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大學生都患了懶癌?
動力不足,壓力不夠。
突然從每天起早貪黑被人用鞭子催的生活一下子跳到基本沒人管,落差太大。何況大學的考試分數不像高考那樣每分必爭,於是進入了溫水煮青蛙的惡性循環:
考不到90分沒關係,85分也可以啊;
考不到80分沒關係,70分也可以啊;
考不到70分沒關係,60分及格萬歲啊;
掛了一科不要緊,反正只掛一科還是可以畢業的啊……
同時又吃著爹娘用著爹娘,還沒有真正面對生存壓力,總以為大學混混也無所謂,一畢業就能自動化身職場精英迎娶白富美走上成功之路。
很多人,比如我,一直到了畢業才開始後悔把大學四年都荒廢了。不過後悔也沒有卵用,浪費掉的時間永遠回不去了。
另外,到了這兩年,又出現了一種叫知乎的令人玩物喪志的毒藥,讓不少大學生以為自己上貴知打發時間就是在學習知識,毒害無窮喲……
早上八點上課七點五十才起床;
能在宿舍點外賣就絕不去食堂;
通選課簽到基本是同學在幫忙;
辦了季度卡只進過三次健身房;
……
(咦?好像有點押韻)
以上是我大學生活的一個掠影。
遙想五年前,從高中進入大學,我完美地完成了從學霸到學渣的自由落體,並一發不可收拾地患上了懶癌,這一病就是四年。直到下決心考研,才算是在懶癌晚期的深淵前懸崖勒馬。雖然最後很遺憾沒考上,但至少整個人都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
吾嘗終日而思,大學生究竟為什麼普遍不再像高中那樣勤奮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請自動腦補走進科學欄目的語氣)
最後思考的結論是:除了個人自律性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制和環境變了。(踏馬的,思考了一整天就想出這麼點東西 (╯°Д°)╯︵ ┻━┻)
別急,聽我仔細分析。保證你看完有一種提壺灌頂的感覺。
受教育本來就是一個反人類本性的過程。除了極少數自律性高的人,絕大部分人要想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有規律地學習和生活中,都需要足夠強大的外部監督和引導。
在高中,我們接受的是傳統的應試教育,一切以分數為導向,所以一切影響我們考高分的障礙都會被學校和老師掃清。
其實,高中老師最大的作用不是傳授知識,而是監督、引導和激勵學生進行學習,並通過設置考核機制(各種周測、月考)來完成這一系列外部監督過程。他們不僅監督我們學習,甚至還監督控制我們的生活(各種查寢、出操),時不時打一針雞血(各種勵志口號、誓師大會)。所以,我們連懶的機會都沒有。
而大學教育純粹是放羊式教育,也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老師基本上上完課就走人,從來不過問你的學習,沒人在乎你看了幾頁書,考了多少分。校園牛人各有千秋,學習不再是成為評判一個人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離開高考的高壓環境和學校制度,離開了對學習集體狂熱的環境、對學業成功如宗教式信仰的群體,我們的學習能力似乎變成了無根之木,無弦之弓,再也發揮不了效力了。
另一方面,高中的學習以分數為導向,是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遊戲化學習。每當我們做對了題,或考了高分,腦中就會產生興奮物質(貌似是多巴胺),激勵我們做更難更多的題,考更高的分來獲取更大的愉悅感,這跟吸毒成癮是一個原理。
但是大學以後的學習,不再以做題和考試為主,學習成功缺乏量化評價體系,學的好和學的壞的界限太模糊,因此大腦的獎勵機製作用就會減弱。
我之前一直過於相信個人的力量,認為我高中的勤奮都是我自己思想覺悟高的結果,能考高分都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跟老師和學校關係不大。
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極其愚蠢的,我們高中的勤奮80%的功勞應該歸功於學校制度和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大環境和外部監督引導。或者可以說高中的集體狂熱宗教信仰式洗腦可以操控人的心靈和行為。
就好像,在水裡的魚並不會意識到水的存在,以為自己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和遊動都全靠自己的身體。
就好像,陀螺以為在沒有鞭子抽打的情況下也能轉得又快又美。
就好像,釘子試圖擺脫鎚子的作用通過自己尖銳的頭部鑽進牆壁。
我們接受了十幾年的應試教育,已經適應了有外部監督的學習狀態。突然從一個高壓環境進入到一個極度寬鬆的環境,就會無所適從,如一出生就呆在馬廄里的馬兒突然闖進了大草原。很多人自從高考之後,就再也沒有過一個堅定的目標,在迷茫中渾渾噩噩地度日。
歸根到底,還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出了問題,不僅高中教育有問題,大學教育也有問題。這兩種教育制度各自行走在兩個極端,並且並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
總之,外部環境變了,制度變了,學習的方式變了,人群變了,活著的目的變了,我們變了。——我們再也不能像高中時期一樣雄起了。
最終,能適應兩種教育制度並一直保持勤奮和優秀的人,一定是那些從小就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和家庭熏陶的人,自律、優秀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習慣,不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至於其他人,自求多福吧。
各種改變自己的方法我們都已經從勵志書籍中看吐了,每個人心中也肯定知道該怎麼做,只是目前墮落的程度有沒有觸及你內心的反彈底線罷了。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祝還未畢業的你前程似錦!我覺得中國教育最讓人揪心的一點就是:
在大家最應該享受青春,享受戀愛,享受自由的三年里,卻逼著大家壓抑著青春的衝動埋頭準備高考;
而在大家最應該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為接觸社會做好準備的四年里,大家卻因為高中時代的過度壓榨,一旦擺脫了父母和老師的監管,就習慣性的自我放縱,覺得自己上大學了就應該好好放鬆,補償當年的遺憾,盡情地揮霍時間,沉迷於上網、打遊戲、看小說、談戀愛等。假如你明確知道五百萬彩票的號碼,你買不買?
假如你知道持續做一件事情,一個月後能賺十萬,你做不做?
假如你每天學習一個小時,一年後,工資翻三倍,你學不學?
很多時候,我們不去做某件事,並不是因為懶惰,而只是因為,你不相信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我有一個朋友,三年前她就嚷嚷著要學英語,三年後,她還在嚷嚷著要學英語,這三年間,她學了一段時間又放棄,放棄後不甘平淡又重拾英語……
一個新東方英語培訓老師告訴我,只要堅持每天學習一個小時,堅持6個月時間,考英語六級完全沒有問題。
而她的問題,就在於沒能堅持。
她跟我說的理由是「上班太累了」「學了也沒什麼進步」「做起來好難」。
我問她,如果現在有一份offer擺在你面前,只要你用6個月時間掌握基礎英語,你就可以轉行去做英文翻譯的工作,薪水比你現在多兩倍,你學不學?
她睜大眼睛看著我:「學啊,當然學,為什麼不學?」
「那你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學?」
「因為——沒有一份工作擺在我面前啊,我不知道努力了會不會有結果,那不就是浪費時間嗎?」
我一陣無語。
不知道努力有沒有結果,乾脆不努力了,這倒是省事,也是最好的借口。
然而,許多事情就是這樣,雖然你努力了,未必有結果,但你不努力,一定沒有結果。
況且,拿這種借口來自我安慰,說的就好像「一旦我努力起來,我一定能成功,成功得讓我自己都害怕」似的,那你倒是努力6個月試試,看你能不能堅持6個月。
那些說努力也沒結果,浪費時間,所以不努力的人,全都活在虛假的幻覺里,自欺欺人。
不努力,時間就不會流逝嗎?不努力,三年時間不也一閃而過嗎?
如果努力了,三年時間過去,多掌握了一門技能,哪怕薪水不能翻倍,至少,去國外旅遊時不必發愁語言不通。
而我相信,努力學會的任何一樣技能,都是為自己的綜合能力加分。
說到底,許多人不努力,不是因為懶,而是習慣了貧窮,習慣了窮人思維。
他們認為自己的努力也未必能給生活帶來變化,索性繼續頹廢下去。
假如明確知道努力一年,生活質量直線上升,誰還繼續懶惰?
其實所謂懶癌無非都是不自信,不自信自己能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生活,讓自己過得更好。
更有甚者,假如發現努力了,也沒有結果,不是證明了自己又蠢又笨活該貧窮嗎?
在這種連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深層次潛意識中,他們放棄了努力,呆在舒適區里,不肯走出來。
舒適區固然溫暖,但,「溫水煮青蛙」,一旦大腦停止學習,也不再嚮往更美好的生活,與「活死人」何異?就像溫水中的青蛙,遲早被生活煮沸,直至死亡,再也無法翻身。
比懶惰更可怕的,是這種窮人思維,以及藏在窮人思維背後更深的自我挫敗感。
一個長期生活在赤貧世界的人,逐漸接受了自己是個loser的設定,他們內心相信,自己就應該貧窮,不值得過更好的生活,也沒有能力匹配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更高質量的朋友。
這種「我天生就是loser,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的心態,天長日久盤踞心中,一點一滴蠶食為數不多的信心,讓他們喪失鬥志,徹底懶惰頹廢。
哪怕在人群中,這種人也能一眼辨認出來:他們往往垂頭喪氣,一臉苦逼,從他們臉上,你就能判斷,他對自己的生活不抱一丁點希望。
如何改變這種挫敗感與窮人惰性?
說起來,也很簡單,兩個字:行動。三個字:執行力。
一件事,做成功了,是10分;做得不滿意,可能得到2分,但如果不做,永遠都是零分。
行動起來,哪怕方向錯了,也可以邊行動邊調整,而永遠停留在原地,隨著年齡增長,同齡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你卻越來越窮,你甘心嗎?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步,就是退步。
在猶豫挫敗頹廢的情緒中蹉跎越久,你浪費自己的生命就越久。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從來不考慮「萬一這件事我失敗了怎麼辦「這種事,即使失敗了,也不過是漫漫征途中一個失敗,爬起來再往前走不就行了?
懶惰思維是可怕的舒適區陷阱,當懶惰成為習慣,人們就會對自己當前的生活心安理得,得過且過。
如果你不願意繼續窮下去,如果你想更有錢,住豪宅開跑車週遊世界,那就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
永遠別安於貧窮。
渴望有錢,願意成為有錢人,你的努力,往小了說,是改變自己的命運;往大了說,很有可能是改變這個世界的一小步。
賺錢很光榮,懶惰最無恥。
別讓無恥打敗了你的光榮。
我不覺得我懶啊,只是早上起床得把昨天的未讀消息處理完吧、公眾號內容看完吧、昨天視頻剩下的尾巴得看完吧、微博要刷一刷看看大家的動態吧、QQ就算大學同學不用了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同學在用啊;
我在學習啊,我看了知乎、豆瓣、新聞客戶端啊;
外語我也沒落下啊,這不是在背單詞么,你看單詞還沒出來我就立馬點擊「背過了」,這還說明不了情況么;
學長說這個老師的課不好,哎呀這個老師的課容易睡覺我還不如不去,這個老師又不點名去幹啥啊,誒誒那個經常點名的老師的課你們幫我佔一個後排的座位昂;
打球去啊,不去今天太冷了,二十多度呢,明天也不去,三十多度這麼熱哪裡能打球;
不行不行,不能坑隊友啊,掛機了可不好;
什麼,我昨晚三點多才睡的,你們早上十點就把我叫醒,太不厚道了;
哎呀你看你戰鬥力這麼差,才凌晨兩點你就熬不住了,快起來high啊;
我的kindle還沒到呢,不看書;
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切,說我懶,我只是還沒找到完美的時機、地點、人物、對象、工具;
看吧,生活這麼充實還說我懶?!
因為高中生活太壓抑了,整天就在父母老師的督促和高考的壓力下度過一天天難熬的日子。
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高中努力的唯一動力也許就是,只要現在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了,就可以無拘無束了。你想睡懶覺就睡懶覺,想談戀愛就戀愛。在大學裡面你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彌補高中這三年以來因為努力學習而錯過的種種遺憾。
於是,他們經過一路的披荊斬棘,終於到達了夢想中的象牙塔。到了這裡,他們心裡綳著的一根弦就一下子鬆懈了,加上沒人管,所以做什麼事都可以肆無忌憚了。
他們在刺眼無比的大太陽照耀下緩緩睜開惺忪的雙眼,迎接嶄新的一天。他們整天的終極話題就是哪裡有好吃的。晚上也有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娛樂活動,在夜夜笙歌后,再沉沉地進入夢鄉。
因為懶惰,呆寢室打遊戲不願出門,還養活了一系列的外賣app。校園周邊隨處可見的"五元管飽"橫幅,宣傳得如火如荼。
大學裡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地自由,包括學習時間。有句話說:「不到最後一刻,緊張不起來。」於是,通宵複習好像卻成為了每個大學生必要經歷的瘋狂事件。
最後大學四年過了,工作太難找,又眼高手低。因為自身太懶惰無法適應社會節奏,這也許就是中國大學生的悲哀。
沒有行動,懶惰就會生根發芽。 沒有夢想,墮落就會生根發芽。時間越長,根就越深,到時候要想重新站起來就會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了。
所以,奔跑吧。
不辜負自己的才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啊。你是沒有見過那些既優秀地要命又拚命地要死的大學生。
因為期末背書一個星期,足以拿到3.6的績點。
所以平時規規矩矩早起晚歸上課的理由是什麼?
況且有父母給生活費,腦子裡不是怎麼穿就是怎麼玩。
我們中的有些人,打著體驗青春的名義,干著糟蹋青春的事情。
在遊戲里稱王,在美劇里學成長。
而生存,是所有動力的源泉。
如果我們都是靠自己生存,那麼沒多少人會睡到日上三竿。
我感激著,也恐懼著。一想到那些比我聰明的人都在努力,我就有了懶的動力。
其實我想說的是,的確有很多大學生在懶癌、被窩和外賣中度過四年,但也有很多不斷努力的人,用這四年的時間裡做了很多事。我在一個以就業為主導的財經類院校,從大一開始就有人陸續去找實習,準備出國交流或者考研,考證也是很熱門的,口譯BEC托業小語種從業CPA CFA ACCA,雖然有時覺得這樣的風氣太浮躁,不過也很充實。大一剛進來就有妹子和我討論炒股選股的問題,有老師鼓勵我們去參加各種比賽多去隔壁某985蹭講座,無論你是想做學術做社團還是創業你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
本地的同學從小就進行了很多素質教育,剛進大學就有很多人是攝影剪輯辯論方面的大神,他們有的憑興趣愛好賺出了生活費,有的為了國際性的比賽通宵,有的出了書有的翻譯過國外的小說。像我這種高中死讀書的人深覺自己閱歷太淺,也便抓住機會學習,實踐。大一大二的時候我每天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去學校的湖邊晨讀,有那麼幾個妹子也是每天如此,一來二去也就認識了。考試大家都是臨時抱佛腳,但平日里忙自己的事情時也都是很努力。
我曾經為了轉專業熬夜熬得早上起來冒冷汗噁心想吐,曾經在期末季做比賽壓力大得想哭,曾經找不到實習投簡歷跑面試每天都在質疑自己,現在大四想起來,仍然覺得和同學相比我還有很多很多可以更加努力的時候,大三大四通過實習什麼的認識了一些隔壁和某交的人更是覺得自己差得很遠。但想來過得還算充實,收穫也算不少。
為什麼這麼累呢,大概是看到了身邊那麼多優秀的同齡人,每天都有種危機感吧。
我妹妹今年大一,我問她下學期有什麼計劃,她說,就不要掛科嘍。我說,這就足夠了么,獎學金保研交流第二專業什麼的沒想過么?她說,我室友都掛科了,我沒掛科不是已經很好了么。
所以我建議題主多去認識一些優秀的人,不要局限於寢室或者班級或者學校。
最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而你卻看不到。
去交際去碰壁去自卑去不斷努力,四年很快就過去了,無論你多麼痛恨都還是會想念這四年的,好好利用。祝好。勤快不一定有用,但懶一定很舒服~
勤快用功得用到點子上啊,無用功幹嘛要去做~
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度壓抑的環境中生活久了,已經不知道正常活著是個什麼樣子了。
我畢業於一所非一線城市的普通985大學,對於我的很多同學來說,他們算不上天賦異稟,但也算小有聰明,他們既沒有廢寢忘食的苦學,也沒有置學業與不理,當然還有一個特徵,大多數的都來自三四線城市鎮和農村,包括我。
換句話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通過我自己,我能想像到大家在沒有良好的高中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多半是在那三年不斷壓抑自己,放棄所愛的東西,在老師和家長的厲呵下成長起來的,心理能有幾個是真正健康的,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
在那種環境活久了,你會失去對很多問題基本的判斷力,譬如「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
然而總要有人在大學裡脫穎而出,他們從小就有著優渥的家庭環境,受過良好的教育,不用在高中三年壓抑青春的衝動,在有的地方,只要你不越界還是成績優異的學生的話,老師會既不支持也不會斷然反對你談戀愛,這樣的學生時代或許才叫正常的吧。還記得前兩年學霸情侶雙雙進入清北的新聞嘛,這種東西不是巧合,這種事也基本不可能會發生在你的縣城高中。
大學,我們不過是在治療過度壓抑造成的心理問題,思考那些我們從沒想通的問題,努力像正常人一樣努力和娛樂罷了。
就像彈簧壓縮到了極致,你鬆開手,它總要伸縮幾次,才能恢復原狀啊。因為看不到逐漸收緊的繩套,等謀生的繩子套上來的時候已經快窒息了
今年大四,在我大學四年中,有過很多很多個犯懶的時候,個人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不知道有沒有類似的。
1 高中的高壓式的學習並沒有讓我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其實我在高中也挺懶的,只不過被迫的每天學習時間很長,並沒有什麼效率。其實有些內容掌握的已經很好了,過度的練習只是消磨和浪費時間,同時也讓原本有趣的東西變的枯燥了。所以來到大學之後,完全不知道自己學的專業都是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趣,既然沒有任何興趣,也就沒有什麼動力去學習了,而且發現身邊的好多同學狀態差不多,就一天一天的懶下去了。。。。
2 因為認真學習和努力往往短期之內看不到什麼明顯的效果,也就是說短期回報不夠。比如當年學習數理方法和微分幾何的時候,好多題目做了一天都不一定能夠完全弄懂。沒有持續的激勵就容易犯懶。 還是那句老話,努力了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就會很輕鬆,人都有這種拖延慣性。努力是一種天賦,不是說每個人都有那種專註力的。
3 當做選擇的時候容易犯懶,想拖延,我覺得每個人都會迷茫,因為在做選擇的時候必然要拿到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但是往往很難看清如何選擇才會讓你在未來過的更好。這個時候人往往會一拖再拖,不想做選擇,甚至通過逃避的手段來讓自己獲得暫時的輕鬆。不過這種選擇是絕對必要的,早做選擇比臨時被動選擇好的多得多,我也經常這麼告訴自己不要拖延的。
4 學習的時候我覺得保持努力還好,畢竟之前的路都有別人幫你弄好了。真的到無所依傍,需要自己探索的時候能保持努力的就是大神了,有很多時候發現努力了一段時間走的是彎路,這個時候人就容易失去動力。
5 好多人秉持的一種享受生活或者說是做一個普通人的觀點。做一個普通人不代表就可以不上進,尤其是在這個時代,沒有憂患意識和進取心的人會慢慢的越來越被環境所局限,最後只能面對困難自我安慰,一退再退,直到被淘汰。我覺得這恰恰沒有辦法享受人生。
另外,其實我並不喜歡努力這個詞,也不覺得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努力不是每天上課或者坐在圖書館自習。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並且找到正確的方法去做,比所謂看上去的努力重要的多。而且我想強調的是,成功學灌輸的那一套努力了就能成功,就能做到任何事情是非常害人的。就像高中學習那一套,默認人為機器運作,完全忽視了人的情緒的做法只會事倍功半,無論做什麼,有一個好心情和態度才能有更好的效率。
羅輯思維最近一期有句話特別引起我的共鳴,與各位共勉。
如果你不能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麼你早晚會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表面上是懶,其實是——瞎
眼界的問題
看知乎的各位眼睛都是雪亮的,如果要諸位把眼閉上,即使在家裡也需要很小心翼翼才不會磕碰吧
那考慮這樣一個人,在一條陌生的、充滿岔路和霧霾的路上,把眼睛蒙起來去找尋不知方向、不知遠近目的地,他要怎麼辦?
這時最安全的選擇就是原地不動。
比路痴還難受。。。
排除壓力和興趣支撐的情況,大部分年輕人沒有足夠的眼界看出自己在各方面想要達到的高度以及達到的路徑
本能地懶一懶嘍
告誡孩子跟大人走散找不到家的時候,最好原地不動,可是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因為他們從小受老師家長的灌輸,高中的時候多吃點苦,考上大學就好了,學校給分配工作,也不用刻苦讀書隨便玩。
造成了高中階段過於壓抑自己,不能挖掘出自己的個性與優勢,對待社會和人生並沒有主觀看法,養成了隨大溜的習慣。大學階段又過於放鬆自己,本該為今後工作積累知識和經驗的階段變成了單純的每學期一次應付考試,以混到文憑作為最終目標。因為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大神,發現獎學金對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索性就不去爭取了。
看到周圍有的同學生活過的聲色犬馬如此瀟洒便覺得自己也應該揮霍一下青春,殊不知別人在入學那一刻起家裡就安排好幾種工作渠道了。
這樣的同學最終一般有2種結果,1是校招簽個薪資規模一般的公司。2是到大四發現情況不妙為了逃避而開啟高中模式發奮考研。
並不一定說這樣的同學就一定不會成功,去一般的公司也可能會晉陞為領導骨幹,考研之後也有不錯的發展空間,但是你丟掉混過被別人拉下的時間卻是無法彌補的。
請記住上大學也是來上學的,並不是來住寢室的。。。。不知道為什麼,手機一跳出去草稿就沒了。想哭
是這樣的,在上大學前我們聽到的是什麼呢
班主任苦口婆心,你們吶,現在努力一把,到大學就輕鬆啦
爸媽暴跳如雷,你以為我們願意管著你!你看看你這成績!你要是成績好,隨你怎麼玩!我們才懶得管你!
教室後面的黑板上寫著,今日埋頭苦奮鬥,明朝一舉步青雲。
步青雲。。。好一個步青雲,這就是當前社會一個極大的思維誤區: 大學是學生的終點而不是起點。
所以啊,我們辛辛苦苦埋首書中十二載,終於!!八年抗日戰爭勝利啦!!
歐,錯了,是我們畢業啦!!上大學啦!解放啦哈哈哈
讓我們大步走向沒有老師沒有家長沒有作業,只有美劇英劇韓劇電影戀愛刀塔聯盟三國殺的美好世界吧!
媽我要買電腦
認真聽講。。。你在搞笑嗎哈哈哈你以為你還在上初中嗎哈哈哈逗逼
卧槽十點了,算了英語課沒意思,不去了不去了,點外賣吧中午
啊你說明天考思修,思修還是馬基?
卧槽老子的書呢媽的老子一本新書呢還是,哪個臭不要臉的拿走了
開黑快來!上路缺人!
媽 沒生活費了
這個煞筆老師!居然給老子掛了!就差兩分,太變態了
卧槽掛了三門,別被我娘知道
四級?沒過喲,嗨!這玩意沒什麼卵用
我不去競選啊,老子懶得趟這渾水,讓那群煞筆去爭吧哈哈,來來拿首勝去
你去應聘了?哎人家那大公司能看上咱們嗎
畢業,畢業了?
哎,大學時光真是短暫啊,真讓人懷念。
我媽說給我介紹去一舅那工作,哎我才不想去呢,我媽那人,特煩。
大學,完。
不合理的教育制度,讓我們在本該活蹦亂跳的年紀苦苦壓抑不見天日。
不科學的社會觀念,讓我們在本該奮鬥積累的年紀迷茫放縱荒唐墮落。真的是懶得回答這個問題
不是上大學才懶的,是本來就懶,不幹大學什麼事。
因為啊,沒有目標吧。
高中的時候身邊有很多同學,每天拚命刷題寫卷子,為了高考不知道有多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覺得考大學這三個字太虛無縹緲啦,老師和家長從小就告訴我們要考好大學,找好工作,以至於我們12年義務教育都為了這一個目標,卻沒人告訴我們考上了以後呢,真實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在大學裡我們應該怎麼做?這對於高中的我們都是懵逼的,什麼考研出國,這個專業那個專業對口什麼工作,完全沒概念,高中有多累有多苦,上了大學誰不想放鬆下好好玩,把沒玩夠的遊戲玩夠,把沒看夠的節目看夠,反正沒人看著沒人管。
高考志願書上四個學校24個專業,(在我們安徽),每一個都代表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去那哪個城市哪個大學念什麼專業,幾乎就決定了下半生,而大多數高中生,包括家長,都是懵逼的。一想到這裡就細思恐極,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憑著自己多吃了二十幾年飯的人生經驗,給孩子報了自以為能有好工作的專業,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面對著一個個大學專業名稱茫然不知所云,在這種情況下稀里糊塗就填了志願,去了一個未知的城市學了一個自己壓根不知道是幹啥的專業,試問,有幾個人能堅定地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更多的人,可能連路都看不見吧。
來到了大學,一切都是新奇的,壓抑在中學教室里這麼多年的學生忽然就來到了沒老師管沒家長念的毫無管束的環境。上課都可以不去,唯一重要的就是期末考試不掛科,其他基本想怎麼過怎麼過。大學裡的自由,對自制力好的人是天堂,對其他人就是地獄。
在這裡必須要分開,有多少大學生選擇窩在寢室里看綜藝追番打遊戲,同樣也有多少人選擇在圖書館裡度過一天,不然人和人的差距從何而來呢。
我覺得沒有目標不是大學生的錯,我們的教育環境,從根本上就是以篩選為目的而不是培養,幼兒園的「我的理想」,就算還在心裡,經過高考之後的陰差陽錯,能堅持下來的機會也是渺茫吧。更多的人開始努力,可能是因為危機感,因為要畢業啦找不到工作啦,因為身邊有那麼多很厲害的人還比自己努力得多啊,因為不想再拿爸媽的錢過日子啦,因為我也想成為更好的更厲害的人啊,就算我沒有夢想,也要努力往前走不能停下來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些學習成績非常差的同學,寧可承認自己懶,也不願承認自己笨?
※你干過最懶的的事是什麼?
※人能有多懶?
※「聰明人一般都比較懶,因為他們無時無刻在思考怎麼偷懶。」這個理論行得通嗎?
※懶惰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