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為什麼歷史書那麼輕描淡寫?


我覺得是歷史學家對左宗棠記載不夠,同時《清史稿》分量不及《史記》《漢書》《舊唐書》。左宗棠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貢獻還是很高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被迫和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使得英法列強的勢力滲入南方沿海口岸城市。作為歐洲老牌殖民帝國沙俄對中國這塊肥肉也眼饞,沙俄疆域又緊靠著中國的新疆,於是暗中培養新疆少數民族勢力,打算分裂新疆。

當時中國在海上和陸地都面臨著各國列強的威脅,朝廷內部大臣也分為兩派,主張陸地防守和海上作戰。其中,左宗棠就是主張防守疆土的代表。當時沙俄的爪牙已經伸向新疆,左宗棠是如何收復新疆的呢?

1864年(同治三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後者並且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阿古柏佔領於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沙俄亦趁機於1871年(同治十年)7月侵佔伊犁。

伊犁被侵佔,引起清朝重視,朝廷派左宗棠帶兵赴新疆進剿。此時左宗棠在陝西、甘肅平定回民叛亂,無暇分兵新疆,欲左宗棠致信總理衙門,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左宗棠提出了先安定新疆回部再準備收回伊犁的方針。

1874(同治十三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發生「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湖南巡撫王文韶主張塞防。左宗棠則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指出,不收復新疆,陝甘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不能裁減兵餉、助益海防,而且「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於是1875年5月,清廷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幫辦軍務,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帶了多少兵?只有六萬。而且那幾年慈禧太后忙著修園子,過生日,到處剋扣軍餉,六萬士兵也是左宗棠付出了無數心血召集的。左宗棠出兵前估算軍費為1000萬兩,向戶部申請撥款被拒絕,幾經周折朝廷給撥了200萬兩白銀。但是這點錢怎麼夠6萬人吃穿行軍打仗,知道左公做出的貢獻,不禁肅然起敬。

軍餉不夠,左宗棠後又曾於1877年(光緒三年)、1878年(光緒四年)、1881年(光緒七年)三次為西征軍借洋款,總計於1874年(同治十三年)至1881年(光緒七年)間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另向華商借款846萬兩。這種民族愛國氣節,古之未有,難怪梁啟超稱左宗棠為:三百年來第一偉人!

1876年(光緒二年)4月,左宗棠在肅州祭旗,正式出兵。出征這天,60多歲的左宗棠抬棺出征,以示破釜沉舟,趕走外敵的決心。此戰,不是敵亡,就是我死。左宗棠抱著必死的決心,帶著6萬湘軍子弟北赴新疆,陸續收復了北疆、南疆,阿古伯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清廷嘉其功,詔封二等恪靖侯。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早在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乘阿古柏侵佔新疆之機,派兵侵佔了伊犁,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但當時沙俄因克里米亞戰爭戰敗,比較虛弱,和清朝說是佔領伊犁幫助清廷穩定新疆局勢。1879年,左宗棠出兵伊犁,幾年長途跋涉,左宗棠始終是苦中作樂。稱:「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

清朝和沙俄武力對峙,此時的沙俄也比較虛弱,消耗不起。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清朝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成功將伊犁收回,至此,160萬平方公里的新疆回到祖國的懷抱。

70多年後,王震將軍帶領解放軍平定新疆曾作出這番評價,可以概括左宗棠平定新疆的功績:左宗棠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歷史情況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議,左宗棠毅然率部西征,收復新疆,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左公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值得我們後人發揚的。解放初,我進軍新疆的路線,就是當年左公西征走過的路線。在那條路上,我還看到當年種的「左公柳」。走那條路非常艱苦,可以想像,左公走那條路就更艱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則,祖國西北大好河山很難設想。阿古柏是從新疆外部打進來的,其實他是沙俄、英帝的走狗,左公帶兵出關,消滅阿古柏、白彥虎,收復失地,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這是抗禦外侮,是值得讚揚的。


左宗棠是歷史文化名人,偉大的愛國主義民族英雄。在他的一生中,奮起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成為最大的閃光點。他力排眾議,以年近七旬的高齡,親自統軍收復了被沙皇俄國等外來侵略勢力佔領達13年之久、佔中國國土面積達六分之一的新疆全境,並在新疆設立行省,開墾屯田,為維護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立下偉大功勛。之後,年逾古稀的左宗棠不顧年老多病,毅然奔赴抗法護台前線,指揮抗擊法國侵略和保衛台灣的戰鬥,取得輝煌勝利。可惜天不假年,一代名將左宗棠在指揮抗擊外來侵略的崗位上殉職,大清王朝的最後一根頂樑柱轟然倒下了。在積貧積弱、任人欺侮的晚清時代,唯一讓外國人懼怕的中國人就是左宗棠。左宗棠抬棺出征,嚇得沙皇俄國趕緊將伊犁地區歸還給中國。左宗棠回到京城,那些洋人傳教士聞訊慌忙將高過清朝皇宮的教堂尖頂拆掉,生怕被左宗棠看到。左宗棠路過上海灘,在中國人面前肆無忌憚的洋人,慌忙在租界豎起大清國的龍旗,恭恭敬敬地迎候他經過。這種情形,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左宗棠的功勛,左宗棠的傲骨,左宗棠的威望,令人震撼,更令國人揚眉吐氣,大快人心!

左宗棠是儒家理想的忠實踐行者。他忠君愛國,勤政愛民,潔身自好,克己利人。為了國家的統一與政權的穩定,他東征西討;為了富國強兵,抵禦外來侵略,他師夷長技,倡導洋務,興辦福州造船局和船政學堂,成為「中國近代海軍之父」;他關注民生,為民興利,創辦工廠,鼓勵種植,指揮軍隊開墾土地與民耕種;他心口如一,剛正不阿,清廉自守。他把自己俸祿的十分之九拿出來興辦公益事業,在剩下的僅十分之一里,還要拿出一部分來扶危濟困……左宗棠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一個忠實地踐行自己理想的人。

與左宗棠同時代的晚清重臣曾國藩這樣評價左宗棠:「論兵戰,我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心高氣傲、目空一切的變法急先鋒梁啟超評價左宗棠為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

美國時代周刊雜誌評選出了世界歷史上200位智慧名人,中國有三人入選,分別是成吉思汗、毛澤東、左宗棠。 左宗棠的歷史地位

由於「鎮壓太平天國」問題和「平定回亂」問題,左宗棠被後來的史學界定性為「最具爭議」的人物。收復新疆,抵禦外侮,功大於天;鎮壓農民起義,鎮壓回民暴動,「罪惡累累」。所以,對左宗棠的歷史地位評價總是諱莫如深,遮遮掩掩。然而,歷史是公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更多地了解左宗棠,更加景仰他為國家、為民族立下的豐功偉績,更加欽敬他鞠躬勤政、為民興利的仁政思想和大公無私、清廉自律的崇高品德,更加理解他作為統治集團的成員、處在當時特定歷史環境下維護國家統一、政權穩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客觀積極意義。《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中指出,文藝作品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鮮明地指出了「愛國主義」和「改革創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也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主旋律。在這樣的主旋律里,左宗棠作為一位建立了偉大功勛的愛國主義者,其歷史地位必將越來越高。同時,隨著我國海洋戰略和領土主權戰略的實施,愛國主義將更加深入人心。而作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傑出代表的左宗棠,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崇。


左公之功,功在當時,利亦在千秋。

至於歷史為何並沒有大寫特寫,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古代的歷史敘述是以帝王為中心的,左宗棠雖然功勞大,但是封建社會的體制下,註定了他不可能有帝王之待遇。

二、左宗棠是漢人,有清一代,壓漢防漢是主體思想,所以當時左之功勞描寫就平淡;不抹黑,如是滿族將領收的新疆,清庭絕對大肆宣揚。

三、左宗棠實有越權之過,自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後,漢人崛起,湘軍一家獨大,後由湘軍繁衍出李鴻章的淮軍及其左宗棠的楚軍,收復新疆前,朝堂上是兩方面意見,一方是李鴻章的海權重要論,一方是左宗棠的陸權重要論,李鴻章混跡官場多年,比較圓滑,而左宗棠比較強勢,慈禧還在猶豫之間,左宗棠一再堅持,並且最後收復新疆的是左宗棠的楚軍,軍餉是左宗棠自己想辦法借的,可以說左宗棠某種程度上替慈禧做了決定,所以同樣強勢的慈禧肯定有不快之處,當權者不高興,賞賜雖有,但是記載方面平淡一些也正常。
輕描淡寫也好,重重一筆也罷,左公之功不會被抹去,也不會被忘記,值得我們後世之人學習,值得我們後世之人敬仰。


左宗棠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表示很大疑問!!誇大了吧!

左宗棠:一生經歷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謚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不可否認,在晚清乃至近代以來,他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有才幹的大臣。曾國藩曾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如果不是生在清朝末年,以他的才能必定會有一番作為。生不逢時,大廈將傾,又豈能是他一人或幾人之力可力挽狂瀾的呢?

不管史書是否輕描淡寫,還是後世知之不多,主要與他所在的時代背景有關---清末。清朝末年,內外交困,大清帝國的衰亡與時代的向前發展都掩蓋了他為挽救帝國所付出的努力與功績!他自己最終也抱憾而終!「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謝謝邀請。

看到各位回答的比較詳盡了,我主要從個人理解角度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古往今來,將相臣子的功勞,永遠也不會比皇帝大的,這是歷史規律,也是歷史現實。從本質上說,也可以說是正確的。天子為大,這是古代一直所尊奉的,任何勢力朝代也不能修正。至於史書沒有那麼隆重去寫,估計和當時慈禧執政有關吧。


左宗棠,(1812年11月~1885年9月)湖南湘陰人,中國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就連當時的曾國潘都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是晚清難得的人才。左宗棠一生最輝煌的成績是,1871年7月,沙俄武裝強佔我國伊犁,1880年,清軍派69歲高齡的左宗棠入疆平叛,是一位拉著棺木去出征的老將,表明戰死疆場的決心。他果然不負主戰派眾望,在兩年的時間裡,驅逐了侵略新疆的阿古柏軍,從沙俄手裡收復伊犁,維護了我國領土主權完整。凱旋而歸,成為我國近代史上(抗擊外來侵略)濃墨重彩光輝一頁。那麼左宗棠有這麼大的功勞,為什麼歷史書那麼輕描淡寫?是由於「鎮壓太平天國」和平定回亂問題,被史學界定性為「最具爭議的人物」對左宗棠的歷史地位評價有諱莫造成的。


首先左宗棠其人為中華民族所做的貢獻,史書上予以肯定,並沒有你所說的輕描淡寫,其次你所說的左宗棠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這個對比有一點不恰當,一位是臣子,另兩位乃是帝王。可以說不能在一個平台上比對。另外我想請問您真的知道漢武帝唐太宗的開疆拓土之功勞么?下面不才給你分析一下。

漢武帝唐太宗他倆乃是歷代最偉大的帝王之一,漢武帝在世時積極的對外開疆拓土,對匈奴大破之,置河西走廊,滅南越,在朝鮮半島設置樂浪等郡縣。派遣張賽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使漢之威名耀之於世,開創漢武盛世。

唐太宗大唐帝國的締造者,和漢武帝一樣對外開疆拓土,滅東突厥,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等,與西域各部族關係友好,被尊稱為天可汗。在國內開創一代盛世貞觀之治。

左宗棠左公他在歷史上的貢獻也不小,最讓人銘記的就是收復新疆,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兩位帝王是開疆拓土,左公是收復領土,從這一方面來說兩位帝王功勞應該大一些。

當然也不是要刻意貶低左宗棠,他平定天平天國運動,開展洋務運動,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這些歷史上都給予了肯定。左公之功勞雖不如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但左公與他們一樣的是名垂千古,萬世流芳。


謝邀。左宗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晚清羸弱的政權下尚能在沙俄干涉下智慧性地收復新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實乃不易。


左宗棠功勞和漢武大帝唐太宗還是有區別的,歷史書也不算輕描淡寫,對比冉閔可以說大書特書了。

首先,左宗棠畢竟不是一代帝王,客觀地講談歷史功績,比如對中國目前版圖而言,究竟是當時拓疆土功勞大,還是守成功勞大,其實很容易判斷的。其次,左宗棠在晚清與胡雪岩過從甚密,而後者被清廷下旨查辦,又值李鴻章當權自然宣傳較少。


謝邀!收復新疆疆土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確實等於是開疆闢土之功。如果不收復新疆,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威脅更大,中國的恥辱感更強。但為什麼左公功勞雖大,卻沒有那些皇帝的成就那樣被人熱切地關注呢?中國歷史,歷來記史者皆以帝王將相列傳為主。其中帝排最先。因而,左公儘管功勞甚大,史官卻不可能讓他壓過皇帝的風頭,在記載中只會寥寥數筆一帶而過。這是不成文的規矩,大家應該都知道。不過好在歷史有塵封,也有解開塵封歷史的有心人,我們現在在討論左公,就是對他不世之功最大的肯定!謝謝提問的網友,左公地下有知,也會感激你!


謝閑林逸史的邀請。拙見覺得歷史上對他評價還算中肯,雖沒有濃墨重彩,但我們跟隨史書的文字脈絡,看到了一個鐵骨錚錚,抬棺出征,收復新疆,剿滅陝甘回族部落叛亂,憂國優民的民族英雄;看到一個在國家憂外患,風雨飄搖混沌黑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為江山社稷視死如歸的可敬的老人,至於說到的左宗棠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可能是因為他們的位置不一樣,是君和臣,再有就是左宗棠是漢人,清朝對人是不重用的,還猜忌。其實不管歷史怎樣書寫,左宗棠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立下的豐碑永遠聳立在人們的心中。


推薦閱讀: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有好好的大堂盛世不過,卻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唐中宗李顯被其母(武則天)廢黜後受封為廬陵王,為什麼?
有遼國武則天之稱的蕭太后是如何臨朝攝政的?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不良人真的在唐朝存在過么?

TAG:唐朝 | 漢朝 | 漢武帝 | 唐太宗 | 左宗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