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破趙之戰》中有一句是「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為什麼要右靠山呢?左靠山不行嗎。?


左右這東西,是陰陽學,反過來當然可以

兵法歸兵法,迷信歸迷信
這東西就是個迷信問題


右背山陵,倍是通假字。意思是背靠著山陵,面對水澤。這是一個防禦性的陣型,目的在於縮小和對方的接觸面。
但是這裡寫的很簡略,中國古籍是寫在竹簡上的,所以能簡單就簡單。所以現今解釋起來,要自己腦補許多東西。
山陵,一定是要自己能控制的高地,如果被對方控制,高處放箭,全軍都會很快崩潰。
面對水澤,就是迫使對方渡河作戰,構成「半渡而擊」的理想態勢。
韓信背水一戰,引誘陳余放棄城內守備全部出擊,趁虛攻下井陘城,致使陳余全軍大亂。
韓信的情報工作很到位,他身邊有一個張耳,陳余的身邊應該有不少張耳的老部下當內奸。


便於右翼包抄。至於右翼包抄比起左翼包抄的好處,則是由於冷兵器時代的特點以及大多數人都是右撇子決定。對於一個士兵而言,不論是戈一類長武器還是劍盾類短武器,其最佳的攻擊方向都是右前方。因而對於同時來自其左側和正面的攻擊,士兵會更加難以應對。

無獨有偶,亞歷山大也是採用了這種右翼包抄的戰術:中間是步兵方陣,右翼是重騎兵,左翼是其他騎兵。戰鬥開始時,左翼堅守陣地,右翼進行衝擊。

至於從山陵側發起衝擊比起從水澤側發起衝擊的優點,想必我也不必多說了吧。順便黑一下馬謖。
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李零《〈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提到,這是屬於「兵陰陽」的思想,並沒有什麼科學道理。

《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 (豆瓣)


我沒記錯的話 右是向陽 左是向陰。。應該就是所謂東西向的問題吧。。。
而且這段應該是所謂的互文。也就是。左右有著山。左右有著水的縮寫而已

古代的軍隊駐紮是有簡單的科學道理的。

樓主,你別瞎想


也可能當時就是右邊是山左邊是水,不用多想


推薦閱讀:

美援助大批導彈為何落入敵人手中?
蘇聯在丟失東方大片精華後,為何還能造出武器最終反敗為勝呢?
鄭和下西洋船用動力是什麼?_?如今,航母都怕惡劣天氣,暗礁,他們如何避免的?
如何看待F-35A今年爆出多起的醜聞?
薩達姆的兒子和孫子犧牲後,美軍最擔心的事為何沒有發生?

TAG:軍事 | 古文 | 史記書籍 | 兵法 | 孫子兵法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