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氣沉丹田?
謝邀~
我認為氣沉丹田是放鬆的結果,人散漫地坐著的時候一般就是氣沉丹田的,內髒的重量靠骨盆托著,骨盆由凳子托著,這時候人的重心就墜到了肚臍以下。
所以站著的時候要感覺自己自帶高腳凳,胯以下就是自己的凳子,軀幹里外由骨盆托著,骨盆又有腿托著,人彷彿坐在了自己的腿上,此時氣就沉在了丹田。
要把氣沉下去,關鍵要了解到骨骼的支撐和肌肉和軟組織的拉伸,這一切都建立在放鬆的基礎上,靠身上每個地方去感受重力,繼而利用重力。
我一直會教道場里的晚輩這麼做:收下頜拉直脖子、骨盆前卷拉直腰椎,整個脊椎盡量拉直,減少脊椎的生理弧度。然後觀想自己的脊椎是壘起來的中國象棋棋子,頭部則是放在棋子堆頂上的西瓜,要體會重量層層疊落的感覺。然後下半身則是個高腳凳,骨盆是凳面,上面壘著棋子。這樣便於體會到人體骨架的支撐作用。然後想像自己是衣架(掛衣服的柱狀物),肩膀、內臟、身上其他骨骼和組織都像是掛在衣架上的衣服,身上的其他部分都是這樣掛在自己骨架上的。呼吸時感覺吸進去的不是空氣而是有一定重量的物質,吸進來就沉了下去,也被骨盆一併托住了。
如此一來,重心自然就往下落,做得好的就很快能體會到氣息下沉了。
氣沉丹田是個很玄的概念,歷史上各家各派講法多如牛毛。再怎麼說,也跑不出前人論述,所以倒不如選擇一個理論去相信,按照這個理論指導實踐,看能做到哪裡。
氣沉丹田」是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詞,是個中國人耳熟能詳,但可能不一定知道怎麼回事的詞兒。在我小時候看的武俠小說或者經典武俠片里,通常武功很厲害的人,在發功之前,總擺出「氣沉丹田」的招式之後,就會出各種大招,比如降龍十八掌……今天本文試圖從現代人體結構理論的角度談一談「氣沉丹田」。
何為「氣」
古人對於氣的解釋五花八門,總結起來無外乎呼吸之氣和意念之氣,呼吸之氣通俗來說就是空氣,意念之氣即所謂意守丹田,用來引導將受之於鼻而喉主之的空氣經肺吸入以吐故納新進行氣體交換,並經膈將氣壓傳導至腹部丹田。
何謂丹田?
關於丹田的位置,歷來有多種說法,並依據人體部位分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有將肚臍至臍下小腹部分的穴位(如神闕、氣海、關元等穴)稱之為丹田的;有將印堂(元神出處,為練神還虛之處)、膻中(氣之海,為練氣化神之處)及關元(蓄精之所,為練精化氣之處)歸屬於上中下丹田的;有將位於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和位於前後二陰之間的會陰穴稱之為上下丹田,並將上丹田百會穴與下丹田會陰穴連線與腹部神闕穴和背部命門穴連線交點稱之為中丹田的。無論怎樣的說法,多認為丹田位於小腹部或小腹與後背所形成的腹腔空間處,即中醫沖脈穿過帶脈的交匯區域內,可能較現代解剖上由上面膈肌、下面盆底肌、前面腹橫肌和後面多裂肌所圍成的「核心」區域更小一些。所謂丹田氣也即在此區域所形成的氣柱壓力。
氣沉丹田的現代解剖分析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是練太極拳、八段錦等內家功法或站樁等對練習者的形體姿勢和內在意境提出的兩大要求,前者要求身形中正,後者要求以意調息,使氣入下腹丹田之中。
「虛領頂勁」是要求在練習太極拳(其他內家功法及日常生活)時頂頭懸頜內收,立身中正提頂吊檔,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腰沉胯收腹斂臀,以使得整個身體像微微的懸掛在空中,既不左右偏倚又不前俯後仰,以利於更好的「氣沉丹田」,從而真正做到行正勁整、氣血通暢。古人雖然不懂解剖,卻根據多年探索的經驗意識到保持身體處於中立位的重要性,這樣既避免了軀體上下不在一條垂直線上使人體消耗額外的能量,又使得胸腹盆腔處在一條垂直線上從而有利於膈肌充分的上下運動以達到胸空腹實(胸腔打開到最大以實現充分的氣體交換,腹壓達到最大以實現最強的核心)的目的。了解普拉提運動的人可以看出,」虛領頂勁「的身法要領跟現代的普拉提運動的原則有相似之處。東方和西方的運動要領有異曲同工之妙,再次感嘆古人的智慧。
「氣沉丹田」則是在「虛領頂勁」的形體結構基礎上,通過上提盆底肌、收縮腹橫肌,下壓橫膈膜的腹式呼吸,吸氣時自感有氣下行至小腹,在腰椎前形成一道強大的立體氣柱,以幫助腰椎獲得更大的穩定性,從而維持人體核心的穩定性。有研究發現,在人體產生任何動作之前,位於腹部的腹橫肌和腰部深層的多裂肌總是較其他軀幹肌和四肢肌優先啟動,以防止因動作過程中不平衡用力而跌倒甚至受傷等。事實也證明,長期修鍊氣沉丹田,時刻保持尾閭中正神貫頂的狀態也是最易發力且較少受傷。
呼氣時自感有氣由小腹徐徐吐出,實則為橫膈膜上升推動胸腔肺泡中的氣體排出,一呼一吸之間,通過橫膈膜的下降和上升,讓胸腹腔產生反覆的形變,直接擠壓位於橫膈膜之上的心、肺和橫膈膜之下的肝、脾、胃、腸,並帶動維繫這些內髒的韌帶和筋膜,每一次呼吸既是對心臟的一次按摩對循環的一次促進,也是對腹腔臟器的一次按摩尤其是對消化系統的一次強化。氣沉丹田時膈肌大幅度的上下活動帶動腰大肌對位於其上的腎上腺形成反覆推擠可有效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會使人體變得更加精力充沛並能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這大概是不吃藥不打針最經濟最有效的」後天補腎「秘方。
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還能通過加強膈肌與腹肌的收縮和舒張能力以調整腹壓,促進位於腹腔後壁的腹主動脈和腹腔靜脈這一「沖脈」氣血通暢,吸氣時腹壁的放鬆能增加血液從下肢向腹腔靜脈的流動,呼氣收縮則可使血液向上流向心臟,從而改善腹腔及下肢的血液循環,以增強心臟的泵血功能。這可能是人體保持胸腹腔臟器長時間處於「氣血通暢」狀態最為高效的「按摩」方法。
如何做到」氣沉丹田「?
懸頂豎項、兩眼平正、面部自然、唇貼齒合、舌舐上齶、用鼻呼吸,松肩垂肘、涵胸拔背、松腰疊胯、溜臀裹襠,屈膝折踝,展舒掌。全身放鬆,保持身體處在中立位上,這樣既有利於橫膈膜的上下升降,氣息的出入順暢,也能確保一切組織結構靠近人體中軸線,從而實現更好的身體穩定性,最大程度避免因靜態姿勢性失穩和動態姿勢性失衡對身體造成的損傷,正所謂「立身須中正安舒」。
人體還通過橫膈膜的上下升降來調整身體的重心,對於直立行走的人類來說,重心越低也就越能更好的維持人體的靜態穩定和動態平衡,從而更有利於人體肢體的屈伸運動。在沉肩墜肘塌腰松胯全身肌肉放鬆後,隨著腹式呼吸時膈肌大幅度的向下運動,胸腔被最大程度擴張,腹部臟器被推向下腹部,人體重心顯著降低但穩定性卻顯著提高,在日常活動中則表現為動作穩健靈活且具有彈性。
人生處處是太極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要求在站立位做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在坐位甚至仰卧位,都要做到全身松靜、以意引氣、氣沉丹田。如果很難做到「氣沉丹田」,可以屈髖屈膝仰卧位提肛縮臀,讓家人或朋友將手掌放在你的小腹部丹田位置進行引導,吸氣時另小腹微微突起頂住手掌,呼氣時另小腹微微凹下,經數次引導找到感覺後,自己將雙掌重疊置於小腹丹田處,體會一呼一吸腹部小腹部壓力的變化,最後拿開手掌逐漸從卧位轉換成坐位及站立位,在坐位和站立位時要特別注意立身中正聳肩垂肘,避免因身體緊張而引發頸腰部的疼痛不適。
找到氣沉丹田的感覺後,可以在每天早晨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或直立或站弓步樁,調息後精神集中,保持肩頸腰背部始終處於放鬆狀態。吸氣時提肛縮腎,盡量使膈肌下降,以意引氣,使氣入下腹正中丹田;呼氣時仍要微微上提會陰部,盡量收縮下腹(丹田)將膈肌向上撐頂,一呼一吸,深長勻緩,始終意守丹田,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長期堅持。注意意守丹田並非死守丹田,隨著呼吸一定要有小腹部的一收一放,練習時始終要做到正身塌腰(保持頸肩腰背部在中立位上處於放鬆狀態)、丹田自如收放(充分的腹式呼吸)、膈肌上下運動(膈肌最大程度的上下活塞式運動)和提肛縮腎(吸氣時上提會陰部呼氣時輕輕放鬆)。
說點階段性理解。
姑且把氣理解為身體內各組織水分產生的液壓,放鬆就會氣往下沉,但沒練過一般不會沉到丹田,會堵在胸口之類的地方,通過含胸拔背虛領頂勁之類的內動把身體鬆開,通路理順,氣才會沉到丹田,此時會陰跟百會的通路也應該是打通的了,你會有很舒服的感覺。
簡單說就是頭領住,身體松下去,氣從前胸往後走往下沉。
作者:一豐居士
鏈接:怎樣才能做到『氣沉丹田』? - 一豐居士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凡是習練內家武功,都要講究氣沉丹田。可是,怎麼才能氣沉丹田呢?
可以說,答案五花八門,練過的沒練過的,都有自己的「見解」。有的說「現象肚臍下丹田位置有一個火球」,有的說「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位置」,有的則「把唾液咽到丹田的位置」等等。
這些招,本人基本都試驗過,從年輕時學習氣功開始,看了許多書,做了無數嘗試。其實都是心理作用,沒啥實際效果。
因為,如果有效果,就不應該在「用意念想丹田」的時候,丹田就有氣感,如果收了功,不用意念了,丹田的氣感就沒了,這是不對的,既然是真氣沉入丹田,當然不能說消失就消失啊!那還有啥效果啊!
實際上,當真的練成「氣沉丹田」的時候,這股「真氣」總是在丹田處,其實真是的感覺是,更像溫熱的水,在丹田位置暖暖地熱著,很充實的感覺,類似蒸桑拿,非常舒適,並沿著任脈不停流動一樣。下可達湧泉,上可達眼睛。
(就在我寫這個文章的時候,這股溫熱的氣流仍然在自然運動!)
那麼,這是怎麼練出來的呢?
其實,關鍵是「自然呼吸」,不要刻意去加什麼意念,越自然越好,所謂順其自然,所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用鼻呼吸,舌抵上齶(上面的門牙與牙床相接處),咬牙(不用太用力,但要用點力)
當然,為了真氣能達到丹田,還需要利用後天的呼吸來幫助,就是採用順腹式呼吸。
在洗髓經中,我們場所的用肺部的呼吸叫做「吐納」,而人體內部的所謂「真氣」的流動叫做「呼吸」。這種真氣可以理解為「內部能量」,但因為在體內流動,給人的感覺像「氣體」,所以叫做「真氣」,所以才有「氣功」一說。
正如人體血液流動類似液體一樣, 所以醫學上也有「血液流速」的說法,也有「血壓」的說法(實際上是物理學的液體壓力的借用)。
只要堅持用順腹式呼吸,就是吸氣的時候,下腹部慢慢鼓起,但不要太用力,順其自然;呼氣的時候,腹部放鬆。
一開始,可能腹部根本鼓不起來,沒感覺,沒關係,要堅持用這個動作,慢慢你的下腹部就可以自然的伴隨呼吸鼓起來了。在呼吸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綿緩深長」。
只要堅持,可以練到從胸口直到大腿根部,都可以隨著呼吸「起伏鼓盪」!彷彿自己的肺演示會弄到了腿根一樣!後命門溫熱充實,雙腎內部溫暖舒服!妙不可言也!
這只是藉助肺部呼吸動作,「激活」丹田處的穴位,讓中脈的「經絡」疏通,過一段時間,應該能感覺到,不是吸進去的空氣到了丹田,而是一股熱流流入丹田,並且越來越持久,越來越穩定,自己就慢慢開始流淌。
當自己「內觀」(體會身體內部的變化)的時候,更能感受到丹田之氣與周身經略「氣息」的運行了。
丹田是身體的「源泉」(主要是下丹田),有了這個水源,慢慢周身真氣這股能量就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所以自古至今,都重視丹田之氣的修鍊。
所謂氣沉丹田,其實是兩個概念組合而成的,第一,你要有氣感;第二,氣感要沉入丹田。問題是,基本所有沒有練武的人,都感覺不到氣感,接著,就算是練武,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去體會。
第一步得學會放鬆
第二步得學會用肚子呼吸
第三步學站樁功夫
會這些基本上就能感覺到肚子里有東西 有東西就能氣沉丹田了
個人心得
不要氣沉支氣管,而是應該氣沉丹田。這是老人和獃人們應該注意的。特別是老人,如果氣沉支氣管,就會越幹活越累,動不動喘大氣,別人看著還以為要死了。當然,人用肺呼吸,自然氣沉支氣管很容易,除非平日里習慣意存丹田,不然氣沉丹田也定不住,注意力一被肺部吸引過去了,就沒法氣沉丹田了。
何為意存?這個問題不好一句話說明白。你首先要知道你平常時是意存何處,如何意存,意存的狀態如何。知道了,這裡就都明白了。
就算意存丹田,也是能氣沉丹田的。把其他地方的氣沉入丹田,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夠意存丹田就更容易氣沉丹田。司令部和中央軍都在一個地方,當然是最容易集中力量的。氣沉丹田是九層天深藍綠色強光·成功時靈氣從天而降·打白會穴慣穿直入丹田·同時將氣息打斷·掉下去的氣息被丹田接起·沒氣息比有氣息妙可不言·待灰復氣息後幾小時內力大無窮·得氣可以透視看見細泡·自動糾正錯誤·自動治病·以打啊欠的形式排除體外痊癒·再就是經二拾壹年四個月九天孕育兩隻雛鳥《鳳凰》打左肋腋下奔出·紅羽毛·三尾巴·個不足尺·可以見光行·陽光直射看不見·捂桐樹的來歷應該打這說起·從此以後接觸任何物體立刻變緑·但凡夫看不見·部分兒童能看見·應該說蓬壁生輝不難解釋·號脈可以看見病態·當然不是每個都能·有拾幾年頑疾用意念讓其去除永不複發·也是遇兒·經絡遇幾會可見·當身體遇事·經絡第一時間出面解困·這時是發現經絡幾會·持五色光以上沾一色可得一見·說明一下並非眼睛看見·而是光波載體發現·經絡在命左右護法·淺灰黑色·下寬上則寬處喲一厘米·高5·6厘米程長方形·虛擬質地·不通液體·在說命·就在心口半啦西瓜模樣不佔用空間·瓜瓣是生命·只要碰撞只壞不好·瓜瓣全損歸西·穴位是命的派出機關·比如丹田穴它將穿透物質強光收服·讓強光拐彎列印堂穴出去透視·以是事實·經絡·穴位·生命是另類·看它不見·管事不打折·陸年前啊彌陀佛派倆聖眾接去見他老人家·頭朝北側身手托頭·身被架莎在青石板上·繞一圈沒根我說話接著就送還·當時沒當回事·以後聽說他國距離我們萬千個大千世界·現象說不盡·
謝邀。 回答前我想先問下,你為什麼問這個。
推薦閱讀:
※如何从鞋底的磨损程度中分析此人健康存在的问题?
※腰椎間盤突出的人怎麼練背部肌肉?
※如何鑒別魔芋粉的真偽?
※為什麼枸杞泡水的時候,總是一半在水上飄著,一半在杯底沉著?
※怎樣在食物中添加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