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新公布的中國總和生育率僅1.047 ,這會對社會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

以下來自媒體報道:

10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了2015年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結果: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多位人口學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使考慮到漏報等諸多因素,這一數據仍然低得出乎意料。並且,這一數據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開展一次1%人口抽樣調查,業內俗稱「小普查」。

  2015年,約567萬名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接受了抽查,占育齡婦女總量的1.55%。這些育齡女性去年共生產了175309個孩子,其中9.3萬個一孩,6.97萬個二孩,三孩以上為1.25萬人。

  按照不同年齡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最終計算出2015年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為1.047。 這個數據顯著低於此前官方聲稱的1.6左右,令不少人口學者表示意外。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口學者對此表示震驚。他認為,在2014年單獨二孩陸續放開之後,不少機構預估總和生育率會有提升,但是沒想到會持續走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當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18。

  人口學者黃文政表示,2015年1.047的總和生育率統計結果比他想像得還要低。上個月,湖北宜昌衛計委提倡生育二孩的公開信發出後,黃文政曾經關注過宜昌當地的生育數據。根據2015年8月針對宜昌市生育水平和生育意願的調查,2015年宜昌市的總和生育率僅有0.81。黃文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考慮到宜昌作為一個地區的超低生育水平,那麼全國1.047的總和生育率也不是特別令人驚訝。

  此次抽查結果中,一孩生育率的低下特別引起人口學者的關注。根據抽查結果,2015年一孩生育率僅為0.556。

  上述未透露姓名人口學者介紹,日本東京的總和生育率多年徘徊在1.06左右,一孩生育率徘徊在0.61左右。從小普查結果看,中國目前的一孩生育率已經低於日本東京,這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警惕。

  他分析,第一個孩子都是符合生育政策的,因此這批孩子應該不存在漏報現象。一孩生育率這麼低,不僅僅是不孕率升高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長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觀改變導致的民眾整體生育意願走低,這種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的現實很難得到逆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學者王廣州認為,一孩生育率低跟晚婚、初育時間推遲、不孕不育比例提高有關係。他同時表示,小普查的數據還需要根據原始數據做認真分析和專業校驗,以檢驗其真實度,可惜的是,由於手裡沒有原始數據,這樣的校驗工作目前沒有辦法展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陸傑華則認為,小普查是抽查1%的人口,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實際的生育率水平應該不會像抽查結果這麼低,但是也不會有1.6那麼高,估計會在1.5左右。


歷年的人口統計的總和生育率數據是連國家統計局自己都不信的。

在去年7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宋健說:「……我們判斷國家總和生育率在1.5、1.6,這是我們和國家統計局一起會商的結果,這個結果是負責任的。六普的數據是1.18,這個數據是沒有校正的結果。經過校正以後,國家統計局認為這個數據是1.5,具體可以向國家統計局做一些諮詢……」

這不是第一次,在2003年的時候,國家統計局把2000年的總和生育率由1.22調整為1.4(《再論中國生育水平顧寶昌》蔡泳;陳友華;陳衛),現在如果按照六普的數據倒推,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

1.047有多離譜?我們就來看看一孩生育率0.556是什麼水平。下圖分別是2015年和2011年上海的生育率統計資料:

全國平均一孩生育率比非常不愛生的上海常住人口還低一大截,這是開什麼玩笑?

更不要說每年的《統計年鑒》裡面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都跟後面幾年的相應數據差很多,下圖是2010年六普各年齡組在不同年份的人口抽樣調查中的推算數據:

(《中國近年來的生育水平估計》 陳衛 )
0歲人口到後面硬是後面多出200多萬,最後跟1、2歲人口差不多。

更神奇的是,在2005年到2009年的統計數據中(可在統計局官網的統計年鑒找到相關數據),如果按照抽樣人數和抽樣率倒推出生人口,推算出來的各年份出生人口都比六普裡面對應的年齡組人口少200多萬……

如果按照戶籍數據倒推,雖然05年以前的出生人口跟六普基本一致,但05年以後的就比六普多一些了,而且你總不能說大家都去爭當房姐給小孩子辦多戶口吧……

(《現階段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 ——來自戶籍登記數據的新證據》翟振武 陳佳鞠 李龍)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不僅嚴重違反常識,且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可靠數據相印證,甚至嚴重自相矛盾,連統計局自己都不用,你覺得1.047還有多少可信度?

當然,就算是1.5~1.6的總和生育率,未來的形勢也是嚴峻的,這個不否認。

只是我想吐個槽:
為什麼拿日本說明老齡化造成巨大衝擊例子(尤其是說1990年代的)的人,不考慮1990年代日本政府應對泡沫破裂的方向性錯誤的對策(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切入點上反覆搖擺,結果救了一堆殭屍企業,搞了一堆沒什麼卵用的公共建設,錯失了個人電腦這一技術革命等等)以及日本存在的體制性(終身僱傭制,主導銀行制度)問題呢?
為什麼不說說老齡化程度僅次於日本,經濟基本面卻遠好於日本的德國呢?
為什麼強調日本一直「努力」應對低生育率,但總和生育率一直抬不起來的時候,卻不說說日本在育兒等方面家庭政策的財政支出佔GDP的比重不及法國的1/2、北歐的1/3,(且研究表明發達國家中相應比重與總和生育率基本成正比)就算兒童數量少了一大截,每年都有1%的兒童會進不了幼兒園(所謂「待機兒童」問題),這幾年真的開始花錢起來(都是政府負債高企,養老支出不斷增加還不好減少待遇得罪老人惹的禍),總和生育率從05年的1.26緩慢提升到去年的1.42呢?
……
老齡化對於中國,這個可以在人口數量之外的其他地方挖出許多潛在人力資源(第一產業就業人口比重高達30%,人均受教育年限比日本低2年,平均退休年齡僅55歲等等)的國家,衝擊真的會有那麼大嗎?
總和生育率回升真的那麼不可能嗎?(法國從1.69拉到超過2,英國從1.6拉回到1.8,北歐從1.6拉回到1.9……)


中國人口紅利在幾年前就已經到達拐點,一步步步入老齡化早已是共識了。
只是這一天來得快一點或慢一點,早一點或遲一點的問題。
我們曾經研究日本泡沫和失去的二十年,以為我們一定不會再重蹈覆轍。不過這幾年還是看著國家又一步步終於踏上了一條艱險之路,恐怕要和日本殊途同歸了。只可惜相比日本中國更是未富先老,哎。


「資金鏈斷裂」。
「人口鏈斷裂」。


祖國江山一片綠


推薦閱讀:

精神病患者永遠呆在家裡不出門是這個人群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嗎?
在中國,女兒年齡大,兒子年齡小的「姐弟」組合比「兄妹」組合常見嗎?
私人的種族歧視行為是否應該是不可接受的?為什麼?
有誰能理解自由意志與宿命論之間的關係?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到底有過那些經歷和遭遇使得他們異於常人?

TAG:財經 | 人口 | 社會學 | 中國經濟 | 二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