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普遍存在的優越感來自哪裡?


這個問題我這個台灣人來回答一下好了,原因很簡單,在我們台灣這,絕大部份大約80%有關大陸的消習全都是負面的,普遍的台灣民眾對於大陸的認知就是衣裙徒然崛起的暴發戶,就只是有錢而已。

這一切都源自於媒體的資訊灌輸,讓台灣民眾只能片面的了解大陸,而且挑起兩岸的對立正是那些政客與電視台最喜聞樂見的事,那支持度與收視率更是可以不斷上漲,也倒是台灣民眾普遍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原因。

台灣的網路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尤其是ptt,那是時下年輕人經常上去的論壇,裡面的年輕人對於大陸更是仇視,進而影響許多人的價值觀。

講一句實在話的,台灣的優越感出自於台灣的自卑,只有靠著片面的比較整尋那優勢,藉此來安慰自己罷了。(覺青與綠吱那種的就不用跟他們浪費口舌了,他們已經被洗腦的無以復加)

身為一個台灣人,我必須說,要了解大陸,就來大陸住上幾天吧,否則別在那邊酸言酸語,只會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我保證你會跟我一樣,沒有任何的優越感,話說,我好想再去成都吃麻辣鍋啊


這個問題一下子暴露了眾多自私狹隘的嘴臉。其心胸之低,遠遠低於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平均水平。

在我看來,台灣、大陸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對彼此負面情緒,來源從來不是誰比誰強,誰比誰優越。而是來源於和對方交往的感受。通俗點說,就是「你對我好不好。」而最後出現在罵戰中的諸如——「你沒有廁所」、「你吃不起茶葉蛋」等等言論。是雙方有矛盾的結果,而不是其起因。

大眾的情緒,一般都是這麼樸素直率的。如果出現了偏差,一般是受到了刻意引導。

我們舉個例子——中巴關係。

當初也有人以「小巴」來稱呼巴基斯坦,認為人家窮。可是很快就被大輿論斥責。更多的人看到巴基斯坦和我國交往中的誠心,與此相比窮不窮實在不是一個問題。

比印度窮的國家和地區有很多,中國民間對印度的情緒,原因是兩國的領土糾紛。而各種揭短,則是結果。印度民間對中國的不滿則有加上了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全方位支持。這和誰優越也沒有什麼關係。

「老子比你優越」這類表述,是為了在罵戰上佔上風而已。

而台灣的問題在哪裡?

這個世界上,有比祖國大陸對台灣更好的嗎?如果你覺得有,請舉例?

斗米恩升米仇固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以自殘為要挾,脅迫親人的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樣做的人,大家都認為很LOW不是嗎?

兄弟即使要分家,嘴上無意義的不幹凈也是很LOW的不是嗎?

目前大陸的輿論翻轉,就是長時間釋放善意沒有得到正面回應的結果。

而台獨在理論闡述上的缺乏建樹,也使得深獨不得不操弄窮不窮這種很LOW的話語武器。只要你稍微留意就能發現,這種話語武器,並不是藍星人民相愛相殺罵戰的主流。

所以,全世界人民都在說「你做人不好」、「你對我不好」的時候,台灣深綠反反覆復操弄的是「你窮!」

這就是大陸群眾誤以為他們很有優越感的原因。

而看不出中印罵戰與兩岸罵戰的區別的貨(甚至還強行證明台灣確實優越?),我看不起你。看不起你的智商還是人格,你自己選一個吧。


@魚非魚


我向來是不想更新的,但是我發現有些人沒有仔細看完文章的全文就開始評論。你可以不看我的答案,既然你要評價了,是不是應該仔細閱讀,再來評價呢?

謝謝邀請,我試著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審個題。
相關利益:在北京待了7年的台灣人。

問題一:台灣人普遍存不存在優越感?有很大部分確實存在。

問題二:這種優越感從何而來?好啦,這就是題主想問的問題。

換一個問法就是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優越感?
前幾天我收到這個問題的邀請,在吃飯的時候就和我妹妹小小討論了一下子。

我們認為台灣人對台灣有著極高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是的,從小我們在一個非常舒適的環境下長大,我們生活愜意,我們對生活還算滿意,看著「台灣」搞笑的綜藝節目,手裡拿著「台灣」的香雞排、珍珠奶茶,我們上著Yahoo,即時通,然後我們感嘆:啊!美好生活,大抵如此!

是啊!小時候沒有看過更大的世界,在小小的台灣,我覺得這樣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你說你還可以有更高的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不好意思,還真沒想過。

給予我們這樣美好生活的是台灣,我小時候堅信著。如果有人說台灣一點不好,我絕對跟他拚命。

小時候,我們聽到了來自媒體對於大陸的報道,這些我在我的另一篇答案中談過,是的,我小時候了解大陸的渠道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媒體,第二是親身經歷。當然這其中存在誤解,這裡有著片面的認識,我就先不展開討論了。

小時候的我從媒體那裡,看見了這樣的大陸:好像手機天天爆炸,黑心貨遍地都是,髒亂不堪,沒有廁所,沒有遍地的7-11。

題主問我,台灣人普遍的優越感來自哪裡?我13歲之前的答案是: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認為他人的生活堪憂。

在我還沒定居北京的時候,13歲之前,大概來過大陸3次左右,這三次去過:北京、上海、廣西、廣東。

有一回妹妹在街上買了一個小吃,吃完之後找不到垃圾桶,走到前面一家小吃店(有店鋪的),問店裡的服務員:請問一下,有沒有垃圾桶?店員說:你丟在地上就好了。我妹妹愣住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然後店員伸手拿過妹妹手上的垃圾,扔到了地上。然後我們當時心裡就會覺得:啊~你看吧,的確很臟。

直到我到北京定居。

上述都是其中的一些原因,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狹隘的心理。

剛開始,我的確是帶著一種非常驕傲的心情,來到了北京。我那時初一,我幾乎是以一種自以為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到了我的初中。

同學們好奇地問我:你覺得台灣好還是大陸好啊?
13歲的我:當然是台灣了!
同學好奇的追問:為什麼呀?
我:附近連個7-11都找不到。

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我13歲時的真實想法,你也許覺得好笑,什麼7-11嘛!是的,當時在我心裡7-11簡直就是我心中的GDP啊!什麼鬼,原來一個便利店就能讓我整出優越感,是的,就是那麼簡單。

題主問我,台灣人普遍的優越感來自哪裡,我7年前的答案是:7-11。

然後,我們初中最開始廁所是沒有門的,我對這點甚是吃驚。在台灣,教師的廁所跟學生的廁所是分開的,甚至不會設在一個樓層。結果,我在這裡,竟然會看著老師的臉上廁所?連個廁所門都沒有的地方真的能好好學習嗎?沒錯,你沒有看錯,就一個廁所門就能讓我產生源源不絕的優越感。

題主問我,台灣人普遍的優越感來自哪裡,我初一的答案是:廁所門。
不過後來初二的時候,我們學校的廁所就安上門了。

剛來北京的時候,有時候九點十點的時候我會想吃宵夜,但是我發現附近除了肯德基,沒有個夜市啊什麼的,我就固執的認為,想吃東西的時候沒有東西吃是一件非常可憐的事情。然後,我心裡就覺得:啊!果然還是台灣好啊!

題主問我,台灣人普遍的優越感來自哪裡,我初二的答案是:夜市。

我帶著這種可笑的優越感在北京生活了一年多,這一年多,什麼一個莫名其妙的鬼,都可以讓我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走路時,兩邊的風那是使勁的吹啊吹!

可笑嗎?可笑,也不可笑。人嘛,總會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優勢,總想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然而比起努力提升自我,獲得成功的體驗還有一種更便捷的方法,就是鄙視別人,換一種說法,就是時時刻刻自帶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暫且不提大陸這幾年的飛速發展,因為我覺得提了就沒意思了,因為不管發不發展,不管是你進步還是我進步,你GDP高還是我GDP高,你有什麼我沒有的,我有什麼你沒有的,我們都應該明白,我們只是不同,而沒有孰優孰劣。

我知道現在依然有很多台灣人對大陸的認識不足,誤解偏見很多,我會解釋,我會告訴他們我現在的生活,我會儘可能地消除哪怕一點點的誤解。但是我不會怪他們,也不再覺得誤解是一種錯、不了解是一種錯。

因為我曾經帶著那樣可笑的優越感,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了一回又一回。

我曾經那樣可笑,卻也被接納;我曾經那樣無知,卻也被包容在這樣廣闊的世界裡,無論我抱著怎樣的心境,我都能過著我的小日子,但這樣可不好。後來,我看到了更多的人與事,更多美好的風景,更豐富多彩的生活,更博學的人,然後我發現在這些美好面前,之前帶給我優越感的,什麼7-11,什麼廁所門,什麼夜市,都是多麼的可笑。

因為大陸台灣關係特殊,所以才會被單提出來討論。其實這樣的情況存在於更多更多地方,種族之間,富人與窮人之間,常人與特殊人群之間,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如果我們存在著這樣的心理,其實我們沒有什麼大錯,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即便是我們不是時時刻刻都是如此,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卻不少見。

但是,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去了解彼此,把更多的東西看作是差異。帶著更多理解、包容的心境去看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本來就不一樣。


作為一個台灣人表示(在廣東讀了幾年書),感覺台灣人絕大部分對大陸的印象是媒體煽動+政治立場造成的,比如來自中國的遊客大媽做了什麼出格的行為,被新聞或娛樂節目爆出相關負面新聞後,會激起本來在政治上就對大陸敏感的台灣人的負面反應,而越激烈的反應就越是媒體想要的,所以大陸人的負面新聞都容易被放大。長久下來台灣人會有大陸人禮儀和衛生差的觀念,同時對這種負面形象產生了優越感。
P.S台灣媒體對於宅男的歧視和放大也相當嚴重,幾乎是欺負的程度,新聞上的犯人只要是無業男子或沒女友的屌絲眼鏡男都會被灌上宅男的稱號,只要是露乳溝有點姿色的小模就是宅男女神(喜歡二次元的宅男很多都對三次元沒興趣好嗎?),結果台灣人也跟著對"宅"一次有了負面觀感和歧視,害我只能偷偷摸摸喜歡自己的ACG當個隱宅,雖然我是宅女啦,可還是介意形象的。
總之這種歧視觀念就跟台灣人對大陸人的形成原因其實相似,很多刻板印象是媒體帶起的,不過台灣人對大陸的這種優越感還帶了政治因素帶來的敵意在裡頭,這我就不多談了,反正我對討論政治沒興趣,比起在網上打嘴炮,我更關心我自己這學期會不會被民法老師當掉,趕快讀書去。


看到一個贊很多的答案,那我也用數字說話:
2015年,加拿大護照免簽數量173個,台灣158個。
2015年,world democracy ranking世界民主指數排名,加拿大11位,9.07,台灣7.83。
2015年,加拿大人均gdp 5.03萬美元,台灣2.21萬美元。
2015年,加拿大人均月收入和人民幣21000元,台灣18275元。
2005年,加拿大同性戀合法,不僅如此,加拿大抽大麻也是合法的。2015年,台灣同性戀合法。
我完全按照那個答案的標準,套用這個我作為半個公民的國家,加拿大。
按道理,加拿大人應該對中國更有優越感,對美國也更有優越感,這個世界上以這種標準來衡量,就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完全壓倒加拿大的。
然而,這個國家是優越感相當不突出的國家,基本當地白人沒有什麼種族歧視。中國人、印度人、西非人都可以在這片土地上不受排斥地生活。所以,為什麼這些數字可以作為台灣人歧視大陸人的原因?加拿大人什麼時候一天到晚show了?我們明明比你們這些台灣人不知道優越到哪裡去了。
就這樣也能騙100多贊?回首我辛辛苦苦寫一些歷史問題討論文字不過個位數贊,唉。。。


台灣念書兩年 這帖子鉤子有點直啊
你看大陸論壇不也有人對其他國家各種優越感嗎
台灣網路上嘴強王者也很多 道理差不多
笨人網上多的是
你看我那台灣室友一直說要是打仗就到我們那避難
老師也一直會在課上說大陸各種先進有錢 台灣各種衰退blabla
有眼界的台灣人是不會有優越感的 危機感還差不多


我是福建閩南沿海地區的,
經常聽父親在講他小時候的故事。

前幾年有個新聞,說韓國會用氣球向朝鮮發放傳單。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時期,類似的情況就發生在台灣與福建之間。

我父親小時候住在福建閩南的小農村裡,
經濟條件很不理想,和大部分人一樣,只能基本保證溫飽。
父親肚子餓時還會和幾個玩伴到村頭茅坑裡釣類似青蛙的一種動物烤火起來吃。

有一段時間,從海的方向上方就會飄來一些台灣特質的氣球,上面綁滿了傳單和物資。

每次氣球飄過來時,村裡的孩子們就會都狂歡起來,抓起竹竿,拿上幾塊石頭,追著天上的氣球跑。

穿越了台灣海峽的氣球已經變得特別的小,不低不高慢慢的飄著,卻依然能飄上很長的一段路,運氣好的,用石頭砸下來或者自己往下墜,運氣不好的,便飄到別村或者掉進山溝里去了。


我父親也碰上過幾回,

一次,他和幾個孩子在田野上追了三四個小時,腳都磨出了血泡才終於把氣球砸了下來,

打開外面的套子,裡面裝滿了各種台灣生產的「小玩意兒」
有打火機,巧克力,糖果,餅乾,雜誌,鋼筆,小鬧鐘,手錶,以及沒法用的中華民國紙幣和三民主義傳單。

而父親印象最深的,是裡頭有一封信,
內容大致是原來的一個福建人被抓丁去了台灣,不讓回大陸,想要用氣球飄給家裡人的信,密密麻麻的字。
而村裡那幫熊孩子又大多不識字,
之後被幾個個頭大的當了廁紙用去。

「台灣的東西就是好,台灣人個個都很有錢,而且都是咱們的親戚,那對岸可領先了我們幾十年吶!」

用氣球里的物件到了縣城總能換上的好價錢,
碰上個電子器件可以抵上半個月的伙食費。


在父親那輩閩南人眼中,台灣是理想生活的地方,能和台灣人有所關係是很有面兒的事,
台灣人就是有錢的親戚,善良又大方。

改革開放初期,台商過來大陸總和閩南人比較親近,因為大家都講閩南語,就像自家人一樣,沒有離開過家鄉,那時台灣人也大多把閩南人當成自己半個家人。

「到時候我們反攻大陸不打閩南人的」一個台商說。

直到如今,我從來沒有成功的轉變老一輩人,對於台灣無限的嚮往和憧憬。
在這群從來沒有去過台灣的老人們心裡,
依然無比嚮往著對岸的生活,

「誒,這輩子還沒去過台灣的啦」
老爸看著台灣台時說。

(福建閩南可以插天線收看台灣各大電視台,小時候幾乎整座城市私家放的都是台灣電視,就是大家截圖的播那些「智障」節目的電視台。以前一直以為這些是福建台,說話都那麼biu准。)


黑台灣也要講基本法!!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最後黑到還是他自己,台灣人有沒有優越感,該不該有優越感,其實都沒必要細談,只需要對題主輕蔑的來句:「管你吊事,老子願意這樣優越,你管得著嗎?」

我覺得知乎上面黑台灣的問題很多,本人也是專註黑台灣五十年不動搖。但很多人黑不到點子上,比如那個茶葉蛋的梗,很多人還在說,說句不好聽的話,人家台灣人沒有義務了解你大陸人是否吃得起茶葉蛋,就好像我們沒有義務了解朝鮮人是否要被犬決一樣。說到這個優越感也是如此,其實這種主觀感受的東西除了證明覺得台灣人有優越感的這些人十分自卑之外,沒有任何卵用。

不要管別人怎麼看,選擇一條自己認為適合的道路走下去,讓自己過得幸福,才是克服這種自卑的最好辦法,而不是去憤怒別人不該有「優越感」。

另外黑台灣的基本法我正好也說一下,什麼立院打架,用愛發電,歸根結底就是一條:台灣人習慣用小聰明來思考大戰略

比如立法院的投票,本來國會通過法案按照人頭數票數是真普世價值,可是作為少數黨的民進黨公然用癱瘓主席台的方式阻止表決,和綠營暗通款曲的王金平又死活不同意動用警察權,結果搞出一個真黑箱的黨團協商制度,這就是用政黨的小聰明來消費整個民主憲政的權威。

比如核四,執政者都知道台灣缺資源缺電,不發展核電,就只有油電雙漲,可是為了選票這點小聰明,只好吧核四變成東北亞最大爛尾工程。

比如大陸政策,台灣人的小聰明就是在於儘可能佔便宜和用反中騙選票,卻沒有哪個政黨有清晰明確的大陸政策思維。國民黨就知道哭窮要大陸讓利,民進黨就知道宣揚中國鴨霸,欺負台灣來騙選票,殊不知,這些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兩岸互信的缺失,如果能真心誠意地和大陸以心換信,而不是拿這些小聰明來圖一時之快,很多問題,甚至台灣人念茲在茲的中華民國問題,都好商量。國、民兩黨的短視操作,把本來對台灣抱著一片同胞深情的大陸人民都噁心成梧桐派,這下好了,台灣在大陸心目中就跟北朝鮮在美國心目中一樣,只知道援助(讓利)和核訛詐(騙選票)。


之前曾經和一個台灣朋友談起過這種優越感,他的回答讓我深感佩服,大意是:

倘若台灣人沒有這種膚淺的優越感,反而個個奮發圖強,居安思危,深具憂患意識,那對岸的導彈早就打過來了,哪裡還能像現在這樣「縱容」台灣保持現狀?

換言之,恰恰是這種被大陸調侃的「優越感」,讓我們以為台灣無法成為大陸真正的「威脅」,從而給了台灣喘息的時間和空間。

有些事情,還是要看兩面。


謝邀。
來自於其他人的幻想。


要說我這台灣人面對大陸人還有什麼優越感,大概只剩下空氣乾淨、垃圾分類做得好和健保三件事了。

以前有旅居上海的台灣朋友說台灣步調慢,年輕人競爭氣氛不強,很適合養老,我還打心底不服氣,回說年輕人為什麼非得到大企業掙大錢不可?做些有創意的事走自己的路不行嗎?不過這些年看看台灣所謂的文創產業,一窩蜂的模仿日本或抄襲前人,真是打心底歎息了。

大多台灣人只想過好眼前的小日子,說是知足也罷,反正見識不多,心也就大不到哪去。
我身邊去過大陸的台灣人很多,但是老實承認大陸城市比台灣進步的人卻很少。


我認為這種優越感很可笑,但台灣和大陸發展水平差別遠比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發展水平差距大得多,所以如果知乎用戶普遍對印度有很強優越感,那麼就應該接受台灣人對大陸其實還並沒有那麼強的優越感。

--------

首先,人在根本人格上是平等的,『優越感』並不是一種可以被放任的情感,而任何基於『群體身份』的優越感更是可笑的。如果通過『群體身份』對自己相比對方產生了優越感,實際上就是一種歧視。事實上,往往優越感最強的,也是一個群體中最底層的人,一方面,他們個人身上沒有任何長處;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接觸不到對方群體那些層次更高的人。因而我個人並不想給台灣人的優越感辯護;

但是,這種優越感又是普遍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廣東人對北方人有優越感,上海人對外地人有優越感,沿海地區人對新疆有優越感;哪怕在很多人認為平均素質更高的知乎上,也充斥著各種對印度、黑人、穆斯林地區的優越言論,如果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人甚至會認為這種優越感非常合理。

那麼既然如此,台灣人對大陸的優越感是否能夠被發展差距支撐呢?那不如就讓我們來把台灣和大陸比一比,也跟大陸和印度的差距做個對照。

這裡先明確比較的方法。大陸的人口差不多是台灣人口的60倍,在今天去比較總量肯定大陸勝無懸念。但是這樣去比較總量並不合理。上海的經濟總量不及河南,也不妨礙上海人對河南人產生優越感;瑞士的經濟規模比印度小得多,但如果瑞士人對印度一點優越感都沒恐怕大家才會覺得奇怪。如果整個南亞、中東和非洲合併成為一個國家,GDP總量超過中國,我們也不會就覺得那裡的人對中國產生優越感是很合理的。如果一個重慶人因為直轄後行政區面積和人口大大擴大,而一下子就認為自己成為了一線城市,而對GDP總量更小的杭州和蘇州產生了優越感,那麼大家也一定會覺得很可笑。

挑出大陸最高精尖的一小撮去跟台灣比較也不合適。大陸人口是台灣60倍,如果我們挑出大陸過得最好的2000萬人去跟台灣拼收入水平,拿當然可以領先,甚至是綜合素養也許也有贏的機會。但是大陸的這2000萬人並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獨立社區。同樣,如果我們把大陸最好的幾個企業,幾個大學,幾個電影導演,幾個音樂人,去跟台灣對比,那麼很多方面都沒有劣勢,甚至還可能有優勢,但這也屬於耍流氓。也許奧運會是這個邏輯,但跟一般民眾生活的層次卻沒有什麼關係。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拿出江南地區一個富裕的小縣,比如浙江嘉善,那麼這裡既沒有好大學,也沒有什麼知名企業,城區也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如果我們跟人口100多倍於嘉善縣的河南省去比較,那麼很容易會在河南找到更出名的企業,更好的大學,更優秀的人才,更繁華的街區。但是嘉善縣的居民因此就不會對河南有優越感了嗎?

當然,也不是不能挑一個局部來跟台灣比。但是起碼要挑一個省,或者一個基本自成體系的地區來跟台灣針對人均水平相比。

那麼就讓我們來比一比。

2015年,根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核算,按購買力平價折算後,台灣的人均GDP是46036美元,而大陸只是13224美元,台灣是中國的3.48倍。而同年印度的人均GDP是5808美元,中國是它的2.28倍。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差距遠大於中印之間的差距。
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PPP) per capita
(我認為在考察人均收入時,這種方法比按匯率算合理,匯率本身會脫離物價浮動,比如人民幣大幅升值時實際上國內物價是上漲的。按匯率算因為人民幣貶值,人均GDP可能降低,但如果按人民幣計算的GDP實際大幅上漲,中國人均收入可能還是上升的。同樣,按匯率計算英國人均GDP高於德國,但我對兩地都有一些了解,英國物價遠比德國高,英國人也遠比德國人窮)

再考查國民受教育程度,按照Gapminder上2009年的數據(找不到更新的),25歲以上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台灣是11年,中國大陸是6.4年,印度是3.4年,兩岸差距遠遠大於中印差距。而25歲以上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更為明顯,台灣是12年,中國大陸是7.7年,印度是6.2年

如果我們按人類發展指數(由收入水平,人均壽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計算而來)來比較,2013年台灣HDI是0.882,2014年中國和印度分別是0.727和0.609,兩岸相差0.155,而中印只差0.118。
List of countries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而上面比較的還都是最基本的GDP和教育水平,政治自由、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腐敗程度這些可能有些人認為很虛的東西都還沒有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看一下
Press Freedom Index
Freedom in the World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而且儘管我也同意因為對方政府的問題而對對方的民眾抱有優越感其實也很可笑,但是我們中間很多人不是對朝鮮也有各種優越感嗎?哪怕我們對普通朝鮮人沒有優越感,但如果是那種明明自己過得非常艱辛,卻堅信朝鮮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的朝鮮人呢?

當然,大陸有巨大的地區差異,但台灣人的優越感也許不會做區分,那麼再來考察一下,中國最發達地區跟台灣的差距。
(事實上就我了解台灣人對大陸的優越感是做區分的,比如很多台灣人提到上海並不太會用一種俯視姿態)

因為拿我們的城市跟人家的整個國土作比較並不合適(北上廣深如何脫離其餘的中國而獨立繁榮?),所以這裡就挑中國最富裕的省來跟台灣相比。

根據下面的數據,2015年中國人均GDP最高的省份是江蘇,按購買力平價折算後是24953美元,其次是浙江,21995美元。
List of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by GDP per capita

也就是說,中國最發達的江浙兩省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只是台灣的一半。這是什麼概念呢?安徽省的人均GDP也是浙江的一半,你問問周圍的浙江人對安徽有沒有優越感?

同樣的,如果我們看HDI,2013年台灣是0.882,2014年江蘇是0.748,浙江是0.744,相差是0.134-0.138。而安徽是0.66,與江蘇和浙江相差0.84-0.88。
Lis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Greater China by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此外,即使我們把江蘇和浙江這兩個比台灣人口多得多的地區拿出來跟台灣挑出少數高精尖來相比,恐怕也不是對手。

台灣前5名的大學是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交通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
江蘇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第5可能是南京醫科大學。
浙江有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然後也許是浙江財經大學,中國美術學院?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比較一下,每年江蘇和浙江的高校在國際上發多少有影響力的論文,台灣發多少。

然後企業方面,台灣的知名品牌有HTC,華碩,宏碁,光陽,三陽,聯發科,鴻海精密,統一,正新(輪胎),都是在國際上所在行業有名氣的。江蘇和浙江有什麼呢?浙江還有阿里巴巴,吉利,萬向集團,江蘇恐怕最出名的是蘇寧電器,但基本上出了中國就沒人知道。

然後文化方面呢。台灣在00年代初到10年代初一度是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心,南京有個李志,別的還真想不出誰。然後台灣一年拍多少電視劇,江蘇台和浙江台兩大強台一年拍多少在華人地區知名的電視劇?江蘇和浙江有多少名演員、導演?當地企業投拍多少電影?

(覺得江浙兩地很多的資源其實供給了上海北京,這麼比不公平的,可以自行計算一下全國的,然後除以50,看看怎麼跟台灣比也可以)

而且這裡的種種比較還只是針對當下。但一個人的優越感當然也會受到之前幾十年的對比的影響。想像一下,上海本地人為什麼瞧不起外地人,即使他們現在掙得差不多?而且成長環境的不同會造成人們生活觀念、精神面貌、綜合素質的巨大差別,這一點我們很容易可以從中國現在的代際差異中觀察出來。

那麼前面有人說了,倒退20年,我們成長的年代,人口50倍於台灣的大陸GDP不過是台灣兩倍,人均GDP差距在20倍以上。我們再往前倒,中國真正開始全盤現代化,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不過三十多年時間,台灣呢?台灣從1910年代大正時期的內地延長主義就開始全面進入現代化,雖然發展的速度慢,但是台灣的老年人素質確實不是大陸的老年人可比。

所以什麼時候台灣會消除對大陸的優越感?等到大陸的人均收入連續接近或者領先台灣二十年的時候吧。

實際上,我去過台灣,也走過美國、英國、德國這些大家心目中的傳統發達國家,事實上我覺得台灣社會在很多方面都比西方國家更為發達,如果今天我們很多人仍然習慣仰視歐美,那麼台灣其實也值得我們用同樣的學習態度。

何況,就我在台灣短暫的經歷,只要你以謙虛平和之心待人,台灣人非常友好,大部分人並不會體現出什麼對大陸的優越感,也不會故意拿大陸如何落後來說事。當然心裏面的優越感肯定是有的,但主要是針對大陸這個地區的發展情況,而不針對你個人。網路上台灣人的愚蠢言論當然有,但是一個外國人如果只從網路來了解中國,也會覺得中國憤青多得嚇人吧?


1.人均GDP高
2.空氣比北京要好
3.最低工資標準比大陸二三四線、城鄉結合部要高(別不愛聽)
4.政治制度(他們自認為的,當然有了民主制度、有了公民社會,卻不去追求公有制,真是對民主自由大大的浪費)
5.中產階級沒中國的中產階級那麼有想跑路的慾望(?)
6.有100多個棉簽國家,還有tg外交部、軍隊為你保駕護航(不比美利堅差了)

想到再補


去過台灣,也和很多台灣人聊過,優越感肯定存在,那是生活水平的先進性決定的,這種感覺就像瑞士人有優越感新加坡人有優越感等等,我一直越是行政區域小的經濟發達地區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越高。優越感必然也越強烈。

你首先得承認一個事實,1)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2)台灣在過去的幾十年經濟和民生走在我們前列。3)儘管現在大陸有後來居上的,但趕英超美不是放放嘴炮就可以實現的,人家原有的優越感也不是說沒有就一下子沒有了的。

就像最高票的台灣答主所說的那樣,台灣人民的優越感不是來自於經濟有多好,軍事有美國撐腰,而是來自於經濟發展之後的民生建設做的好:

1)台灣自古氣候不錯,物產豐富,一句話「基本沒有餓死過人」。到了後來,經濟發展了社會保障健全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有普遍提高,注意是「普遍提高「 ,不要拿北上廣和台北比,你可以拿陝甘寧和屏東墾丁之類的地方比試試看。不清楚狀況的自己去百度台灣的失業率,不要以為有水分,那點水分明顯小於美國和大陸。舉幾個例子:
A. 台灣的貧富差異在很多地方體現不明顯,尤其是藝人在台灣和在大陸的收入差異,大家都能看得見,因為交通非常方便鄉下和城裡也沒有那麼大的收入跨度,甚至於有在深山裡開飯館開咖啡廳還能生意火爆的例子。便利店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也是妥妥的。
B. 台灣的法規更為健全,執行與監督也相對到位,一個段子是說總統府的掃地阿姨受勞動法保護,總統無權過問她的薪酬和和工作,除非是犯了重大過錯,總統府辦公室才能依勞動法將其辭退。所以真的會有」總統如走馬燈,阿姨笑看人生「的效果。
C. 醫療保障健全,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台灣的健保體系可以算的上世界第一,奧巴馬沒能實現的目標台灣人民早就享受到了。每年一次免費的超詳細體檢,我看康熙時候有藝人吐槽很多台灣人拿了美國綠卡在美國定居還非要每年飛回來用台灣的醫保,浪費納稅人的錢,好奇之下我去問了很多台灣朋友,確實如此,普遍有人吐槽。
D. 生活設施和保障設施完善,500米一個的24小時便利店,隨處準備的心臟病急救設施,企業強制殘疾人員工比例,而且還得準備完整一套殘疾人無障礙通道和無障礙設施。
E. 生活水平高,治安水平自然也有不低的水準,24小時便利店就是依據。


就這麼看上去很簡單的幾點,要我們全民實現還是一個遙遠的問題。

在這裡我不想撕逼不想討論太大的話題,台灣有300多家電視台,常年播節目的就有80多家,大選的時候三分之一的電視台晚上就在作秀、拉選票、搞內參,挖掘小道消息。。。台灣人民已經把這些都當做娛樂節目來看了,為什麼?現在都已經吃飽穿暖了,不管誰上台核心我只關心未來的生活水平能不能進一步提高,不能就換下一個,政治口號只是表明立場來拉攏相關人的,至於他是什麼意思,統戰還是TD,與我有毛線關係?

簡單地說,大家還處於撕逼階段就是因為一方還沒有能夠拿出毫無意外碾壓另一方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所以,沒事找事的鍵盤俠們,還是早早回家打怪練級去吧。很多話在沒有實力的時候說出來,就像說 」我們對於此事做出強烈譴責「 一樣空洞乏力。


當然,蘋果日報這種」真~走狗「,該打還是得打的。


這個問題有點釣魚的意思…


其實我覺得一切兩岸民眾開黑或質疑的來源都是「不夠了解」雙方每個人每天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而是被迫被意識形態控制輿論導向了的媒體,塑造出一個所謂的「大陸人」或「台灣人」的形象。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年代,但是,也請不要忘了親身的所聞所見要比媒體傳遞給你的觀點真實的多。


所以我的意思是某些兩岸人民用一個大約可以量化的指標,如政體,民主,公民素質,來比較和對方的不同,而並沒有注意到作為一個「人」的複雜性,是遠遠不能用這些指標來評價的,加上媒體的添油加醋,我想所謂的優越性或者自卑感就容易理解了吧。


我看到台灣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


先說答案
台灣人的優越感和台灣的經濟低迷是一個原因。
缺乏高端人才。人民素質低下

首先要說得是

優越感和歸屬感都是底層人民才有的濃厚情節。越是底層和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人。其歸屬感和優越感就越高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人民的優越感。總是歧視外地人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是計程車司機。或者居委會大媽。總是強調北京腔的其實是那些只能考上2本的衚衕串子。而在知識分子中間。首先會關注的則是對方的專業。研究領域。性格。至於家鄉。往往一起工作了很多年都不會知道。


台灣人是一個群體。對他們的評價其實只能是他們在網路上發出聲音的平均評價。而當這個群體的中,包含大量居委會大媽和衚衕串子的時候。那麼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歸屬感和優越感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台灣是民主政體。開放時間又早於大陸。教育質量也是非常的好。人民素質怎麼會低呢?

在我看來,其實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美國的吸血政策。

一個地區的教育水平高低。其實只能是人才的自然產出。而能否留住人才。則要面臨全球性的競爭。美國作為最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人才吸引力是強大而難以抗衡的。可是同時。美帝的移民政策也是詭異而帶有歧視性的。

為了維護所謂的民族多樣性。美帝把地球分為了許多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一個固定的移民配額。這種劃分沒有考慮到相應地區的人口數量。也沒有考慮相應地區的人口素質。就是這麼隨便的一個劃分。於是這個地區的移民配額就固定了。

在這個劃分中,港澳台地區和中國 或者印度是平等的。。他們擁有相同數量的配額。

中國大陸13億人,港澳台地區只有不到三千萬人,兩者的差距是45倍。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個概念就是。當大陸的TOP2級別的人才移民美國的時候。台灣連211級別的人都去了美國。這樣留在大陸的就是少量TOP2級別的人才和海量的985級別的人才。而留在台灣的基本上就只有2本和技校學員了。

恩。2本和技校學員。恰好是北京衚衕串子的水平。

顯而易見。當中國和印度的申請者拿了簽證還要等綠卡排期的時候。台灣的人才可以輕而易舉的拿到綠卡。開始他的移民生活。移民美帝對於台灣人是如此的容易。這導致了他們整體的搬遷到了美國。他們是台灣的人才,卻為了美國的經濟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楊致遠。作為台灣的人才。成為了美國互聯網的巨頭。給美國人民提供了巨量的就業。同時提高了美國的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而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優秀的人才不僅自身優秀。其身體攜帶優秀的基因。優秀人才定居美國的後果。則是提高了美國人民的平均智商。降低了家鄉的平均智商。這樣一代一代的人才流動。連人種結構都可以產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則是教育無法彌補的。


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歧視性移民政策。這種政策導致了巨量的優秀的大陸人才無法移民。他們絕望的在大陸發展。產生人才聚集。催生新興產業。結合大陸便宜的人工。誕生了大陸領先的互聯網生態系統。最終導致了中國崛起。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所以很遺憾。

台灣正在衰落。它也終將衰落。在可以預測的未來。它也不會復興。


用數字說話,在1995年,台灣的GDP是大陸的45%,將近半壁江山,這是歷年來這個比值最高的一年而台灣人口也就兩千萬出頭,不過是北京加上海而已。恰好那幾年是台灣大陸關係最緊張的時代,這兩個印象一正一反,很容易給台灣人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大陸彷彿古代兇殘落後的游牧民族,而台灣是繁榮富足的現代文明。而人的天性是更容易記住壞印象而不是好印象。


之前 yolfilm在很多答案里表現也是個充滿優越感的人,並不是在黑他們。有次給yol回答的一個「孩子可以在知乎學到什麼」的問題留言說:你孩子可以跟你學到如何一邊秀優越感一邊在大陸圈錢。
然後就被拉黑了……也怪我諷刺他!

拉黑我的兩個v一個奶爸 一個他……
這倆人……我就不評論了。

幫我@他!謝謝!

@有一隻猩猩愛猴子說的是很對的。

很多在於個人的偏見與不了解,也不試著去面對去成長。
很多人,像yol這樣的人也是知道自己有優越感的,只是自己沒有面對,不敢去否定自己可笑的的優越感。也不只是台灣人,包括沿海那些相對比較發達的城市裡的孩子,來到內陸也會充滿了優越感,言語中就好像我們剛通上電似的。其實不過是由於地理環境因素和他們那裡氣候不大一樣,乾燥容易起土,然後就說好臟啊blablabla。威海有個叫苜蓿渣的野菜,被百度百科說成那邊的特產,那姐們好一頓炫耀啊,一副你看你們內陸沒有吧,我可是經常吃呢的樣子,結果我一看就是我們內陸的麵條菜還是什麼名字,就提了出來,她那股驕傲突然就沒有了。不過像yol年齡那麼大了還保持自己的優越感不放,一副我民主我自由的樣子,一提到台灣政治和媒體的可笑他卻要偏題只說好的方面也是棒棒的。

另一個是在微信上遇到的一個人台灣小孩在溫州上學。寒暄幾句後,說到了他和同學的關係,他說:我同學思想可老舊了,他們和我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上,我們台灣多開放啊,根本不會像他們那樣想。我說 :怎麼啦? 他說,今天我喂一個女孩吃飯,我同學就問我是不是喜歡那個女生或者是不是在曖昧。然後我說:質疑不是很正常嗎?到了哪個國家為女孩吃飯都是很親密很曖昧的吧?他們只是問一下是在情理之中吧。然後他說了我一句土鱉就把我刪掉了。

我說你們,為什麼不選擇成長和面對呢?


「我們是____,他們是____」

如果前一個空填社會主義,後一個空填資本主義,那麼你就是大陸毛左

如果前一個空填民主國家,後一個空填獨裁國家,那麼你就是台灣綠綠


推薦閱讀:

大陸在哪些方面領先台灣?
如何評價蔡英文智囊提出"民進黨執政後會放棄南海主權",如果真如其所說,那麼中國大陸會作何應對?
李登輝是怎麼獲取蔣經國的信任的?
大陸網民為什麼對台灣學生反對服貿反應這麼大?
為什麼在台灣兩蔣遺像被羞辱,看不到台灣人出來鳴不平?

TAG:台灣 | 中國人 | 台灣人 | 兩岸關係與發展 | 海峽兩岸中國大陸和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