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通曉歷史的人會被人覺得有學問?
歷史是一個主觀的東西。日本把歷史書改了,他們的後代堅信侵華戰爭不是侵略戰爭,他們的後代堅信不存在南京大屠殺,而我們堅信釣魚島自古以來是我們的,雙方各執一詞,但歷史總歸是發生過的事實。雙方學習的版本不一樣,即便若干年後雙方達成共識統一了歷史書,這也是那一代人主觀地斷定的觀點。為什麼「好有學問啊」這種認知呢?
換個例子:隔壁老王知道100個歷史人物和100個歷史事件,某一天我女朋友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述石崇炫富的故事,她被老王迷得神魂顛倒,覺得老王學富五車。
而我認識100種花和100種昆蟲,第一次遇見我女朋友時是在公園的草坪上,我指了指地上的小黃花告訴她這是薔薇目,薔薇科,委陵菜屬的小葉委陵菜。她反而會覺得:這人真怪,連野花都知道的這麼清楚。
————————
突然又引申出一個問題:對歷史了解甚少的人會被認為很無知嗎?
(在其他知識層面和正常人持平的情況下討論。)
文史類的知識,大多數是扁平的。雖然想要專業很難,但並不耽誤普通人聽故事。
理工類的知識,大多數是層疊的。如果你沒有基礎知識,可能連一個笑話也聽不懂。
試比較《你所不知道的一百個歷史故事》和《你所不知道的一百個工科常識》,你猜哪本書銷量大。
《百家講壇》之類的也是以文史為主,一節課聽完,每個層次的人都有自己的收穫。如《明史》,內行聽聽門道,甚至挑挑錯,外行當個評書聽,附庸風雅也是極好的。你要弄個理工的教授上去講《數控軋鋼機導軌基準調整》,你逗觀眾玩呢么?能看懂的誰看電視學。
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要想專業都很難,但在大眾普及上,人文科學具有天然的優勢。簡而言之:要是你能把關於植物與昆蟲的知識,講解得如同隔壁老王講解石崇炫富一樣精彩,你的女朋友才不會只對隔壁老王神魂顛倒呢。
自己水平不夠,不要怪歷史。
==============以上是吐槽,以下是私貨==============
利益相關:作為一個對於植物分類學很熟悉的半業內人士,同時也是歷史愛好者,我想提一下自己關於分類學與歷史學的看法。
看到題主的描述,我覺得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沒有別的意思,看到「而我認識100種花和100種昆蟲,第一次遇見我女朋友時是在公園的草坪上,我指了指地上的小黃花告訴她這是薔薇目,薔薇科,委陵菜屬的小葉委陵菜。她反而會覺得:這人真怪,連野花都知道的這麼清楚」,瞬間就覺得,題主真的,很呆萌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然不是因為「認識100種花和100種昆蟲」的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泡妹子——我也有這麼一個階段,覺得能夠認識很多很多的植物,是非常牛的事情,走到哪裡都能指出「啊,這個東西是透骨草科通泉草屬的通泉草」之類的,瞬間就博學了,旁邊的妹子應該理所當然地滿眼小星星,一臉崇拜的目光,然後雙手捧腮,大眼睛忽閃忽閃,之後帶著崇拜,到我的碗里來……嗯,這大概是我高中時候的狀態。
我猜上面的內容,大概說出了不少人的內心台詞吧?
是的,認識植物與動物,確實是博物學的內容;「博物學」這三個字,是自帶博學光環的,只需要去掉中間的那個「物」就可以了(喂根本不是這樣吧),對於自然的認知,能夠通過身邊的物種得以展現,確實是很清楚地體現了一個人的觀察、記憶的技巧和能力。
然而非常,非常,非常諷刺題主的觀點——「歷史是一個主觀的東西,而認識動植物就顯得非常博學」——的一點,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博物學的英文,是「Nature History」,自然史。
博物學就是關於自然的歷史。
題主,認識物種真的不算什麼,至少不比了解歷史顯得逼格更高——因為你身上「認識物種」的技能點,跟你口中被看不起的「了解歷史」,都停留在一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以此來批判歷史的虛無,並沒有什麼說服力。
看起來,「通曉歷史」的門檻很低,低到只要稍微有記憶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甚至不需要看過幾本書,只要閱讀過一些歷史相關的文字,就可以夸夸其談,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然而這遠遠談不上「通曉」二字。
什麼叫通曉?真的如字面所說,是通通都曉得?
我以為,要做到通曉,並不是僅僅依靠觀察和記憶;題主對植物與昆蟲,做到的是「知道」,是對於圖像為主的特徵的記憶,是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點;這一點上,可以說題主很聰明,但絕對談不上有智慧,談不上通曉。
智慧是對於知識體系的了解,是對某種邏輯的洞察,是超越知識點的堆積,而能夠提煉出普遍規律的綜合能力。
就拿分類學當成例子:知道什麼是什麼,還只是了解知識;知道什麼像是哪一類,這算是觸及了分類學的門檻;知道什麼為什麼是什麼(好拗口啊),才可以說,你剛入道。
傳統的形態分類學,其實是一個充滿人擇性質的領域;我有一個朋友,現如今在讀分類學研究生的,是這麼提的——分類學與其說是一門科學,不如說是一門藝術。我深以為然。
關於這一點,我在相較於恩格勒、克朗奎斯特系統,被子植物 APG 分類法好在哪? - 知乎用戶的回答當中有所提及,這是我剛來知乎的第二個回答。
不同的學者對物種的界限判斷,以及分類意見,都有自己的見解,而這種意見,在形態學上的表現,是各有各的標準,無法統一的;這也導致,你以為你認識的物種,不一定是你認識的那種。
你真的能確定,你見到的那小黃花是是「小葉委陵菜」?還是委陵菜屬近緣的其他常見種?
根據《中國植物志》的描述,小葉委陵菜—— Potentilla microphylla 這個物種——在中國一共有5個變種;所有的5個變種都是狹域分布的物種,分布在西藏和雲南。這個種經常在青藏高原形成墊狀植物。
你看,真要說你有多了解植物,也談不上有多麼高深的認知吧?都不說高深了,有錯漏都是很正常的,對於這一行的學者都是如此,更不要說你這樣連發燒友都談不上的愛好者了。
如今,植物分類地位的變遷更是非常正常的,譬如前文埋下的彩蛋——以前根據Cronquist系統分在玄參科的通泉草,不也在APG系統當中改換門庭,放到了透骨草科?
Mazus pumilus 通泉草,城市常見雜草
真的,知道什麼是什麼,算不得了不起。你只是了解了一些知識罷了。
至於歷史,特別是歷史學,也遠非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歷史事件是否真實,不是想要改寫就能改寫得了的——除開歷史教科書,總還有浩瀚的歷史文獻與檔案資料,在不為題主所知的地方揭示著歷史的真相;歷史學者很重要的一項職責,就是從這浩淼的文檔當中,找尋歷史的蛛絲馬跡,還原事件與人物,並且對歷史帶來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從而為現實提供警示與指導。
你以為「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就能概括一切歷史進程了?
你以為靠著嗓門大,靠著文字獄,靠著焚書坑儒,就能湮滅歷史的真相,把一切都粉飾得按照勝利者的需要了?
不不不,這並不是歷史,這是虛無主義的歷史,是題主你樹立的想像的靶子。
歷史於我而言,真正有意思的,並非一個個的「歷史真相」;我最關心的事情有兩件,其一是個人在歷史的浮沉當中的掙扎,那些蛛絲馬跡,可以把歷史當中的人物,特別是一些標籤化、臉譜化的人物,還原成活生生的人;其二是掩蓋在一個個歷史事件之下的邏輯,是歷史的動力學,是到底哪些進程推進著歷史車輪朝著我們碾過。
這兩件事情,遠比一個個冰冷的歷史事件要有意思得多:它們是歷史之下的歷史。
譬如「歷史·讀書」天主教來華初體驗:讀《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這篇讀書筆記,介紹的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在那個時代當中的掙扎。《兩頭蛇》這本書本身很精彩,既有好的故事,又有好的史學考據,同時還有非常清晰的謀篇布局。
再譬如為什麼南方少數民族喜歡佩戴銀飾?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以及「繁花·野史」或許是見證者:皺子白花菜與黑奴貿易 - 繁花與簡史 - 知乎專欄
以上兩篇,算是我的一種努力:前者是試圖從銀飾這麼個小東西,解釋歷史大勢如何發展;後者是試圖從一個物種的分布地域不斷擴散的事實,來映射出那個不那麼光彩的時代。
講述歷史故事,也分水平。有的故事能講述得很精彩,能讓歷史人物變得鮮活,這也是別人的本事;只是堆砌歷史的事件,而不能提供更多見解,精彩的歷史也會變得無趣。
就如同有人能把植物的外觀、形態介紹得一清二楚,能把相似的花的區別講解出來,能說出各個部分的結構有什麼作用,這就顯得很有意思;而有的人就只能簡單地介紹一句,這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的小葉委陵菜。多沒意思啊。
===============================
最後一句——這樣的人都有女朋友,為什麼我還是單身狗!!!
題主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我必須告訴你我曾專門學過植物學和昆蟲學。如果你的確很懂植物和昆蟲,並且願意講給她們聽,她們卻一點也不崇拜你,可能是因為你長得不夠帥。
我也覺得莫名其妙,我覺得在知乎各種話題中,歷史屬於門檻偏低一類,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能夠根據百度來的網文資料瞎扯一通。特別是近代史方面,由於地攤文學和釣魚文太多,實在有些不堪入目,也導致我從來不敢觸及近代歷史,就怕丟人。有時候歷史話題確實就是八卦話題,純粹為了討論歷史偶像,比如誰打仗更牛逼,誰的思想更先進,誰有什麼醜聞,搞了多少幼女。談歷史確實沒什麼好優越的地方。
不過題主的比喻實在不符合邏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面,根本不能夠跨越領域來強行比較。首先恭喜題主發明飛船,並且已經在短時間內飛到拉格朗日點。其次,題主不了解閱讀歷史的意義,就不要瞎扯,難道你還能夠強行比較錢學森和魯迅的重要性?
歷史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知道,歷史同樣是一門科學,人類必須從歷史中了解其制度發展、科學發展、文化發展等等,如果沒有人把這些歷史紀錄下來,整理堆砌,人類整個群體狗屁都不是。歷史就是人類的經驗值,擁有歷史才說明這個群體確實在不斷升級,而有些國家民族點錯技能走岔路就消失了。
題主所說發射飛船到拉格朗日點很重要,那麼請問這些科技是怎麼來的?人們如何從陸地行動到製作出飛機,如何能夠離開地球,這一段歷史是否任何意義都沒有。當人類第一次站在月球時被稱為歷史上重要的一刻,請問人類是突然憑空就能將人送上天的嗎?孔孟的儒學影響中國多年,今時今日的中國許多固有觀念都與他們相關,甚至可能深入到每個人的一言一行。為什麼中國人與美國人想法如此不同?難道這兩個國家就這麼突然跳出來嗎?凡事都有前因後果,歷史與科學根本不能夠放在一平面比較,這簡直是小學生的邏輯。題主對歷史沒興趣,應該選擇不談這個話題,但不應該為自己無知找借口。曾經有程序員跟我吵歷史話題,最後讓我去跟他比編程,我說你怎麼不找姚明去跟郭敬明比寫作?我直接告訴他那個我真的不懂。在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不懂就是不懂,可你總不能因為不爽什麼話題,就強把那個話題拉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來比較吧?題主被現象迷惑了,沒有看到本質
本質是:不是通曉歷史會被人覺得有學問,而是長相氣質儒雅的人說兩句歷史會讓人覺得有學問;長得不儒雅的人在公共場合談歷史,只會顯得矯情中二
總之啊,看到的社會本質越多,情懷就越少;就越覺得管好自己,多賺錢才是當務之急
歲月讓男人們逐漸都變成了只懂賺錢的摳腳大漢裝逼是一門藝術
如果能把發射飛船這件事講的有聲有色 也是一手好逼
如果不能 那麼讓你去講哪個歷史事件 也沒人鳥你謝 @殷守甫大人的邀請。 以@黃粱生言證之
(出自 @黃粱 生專欄的最新一篇)
關於這個問題,二哥 @孔鯉也很有發言權,此處就不一一 @李超字子越等大v們了。所以在下試來一答。
一、這個現象能夠推出這個問題么?
首先,馬哲告訴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但是,遺憾的是,題主似乎在一個錯誤的事件里琢磨了一個定位錯誤的現象而後提出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在下就不先說題主這種虐狗秀恩愛的問題了,本質上看,題主和女朋友的交談問題,可引申為題主和有好感的女生交談問題。解決這種問題,題主你告訴我→
首先,難道不是順著女生的愛好才是最重要的么?
其次,難道不是順著女生的話題才是最重要的么?
最後,難道不是順著女生的思維才是最重要的么?
在下理解題主這種類似自然界雄性動物喜歡向雌性炫耀一些可以佐證自身基因優秀的行為,然而,你得先就事論事吧?(難道人家喜歡好活的時候你給她展示你有錢?)
經濟規律充分告訴我們,不尊重市場的行為,最後都會被市場報復。質言之,答非所問,投非所好,人家不理解你是正常行為吧?二、歷史是主觀的么?
個人觀點:歷史事件是客觀發生,客觀存在的,而審視歷史事件所站的立場,運用的方法,產生的觀點,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傾向,這些問題是主觀。
於是自然而然有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事件的記載本身也是由人記載的,那麼這個記載本身也是其用其對於歷史的態度審視之後的產物,這樣的作品,難道是主觀的嗎?
讓在下引用@宋病已老師的一段話:
.歷史學家筆下的歷史事件。歷史學家通過廣泛地搜集原始材料,構建起對某一歷史事件或者某一段歷史時間段的宏大敘事,《XX史》是這種敘事典型的命名方式。我們閱讀優秀的歷史著作時,往往會有一種開了上帝模式的感覺。歷史學家的敘事不但擁有全見的上帝視角,而且還能全知般的找出兩個以上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更能從中總結出某種支配性的超越於歷史本身的規律(這種規律到底叫絕對精神還是叫歷史唯物主義抑或其他的啥啥啥倒是次要)。這種歷史敘事的基本要求就是歷史學家必須儘可能客觀中立的敘事,拋棄自身的情感判斷。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歷史學家再怎麼開上帝模式,他們也不可能是上帝。因此這種敘事從一開始就是可以被懷疑的。進一步質疑,歷史事件之間存在著時間上的連續性,但不代表著它們之間存在著因果上的相關性。李四打了張三一巴掌,張三把李四殺了,看起來具有強因果性,但存不存在張三完全不在意李四這一巴掌,他只是個神經病,突然起意想殺人而李四離他最近這種可能性呢?十年前研究張三殺人事件的歷史學家告訴你前者,十年後研究深入發展,歷史學家的敘事變成了後者。再過十年歷史學家會怎麼說呢?天知道。更何況,歷史學家說的並不是」歷史「。因此從這種因果關係出發寫成的如同小說一般有起因經過結果並總結出太史公曰的敘事到底跟」歷史「有什麼關係?
(出自《所謂歷史虛無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 宋病已的回答》)
這個是關於歷史虛無主義的探討,有興趣的不妨點進去一看。
三、女朋友到底感興趣啥?
雖然題主總結了一個錯誤的現象,但是題主還是摸到了某個存在於人類社會裡的很有意思的問題,也即:
為什麼一個故事性敘述的信息能夠比一個公式性敘述的信息更讓人印象深刻,也更能夠引起別人的興趣?
或者,換言之:為什麼講一個故事比推一個公式更吸引人?
在下了解不多,個人看法,故事是除了理性那部分(邏輯性)還具有感性那部分(延伸性,或者換言之,開腦洞的可能),並且,和一個公式比起來,故事的理性顯然要求更低。這樣子的兩個信息,比較起來,前者更吸引人,因為他不需要受眾的考慮和審視(當然,研究者除外,畢竟靠這個吃飯),更進一步說,故事性信息在傳遞給對方的過程中,對方所要付出的能量比一個公式性信息少多了。
再一步總結,當人們對於一個對於其的影響不重要的信息(例如,明星的八卦之於鄉鎮的平民)所預期付出的能量是有限且很低的,對於這種信息,人們吝嗇於給予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考證其是否發生並有如此的影響(他們更關心自己的股票今天是跌了還是漲了,能賺多少),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謀求更多對於他們的生存本身有影響的信息。(這個也能夠解釋謠言為何能夠如此容易影響民眾,以及一些簡單言論可以洗腦的現象。)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上來,一個故事性信息所傳遞的邏輯、判斷、情感等是信息發出者預加的,接受者本身,他可以花大量時間去整理歸納重新判斷賦予情感,然而因為這些東西早已經被預加,所以也可以選擇不去整理(所謂「看熱鬧」)。而事實結果給予在下的判斷是,選擇後者的人更多。
四、一個植物的學名真比故事沒趣味?
@小鋮的答案早已經向我們說明,每一個植物名字的背後就是一段故事。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覺得這個沒趣味?
個人認為,公式性信息是濃縮過的高純度的故事性信息,而故事性信息本身則是把所有藏著的東西一股腦展現在人們眼前,前者更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投入,並且需要一定的解壓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專業知識),而後者只是需要你的興趣而已。
就事論事,為何小葉委陵菜一定是委陵菜屬薔薇科的植物以及為何命名這種植物是小葉委陵菜,有什麼依據。這些本身就是「薔薇科委陵菜屬小葉委陵菜」十二個字背後蘊藏的大量故事性信息,而「薔薇科委陵菜屬小葉委陵菜」這十二個字就是壓縮過所得到的公式性信息,題主並沒有將這個公式性信息展露給你的女朋友看,那麼她為何會覺得你懂這個好厲害呢?當然,也許女朋友不感興趣是主因。
什麼是無知?蒙田告訴我們:
「存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無知:粗淺的無知出現在必要條件之前,而博學的無知則跟隨在知識之後」
兩種無知,題主定義哪一種?難道說是對必要條件不認識所產生的無知么?那麼在下覺得首先要首先展開探討這個「必要條件」是什麼?如果說是缺乏必要的生存知識或者說一些基礎性的文明禮儀(前者如一個新生嬰兒般不能夠未了解過生存知識的,後者有寬泛性的研討,此處不贅述,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在別人面前進行排泄行為)是無知的話,顯然我們沒有繼續討論的必要。
那麼,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是,假設我長於地質研究,但是我不懂譜曲,我算無知么?顯然,到這裡,我們的討論要涉及人類的認知的局限性問題→
任何人可以儘力認知事物,然而他們永遠不能認知到所有事物
「永遠不能認知到所有事物」和「不認知事物」,個人認為,這兩者並不能夠劃等號。就事論事,我不了解100個歷史人物和100個歷史事件但我知道100種植物和100種昆蟲,並不等同於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在下的回答是,不算得無知,強歸納「認知局限性」為無知的,只有無知的人。
引用一個定義:
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系統知識。
通曉歷史和正確反映歷史,個人看法,中間還差著不少路要走,聽過一個前輩的教導:
在正確認識到物種本身,還能夠不斷發表新的物種,來修正和補充舊有的體系,這個才叫博物學家。
同理,知道並不算有學問,知道並能夠修正補充舊有的認知(估計還要被別人承認啥的),才算真正有學問。
以上。
附言:歷史學本身是精緻的學科,門檻高多了,只不過作為談資,低太多,切勿混後者為前者。
以上。
題主豈止呆萌,簡直蠢萌!竟然想用「薔薇目,薔薇科,委陵菜屬的小葉委陵菜。」看了就頭暈的專業術語來泡妹子,一看就是怪蜀黍。下次你們再在公園看到小黃花這麼說:
你:「你知道小黃花的花語嗎?」
女票:「不知道」
你:「小黃花的花語是分開看的,對於男孩而言它代表『沉默而專一的愛』。而對女孩它則代表著『溫暖我的心』。」
女票:「哇!你知道的好多啊。比隔壁老王博學多了!」請先造出飛船飛到拉格朗踢點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也不遲^_^
我也是醉了,第一次聽說通曉歷史和把妹能扯上關係的。
原因只有兩個:
1對比於你的野草野花和昆蟲,我感覺絕大部分妹子寧願去聽石崇炫富的歷史故事
2可能隔壁老王比較帥,他不但講歷史帥,可能講昆蟲史也比你帥。
好了,扯淡結束,下面是乾貨環節,多圖慎入。
========================我是分割線========================
我先評述說你的第一個看法,通曉歷史』』的人為什麼會被人認為比較有學問?
答案很簡單啊,我們所處的環境塑造了大量的歷史愛好者。
歷史的門檻比較低,絕大多數人都略懂一二,還會傳播他的歷史觀點。
通向歷史的路很多,通曉歷史的門檻卻很高。
你感覺在你面前通曉歷史的哪個人,可能他也僅僅是做到了歷史愛好者的地步,不胡吹野史而已。
從小,兒童就已經被歷史信息給浸染過了。長大以後,對歷史的談資肯定是要比其他東西多的。
1我們所在的,下一秒就是歷史。有的歷史事件,許多長輩老人都經歷過。坊間野語,街頭巷尾。
如果你的父母是個愛講古的人,你把歷史神話都當成小故事來聽,你以後對歷史有所見解的可能性肯定比你對植物的興趣大。反正我沒見過,誰的父母給他講述過植物和天文。
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你就不自覺的成了歷史信息的接受者。
2從小你是這樣度過的,被有關歷史武俠神話革命的電視劇動畫片全面覆蓋。
三國,隋唐,還珠格格你總要看過吧。亮劍,人間正道是滄桑,歷史的天空,最有一款擊中你。
然後你還要看歷史課本,最起碼也是學到了粗知華夏朝代,略懂國共日美撕比的地步吧。
植物學有這樣好的群眾基礎嗎,從小學覆蓋到大學?
再然後,你可能看過了這個,還有這個。地攤文學和野史,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就浸潤了你的心靈。
再然後,你有可能中二的看過或聽說過這些東西。不良網站的不良野史
3歷史的門檻低,投入是相對少的。
史書,野史,歷史雜誌。逛博物館,歷史古迹。和用天文望遠鏡看星星的成本是不一樣的。
歷史消息,看過既有印象,有印象卻不一定正確。不是專業人員,能閑談兩句即可。
知道三國,就對青梅煮酒耳熟能詳。讀過世說新語,便自己推而想之了。
當然,這都是歷史愛好者的玩法。
對於真正的歷史研究人員,史學大家,他們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還是很大的。因為研究歷史,最有價值的是史實史料,其次才是史書。
古墓中出土的竹簡,實地考察歷史遺址,對於歷史學家來說是很必要的。這種人,我想是沒時間出來和大家撕比的,用作品說話。
4歷史,通過建築,書本和習俗永存,易於接觸
建築是永恆的藝術,書本裡面的知識也是不朽的功德,風俗人情,這些都是我們易於遇見,易於接受的。
歷史,通過這些東西而永存,也在影響著我們。
未完待續,先求一贊。。。。
真正在歷史上博學的人,你有可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當然,這種人很少夸夸其談
這種問題就不要歸到哲學類別之下了吧,搞得很多人都以為哲學就是整天瞎想…
講真,因為歷史的門檻低。
而現實生活中,被人認為有學問的也看情況,多數是讀者意林故事會青年文摘。
大多數時候你跟人家扯正正經經的歷史問題,人家都會認為你有病。
我沒試過,我曾有個學長是歷史大神,很多女生煩他,比如大家出去玩,女生問他秦淮八絕的情史,NTM老老實實告訴不就得了,他說了,秦淮八絕的情史是扯淡,大多是後人附會的,我去,你說的都對,可人家小姑娘只是想聽小故事啊,不想聽華夷之辨和江陰八十一日啊親。
你說歷史是主觀,唉!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我是見多了!你不能因為沒見過你爺爺XXOO你奶奶就否認你爺爺XXOO過你奶奶的歷史,題主你說是不?
你女朋友被老王的歷史雞湯迷得神魂顛倒,這你要從自身找原因啊,據我所知,懂植物學比懂歷史更容易勾搭女生,你之所以沒做到,不能怨歷史和植物學啊,去,找個段子手開開竅吧!
我想普通人更加重視歷史知識,大概就是因為歷史知識的門檻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範疇,就像是經常用來描述人類知識範疇的那個大圈一樣。當普通人談論歷史的時候,人們發現他們很容易聽得懂,並且很容易將其納入自己的知識範疇裡面去,並且自己馬上就得到了提升。這種易於理解和交流的特性,使得接受知識的人也可以很快的將其作為一種談資傳遞給其他人,所以他從你的歷史教學中獲得了顯而易見的好處,他就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會更加重視這些知識,當然也會下意識的覺得擁有這些知識的人了不起。
而如果你跟他說的是自然科學範疇的東西,那麼就不太好理解也不太好記憶,最重要的是,自然科學的標準相對單一,對錯相對分明,自己如果不懂的話,隨便根據記憶去說很容易出錯。而歷史這種東西,其實誰也不知道真正的情況是什麼,對於同一個事件,可以有幾十種不同的描述,就算你不同意我的意見,也不代表我就是錯的。我可以說:「雖然資治通鑒上說blablablabla,但我聽一位大學教授將其實真是的情況是這樣的blablabla」。別人也拿你沒轍。所以自然科學在日常交流中很難佔據重要的地位。
從此延伸出去的是,很多學歷史的人都反覆強調歷史的重要性。我喜歡歷史,但是算不上了解。我想問問專門學歷史的同學,「歷史事實」和「從歷史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歷史學科中是什麼關係。
我還想做個思想實驗。如果大洪水來了,人類吧迄今為止所有學科的知識,書籍,分門別類存在不同的硬碟里放在的諾亞方舟之上。結果大洪水退去之後,倖存的人類發現,存儲歷史知識的那塊硬碟壞了,而這些存活下來的人類大部分對於歷史知識一知半解,大概就相當於現在沒聽過百家講壇的普通老百姓水平。但是其他社會科學學科的知識都保存下來了。那麼此後人類的發展情況和歷史那塊硬碟保留下來的情況會有什麼不同嗎?
我發了個問題,大家可以到那下面去討論:如果人類遺失了歷史知識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自然科學她說【石崇炫富】故事好玩 潛台詞不就是讓你給她買買買么?
而且你確實老王只是講故事,沒有實踐一下石崇炫富?
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ω^就事論事的話。植物學比歷史更時髦,其實懂很多花的名字,約會的時候給女朋友講路邊花的名字花語這多浪漫啊,比講什麼冰冷的歷史有意思多了 。
然而題主的女朋友卻認為講歷史的老王更有意思,那麼題主應該反思一下自己講故事的能力了,其實從問題描述來看,題主只是枯燥無味的介紹一些綱目品屬,而這恰恰是女孩子們最不感興趣的。
要不然就是她是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要不然就是老王是真的老王 〒_〒
1. 為什麼程序員大牛不會被普通人認為很有學問?
一個程序員大牛通曉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程序員三大浪漫
跟一個妹子介紹操作系統如何運行、C語言怎麼被計算機識度、網路七層協議等等
妹子會感興趣嗎?
當然不會,因為妹子在這方面的積累還是0,無論你積累是多少,她也聽不懂。
2. 為什麼一個通宵歷史的人會被普通人認為很有學問?
因為大多數人都會略知一點歷史,每個人生下來都會關心,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這三大哲學問題。其中我從哪兒來就是歷史。
我們的文化、生活總會或多或少被歷史影響,所以當一個人懂得很多歷史知識,他說的那麼多歷史故事中,一定有一些名詞能夠跟你產生共鳴。他是在串聯你腦海中的歷史點。我們認為他有學問,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歷史知識。
3. 一個人如何認為另一個人很有學問?
你覺得另一個人比你有學問,一定是他在這一領域了解的比你多。但這有一個前提是,你對這一領域有一些了解。如果 @陳萌萌 不是程序員的話,會看上 @vczh 大嘛? (逃
有人說「我一點都沒學過金融,但看到知乎各種大大炒股的回答還是會覺得很厲害啊?我一點沒學過生物,我看到知乎轉基因的一些回答也會覺得很有學問啊?」
你覺得產生共鳴,真的是那些大牛把知識往潛了說的,也就是往你生活里靠,你能夠看得懂,或者能夠看得懂一部分。要真全是學術知識,你一定看不下去的。
4. 是不是真的有學問?
但是,普通人覺得一個人有學問,並不一定是真的有學問。我們站在山腳覺得山頂和雲一樣高。只有坐飛機的人才能看到他們的差距有多大。半桶水加點文采就可以在知乎上忽悠普通人了,真的有知識的人很難把一些難懂的概念傳送到大眾的腦中。所以對你不懂的領域謹慎回答,謹慎噴,甚至謹慎點贊。
我是歷史專業的。恰恰相反,我從來不聊歷史。人家問我歷史上發生的任何事情,我都回答不知道。他們就鄙夷地說,你還歷史專業的博士呢。。。
因為懂歷史的人什麼都得懂一點啊。你講中國近代史不懂政治能行么。你講美國大蕭條羅斯福新政不懂經濟能行么,你講唐宋八大家不懂文學能行么,你講文藝復興不懂藝術能行么,講古希臘文明不懂哲學能行么。
首先,通曉歷史的人並不會被人覺得有學問。。比如說本人,也就能在網路平台上裝裝13。現實生活中,還是要複習期末,還是要關注自己那越來越可憐的學積分,還是要考慮前途,考慮未來的工作,考慮怎麼養家糊口。周圍人可能會偶爾出現一兩聲誇讚,但絕對不是泛泛的「被人覺得很有學問」。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喜歡歷史、讀歷史。我讀歷史的原因,可能在網路平台上裝13隻占很小一部分(完全抹殺這部分原因確實做不到,畢竟人都有虛榮心蛤),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好奇心驅使和思想認識上的不斷提升。
好奇心驅使很好理解,思想認識上的提升可能會被認為是比較虛的東西。但是不妨想一下,對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制度的改良 這一步一步走過來,到今天走到什麼樣的地步了,走到何種程度了,接下來該如何走。往大了說,是以史為鑒。往小了說,是看事情能看得清楚一點。思想認識上的提升,絕對不是成天坐在椅子上冥想想出來的,而是扎紮實實地有了大量閱讀基礎後,才能往上壘的。
除此之外,讀史還有一系列的好處,比如鍛煉嚴謹求證的思維,可以從古人的事件經歷中吸取教訓指導自身,或者乾脆可以通過閱讀來打發時間(總比讀一些網路小說要好吧)。
而針對題主所說的情況,我可以理解為,那個女生可能骨子裡也有一種對歷史的熱愛吧。所以看到一個男生博古通今侃天侃地會特別佩服,哪怕那個男生只是個半吊子,忽悠這種小女生也足足夠了。而題主對花花草草蟲蟲的認知當然是一種知識,而且專業性和高度肯定足夠了,可惜,B格不夠,或者這個小女生會認為一個大男人,對著一堆花花草草蟲蟲指指點點,沒有把你看成達爾文,而是niangpao?這不怪題主,而是人的問題。
其實,你要是讓大多數人來面對這種情況,可能發生題主所說的情況的概率確實會大一些。因為「歷史」作為一個比較宏觀的名詞,確實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我從來沒有覺得一個人掌握一門科學或者知識是丟人的事情,包括對花花草草蟲蟲的認知,是一門很厲害的知識。不過鑒於實際情況,題主下次勾搭女生可以換一種方法,盡量避免說這些東西。
另外,針對題主的第一段發言說一下。我作為一個讀了不少歷史類書籍的人,最反感三句話: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史書中都是錯誤百出」
我覺得關鍵不是你懂多少東西,而是你怎麼把你懂的東西表達給別人聽。
有的人不善言辭但能深入淺出地告訴你科學知識,那樣的人也很受女孩子歡迎。而有些人比如兔小將,地攤歷史讀得比誰都多但絕大多數註定孤獨一生,要是和女朋友講三億五千萬金盧布看她不扇你一巴掌推薦閱讀:
※人的慾望來自哪裡?
※為什麼明明過的不開心還要為什麼還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被查出癌症,剩下時日不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念佛的人死後身體是軟的?
※人類社會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