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架空歷史劇?


我們首先要明白史書歷史與歷史劇的區別,史書是根據史實為基礎,史官進行編寫的史書記載文獻。真實的歷史以證據、史實為支撐的歷史記錄。

可是歷史劇是以歷史為背景,進行杜撰和虛構,帶有戲說性質的文藝作品。

大明王朝1566是以明朝嘉靖年間為背景的歷史劇,導演編劇用歷史劇把觀眾帶進明朝末年,險象環生的政治局勢。

同樣在說官場,《大明王朝》比《紙牌屋》更厚黑,更深邃。

《大明王朝》不論宏觀與微觀,你都找不到破綻。合起來,就是一個我們久聞其名,但前所未見的大明王朝。

可是即便如此,大明王朝1566也不是真實的歷史,而是架空歷史。

電視劇作為屏幕藝術的一種形式,自然有著「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屬性。這部劇也沒有照搬歷史,而是以它杜撰了一個「改稻為桑」事件,以此為導火線,掀開了嚴黨倒台的序幕。而在真實歷史上,是徐階等以嘉靖尚道的秉性入手,請了藍道人算卦,指出嚴嵩乃奸黨,須陛下親自除之,嘉靖想起嚴黨過去的罪惡,再加上道士的煽風點火,才動了殺心。雖然以虛構的事件入手,但在細節上卻不馬虎,服飾、儀式等都頗為嚴謹。例如嘉靖帝頭戴花環,燒青詞祭拜老天的細節,都是有據可查。改編的「改稻為桑」讓劇情更為緊湊,引人入勝,在細節上卻力求還原歷史原貌,這就是該劇對歷史的態度。

通俗的理解就是大明王朝1566裡面戲說的故事,其實在歷史上並沒有正式發生過,但是裡面的主角人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該劇的創作方式是在真實的歷史依據的基礎上來凝練人物思想和性格,來保證角色的歷史感和復原感,然後用一個虛構的但盡量符合當時歷史時期的主要特徵的歷史事件來將不同時期的歷史人物匯聚到這個事件中擔當各自的角色,藉助之前對人物思想和性格以及行為方式的定位和概括,來讓演員重現歷史上的人物在這並不存在的虛構事件中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進一步展現這些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用和意義。

基於此,大明王朝這部劇在毀堤淹田(虛構),倒嚴(事實),抗倭(史實),與嘉靖鬥法(史實加虛構)的過程中,海瑞(真實存在),齊大柱(虛構),胡宗憲(真實),李芳(虛構,有原型),馮保(真實)等人物或調整他們的出場時間,或者適當調整他們做一些影響歷史走向的時間,或者把歷史上存在年代差的人放到一起一起做事等手法,來展現當時歷史時期所具有的各種矛盾與衝突。借用一句別人的話,就是這種手法會讓熟悉歷史的人覺得當這個事情發生,這些歷史上的人就會按演的這樣來處理這一切,來面對這一切,進而來探討這些事件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思考和信念,進而來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這也就是大明王朝所做的。

個人來講比較喜歡這部劇,框架很大,人物很精緻,反映的內容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思考。還有就是各大演員所表現的所演繹的歷史人物有種很不錯的古樸和衝擊力。電視劇和書都推薦一看。

題外一句。嚴嵩說過一句,他不會倒,是因為他既殺人也用人,皇帝要用他的人來收錢,皇帝要用他的人打擊皇帝不能明面去打擊的人,皇帝要用他的人來抗倭,嚴嵩嫌棄嚴世蕃的一句就是你就是只會殺人不會用人,看看你都用的什麼人。特以這一句來引大家入坑。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所謂真正的歷史,真實的歷史根本就不存在。你以為史官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即使是今天,對一個現在發生的事件就行的報道,也是從報道者,傳播者的角度出發的。真實性也是相對而言的。那麼對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發生的事情,完全都是當代的演繹。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弄清楚以前發生了什麼,而是要說明今天的事情如何與歷史類似,當代的人如何解決當代的問題。糾纏歷史真實與否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三國演義也是架空歷史,封神榜更不用說了。說好歷史劇架空歷史的人,自己水平還沒人編劇高呢,典型的半瓶水瞎晃蕩


巧 在看22集 電視劇永遠電視劇,別把影視當歷史


推薦閱讀:

元朝時候的龍是什麼樣?
為什麼唐朝處理藩鎮割據不成功,而漢朝處理王國問題卻成功了?
南宋與金穩定的防線秦嶺、京湖、淮河,為什麼在對抗蒙古過程中,秦嶺首先被突破,再也沒有形成有效防線?
為什麼蕭衍作為蕭齊宗室,篡權之後,要以「梁」代「齊」?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言不發,真實的徐庶到底是什麼樣的?

TAG:明朝 | 歷史片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