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衍作為蕭齊宗室,篡權之後,要以「梁」代「齊」?

既然蕭衍本身也是齊國宗室,為何不延續蕭齊國祚


這個問題非常好。蕭梁代齊其實是中國古代史上很罕見的統胤轉移的案例。

蕭衍起兵,雖曰廢昏立明,但也還有另一層解釋。《梁書》卷35《蕭子恪傳》:

子恪與弟子范等,嘗因事入謝,高祖在文德殿引見之,從容謂曰:
「我欲與卿兄弟有言。……我初平建康城,朝廷內外皆勸我云:『時代革異,物心須一,宜行處分。』我於時依此而行,誰謂不可!我政言江左以來,代謝必相誅戮,此是傷於和氣,所以國祚例不靈長。所謂『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此是一義。二者,齊梁雖曰革代,義異往時。我與卿兄弟雖復絕服二世,宗屬未遠。卿勿言兄弟是親,人家兄弟自有周旋者,有不周旋者,況五服之屬邪?齊業之初,亦是甘苦共嘗,腹心在我。卿兄弟年少,理當不悉。我與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豈當都不念此,作行路事。此是二義。我有今日,非是本意所求。且建武屠滅卿門,致卿兄弟塗炭。我起義兵,非惟自雪門恥,亦是為卿兄弟報仇。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撥亂反正,我雖起樊、鄧,豈得不釋戈推奉;其雖欲不已,亦是師出無名。我今為卿報仇,且時代革異,望卿兄弟盡節報我耳。且我自藉喪亂,代明帝家天下耳,不取卿家天下。昔劉子輿自稱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復可得,況子輿乎』。梁初,人勸我相誅滅者,我答之猶如向孝武時事:彼若苟有天命,非我所能殺;若其無期運,何忽行此,政足示無度量。曹志親是魏武帝孫,陳思之子,事晉武能為晉室忠臣,此即卿事例。卿是宗室,情義異佗,方坦然相期,卿無復懷自外之意。小待,自當知我寸心。」

這段話很有意思。從蕭衍的表述來看,他援引「齊業之初,亦是甘苦共嘗」的方式,將梁的統胤追到了蕭道成那裡,而認定自己取代的「齊」乃「明帝家天下」,是齊明帝蕭鸞及其子東昏侯蕭寶卷的統胤。這一以來,他起兵反蕭寶卷,不僅是廢昏立明,更是一種「剷除蕭鸞、恢復高帝國祚」之類的體現。

蕭衍起兵成功後,所誅夷者如廬陵王蕭寶源、邵陵王蕭寶攸等幾乎都是蕭鸞之子。湘東王蕭寶晊雖然是蕭鸞之侄,並非其子,故而雖然「頗好文學」,一度「望物情歸己」,卻也難逃一死。這更突出了蕭衍只針對蕭鸞族人下手的特點。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已經提到了這一點,稱:「(蕭衍)所誅夷者齊明帝之後,高帝之後固無恙也。」(中華書局標點本,卷145,4520頁)

正是因為有此歷史背景,所以蕭衍改齊為梁,因為齊已經被蕭鸞篡奪,變成「明帝家天下」了

故而當他面對豫章王蕭嶷之子蕭子恪時,得說一句場面話:「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撥亂反正,我雖起樊、鄧,豈得不釋戈推奉」。當然這肯定是漂亮話,蕭衍肯定不單只是為了給高武子孫報仇才起兵的,但從統胤上講,確實存在這樣一種轉移。

也是基於同樣的緣故,試圖把蕭衍推舉的蕭寶融和之前崔慧景推舉的蕭寶玄相比擬的政治話語,受到了嚴酷的打擊。這大約就是崔慧景之子崔偃得罪的內幕。因為蕭衍可以為蕭道成子孫報仇,但崔慧景沒有這個名分。


PS,這件事反映出一件史書沒明說的事實:蕭鸞雖然謙儉慎密,但其人篡奪皇位之事肯定在時人心中留下了不滅的烙印。雖然蕭鸞大殺高武子孫,但仍然沒能消除自己篡位者的形象,以至於有人能通過反蕭鸞來構建新國家。這位爺得多不招人待見……


先亮結論。大體就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宗法上難度太大;二是形勢上沒有必要。

其實前人已經有類似疑問,清代王鳴盛《十七史商榷》:然則梁武帝與齊服屬尚近,以衍篡寶融,與以鸞篡昭文何異。既非更姓改物,何必易齊為梁。

下面試著解答一下:
蕭衍和齊武帝、齊明帝是剛剛出五服的族兄弟,宗屬上其實也不算遠。可以找個參照的例子,漢光武帝是劉邦九世孫,由劉邦至劉秀的世系是: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長沙定王發—舂陵節侯買—鬱林太守外—巨鹿都尉回—南頓令欽—劉秀。
劉邦至漢成帝劉驁的世系是: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戾太子)—(史皇孫)—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
劉秀和成帝也出了五服,從族屬的遠近距離來看,蕭衍和齊武帝齊明帝,劉秀和成帝,兩組等距。結果劉秀是漢世祖光武帝,而蕭衍則是梁高祖武皇帝。當然有很多原因,但從宗屬上也可以看得出來,劉秀向上可以追溯到漢景帝,再往上則是漢太宗文帝劉恆、漢太祖高皇帝劉邦。而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齊太祖蕭道成的族帝,往上只能追溯到蕭整。
漢朝是高皇帝劉邦創業,南齊是太祖蕭道成創業。天下者,太祖之天下。齊明帝是蕭道成的侄子,血緣如此之親,尚且要以太祖第三子入繼大統。蕭衍如果要繼承齊代的帝系,比蕭鸞更加麻煩百倍。
實際上,齊代已經有人嘗試複製蕭鸞的模式。東昏侯在位時,部分朝臣試圖擁立蕭鸞的侄子蕭遙光,蕭齊宗室、領軍將軍蕭坦之的答覆是「明帝取天下,已非次第,天下人至今不服。今若復作此 事,恐四海瓦解」。「已非次第」四個字說得很明白,蕭遙光尚且如此,何況族屬上更遠的蕭衍呢。蕭衍以蕭道成第六子(蕭衍年紀小於齊武帝、豫章王、齊明帝、臨川王蕭映,大於武陵王蕭曄),操作難度巨大,宗法問題無窮,而且蕭衍自己也多半不樂意,他當年可是要「傾齊武之嗣,以雪心恥」的呢。
蕭衍革命,而非入統,才是更合理的選擇。

以上是宗法上的問題,說說形勢。
梁代開國,是雍州和荊州兩大強藩以南郡王蕭寶融為名義上的共主,協力合作的結果。但一者雍州的武力在荊州之上,義軍主帥也是蕭衍;二者荊州行事亦即荊州方面實際的負責人蕭穎胄早死。蕭衍進入建康後,雖然依舊推戴蕭寶融,但已經沒有人能夠制衡他了。《南齊書·蕭穎胄傳》說「和帝密詔報穎胄凶問,秘不發喪。及城平,識者聞之,知天命之有在矣」,蕭穎胄已死,蕭衍予取予奪,所謂天命有在,就是這個意思。
其次來說,齊這個國號此時價值已經非常有限了。即便在南北朝這種政局普遍不穩定的時代中,南齊也是其中最脆弱的一朝,每一次皇位繼承都伴隨著高強度的政治震動。鬱林王、東昏侯兩代奇葩君主,齊明帝以皇侄入纂大統,造成的結果是統治基礎相當脆弱。齊武帝死後,王融曾擁立蕭子良,結果失敗,當時袁彖評論此事認為「齊氏微弱,已數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盡,命之所余,政風流名士耳。若不立長君,無以鎮安四海」,爪牙柱石之臣,是武力,風流名士,是社會基礎。兩方面都沒有力量,這樣的蕭齊皇統,對於蕭衍而言,既不是絆腳石,也不是金元寶。自然就沒必要費心維護了。


蕭道成追封先祖只有他的父親一代。這意味著蕭衍和蕭齊的皇統完全沒有直系血緣關係。同理還有劉裕的劉宋,是吳王一支,完全和劉漢沒有直系血緣,所以不稱漢而稱宋。(多謝評論下的知友指正,劉裕是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所以他和稱帝的劉漢是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的,關於這一點防止又腦補就查了下史記,高祖本紀裡面提到劉邦稱其夫太公為太上皇,然後集解引蔡邕語:不稱帝,非天子也。因為太公沒有被追尊為漢帝,所以其子孫除了劉邦的後人外,並沒有繼承漢朝皇祚的權力。以上…)


從血緣上看,蕭衍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也就是說,從宗法制度上來講,有一定的親戚關係,而且蕭衍和他的父親一直在南齊當官,並不享受皇族待遇,蕭衍即位就跟異性大臣篡位沒什麼兩樣。
可以想一下,歷朝歷代,為什麼皇帝更希望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兄弟,哪怕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親兄弟都會見外,何況蕭衍跟南齊的皇帝更遠。
從蕭衍的經歷來看,正式稱帝以前,他也是權臣,官任大司馬,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就像三國時的曹操、司馬昭一樣,隨後經過身邊人謀劃,逼南齊皇帝禪位,所以,曹丕稱帝,改國號為魏,司馬炎稱帝,改國號為晉。
所謂的家天下,就是這樣,甭管你的姓跟前朝皇室的姓一不一樣。
想當初,南齊蕭道成也是南朝宋的將軍,後被封為齊王,所以稱帝之後,國號為齊。這麼一來,齊的社稷就由蕭道成的直系子孫繼承才被認為是正統。蕭衍為什麼要建立梁朝而不是其他朝就不清楚了,因為,蕭衍稱帝之前也不是梁王,他的發跡應該是雍州刺史。無論如何,肯定不能用別人的國號,這一點是肯定的,建立了新政權自己是正統,用別人的國號,自己就是僭越。


很簡單,他的祖上既不是開國皇帝,也不是被追尊為皇帝的帝室祖先。只能算遠支宗室,無權繼承皇位。(繼承皇位的最低標準必須是皇帝的直系後裔。否則必須先行過繼禮,成為形式上的皇帝後裔)

類似的還有三國東吳的權臣孫峻,他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而東吳追尊的帝室祖先只到孫堅(武烈帝),也就是說孫峻的祖上不是皇帝,並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不然他或者他從弟孫綝早就篡位了。


通鑒載這一段:童兒牧豎皆知齊祚已終,士大夫攀龍附鳳冀有尺寸之功


分享一篇文章,講的是他。
原文鏈接:【古為今用】南北朝的奇葩皇帝?南朝(下)


沒有齊國的法理繼承權,編造杜撰的難度大可信度低,還不如不如另立新朝來的爽快。


題主問題描述里的圖片加的好,這樣我就用另外引用了。簡單的拿個身邊的實例來回答一下。

我們鎮上有兩個村大部分人都姓冷。宗祠里說是宋朝時冷姓的祖上為了避禍中原來到我們這個沿海小鎮,當時生了兩個兒子,分別分了兩塊地,兩房冷姓人家演變成了現在的兩個冷姓村,前冷村和後冷村。很早之前,前冷村和後冷村每年都會舉辦划龍舟競賽,但是每年輸的一方都會不服氣而與另一方發生械鬥,20年前的一場械鬥,不小心死了幾個人,龍舟賽被市裡禁止了。過了10多年,政策放寬,兩村又開始籌備龍舟賽了。但是這一次,大家在比賽完之後打架的方式也升級了,開始點燃大批量的煙花爆竹,隔著河對著對方的村子放炮了。這次的結果是燒掉了幾棟後冷村的民房和前冷村的菜市場。至此,龍舟賽直接被省里無限期禁止了。

總結來說,很簡單,就是即使是同宗室,兩房之間,矛盾其實也挺深。


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不是蕭衍的直系祖宗。


推薦閱讀: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言不發,真實的徐庶到底是什麼樣的?
被袁崇煥誅殺的毛文龍是一個怎樣的將領?袁崇煥之死與他有關嗎?
為什麼蒙古帝國在入侵歐洲的同時,南宋在金朝滅了後還能抵禦住蒙古支撐了近四十年?
為什麼劉邦饒恕雍齒就是心胸寬廣而項羽放過劉邦就是婦人之仁呢?
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殺人案是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政治 | 魏晉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