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從使用單反相機到使用大畫幅相機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這個真和這和半畫幅升級全畫幅不是一回事。
半畫幅升級全畫幅,只是畫面質量的提升,本質上對你的攝影習慣沒有改變,這種接近於「升級」
但升級大畫幅,這個就不是一回事了,這是改變你攝影習慣的東西。可以說,這個叫「換代」。
首先犧牲掉的,就是「反應」能力,沒人有體力扛著大畫幅去拍模特那種快節奏的,你只能慢慢來,就算拍人,也是只能拍拍肖像啥的,快門前的工夫大幅提升,不存在「靈光一現」那種神來之筆了,所有的結果,都在你計劃之中,你掃不了街,抓不了拍,要知道,3.5光圈在大畫幅里已經是超級大的異類,一支300mm的鏡頭,通常最大光圈都可能是是f8。這本身已經禁錮了你一部分的攝影能力,如果你這方面強,大畫幅不適宜你。
另外犧牲掉的就是「便利」,這不僅僅是因為機器大,還包括大畫幅相當多的技術知識,很多你要從頭學起,各種大畫幅系統的差別,比135系統更繁複的光學知識,各種使用方法要點,甚至化學知識,成像原理。你需要消耗很多時間去學習和試驗,這種不便利對很多人的創作熱情來說是極大的打擊,沒有多少電腦能幫你的東西,即使數碼後背,它也不能為你解決操控的問題。
再有就是耗費資金,你要承受數十倍於135系統的創作成本,不僅僅是錢,還有時間。
犧牲了這麼多,你換來的是什麼?
最高的畫質與細節。不要跟我說德味,底大一級壓死人,這沒有任何疑問。更別提大畫幅鏡頭優秀的工藝與簡潔的結構。
最完整的「平面成像」光學系統,特別是單軌座機,可以精確控制透視,以及大家都熟悉的改變清晰平面分配。
思考的時間,由於慢,你會更多地思考與觀察,作品的質量也會提高。
大畫幅是我最喜愛的相機系統,它不是完美的,而是完全犧牲掉一些部分去追求某些極致的系統。我熱愛它的優點,必然要忍受它的缺點。


另外,上面某位說攝影終點是膠片不是數碼的,認為大畫幅就是在海邊架起個木頭架子等日落的。

這就叫不懂裝懂,而且是一看就知道沒有大畫幅的。膠片也好數碼也好,只是工具,根本沒有高下之分,你拍數碼拍得不如膠片好,只能說,你數碼本事不怎麼樣,甚至可以說,你攝影技術不怎麼樣。

送這位一句話,出自著名攝影師賀建華老師。

「我琢磨、拍攝了20多年也從來沒有覺得我觸摸到了最高影像質量和完美光影效果。那一直是我不懈追求的境界。這也是我的攝影棚里從來不掛我的攝影作品的原因,我認為沒有一張是完美的,所以我的牆面永遠都留給了下一張作品……」


簡單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1.購買單反記錄日常生活,搭配套頭
2.某一天為了「虛化」買入人生第一枚定焦——50 1.8
3.卧槽,定焦好屌好屌好屌,我要繼續玩玩其他鏡頭。 於是補齊焦段。
4.好像每次背那麼多鏡頭出去並沒什麼軟用唉,還不如全部出了買個好點的——留下了50 1.4
5.聽隔壁經常拍網紅的大大說拍膠片可以裝逼把妹——買了台「神機」FM2
6.哇塞,膠片好酷,獨特的顆粒感好好玩,聽說那種兩個鏡頭的老相機逼格更高,我一定要買個玩玩——購入美能達autocord
7.日產120都辣么吊了,我去買個歐洲的機子玩玩。猶豫下買祿來雙反還是哈蘇單反。一腦抽買了503cx
8.隔壁祿來家的sl66感覺好像比我的503cx好玩唉,前組還可以移動——出503cx 求購sk66
9. 這特么什麼坑爹貨,對焦距離遠了就根本沒有調整的餘量了。感覺自己好像喜歡拍風光,喜歡寬幅,又比SL66輕便多了,買個Xpan試試去
10.Xpan性價比好低啊,用著好心賽,照片放大看好像也一般般,還是換隔壁的617好了。哦不! 是可以裝617後背的大畫幅!
11.特么沖洗膠片好貴啊,還是得自沖自掃啊——購入沖掃設備
12.特么大畫幅根本帶不出去好么,說好的帶我裝逼帶我飛呢,照片傳網上還沒我500d拍了做好後期好看,出了出了
13.猶豫了一圈買入膠片徠卡……開始糾結買哪個相機包


首先你要開始學感光材料和暗房技術了,這時候你才能明白為什麼攝影師什麼都要會一點。

然後呢,你要學習怎麼用獨立測光表,什麼時候用入射表什麼時候用反射表,如何計算場景的曝光參數。

你還要背誦景深公式,學習怎麼看景深刻度。

你還要重新學一遍透視,學底掃,學習如何使用技術相機,如何俯仰搖擺。

你還要扔掉抓拍這個技巧。

你還要學習使用攝影濾鏡,分清楚什麼濾鏡是黑白專用的,什麼是黑白彩色通用的,什麼是用來校正色溫的。

你要學的太多太多,這基本上是要重新來一遍了。這個過程中,你如果沒有對攝影的極度熱忱,肯定是堅持不下來的。


漲工資


準備好足夠的錢,然後鍛煉好身體,當然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三樣缺一不可,要不沒辦法擼中、大畫幅。


花錢買機器和頁片
花時間適應新機器和學習新技術


心理準備,身體準備和經濟準備。

完全不是一個心理狀態。
重量也不是一個等級;
經濟也是更高的要求。這裡還包括了時間。用錢買時間。


感覺這個問題非常非常複雜 可以從技術上討論也可以從理論上討論 想當年用著佳能50D的我 從來沒想過到現在的程度 然而即便到了現在 我覺得攝影這個門類我只是選了一個很窄的路子走而已

先自我介紹 13年碩士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 主要研究方向大畫幅肖像攝影 接觸攝影是在09年 我並不是一個藝術科班出身 攝影基礎技術基本都是自己摸索 研究生的一年讓我豐富了自己理論也讓我的技術變成了體系

回到問題 這個問題我不太想從技術角度來討論 雖然網路上的有關技術的知識比較碎片化 對於愛好者又很難成系統 但是對於技術來說 自學的我覺得比老師教的好

我更想從攝影理論討論這個問題 先貼上一篇我寫的文章
http://zhuanlan.zhihu.com/catstudio/20251434
雖然題目是攝影和手工皮具的兩個沒有關係的門類 其實我重點討論了有關我重新給攝影分類

提起攝影分類會被分成風光 肖像什麼的 我是從相機類型來分 因為我深信 相機的操作方式是可以影響攝影師的 這點是來自於我沒法用大畫幅排出來像腰屏中畫幅那麼安靜的照片 也拍不出眼平取景器那麼激烈的照片

總結來說 從眼屏取景代表單反到後背取景代表大畫幅這之間的進化 是攝影師意識的進化 因為那時候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僅僅是按下快門的決定性瞬間 還需要攝影師和被拍攝對象的交流 嚴格來說大畫幅拍攝的時候攝影師拍的是自己

(手機不便 有時間繼續更新)


我覺得最關鍵你要熱愛攝影,喜歡膠片而不是數碼,你才適合玩大畫幅,現在大畫幅都是膠片,如果你是個熱愛數碼的攝影師,估計大畫幅買來也是吃灰。
拍135,徠卡如小手槍,現在的數碼單反如機關槍。
拍120,哈蘇像架設一門大炮,選好位置,思考玩,架設相機取景測過拍攝。
大畫幅,像作畫,選好個位置,構思完畢架設相機,換上適合的鏡頭取景,測試快門,選適合的膠片等待機會,再拍攝。
攝影的終點是大畫幅,是膠片,不是數碼,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攝影可以是藝術創作可以是紀實,但大畫幅絕對是藝術創作,紀實太困難。


你以為打怪升級,11級換裝備 21 31 41 51 61 71換一次?


目前還在使用賓得APS-C殘幅,定焦群普及中,等我什麼時候能取回全部公主加餅乾了我會換全幅
作為近幾年才接觸攝影的我來說,喜歡膠片,暗房 緊緊只是喜歡! 玩個單反就月月光的吃土...後面的價格X2 X5 X10 還是算了


攝影師不知道,我一個愛好者雖然知道全畫幅能更容易的拍出好看的照片,但是相機用的也少也就沒去更換全畫幅的相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攝影師陳楠 nanc 的攝影技巧?
圖蟲樂乎人人一些狂轟濫炸的獨立攝影師,片子也眼花繚亂。請問有沒有系統分類關於人像的風格,附圖求科普?
為什麼我最近看到拿著相機拍片的全是四五十的大叔大爺?
手機配件周邊產品有拍照技巧?
全球攝影史上,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攝影師及其攝影作品?

TAG:攝影 | 攝影師 | 大畫幅相機 | 單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