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馬克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不同?
拉馬克的進化論是最深入人心的進化論,直到今日為止都是這樣,許多自稱的進化論者,都是拉馬克的信徒,很大一部分原因源於中學教材編寫上的混亂所導致的,編寫者在有意無意中將拉馬克的核心思想編到了教材中,最著名的那句話則是:生物進化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種帶有強烈目的論(即進化具有方向和目的)的進化觀念,是拉馬克進化論的核心內容。也是質疑「達爾文進化論」的人反覆詢問的一個問題,為何猴子/其他大猿,到現在為止也沒有變成人,或者更細緻一點可以問,沒有看到變成人的自發的傾向性和目的性。但這個問題,實在是問錯了人。同時,拉馬克的這個進化觀念,並不能真正解釋地球生命的進化事實。只不過是將人類的可能的演化史,作為進化的關鍵——如果不是唯一的話——目的。一個從單細胞通往人類的階梯大道,人類站在頂端!
而在達爾文的進化觀中,所有生命一律平等,沒有誰高誰低,都受到自然選擇的嚴苛限制,並且可能滅絕,都在適者生存的苦海中沉浮不定。所以,達爾文的觀念衍生開來就是進化樹,生命是一棵樹,而通向人類的道路也不是這顆樹的主枝,這棵樹就沒有主枝。
圖示:進化樹,地球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別以及一些代表性物種。同時標註著歷史上發生過大滅絕事件。
圖示:人類和其他大猿在進化上早已分道揚鑣,雖然我們依然保有足夠的相似性,但實際上已經大相徑庭。而讓人之為人的環境因素已經消失,如果人類滅絕,而地球生態系統依然存在,那麼未來即便有新的智能生命誕生,也不會和現在的人類有什麼關係,物種一旦滅絕,就不可能通過自然選擇的方式再次重生,當然你可以使用類人的這樣的辭彙。但其實在生物學家的分類中,黑猩猩是分在靈長目人科人亞科人族黑猩猩屬動物的類別下的。這表明人和黑猩猩之間密切的親緣關係。
達爾文進化論強調的是盲目和隨機,適者生存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真正的方向可言,更沒有潛在的通往某個具體目標的目的可言。英國動物學家、著名科普大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以《盲眼鐘錶匠》為題,寫過一本面向大眾的優秀科普書籍,特意強調了達爾文進化論與拉馬克進化論的這一關鍵不同之處。
圖示:在該書中,道金斯用了一個很簡潔的句子,概述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核心思想。「存在可遺傳變異的非隨機繁殖,只要有足夠的積累時間,就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道金斯之所以採用這個名字,是因為在西方影響深遠的自然神學中有一個簡單易懂自然也就深入人心的比喻,如果你在荒野中發現一塊表,你不會認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必然有一個創造者,即某個鐘錶匠製作了這塊表。這塊表越精緻那創造者自然越牛逼。那麼當我們來到野外,看到各種複雜的生命的時候,它們可比鐘錶精緻多了,也複雜多了。那麼它們怎麼可能由自然形成呢?必然有創造者,並且是牛逼到不行的創造者才行。
作者故意使用盲眼的鐘錶匠這種修辭,是在表明,首先創造自然生命體系的是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過程,它就是隱藏在幕後的大boss。但是與人們臆測中的事情相反,它並不睿智,因為它完全沒有目的性,物種的進化並無真正的方向性,所有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方向性的事件,都是我們的錯覺。事實上在進化中發生所謂「倒退」的現象也是十分常見的,比如各種寄生蟲的進化史,就是一個複雜性丟失的過程,無論是單細胞還是複雜的動植物,它們的進化並沒有要讓它們越來越複雜、高級、智慧的意圖和方向在其中。進化的每一步,都需要有立即馬上可以得到的利益,那種在人類的策略中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即為了長期利益增加而暫時放棄短期利益這種人類會使用的常見手段,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中是無法成立的。
但是,當達爾文摒棄了目的論和定向進化的方向性之後,他給自己以及他的追隨者留下了許多難題,那就是如何解釋,那些看起來似乎明顯具有非常特定目的的器官的進化呢?比如,眼睛的進化,就始終是爭論的熱點。是神創論以及拉馬克信徒們攻擊達爾文進化論的有力武器。一個盲目的鐘錶匠如何能夠一步一步的進化出眼睛這樣牛逼同時高度特化的器官?在《盲眼的鐘錶匠》一書中,道金斯利用生物學證據,詳細解釋了為何盲眼的鐘錶匠能夠讓某些動物進化出眼睛來!
接受拉馬克進化論遠比接受達爾文進化論容易得多,畢竟我們是有意識做事有目的的人類,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就會使用各種擬人化的方式。早在達爾文《物種起源》剛出版不久,個別真正睿智的反對者,已經把握對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隱喻,那些當初隱藏在紙面下沒有明確說出來,以免嚇到當時的大眾的思想。即我們這樣有意識做事有目的的物種,居然是由一個沒有意識沒有目的的自然選擇過程,在隨機性的汪洋大海中給「幸運的」撈出來的(進化出來)。
換句話說,如果條件稍稍有所改變,人類這個物種就不會出現在地球上了,這種想法哪怕只存在於下意識中都會讓我們驚恐,我們作為萬物之靈,整個地球甚至宇宙都是為了人類的存在而創生出來的,這是諸多神話故事和宗教故事中的常見的思想,雖然它們很多都要求我們保持謙卑,但那是上位者的胸襟,而不是真要和比如猴子平起平坐的意思。這就是達爾文進化論最讓人耿耿於懷的地方,一個純客觀和隨機的過程,人類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優待和特權以及照顧,人類也不是別的物種的楷模和偶像,事實上,稍有不慎,我們反倒是別的物種的盤中餐或者一堆會走路的肉。
拉馬克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不同?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生於1744年,在1809年,他出版了《動物的哲學》一書。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
拉馬克在總結前人生物進化的研究上,首次系統提出了生物進化論的思想,雖然他的生物進化論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否定了神創論觀點,但其進化論觀點與達爾文進化論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有其巨大的局限性。拉馬克學說認為,生物是自然界產生的,不是上帝造的;生物受環境的變化發生變異,而且認為生物的多樣性是由環境多樣性造成的;生物的進化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進化的;生物的進化是向上發展的,並在各方面進展。拉馬克學說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認為物種之間是連續的,沒有明確的界限,物種是相對穩定的;古代物種是現代物種的直接祖先,物種一般不會消滅。
二是認為 生物進化的動力,一是生物的本能是具有向上發展的傾向;環境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的多樣性。
拉馬克學說兩個最著名的原則:一個是用進廢退說,另一個是獲得性遺傳說。具體來說,就是凡經常使用的器官會發生進化,而經常不用的器官就會萎縮退化,即用進廢退;而這些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 遺傳給後代(即獲得性遺傳),這樣經過一代代的積累,就會形成生物的新類型。
拉馬克的這兩個原則可以用長頸鹿為例子解釋。長頸鹿喜歡吃鮮嫩的樹葉,為了吃到高處的鮮嫩樹葉,它的脖子就一點點伸長才能吃到越來越高的樹葉,久而久之,長頸鹿的脖子就變長了,這就是用進廢退原則;長頸鹿這種後天獲得的新性狀——長脖子,就會遺傳給下一代,生下的下一代也是長脖子長頸鹿,這就是獲得性遺傳。
根據現代生物學研究,環境的變化只有在引起生物生殖細胞中的DNA中鹼基對排序變化時,引起基因突變,而且將這種突變傳遞給下一代,從而才能代代相傳。而單純身體結構的改變,並不能遺傳給下一代。比如,父代受傷造成拐腿,並不會遺傳給子代,也就是說,生下來的子代,腿不是拐的。所以,獲得性遺傳不是完全正確的。
而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雖然與拉馬克學說有一些相似地方,但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可以說,拉馬克是進化論的開拓者,達爾文是進化論的奠基者。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一是物種是可變的,可以從一個物種進化為一個新的物種。但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二是所有的物種都來源於同一個祖先。這一點已經被現代分子生物學所證明,因為所有生物都由細胞構成,而細胞中的細胞核由鹼基對組成,鹼基對排列次序的不同,序列小的不同導致了同一物種間的差異,大的差異導致不同物種之間的不同。
三是生物的進化是靠自然選擇驅使的。環境的變化引起生物變異,變異的積累,產生新的物種。只有有利於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變異,即好的變異才能夠遺傳下去;反之,不好的變異就要被淘汰。
四是生物的進化是隨機的,受多重因素影響。沒有任何方向性和預見性。
以長頸鹿進化為例,在長頸鹿群體中只有那些頸部較長的長頸鹿,才能夠吃到更多鮮嫩而豐富的樹葉,這樣長脖子的長頸鹿比脖子相對短的長頸鹿要魁梧強壯,在哺乳動物中,往往只有身強力壯的動物更容易受到雌性的青睞,因而酒容易獲得更多的交配權,其後代就更多,久而久之,長脖子的長頸鹿在群體中越來越佔有優勢,而吃不到鮮嫩可口樹葉的短脖子長頸鹿,身體就會瘦小羸弱,失去更多的交配權,後代會越來越少,長此下去,在這種自然選擇的作用下,最終短脖子長頸鹿就會滅絕,而長脖子長頸鹿就會繁衍生息起來。
由此可見,拉馬克的進化論與達爾文進化論有著明顯的區別,而且後者已經被細胞生物學、基因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現代生命科學所證實,所以說,達爾文進化論是當今最偉大的科學之一。
但是,拉馬克對進化論的貢獻,我們也應該牢記,拉馬克作為進化論的開拓者也值得我們懷念。
賽老師等人說的很全面了,但從我的經驗,由於過去教育中的一些局限,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從事遺傳學研究的專業人士,對拉馬克和達爾文理論的本質區別也有認識誤區,所以我嘗試就這些可能的誤區闡述一下。
誤區1: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達爾文與之完全對立
實際上,達爾文對生物具有多種性狀的解釋本質上也是用進廢退,有用的性狀就被不斷優化,沒用的性狀就慢慢退化。只不過在性狀的遺傳上,達爾文更強調自然環境的客觀決定因素,拉馬克更強調生物個體的主觀決定因素。
誤區2: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理論完全錯誤,達爾文的遺傳理論完全正確
很久以來,拉馬克所說的長頸鹿想吃樹葉脖子就變長了,經常被拿來作為不懂進化的笑話來講。實際上,隨著現代遺傳學的發展,我們發現生物體一些後天表型的改變,對應的並非是基因組上鹼基的改變,而是通過基因組關鍵位點甲基化的形式,改變了基因組的包裝方式。並且這種包裝方式的改變是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從而使下一代獲得類似表型的。近來相關的重量級研究文獻有很多,比如高強度健身可以快速改變基因組甲基化水平,影響基因表達,從而達到塑造肌肉的效果。由於我這裡只是想深入淺出的說重點,暫時不引用了,學術派健身狂人有興趣可以向我索取。
反觀達爾文,他的理論在遺傳機制解釋方面實際上是很失敗的。達爾文提出的是所謂融合遺傳理論,即生物體後代的性狀是把上一代的性狀融合起來,然後像揉麵糰一樣揉出來的。這倒有點像大劉所描述的三體人的生殖方式,至於這個麵糰到底是怎麼揉的,達爾文則完全無解。這當然和當時微觀分子生物學,以及群體遺傳學根本沒有發展起來有關。
進化論的最新發展:
儘管達爾文經典進化論有很多局限,但他這種將進化描述為一種自然界和生物體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理論,在那個時代無疑展示了一種前無古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熠熠生輝。
現代進化論主要是以60年代木村資生提出的中性進化為基礎,根據大量分子生物學證據,以群體遺傳為主要研究手段發展起來的。我們可以根據生物群體基因組的變異和表型的差別,從不同的進化假設出發,用多種統計學方法推斷不同的進化事件。
而實際上,以進化觀去看待一切生物學問題,就等於掌握了一把一通百通的萬能鑰匙。從作物的馴化育種,到人類的精準醫療,讓我們可以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把握。
基本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從各網路百科直接查詢到。並且通過各種查詢,也學到了新的知識。這裡把所學到的知識整理一下,不一定正確,但也希望能以此對提出問題的人表示感謝,同時也算拋磚引玉吧。
拉馬克是反對神創造萬物,提出生命進化理論的先驅之一。他的理論主要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簡單地說,就是在某個環境下,生物(的器官)可以由於環境的原因(經常或很少使用)而產生特定的進化或退化,而這些由環境所獲得的進化或退化可以一代代遺傳下去。例如環境需要長頸鹿盡量長的脖子才能獲得更多的食物,所以長頸鹿的脖子(經常使用而)進化得越來越長,並且它們由於環境(經常使用)而變長的脖子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達爾文則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通過考察和思索,提出並證明了自己的進化論。達爾文進化論有挺多內容,但最主要,或最出名的是「適者生存」。簡單來說就是隨著環境變化,生物會產生進化,只有進化的結果適應環境後,生物才能夠生存下去。例如環境變化需要長頸鹿有盡量長的脖子才能獲得食物,所以脖子長的長頸鹿能夠生存下來,從而長頸鹿的脖子進化的越來越長。
兩者都描述了生物的進化,但拉馬克進化論強調了進化的原因和過程,既生物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進化,而這些進化能夠通過遺傳保留下來,由此生物獲得不斷地進化。而達爾文進化論則強調了進化的結果,並不在意生物是為什麼以及如何進化,只關心進化的結果是否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環境的進化被保留。我個人認為這是兩個進化論之間的最大差別。
拉馬克進化論在當時無疑是先進和科學的,因為它否定神創論之類的學說。並且根據觀測、歸納,對生物演變提出了假設。但很可惜的是,在驗證上沒能獲得充分的證據。近代DNA的發現和基因理論的提出,反駁了拉馬克進化論的主要論點,因為基因的變異是無特定方向的,並不會因為生物狀態的改變而改變;並且基因是唯一的遺傳信息,生物狀態的改變並不會遺傳到下一代。例如到健身房鍛鍊出的肌肉並不會改變人的基因,而且這些鍛鍊出來的肌肉也不會讓後代更加強壯。
達爾文的時代並不知道DNA,所以他並沒有試圖說明生物進化的具體細節,而是提出了一個框架,而後來的基因學說填充了這個框架里的細節,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進化論。達爾文進化論雖然也不完美,例如難以解釋生物(可能的)躍進式的進化,但在所有關於生物演進的學說中,達爾文進化論是最能夠被接受的,尚不存在其它可以與之競爭的學說。有意思的是,從這個角度看,生物進化理論本身似乎也符合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學說。
最後,再次感謝提問的人,讓我有機會獲得了並整理出更多的知識。
拉馬克的學說核心是用進廢退,達爾文的學說核心是自然選擇。
所謂用進廢退,簡單點說即是物種生物本能驅使自身性質和特徵向著有利於物種生存方向發展,比如草原上的食草動物越跑越快,而食肉動物越來越強壯兇猛。
實際上大多數人平時說到的進化都拉馬克的說法,比方說人為了適應信息時代會進化出電子眼電子耳甚至6根指頭等等。但這與達爾文的學說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區別就是拉馬克的學說實際上暗示著生物進化的主動性,而達爾文則完全相反——生物的進化完全是自然選擇和基因突變的結果。
換言之,一個物種本身如果基因不發生突變那麼環境一變化就有可能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而那些發生基因突變的物種同樣是完全偶然的是或者不是因這個突變而適應了變化的環境,所謂適者生存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從純粹唯物主義角度來看,很明顯達爾文的學說更符合唯物論。至於到底誰更接近事實,到現在為止依然存在爭議。
拉馬克,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拉馬克的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是自然生物的現象,任何生物都存在進廢退的經歷和過程,這裡我就講一個故事,來驗證進廢退的存在。三粒小豆,被小孩拿來射彈弓,一粒射進了河裡,被魚吃了。一粒射向天空,被鳥吃了。還有一粒射進了牆縫,這一粒經過陰雨天氣後,就開始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傳播了下一代。被魚和鳥吃掉的是廢了,他們本來是可以繁育後代的,但是失去了機會。植物的生長過程,會產生很多的不孕子,他們的本身就失去了繁育後代的能力,這就是生物存在的退,這種現象,在動物之中也會存在。獲得性遺傳,是指成功獲得生命的個體,也是自然中存在的現象,就如我們的生命,是來源於父母。但是也有一些嬰,幼,少,青年因疾病和意外事故,而不能生育後代,他們的基因留傳不下來,也就成了廢。
因獲取食物,使頸部變長,這樣的推理是錯誤的,自然中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拉馬克的進化推理是錯誤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根據生物變異現象,認為經歷萬代之後,就會形成新的物種。生物的變異是存在的,就如人類,是永遠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人,即使雙胞胎,也不能完全相同。野生的動物,看上去是相似,實質是有差別的,因此牠們能識別相互之間的關係。
生物遺傳基因是無任經歷多代,是不可能改變的 。達爾文的生物變種推理是不存在的,是錯誤的。
拉馬克進化論是短視機械的,達爾文進化論高明在深度和想像力。目前南極洲數十億年冰下隕石,彗星隕石發現粘有氨基酸分子可以間接證明地球生命的起源並不僅僅來自地球乃至太陽那麼簡單。或許宇宙生命和宇宙同時產生,而且其進化與宇宙進程同步。王陽明的吾心便是宇宙和老莊的非常道,逍遙遊,孔子的大同,佛陀的極樂凈土,柏拉圖的理想國,基督伊斯蘭的天堂,量子疊態都殊途同歸,自然和意識同步,本質一體,意識依自然而存在,自然因意識而現物態和改變。典型例子,因為母雞想繁衍和交配,於是可變小雞的蛋出現。如果母雞沒這種想法,會分泌下蛋激素嗎?進一步,母雞沒主觀公母認知,也就沒母雞存在的理由了,可見物種進化一直受意識左右。
推薦閱讀:
※人類是進化的產物還是設計出來的?
※暨南大學的光學工程的研究方向前景?
※人的思想是不是由物質構成?
※通古斯大爆炸真的是特斯拉的高聚能電磁波實驗造成的嗎?
※藥店里幾塊錢的維E跟一百多的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