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跟我姓不可以嗎?快被老公氣死了,我該怎麼辦?
實在無法忍受其他答主的腐朽答案而怒答。
中心思想:強迫孩子跟自己姓而完全不顧妻子的想法,是盧瑟的行為,那種不需要做DNA鑒定就能確信自己百分之百是孩子父親的男人才是幸福而成功的~
題主的丈夫和大多數的答主的思想認識落後於全國54.7%的群眾。
根據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3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47.5%的受訪者認為孩子應該隨父親的姓。54.7%的受訪者能接受孩子隨母親姓,23.2%的受訪者則表示對此不能接受。
交叉分析顯示,65.2%的男性受訪者認為孩子姓什麼很重要,顯著高於女性受訪者的比例(46.2%)。為什麼男人認為姓什麼很重要?因為在生孩子繁衍後代這件事情上,也只有姓什麼是他們說了算吧。他們先天沒這個生理功能,後天又缺乏照料孩子的主觀努力,除了強制孩子跟自己姓,他們跟孩子其實沒多少關係。
新中國成立之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頒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踐行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的《婚姻法》。《婚姻法》第22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但法律並沒有規定,子女必須隨父姓。
所謂隨父姓,來自封建男權傳統,即僅僅以父系血統作為「至親」的憑證,事實上,母系的血統才是真正的「純正」,因為母親和孩子的血緣關係是不需要驗證的。也就是說,孩子隨媽媽姓,姓氏和血緣是高度一致的;隨父姓,可不一定。
再者,母親在懷孕、分娩和哺乳的過程中,承擔著無人可以取代的工作,也付出了健康和職業發展的代價。更何況,母親在孩子的養育照料上,通常也是付出最多的人。
題主只是希望第二個孩子跟自己姓,我認為這個要求已經極低;有些回答里說兩個孩子會因為不同姓而生分,那是你們以為孩子會跟你們一樣狹隘無知吧。兩個孩子一個隨父一個隨母,他們的姓名才能真正體現家庭的完整和平等。
如果您的先生仍然不同意,您可以要求他在孩子生下來以後,除了哺乳之外一切家務勞動包辦,並且負擔所有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的費用。做不到?那麼請他說說他有什麼權力剝奪你和孩子的法定權利呢?您已經免費送他大孩子的命名權了!
安徽省長豐縣近年來實施「姓氏改革」,對新生兒隨母姓的家庭進行現金獎勵(1000元)。這樣做,是政府希望能夠從改變姓氏文化入手,淡化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傳承姓氏,延續香火的認知,由此改變農村的男孩偏好,解決中國目前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超高的性別比(出生的男嬰對女嬰的比例)。雖然這個政策的效果如何不好說,但答案里那些認為隨父姓天經地義的人,應該想想這些「天經地義」的傳統文化,如何導致了女人低下的社會地位,以及底層、農村男性最終要面對的問題——沒有足夠的結婚對象。
其他認為「當然只能隨父姓「的答主們,你們那種資源按照男性生殖器分配、文化符號圍繞男性生殖器命名的原則,不僅造成了極大的惡果,其實在科學上很靠不住。
遺傳學家嚴家新曾經發表了一篇文章《姓氏崇拜的遺傳學含義》,他認為整個社會應當淡化姓氏的觀念。因為遺傳學表明,過了5代以後,後裔與先輩在遺傳上的關係就微乎其微了。他是這麼算的: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有關婚姻關係的法律和社會道德觀念變化很大。父子關係與母子關係相比,其不確定性要大得多,在兩個世代之間其確定性能達到90%就算不錯了。如果年代久遠,則後代的確定性會快速遞減,其結果『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以每傳一代父子關係的確定性為90%計算,傳2代的確定性為81%,傳3代為73%,依此類推,到第7代就低至48%,到第80代確定性僅為0.02%。這意味著當代每一萬個名義上的孔子後裔中,僅有2人DNA鑒定可能合格。如確定性按95%計算,第80代後裔的確定性只有1.7%。即使確定性按99%計算(這實際上絕無可能),傳80代後,確定性也只有45%。
這就是說,即使文字的家譜100%真實可靠,當代絕大多數「孔子後裔」也不可能檢測到孔子的Y染色體。所以DNA鑒定對於修家譜來講絕對是無事生非、自尋煩惱,萬萬使不得。代次越多,風險越大。凡屬超過10代的家譜,從遺傳學的角度都可認為是「滿紙荒唐言」。」
你是說孩子爸不讓二胎跟你姓是嗎?
我老公也很自私,一開始他也不肯,他爸媽說,我爸媽帶孩子很辛苦,我帶孩子也很辛苦,就跟我們姓吧,他聽他媽媽的話,於是老二就跟我的姓。
一開始還說如果老二是兒子就跟他姓,如果是女兒的話,就跟我的姓。還好老二是女兒,所以是跟了我的姓。
那要麼就別生了,我那麼辛苦帶孩子,他平時都不帶孩子。憑什麼都跟他姓啊!
我覺得他總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什麼孩子心兩個姓么不好啊,別人有想法什麼的,你也見招拆招吧!
其實,這是由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思想影響的。那時候的婦女一旦嫁人了,還要改稱呼,。比如張夫人,王氏之類的!都是跟著男人的姓氏稱呼。 現代自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賽先生""羅先生"後婦女才開始得到解放。 所以說無論從歷史習慣,還是人文風俗上來說都有一種夫為妻綱的味道。儘管男女平等宣揚的幾十年,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可是那傳宗接代的理念還是殘留的。 作為一個女人,既然你的丈夫不願意讓孩子跟你姓。那就不要強行和他爭。 你可以曲線救國,比如讓孩子小名跟你姓。又或者取一個你和你老公兩個姓氏合起來的名字(我姐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其實作為中國女人你還是比較幸福的,那些所謂發達國家,婦女嫁人後連自己姓氏都會發生改變。所以你就不要說你受到不公正待遇,至少在這個時代,女人的權利,比以前的都要好太多。
第一:婚姻法。法律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戶口上不能有兩個姓名,這是可以商量的。
第二:傳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孩子基本都是和父親一個姓。一般不會出現郭德綱小品常說的,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如果男方明媒正娶的,公公婆婆傳宗接代的思想,都是隨父姓的。如果男方入贅,一般習俗是隨母姓。但人都是你家的,父姓又如何?
個人淺見,不喜勿噴。
首先,安慰一下這位母親。你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從法律角度說,給年幼子女取怎樣的姓氏是父母的權力,跟你姓並不違法。
以上兩點支持你對二胎跟你姓(或者說,跟你爹也就是孩子他外公姓)的努力爭取。
但是同時必須看到,為孩子取姓氏,必須是夫妻雙方協商的結果。如果你老公同意跟你姓,那當然皆大歡喜。如果不同意,那麼你們兩個可以為此平和商量,而不能因為一個不同意,另一個就「氣死了」。
而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當前社會上,子女跟父親姓還是一個主流趨勢。這不光是中國。在西方發達國家,女權高漲,然而別說孩子一般跟父親姓,甚至妻子嫁過去都要跟丈夫姓。如果夫妻雙方為了孩子跟誰姓爭執不下,那麼個人覺得,還是隨大流比較好。
畢竟,從日常來說,如果以後父親帶著孩子外出,介紹「這是我張老三的兒子,叫做王小立」,難免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猜測。
所以,除非夫妻雙方在開始準備生孩子前已經達成一致,比如說懷孕前就說好,生出來跟誰姓,或者在懷一胎前就說好,二胎生出來跟誰姓。否則的話,隨大流跟父親姓,可能是相對最穩妥的一種處理手段。
以上是基於夫妻雙方都想讓孩子跟自己姓的情況。看你的副標題是「老公不想讓孩子跟他姓」,似乎是老公主動要求孩子跟你姓?那就跟你姓唄,沒什麼大問題。
孩子跟父母一方任何一個人的姓都可以,但在我國孩子跟爸爸姓是非常多見的,現在二胎全面放開了,有些寶媽希望生的二寶隨自己的姓,我覺得這完全可以,但前提是你老公得同意。
我生我家二寶時,我也想過讓二寶隨我姓,老公是沒有意見的,他尊重我的選擇,只是我的姓氏比較少見,很多人都讀錯,去銀行、醫院等一些場所,常常把我的姓搞錯,不得不重新改,非常麻煩,想想還是別給孩子找麻煩了,孩子隨誰的姓,能改變他是你孩子的事實嗎?
我覺得沒有必要夫妻在孩子的姓氏上打得不可開交,退讓一步又何妨?從公平的角度來說,一個孩子隨父親姓,一個孩子隨母親姓,也是很合理的,不知這位寶爸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不容易孩子隨老婆的姓,夫妻之間好好溝通,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但不管怎樣,夫妻多年的感情都不必為這點小事搞得雞飛狗跳的,姓氏就是一個符號,一個代號,你把他看重了,事情就麻煩了,凡事退讓一步,少較真,大家都開心多好。
我國《婚姻法》第22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對於子女隨父親還是隨母親的姓,既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在不影響夫妻感情的情況下,商量解決應該不是難事。
可以生二胎了,本來是好事,不料在一些家庭中卻發展出二孩姓氏之爭,甚至一下家庭還為這個小問題,鬧到吵架、離婚,真的是非常沒有必要。
個人認為,無論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性,兩個孩子,應該保持同一個姓氏。為什麼這麼說呢?
1、兩個孩子姓不同的姓氏,會分離他們之間的情感同父同母的兩個孩子,有著最最親近的血緣關係,本來天然地可以發展出無比親密的手足情感,但爸爸媽媽人為地把他們分為兩個姓氏,會造成孩子之間情感上的疏離。他們可能會把自己去區分為「媽媽的孩子」「爸爸的孩子」,然後選擇「跟媽媽好」或者「跟爸爸好」,這樣會影響兩個孩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
2、兩個孩子姓不同的姓氏,可能會造成他們在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家身份的尷尬。
隨父姓的孩子,會明確地知道,爸爸的爸爸媽媽家,是他的奶奶家,媽媽的爸爸媽媽家,是他的姥姥家。但是對於隨母姓的孩子,到底哪個是姥姥家、哪個是奶奶家呢?
如果媽媽家裡有兄弟,孩子的身份會更尷尬,他和舅舅家的孩子,到底是堂兄弟的關係呢,還是表兄弟的關係呢?
如果這種姓氏的差異,還關係到繼承權,那就更麻煩了,祖輩不可避免地對繼承了自己姓氏、未來還會集成自己財產的孩子更偏愛一些。
3、姓氏本來只是一個符號,姓什麼,沒有必要太糾結對孩子隨母姓還是隨父姓太糾結,說到底還是傳統的家族觀念在作祟。無論還是是屬於哪個家族,他說到底,都是獨立的個體,是他自己而且只能是他自己,他的道路、他未來的發展,不會因為他姓了什麼,而有所改變。
另外,維繫孩子和祖輩、孩子和大家族其他成員之間關係的,不是姓氏,而是親情,如果彼此之間沒有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就是姓了同一個姓氏,仍舊是同姓的路人,而彼此之間有深厚的情感,就算不是同一個姓氏,也同樣會覺得彼此之間是親人。
所以,沒有必要為了所謂家族的延續、姓氏的延續,人為地把小家庭中的親生手足分成兩個姓氏。
自從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後,我本來以為這種是很常識的問題了,沒想到那麼多答主還是從墳墓起爬起來的思維在回應。
夫妻雙方一人跟隨一個姓,是多麼和諧的關係啊,居然那麼多人在扯傳統、生物近親關係啥的,還有人舉例以後隨母親姓的,都不知道怎麼叫外公外婆舅舅了,這個和姓有必然關係嗎?母親的親戚,就是按照外戚體系來稱呼,和跟誰姓有何關係?這種更多是按照血緣關係制定的稱謂。
以前社會裡的倒插門啥的(相當於孩子有兩對爺爺奶奶,但舅舅、姨等稱謂,都不會變成叔叔、姑姑的),都沒見過這個討論,現在居然還有人談起這個話題,真是令人震驚。
至於老公不願意二胎跟跟隨愛人姓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可以搬出娘家人進行施壓,畢竟這也是正當權力嗎?對於沒有結婚的女同胞來說,其實建議可以在婚前雙方家庭協議好,以免後面的矛盾。
其實婚姻法這些,早就解決了這些問題了,但男權主導的思想太過於根深蒂固,顯然比較難以撼動很多公眾的認知。
就我個人來說,我就打算讓二寶跟隨我愛人姓,因為我愛人還是獨生女,雖然我們生老大時,女方家那邊都沒有任何意見,很自然地更了我的張姓。不過倒是我愛人不太樂意兄弟或兄妹不同性,她說想二婚再組合家庭,不吉利啥的。但對於我來說,希望能夠以身作則,打破這種孩子只能更父親姓的執念,為中國男女平權做一些表率。
北大宗族意識不強,或許對認祖歸宗、入宗室這類傳統可能不太敏感,可能隨母親姓影響也不是太大。
但是在南方就不一樣了,十分講究宗族情誼、落葉歸根、甚至死後都要入宗祠。如果你孩子隨母親姓了,你老公在生時影響不大,每逢擺酒祭祀都會叫上你老公和孩子,倘若你們百年後,你的孩子就沒有權享受了。到時候同姓宗親只會在擺酒時叫上你的孩子,所有祭祀都不會叫上他。甚至慢慢會嫌棄他這個外姓人,百年後都也不會放他位置入宗祠,想放去母姓那邊,人家也不一定接受你這個所謂的同姓表親外人。到頭來兩姓人都不認同你的孩子,那他就可憐;倘若你的孩子飛黃騰達,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那還好,如果只是個普通人呢?多多少少都會遇上一些個人難以獨力面對的事,若得到宗親幫忙或許能平平安安越過那個坎,若沒有宗親相助,就不是那麼輕鬆了。千萬不為被新時代的追求沖昏了頭腦,尤其是男孩子,隨母親姓很被容易坑一生。
推薦閱讀:
※一歲寶寶先流鼻涕,三四天後喉嚨有痰,高燒,反覆三次後,隔天再燒,是肺炎了么?
※是寶寶離不開我,還是我離不開寶寶?
※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愛上數學?
※網上買奶粉安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