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添加了洗衣粉嗎?


很久以來城市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有不法商販會在炸油條的麵粉里放適量洗衣粉,這樣炸出來的油條色澤金黃,斷面空洞大,甚至順光時還可見亮晶晶的顆粒。

其實,早就有媒體做過實驗,用事實證明:洗衣粉揉面能夠讓麵糰發泡,但是下鍋炸卻不能讓油條炸「發」,根本炸不出個大金黃的油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油條的由來

油條,這種中國大眾最喜歡的早點,據說是杭州人發明的。

岳飛父子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後,臨安軍民無不義憤填膺,風波亭附近有兩個賣早點的飲食攤販,各自抓起麵糰,分別搓了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里炸,並稱之為「油炸檜」。

傳統油條是如何製成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油條的傳統製作方法。傳統油條製作是往麵粉里加入明礬、小蘇打(或者蘇打)、鹽等,調製成礬鹼麵糰,再將麵糰拉條,最後經油炸而成。明礬即硫酸鋁鉀,是一種水解呈酸性的復鹽(又叫重鹽)。而小蘇打(碳酸氫鈉)或者蘇打(碳酸鈉)經水解呈鹼性。二者溶於水中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和絮狀物氫氧化鋁,促使麵糰膨鬆。

這個反應在低溫下進行的很慢,而高溫油炸時會迅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高溫還會使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麵糰中的水分汽化和澱粉糊化膨大,大量鹽溶性蛋白質經受熱變性也形成了維持油條膨脹結構的剛性支撐。另外,明礬的水解產物氫氧化鋁能吸附水中的雜質,形成絮狀物礬花,使油條發脆,這也是傳統油條更鐘情於使用明礬的原因。

優秀的油條是怎樣的?

一根好的油條,色澤金黃,膨鬆酥脆。千百年來,傳統的油條配方里都要添加明礬和小蘇打,這兩樣東西混在一起會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鋁——二氧化碳使麵糰膨鬆,氫氧化鋁膠體使麵條油炸後產生酥性,缺一不可。

但明礬含有大量的鋁元素,沉積到骨骼中,會使骨質變得疏鬆;沉積在大腦中,可使腦組織發生器質性改變,出現記憶力衰退,甚至痴呆,尤其是老年人,長期吃明礬油條更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對傳統油條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最近,網上更有人說,有不良商販用洗衣粉來發麵、炸油條,簡直喪心病狂。

洗衣粉炸出蓬鬆油條?

《杭州都市快報》和《華西都市報》分別請面點師將洗衣粉揉進麵糰代替小蘇打和明礬發泡,結果顯示濕麵糰發泡膨脹效果很好,速度比常規的礬鹼中和要快,表面有明顯氣泡,摸起來很光滑。但再進一步經高溫油炸,麵糰則表面呈黃褐色,暗淡無光,完全沒有氣孔,形似一根木棍,完全沒有油條的樣子,湊近一聞,還有洗衣粉的刺鼻味道,絕對下不了口。

從左到右分別是正常油條、加入部分洗衣粉發泡的油條、純洗衣粉發泡的油條。圖片來自《華西都市報》

為什麼洗衣粉能讓麵糰發泡,但是卻不能讓油條炸「發」呢?

這是因為,洗衣粉之所以能讓濕麵糰發泡,是其主要成分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在起作用。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經常被用作發泡劑。它發泡的原理是當氣體進入水中被液膜包圍形成氣泡。表面活性劑富集於氣液界面,以它的疏水基伸向氣泡內,它的親水基指向溶液,形成單分子層膜。所以揉進濕麵糰的洗衣粉能很好的發泡膨脹。

但在大量高溫食用油的包圍下,麵糰里表面活性劑外向排列的親水基團失去了穩定存在的水環境,打破了氣液界面的平衡,原先被液膜包裹的氣泡就迅速消失了。這就是為什麼揉進了洗衣粉的濕麵糰能很好發泡,但油炸後卻成了面棍的原因。

殘酷真相!!!

因此,用洗衣粉炸油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件事大家一試便知。

據此,我們推測,洗衣粉油條的傳說,會不會是買油條的顧客正好看到明礬、小蘇打、鹽、水混合產生的泡沫,誤以為是加了洗衣粉。

無償公布三種無鋁油條配方

不含鋁油條配方不一,有些還屬於商業機密,但原理都無非是採用了其他不含鋁的發泡劑來取代明礬。

通過各種渠道,《好奇實驗室》打探到三種成本低、發酵時間短的無鋁油條秘方,本次實驗第二階段,就是實測炸出的效果。

一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雞蛋60克、小蘇打11克、塔塔粉(酒石酸氫鉀)6.5克、磷酸二氫鈣4.3克、檸檬酸3克、食鹽7克、清水260克,28℃發酵2小時。

二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雞蛋120克、酵母5克、小蘇打2克、食鹽10克、清水240克,28℃發酵1小時。

三號配方:普通中筋麵粉500克、無鋁泡打粉3.5克、臭粉(碳酸氫氨)3.5克、小蘇打3.5克、食鹽11.5克、清水300克,28℃發酵1小時。

揉面秘訣:「先在案板上撒少許乾粉,然後開始揉面,揉面要掌握『三光』,要揉到手光、案板光、麵糰光。不斷地撕開揉,捲起揉,反覆揉半小時左右,到麵糰表面光潤。」

麵糰揉好後,定型成圓柱狀的長條,用保鮮膜包起來,這樣可以鎖住麵糰的水分;

麵糰放入烤箱或者醒發箱內,溫度設置在28℃左右,如果放在室溫下,冬季發酵的時間就要延長一些。

一號配方是種新型複合配方,他也從沒接觸過;

二號配方看起來最環保,但成本較高;

三號是廣式油條配方,特點是加入臭粉,臭粉在高溫狀態下會分解成氨氣,在它排氣過程中,會把麵糰頂發起來,讓油條內部變空,但可能會散發出氨氣味。

三種無鋁油條PK流傳千百年的老式油條,色、香、味、形上能不能勝出呢?

三種無鋁配方都成功炸出油條,外觀上不輸明礬油條。

為了做對比,專家把用傳統明礬配方製作的麵糰,放進醒發箱內,醒了3個小時。

首先測試的是二號配方,這個配方的麵糰發酵完成後,體積明顯變大,表面出現了氣泡,顏色從純白變成微黃。滕海勇說,這個麵糰發得不錯。

在案板和麵糰表面撒上乾粉,把麵糰壓扁,寬10厘米,厚0.5厘米,再用刀切成2厘米左右寬的條。

兩條上下疊在一起,用筷子壓中間位置,兩根麵條就完全壓在一起了。然後捏住麵條兩端,稍稍旋轉成麻花狀,放入180-200℃油鍋中。「要摘掉油條的兩頭,這樣油條兩頭尖尖,不會散開。炸油條時要不停撥動,這樣油條才會膨脹得更好。」

麵條在冒青煙的油中,馬上膨脹起來,不停翻滾,越滾越大,不一會就變成黃燦燦的。

這油條有股麥香味,比市面上賣的油條還要香,但就是個頭稍稍小了一點。

10分鐘後,二號配方面團全部炸完,共炸出了14根油條。

三號配方面團發酵完成後,體積比二號麵糰要小一些,顏色也白一點,但下鍋炸時,膨脹度比二號配方要大。油條像吹氣一樣鼓了起來,外觀漂亮,大小適宜,能媲美市面上的優質油條。

三號配方雖然加了臭粉,但在炸制過程中,卻聞不到氨氣味。滕海勇說,這是因為麵糰醒發到位、油溫控制好的緣故。

果然,一號配方的油條炸出來蓬鬆、金黃,跟三號配方的油條旗鼓相當,也炸出了13根。

給無鋁油條打分

滕海勇和王健又將傳統配方的麵糰炸出明礬油條,和三種無鋁油條混在一起,請了烹飪學院的八位師生,在外觀、口感等方面做對比打分。

8位師生品嘗了四種油條後,都覺得總體上相差不大。

二號配方只用了酵母和小蘇打,口感特別純香,吃著也放心,很適合在家裡做。

三號配方整體都很強,外觀甚至超過明礬油條,可惜因為有臭粉,吃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一點氨氣味。

大家都認為,一號新型複合配方在四種油條中勝出。

一般油條店,100斤麵粉平均用65斤食用油(每天換新油),我們取無鋁油條實驗中,500克麵粉炸出13根油條這個值來測算下成本。

普通中筋麵粉3元/500克,大豆油5.6元/500克,食鹽5元/500克。

明礬油條配方大致市場價:白礬8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一號新型複合配方大致市場價:雞蛋13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酒石酸氫鉀9元/500克,磷酸二氫鈣5.5元/500克,檸檬酸6元/500克。

二號適合家庭做的無鋁配方:雞蛋13元/500克,酵母20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三號廣式無鋁配方:無鋁泡打粉26元/500克,臭粉6元/500克,小蘇打5.5元/500克。

經過計算,明礬油條的成本大約是0.546元/根,一號新型複合配方無鋁油條的成本是0.66元/根,二號適合家庭做的無鋁油條成本是0.776元/根,三號廣式無鋁油條成本是0.54元/根。

然而,仍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理論和實驗都表明,洗衣粉不能代替傳統成分炸制油條,但我們並不能保證沒有人會去嘗試這樣做。這就如同此前我們討論過的「麻辣燙商販在底料中加瀉立停,預防顧客拉肚子」流言一樣。

甚至存在不法行為?!

洗衣粉炸油條的傳說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明礬、小蘇打、鹽和水混合產生的泡沫和洗衣粉產生的泡沫很像,由此使顧客產生誤解;也有人指出,是因為某些不法商販用工業泡花鹼(洗衣粉原料之一)替代小蘇打製作油條,於是就傳出了洗衣粉做油條的說法。對於後者,使用非食用物質來代替食品原料,永遠是黑心商人的「致富通道」,需要執法部門嚴加監管。

不含鋁油條配方雖然改進了,但還是不適合長期食用。除了反覆使用的油會產生大量過氧化物危害健康以外,油炸澱粉經過高溫作用容易生成丙烯醯胺,是一種強致癌物。此外,油炸食品熱量高,油脂高,經常攝入易導致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所以,油條無論含不含鋁,還是少吃為宜!


  左至右油條:添加明礬、無添加、添加洗衣粉  

  溫州網瑞安支站訊 油條是廣大市民最喜歡的早餐美食之一,但是,網上流傳著「添加了明礬或洗衣粉的油條,炸制出來會更蓬鬆,顏色也更鮮艷」。在網上還有專門介紹油條炸制時麵粉和明礬的配製比例。

  那麼,添加了明礬和洗衣粉的油條與無添加的油條有什麼區別呢?記者決定通過實驗一探究竟。

  市場調查農貿市場:

  鮮有明礬銷售

  前日,記者前往我市多家菜市場和農貿市場,尋覓明礬的身影,但均未找到有明礬出售,商家給出的明確回答是「現在大家基本上都不用明礬了,這東西放到食物里,對身體不好」。

  在飛雲街道東風菜市場,一位經營調料配料的店家表示以前賣過明礬,「來購買的主要是一些小攤販炸制食品用,而且明礬的價格比較便宜,所以前來採購的量也比較大。再說了,明礬除了原來炸油條可以用,一些攤販的涼粉里也會添加,起到凝固和增加硬度,增色的效果。」

  隨後記者在羅陽大道的一家藥店里尋到了明礬。記者表示要購買明礬時,該藥店工作人員也並未向記者索要處方,未詢問用途,隨即向記者出售了50克明礬。

  記者請教了在解放路經營早餐店10來年的廚師余師傅。他說,炸制油條時添加明礬,主要是起到讓油條膨大和固型的作用,而且明礬的價格也便宜,所以有些炸制油條的攤主會選擇使用明礬做添加劑。

  「用洗衣粉做添加劑的事情不只是聽說過,而且從前也見到有人這樣做過。其主要要作用還是給油條起到膨大作用,而且在添加的量上並無特別說明,因此這種油條對人體的危害最大。國家現在已經出台新的有關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現在這種添加明礬和洗衣粉的油條已經不多見了,但不會絕對沒有。」余師傅說。

  實驗證明

  添加洗衣粉和明礬的油條更蓬鬆

  實驗材料:500克麵粉、明礬、少量洗衣粉

  步驟一:和面

  將500克的麵粉,依照一定比例加入食鹽等材料後,揉成麵糰,將麵糰均分成3塊,然後在其中一塊麵糰里加入一定量的明礬,另一塊加入10克洗衣粉,第三塊無添加,然後再次分別揉面至均勻。

  步驟二:醒面發酵

  炸油條的面和好以後,還必須要醒面至少3次,每次間隔時間30至40分鐘,這樣炸出來的油條才會比較均勻,不出現麵疙瘩,而且有助於麵糰發酵到較好的狀態。

  醒面過程中,要將和好的麵糰反覆揉搓至光潔,然後再靜置。

  步驟三:制條,熱油

  記者將和好的麵糰取出進行最後一次揉面,並且仔細檢查3塊麵糰均已完全發酵後,開始將麵糰擀成薄片,用刀切成長條,同時,炸鍋內放置適量植物油,油溫大約控制在170~180℃之間。

  步驟四:開始炸制

  首先將無添加劑的麵粉長條投入油中,粉條起了極為細小的泡泡,然後慢慢膨脹開來,但是膨脹的幅度並不是很大。

  接下來,投入添加明礬的麵粉長條,投入的瞬間,麵粉長條身上冒出了大量的氣泡,油條膨脹的幅度明顯要大許多。

  最後投入的是添加了洗衣粉的麵粉長條,亦有大量的氣泡出現,油中還出現了少許的白色漂浮物,蓬鬆程度亦比無添加的油條高些。

  步驟五:比對成品油條

  記者對三種油條進行了比對發現,無明礬和無洗衣粉的油條顏色上下均勻黃亮,油條表面膨脹形狀也比較均勻,而且很容易撕開。撕開以後的油條橫斷面,有氣孔和網狀結構,裡面顏色略微帶一點黃色,聞起來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有一股麥面炸制後的油香,油條入口感覺比較酥脆。

  添加明礬的油條顏色也較為黃亮,而且外形較無添加油條略大,撕開以後,裡面的面色發白髮青,入口時,感覺略微有點發澀發苦,而且麵皮較硬,嚼起來比較費勁,需要用力扯才能撕開油條。

  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外觀上顏色黃亮膨大,有些膨大的地方輕輕一觸就會碎掉,整根油條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撕開後面色也是發白髮青,油條表面還有很多如穀粒大小的小泡。油條更加脆,橫斷面斷孔較大,但是入口感覺比較硬,味道酸澀感較明顯。

  廚師建議

  自製油條可以加牛奶雞蛋

  油條是廣大市民喜愛的日常早餐,但很多人早上因為趕著上班,會匆忙在一些路邊攤隨手購買幾根帶在路上吃。由於時間緊迫,或者急於趕路,往往是為了吃早餐而吃早餐,根本無暇留意自己購買的油條的味道和口感,因此也就沒時間考慮自己購買的油條是否安全健康。

  既然外面買的吃著不放心,何不嘗試在家自己製作油條呢?

  廚師余先生介紹了家庭製作油條的小竅門。「為了讓油條膨大一些,酥軟一些,大家可以在和面時將食用蘇打粉、精鹽、雞蛋、色拉油、牛奶和水充分攪散後,再加入麵粉,喜歡甜食的人還可以加入適量白糖,和面時需按由低速到中速攪拌的順序,然後再揉面醒面,等待充分發酵後再進行炸制。這樣製作出來的油條食用安全有保證,同時油條口感會鬆軟可口。」


油條添加洗衣粉是謠言,不過也得承認,前些年有些商戶會在炸油條的時候放入添加劑,不過近些年隨著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加大,在油條中摻雜違法添加劑的行為也明顯有了好轉。

傳統油條是怎麼炸出來的?

在我國的各種早點攤位上,油條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其備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口感酥脆。

那麼油條到底是怎麼做的呢?其實,傳統油條的做法是往麵粉里加入明礬、小蘇打等和成麵糰,再將麵糰拉條,最後油炸而成。油條能形成酥脆的口感,就與加入的這幾種東西有關。

明礬又叫硫酸鋁鉀,是一種水解後呈酸性的復鹽。而小蘇打(碳酸氫鈉)或者蘇打(碳酸鈉)經水解後呈鹼性。這兩個一酸一鹼,就像玄冥二老,一旦碰到就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和氫氧化鋁絮狀物,促使麵糰膨鬆。而且,這個反應在低溫下進行的很慢,但一遇到高溫油炸就會迅速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高溫還會使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促使麵糰中的水分汽化和澱粉糊化膨大,使油條更蓬鬆。另外,明礬的水解產物氫氧化鋁還能吸附水中的雜質,形成絮狀物礬花,使油條發脆。

油條中真的能摻入洗衣粉嗎?

如果是為了蓬鬆效果的話, 在油條中摻入洗衣粉也確實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

因為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有活性成份、助洗成份、緩衝成份、增效成份、分散劑、輔助成分等。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表面活性劑,用洗衣粉代替小蘇打和明礬後,麵糰發起來的效果還是很好的,甚至速度比常規的礬鹼組合還要快。

但是,只要一高溫油炸,加入洗衣粉的麵糰就會塌下去,變得暗淡無光,跟木棍一樣,完全沒有酥脆的口感,還有洗衣粉的味道,估計也沒人愛吃。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得從洗衣粉里的表面活性劑說起。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起泡能力,經常被用作發泡劑。在高溫油炸時,麵糰里表面活性劑形成的「液膜」就會被打破,包裹的氣體就會趁機跑掉,也就失去了蓬鬆的基礎。這就是為什麼加了洗衣粉的濕麵糰能很好發泡,但油炸後卻成了面棍的原因。因此,用洗衣粉炸油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總的來說,用洗衣粉炸油條完全沒有必要,也炸不出好看又好吃的油條。真這樣做的商家,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腦子進洗衣粉了。大家還是不要擔心了。

如何分辨油條是否添加洗衣粉?

據糧油市場報了解,有一些餐飲界的從業人員表示,通過一些特徵,大致可以分辨出油條是否添加了洗衣粉這樣的非法添加物。

因為,從外表看來,無明礬和無洗衣粉的油條顏色上下均勻黃亮,油條表面膨脹形狀也比較均勻,而且很容易撕開。撕開以後的油條橫斷面,有氣孔和網狀結構,裡面顏色略微帶一點黃色,聞起來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有一股麥面炸制後的油香,油條入口感覺比較酥脆。

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外觀上顏色黃亮膨大,有些膨大的地方輕輕一觸就會碎掉,整根油條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撕開後面色也是發白髮青,油條表面還有很多如穀粒大小的小泡。油條更加脆,橫斷面斷孔較大,但是入口感覺比較硬,味道酸澀感較明顯。

希望大家在食用油條的時候多多留意,盡量購買看起來衛生、正規攤位售賣的油條,如果發現疑似洗衣粉油條售賣,也可以直接舉報。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15


哪根油條是自己炸的,你能看出來嗎?

以上三根油條中有兩根是在外面街邊小吃買來的,有一根是自己炸的。回到家中找媳婦尋歡,結果2分鐘不到就完事了,找兩R兩N後加120讓你戰力飆升哦!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那根小的是自己炸的,而其他兩根油條都是添加了一定量的明礬。

教你如何辨別油條是否添加了明礬

接下來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法識別你買的油條是否添加了明礬,以及是否是問題油炸出來的油條。

趁熱掰開聞一下

鑒別油條是否添加明礬超標,就是趁油條還熱的時候,掰開後,用鼻子大力的吸幾口,如果感到特別刺鼻,那就證明你目前吃的油條存在嚴重的明礬超標問題。

添加了明礬以後,油條會膨脹的很大

1.有的商販打著無明礬油條的旗號,就是這種油條,外表看起來非常好看,用的油是普通油,相比陳油和地溝油還是比較乾淨的。但是也是添加了明礬的,添加了明礬以後油條會膨脹的很大,顏色油黃,非常好看。

油條涼了以後發黑也有問題

2.這種油條問題更大了,建議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吃這種油條。顏色看起來就有點不正常,黃的發白,涼了以後有點發黑的感覺。這種油條不僅添加了明礬,而且用的都是問題油,如地溝油、老陳油等等炸出來的。

3.這是自己做的油條,無明礬,乾淨油炸出來的。表面看起來膨脹的很小,內芯也比較結實。由於和面的時候加了雞蛋,味道和顏色看起來還是挺正的。

湖南綠色食品網小編帶您了解明礬。

當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被人食用後,基本不能排出體外,它將永遠沉積在人體內。

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現為明礬可以殺死腦細胞,使人提前出現腦萎縮、痴獃等癥狀,影響人們的智力,對生命影響不大。

雖然中國早在30多年前就曾禁止過鋁製餐具的使用及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但最近幾年,人們在這方面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導致明礬的使用率有所上升。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將明礬列為有害食品添加劑。


油條是廣大市民最喜歡的早餐美食之一,但是,網上流傳著「添加了明礬或洗衣粉的油條,炸制出來會更蓬鬆,顏色也更鮮艷」。在網上還有專門介紹油條炸制時麵粉和明礬的配製比例。

那麼,添加了明礬和洗衣粉的油條與無添加的油條有什麼區別呢? 實驗材料:500克麵粉、明礬、少量洗衣粉步驟一:和面 將500克的麵粉,依照一定比例加入食鹽等材料後,揉成麵糰,將麵糰均分成3塊,然後在其中一塊麵糰里加入一定量的明礬,另一塊加入10克洗衣粉,第三塊無添加,然後再次分別揉面至均勻。步驟二:醒面發酵 炸油條的面和好以後,還必須要醒面至少3次,每次間隔時間30至40分鐘,這樣炸出來的油條才會比較均勻,不出現麵疙瘩,而且有助於麵糰發酵到較好的狀態。 醒面過程中,要將和好的麵糰反覆揉搓至光潔,然後再靜置。步驟三:制條,熱油 將和好的麵糰取出進行最後一次揉面,溫情之夜,男人滾沙發兩分鐘完事尷尬,科學提高幹事的戰鬥力,關注(先兩個a再兩個o後跟116)並且仔細檢查3塊麵糰均已完全發酵後,開始將麵糰擀成薄片,用刀切成長條,同時,炸鍋內放置適量植物油,油溫大約控制在170~180℃之間。步驟四:開始炸制 無添加劑的麵粉 長條投入油中,粉條起了極為細小的泡泡,然後慢慢膨脹開來,但是膨脹的幅度並不是很大。 添加明礬的麵粉長條,投入的瞬間,麵粉長條身上冒出了大量的氣泡,油條膨脹的幅度明顯要大許多。 添加洗衣粉的麵粉長條,亦有大量的氣泡出現,油中還出現了少許的白色漂浮物,蓬鬆程度亦比無添加的油條高些。步驟五:比對成品油條 無明礬和無洗衣粉的油條顏色上下均勻黃亮,油條表面膨脹形狀也比較均勻,而且很容易撕開。撕開以後的油條橫斷面,有氣孔和網狀結構,裡面顏色略微帶一點黃色,聞起來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有一股麥面炸制後的油香,油條入口感覺比較酥脆。 左至右油條:添加明礬、無添加、添加洗衣粉


日前,市市場監管局接到市民反映,城區有小吃店做油條時加入少量洗衣粉,做出的油條更大品相更好,希望主管部門能去做個抽樣檢查。  接到舉報後,市場監管局聯繫了多家檢測機構,但得到的答覆是:無法檢測油條是否加入洗衣粉。但消費者有投訴,主管部門必須有所作為。  2月10日,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城區幾家油條銷量較大的小吃店開展了專項檢查,現場抽取3個批次的油條送檢,主要檢測油條鋁殘留量,預計檢測結果在農曆新年前可以揭曉。與此同時,市場監管局借用了國貿大酒店的面點間,請來兩家小吃店業主和該酒店的一位高級面點師,現場進行3組配方的比對試驗。 試驗現場加洗衣粉做油條到底行不行   前天上午10時30分,被邀請前來做試驗的兩家小吃店油條師傅和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一起來到國貿大酒店面點間。城西所副所長徐宏偉特地在國貿附近的超市,買了一包奧妙凈藍全效洗衣粉。油條麵粉、發泡粉、油條發粉、量具……所需用品準備停當。  徐宏偉宣布試驗規則:3人分別做三組實驗,每人每次用1斤麵粉。第一組按各自平常的配方和面;第二組在平常配方里加8克洗衣粉;第三組完全使用洗衣粉,不用發粉、泡打粉等任何食品添加劑。規則明確後,3位師傅開始動手和面。湊巧的是,3位師傅老家都在河南。  趙新平和薛超是師徒倆,在城區各自經營一家早餐店,來富陽都已有六七年。國貿面點師孫國勇曾在石家莊當兵,以前在部隊招待所經常需要製作油條,現在一般兩三天做一次,主要提供於自助早餐。  趙新平說:「我們早已開始做無鋁油條。無鋁油條的製作配方不一,我們不會輕易對外公開自己的配方比例,這屬於商業機密。」他表示,其實就是將傳統油條裡面的明礬,用不含鋁的複合膨鬆劑替代。  「先往麵粉里加入適量的無鋁油條發粉和泡打粉,再加入適量的鹽,加入溫水後開始揉面,麵糰需反覆揉捏,之後開始發酵。」薛超說,平時他們都是凌晨兩點左右起來,一次要揉三四十斤麵粉,每天賣出油條1200根左右,麵糰的發酵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這次實驗時間的關係,麵糰發酵只能在兩個小時左右。下午1點多,三組麵糰發酵完成。為了不污染鍋內的油,3位面點師傅先開始炸正常配方的油條。把成形的面塊丟進高溫油鍋中,拉長的面塊很快漂浮到油麵上,迅速膨脹成了一根大大的油條,表面看起來金黃酥脆。  3組正常的油條炸完後,3位師傅又將正常配方加8克洗衣粉的面塊放進油鍋中,炸出的油條形狀、顏色與正常配方的基本一致。  最後,將第3組試驗的面塊,即只在油條麵粉中加入洗衣粉,放入油鍋後,面塊一直沉在油鍋底部,遲遲沒有膨脹,也沒有浮到油麵上來。出鍋後,油條顏色也比其餘兩組配方明顯要白,而且沒有氣孔。 試驗結論加洗衣粉做油條沒有必要   從3組試驗來看,完全靠加入洗衣粉,不可能做出又大又漂亮的油條,而用正常配方加入少量洗衣粉,也沒有起到改善油條品質和品相的作用。  薛超說,到富陽做早點生意五六年了,一直靠起早貪黑,賺點辛苦錢。每天半夜一兩點起來揉面,四五點醒面、做油條,到上午10點左右結束早班生意。午飯後,開始將早上揉好的面醒著,做下午的點心生意,一般到傍晚五六點收工回家休息,每天能賣出1200根油條。  記者向薛超了解做油條必須加的兩種添加劑——無鋁油條發粉和無鋁害雙效泡打粉的價格,並算了一筆賬:泡打粉每包1000克,12.5元;油條發粉每包500克,4.5元;其餘就是根據口感再加少許的鹽。  一包泡打粉可以用4天左右,油條發粉基本每天一包,添加劑的總費用每天也不超過10元。  據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認為,當一種非法添加物不能給商家帶來預期的任何好處,反而因添加洗衣粉,增加了製作成本。無論出於成本考慮還是出於風險考慮,商家都不會將這種添加行為持續下去。因此「做油條添加洗衣粉」這一說法,更大的可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不過,被譽為「杭州市工商系統專家」的徐宏偉也想藉此機會提醒廣大市民,無論做油條的過程中是否加入洗衣粉,使用的添加劑是否為無鋁,油條都稱不上是健康食品,偶爾吃點沒關係,但對於特別喜歡的朋友來說,油條還是少吃為妙。


近日,有市民向市場監管局反映:城區有小吃店在油條里加洗衣粉,油條做起來很大、很漂亮,希望市場監管部門抽個樣檢驗一下。接到舉報後,市場監管局聯繫了多家檢測機構,但這些檢測機構的答覆是:洗衣粉加入油條後無法檢測。

2月10日,為查清事實、排除疑問,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城區幾家油條銷量較大的小吃店開展了專項檢查,現場抽取3批次油條送檢(檢測油條鋁殘留量),並借用國貿大酒店廚房,請兩家小吃店業主和國貿大酒店高級面點師一同在多家媒體記者見證下,進行了比較試驗。

現場檢查、專項抽檢三家油條店

上午8時許,市場監管局餐飲科、城西所執法人員首先來到富春街道莧浦西路的一家小吃店。該店門口有不少市民在排隊買油條。小吃店有五名員工,執法人員要求店家出示經營證照及從業人員健康證,店主取出餐飲許可證和兩本健康證。店主解釋:「快過年了,有幾名員工已回家,實在忙不過來,臨時找了幾人來幫忙。」

執法人員要求店家限期辦理相關證件,責令無健康證人員立即辦理健康體檢。隨後,店家出示了製作油條的原料及使用的添加劑:油條麵粉、無鋁油條發粉、無鋁害雙效泡打粉(複合膨鬆劑)、精製岩鹽。

經查看,這些食品原料的包裝上標有QS標誌和生產廠家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在其加工場所和原料倉庫內,未發現洗衣粉等異常物品。

同樣,經查,位於田園路口的小吃店,該店上午餐飲許可證有效,但有一名員工未辦理健康證,炸油條所使用的原料與第一家一致,在其加工場所和原料倉庫內,沒有發現洗衣粉等異物。

而位於城東市場內製作油條的小吃店的餐飲許可證和健康證均有效,但炸油條所使用的添加劑與前兩家不同:是碳酸氫鈉(小蘇打)、碳酸氫銨。對於邀請其做比較試驗。店主陳某表示沒時間參加。

三組試驗、現場鑒別洗衣粉油條

上午11時許,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兩家小吃店的油條師傅一同來到國貿大酒店面點間,和高級面點師孫師傅一起做比較試驗。

試驗前,市場監管執法人員特地在附近超市裡買了一包奧妙凈藍全效洗衣粉。城西所徐宏偉副所長說明比較試驗方法,要求三位面點師分別做三組實驗:第一組按各自平常的配方和面;第二組在平常配方里加8克洗

衣粉;第三組完全使用洗衣粉,不用發粉、泡打粉等任何食品添加劑。

趙師傅說:「我們早已開始做無鋁油條,無鋁油條的製作配方均不一,我們都不會輕易對外公開我們的配方比例,這是我們的商業機密。」他表示,其實就是將傳統油條裡面的明礬用不含鋁的複合膨鬆劑替代。

「先往油條粉里加入適量的無鋁油條發粉和適量的無鋁害雙效泡打粉,再加入適量的鹽,加入適量的溫水後開始揉面。對麵糰進行反覆揉捏揉成麵糰,之後開始對麵糰進行發酵。」他說:「我們製作油條,麵糰的發酵時間是越長越好的,因為這次實驗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將麵糰發酵兩個小時左右。」

下午1點30分,三組麵糰都發酵完成。為了不污染鍋內的油,三位面點師傅先開始炸正常的油條。在高溫的油鍋中,被拉長的面塊很快漂浮了起來,慢慢膨脹成了一根大大的油條,表面也是金黃酥脆的樣子。

正常的油條炸完後,將正常配方加8克洗衣粉的面塊放進油鍋中後,油條炸出來的形狀與正常的基本一致。

最後,將使用洗衣粉取代無鋁油條發粉、無鋁害雙效泡打粉的麵糰以同樣方式放入油鍋炸。只見面塊沉入油鍋底部,面塊遲遲沒有膨脹起來,而是一團炸幹了的面。

三位師傅的三種油條分別炸好後,經觀察,正常油條的酥鬆度很好,表面酥脆中間鬆軟;正常配方加8克洗衣粉的油條,表面與正常油條差不多,但不鬆軟;而完全使用洗衣粉發麵的油條,其顏色、形狀與前兩種油條差異很大,表面呈白色,完全沒有氣孔。

試驗結論:油條加洗衣粉,沒有必要

從三家小吃店的現場檢查情況、三組比較試驗的油條外形看,油條加洗衣粉並沒有對改善油條的品質起任何作用,並且無鋁油條發粉、無鋁害雙效泡打粉等添加劑的價格都比較便宜,按照每家店每天的使用量僅需8-9元。

因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認為:當一種非法添加物不能給商家帶來預期的好處反而會增加成本,商家無論出於成本考慮還是出於風險考慮,都不會將這種添加行為持續下去。因此油條中添加洗衣粉這一說法更大的可能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溫馨提醒:無論油條中是否使用了洗衣粉,油條使用的添加劑是否無鋁,油條都稱不上一種健康的食品,相反,稱油條為垃圾食品也不算冤枉了它。因此,對於愛吃油條的朋友來說,油條您還得悠著點吃。


今天就來科普下中國的傳統早餐油條,以及識別洗衣粉油條的方法

傳統油條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其起源遠遠早於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齊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於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又《寒具詩》云:『縴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寒具乃捻頭也,出劉禹錫《佳話》。」然而這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並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麵食的又一創新。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傳統油條製作方法做法一原料:普通粉5000克,鹽比例相同,鹼(冬季60克,春季70克,夏季85克),溫水(冬季3000克,夏季2750克)[1] 1.將鹼、鹽按比例兌好,碾碎放入盆內,加入溫水攪拌溶化,成乳狀液,並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響聲,再加入麵粉攪拌成雪花狀,揣搗使其成為光滑柔軟有筋力的麵糰,用溫布或棉被蓋好,醒20至30分鐘,再揣搗一次,再疊面,如此3至4次,使麵糰產生氣體[1] ,形成孔洞,達到柔順。2.案板上抹油,取麵糰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長條,用小麵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寬的長條,再用刀剁成1.5厘米寬的長條,將兩條摞在一起,用竹筷順長從中間壓實、壓緊,雙手輕捏兩頭,旋轉後拉成長30厘米左右的長條,放入八成熱的油鍋中,邊炸邊翻動,使坯條鼓起來,豐滿膨脹酥脆,呈金黃色即成。做法二原料:麵粉300克,溫牛奶250毫升,泡打粉1小勺,小蘇打半小勺,鹽1小勺,植物油25克。做法:1.把泡打粉、小蘇打和鹽用溫牛奶化開,和麵粉和好揉勻,再倒入少許植物油,揉光滑,蓋上蓋子放在常溫下一夜(注意不能放進冰箱);2.次日早上,把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不用揉,直接平攤並整理成寬約7cm、厚約1cm的長條,再用刀切成寬2cm的小條。然後用筷子在每個小條上順壓一下,再把每兩個小條的兩頭捏在一起;3.鍋熱倒油,油溫較高時把做好的油條生坯抻長後,放入油鍋里炸至金黃色撈出即可。健康油條

簡單講就是無鋁油條。該油條新技術利用麥曲(小麥粉)發酵技術進行了酸菌菌體存活率和產酸活力的研究,利用酵母預處理技術研究了物化方法預處理酵母麵糰中酵母發酵流變學特性的改善作用,為製作無鋁健康油條產品質量提供了理論信息和實踐依據。健康油條的新技術配方包括一定比例的小麥粉、雞蛋、植物油等,炸好的油條成品外酥里嫩,膨鬆良好,大小均勻,無異味,營養豐富,不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用新型複合油條粉代替了傳統的鹽、鹼、礬膨鬆劑試製油條,同時在麵糰中添加12%的雞蛋,改善油條的質感和色澤,成品油條各項指標都優於傳統方法的製品,具有色澤金黃、外酥內軟、松泡膨大、柔韌有勁的特點。尤其是在配料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雞蛋,營養價值也較普通油條有所提高。由於這種油條在製作中未加明礬及臭粉,因此不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鋁和其他成分。健康油條製作做法原料:麵粉1500克,油條粉30克,雞蛋3個,色拉油3兩和面方法:1.稱好標準水,春秋天用溫水,夏天用涼水,冬天用微燙手水;2.把水稱好放在盆里,加入3個雞蛋,三兩色拉油攪拌均勻;3.將面放進盆里;4.把油條粉放進面盆里完全攪拌開;5.加入2項,用雙手從低往上挑,沒有乾麵為止;6.自然醒發4小時即可使用。炸制方法:1.把炸油條的工作面板做好即案板上放好乾面,刀,不鏽鋼摁條,大擀麵杖;2.打開一包油條面,把面擀成長50厘米左右, 寬18-20厘米,厚0.9-1厘米,然後用刀把面切下來,一條一條用手重疊順好;3.油條面切成寬2-2.5厘米,厚度0.9-1厘米,再用刷子輕輕的在面上刷一下乾麵,將兩條面坯相對重疊,用壓條摁住,兩頭從中間捏住,再把面拉長拉直下鍋,油溫必須控制在200度;3.放入油條機炸制2分鐘即可。油條配料——膨鬆劑複合疏鬆劑又稱泡打粉、發泡劑、發酵粉、油條精,廣泛應用於麵食蛋糕、餅乾等食品的生產製造。最早在日本使用廣泛,日本標準名稱為合成疏鬆劑,中國標準名稱為複合疏鬆劑。日本標準有五項指標:二氧化碳氣體發生量、硝酸不溶物、砷含量、重金屬含量、PH值,中國標準除了以上五項指標外,還設有加熱減量、細度指標。這是根據我國生產實際和用戶的需要而跟進。產品特點為了使產品達到酥鬆、綿軟、入口即化的效果,必須加入一定量的起蓬鬆作用的複合疏鬆劑,研製出性價比高的油炸型疏鬆劑,而且和同類產品比較,具有如下特點:1. 產氣效率高,產氣曲線符合工藝加工需要。2. 配方平衡,在產品中無鹼澀味,Ph值剛好接近中性。3. 安全性高,可以適當提高用量,從而減少雞蛋、油等原料的相對比例,提高經濟效益。無鋁膨鬆劑根據國家GB2760食品添加劑的衛生標準,以麵粉為原料,經蒸、炸、烘烤加工製成的面制食品中,鋁的殘留量應≤100毫克/千克,統稱無鋁膨鬆劑。根據中和值原理,合理調配鹼性鹽和酸性鹽之間的最佳比例,刻意規避鋁鹽對人體智力的傷害作用,選用高效無毒副作用的酸劑,結合有效助劑,精製而成的第三代高效複合膨鬆劑無鋁油條粉。加工商在製作過程中為使油條、餅乾、粉條、麵包、饅頭等面製品鬆軟、酥脆,過量加入含鋁添加劑(明礬),導致油條等食品中鋁含量超標。據衛生監督所有關人員稱,我國將加大對油條等油炸食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如查實從事油條等食品生產的經營單位濫用明礬,將責令其停止生產經營活動。產品特點一、安全:不含明礬等在國外已被禁止的有害物質,完全符合GB2760等相關規定。二、高效:根據使用產品的不同特點,相繼開發快性膨鬆劑,慢性膨鬆劑,雙重膨鬆劑三種類別,上述三種產品,均不同程度利用雙重發酵原理,保證發酵完全。三、效果:外觀和口味上都保持優質品質,油條不變形、不吸油等,如蛋糕等表面平整、均勻,無塌陷;組織細膩、綿密;口感鬆軟,無澀味。四、用法和用量:直接隨料加入,用量只及常規發泡粉的一半。五、使用範圍 :適用於油條、麵包、餅乾、饅頭、粉條等麵食品。以上是可以食用的油條,下面說說不法商販製作的洗衣粉油條識別潲水油和洗衣粉油條辨別潲水油、洗衣粉油條不良商販在炸油條用潲水油,並在麵粉里加入少量的洗衣粉,所以就算用潲水油炸出來後的油條一樣金黃酥脆,體大飽滿,還能看見亮晶晶的顆粒物。外觀賣相非常誘人。洗衣粉油條過量食用會導致中毒,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吃早餐的朋友可要注意了,該判別潲水油和洗衣粉油條的方法如下:潲水油,可以用肉眼看出,油特別黑,炸東西的時候還會發出一股惡臭的油味。現如今路邊攤小食檔有相當大的一部份用的就是潲水油。洗衣粉油條有如下特點:一、表面光滑,順光時可見亮晶晶的顆粒,油條的斷面會出現大孔洞。而正常的油條,斷面呈海綿狀,氣孔細密均勻。二、吃起來口感平淡,沒有油炸的香味。三、聞起來會有少許刺鼻的氣味,不過需要仔細辨別,因為麵粉發酵時要密封,洗衣粉在裡面不容易被揮發,在下鍋前一小時左右不良商家把密封的麵粉打開,然後用力反覆地搓揉幾分鐘,再通過切條、下鍋、煎炸等程序,這樣炸出的油條自然誘人,食客也很難聞到裡面的洗衣粉的味道了。最後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貪小便宜吃到不良油條。就這些,歡迎討論


如果說油條添加了洗衣粉,真是讓人吃驚。本人在八十年代初期,實實在在炸過幾年油條。

油條原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食品,在過去經濟落後、人民群眾比較貧窮的年代,油條是大眾比較認可而且經常會用到的一種禮品,尤其是在農村,親戚家有個什麼喜事比如生孩子,娘家及親戚總要備上禮品,表示祝賀,其中就少不了油條。可如今,油條早已從禮品的位置上退下來了,成為人們日常食用的食品,特別是早餐,吃油條的絕配要算胡辣湯、豆漿、小米粥等。

油條屬於油炸食品,也有他的製作方法和配方,原始傳承下來的配方,也許南北東西,各有不同。在我們中原一帶,炸油條只需要五樣東西,即水、明礬、鹽、水鹼、油。炸油條有句俗語,叫做鹽是骨頭鹼是膘。意思就是添加鹽,是為了油條有筋骨、有筋道,而水鹼就是要油條經熱油一炸,就能鬆軟起泡,讓人吃起來鬆軟可口,明礬顯然起著平抑調和的作用。這種配方,作為明礬和水鹼一般是定量,而鹽則要根據季節,有重有輕,在夏季,同等量的麵粉,添加的鹽就要多些,到了冬季,鹽需要的就會少些,這就是我們吃油條時,為什麼會感覺冬季油條比夏季油條鹽味要淡些的緣故。

油條在添加凡、鹼、鹽後,一般是冷水和面,面要充分的揉捏,其間要讓面充分的醒,醒過一段時間,再揉,再醒,再揉,當面醒到可以拉長到一定程度,而縮索緩慢時,將油加熱至沸騰,便可以炸了。只要油條面和的到位,醒的到位,油條面坯入鍋就會立即膨脹,用筷子翻撥幾次,見到油條上色、堅硬即可出鍋。這就是傳統的油條製作方法。

可如今,人們在高速發展的社會、高速發展的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面前,人們都在追求高速、任何東西都在追求高速的時候,人們也在追求油條製作的高速方法,比如未經炸過的油條毛坯,比如類似立等可取式的油條製作,這種速成式的油條製作,顯然依賴的必然是食品添加劑的作用。目前市場銷售的油條,有沒有洗衣粉,我們不敢亂說,使用一些添加劑的行為就很難說了。一般來說,傳統的油條有點點的澀味,那是明礬的味道,如果油條吃起來滿口的香味,我倒覺得值得懷疑。


謝邀。想起來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油條了……


分析:

不爭的事實是路邊的油條大多加有明礬,加入明礬可以是油條更膨大鬆軟,賣相更好。那明礬到底是什麼?

十二水合硫酸鋁鉀(明礬的化學名)又稱:明礬、白礬、鉀礬、鉀鋁礬、鉀明礬,是含有結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無色立方晶體,外表常呈八面體,或與立方體、菱形十二面體形成聚形,有時以{111}面附於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狀,屬於α型明礬類復鹽,有玻璃光澤。密度1.757g/cm3,熔點92.5℃。92.5℃時失去9個分子結晶水,200℃時失去12個分子結晶水,溶於水,不溶於乙醇。明礬性味酸澀,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斂作用等,可用做中藥。明礬還可用於製備鋁鹽、發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劑、媒染劑、造紙、防水劑等,還可用於食品添加劑。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用於凈水和做食用膨脹劑。

我們再來看看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洗衣粉是一種鹼性合成物,以硅酸鹽和硼酸鹽為主要原料,主要成分共有五大類:活性成份、助洗成份、緩衝成份、增效成份、分散劑LBD-1、輔助成分。其中最主要成分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鈉,以及少量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再加一些助劑,磷酸鹽、硅酸鹽、元明粉、熒光劑、酶、碳酸鈉(純鹼)、硅酸鈉(水玻璃)等,經混合、噴粉等工藝製成,現在大部分用4A氟石代替磷酸鹽。

了解了兩種添加物的化學成分我們可以找出一些共通點:

1.明礬與洗衣粉均是複合鹽類,都能溶於水;

2.明礬和洗衣粉都能有發酵的作用,並在發酵過程中產生氣體;


結論:

由於現今對明礬的添加國家有相關的限制,明礬也不容易購買到,為了是油條的賣相保持良好,添加洗衣粉也不是沒可能的。

不過,添加了洗衣粉的油條我們也是可以判斷出來的:


(由左至右:添加明礬;無添加;添加洗衣粉)

當我們對成品油條進行比對時可以發現,無明礬和無洗衣粉的油條顏色上下均勻黃亮,油條表面膨脹形狀也比較均勻,而且很容易撕開。撕開以後的油條橫斷面,有氣孔和網狀結構,裡面顏色略微帶一點黃色,聞起來沒有任何異味,而且有一股麥面炸制後的油香,油條入口感覺比較酥脆。

  添加明礬的油條顏色也較為黃亮,而且外形較無添加油條略大,撕開以後,裡面的面色發白髮青,入口時,感覺略微有點發澀發苦,而且麵皮較硬,嚼起來比較費勁,需要用力扯才能撕開油條。

  添加洗衣粉的油條外觀上顏色黃亮膨大,有些膨大的地方輕輕一觸就會碎掉,整根油條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洗衣粉的香味,撕開後面色也是發白髮青,油條表面還有很多如穀粒大小的小泡。油條更加脆,橫斷面斷孔較大,但是入口感覺比較硬,味道酸澀感較明顯。


推薦閱讀:

郫縣豆瓣醬可以運用到哪些好吃的菜上?
有哪些廣式靚湯喝一口就根本停不下來?
塗記油酥餅怎麼樣?

TAG:餐飲 | 美食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