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把京郊的圓明園燒了,而皇宮紫禁城卻安然無恙,究竟為何?


相信任何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在了解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之後,腦海里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八國聯軍為何不燒故宮呢?

那麼首先說一說為什麼圓明園就那樣被燒了呢?直接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六個大字,落後就要挨打,清王朝可是用事實闡述了這幾個字是絕對的真理。這次事件是一次國恥,八國聯軍來的時候,慈禧直接帶人跑了,洋人是長軍直入。按照正常的思維來想,如果要放火,那肯定得燒紫禁城,那可是皇權的中心,可他們卻偏偏要去燒個圓明園,繞路繞的還挺遠。歷史上對這件事並沒有詳細的解釋,課本里也沒有。

其實事情解釋起來也沒有那麼難,他們的目的就是清政府能夠繼續開放口岸,說白了他們此次就是想要繼續擴大中國的國門,來到這個地方做生意罷了,其他想法倒是沒有,這一點和後來的日本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再從條約來看,更加說明了他們目的就是通商。

圓明園只是皇家的私人產物,故宮卻不同,那是皇權的象徵,更是清王朝的象徵,把那裡都燒了那不是矛盾激化嗎?萬一之後的談判進行不下去,或者是逼的大清之人有了血性,那就是得不償失了,他們並不傻,一切都是算計好的再做,燒搶圓明園沒啥大事,但是紫禁城被毀,有可能帶來的風險他們不願承擔。而且燒圓明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起到震懾作用。

說句題外話,有人說當時八國聯軍還是搶了故宮內的東西,按照他們的行為,如果真的搶了,那現在故宮還能剩下什麼?所以說當時內盜可不少啊。


不是不想燒

圓明園復原圖

紫禁城堪稱世界皇家宮殿建築群之最,而圓明園更號稱「萬園之園」百年風雨後的今天紫禁城經八國聯軍洗劫,清末太監以及皇室成員監守自盜,抗戰時期北京淪陷國寶全國大遷徙等等災難。現不僅紫禁城保存完好,已改名為故宮博物院的紫禁城內仍有珍寶超過180萬件!而圓明園早已成了殘垣斷壁。

1860年,英法等國認為咸豐皇帝背信棄義殺害各國公使,掀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隨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燒殺搶掠、咸豐皇帝則避逃承德避暑山莊。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隨後大火連燒三天三夜,火光不分晝與夜照亮半個北京城。無數奇珍異寶以及約一萬零五百捲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列強霸佔了中國的九龍半島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巨額軍費賠款。

其實假如要跟人解釋這個問題,一句話就好。

彼時清王朝各省幾乎已經是處於獨立狀態,甲午戰爭湖南甚至都不知道戰爭。

慈禧各個太后宣戰11國,導致八國聯軍進京。而各省宣布「東南互保「什麼意思呢?你清政府做什麼都跟我們各省無關!

所以,那個時候的清政府只是列強需要的一個」代表「一個能代表中國偌大土地的政府代表罷了。


首先圓明園是英法聯軍1860年燒的和1910年的八國聯軍沒有一點關係。

英法聯軍在燒毀圓明園時,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說簡單點,英法聯軍不想把事情鬧得太大,他們還需要滿清這樣的代言人,在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但他們又想教訓下清政府。於是選擇了火燒圓明園。


推薦閱讀:

霍去病和衛青的功勞比得過李廣嗎?
巴以矛盾緣何而起?
指南車、地動儀是真實存在的嗎?為什麼博物館裡都沒有?
作為一個右後衛,巴西巨星阿爾維斯能不能算是足球歷史上的一個傳奇?

TAG:故宮 | 圓明園 | 中國古代史 | 歷史 | 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