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迄今為止大多數國產動畫片都是低齡向的呢?


準確來說的話,應該是所有電視上播放的動畫都是偏向幼兒的,而這幾年興起的網路動畫基本都偏向於成人了。提到這種問題,大多時候都是拿日本動漫做比較,而忽略了國內的基礎環境。所以,下面就從國內環境出發,嘗試著解答這個問題。

1,社會認知保守

在國內,對二次元,或者說對ACG感興趣的。集中在90後和00後中,還有少量的80後。這部分人還沒有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想法目前依然無法影響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現在被老一輩人掌控的主流價值觀中,「動畫」依然被認定為「小孩子的玩意」。即便是各地動漫產業搞得火熱,看起來「動漫似乎要發」,但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那些絕大多數是「展示工程」,有不少在虧本運營,和一般意義上的「炒熱點」差不多。

2,抄襲成風,原創環境很差

簡單翻看那些電視台播放的動畫片會發現,劇情質量越來越低,有些邏輯完全不通都不知道在講什麼 ,簡單的劇情不斷重複。00後中,有很大部分是看那些動畫片長大的,結果稍微大一點接觸到日本動漫後,就完全拋棄國內的電視動畫,有些甚至把之前的看過的國產動畫稱為「狗屎」,從此對國產動畫完全不削一顧。

這種現象導致,做動畫的基本不走心,反正都是小孩在看。只要能播,靠國內的扶持政策就不會虧本。然後喜歡看國產動畫的觀眾群體年紀越來越小。結果就是,現在的電視動畫越來越幼稚,劇情越來越不走心。

即便是現在被稱為國產動畫希望的網路動畫,多數都是網路小說改編的,劇情基本離不開妖鬼神魔。少量有特點的動畫,也存在著較多借鑒的成分。真心實意做原創,成本會很高,其中成功的屈指可數,剩下的大多在虧本。

3,大環境不適合

沒有最基本的「分級制度」,動畫人的思維靈感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做動畫回本困難,被主流資本排斥。簡單理解就是,10塊錢投資動畫,可能只能賺7塊。而投資房地產等行業,能賺錢100甚至更多。沒錢,想干也幹不成。此外,還有人才缺失和流失的問題。想做動畫的優秀人才不多(原畫,配音,劇本等等),而其中為數不多的優秀的動畫人,很多被海外待遇吸引,去國外發展了。

總結一下就是,國家要發展動漫產業,下面的大多在應付。真正喜歡動畫的找不到優秀的作品。真正想做出優秀動畫的沒有合適的製作環境。剩下在做動畫的,大多是敷衍。真正在為國產動畫做實質性貢獻的人,真的不多。所以,「迄今為止大多數國產動畫片都是低齡向的」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覺得這其實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動畫動漫的開端和民眾的普遍思想。最早期的動畫或動漫可能涉及很多中外傳統民間傳說或童話故事等,在中國,比較早的就是葫蘆娃,黑貓警長等。其實由於過去中國長期的經濟不夠發達,社會風氣及思想不夠開放,信息傳播渠道少等原因,導致很多成人甚至青少年都很少接觸動畫,甚至接觸了也不會非常喜歡,因為動畫片最早從西方國家傳過來的時候就是用來講述類似童話故事這樣的文體的。其本身就帶有幻想的特點,所以大人們才不喜歡,因為沒有現實感,所以會讓人覺得是在糊弄小孩子。可能就是這個願因,動畫片一類影視作品在中國發展的初期就是從一些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途徑入手,從而就造成了大人們常有的「動畫片是給小孩看的」這樣的看法。這樣的看法又促進了動畫工作者對兒童動畫市場的挖掘,就這樣形成一個循環。至今中國的成年人也沒有完全擺脫這樣的思路,同樣動漫產業也沒有完全擺脫這樣的思路。

雖然我並不喜歡日本人,但我覺得日本人有很大的潛力和創新能力。單單就拿日本特攝片奧特曼系列和假面騎士系列來說,在此之前我從未見過有哪個國家能將一個系列的影視作品拍攝幾十年的時間。雖說期間曾有中斷的時間,但發展至今,不論是奧特曼系列還是假面騎士系列,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和龐大的戰鬥體系。比如至今已登場的數十位奧特戰士以及差不多近百位假面騎士。更難得的是,當年日本開始拍攝奧特曼時,是在戰後20年,即1966年,假面騎士稍微晚了幾年。而中國那時候還很落後,影視作品類型也比較單一。更為難得的是,當時假面騎士第一部剛放送時,幾乎受到了各個年齡階段的歡迎和喜愛。

可能很多段友並不了解日本特攝,我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先說說假面騎士系列。由於昭和騎士(昭和,日本天皇的年號,1989年以前的騎士皆可視為昭和騎士)沒怎麼看過不好發表評論,在這裡只說平成系列騎士。平成騎士可謂每一部一個特點。空我和亞極陀沒看過,不過從空我開始,假面騎士可以轉換形態了,這算是走了和奧特曼一樣的路子,從平成時代開始會轉換形態。只是此時的騎士還是沒有擺脫昭和騎士普遍的變身腰帶靠召喚的路子。後來的龍騎,這是假面騎士顛覆作之一,劇中的騎士不再是為了保護人類而浴血奮戰的勇士,而是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戰鬥的一群普通人。騎士也變得有七情六慾,有慾望。而這一切,不過是幕後大boss為了拯救自己的妹妹而設計的一個謊言。假面騎士之間無法共存,想活下去就必須打到其他人,努力成為最後一位騎士。被打到的騎士只有死路一條。然而,活到最後的騎士不僅不會實現自己的願望,還會被boss取走性命給自己的妹妹用。這些騎士在鏡中世界裡帶著假面,卻演繹出了最真實的自己。就像本作的心煩語一樣,鏡子能照出人的本性。

《555》這部作品是繼龍騎之後又一部顛覆作。首先騎士裝備本身就不是用來保護人類,而是為了保護怪人的王而製造並存在的。只是被人寄了出去,被能變身的人利用從而打到怪人,保護人類。然而,變身者(主角)本身也是怪人,只不過不想變成怪人而一直沒有捨棄人類的心。所以才堅持以人類的姿態變身和怪人戰鬥。其他的騎士儘管都是人類,但也是體內有怪人的因子存在才可以變身。而怪人本身,其實是人類進化的姿態,只是這種進化太過快速和劇烈,可能會引發世界大亂,所以才會為現世所不容。看完這部作品,你會對人類有一定程度的失望。因為除了主角和少數幾位配角,其中的大部分人類所表現出的人性的弱點,都是讓人氣憤到甚至會同情怪人的。

後來的《假面騎士劍》,這部作品並沒有《555》那樣的深度,在我看來,主要是弘揚了人類對抗命運的堅定信念。大背景就是一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顆神石,靠著這顆神石的威力,當時有52個物種擁有了自己的也是唯一的一個擁有不死之身的個體,稱為不死生物。當然,人類也有自己的不死生物。還有最後的王牌,第五十三個不死生物,joker,當然,他不屬於任何地球生物。一萬年前,在神石的安排下,這些生物進行了一場堵上種族命運的聖戰——極限之戰,勝者將繁榮昌盛一萬年,敗者將被封印,其種族則任人宰割。由於人類贏得勝利,人類才得以有現在的發達。然而,一萬年後的今天,因為一些意外,被封印的不死生物重獲自由。為了種族的命運,這些怪物再一次互相爭鬥,當然也在不停地襲擊人類。為了保護人類的未來,騎士們將未曾解封的怪物收為己用,同怪人展開了戰鬥。而這些怪人也是按照撲克牌來進行編碼和分級別的。正因為撲克牌的四中花色,所以本作有四位騎士。而且因為每一位騎士集齊本花色的十三張牌的話,就可以升級最高形態。(貌似在日本,撲克牌只有灰色的小王沒有大王,那個joker就是小王)

《響鬼》沒看過,不過這部作品倒是加入了一定的日本民間傳說的內容。日本所謂的鬼,並不一定就是鬼魂的意思,也代表著那些為了得道保護百姓而隱居山林殘酷訓練的人。響鬼就是用鬼的力量來戰鬥的騎士。相對來說變身比較簡單。因為只需要一個物件就可以了。

《kabuto》呢?則是史上可能是第一個一上場就有兩個形態且可以快速移動從不同的方向來攻擊敵人的騎士了。由於沒看過,不做評論。

《電王》則是一部以穿越時間為主軸的作品。本作中,時間的本質設定為沙漠,而時間又是被記憶所創造的。穿越時間靠的是時間列車。不得不說這樣的列車也真是高逼格,只要往前開,車軌就自動向前延續,車後已經經過的車軌也會自動回收。更牛的是這個車軌可以懸在半空甚至水中,而列車就可以隨著車軌而在半空中行駛。本作中的怪人則被稱為異魔神,貌似這群怪人只是一群來自未來的人,可能是偷渡者,以非法渠道來到現代的。其幕後boss想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時間,所以不斷派出異魔神附在人類身上,從而為他們實現願望。一旦願望實現,即代表著契約完成,而異魔神則可以通過剖開附身者的身體去過去,從而進行破壞,以改變時間的運行。當然附身者並不會死。每當這個時候騎士都會登上電車去往過去打敗異魔神,挽回被破壞的時間。雖然這是個開電車的騎士,但其實電車也是靠摩托來控制的,並沒有改變騎士的傳統設定。

後來的《kiva》則略顯悲催,相愛的人幾乎都沒能在一起。主角本身也是人類和怪人的混血。而主角的騎士裝備也與眾不同,其他騎士幾乎都是一登場就是最弱形態,後來不斷升級才成就最強形態。但kiva屬於剛登場時自己的力量處於被封印的狀態,所以才會帶著鎖鏈,而這部作品的主題就是「解開命運的枷鎖」。解除封印後現出的最強形態其實是其真實形態,而非升級後的形態。而主角的變身器也是首次作為主角的搭檔出場,變換形態和發大招則需要搭檔吹奏短笛。

至於《decade》,恕我看過卻實在看不懂。不做評論。

後來的《w》則是首次兩位一體的變身,變身道具也是U盤。所以騎士身上有兩種不同的顏色。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首次偵探變身騎士的作品。沒看過,不做評論。

後面還有魔法師變身的《wizard》,利用異星水果變身的鎧武,用硬幣變身的000等。

在我看來,日本之所以拍出影響幾代人的作品,很大一個程度上是解放思想和貼近生活的完美結合。所以這樣的作品同時吸引了兒童和成人。還有就是日本在設計作品時有時勇於顛覆自己創造的套路或者說作品傳統形象,讓英雄更加貼近生活。有些作品也包含著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和深邃的哲理,這些都對特攝作品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引人入勝之處。相比之下,國產動漫大部分導演還是走不出傳統思想的束縛,或是只顧著幻想而撇開了現實問題,更沒有反傳統反時尚的勇氣,終究是成不了大器的。


和中國的動漫市場和對動漫的觀點有關!

一個人的興趣是培養起來的,這和自己的童年經歷有關,身為社會消費主力的70後80後的童年裡動畫這個元素很少,所以動畫不是他們的興趣更不是他們的消費需求,這導致了動畫市場的消費能力不足,而95後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從小開始接觸動畫,對於70後80後來說動畫自然而言就成了孩子的標籤——喜歡動畫是沒有長大的表現,這個觀點是對中國動畫最沉重的打擊。

70後80後是目前中國的決策層,當在他們認定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這個觀點之後,而公司的決策層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他們製作的動畫很多就是給小孩子看的,這也就導致了國產動畫片大都是低齡向的。

如果有動畫超過這個範圍,他們會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害,比如《虹貓藍兔七俠傳》這麼優秀的武俠動畫確突然下架。

隨著90後10後這個從小看年齡段的人長大,消費實力不斷增長,社會話語權不斷擴大,動畫的市場也在不斷擴大,中國動畫市場上面向這群人的熱血動畫也在不斷崛起,比如《秦時明月》系列,定義的就是14以上歲的觀眾層,要是小學生可以看懂秦時明月確實是一件很驚訝的事情。

還有《畫江湖》、《幻鏡諾德琳》等18禁的作品也越來越多。

還有各種題材的非低齡向優秀國產動畫不斷出現!

等著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群進入社會決策層,同時喜歡動畫的20後30後不斷的出現和成長,同時思想的解放和市場的擴大會會使得國產動畫走向一個新的高度!畢竟中國不是第一就是走在第一的路上!

以上!


感謝邀請,這是由市場供求關係以及我國的市場調控所決定的。不過目前來說,各種面向青少年甚至成年觀眾的動漫作品也越來越多了,大多動畫是低齡向這種現狀也在一點一點改編,作為這種改編的親身參與者,我感覺自己趕上了一個很好的大時代。

首先是市場供求關係。我們這一輩人可以說是看著動漫長大的,小時候電視台里也有很多經典的日本動漫作品,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國產動畫片居多。這是一個大產業,有需求就有供應。在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做齣動畫主要的銷售方是電視台,而由於各種各樣的你懂的原因,動畫在我國長期被視為給小孩子看的,那麼,瞄準這一部分目標受眾,生產他們可以觀看的動畫作品,就成了一部分動漫製作單位的自然選擇。做齣兒童向低齡向的動漫作品,會有人買單,創造出足夠的經濟價值,但是如果製作對象換成了面向更高年齡段的受眾,那麼是否能夠獲得收益,甚至於能否保本都要考慮了。

另外一方面,更加低齡的觀眾對動畫的質量要求其實是更低的,他們只是需要可愛的角色——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貓咪老鼠山羊一類的動物,以及一個輕鬆休閑的故事,而年齡更高的觀眾,對於這方面的需求就更加嚴格了,他們會要求更加精細的作畫,更有趣的故事,更出彩的配音...這些製作難度直接又上了幾個台階。

文:太伊


我很想給題主分析出1、2、3、4、5點。然後整理歸納一下。但是實際上我並不需要這麼做。其實歸根結底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原因:

因為做低齡向的國產動畫在國內的收益最高。

其實不只是國內。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低齡向(子供向)動畫的收益也是整個動畫產業的最大一環。

目前整個世界動畫產業稱得上系統的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

而美國的動畫基本上大家最熟知的迪士尼和皮克斯。每年的電影都是所謂的「子供向」電影。而為了迎合年齡大一點的觀眾,他們往往喜歡形成一種風格「給小孩子看角色,給青年人看故事,給中老年講哲理。」

但是即使是他們再有風格,再講道理,再想做給成年人看。他們也不敢放棄「子供向」動畫的表皮——因為這是他的主要經濟來源。

猶太人曾經說過,賺錢只需要賺女人和孩子的錢。這兩者的消費慾望是最為強盛的。也最容易產生經濟交互的。

子供向動畫一直處於市場的風口浪尖,是活的最好的一類。當然,也有《南方公園》這類動畫不是給小孩子看的,但是這類動畫所有東西加一起的營收都難以趕上迪士尼一年做出的一部電影營收。

放到整個市場里,這類動畫幾乎就可以忽略了。

我們再看看日本。其實日本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例外了——他的「非子供向」市場非常的大。注意我說的是「非子供向市場非常大」而不是「子供向市場非常小」。即使在日本獨特的宅文化體系里,子供向的市場任然是市場主流。佔據了極大的份額。

好的,那麼我們看中國。

在沒有形成龐大的「宅」文化體系之前,子供向動畫佔據主流的形式,才是正常的情況。

也就是說,不值得奇怪,除了日本,全世界都這樣。


這些動畫片有好多都是給少年兒童拍的,所以越來都是低齡化.,這樣好嗎多給兒童娃娃拍些好片,兒童娃會喜歡的。


唉?? 錢全浪費在成人片 綜藝節目上了 沒有人管國產動畫片的質量

再者 少有成熟穩重的 沒有高瞻遠矚的

少有接近生活 處事 情商的

所以自然低齡化


動畫製作公司在策劃初創階段就已經給動畫作品定位於低齡人,即少兒和青少年。所以當作品完成後,你所看到的動畫片都是低齡向,不適合成年觀看。目前中國的動漫製作公司對成年人這個市場似乎不太積極。當然也可能是作品題材問題缺乏對成年人的吸引力。還有就是意識問題,一些人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看的。


首先成人向的動畫要求製作水平更高,國內製作方雖然有這個能力但是衡量費用方面應該就會捨棄,內容方面估計都過不了審核,而且在商業開發上針對成人比小朋友的更加困難,綜上所述就是成人向的動畫成本太高效益太低,而低齡向的動畫效益要高得多,做成現狀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場化商業價值決定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日本動畫《紫羅蘭永恆的花園》?
暗殺教室中赤羽業的聲優是誰?
迪士尼為什麼不收購吉卜力京阿尼?
高達動畫的製作成本大致是多少?
大發明家二代火影研發的禁術有哪些?

TAG:動畫 | 動漫行業 | 動漫之家 | 國產動漫 | 日本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