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耳聾如何作曲?
上學時就讀到貝多芬在耳聾的情況下依然天才一樣的寫出了世界名曲,本人樂盲,想知道貝大仙如何在耳聾的情況下作曲,另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啊?
你不聽音樂的時候,腦海里就不能形成旋律么?
居然看到了這麼好的一個問題。
我首先解決你的第二個問題,什麼體驗?
這個東西我相信是很少有絕對答案的一個問題 ,那個體驗就叫做 :
音樂!
當然,這是回答的比較好的情況。
回答的不太好的情況是:
音樂體驗!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問得相當的好。
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可以開闢出來一條道路
我們在解決
音樂,音樂史,史前音樂史,音樂認知,音樂社會學,個體心理學,唯識學,實驗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等等方面都一定會有所收穫。
我希望很多年後我能夠就這一個問題提供一部分觀點。
但是由於太忙的緣故,我自己只專註音樂本身這個問題。
我也不知道我能夠進入這個問題到什麼程度,但這個問題是很值得所有做音樂的人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就你這個問題,面對不同環境和不同的答者,我們有很多種問法,每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答案,都一定會很美。
你可以自己衍生你的問題,自己回答自己,你試試。
享受這個問題吧。
這是有關記憶,絕對樂感的問題。
首先他並不是出生就聽不到,他曾經能清楚地聽到各種音高。
作曲時只要清楚地記起來那些音高,那麼作曲便不會太尷尬。(雖然還是很新穎)
在很後面的作品,由於年齡的問題,的確偶爾出現些許問題(比如不協和,比如不對稱等,但是這些都不好說)
這就是貝多芬的牛逼之處了:絕對音感,內心聽覺十分豐富。
比方說,你有絕對音感,心中就有各個音的聲音。具體說,這又表現在兩個方面:
1. 聽到的音樂都能轉化為音符。也就是說,隨便給你放個音樂,你就知道它的譜子。簡單點,背對鋼琴,別人按琴鍵你能知道音名。
2. 看到譜子上的音符就知道實際音高:腦子裡就自動響起那個音,一開口唱就唱准。比方說,老師對學生說,來,給我唱個標準A音,有絕對音高的小朋友張口一個「啦」唱得准。
謝邀!音樂家有內心聽覺。即使聽不見,看見樂譜或者去思考,頭腦中也有音響概念。貝多芬是後天的聾,基本對創作沒有影響,完全可以根據內心聽覺創作。
這種體驗很平常,就像不出聲唱一首歌。只是音樂家的更精細,更準確,更全面,可以把音高、節奏、和聲、力度、速度、調式、調性……等音樂參數整體體驗到。
很多大作曲家都可以不用琴就能作曲,比如莫扎特、巴赫、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等。
憑藉兩點:一是強大的內心聽覺能力,二是豐富的作曲技術和寫作經驗。
看總譜能看出一部交響曲的效果是一個指揮家,作曲家的基本技巧
美術家是專門「玩眼睛」的嗎?不是。當然,眼睛瞎了不僅不能創作美術作品了,也不能創作音樂作品了,或者說很難創作這些東西了。
其實音樂家並非是專門「玩耳朵」的傢伙。有句話叫做「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最接近於建築的東西之一。
建築的特點就是講究結構,音樂也是如此。只是音樂的結構是通過耳朵聽的,但它所搞的是結構。音樂家只是喜歡搞結構而已,這和是不是帶「加耳」的沒有關係。因為即便是沒有耳朵,也可以搞結構。
不以貝多芬的作品為例,就拿維瓦爾第的作品為例吧。
大家都知道維瓦爾第有一部很有名的作品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但問題是:那個「四季」為什麼是那個樣子的呢?原來,維瓦爾第在創作這部作品之前,寫了一首關於四季的詩。然後,他用音樂的形式來重新描述那首詩的內容。據說那首詩中的每一句都在那部小提琴協奏曲中有對應的旋律。如果聽那些旋律,然後將之和那些詩句作比較,會發現兩者是完全一致的。你認為這是耳朵的功勞嗎?
理性工作!
所以說作曲是一份很理性的工作,更偏向思維邏輯。
他在聾後用一根木棒抵在鋼琴上聽旋律作曲的。就跟聽診器一樣啊。上面的回答,呵呵。
推薦閱讀:
※音樂死了嗎?
※Dinu Lipatti 受哪個作曲家的影響最深?
※我是97年生,對鄧麗君的印象停留在歌里。問下當時鄧麗君在亞洲是不是巔峰?95年去世引起的輿論轟動多大?
※如何評價金庸電視劇的歌詞?
※如何評價黃子韜的Rap水平?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