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來源是怎樣的?


客家人的由來是怎樣的?客家人的歷史是什麼?

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 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 」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朝 安史之亂 ,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 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遊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 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試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五胡十六國」,戰火不斷,哀鴻遍野,不逃離能活命嗎?據說我們陳氏先祖就是在那個時期離開豫西故土輾轉來到江西最後定居贛縣的。「月是故鄉明」啊,開始,先民們也許只想暫時客住一段時間,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於是建造房舍,開墾田地,畜養豬牛,長久地居住下去。由暫時的客住到長久的家居。就這樣,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據說秦始皇為了建造阿房宮 ,驅趕數萬「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沒累死的後來就留在了當地,這大概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遷徙的過程肯定是艱險的。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安家過日子。客家先民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終於挺過來了,形成今天這樣一支有著數千萬人丁的興旺發達的民系群體。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一位客屬長者說:「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場的位置。怎麼定呢?要看風水。這個風水,不是地理先生講迷信 的那個風水。主要是采陽光,看風向,近水源,傍硬山,擇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陽背風、柴近水便、視野開闊則是理想的選擇。」


  人們常常讚歎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鍊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係及社會人際關係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道:

  新買磨石圓叮噹,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來自網路


客家人是漢民族的重要分支,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商朝即如今河南省愛輝一帶。商朝紂王被滅,商朝人一部分隨箕子去了朝鮮,微子啟投降周朝,一起在中原管理商朝子民。但周武王死後,商朝貴族造反、失敗,受到迫害。於是不服周朝管理的商朝貴族帶領子民開始向黃河流域下游遷徙,或從事農業或從事商業,繼而向北、向南發展。在我國,客家人目前主要分布在南方,原因是漢族領先於其它民族是掌握了先進的農業文明,農業文明需要陽光充足、土地肥沃、溫度適宜的地方,因而主要向適宜農業發展的南方區域發展。

南方當時比較落後,少受政權控制,這些漢族人依靠掌握的先進農業技術,善於接納和勇於創新,很快取得了成功,不斷在南方發展壯大、擴張。他們一方面努力保持自己中原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又接納了歷經地的民族文化精華。客家人崇尚農耕和商業,努力追求先進,因而在向南發展有過程中一直處於當地的領先地位。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水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走到哪裡,發展到哪裡。因文化、技術先進,當權者也喜歡吸納客家人,客家人參與政治就不足為奇。可以說,歷朝政權更迭,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受戰爭遷移、客地生存壓力等影響,客家人比較團結,往往聚族而居,這樣就容易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漢族南遷有多次,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族人都稱為客家人,反之客家人也未必都說客家話(新民話、涯話等)。「客家人」這個稱呼主要在明清之後,這些人所操持的語言才叫客家話。如廣西玉林當地話叫地佬話,被認為是漢朝征南時期軍人後代操持的語言,他們並不認為自己為客家人,而一些縣份的民眾,雖然操白話、平話等語言,與客家話相差較遠,他們同樣說自己是客家人。客家人不少姓氏的族譜都有東晉南遷、唐末南遷、宋末南遷、明末南遷等記錄。向東向南歷經山東、江蘇、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向西曆經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如不少族譜就記錄祖先居住地如濟南(山東)、下邳(江蘇)、南安(福建)、韶關(廣東)等,前面是早期的,後面就是唐宋或明清時期的。廣東、廣西不少客家人族譜都提到一個叫「豬仔巷」的地名,祖先就在那裡聚集南遷。經查,「豬仔巷」實為廣東南雄縣的珠幾巷。元滅南宋,當年許多漢族人逃難聚集此地,這裡也有很多姓氏祖先建立的宗祠。

出於避難、經商發展等需要,客家人更是積極向東南亞如印尼、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發展,促進了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如大量客家人參加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紛紛進入東南亞,遠的更是到達北美洲、南美洲。當年為了避難,是甘願作為「豬仔」出國謀生的。客家人就是這麼頑強,去到哪裡,發展到哪裡!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的漢族民系,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又稱為客家民系,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客家因從北方中原地區南下遷徙而產生,遷徙給了客家人堅韌的品性。儘管所處環境位於偏僻的山區,但是勤勞的客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歷史。

客家人並非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客居他鄉的客人,而是指居住在在嶺南地區有上千年歷史的一個重要民系,是相對於廣府、潮汕民系來說的。

廣東省內的三大民系,都是雜糅了嶺南最早的原住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客家民系比廣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時間要晚,但客家人並不比其他兩個民系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古越族的客家先民。

此後,越來越多的南下黃河流域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土著族群交融以後產生了穩定的共同體,其主體有相當部分是生活在這裡的古越族人民,而不僅僅是遷徙南下於這一地區的古代中原人。

因此嚴格來說,客家人的祖先是融合了古代中原民系和古越諸族而形成的。

客家人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區居住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廣東本地的主要族群(廣府、客家、潮汕、粵西高涼、四邑、海陸豐、粵北少民等)之一,也是江西和福建本地的重要族群之一。

廣東的幾大族群,都是混合同化了嶺南最早的原住居民百越諸族而最終形成的。客家民系並不比廣東其他民系形成的時間晚,因為客家語本是中原雅言,只是到了南方後吸收了一些土著語言,但其主體仍是中古雅韻。

客家人也並不比其他族群晚來於廣東,在廣東的梅州、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原古越諸族的客家先民。


客家人來源於中原漢民族南遷移民,先居住於閩粵贛邊界地區,同化及融合了部分土著居民的風俗文化的漢族族群。「客家」說法起源於廣東四邑地區廣府人,是當時(清朝)四邑族群對粵東北地區遷來的族群的一個稱謂。舊時,南方客家地區的長者一輩都自稱福廣人、嶺東人或者循州人、嘉應人、汀州人、韶州人、虔州人,或者直接以當地縣名為名。「客家」一詞後來由於羅香林的客家學說而廣為人知,並逐漸成為族群名稱,不少人開始欣然受之,自稱客家人,但至今仍有不少地區不清楚這個稱謂。


中華文化科普的絕佳問答!

語種代表著一個地區文化與文明的形成。

這是一個大中國區域特色文化文明形成與中原文化傳播的中華文明發展與形成的歷史性話題。

廣東省的語言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廣東省有三大語系: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即閩南話語系)。客家人,指的是使用客家話交流的語群,切莫混淆視聽,混為一談。

語言代表著一個區域的文明創始人和主導者,是中國中原文化的傳播者,文字與語言的統一,是需要時間的,更需要文化傳播的統一,需要一大批文化使者一代一代的繼承傳承,這是他們的偉大功績。文明的傳播,實現了民族的大融合,大團結,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安居樂業,使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得到了傳承和弘揚。

客家人,是中原文化中原文明與粵北贛南湘南閩北等廣大地區的結合而形成的一個語群,是中原語系與當地語言的一種結合而形成的新的語種。由於地域的區別,遷徙人口的數量(文化群體佔有絕對優勢)與時間(歷史年代)不同,從而形成了其獨特獨有的語言個性。粵語,客家話,閩南語,是有歷史性因素造成的。

客家語形成於秦漢時期,閩南語源於大唐王朝,粵語是受中原文化影響,而缺乏壓倒性語言傳播力量而「漢化」的語言。「客家人」,泛指講「客家話」的族群。


據老一輩人口傳,廣東省按照遷徙入粵早晚分為三個階段,最早一批移民到粵後,見遍地都是魚米之鄉,隨手可得各種食物,產生享受日子,不開墾農田種植,以捕魚為生,這批人就是叫疍家,(有說疍家就是原住民即土著人)。第二批遷徙的就是廣府人(也叫當地人)。第三批遷移入粵的叫客家人,因為當地人已佔據了珠三角平原和有利地方,所以客家人只有居住山區。就形成疍家居水上,本地人居陸上(相對來說),客家居山上。據現在有姓氏追查族譜,發現其祖宗無論是本地廣府人還是客家人都是來自門下一個地方。只不過是上面講的是第二批還是第三批移民罷了。講到說話習慣廣州市白雲區各村鄉的口音也是帶有客家的口音,比如我也講涯,廣府話與客家話也有好多相同之處。



我是廣東客家人,據族譜,我祖上河南潢川,逃避戰亂遷到浙江金華,後遷入福建 ,到了北宋末年祖上為文天祥抗元義軍的將軍,兵敗後遷移廣東梅州山區,至今,客家人都是祖上中原地區遷入南方,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或西部,廣東東北部,後來在清朝湖廣填四川,又從廣東遷入部分客家人進入,有些遷入廣西,湖南,台灣,海南部分市縣


客家話千差萬別,其中東江流域有分本地客家話(俗稱"畲話")和客家話;揭陽揭西的半山學(山即客話,學即潮汕話);信宜廉江的崖話(似客似粵的客家)。就我祖而言是從徐州南遷至江西吉水,再到潮州的揭陽,後又遷興寧,又再遷惠州。其中族人有遷中山講粵話的,有揭陽及海陸豐講閩話的,有遷四川講格老子的,更有遷馬來亞講馬來話的。若單從講話定性是漢族還是百越,恐不準確。幾千年來無論講什麼話的族群都不可能是單一族群,更不可用語言就可割裂中華大家庭,也不好推波助瀾地鼓勵族群分裂。其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華處處有賢能,無所謂那種語言正宗,那個族群高貴,這是我研究客家話的心得。


客家人,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台灣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

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


推薦閱讀:

別人欠我幾千元不還,證據充分,值得打官司嗎?
袁立這次的四兩撥千斤能帶來什麼效應?
關中是指哪裡?
張儀讓楚懷王割地,是詐騙還是老賴?
電視里的大胃王,他們一次吃下十幾二十公斤的食物,之後怎麼做呢?

TAG:客家人 | 社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