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各種心理學,從業多年的諮詢師,假如一周內父母離世,妻離子散。TA能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走出陰霾?
我聽過一個電台,大意是你即使精通各種防禦機制,可一旦出了問題,個人很難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然標題的一周父母離開,妻離子散也許苛刻了些,可以自行換成一個月,一年醫者不能自醫這觀點太不經推敲,沒什麼意思,自己仔細想想
補充,我的重點是能不能走出來,期間你要哀傷要精分要抑鬱要自殺都可以,當然最好還是不經歷以上情況就能走出來
題主,你好殘忍。諮詢師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了——
還不允許人家哀傷一下?抑鬱一下?精分一下?
因此我的答案是:即便我立刻去找我的諮詢師,我也難免有至少3個月的抑鬱狀態。即便我從業多年、精通各種防禦機制歪曲認知等等。
————美麗的分割線————
其實題主的提問暴露了一個大家忽略已久的問題:癥狀是否真的是個壞東西?
拿感冒舉個例子,其實你打噴嚏、流鼻涕、渾身酸痛、發燒咳嗽,這些癥狀都是你自我保護的一部分,它們都在主動的幫你更好的恢復。
同理,當一個人經歷了巨大災難時,痛哭流涕、哀傷抑鬱、失眠多夢、甚至精神分裂,都是一個人自我保護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在經歷災難後安然無恙,我反而更擔心他的健康程度。因為這些癥狀,實際上也是人們防禦的一部分,一個人產生抑鬱症,實際上是在通過抑鬱來防禦自己內心中很多更糟糕的事情,即便「抑鬱」這種方法看上去不老好用的。
————我還是分割線————
不過,心理諮詢師的確能夠比非心理專業人員恢復的更快。這也許來源於以下幾個部分:
1.因為他們有更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所以面對自己的癥狀,比較不容易出現「因為未知而產生的癥狀」。比如諮詢師失眠了,他也許能夠告訴自己,這是因為創傷經歷產生的失眠;但非心理人員失眠了,也許會因為自己失眠而煩躁焦慮。
2.諮詢師自己常年接受諮詢。長期接受心理諮詢,能夠讓一個人的人格更具有「韌性」,在面對相同強度的創傷時,產生更少的癥狀。心理諮詢師因為職業需要,自己需要長年接受諮詢,因此這個韌性會好一點。但這並不是心理諮詢這個職業帶來的,任何人長期接受諮詢,都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3.諮詢師自己主動經營社會支持。因為工作習慣,諮詢師會刻意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好起來,有那麼一批可以傾訴的對象,尤其是同行們,都是優秀的傾聽者。因此在諮詢師體驗到不適時,會立刻使用這些曾經經營過的資源來自我幫助。我的一位同行曾在經歷了某次關係破裂後,主動給我打電話說:「你趕緊安慰安慰我,我快不行了。」
4.諮詢師自己不抗拒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因此不太會耽誤自己的「病情」,也捨得在心理層面上花錢;同時他們自己比較熟悉當地的優秀諮詢師,因此更少能夠遇到「二手諮詢師」。
也許還有別的,我暫時想不到。其實可以發現,上述理由並非諮詢師專屬,是幾乎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不能讓諮詢師更強大,這個職業所養成的生活習慣卻能讓一個人更快的好起來。
再舉個例子,醫生也生病,但他們懂忌口、認識好大夫、了解自己的病情,所以即使病了,也會好的快一些。
更多關於心理諮詢的內容,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小廚》。
微信搜索tianjinpsy即可訂閱。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我需要找一個諮詢師來幫我走出困境,是最好的選擇。
只要是人,都會生病。內科醫生也會感冒,外科醫生也會骨折,心理諮詢師也會遭受心理衝擊。區別在於,專業知識告訴我們在遇到這樣的事是,可以怎樣做對自己最有幫助。一個消化科醫生吃了地溝油,請問他會拉肚子嗎?
一個呼吸科醫生昨天淋了一路雨,請問他會感冒嗎?
一個骨科醫生從樓梯上摔下來了,請問他會骨折嗎?
憑什麼我們心理醫生就不能生點心病了
關鍵是!我都生病了!
還不讓請大夫!!
還讓我上班!!!給自己治!!!
你讓腦科醫生給自己開顱啊?
……………………省略號當分割線………………
有幾位朋友都提出我的回答答非所問,題主並不是問會不會生病,而是問能不能自醫。的確之前的答案有些走偏了,不過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個問題。
因為你並不會去問腦科醫生會不會給自己開顱。那為什麼會問心理工作者這個問題?
照題上說的這麼大的創傷,其實不應該照感冒來類比,而且更像腫瘤或重傷吧,那麼問這個問題就好比問能不能自己做手術一樣。那題主為什麼會這麼問呢?我冒昧猜測,還是因為不夠理解心理創傷或疾病的存在。我們天然的認為消化科醫生可以得胃病,但總好像還是覺得心理醫生應該可以做通自己的心理工作,自行安撫調控,然後就完美康復了。骨科醫生骨折沒人會怪他,但心理醫生抑鬱了,似乎就說明他學藝不精之類的,甚是沒有道理。是故有此一答。
精通各種營養學、從業多年的運動員,假如一年內關在屋裡,只吃垃圾食品,TA是否能運用自己專業知識成功減肥?
精通各種炒股學、從業多年的操盤手,假如一年內不給本金,不加槓桿,TA能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趕超徐翔?
精通各種裝X學、從業多年的知乎大V,假如一年內不給網線,不給登錄,TA能否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成功變現?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可沒說知識就是超能力啊。
心理問題雖然是「精神」上的,但一樣會對生理產生作用。再好的心理醫生也會生氣,也會害羞,緊張了也可能胃疼。因為大家都是人。
但是,心理知識,一定的風險預案可以減少傷害,就像有了健身知識,然後科學的鍛煉一段時間,人是會變得有力一些。在日常摔倒,磕碰的情況下不容易受傷,或者骨折。
但你說讓再強壯的人去跳樓,該摔死該摔殘的都是無法避免的。
同樣,作為心理學學習過的人。更多的能力是避免這些風險的發生,但要是刺激超過極限,該是人的反應始終是人的反應。心理的彈性耐力再好,也是有極限的。從題主的問題中可以看出題主太過於強調知識,或者說理性的作用。
知識固然重要,卻不是萬能,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在理性層面認識世界和自己,然而如果沒有感性層面的體驗和理解,你所學的再多的心理學知識,都只是一堆廢紙而已!就比如你學騎自行車,你就算完全了解了自行車的結構和性能,你不親自上去騎一騎,你是不可能學會騎自行車的。
作為一名諮詢師,他知道,要從創傷中走出來,需要去面對這一創傷,然而他如果只是像講別人發生的故事一樣講述創傷,而不敢去親身體驗創傷帶來的痛苦、悲傷、無助、絕望等負面情感,他永遠也不可能走出陰霾。因為這些創傷是在情感層面的,不在情感層面面對它們,它們就會通過各種癥狀折磨你。所以題主問的,能不能不經過痛苦的情感過程就走出來,我的回答是,不能!
有些心理醫生自己也會去做心理疏導。
其實就算精通人的心理也無非是可以極端理性的分析出所有問題是什麼,問題根源是什麼,改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優的解決方式是什麼。但是執行起來依舊會有問題。
而且在人受到極端情緒干擾下自己的內心防禦系統會被干擾。而所謂專業性無非是那一套防禦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及其完備,這套體統被干擾之後就需要找專業人士修復了啊。
我就想誰會這麼慘,看到是虛構的我就放心了。
學心理諮詢的,只是更容易讓自己和各種不良情緒相處,而不是能不產生那些情緒。就像醫生受傷了也會疼,但是絕對不會因為疼痛和傷口恐懼。
心理諮詢師也是人,該有的情緒照樣有。如果沒有,那我們真得去看精神科了,那說明我們精神出問題了。
諮詢師也是人,只不過是比普通人更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和問題。當諮詢師遇到問題時,最好的方法也是找自己的督導以處理問題或情緒,不然不只自己會沉浸在問題中,也會影響到工作,影響到來訪者。
反正肯定比你恢復的快,自殺的概率低。
事實上,不用諮詢師,大部分都可以走出來,不是說忘記了,而是類似傷口已經結疤了。
證據:有研究團隊跟蹤了08年地震受災地區兒童心理狀況,大部分都能做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少部分患了PTSD。但這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個人的心理彈性(與遺傳,氣質類型,社會支持等有關)。
因為人的心理情緒水平是有基線的,急性應激事件會影響它,讓情緒快速變成低潮,但大部分人會在3-6個月後緩解癥狀回到正常水平。事實上慢性應激事件(如慢性病)對心理的破壞性更大。
諮詢師如果自己人格成長好,做到了流動和接納,應對這類事件的彈性更好,但也受本身的心理基礎影響。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負面情緒作為人類進化的一種產物,它對諮詢師有什麼用?
我認為精通各種心理學,除了包括精通各種心理學理論,還包括精通各種人類的情緒和動機,後者比前者更重要,心理學理論歸根到底是用抽象的語言符號來模擬、歸納、分析人類心理,理論和真實情景之間的距離,大概就等於一個不會游泳的人閱讀游泳手冊和下水練習的差別,沒有人可以通過理論成為優秀的諮詢師,就像沒有人可以通過看書學會游泳。
雖然人類可以通過鏡像神經元來具身模擬對方的行為和情緒,人類對同類的負面情緒的共情Empathy能力其實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完全設身處地完全感知另外一個人的痛苦。一個優秀的心理治療師應該能從自身的經驗中發掘心理學的寶藏,一個曾經身處地獄的人更能夠帶領還在地獄的人走出人生的陰霾,不是因為他知道什麼心理學理論,而是他能和病人共情,有時候,僅僅是一句「我懂你」就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當然共情也需要有一個度,還需要觀照自身的情緒,分辨移情與投射。
除了共情以外,美國心理學家發現,那些能夠處理有效負面情緒的人和經歷過重大心理創傷的人,在生活的面對壓力情境的時候,反應和表現都好於平均水平,從這個角度講,負面情緒其實也是我們的老師。
「對最強烈衝突的克服,使我們獲得一種穩定超然的安全與寧靜感。要獲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與寧靜,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強烈衝突的大暴發。 」(榮格)
這裡我真正想討論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即心理學家或者諮詢師能不能治好自己。
我認識一些在中國從事心理諮詢的朋友,在四川大學學精神分析碩士的幾個朋友,也認識在美國經營私人心理諮詢室和心理諮詢Counseling Psychology博士在讀的朋友,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僅僅是現象不是規律因為樣本數量有限),我認識的心理諮詢師幾乎都有過嚴重的心理創傷和心理問題。
精通心理學的人能不能治好自己,這個問題的背後的陷阱就在於認為了解了心理學就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人和自己的心理,了解和影響人和自己的行為,乃至於洞悉並掌握了命運。但是往往人們卻不知道,主動去學習並掌握心理學成為心理學家的這些人,本身也是被一股冥冥之中的一股力量引導他們走向心理學,他們也許會覺得自己在救人,其實是在自救。精通心理學的人不是命運的主人,他們只是被命運善待的人。
我的經驗告訴我,其實真正能夠引導人走出人生的困境的,只能是人自己。我們的人生內在那個還沒有認識到的自己的一個投影,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守護神。我們走過的路,遇到的人,做過的選擇,從更高的覺知來看,都不是偶然。所謂的命運,正如叔本華說講,通過偶然性表現出的必然性。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救的願望,別人是幫不了的。但是更大的陷阱是,那個讓我們自救的願望,往往成為一個新的看不見的陷阱,一個人從這個坑還沒有爬出來,就栽進了另外一個更深的坑。
這個自救的願望,最會迷惑人的心智。人會在恐懼的驅使下做出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不自知,容易被宗教團體和某些心理學理論影響,過程中人親手滅殺了自己的人性,成為教義和理論的奴隸。這些教義和理論沒有激發出人心的善,是恐懼和羞恥心,而這兩個東西,每一個都能致人於死地。我認為宗教和理論本身是好的,現代心理學在宗教面前,還只是學生。我也相信,人生問題的最終解決,最終還是需要一種宗教意識。
正如聖經說講,「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壞到極處, 誰能識透呢?」(Jeremiah 17:9)佛教說講,人心能變幻萬千,不小心就著了相,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
於是人就在困境和試圖走出困境而陷入更深的困境兩種境地中苦苦掙扎不得。
如何自救和救人,和題目已經沒有關係了,下次再談。
題主的問題讓很多心理學眾感覺受了冒犯,卻反而是對心理學有期待的人啊。
我理解中題主問題的意思是,心理學能不能讓一個人心理不受傷,或者至少,能確定從創傷中走出來。
心理學眾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也會受傷,並且我們很清楚自己的承受力是有極限的,而痛苦是沒有極限的,世上肯定有自己不能承受的沉重。
然而不以外界標準看,以自身為標準,心理學確實可以極大的強化一個人的心智,讓他願意去包容,願意去理解。很多痛苦,有了心理學打底後,就不再是痛苦了,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來的,它的存在的意義,它能變化的方向,再消極的創傷,在心理學中,也有轉化為積極的可能。
僅僅這種可能,就是善莫大焉。它能讓人心底有一絲不滅的光,憑著這光,我想,人是可以自己去面對痛苦,並最終走出痛苦的。不見得能。所謂醫者不能自醫。他可以感覺到,知道自己可能陷入焦慮了,可能出現了某些心理問題了,可以找不認識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的心理調理。心理諮詢師不能給相熟的朋友,親人做諮詢。而且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也要求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工作後需要做心理疏導。所謂負面情緒接收的多了,也需要找人嘮叨嘮叨。我老師是個很有名的心理諮詢師,做了一輩子心理諮詢,幾年前他得了抑鬱症。這很正常。
還有你說的這個問題是種假設,而實際上不會存在這種情況,除非出了車禍,親人離世。否則妻離子散的事,只能說明這個人有問題,自己的家事都處理不好,還做什麼心理諮詢師?做心理諮詢師必須要有個人成長。個人成長就是教導我們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如果有什麼自己解不開的疙瘩,歡迎各位和我交流。
所有人的閾值都是不一樣的,簡言之
這是一個假問題
大概比一般人走出來要難的多吧
我的專業知識告訴我:求助是一種智慧。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無論運用於任何領域,任何人身上,這句話都是及其有意義的。
不過,自身職業的積累對其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並沒有說,完全和常人無異,這也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在每個方面的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而這些承受能力都是可後天提升的。
與此同時的是,這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的治癒系和應對措施又都是需要專業知識來支撐的。
好,然後的來說,就是他可以運用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知識積累來幫助自己比常人更快的走出陰影,也可以比常人更好的引導自己走出陰影。
好比評論區,有位名叫,有時很鬱悶,的知友便說了:
一個消化科醫生吃了地溝油,請問他會拉肚子嗎?
一個呼吸科醫生昨天淋了一路雨,請問他會感冒嗎?
一個骨科醫生從樓梯上摔下來了,請問他會骨折嗎?
憑什麼我們心理醫生就不能生點心病了
關鍵是!我都生病了!
還不讓請大夫!!
還讓我上班!!!給自己治!!!
你讓腦科醫生給自己開顱啊?
他的這個回答很直接,不過,卻忽視了其職業性的知識積累,好比如:
一個消化科醫生吃了地溝油,他肯定知道怎麼直接處理這個問題,他不需要去醫院,他頂多去要點買些葯便好了,和常人比起來,不是可以更快,更高效的解決拉肚子的問題?
一個呼吸科醫生在感冒剛開始,可能便知道自己已經感冒了,他直接對症下藥,而不是和常人一樣以為只是小事,拖到發燒了,才去吊水。
一個骨科醫生從樓梯上摔下,就算他骨折了,他也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傷勢,避免其惡化,如果只是脫臼了,他能夠自己接上的便自己接上了,假如需要別人幫助,而附近沒有醫院,他也可以指導別人,讓別人幫忙接上。
我再舉個好理解的例子吧:
一個健身多年,酷愛跑酷的哥哥和一個常年卧榻的弟弟,他們是一對雙胞胎,他們的條件幾乎一致了吧,只是生活習慣並不一樣,他們同時從一樓跳下,結果如何,你覺得會是相同的么,就算哥哥也受傷了,可是他的體格和他跑酷的經驗會告訴他怎麼跳能夠減少傷害,同時,他的身體承受能力也大大強於後者,另外,受傷的簡易措施,他也知道,而弟弟則隨便一個姿勢跳了下去,身體的不行,讓他重傷,他也不會簡易急救措施,他只能原地嗷嗷的等待別人的幫助。而哥哥可能只是一些小傷,隨便處理了一下,便去網吧打遊戲了。弟弟等待別人救援,在醫院躺了數月。
首先 心理諮詢師是個活生生的人~~
喜怒哀樂都有。無非就是更能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低沉狀態。
他們與來訪者一樣都有無助的時候,至於能否走出來,事件沒有發生,誰也不知道
問題假設的狀況比較極端,我想到一個不那麼極端的實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老爺。
在理論和實踐領域,他都是一派宗師。後人對他的批評並不妨礙這一點。晚年,他從納粹德國移居英國,而他的四個妹妹在奧地利被殺,其他親人,除了小女兒安娜,都死於戰火或集中營。他的眾多弟子和他分道揚鑣,特別是他最為看重,想作為繼承人的卡爾-榮格。在身體上,他因口腔癌,下顎經歷多次手術。很痛苦,但他不願意吃止痛藥。
挺慘的了,不是嗎?當我們在談論「走出來」的時候,我不知道那其實是什麼意思。難以觸摸的感受之外,弗洛伊德老爺晚年工作的似乎更加勤奮,他提出了死的本能,繼續開診,寫書,直到過世。他工作。我不知道他有否走出來,以己度人,我猜他沒有。
(弗洛伊德的小女安娜,陪伴父親走到最後。其後,她作為弗洛伊德學派的繼承人,終身住在倫敦的老宅里。今天,那裡已作為博物館保存下來,我有時會幻想自己能去看一下。)
推薦閱讀:
※不懂感恩的人真的是比狼還可怕么?
※老婆搬空了家是因為沒教養嗎?
※明明是個男性,卻喜歡用女人頭像是什麼心理?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寧願宅在家裡呢?
※為什麼韓國人到了中國會覺得自己是鄉巴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