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歷史上的事實,沒有一定歷史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嗯。這個問題太有趣味了。我先說一個絕對多數人誤解的一個事實: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是同時代人。從中國朝代發展順序看,秦始皇嬴政建立大一統的秦朝,之後劉邦推翻秦朝統治,建立漢朝。我想,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這樣的朝代順序,因此,大家腦海里就天然的認為秦始皇和劉邦是兩代人。其實不然,秦始皇嬴政和劉邦是真正的同時代人。

以下是這兩個人的生卒年,我們來看一看:

秦始皇嬴政——生於公元前259年,卒於公元前210年。享年50歲。

漢高祖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卒於公元前195年。享年62歲。

從以上兩人的生卒年時間信息,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其實只比劉邦大三歲,兩人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生存了47年。也就說在秦始皇平定天下的時候,幾乎與其同齡的劉邦也在世上活動著,這才有了劉邦看到秦始皇出遊時前呼後應、萬眾矚目的景象,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嘆!

至於大家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呢?我想可能是跟接受的教育和所看的書籍有關,長久以來,秦始皇平定宇內,掃蕩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朝,之後漢高祖劉邦推翻秦朝暴政,建立漢朝,裂土封王,成就一代霸業,這樣的歷史知識在大家腦海里已是根深蒂固,的確,從歷史事件上分析,這完全是兩個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但從自然年齡上看,兩人是名副其實的同代人,甚至是只差3歲的同齡人。

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待歷史時,要具備一定的歷史知識,不然就很可能陷入「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的錯誤中去。


宋代以前,中國人的貞操觀念不是很強,婦女是否是二婚不會有人太在意,漢武帝的老媽王太后就是二婚嫁給漢景帝才生了武帝劉徹,漢武帝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姐姐,就大張旗鼓的接回來,給了很高的地位和待遇。並不避諱隱藏。曹操更是對成熟女性情有獨鍾,夫人中就有二婚的,他的兒子曹丕的皇后甄氏也是二婚,原來是袁紹的兒媳婦。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還生了兩個孩子,回來後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

唐代也是很開放的,看看這份唐代的離婚協議書就能窺得一二;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為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即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峨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唐代尚書左丞嚴挺之,與妻子離婚後,他的妻子就改嫁給了一個姓王的刺史,刺史屬於地方一把手,娶什麼樣的娶不到,卻娶了一個二婚女子。

即便是到了宋代,婦女再嫁也很平常,而且允許女性主動提出離婚,但手續上還是需要男性寫下休書,不過女性還是能夠分的家產的,這在一些宋代的筆記雜記里都能看到,婦女地位真正低下到令人髮指是在程朱理學泛濫之後,特別是在明清兩代尤甚。

所以說,一般認識中中國女性被壓迫了兩千年是不夠準確的,宋代以前,女性地位也很低,但絕對不是我們理解中像清代那樣殘酷到沒有人性。


說說兩性選擇

漢朝歷代皇帝都是同性戀或者雙性戀。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都喜歡玩俊秀的小太監等。漢武帝的樂師李延年跟漢武帝更是千古緋聞。之後的漢昭帝,漢哀帝更留下了斷袖之癖,愛男人不愛江山的段子。總之漢朝是一個雙性戀的朝代。

說說貞操觀,唐宋元明清這些大一統的朝代。唐,宋離婚是很正常,唐宋之前女性再婚也不會受歧視。多數再嫁的地位都不低。明朝前期朱程理學泛濫,開始約束女性。但是隨著心學在明朝中後期的泛濫,女性的地位更勝以往。社會上淫靡之風泛濫。再婚也成為常事。清朝的進駐以後。女性強調守節,女性自由再次受到限制。

講講太監與女人。

很多人覺得太監已經殘缺,不算正常男人了。但是在明朝因為外放的太監很多。所以難免燈紅酒綠,享受不盡。在宮內太監與宮女奶娘私通。叫作對食或者菜戶。厲害的比如魏忠賢,因為勢未盡,客氏悅(史書記載)。因為男女關係而影響了國家的政治。

講講中國這些英雄與女人

挽救唐朝的節度使郭子儀,一生忠君愛國,多次把唐朝從崩潰的邊緣挽救回來。一生七個如花似玉的嬌妻,個個神采飛揚容光煥發。

一生精忠報國的岳飛,吳玠大帥送給他個絕色女子。他帶這個女子看了看他的生活。美女怕受罪。就主動回去了,岳飛算是個完人。但是他不會來事,得罪了皇上,也只能殺他了。岳飛太囂張是他死的主要原因。

最後說說抗倭英雄戚繼光,是個著名的妻管嚴,老婆非常彪悍,把戚繼光打的灰頭土臉。戚繼光最後在外面養了兩個小老婆。功成身退,也算完整的一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圍住曹汝霖章宗祥等,因為在巴黎和會上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他們被罵為賣國賊,其中一個北大學生梅思平義憤填膺,一把火燒了照家樓。二十多年後,賣國賊曹汝霖拒絕參加日本的華北偽政府,痛叱日寇,為抗日捐助醫療器械。愛國學生梅思平投靠日寇,甘當漢奸,日本投降後被國民政府槍決。

在南宋,丞相秦檜極力調解皇帝趙構和岳飛的關係,但岳飛干涉皇家繼承人廢立之事,犯了大忌,還是被殺了,而且秦會還得替皇上頂雷。

成吉思汗是征服者,還差點把漢人殺凈,多虧一個叫業律楚才的人攔著了,現在卻有很多人沾沾自喜,以為我們的祖先一直打到歐洲。


我也說幾個:

1、周厲王,大家都覺得他就是一個殘暴的君王,但實際上他是在西周百年旱災中通過專利改革提高王室實力進而提高周國國力的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家。沒有周厲王的改革,就沒有周宣王的武力征伐的國力基礎,春秋諸侯爭霸更早來臨。連南方稱王的楚國都不得不去掉王號,可見周厲王改革對周圍諸侯的震懾力。

2、周幽王,同樣是昏庸無能的形象。周幽王實際上和周宣王一樣都是以對外戰爭出名。周幽王的失敗是在於申國在南方的強大,開始謀取申國在周王室中的超然地位。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更多的是講述申國如何想要爭取一個類似春秋五霸的諸侯霸主過程。

3、秦獻公,他的存在就是秦孝公的父親。但事實上,秦獻公東擊敗魏、韓、趙,西擊敗羌戎,提供了秦國商鞅變法的穩定改革環境;秦孝公通過遷都櫟陽,一可以擺脫春秋晚期以來秦國權臣對秦國的控制,二是國家重心東移,東向戰略明顯,三是通過櫟陽這個交通大要道建立秦國——山東六國——巴蜀、西域的商貿路線。秦獻公在秦國的改革,是秦孝公商鞅變法的前提和基礎。

4、趙高,他給人的形象是存心滅秦國的太監。實際上,趙高和劉邦、秦始皇都是同時代的人,年紀差距不大,並且趙高也不是太監,而是奴隸出身。說趙高因為秦國滅趙而復仇滅秦,更是無稽之談。趙高通過自身的努力,從一個秦國最底層的奴隸,成為秦國的丞相,獨攬大權,才是趙高在當時的意義:將相王侯,奴隸也可以做到。

5、西漢初的道家無為政策。說起西漢初的政策,大家都第一個印象就是道家的無為政策。但實際上,西漢初的政策應該是:高層道家無為、中低層是秦國律法治理。蕭何在巴蜀和關中都是以在秦國丞相府中秦律實施治理的;呂后時的《二年律令》漢簡就有20多部律令,顯示了秦律在漢朝治理中的基礎。


我想說二個歷史上的事實,希望讀者能有興趣:

一、在漢朝前,人們穿著外服時裡面沒有內褲,再加上時席地而坐,沒有凳子(椅子)的,一般人都盤腿而坐,一方面表示禮貌,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失禮。但是,歷史上有二個人被記載下不光彩的一面,前者是孟子的老婆;後者是漢高祖劉邦。據說,孟子一天回家,看見自己年輕的老婆叉開著雙腿席地而坐,由於裡面沒有內褲,現在意義上就是徹底走光,孟子認為自己老婆淫穢,就立即寫修書打發她回家了。漢高祖劉邦看見儒生來見他,由於厭惡儒生,就席地而坐,故意叉開雙腿暴露陰私,實際上就是耍流氓,嚇得儒生不敢說話。人們認為說劉邦耍流氓是司馬遷「史記」記載,是司馬遷為了李陵案故意黑劉邦,實際上與「史記」無關,「史記」沒有記載劉邦露陰的事情,是「資治通鑒」中記載下來的。

二、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清軍與義和團一敗塗地,有人說因為是清軍的武器太差,冷兵器與熱兵器對抗,當然是冷兵器不堪一擊。實際上,美國有家博物館保存了由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繳獲得清軍的100多架機槍,當時有100多架機槍,應該說清軍的裝備是不落後的。再則,1864年,當年曾國藩滅太平天國時,湘軍都是洋槍洋炮,所以能夠將那麼許多太平天國軍隊剿滅。


在李顯龍自掘墳墓的在南海問題站隊後,很少有人會相信,中國的改革開放,借鑒了很多新加坡的經驗。1978年11月,就在決定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前,鄧小平同志訪問了新加坡,並在訪問結束後,額外會見了李光耀。直到92年南巡,鄧小平同志還對新加坡模式讚不絕口。

直到現在,南洋理工大學還有城市管理培訓班來培訓我國市委領導班子。當我路過經濟管理學院,特別是假期的時候,能看到很多中年左右的國人在附近接受培訓。

選擇新加坡是因為新加坡是唯一一個成功的華人國家么?非也。

答案是,新加坡是唯一一個雖然為民主國家,但一直只有一個黨派當政的國家。這個黨就是人民行動黨。他們的宗旨就是以國家的大手來調節市場,實行國家資本主義,與我國改革開放後一致。新加坡石油,電信,交通全都把握在政府控制的淡馬錫控股之下,和我國的國字頭企業,異曲同工。不得不說改革開放初期也借鑒了不少日本模式。但選擇新加坡為改革初期的模版之一,絕對是我們的國家深思熟慮的結果,也是新中國最聰明的一個選擇。

現在蘇州與重慶都引入了大量新加坡的資金,與此同時,我們國家也在向新加坡輸出我們先進的科技與投資,中國已經成為新加坡與馬拉西亞第一大投資國。在國際大舞台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互利共贏才是最好的結局。


講講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利用法幣與淪陷區中儲劵兌換率來掠奪老百姓財富的情況吧!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行政院需要確定法幣與淪陷區貨幣偽中儲劵的兌換率,按照淪陷前到勝利後的物價上漲倍數是四萬八千倍,國統區是一萬八千倍計算應該在一法幣兌換三十中儲劵為合適,但是當時國民黨央行的金融特派員陳行先生卻報告說,應該以1比200為好!而當時無論是國民黨的經濟學家還是偽中儲行的周佛海,錢大魁都認為1比60才能穩定經濟!但是宋子文作為行政院長卻批准了1比200的兌換率,詭異的是僅僅幾天之後巨量的法幣就從國統區迅速空運到淪陷區,今天我們發現陳行事實上從30年代就是宋藹玲的商業代理人,空軍事實上被宋美齡控制,可以說從調查報告到決策執行完全是宋家的陰謀!這個比率為淪陷區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人民的財富被血洗,法幣廉價收購淪陷區資產,物價暴漲老百姓民不聊生,而且蔣介石還喪心病狂的在一個月里狂印了2.1萬億的中儲劵,而當時全部流通量不過2.6萬億而已!!!


說一說古代人為什麼要穿長袍(衣和裳),為什麼是跪坐而不是盤坐?

因為漢代以前,古人是沒有內褲的概念,也就是說普通人長袍裡面什麼也沒穿,所以,衣服不能太短,太短不但涼颼颼,而且一陣大風吹來,容易走光。

先秦時期,也只有貴族才會在長袍裡面穿條開襠褲,說是開襠褲,其實就是兩個褲腿,主要是保暖用的,普通人還穿不起,也不想穿。

所以,這種情況下,你要是盤腿而坐,不雅的地方很容易露出來,而且正對著前方,顯得十分無禮,誰見了不生氣?因此,大家只能跪坐,跪坐也成為了一種常禮。

當然,不只是中國,歐洲國家也是一樣,近代以前,女人的裙子裡面也是什麼都不穿。


中國歷史上次類問題多了!床和椅子基本上宋以後才被普遍用的,隋唐前連貴族都沒有這東西的,是榻睡和席座的,器具是由陶而銅,但銅器是貴族才可用的,筷子是中古才有的,最早中國人也用刀(匕)和叉(匙)的!瓷器是唐後才有的(給陶掛上釉),實用器始於宋所以瓷器只能是宋瓷,沒唐,漢朝的瓷器的,現在戲台上的烏紗帽等基本是明中後期的服飾,唐以前官員都是戴大高硬殼帽子(冠)的,用長簪子別頭上的,宋朝才是長角紗帽……不一而足吧!


推薦閱讀:

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是羅馬神話中的誰?
歷史上漢人曾被多個民族入侵征服,為什麼漢人基因的染色體卻沒變?
文筆好的小說有什麼推薦?
沒有天賦的孩子需要堅持學習下去嗎?
在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到印度的背景下,為什麼玄奘不坐船去?

TAG:中國歷史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