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設計中的「白車身」指的是什麼?

汽車媒體提到汽車設計時經常會提到「白車身」,請問白車身是指什麼?


「白車身」這是一個汽車設計和生產製造過程中的概念,所以普通大眾對其實陌生的。大家對車身相關比較熟悉的估計也就是鋼板厚不厚了。


如果按照車身術語標準和教科書上的定義的話,白車身是車身結構件及覆蓋件焊接總成,並包括前翼板、車門、發動機罩、行李箱蓋,但不包括附件及裝飾件的未塗漆的車身。還有一種定義是,白車身是完成焊接但未塗裝之前的車身,不包括四門兩蓋等運動件。 大概看上去會是這個樣子。

捷豹XE的白車身。而大家最終看到的產品會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差別還是挺大的。

再說說白車身之所以叫白車身的原因。

第一種說法很好理解。車身各種結構件、覆蓋件完成焊接後,要進行塗裝,塗裝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但是在噴塗面漆以前,要先過電泳線,出來後焊接總成的外觀顏色呈灰白色,所以就叫做白車身了。

還有一種是今天查維基看到的,最早的汽車,車身是木製的,在塗漆之前,汽車製造商們會在車身上塗一層白漆,然後再塗外觀色,白車身之名也由此而來。


第二中說法未經考證,但是帶著濃濃的汽車製造史的印記,我個人是更傾向於第一種說法啦。


白車身是汽車上最重要的結構件,給乘員提供必要的乘坐駕駛空間,在發生碰撞時保護行人不受到大的衝擊損傷,在汽車開發設計中是及其重要的環節。而且正向設計難度非常高,國內能獨立完成白車身正向設計開發的公司應該寥寥無幾。目前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一般是,要麼逆向,要麼國外設計公司交鑰匙工程。我們新開發的換代產品也是如此,國外做內外造型及白車身,然後其餘的設計工作都是自己做。


只能謅這麼多了,我就是拋個轉,更專業的回答,請期待 @Shijia


因為跟自己專業對口,所以雖沒邀請也厚著臉皮回答╮(╯▽╰)╭

首先,我們要對白車身有個概念的理解,通常我們所說的白車身即Body In White, 常縮寫成BIW。它是指不包括覆蓋件的車身結構總成。與此對應的還有一個白車門的概念,即Door In White,常縮寫為DIW。

其次,我們要對白車門有個功能上的了解。如果從功能上劃分,大到整個汽車系統,小到汽車中的某個子系統(如車門系統)都可以分為三大類:基礎件(本體),功能件,裝飾件。相對於整個汽車系統,它的基礎件就是白車身。相對於車門系統,它的基礎件就是白車門。白車身(或者白車門)的基本功用就是兩個:一個是支撐保護,一個是安裝。白車身可以理解成是汽車的骨骼,它不僅要支撐車體保持形狀,還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剛度來滿足路面,其他系統等傳來的振動和載荷。另外,它也是其他系統安裝的載體。同時,它還要在車輛碰撞,翻滾等事故中起到保護作用。
單從保護這一點來看,我認為廣義的白車身可以理解為一種空間拓撲結構。它能在碰撞或翻滾中通過自身變形或布置有效地引導和控制力的傳遞。對於正面碰撞,要求前艙在碰撞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潰縮變形吸收能量,減小乘員艙的變形量,保證乘員所需的生存空間。對於側面碰撞和翻滾,由於可供潰縮的空間非常小,所以要求乘員艙及車門有較強的強度和剛度。

另外,看了其他的回答,我想多說一句,國內現在在白車身的正向開發方面已經有了大幅的提高。不能說國際領先,但至少在常規的白車身領域不會差很多。當然,國外各大廠家現在又搞起鋁合金車身(如奧迪的ASF),複合材料(如碳纖維車身的寶馬i等)等,中國在這方面還有一定差距。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Body in White (BIW)

生產過程上定義的話,一般是指進Painting Shop以前的車身,不含四門兩蓋以及Cross Car Beam之類的零件,甚至有些車型的Bumper Beam也不算BiW零件。

零件分類上定義的話,各廠家的BIW零件清單略有不同,基本包括這些零件


沒必要糾結
每家主機廠都有自己叫法,有的把包含四門兩蓋的叫做白車身;有些把不包含四門兩蓋的叫做白車身。這些都不是事兒!
我們公司內部將這兩種叫法分別定義為body shell with moving part和body shell。
有些是定義為Body in White和Body on Frame。
知道是這麼個東西就可以了,反正。。。你懂得。。。
-------------------------------------
看到這麼多答案裡面,把四門兩蓋從白車身總成中剔除也是醉了。
你讓我這個做四門兩蓋的人情何以堪。
不帶四門兩蓋,合著單獨給四門兩蓋造一個塗裝車間?
總裝的時候,四門兩蓋啪一下從天上掉下來?
白車身總成=車身總成+四門兩蓋
四門兩蓋作為小總成,自然是有單獨的車門焊接線,一般在4-5個工位。
下車體在和前端框架、側圍總成和頂蓋拼焊成車身框架之後,到了檢測線會和四門兩蓋還有翼子板匯合,表調之後安裝四門兩蓋的固定工裝,然後再作為焊接車間的最終產物進入塗裝車間。

這張圖片是從車托之家的網站上介紹長安福特第三工廠的焊接車間工藝路線

圖中的車身是帶著四門兩蓋的,估計 有人要問為什麼四門兩蓋不交給供應商生產和塗裝。
首先焊接是可以交給供應商生產的,當四門兩蓋的生產線的投入過大,主機廠為了降低成本會找已經有了這項技術的供應商來生產,比如熱成型和鋁合金材料等等。自由光的前蓋焊接總成就是找的以及供應商生產。
其次,塗裝是必須不會交給供應商做的,保證色差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塗裝車間設計到環保的審批,主機廠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至於有人問塗裝車間出來的叫什麼,當然是叫塗裝白車身啊。。
塗裝白車身到總裝車間的第一步就是拆掉四個側門,一個是方便裝配IP和座椅,第二就是單獨的車門安裝線可以提高總裝車間整體的JPH。
答主玻璃心,求輕拍。


什麼是白車身?

通常的定義是:白車身(body
in white)又叫車身本體,是指車身結構件及覆蓋件的總成包括車頂蓋、翼子板、發動機蓋、行李箱蓋和車門,但不包括附件及裝飾件的未塗漆的車身。那麼白車身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車身的各部件的衝壓成型是製造白車身的第一個步驟,以車門為例,加工步驟如下:

1. 剪切

將原材料按照加工所需尺寸裁剪成相應大小的片體

2. 衝壓

將剪切好的片體送入衝壓機床,固定在指定位置。

材料下方是衝壓模具,上方壓力機向下施加壓力,使金屬片體貼合模具,形成所需形狀,最後壓力機離開材料表面,移出模具,將已成型的材料送入下一工序。

  • 衝壓

  • 出模,剪邊

3. 焊接

車門內板通常分為兩部分,兩部分經過焊接連接在一起。

  • 車門內板

衝壓是一種金屬加工方式,利用各種模具,和剪切、彎曲、成型及引申等加工形式,得到各種尺寸和結構的零件,汽車上小到儀錶零件,大到汽車大梁,都是由衝壓方式加工出來的。並且通過控制模具的尺寸及粗糙度,可以加工微米級精密的零件和形狀複雜的零件。(如上圖的車門內板)

衝壓件的主要優勢有:

1、產品薄厚均勻,質量輕、強度大。

2、流水線操作簡便快捷,生產節拍快,適合大量生產,使用多工具連續模可達到,每分鐘生產數百件。

3、可做出帶有肋板、加強筋或翻邊等別的加工工藝難以完成的工件。

4、生產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剪切性及回收性良好 。

缺點是模具一旦製成很難更改,比如車身側圍整體模具,成本及其昂貴,而每款車的側圍特徵都不相同,每次必須重新開模,如果開模後設計更改,原先的模具就只能作廢,損失幾百萬的成本。

  • 衝壓機床

最後衝壓成型的各部件經過焊接,即組成白車身。

(圖片來自網路)


不懂汽車製造術語,現打聽了一下,回答人說:在車架總成車間,白車身就是指素車身,也就是沒加任何塗飾、沒裝配任何附屬物的車身。在裝配車間,白車身也包括噴了底漆的車身,這個白主要指沒加裝任何附屬品的車身,附屬品主要是指門鎖啊門把啊玻璃啊內擋板啊膠條啊之類。
供參考。


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焊裝車間出來的就是白車身!


裸女


看了很多答案,忍不住想說幾句。
其實從回答來看,共同點就是承認完成焊裝,未進行塗裝的車身。爭議在於帶不帶四門兩蓋。

每個公司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據我所知,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汽車公司就沒有BIW的說法,都有專門的名詞(基於母語)來稱呼不同狀態的「白車身」。


body in white=白車身。這是我見過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英文。根據本人的工作觀察,給出的定義如下:未經噴塗的有薄板金屬衝壓件焊接而成的車身金屬框架結構。車身分承載式和非承載式,相應的白車身也可以這麼分類。承載式車身沒有車架,所以要求車身可以承擔汽車的扭轉、撞擊安全、重量承載等指標要求;非承載式相對要求低很多,除了碰撞安全,其他主要指標由車架來承擔。


關於白車身,P Tyne的第二種說法,我在BBC拍的一部有關寶馬mini的紀錄片里得到了證實,有圖有真相。


實在不明白,這個簡單的東西,百度一下就行啦,哪需要上知乎啊,更哪需要一個個那麼認真的回答!


上面有答案說四門兩蓋不算白車身,我真是漲了見識了…
叫白車身是因為它是焊接好沒上漆,看起來是金屬原色,就叫白車身了…


→_→明天考試,看到這個問題,突然忘了自己剛才背過的了
先默寫一遍
白車身,既白皮車身,主要包括車身結構焊接總成和車身閉合件焊接總成,不包括車身附件和裝飾件。
修改,應該是「已經裝焊好的白皮車身,車身附屬設備」
主要包括:車身前部,後部,車身地板,前圍側圍,頂蓋。
x_x祝我明天考個好成績!


專業對口,補充答案。結構容易複製而工藝難,工藝可複製而價格難……沒什麼難,難得是沉默和改變。參考棒子的車身設計發家之路……


biw,作為一名車身工程師,發現已經有人說出了答案。


作為油漆車間里的一員,我們一般理解的白車身就是從焊裝車間過來的鐵皮車。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是人體的骨架。


汽車廠有四個車間,衝壓車間,焊裝車間噴漆車間和總裝車間。
衝壓車間是將整張鋼板衝壓成汽車車身上不同形狀的衝壓件,這些鋼板絕大部分鍍鋅(普通車),呈銀白色,後物流到焊裝車間,將這些小的衝壓件焊接到一起,成為車身主體,在調整線將四門加前後蓋通過鉸鏈安裝到車身上,形成車身整體,此時沒進行噴漆處理,車身還保持衝壓件本色銀白色,此時的車身稱為白車身。


好像指的是焊接之後、噴漆之前的車身結構


焊接完、進塗裝前的車身


白車身其實就是一個車架,其他的所有元器件和裝飾都是在後續部門安裝在白車身上的。


有圖有真相~


百度來的,所以就匿了。

白車身的定義:白車身(Body in White)是指完成焊接但未塗裝之前的車身,不包括四門兩蓋等運動件。塗裝後的白車身加上內外飾(包括儀錶板、座椅、風擋玻璃、地毯、內飾護板等)和電子電器系統(音響、線束、開關等),再加上底盤系統(包括制動、懸架系統等),再加上動力總成系統(包括發動機、變速箱等)就組成了整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能直接「鑄造」汽車?
在國內為什麼同平台車型,SUV比轎車貴那麼多?
如何讓一輛汽車的內部空間顯得更大?
一輛車在投產前的樣車都要經過哪些測試?
為什麼大眾車會出現這麼多質量問題?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