人們內心的焦慮問題,並不會為你實際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需要改變的是自身的行動力和控制力,這些都是知識付費目前沒有辦法影響到的事情,所以就和網路上的段子是一樣的「聽過很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欺騙你的並不是羅振宇,欺騙你的不過是你自己,想通過捷徑走向成功,現在看來通過快餐式的學習是難以達到真正的知識積累的。

相反,得到確實能讓你聽到現實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因為你圈子的人相對得到上面的分享嘉賓來說,不在一個層次。所以說有用沒用是相對而言的,不能一口否定,如果說羅振宇是騙子,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付費。


羅振宇不能簡單的定義為騙子,但也不能簡單的定義為商業行為。

大概是在騙子、傳銷、商業行為三者之間。

(1)騙

他的內容輸出的第一邏輯是你是不是喜歡和願不願意接受,而非真實的價值。

所以你付費得到的其實只是你喜歡看的內容。

在知識範圍內,確實算騙。

(2)傳銷

傳統傳銷是打著資本運作的名義斂財。

羅振宇是打著充實自己的名字斂財。

二者都沒有實際商品,且都不存在實際社會價值。

同時,羅振宇又不同於娛樂,娛樂付費是明明白白消費,每個人都得到了娛樂體驗。

知識付費是存在知識信息不對等的,是通過他的高階知識來利用你的人性弱點,從而讓你似懂非懂的付費。實際上,你得到的知識都並不是你需要的、對你有幫助的。

從這個角度看,羅振宇又跟傳銷類似。

(3)商業行為

畢竟,他是輕輕鬆鬆、乾乾淨淨賺錢了。


騙局還是算不上,有點小忽悠,鬱悶之後能接受。比如當初在跨年演講上兜售《未來簡史》,提前17天預訂,68元,我還真買了,後來他家的訂單還沒到貨,發現京東只賣58元,甚至降到49元。

68元本來也是書的標價,只怪咱們自己做事衝動,人家沒騙咱。不過從此以後就不買他家東西了。

至於得到專欄,覺得是個正常的內容經營模式,良莠不齊而已。沒有社會經驗的小青年很容易奔著那些「財富之道」一類的課程去,其實稍微有點經歷的人,都不會相信一期財富課,就可以使人找到財務自由之路,一看標題就是忽悠啊,但我發現越是那樣的課程,訂閱數越高。講師只是正常講課,其內容沒有越界。

我訂閱過吳伯凡的課程,他講的不是財務自由,而是生存之道,備課選材引經據典都很嚴謹,我覺得這樣的內容,無論對青少年還是對中老年,都是有價值的。

還有就是碎片知識和乾貨讀本,這個算不上讀書,不能把它當作學習,它的作用就是增加見聞,有的書不必要去讀,聽聽它這縮減版也不錯。

總之覺得邏輯思維不是一個學習場所,但也談不上騙局,199元的課程費不算離譜,能獲得什麼,關鍵還是要看各人的綜合修為,如果聽了它的課就能發財就能智慧升級,那收費199元是不是也太便宜了!



推薦閱讀:

羅振宇是不是騙子,為什麼?
今日頭條文章和視頻如果超過2天未被推薦,以後還會推薦嗎?
頭條號運營1個多月,原創度10分,怎麼提升才能轉正?
看到很多人說做自媒體月入過萬,到底能不能有那麼多?
頭條的悟空問答和知乎如此相似,之後會如何發展?

TAG:羅振宇 | 社會 | 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