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為什麼被稱為「窮癌」?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不再「談癌色變」,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夫妻 1 年內相繼得胃癌,醫生:你們吃得太素。

醫生表示,胃癌也叫窮癌,在飲食條件差有關。夫妻 1 年內相繼得胃癌,醫生:你們吃得太素,並建議大眾不應長期食素,要適當補充魚肉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這對夫妻,都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副院長、胃腸外科專家孫元水的病人。了解病史後得知,夫妻倆生活習慣相似,早上吃早飯,必定是用鹹菜下粥,而且平常吃得很素。

孫元水說,胃癌被稱為「窮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依然多發,跟飲食、生活條件差有關。「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好,但其實吃得太素、不吃魚肉對胃也不好。」

鏈接 1年內夫妻相繼得胃癌 醫生:吃太素得quot;窮癌quot;(圖)_網易新聞中心


得胃癌的人到處都有,但東亞尤其多;因胃癌而死的人到處都有,但中國尤其多。

每年世界上新增的胃癌病例有超過半數來自東亞地區,其中以中國、日本和韓國尤為嚴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日本的胃癌死亡率曾經高達130人/十萬人,是同時期歐美地區胃癌死亡率的2.5倍。

隨著衛生狀況、飲食條件的改善,以及胃癌早期預防篩查的普及,60多年來胃癌在世界範圍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了顯著的降低,但是胃癌的高發地區仍然集中在東亞各國。最近15年日本男性的胃癌發病率雖然明顯降低,但仍是美國的十倍;韓國則比較慘,從1999年到2011年胃癌的發病率就一直保持在60人/十萬人的高位上沒有掉下來。

中國能夠統計到的胃癌發病率雖然低於日本、韓國,但由於人口基數極大,中國事實上貢獻了東亞地區絕大部分的胃癌患者。中國每年約有67.9萬新確診胃癌患者。而且,大多數胃癌患者面臨的往往就是死亡——在2015年,約有49.8萬中國人死於胃癌。

至於胃癌為何會被稱為「窮癌」要從一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講起。

高鹽食物會破壞胃壁,而受到破壞的胃壁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有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再加上長期的胃潰瘍會導致胃癌,世界衛生組織便宣布幽門螺旋桿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

大約六萬年以前,幽門螺旋桿菌就伴隨著它的人類宿主走出了非洲。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內生長和繁殖,也可以在人類的糞便、唾液、牙垢和嘔吐物中被檢測或培養出來。排出體外的幽門螺旋桿菌會污染水源和食物,例如家蠅可通過接觸糞便進而污染食物。

2016年1月12日,義大利,科學家從一具5300年歷史的木乃伊身上檢測到幽門螺旋桿菌的痕迹 / 視覺中國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從整體上看,中國自然人群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超過50%,但幽門螺旋桿菌是典型的「嫌富愛貧」菌,其感染與社會經濟狀態、文化程度關係密切。

2012年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的調查發現,人均月收入高於一萬元的家庭中兒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比例顯著低於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

在上海地區這樣的關係也有所體現:低收入的農民、無職業者的感染率也高於其他職業;家庭年收入5萬元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比低收入家庭更低;更無情直觀的是,有條件使用洗潔精與消毒櫃的家庭,受感染的比例也比較低。

幽門螺旋桿菌喜歡找窮人的麻煩,是因為窮人大多過得是集體生活。2011年,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調查了深圳市勞務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情況,在2680例調查者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為67.91%。

2008年6月19日,深圳,農民工吃飯。一次性餐盒比起重複使用的碗碟,能減少感染幾率 / 視覺中國

勞務工主要居住在工廠、企業內部和建築工地的臨時居住點,住宿條件相對簡陋、居住密度偏高;大部分勞務工選擇在工廠食堂就餐,而且他們還合用茶杯、牙缸,不實行分餐或使用公筷。

除了窮人之外,幽門螺旋桿菌還盯上了中國的孩子。一般而言,人類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成年後由於活動範圍的擴大,成年人感染的比例要高於未成年人感染的比例,而兒童感染的比例則非常低。

但是中國的孩子卻早早就遭了殃。中國兒童從一開始就暴露在極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環境中,兒童期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的劇增期。2006年上海瑞金醫院兒科調查了在上海市區和郊區學校就讀的學生髮現,無癥狀兒童組中7歲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經到達了30.91%,在之後的5年,平均年遞增3.28%。西方發達國家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則很低,例如法國10歲以下兒童的感染率僅為3.5%。

2017年5月25日,廣西柳州,百朋寄宿制小學的孩子們吃飯完晚飯在看電視 / 視覺中國

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隨著年的齡增長而增長,其原因部分是由集體生活引起的交叉感染導致的。隨著年齡增長,全托及中小學生寄宿情況增多,集體居住及用餐者暴露於幽門螺旋桿菌環境也會隨之加大。

更主要的傳染源則來自家庭內部。母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呈陽性者,其子女感染也呈陽性的概率是90%,顯著高於父親呈陽性者的41.67%。這可以解釋母親在餵養時有咀嚼的傳統,通過口口餵養的兒童很早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現象。

當然,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不代表你就一定會患上胃病乃至胃癌。約有八至九成的感染者,一輩子都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但就有那麼一小撮感染者,不幸地被胃癌選中了。

比起東亞人來說,西方人就要幸運得多。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前,胃癌曾經是困擾世界的頭號癌症殺手。不過流行病學關於胃癌的研究觀察到,在沒有針對胃癌採取特定防治手段的情況下,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歐美各國平均胃癌死亡率降低到約20人/十萬人,降低幅度超過一半。

這場西方對胃癌的意外勝利正是由冰箱帶來的。1911年非進口機械製冷冰箱開始在美國出現,到1953年的時候已經有89%的家庭使用冰箱。美國男性的胃癌死亡率從1930年以前的高於150人/十萬人降低到1950年的27人/十萬人。在今天,胃癌在美國已經被排除在前十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類型之外,死亡率低於3人/十萬人。

美國的冷藏食品工業常年為市場提供快速冷凍清潔的水果蔬菜。從1950年1980年美國人對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量雖然變化不大,但是對冷藏水果和免洗蔬菜的消費卻顯著增加。這意味著人類對用鹽來保存食物的依賴性降低,並更容易獲得新鮮、清潔的水果蔬菜和肉奶製品。大量來自新鮮食物的維生素E、C、A能夠有效的抑制胃癌。

中國的冰箱普及相比於發達國家晚了幾十年。特別是中國農村,冰箱普及率剛從2000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77.6%。

2017年9月28日,廣東東莞博夏村,即使農村人民擁有冰箱,製冷效果也常常堪憂 / 視覺中國

又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中國人對冷藏食品,特別是冷藏蔬菜類食品的依賴仍舊很小。事實上收割後的蔬菜如果清洗乾淨並迅速冷藏保存,可以極大的抑制還原酶把蔬菜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或許我們一時之間還難以改變飲食習慣,就像日本人和韓國人也不打算放棄漬菜和泡菜,但日韓的胃癌早期篩查率卻很高。1999年韓國啟動全國範圍內的胃癌篩查計劃,建議40歲及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進行篩查,2009年目標人群參與率達到56.9%。

日本則早在1983年開始實施全國範圍內的胃癌篩查。一項追蹤了13年涉及42150日本人的調查發現,有36%的人報告在最近12個月內進行了胃癌篩查,在考慮了年齡和性別因素後,這組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比不參與篩查的人群的死亡率要降低兩成。

2008年中國胃癌的發病率是29.9人/十萬人,略低於日本的31.1人/十萬人。但這不能說明中國的胃癌發病率真的低於日本,原因在於日本的高篩查率導致了高的胃癌診斷率,日本韓國的早期胃癌發現率已經達到了50%。而中國由於缺乏早期診斷,約有80%的患者等到發現時已是晚期。

2015年5月18日,西安。傳統胃鏡檢查十分痛苦,這個「膠囊機器人」旨在替代胃鏡 / 視覺中國

胃癌早期篩查其實並不困難,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都可以達到目的。但是在中國,這兩項檢查都沒能納入醫保。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在《柳葉刀》上撰文稱,這兩項檢查也許對財政是一種巨大的負擔,但政府完全可以縮小範圍,先讓醫保覆蓋40歲以上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人群,對他們做鋇餐造影或內鏡檢查。

要知道,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的治療完全是天壤之別。美國癌症協會數據顯示,最早期胃癌(一期第一階段)的5年存活率可達71%,最晚期胃癌(四期)的5年存活率只有4%。由於胃壁和結腸壁分為五層,早期胃癌幾乎不會發生轉移,直接局部切除病灶部位就有很大希望痊癒。

總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胃癌發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卻是日本的兩倍。在2015年,約有49.8萬名中國患者死於胃癌,平均每天死亡1364人。而得益於胃癌早期篩查項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了64.6%,韓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1.5%。

簡單來說,要想遠離胃癌,日常習慣少油少鹽、早查早治療,或許會有奇蹟發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胃癌為什麼不放過中國人》,作者 陳寶塔。

參考文獻:
[1] Christopher P. Howson, Tomohiko Hiyama, and Ernst L. Wynder. The Decline in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y of an Unplanned Triumph. Epidemiologic Reviews. Volume 8, Issue 1, 1 January 1986, Pages 1–27
[2] Ang TL, Fock KM.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Singapore Med J. 2014 Dec;55(12):621-8
[3]William Haenszel, Minoru Kurihara," Mitsuo Segi, and Richard K. C. Lee. Stomach Cancer Among Japanese in Hawaii2.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49, Issue 4, 1 October 1972, Pages 969–988
[4] Pelayo Correa Nobuaki Sasano Grant N. Stemmermann William Haenszel. Pathology of Gastric Carcinoma in Japanese Populations: Comparisons Between Miyagi Prefecture, Japan, and Hawaii2.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Volume 51, Issue 5, 1 November 1973, Pages 1449–1459
[5] Yeerae Kim, Jinju Park, Byung-Ho Nam, and Moran Ki. Stomach cancer incidence rates among Americans, Asian Americans and Native Asians from 1988 to 2011. Epidemiol Health. 2015; 37: e2015006
[6]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Continuous Update Project Report: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tomach Cancer. 2016.
[7] Wikipedia. Helicobacter pylor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licobacter_pylori
[8] Wikipedia. Barry Marshall: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rry_Marshall
[9] Pelayo Correa, and M. Blanca Piazuelo.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Genome: Implications for Gastric Carcinogenesis. Gut Liver. 2012 Jan; 6(1): 21–28.
[10] Niyaz Ahmed. 23 years of the discover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s the debate over?. 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 2005; 4: 17.
[11] Ann M. Bode and Zigang Dong. (2009).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Then and Now. Nat Rev Cancer. 2009 July ; 9(7): 508–516. doi:10.1038/nrc2646
[12] Alexandra Goho. U.S. Has Seen Sharp Decline in Stomach Cancer Rates: http://www.cancertodaymag.org/Spring2014/Pages/Sharp-Decline-in-Stomach-Cancer-Rates.aspx
[13] Chan TY.Vegetable-borne nitrate and nitrite and the risk of methaemoglobinaemia. Toxicol Lett. 2011 Jan 15;200(1-2):107-8
[14] Rubayat Rahman, Akwi W Asombang, and Jamal A Ibdah. Characteristics of gastric cancer in Asi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4 Apr 28; 20(16): 4483–4490.
[15] Aesun Shin,corresponding author Jeongseon Kim, and Sohee Park.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y in Korea. J Gastric Cancer. 2011 Sep; 11(3): 135–140.
[16] Nan HM1, Park JW, Song YJ, Yun HY, Park JS, Hyun T, Youn SJ, Kim YD, Kang JW, Kim H. Kimchi and soybean pastes are risk factors of gastric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n 7;11(21):3175-81.
[17] Kyung Sook Lee, MS, Dong Kwan Oh, MS, Mi Ah Han, MD, PhD, Hoo-Yeon Lee, MD, PhD, Jae Kwan Jun, MD,PhD,corresponding author Kui Son Choi, MD, PhD, and Eun-Cheol Park, MD, PhD.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in Korea: Report on the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2008. Cancer Res Treat. 2011 Jun; 43(2): 83–88.
[18] Jun JK, Choi KS, Lee HY, Suh M, Park B, Song SH, Jung KW, Lee CW, Choi IJ, Park EC, Lee D. Effectiveness of the Korean Nation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 in Reducing Gastric Cancer Mortality. Gastroenterology. 2017 May;152(6):1319-1328.e7.
[19] Hamashima C, Shibuya D, Yamazaki H, Inoue K, Fukao A, Saito H, Sobue T. The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Jpn J Clin Oncol. 2008 Apr;38(4):259-67.
[20] Kyung-Jae Lee, Manami Inoue, Tetsuya Otani, Motoki Iwasaki, Shizuka Sasazuki, Shoichiro Tsugane.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nd subsequent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large-scal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with a 13-year follow-up in Japan. Epidemiology. 2005 5 December.
[21] 顧曉蘭, 顧德寧. 威脅江蘇人的「癌老大」還是胃癌. 《江蘇對外經貿論壇》2005年 第5期
[22] 葉為民,易應南, 羅仁夏, 周天樞, 林如濤, 陳桂冬, 蘭烽. 飲食與胃癌關係的病例對照研究. Chin J Prev Med, March 1998, Vol 32, No. 2
[23] 甘輝. 幾種常見的傳統水產調味料的製作方法. 《科學養魚》2014年 第6期
[24] 張萬岱, 胡伏蓮, 蕭樹東, 徐智民. 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0 年 第 15 卷 第 5 期.
[25] 王慶一編著2015年能源數據
[26] 黃清敏. 福建飲食文化的區域特徵.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 26卷1期 (2009 / 03 / 01) , P5 - 9
[27] 陳世耀, 劉天舒, 樊曉明, 董玲, 方國汀, 塗傳濤, 顧秀英, 王吉耀. 上海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危險因素調查. 中華 醫學 雜誌 2005年 3月 30日第 85卷第 l2期
[28] 劉偉, 許春娣, 奚容平, 陳舜年. 上海地區不同家庭環境中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06年 第1期.
[29] 張勇, 李錦霞. 有消化道癥狀兒童幽門螺旋桿菌 現症感染的調查.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2012, Vol. 14
[30] 楊萬剛, 李學鋒. 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病學研究綜述. 吉首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 年10 月. 第 26卷 第 4 期
[31] 葉國欽. 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新思考.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2014, 16(3): 248-254.
[32] 李奎生, 張小惠, 鄧素芳, 鍾雪花, 曹奕忠. 深圳勞務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狀況及相關因素調查. 《中國現代醫生》2011年 第21期.


胃癌被稱為「窮癌」,即「發病風險與經濟水平相關」這個說法,並不是完全沒道理,儘管目前還沒有實錘證據。但在癌症研究領域也打滾了好多年,我還是認可目前手頭查到的線索。以下展開說明:

1、在某個國家和地區,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與當地經濟發展可能有關。

以下是美國的數據。在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數據來源:SEER 9 Incidence U.S. Mortality 1975-2014, All Races, Both Sexes. Rates are Age-Adjusted.

此外,美國胃癌的5年生存率也是逐年升高,從1975年的14.3%,到2009年已經達到31.4%

以下這份數據同樣反映的是美國胃癌死亡率變化(看黃色線條,上圖男性,下圖女性)。這一份數據同樣顯示,美國胃癌死亡率逐年下降。

數據來源:Cancer statistics, 2016. CA Cancer J Clin. 2016 Jan-Feb;66(1):7-30.

從世界範圍來看(儘管只有來自少數幾個國家的數據),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是逐年下降。

以下發生率

以下死亡率

數據來源: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Singapore Med J. 2014 Dec; 55(12): 621–628.

目前,科學家暫時還沒有實質的證據和理論,去解釋這樣的數值變化,但是有以下幾個猜想:

a)冰箱的發明和普及,使得食材在家家戶戶的保鮮成為可能。

冰箱簡直就是炎炎夏日的救星,然而冰箱的偉大之處卻不限於此。

1930年,冰箱逐漸在發達國家普及,並逐漸推向全世界。新鮮食材逐步代替深加工食品進入百姓餐桌,目前被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降低胃癌發病風險和死亡率的因素。我們從上圖也可以看出這樣的關聯。

深加工食品(及其中可能帶來的微生物及其代謝物污染)增加癌症風險這個假說,雖然目前僅有回顧性臨床數據和一些基礎實驗證據,尚缺乏強力的前瞻性研究數據的支持,但竊以為,這個假說被證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b)抗生素的使用,降低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從而降低了胃癌發病率。

儘管現在越來越多人在吐槽抗生素的濫用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抗生素本身是醫學史上光輝的一筆。

1928年,蘇格蘭生物學家、藥學家、植物學家Alexander 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從此開啟了抗生素領域。而抗生素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胃腸道致病菌的感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炎症,算是目前比較明確的胃癌風險因素。

c)胃癌的死亡率和延遲發現與就醫密切相關。

胃癌和其他許多癌症一樣,也是慢慢從低級的、良性的,發展到高級的、惡性的。惡性胃癌的預後,比良性胃癌要糟糕得多。對於早期發現、診斷的胃癌(即良性階段),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過90%,而對於高級胃癌來說,這個數字則通常低於50%。

而以上兩點假說,外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都是和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的。簡單來說,有錢人能多享用新鮮食材,生病能及早就醫,這些都是能降低胃癌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的。

2、從胃癌發病率的全球地理分布來看,胃癌發病風險和經濟水平未必有絕對的相關性。

總體而言,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要高於發達國家和地區。但是,這種關係卻不是絕對的

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是亞洲、東南歐和南美。儘管目前缺乏全球各個國家地區的發病率數據,以及經濟水平指標,但是從上面兩個圖表可以看出,胃癌發病率和當地經濟水平未必有絕對關係。比如,韓國和日本是胃癌發生率在世界上排前三名,而許多非洲國家,胃癌發病率卻又是墊底的。

這裡要補充的一點是:誠然,欠發達國家可能會因為診斷手段有限,導致胃癌發病率虛假偏低;但是,這並不是其胃癌發病率遠低於其他國家地區的根本原因。這和遺傳、地域和生活習慣,又是分不開的。

當然了,經濟指標和癌症發病風險的相關性,其實是很難研究的。因為癌症的發病一定會有滯後期,經濟正反兩面的發展,對當地癌症發病的風險影響,都是要等十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觀察得到。

3、胃癌真的是吃泡菜吃多了導致的嗎?

回到問題描述,我當然不可能說「就是整天吃泡菜給弄的」……

「沒看韓國的胃癌發病率是世界最高的嗎?」——我同樣不可能這麼說……

因為,暫時還沒有實錘的證據,但是,許多流行病學家已經在調查這方面的相關性。

首先我們應該來了解一下流行病學的一些術語:

圖可能有點小,但是在流行病學上,所有的證據/線索都是要給界定一個「強度」的。

首先是最強的Convincing(實錘級證據):即大量研究表明,兩個因素的關聯性強,基本沒有出現矛盾的情況,同時在生物學上能夠解釋得通。

隨著研究數量、研究的樣本量、關聯性的強度、生物學邏輯等這些因素的減弱,流行病學的證據的強度可衰減為:

Probable(相當可能級證據),Possible(或有可能級證據),Insufficient(不充分證據)。

我就不一一羅列胃癌的發病風險因素了,其他答案也有提到,我這裡就直接上一個評論區關心的,喝酒啃肉吃泡菜到底會不會增加風險的圖吧:

2016年,科學家已經把過量飲酒、攝入高鹽防腐食物、攝入深加工肉類列為增加胃癌發病風險的」相當可能「因素。對了,別忘了還有肥胖

如果你想問抽煙在哪裡的話,我只能說,早就被列為」實錘級「證據了。

其他參考資料:

https://www.cancer.org/cancer/stomach-cancer/about/key-statistics.html

Stomach cancer statistics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

小密圈「生物狗窩」歡迎一線生物醫學科研人士及學生加入,共建知識共享、科研互助社區。

下載小密圈APP,搜索「生物狗窩」即可免費加入。


我國現在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仍位居第二,僅次於肺癌,還是應引起重視。根據陳萬青等人發布的中國2015年癌症統計數據預計:

我國2015年男性新發47.77萬例胃癌(排第2位,肺癌,胃癌),死亡33.93萬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我國2015年女性新發20.14萬例胃癌(排第3位:乳腺,肺癌,胃癌),死亡15.87萬例(排第2位:肺癌,胃癌)。

這個發病率下降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可能和大家變得富裕後的如下兩個習慣有關。一是人們更多地使用冰箱貯存食物,更容易獲取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減少了鹽腌制和熏制食物的攝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人們頻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抗生素可以殺死幽門螺旋桿菌,而這種細菌正是導致胃癌的一個主要因素。

另胃癌多發於年老人群,45歲開始高發,60-74歲年齡段發病和死亡最高。

胃的結構

食物在咀嚼并吞咽後,進入食管,食管是一個連接管道,將食物從脖子和胸部送到胃部。食管和胃在胃食管(GE)交界處相連,胃食管交界處位於膈肌下(肺部下面的呼吸肌薄片)。胃是一種囊狀的器官,它儲存食物並通過分泌胃液消化食物。食物和胃液混合在一起後被輸送到小腸的第一個部分,稱為十二指腸。

人們用「肚子」描述人體胸部和骨盆中間的區域,這個區域的醫學辭彙是腹部。比如,我們這個部位痛的話,我們可能會說「胃痛」,而實際上疼痛可能來自於闌尾、小腸、結腸(大腸)或附近的其他器官。醫生會稱這種癥狀為「腹痛」,因為胃只是腹部眾多器官中的一個。

胃的構成:胃由5部分組成

· 賁門:第一部分(離食管最近)

· 胃底:胃上方緊挨賁門的部分

· 胃體:胃主要的部分,位於上部和下部之間

· 胃竇:在胃下方(毗鄰腸道),胃液與食物在這裡混合

· 幽門:胃最後的部分,充當著閥門的作用,控制胃部向小腸排出食物。

胃部前三個區域(賁門、胃底和胃體)有時也稱為近端胃。這些部位里的細胞生產胃酸和胃蛋白酶(一種消化酶),這是胃液幫助消化的部分。它們也生產一種稱為「內因子」的蛋白質,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來吸收維生素B12.

胃下部兩個區域(胃竇和幽門)也稱為遠端胃。胃部有兩個彎曲,構成了它的內部和外部邊界,分別稱為胃小彎和胃大彎。

毗鄰胃的其他器官有:結腸、肝、脾臟、小腸和胰腺。

胃壁有5層

· 最裡面的膜是胃粘膜。胃酸和消化酶在這裡產生。大多數的胃癌也始於此處。

· 下一層是支撐層,稱為粘膜下層。

· 再外一層是胃肌層,它是厚的肌肉層,可以蠕動並混合胃部食物。

· 最外面的兩層稱為漿膜下層和漿膜外層,它們包裹著整個胃部

這些層對於確定胃癌的分期(嚴重程度)是很重要的,也可以幫助確定患者預後。當癌症從胃粘膜向其他層長的越深,癌症分期就越晚,預後也不好。

*******************************************************************************************************

胃癌的發展和分類

胃癌的發展

胃癌往往生長緩慢,需要很長時間的發展。在發展為癌症前,胃內壁(胃粘膜)經常會發生癌前變化。但早期的變化幾乎不會造成任何癥狀,因此不易察覺。

胃部不同部位發生的癌症可導致不同的癥狀,進而產生不同的後果。癌症的位置也會影響治療的選擇。例如,胃食管連接處發生的癌症,其分期和治療方式都與食管癌相同,原發於賁門然後轉移到胃食管連接處的癌症也和食管癌的分期及治療方式相似。

胃癌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擴散(轉移)。這些癌細胞可以浸潤胃壁並侵入附近的器官。它們也能擴散到淋巴管和附近的淋巴結。淋巴結是豆狀的結構,可以幫助人體抵抗感染。胃部有非常豐富的淋巴管和淋巴結網路。隨著胃癌的進展,癌細胞可以通過血流擴散到其他器官,例如肝臟、肺部和骨頭等。若癌變已擴散到淋巴結或其他器官,則病人的預後就不大好。

胃癌有不同類型:

  • 腺癌:大約90%~95%的胃癌是腺癌。通常情況下,在提及「胃癌」這個詞時,一般都是指腺癌。這些癌症始發於胃部最內層(胃粘膜)的細胞。
  • 淋巴瘤:淋巴瘤是免疫系統組織癌症,有時在胃壁發生。通常4%的胃癌是淋巴瘤。其治療方式和預後取決於淋巴瘤的種類。
  • 胃腸道間質瘤(GIST):這種腫瘤比較罕見,它始發於胃壁非常早期的細胞-Cajal間質細胞。這些腫瘤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惡性的。儘管胃腸道間質瘤GIST可以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地方,但大部分還是發生在胃部。
  • 類癌:這些腫瘤始於胃部生產激素的細胞中,多數情況下不會擴散到其他器官。大約3%的胃癌是類癌。
  • 其他癌症:其他類型的癌症,例如鱗狀細胞癌、小細胞癌及平滑肌肉瘤等,也是始發於胃部,但這些癌症都十分罕見。

*******************************************************************************************************

胃癌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 性別:胃癌在男性中更為常見。
  • 年齡:年過45後,人們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數診斷出胃癌的患者都在60多歲到74多歲之間。
  • 地理位置:從世界範圍來看,胃癌多發於日本、中國、歐洲東部和南部、美洲南部和中部。而在非洲西部、亞洲中南部及北美洲,胃癌比較少見。每次看到國內的胃癌患者花了大筆銀子去美國治療胃癌,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好。美國因為胃癌發病率很低,研發和臨床都不是重點,胃癌5年生--存率比我國還低呢。一些療效更好的胃癌藥物也沒有在美國得到批准上市(例如日本生產,我國也上市了的的胃癌藥物S1)。
  • 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似乎是胃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發生在胃下方(遠端胃)的胃癌。若胃部長期受這種細菌感染,就可能導致胃炎(稱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內層的癌前變化。胃癌患者比非胃癌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比例要高。某些胃部的淋巴瘤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即便如此,大多數攜帶這種細菌的人還是永遠不會發展為胃癌。
  • 胃淋巴瘤:特定類型胃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淋巴瘤,也稱MALT瘤)的患者有更高的胃腺癌風險。這可能是因為胃中的MALT瘤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
  • 飲食習慣攝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魚腌肉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會有更高的胃癌風險。腌肉中常常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通過某些細菌(例如幽門菌)轉化後,會形成導致胃癌的化合物。此過程已通過實驗動物證實。
  • 吸煙:吸煙會增加胃癌風險,尤其是對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吸煙的人胃癌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
  •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是賁門處(胃上方最靠近食管的位置)發生癌變的一個可能原因,但是這種關聯性有多高還不明確。
  • 以往的胃部手術:有些人曾經歷過胃組織切除手術,以治療像胃潰瘍這樣的非癌疾病,這些人患胃癌幾率會更高。這可能是由於胃部不能產生足夠的胃酸,來防止過多的生產亞硝酸鹽細菌的出現。術後小腸到胃的膽汁迴流也可能增加胃癌風險。這些癌症通常在手術後多年出現。
  • 惡性貧血:胃粘膜的某些細胞會產生一種物質,叫做內因子IF,來幫助我們吸收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沒有充足內因子的人可能會患上維生素B12缺乏症,從而影響人體產生新紅血細胞的能力且造成其他的身體問題。這種情況稱為惡性貧血。伴有貧血(含有過少血細胞)的惡性貧血患者有著更高的胃癌風險。
  • 梅內特里耶病(肥厚性胃病):這種情況下,胃粘膜過度生長導致胃粘膜褶皺過大並造成胃酸濃度過低。由於這種疾病非常罕見,目前還不能確定這在多大程度上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 A型血:由於未知原因,A型血的人有更高的胃癌風險。還有比這更無辜的躺槍嗎?更要命的是到現在還搞不清原因。
  • 遺傳性腫瘤綜合征:有些遺傳因素可能增加一個人的胃癌風險。這包括遺傳性瀰漫性胃癌;遺傳非息肉性結直腸癌(HNPCC)/也稱林奇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息肉(FAP);BRCA1 和BRCA2(不光是只和乳腺癌相關哦);法梅尼綜合征;黑斑息肉綜合征(PJS)
  • 胃癌的家族病史:若某人的一級親屬(父母、親屬或孩子)患有胃癌,則他患胃癌的風險更高。
  • 胃息肉的種類:胃息肉是胃粘膜上的非癌性生長。大部分的胃息肉類型(例如增生性胃息肉或炎性胃息肉)看起來並不會增加一個人的患胃癌的風險,但是腺瘤性息肉,也叫作腺瘤,有時候可能發展為癌症。
  • EB病毒感染:EB病毒會導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會在某個時段感染這種病毒,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EB病毒與某些淋巴瘤的形成有關。大概有5%~10%的胃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會含有這種病毒。這些患者的癌症生長緩慢、侵襲性較低、較不易擴散。在有些胃癌細胞里發現了EB病毒,然而目前還不確定這種病毒實際是否導致了胃癌。
  • 職業因素:在煤礦、金屬礦及橡膠產業的從業人員可能有更高的胃癌風險。
  • 常見變異免疫缺陷(CVID):CVID病人有更高的胃癌風險。CVID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來對抗細菌,他們會頻繁地受到感染,也會出現其他問題包括萎縮性胃炎和惡性貧血等;還會更易患上胃淋巴瘤和胃癌。

*******************************************************************************************************

胃癌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我們知道很多風險因素可以導致胃癌,但是還不能確切地知道這些因素是怎樣影響胃粘膜細胞使其發生癌變的。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研究。

人們認為有幾個在胃粘膜發生的癌前變化會導致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胃部正常的腺體會衰退或者消失,也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因為免疫系統細胞會破壞胃細胞)。萎縮性胃炎通常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也可能是由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的,此時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胃粘膜細胞。這種情況下部分患者就會發展為惡性貧血或其他胃部問題,包括胃癌。但目前還不確定這種情形是如何發展為胃癌的。

另一個可能的癌前變化是腸上皮化生。發生這種情況時,正常的胃粘膜會被類似於小腸壁的細胞所取代,患者往往也會患上慢性萎縮性胃炎。目前人們還不了解這種變化是如何以及為何會發生並演變為胃癌的,或許也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最近的研究為胃癌的形成提供了一些線索。例如,幽門螺桿菌,尤其是某些類型的幽門螺桿菌,可以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轉變為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導致胃粘膜細胞DNA的基因突變。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食物例如腌制肉類會增加一個人的胃癌風險。另一方面,有些食物可能降低胃癌風險,例如蔬菜水果中含有抗氧化劑,可以阻斷損害細胞DNA的物質。

*******************************************************************************************************

胃癌可以預防嗎?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方式可以預防胃癌,但是可以如下事情來降低風險。

1、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的營養攝入、合理的體重及適度的體育鍛煉

為了降低你的胃癌風險,應避免大量攝入熏制和腌制的食物及鹹肉鹹魚等。富含水果蔬菜的飲食習慣也會降低胃癌風險。柑橘類水果(例如桔子、檸檬和西柚)尤其有好處,但是西柚和西柚汁可以改變某些你所服用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所以在食用西柚前應與醫生討論一下。

合理安排健康的飲食,多實用植物性食物,包括每天食用一斤蔬菜和半斤水果。選擇全麥麵包、意麵和穀類食品,而不是精製食品;多吃魚、家禽或豆類食物而不是加工過的肉和紅肉,這可能有助你降低癌症風險。

積極運動可能降低胃癌風險。我們一生中都要通過平衡卡路里的攝取和體育運動,以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除了對胃癌風險的一些可能性影響,減肥、積極運動也會對某些其他癌症和疾病的風險有所影響。

2、避免吸煙

3、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HP)

有的人胃粘膜長期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但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應給予這些患者抗生素治療。有些早期研究表明,給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以抗生素會降低胃部的癌前病變數量,可能會降低胃癌的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能夠證實這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是否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一種胃癌有效預防方式。

若醫生認為你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檢測:

  • 最簡單的方式是通過驗血來尋找是否有幽門螺桿菌的抗體。抗體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感染作出反應的蛋白質。幽門螺桿菌抗體檢驗結果若呈陽性,則意味著你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或以前感染過幽門螺桿菌但目前已經康復。
  • 另一種方式是用內窺鏡來取得胃粘膜的活檢樣本。此樣本可以用來對這種細菌進行化學檢測。醫生也可以在顯微鏡觀察來確認活檢樣本中的幽門螺桿菌。活檢樣本也可以培養(放在可以促進細菌生長的物質中),來看幽門螺桿菌是否生長到樣本外。
  • 還有一種特別的檢測細菌的呼吸測試。在這種測試中,你喝下含有尿素的液體。若幽門螺桿菌存在的話,它會改變尿素的化學結構。採集你呼出氣體的樣本,然後檢測其化學變化,就可以得出結果。

就算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即HP陽性)也千萬不要一聽到陽性兩字就被嚇壞了!據臨床流行病學調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範圍廣,感染率也很高。我國一般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80%,屬於高感染國家。但絕大多數人儘管胃內終身攜帶幽門螺旋桿菌,臨床上卻一直沒有癥狀,這就叫幽門螺旋桿菌的攜帶狀態或攜帶者。在這些幽門螺旋桿菌的「帶菌者」中,大約只有1/3的人需要接受治療。否則過度治療反而會帶來其他不良後果,是葯三分毒嘛。可能會產生諸如機體對抗生素的耐葯、腸道菌群失調、甚至由於長期大量應用多種藥物造成藥物性肝損傷和腎損傷等。 但確有四類感染者需儘快治療:一是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二是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縮或糜爛患者;三是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的患者,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加大患胃癌的風險;四是有淋巴瘤患者。這些人一定要做根除HP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治療過程並不複雜,只需服藥。一般選用3-4種藥物,服藥10~14天。待停葯1月後複查C13呼氣試驗即可。

4、使用阿司匹林

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類固醇抗炎葯(NSAIDs),例如布洛芬或萘普生,可能會降低胃癌的風險。這些藥物也可以減少結腸息肉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但是它們也會在一些人群中導致嚴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內出血和其他潛在的健康風險。

大多數醫生認為,對於因其他原因(例如關節炎的治療)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來講,服藥後降低了癌症風險是一個附加的好處。但是醫生一般不會特意推薦NSAIDs來預防胃癌。研究還沒有確定,哪些特定患者人群服用阿斯匹林後降低癌症風險的好處會超過出血併發症的風險。

5、胃癌高危人群的預防性胃切除

雖然只有一小部分的胃癌是由遺傳性瀰漫性胃癌綜合徵引起的,但是檢測它的存在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大多數遺傳這種綜合征的人最終都會患上胃癌。50歲之前有浸潤性乳腺小葉癌病史、以及近親患有胃癌的人,他們可能有這種綜合征的風險。她們可以做遺傳諮詢交流基因檢測的事宜。若檢測表明某人有CDH1基因突變,很多醫生則會推薦在癌症發生之前進行胃切除。

*******************************************************************************************************

胃癌可以通過早期篩查發現嗎?

篩查是對沒有癥狀的人進行疾病(比如癌症)檢測。在胃癌非常普遍的國家如日本,很多病例是在人群普查時在早期、可以治癒的胃癌階段被發現的。

和低劑量CT肺癌早期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不同,目前尚無大規模臨床數據表明胃癌篩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主要是沒人出錢做臨床試驗吧),但胃癌的篩查確實能更早的發現胃癌。篩查普遍使用上消化道內窺鏡(胃鏡)檢查和胃X射線檢查(鋇餐造影)兩種方式。篩查有利於那些具有胃癌高危風險的人,以及年過45歲的人平均風險人群。

胃癌高危人群:具體參考胃癌風險因素那個章節,這包括但不限於有家族胃癌史、有遺傳性腫瘤綜合症、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既往胃病史、長期吸煙、高鹽飲食、常常吃腌熏煎烤炸食品的人等等。

上消化道內窺鏡(胃鏡)

在檢測中,醫生將內鏡從喉嚨插入,這是一個細的、柔軟的發光管,末端裝有小型攝像頭。醫生可以通過內窺鏡看到食管內膜、胃粘膜和小腸的前端部分的腸壁。若發現異常區域,醫生可以通過內鏡的工具來切取活檢組織。這塊組織樣本被送去實驗室,醫生會用顯微鏡觀察是否發現了癌症。

當用內鏡檢查時,胃癌可能看起來像胃潰瘍,一個蘑菇狀的或突出的腫塊,或瀰漫性、平的、粘膜增厚區域,即皮革樣胃。然而不幸的是,內鏡通常檢測不出遺傳性瀰漫性胃癌綜合征。

胃鏡檢查過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噁心、上腹部牽拉感及脹痛,其實不用過於緊張,保持放鬆及按照醫生囑咐配合即可,絕大多數人都可接受胃鏡操作。如果對疼痛敏感、操作恐懼及普通胃鏡不耐受病人可選擇靜脈麻醉的無痛胃鏡。這種情況下最好有人專程帶你回家的,自己獨自打車也不行,務必注意這一點

一般胃鏡後很快即可拿到胃鏡報告,但需注意是否進行組織活檢。是否活檢由操作醫生結合臨床經驗進行判斷,一般對可疑組織取活檢,進行組織檢查判斷性質。若未活檢,不管報告描述程度如何,均是炎症不同表現,醫生結合癥狀、是否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程度決定是否治療及治療方案,不必過於擔憂。

若有活檢,建議結合組織病理報告一起判斷及就診。若組織病理報告單顯示癌症,則應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完善檢查評估進一步診治。如何解讀胃癌病理報告也會在後續發出。

上消化道(GI)造影/鋇餐造影:胃X射線檢查

這是一個X光檢查,用於觀察食管、胃和小腸第一部分的內壁。尋找胃癌或其他胃部問題時,這項檢查用的比胃鏡要少,因為它可能會漏掉一些異常區域,使得醫生無法取得活檢樣本。但它比內鏡的侵襲性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有用的。

在這個檢查中,病人喝下含有鋇的白堊狀溶液。鋇包裹食管、胃和小腸的內層。然後拍攝數張X射線照片。由於X射線不能通過鋇塗層,這將勾畫出這些器官內壁的任何異常。

雙對比技術可用於查找早期胃癌。使用這種技術,在患者吞咽下鋇溶液後,細管被插入胃裡並且泵入空氣。這使得鋇塗層非常薄,因此即使是小的異常也會顯現出來。

了解更多關於胃癌知識,也閱讀:

胃癌的家族遺傳、患病風險、預防和早期篩查

警惕胃癌的癥狀:早期發現,早期診斷

參考資料:

http://www.cancer.org

http://www.cancer.gov

http://www.ganjoho.jp

祝順利!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世界上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如果不是第一的話)是日本。。。

所以主要還是飲食習慣的關係

如果說非要定義個窮人病的話除了營養不良這種,還是肺結核最合適


謝邀~
胃癌為何會被成為「窮癌」,前面已有詳細回答,下面主要說一下如何預防和早期防治胃癌?

胃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高度侵襲性疾病。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90% ,但由於早期胃癌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在未進行胃癌篩檢的國家有近80%的病例在診斷時已為晚期,使胃癌的5年生存率&<20%。在貧窮國家或地區,胃癌的發病率更高,這主要由於飲食結構不良,腌制鹹菜食用過度,健康查體的普及程度不夠造成

目前已知多種因素與胃癌的發生髮展密切相關,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因素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菌世界上約50%的人群有Hp感染。全世界40%以上的胃癌與Hp感染有關。有學者發現Hp感染的患者中約有3%可能發生胃癌,而無Hp感染的患者中無一例發生胃癌,現已證明Hp感染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將Hp感染列為胃癌的主要致癌因素。

2、飲食習慣

胃癌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喜油炸食、暴飲暴食、餐不定時、喜燙食、干硬食、重鹽食和飲酒等。高鹽攝入是胃癌發病的重要原因,腌制食品和飲食中的亞硝酸鹽也是潛在的致癌因素。胃癌死亡率與食用鹽和硝酸鹽均顯著相關。人們往往更關注亞硝酸鹽與胃癌的關係,但其實,高鹽飲食,更容易誘發胃癌。如果經常吃口味太重的食物,就會刺激胃粘膜,使粘膜充血水腫,時間長了,甚至會出現粘膜潰瘍和糜爛。這時,諸如幽門螺旋桿菌和其它致癌物質,就更容易侵害胃部,而且這種損傷的胃粘膜也更容易發生癌變。因此,清淡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胃癌發生風險,維生素C 也具有預防胃癌的保護作用。

3、煙酒攝入

大量吸煙飲酒都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作用,胃黏膜在受到長期煙酒刺激後,就有可能發生癌變。

因此,預防胃癌應提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腌菜、煙熏和油煎食物,不吃霉變食物,避免高鹽飲食,不吸煙,少飲酒

同時,要做到早期發現胃癌,應重視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查體。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積極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中高齡人群,有胃病病史或長期胃部不適,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的人群,均應每年常規做胃鏡檢查,及時發現早期胃癌,挽救生命健康。


紀小龍是專門治療癌症的醫生。
他說,他出生在胃癌村。
年輕時,他當兵,第一次探親,聽說幾個鄰居得胃癌,人沒了。第二次探親,又得知附近有人因胃癌去世。他的爺爺、爸爸,也得了胃癌。

他開始研究,為什麼村子裡的人那麼多得了胃癌,研究的結果是,村子不富裕,天冷了吃不上新鮮蔬菜,大家秋冬時腌一大堆青菜,一直吃到春天。

胃癌還和其他因素有關,但在他所在的村子,長期吃腌菜是重要原因。
有錢人是不會好幾個月都把腌菜當主食的。


胃癌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密切關係,老師說:中國胃癌人數多其中可能有中國人吃飯不實行分餐制的原因。


這不是吃素的問題吧。主要還是腌製品鹹菜的問題。新鮮蔬菜還是建議多吃的


我只是一名醫學生,沒有像排名前兩名的工作室這樣充分的數據和引用大量的文獻。對胃癌和肺癌我有過深入的研究。我在這裡發表一些我的觀點。
癌症的發生是多元化的,就像養小孩一樣,一個孩子到底成長成什麼樣和家庭和學校環境和國家地區甚至一些突發事件都有關係,細胞也一樣,人一生軌跡有多複雜,細胞癌變就有多複雜。當然很多癌變因素我們都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有些我們基因層面的我們暫時無法改變。
說胃癌是窮癌這句話我是不怎麼認同的,我們只有在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環境下才有權利和機會選擇更好的環境,來避免致癌因素,


我媽媽胃竇腺癌,但是我媽媽不吃腌制食品,不吃路邊攤。平時超級注意養生 ,不知道為啥會得胃癌


胃癌是窮癌,大腸癌是富人癌,這都是飲食相關的說法。

胃癌在中國其實很大比例在發現時就是晚期了,主要是篩查技術不夠成熟,還有一個原因是胃癌前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導致容易被忽略,胃癌主要是跟飲食有關。這個又要說到幽門螺旋桿菌,HP了。HP是現在認為與胃癌發生原因有密切相關的最主要因素。HP可以經過口傳染,所以有外食族容易患上HP一說。

當然,如果有家族史,那必須更要小心了,胃癌是具有遺傳性的。

為什麼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因為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進一步加重最終可以導致胃癌。


因為低脂低蛋白高纖維素飲食是胃癌的危險因素


這個和喜食燙食,腌制食品,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有很大關係吧。和窮不窮富不富沒啥關係,胃癌高發的日本也不窮。


推薦閱讀:

少年喪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錢江晚報16年9月22日「浙江醫生真牛!用十幾塊錢的小蘇打餓死了癌細胞」
這篇報道?

有哪些東西會導致快速得癌症?
很多人說防晒霜擦多了會引發皮膚癌,這是真的嗎?
檸檬水真的可以美白抗癌么?

TAG:健康 | 癌症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