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權主義會得到部分中國男性的支持?


引子:


進入正題前,先請你設想下面幾種生活中常出現的情形,並思考它們是否合理:

1、在雙方經濟條件相當、甚至女方經濟條件更好的情形下,由男方單方面承擔買房的責任。

2、在雙方對等、甚至男方更占理的爭論中,卻被翻白眼說「一個大男人那麼斤斤計較幹什麼」結果輿論轉向支持對方。

3、當與女性單獨吃飯,即使對該女性沒有任何進一步接觸的慾望、甚至並不想要給其留下好印象的情況下,男性依然被要求支付餐費。

4、男性遭遇不幸而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不僅得不到安慰,反而被說「一點小事都經不起,你還是不是個男人」。

5、在夫妻雙方收入相當的情形下,養家和改善生活的壓力依然更多地落在男性肩上。

6、雙方自願發生一段感情,在雙方都無原則性過錯的情形下分手,女方自動在輿論中成為受害者,男方成為加害者。

7、當你的女兒考了全班第一,老師或是親戚朋友不是稱讚,而是對你說「女孩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就不如男孩了」。

8、你的兒子在學校遭受校園暴力,卻被老師說因為他性格「太懦弱」。

如果你覺得這些情形並不合理,那麼你至少已經是個有女性主義思想的人了。

1、

女性主義(又譯女權主義,英文feminism)在國內大多數語境下,都是個幾乎稱得上是個「臭不可聞」的辭彙。大眾對於女性主義的印象,大致可以概括為「一群腦子有問題的瘋女人咄咄逼人地辱罵男人」,而對女性主義者的印象,則是醜陋、邋遢、禁慾或亂性、咄咄逼人、不做家務、不講道理……簡而言之,是「男人的敵人」。

這些誤解實在太過普遍,以致在網上常常看到類似這樣的表述:「我不贊成讓男人買房,坐等女權主義(女性主義)者來噴」。

很遺憾,女性主義者在這一點上的看法和你是一樣的,只不過看到這種表述中對女性主義即不了解又充滿敵意的態度,他們(沒錯,是他們而不僅僅是她們)心裡估計也是一萬頭神獸呼嘯而過。

對於女性主義的種種誤解,最直觀地來源於它的名字。「女性」、「女權」這樣的表述,常常讓人誤以為女性主義就是為了「女性」這一單一性別謀福利的,與男性無關,甚至是要剝奪、反對男性。事實上,女性主義者所提倡的,從來不是性別的對立,所追求的,也不是女性反過來統治、壓迫男性,而是從根本上打破二元對立的性別格局,創造兩性平等的社會。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以性別為限制的自由選擇權。

放在具體生活里就是:結婚雙方根據各自的意願和經濟情況決定誰買房,夫妻雙方根據各自的意願和能力決定誰主外誰主內,孩子可以根據興趣愛好決定學舞蹈還是足球選文科還是理科……性別只是一種單純的「不同」——就像紅色和綠色,而不再是一種「限制」。

很多女性主義者更喜歡自稱「平權主義」者,為的就是減少這種來自字面上的誤解。

2.

對女性主義充滿誤解的不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而當這部分女性將她們所誤解的「偽女權」甚至根本是女性主義所反對的父權制觀點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籤去要挾男性時,社會對「女性主義」的偏見和誤會也就越來越深了。

就如前文中舉出的例子「我不贊成男人買房,坐等女權主義者來噴」——很多人,不分男女,都很自然地把女性主義粗暴地等同於「女性要求利益」,於是有了某些「偽女權」者既要求男方買房子給錢花,又不幫忙做家務撫養孩子,還美其名曰「女權」。

而真正的女性主義者對這種偽女權的態度,就和藥廠廠長對假藥長廠長的態度差不多:我辛辛苦苦奮鬥半生治病救人樹立起的品牌,你倒騰一套假的出來就把我的牌子臭了?!

不錯,女性主義最初的出發點是為女性進行權益訴求,但這種權益從來不是扯個XX主義的大旗不做任何付出就直接去向男性索要的。權利與義務永遠是對等的,女性主義者所要的權利,是在平等地承擔了義務後得到平等收益的權利,比如說:付出了同樣努力做出了同樣業績後得到同樣升職機會的權利,而不是「因為我是女性,你要尊重女性就該讓我優先升職」(關於「女士優先」將在第4部分討論)。

不講義務只講權利的「女性主義」都是耍流氓,那種「你是男人所以要買房要買單要萬事讓著我」思想的根源,恰恰是父權制的「男性是優等的/女性是劣等的」。

而很多人連女性主義是什麼、追求什麼、反對什麼都沒搞清楚,就旗幟鮮明地支持或反對起了女性主義。

3、

想搞清楚女性主義者真正追求的是什麼,不妨先來看看他們反對的是什麼。

「19世紀末是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爭論的焦點是要求性別包括男女之間的生命全歷程平等,也就是兩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一夫多妻,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目標是要爭取家庭勞動與社會勞動等價、政治權利同值,往往被稱作"女權運動"。」——引自維基百科

從最開始,女性主義反對的就不是男性,而是「貴族特權、一夫多妻」等基於性別的不平等。

從始至終,女性主義者所極力反對的,可以用一個詞概括:父權制或稱家長制(Patriarchy,又譯為男權制;但因為男權、女權的翻譯很容易造成一種性別對立的誤解,因此個人更傾向「父權制」的翻譯)。

所謂父權制,既男性在社會、家庭中佔據支配性特權。

也許有些男性會覺得這樣的父權制對自己來說不是很好嘛:這可是特權啊!

然而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樣的特權的價碼是什麼呢?如前文所說,權利和義務永遠是對等的,父權制給予了男性多少特權,也就要求男性額外承擔多少義務;與此同時,女性在被剝奪權利的同時,也被剝奪了承擔的義務機會。這樣說似乎有些抽象,具體到生活中,就是:當你的另一半被剝奪或部分剝奪平等的工作、獲得收入、升職的權利時,他/她也就無法平等地承擔掙錢養家的義務,而他/她(因為被剝奪了權利而無法完成)的這一部分義務,也就落到了你的肩上。

在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農耕社會,女性因為肌肉含量低等身體構造的不同,所能承擔的社會生產份額普遍大大低於男性,加之當時對物質的需求較為有限,這時對女性社會屬性的剝奪帶給男性的壓力並不算大;然而在腦力勞動成為社會生產主體的現代,當工作消耗的更多是「精力」而不是「體力」的時候,父權制對女性的壓制,就要求男性付出雙倍的精力來填補這個空缺。

父權制在將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資源更多地交在男性手中時,也就逼迫著男性承擔起買房、養家等社會、經濟方面的責任;父權制在將女性定義為「軟弱愛哭」、「被動無能」的形象的同時,也就逼迫著男性成為「打碎牙齒往肚裡吞」、「站出來解決問題」的相對應的形象,而對於無法或不願承擔這樣形象的男性,社會就會給以低下的評價——開頭的8個問題,便是這種特權的另一面的縮影。

如今男性普遍感受到壓力巨大,而這種壓力,正是父權制通過「特權」所強加在他們身上的

而女性主義所追求的,是讓男女雙方平等地來承擔這份義務,並平等地享受果實。

4、

說到平等,關於女性主義一個最核心也是最常出現誤解的問題就出現了:究竟什麼是平等?

由這個問題又演化出一系列更具體的問題:女性主義承認不承認男女有別?女性主義要不要女士優先?女性主義者化不化妝、穿不穿高跟鞋、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女性主義者如何看待女強人和家庭主婦?

首先,作為一切的基礎,在女性主義者看來,男性和女性有區別嗎?
答案是:有。

男女有別這是一個不需要爭辯的簡單事實,解剖圖一看一清二楚,女性造不出精子男性造不出卵子,女性得了婦科病非跑去男科診所要求治療也絕對不是追求性別平等。

然而區別並不等於優劣。平等的前提從來不是等同。

就像紅色和綠色,氣體和液體,貝多芬和畢加索,不同,但是並不因此有高下之分。因而沒必要,也不可能去否認這種差別。

基於這種生理上的差別對兩性進行區分對待的,是屬於性別平等範圍內的。比如男廁所有小便池而女廁所沒有;比如男鞋大多到45碼封頂女鞋大多40碼封頂,比如體操比賽男性比吊環女性比平衡木——僅僅是不同,而不分高下。

而與這種生理區別無關,從社會、文化或歷史角度(或者用一個詞概括,「刻板印象」)出發,僅僅以性別對兩性進行不同要求,則是性別歧視。比如「被欺負都不敢反抗,你還是不是個男人」;比如「你一個女孩子讀什麼博士」;比如「男人要以事業為重,女人要以家庭為重」(最後這句話說白了,就是只有男性直接參与社會、經濟生活,而女性只能通過男性來獲得社會、經濟地位的改善,當女性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狀況時,她們自然會選擇直接嫁給能提供更高地位的男性來盡量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冒風險嫁給一個當前條件並不理想的男人。這種選擇是女性利用父權制規則趨利避害的有效手段,當男人們感嘆女性勢力的時候,其實這樣的女性正是父權制所造就的)。

那麼,常常引起爭論的「女士優先」屬於哪個範疇呢?

先讓我們看看一般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女士優先。下面場景中,可能用到女士優先的是:

1、兩人同時要進一扇門。

2、兩人同時要用一台顯微鏡。

3、黑板上有一道題,兩人同時要計算。

顯然是前兩種。為什麼呢?試想,如果不進行禮讓只憑各自能力進行爭奪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前兩種場景最大的可能性是,男性憑藉力量上的優勢取得勝利(這裡只討論一般情況,女性恰巧是鐵人三項冠軍男性恰巧病弱的特殊情形不計入考慮)。而第三種場景里,則是一場難以預料輸贏的競爭。

也就是說,適用「女士優先」的,僅是基於體力方面、根源上是可以靠解剖學證實的男女肌肉含量不同的生理差異,在此範圍內的「女士優先」,無關歧視。

而除此之外的領域,比如智力方面談「女士優先」,無論是男方提出還是女方主動要求,都是歧視。如前文設想的「我是女性讓我先升職」,就是歧視(父權制的擁護者中女性未必會比男性少,每一個因重男輕女思想而被遺棄甚至殺死的女嬰身後,都有堅定擁護父權制的女性的身影)。

附一張網上流傳很廣的圖:

5、

既然女性主義者承認兩性並不等同,那麼這種平等該如何實現?

最基本的,前文也提到過:不以性別為限制的選擇權

這種選擇權,既包括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也包括選擇之後不會因為性別原因而受到他人的評判、非議甚至排擠。

我不知道有多少男性小時候因為「你是個男孩」而放棄過自己的愛好,中學時因為不擅運動而受到嘲笑,或因為學文而被當做「娘炮」,長大後因為買不起婚房而被嫌棄。我只是猜想,父權制下受到壓迫的男性,應該不會比被告誡「別讀博士,將來嫁不出去」的女性少。

而不以性別為限制的選擇權,就是要打破父權制設立的這種二元對立的性別格局,讓每個人只是作為一個「人」來選擇和規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作為一個被先定地限制過的「男人」或「女人」。因此有一種說法,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女權」「男權」,只有「人權」——而這正是女性主義的目標。

弄清這一點,前面的問題就很明顯了:女性主義者化不化妝、穿不穿高跟鞋、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

答案是:有的化妝,有的不化;有的穿高跟鞋,有的不穿;有的結婚,有的不結;有的生孩子,有的不生;這些都是他們作為「人」的自由選擇。

女性主義如何看到女強人和家庭主婦?

女性主義對此唯一的意見就是:根本不應該有「女強人」這種說法——因為沒有人會把一個事業成功的男人叫做「男強人」。而至於選擇照顧家庭還是拼搏事業都是自由的個人選擇,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

女性主義無差別地對男性與女性提出要求,無差別地對父權制進行討伐——包括父權制中要求男性買房等對女性有利的一面。女性主義從來不是將女性置於男性對立的位置,而是希望男女並肩站立,一起迎戰社會中的歧視與不公。

至於那些希望將當前的性別地位簡單粗暴地反過來,讓女性來主導男性的思想,同樣不是女性主義,不過是父權制的另一種實現形式罷了(對於一些電影之類藝術形式採取此手法我並不反對,其無非是希望通過這種諷刺帶來的荒謬效果喚醒人們對於性別歧視的重視,讓人們反思生活中幾乎已經見怪不怪的性別歧視;但如果把這種手段當成目的,則就大錯特錯了)。女性主義反對任何形式的性別壓迫,既包括對女性的,也包括對男性的。

6、

最後,為什麼會有男性的女性主義者?

為了母親,為了女兒,為了妻子,也為了自己可以不再被迫承擔不該屬於自己的重擔,為了自己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自己。

補記:

1、關於「女權主義」和「女性主義」,其實是同一個詞:feminism,國內使用時各有側重。個人習慣將社會運動,如追求投票權、受教育權、生育權等稱為女權主義,將對社會意識形態的理論批評稱為女性主義(女性主義內部有很多流派,各有不同主張,本文僅是最基本的就一般而論)。

2、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看了太多男性因誤解而對女性主義口出惡言,希望能讓更多男性了解女性主義,因而文章所舉例子既分析利害關係盡量從男性角度出發,但這絕不是說當前的父權制社會中女性受到的壓迫就不值得重視。

3、女性主義的理想,是建立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兩性平等地承擔社會及家庭的責任,根據個人意願和能力而不是性別來選擇側重。然而這樣的理想離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如今女性普遍面對教育、工作、升職、退休年齡等方面的歧視,造成她們在社會中往往不得不扮演輔助和從屬於男性的角色。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一味強調要她們承擔和男性完全一樣的義務只能成為對女性的又一次壓榨(如既要求女性全職工作又要求女性承擔全部家務)。文中強調過,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只有當女性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選擇職業、獲得報酬與升職機會的情況下,諸如買房之類的重擔才可能被兩性平等地分擔。

4、本人對女性主義的研究主要集中於針對藝術領域的,建立在精神分析基礎上的女性主義解讀,對於社會學範疇的女性主義討論或有不周之處,歡迎討論。

安然若楓 2015年7月7日於Pullman家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

安利個回答:為什麼電影裡面經常會有女性反派在抓住好人後(尤其是男性),在準備殺他們之前會有類似色誘或者SM的行為? - 安然若楓的回答


當一個女生覺得她和你在一起,為你付出就是倒貼,你花錢少,她就覺得她很便宜,是怎樣一個心理呢? - 安然若楓的回答


有的東西啊,看起來對自己是有益的,實際上有害;看起來是對自己有害的,實際上頗有裨益。

有的男人覺得反對女權可以鞏固男權,事實卻沒想像中那麼美好。舉幾個例子,一個男人想和相戀多年的女友結婚時,女友突然被家人許配給了鄉下土財主,而他無能為力,因為他女友沒有選擇婚姻的能力;另一個男人的女兒被強姦了,警察卻說她穿得太騷是她活該;還有一個男人,他不得不一個人拚死幹活,因為讓妻子出外工作是要被鄙夷的。對於絕大部分普通男人來說,女人擁有更多的權利是保護了他們的。

反女權確實鞏固了男權,但鞏固的不是絕大部分男人的男權,而是鞏固極少數擁有社會地位與權力的中年老年男性的男權。這些中年老年男人及其男性家屬才擁有支配他人的權力,因而才談得上鞏固和延展。對於普通男人來說,女權的萎靡反而讓他們利益大幅受損,卻又不得不承擔起男權綁定的巨額責任(比如一人養全家、結婚必須男性買房等),啥好處也撈不著卻勞損頗多,這賬算起來是非常不值的。那些有權的中老年男性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積累了一定的社會資源才翻過身來,可前半生的透支換來衰朽之年的恣睢,這賬算算也真不好看。

有的男人覺得三從四德可以鞏固男人在婚姻市場的地位,至少可以得到許配不至於找不到老婆,或是得以全權支配妻子,此乃他們最核心的守望。事實上,婚姻市場從古至今都是市場經濟,男性永遠只有掌握的資源足夠才能得到滿意的婚姻,女權低迷的時代更是如此,因為有許配權的岳父大人也是男人啊!男權越熾,他越要用更多的資源,君不見那些重男輕女最嚴重的地方,要的彩禮反而最貴。隨著女性權利和地位的下降,會有更多的家庭願意把女兒許給掌握資源的男人做小,那些在男女平權時代都難找老婆的人,在無女權時代更不可能了,別做夢了。至於可以全權支配妻子嘛,這個還真的存在,可不要忘了妻子的父親、兄弟也是男人,妻子會被自己支配自然也會被岳父支配,家庭中會憑空出現掎角力量,岳丈和舅家介入或拆散婚姻在幾無女權的中國古代是屢見不鮮的。

唉,許多男人暫駐或身為底層,卻是為高層男性削女權固男權操碎了心,殊不知人家根本不和自己在同一戰線的。很多隱秘的男權患者在現行環境下受挫,以為換個看似利於自己的社會導向就會好了,實際他們將過得更不舒服,因為問題歸根結底在於他們自己的失敗而不是什麼男權女權。

-


「你為什麼要和別人不一樣?」

我還記得母親幾乎帶著哭腔說的這句話。

我是左撇子。

寫字吃飯打球打雷電都是左手。

右手幹嘛用?左手忙的時候,或者需要兩隻手共同合作的時候。

學校,要求一筆一划寫字,老師發現我是左手寫字,就要求我改成右手。

我說我是天生的,右手寫字不舒服。

老師當著全班的面讓我站起來,一定要我改成右手。

我不聽,然後被叫了家長。

老師第一句話:你家孩子和其他小孩不一樣。

那時的我還沒有什麼對錯觀,只知道右手寫字會讓我很不舒服。

母親好說歹說,我依舊不從,反駁老師:為什麼我要和別人一樣?

於是就有了開頭,母親的那句話。

這件事發生在21世紀初,更不要提90年代或者80年代。

甚至,現在還有學校要求不能使用左手寫字。

I was born sick,but I love it.

我深刻的體會,當你出生就和別人與眾不同,便會受到身邊人,哪怕是最親愛的人的歧視。

於是,我為平權做了很多事,有遊行,有權說,有講課。大部分是針對女性,另一部分是針對LGBT。

我不能代表其他支持女權的男人怎麼想。

也不會只為了女性權利而奮鬥。

而是,哪裡有歧視,我便為之反抗。

EVEN THOUGH ITS MY PROBLEM,I WILL STILL FIGITING FOR IT。

這是我作為一個男人,更是作為一個人,去支持女權(平權)的理由。

至於女權主義(特權)追求者,以及男權主義者,還有中立的平庸之惡(哲學專有名詞)擁護者。

送你們幾句話:

女權男權:奴隸制被廢除了,黑人被解放了,女人有權利了,而你們的下場和那些支持奴隸制度的人一樣,始終會被歷史的轉輪碾壓。

中立的平庸之惡:參考二戰德國日本所謂的無辜群眾的下場,以及猶太人紀念感言:當他們提著屠刀趕來的找你的時候,你也只是一個人了。

微笑微笑微笑。


從我自己的想法去考慮,因為我愛的人中有女性啊,因為男女平等的世界更美好啊。

我的女性家人,我的女性朋友,我愛她們,我希望她們的人生更美好,而我相信男女平等的觀念會使她們的人生更美好,所以我支持男女平等啊。

在社會及家庭角色分工中,男女關係更多的是共存合作而不只是競爭關係。

共存合作的關係中,平等才能使關係更密切和美好。我想對有著正常自信的男人來說,是不需要配偶三從四德,無條件服從自己的。一個思想開闊、心有靈犀的伴侶遠勝過奴婢式的配偶千萬倍。

即使是在競爭關係中,自信的人也不怕對手與自己平等競爭。

人性是有自私,但不代表人人都會不擇手段地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人有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想挨打,也別打別人;你不想被壓迫,也別壓迫別人;你想要自由,也別剝奪他人的自由,因此,白人也會反對種族主義,因此,男人也會支持女權主義(男女平等)。

其實我覺得現代化的男人支持女權是理所應當的,不如我們用逆向思維來想下,什麼樣的男人才會反對女權主義?
————————————————————————
已經有人批評題主狹隘了,我補充批評下,題主邏輯是亂得一塌糊塗,更糟糕的是,題主似乎覺得自己的邏輯推理、引用、舉例都很正確。

「從社會達爾文主義考慮,人都是自私的動物。」
(你真的學好社會達爾文主義了嗎,你要想說人性自私,真的沒有必要引用什麼主義)

「西方女權隨著五四運動滲入中國是必然,但為什麼中國會有男人去支持婦女解放」
(你告訴我,中國沒有男人支持婦女解放的話,女權必然滲入中國是怎麼個滲入法?不要用」必然「一詞來顯得你很了解,如果你很了解,就不會有這麼奇怪的問題。女權是社會發展、民眾思想開放的產物。 引申閱讀: 中西方女權運動的萌芽與發展比較)

「實際上,中國男人是世界上在男權主義中最大受益人。因此「三從四德」極大鞏固了中國男人婚姻的壟斷,其收益是正無窮,而女權的男女平等,無論對處於權貴還是底層的中國男人的婚姻壟斷都是破壞性的。」
(請查閱「最」字用法。「因此」這個詞怎麼出現得這麼突然,因果關係在哪?「婚姻的壟斷」,如果非要用「壟斷」這個詞,是不是表述為「在婚姻關係中對權利的壟斷」更好些?「收益是正無窮」,這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吐槽。就這段來說,你覺得婚姻關係可談的就是利益?)

「好比萬科支持全面開放房地產市場,讓房地美房利美進軍中國一樣」(男人女人關係比作房地產企業關係?聽上去像是男人害怕女人比男人強所以要禁錮住女人?)
...................................................
2017.9.23更

我覺得我失去一些朋友,因為她們在不是完全自主的情況下進去傳統家庭體系,我覺得她們的人生失去了一些自由和可能性,我和她們也成為兩個世界的人。

我覺得在見過的很多家庭中,女性都強於男性,她們溫和又堅毅,有智慧有能力處理好很多事情,我不禁想,如果她們若不是因為世俗而受制於家庭,在年輕時多一些學習成長的機會,她們應該能在社會上有一番作為。

所以,我支持女權,支持男女平等,希望大家都能自主自由地主導自己的人生,這世界一定會更美好有趣。

我剛看到@木大媽 的微博時,馬上就推薦了她,因為她自身是女性自主獨立的好榜樣,又能詳細闡述女性自主獨立的人生觀和方法論,我覺得她的聲音發出來可以讓女性們受益匪淺…

但是近來我卻感覺不對勁了起來,為什麼她的微博下是各種仇恨男性,她的粉絲說不婚不育是對抗男權的方法?這些是女權的內容嗎?我質疑了就被那個層主拉黑了? 如果是這樣的女權,我要怎麼支持呢?
本來支持女權,是要告訴女性朋友們自己做主自己的人生,自己覺得自己要不要婚育、和誰婚育、何時婚育。
現在支持女權,是要去告訴女性朋友們不要婚育了???

我覺得女權是屬於反偏見範疇的,而你們用家暴新聞和那些垃圾評論來概括總結中國男性不也是偏見嗎?

我現在覺得「女權」這個詞太複雜了,用不來。

我就是支持人類獨立平等自主,不傷害他人權益前提下的自由。

去TM的各種主義。


即使從題主所設想的「人都是自私的生物」的前提出發,支持女權對於男性而言也是很有利的。

在女權所設想的理想社會裡,一個男人可以享受到以下好處:自己想哭的時候不會害怕被別人嘲笑為娘炮,認為男兒有淚不輕彈;不會因為自己出不起房車和彩禮就因此娶不到老婆;不想上班想在家當家庭主夫時也不會被嘲笑為只會吃軟飯的小白臉(李安對此應該深有同感);不需要被諸如「紳士風度」等性別規範所束縛著;即使自己偶爾想穿女裝上街也不會被他人所嘲笑……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零和博弈的世界,男女雙方如同霍布斯筆下的原始人一般處於你死我活的無序爭奪狀態當中,不是男性獲利就是女性獲利,追求女權則意味著男性利益受損(很多人基於直覺將女權等同於與男權相似的女霸權),他們往往會在未對女權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本能地反對女權,這種例子在網路上很常見。

然而男權制度是同時加諸於男女雙方身上的,權力關係是相互建構的,約束和規訓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女性受到父權的嚴重壓迫和約束的同時,男性同樣會受到父權的戕害。

女性在父權結構受到一系列不公平的對待,被廣泛歧視,無力擺脫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自身主體性由於受到長期規訓而逐漸消失的同時,男性同樣會嚴重受制於性別角色法則,扮演著符合父權性別角色預設的「男性」角色,被不合理而固化的標準所限制。比如男權將女性限制在家庭領域的同時,也意味著男性只能活動於公共領域,否則就會成為眾人嘲笑的「家庭煮夫」。

無論男女,任何一方都很難擺脫父權權力關係或規則的約束,一旦試圖僭越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和糾正。這種糾正通常是來自於周圍的社交圈,那些試圖對出格的個體進行規勸、糾正和反對的人則因此充當了父權的代言人。

從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出發,男性支持女權也是理所當然的。凡是存在不平等的社會都是不合理的,都是應當改進的,無論這種平等是基於性別、階級還是種族的。何況支持女權反抗男權並不僅僅是為了使女性獲得解放,同樣是為了男性自身的解放。

即使男性自身沒有接觸過相應的女權理論知識,僅僅憑藉自己的直覺也可以察覺到社會所存在的一系列不公平現象,在日常生活感受到女性普遍受到不合理的壓迫,自己同樣在日常社會交往當中會被各種固化的性別角色標準所束縛而困擾著。

只要他不推崇一個充滿歧視和壓迫的社會,那麼支持女權主義者反抗父權就很自然而然了。女權主義者並不以性別進行區分,男性支持女權或者是存在男性女權主義者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
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洞穴錄(ID:turcery)

http://weixin.qq.com/r/9EOchPrEDqdxrb7n9xb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怒答

在回答之前首先想澄清/解釋一下的是,女權主義,包括它的英文原詞Feminism,其實取的並不合理,因為它總會讓人意會成要給女人以特殊的權利,或者說要「剝奪」男人的部分權利來「補償」給女人。現在哲學界,包括康村的一些教授,經常對這個名字進行批判,正是因為這個名字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得出很多本不是女權主義想要爭取的東西,而很多一知半解的女權主義者也高舉「女權」的大旗,干著壓迫另外一群人的勾當,比如壓迫男性,比如壓迫其他看起來「沒有那麼女權」的女人,這種行為和她們所要反對的東西,沒有本質的區別,換湯不換藥,真是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太坍台。

要回答為什麼有的男人會支持女權主義,首先要搞清楚兩個概念,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權主義」?其實回答了後面一個問題,前面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因此我們從回答女權主義開始。

女權主義,根據我的理解,最終是要爭取男女的平等。這個平等不是指的最後結果的平等,不是說男和女完全要干一樣的事情;它是指的機會的平等,是說的各種人,不論性別,都能在平等中同台競技,不會因為你是女的,僅僅因為你是女的,就下意識地覺得「你不行」,「你肯定不能勝任這個工作」,從而從根本上拒絕給女性提供這個機會,或者要求競爭的女性達到更高的要求才能夠給予她這個機會。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平等?因為我們的社會結構,歷史,文化,乃至語言,都一定程度上歧視女性。怎樣的歧視?這種是道德上的歧視。怎樣是道德上的歧視?是社會、學校和家庭會從小給女孩子灌輸一個「你應該怎麼做」的思想,而且這些該怎麼做是只限於女性的,即是只有女生應該去這麼做的。舉個例子,比如女孩子要「文靜」,要「賢惠」,要「矜持」,要「以家庭為重」,要「主內」,「讀這麼多有什麼用,還不如嫁個好人家」,「女孩子這麼拚命幹嘛,像男孩子了」,等等。

那「文靜」,「賢惠」,「顧家」這些品質好嗎?當然很好!我從來不崇尚道德虛無論,大多數女權主義也不崇尚道德虛無。但她們反對的是把這些品質單單與女孩子聯繫起來。而且不僅僅單和女孩子聯繫起來,這些品質是「好」的品質,是一個女孩子"應該"去爭取的品質。反過來講,如果女孩子「不文靜」,「不賢惠」,對工作的重視大於家庭,那社會,學校,和家庭就會批判她,認為她「不應該」這麼做。所以根本上來講,傳統的所謂女性道德,建議一個「性別角色」(gender role), 一個社會對特定性別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思想的期待。而且這個期待往往是用道德的力量來強加的,就是說,當你的行為和想法符合你的角色,那就會被人表揚,被人推崇,說「你家媳婦真賢惠!」;如果不符合,就會被人批評,被人厭惡,說「這個女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文靜!」。

那為什麼這樣的一個性別角色是不好的?因為只要有一個單一的帶有道德色彩的標準,社會不可避免的就會歧視和邊緣化那些不符合這一性別角色的人,乃至有些女人被灌輸了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後,也會作為社會性別角色的代言人,現身說法,對其他女性進行批評或者冷嘲熱諷。

其中最明顯也最讓我感到啼笑皆非的,就是性別角色中對「身材」的期待。講一個自己經歷的事情。暑假過後碰到一個女同學,她好像瘦了,於是我便隨口說了一句「你瘦了」。我只是想描述一個事實,即「你的體形沒有暑假前那麼大了」。但出乎我的意料,那個女生嬌羞地對我來一句「哪裡啦~我胖了~」。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你要說「哪裡?」說完哪裡,為什麼還要加一句「我胖了?」類似的對話只會發生在以下的場景:「你媳婦真賢惠!」「哪裡!她懶著呢!」注意兩點,首先,被表揚的人要表示謙虛,即一定程度上否定對方的表揚;其次為什麼這是表揚?因為它有道德上的價值,或者說它符合我們道德的期待。回到胖瘦的問題,它們背後的邏輯和「賢惠」云云恰恰是一樣的。也就是「瘦」是帶有價值判斷的,是「好的」,是「應該的」。所以那個女生,聽到了我的一句描述性的陳述,會以為是一種「表揚」,所以下意識地會「謙虛」,還加一句「人家胖了~」。

這就是性別專屬的道德化的標準和語言在我們生活中有多麼常見。我想女性主義最終的目的,就是想把這些標準去道德化,也就是說,文靜和不文靜,都可以是一個女生的特質,但它沒有優劣高下之分,不會因為它不符合性別角色,就對它進行批判。

那為什麼男人會支持女權主義?很簡單,性別角色,有些男人也是受害者。我們這邊講的「男人」,不是說只要有丁丁就可以算的生物學上的男人。當我們說「這個男人真男人!」,第一個男人是描述性的,是生物學上的;第二個男人是帶價值判斷的,是社會文化和道德上的。同樣的,社會對「男人」,也有所期待,最典型的,要「陽剛」,要「大氣」,要「穩重」,要「霸道有男人味」。反之則是「娘娘腔」,「娘炮」 (注意我們用來罵男人的詞都是帶女性色彩的,好像罵一個男人是女人是帶有侮辱性的,這個意味了什麼?)甚至於對男人喜歡的東西也有標準,男人要喜歡「運動」,「軍事」,"歷史",「政治」之類,現在好像還加上理工科,好像學了文科就很娘一樣。同樣,對男人的追求也有要求,男人要「事業有成」,要「有房有車」,等等。這些都是社會硬加在「男人」這個群體身上的,是男人要去滿足的角色扮演的要求。而那些達不到的,社會鄙夷之,嫌棄之,甚至男人群體內部都會嘲諷之,唾棄之,以至於不符合要求的男人自己會產生自我鄙視,自我貶低的心理。

所以這個社會,是給了一部分好處,給了哪部分人?給了那些滿足了性別角色的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如果你是一個事業有成,肌肉有型,孔武剛健的男人,那你會在社會中如魚得水;如果你是一個身材窈窕,賢惠淑雅,溫柔善良的女人,那你會在社會中如魚得水。其他人,就不一定了。但是,即使是從中得到好處的男人和女人,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這個社會,總的來說還是更傾向於男人,給男人更多的利益,對男人做出不符合性別角色的行為時批評的更輕;而對女人則有太多太多的要求和枷鎖,對她們偏離角色要求的行為反應也格外強烈。如果我們有一個階級架構的話,金字塔頂層或許是符合性別角色的男人,次之是符合性別角色的女人,次之是不符合性別角色的男人,末之是不符合性別角色的女人。這應該是為什麼,當我們說一個男人「生活頹廢糜爛」和一個女人「生活頹廢糜爛」時,我們下意識的會覺得,此女比此男更道德淪喪。

那為什麼既然男女都有性別角色,男女是不平等的?因為他們性別角色的內容不一樣。我們會發現其性別角色中,會期待男人有所成就,而會期待女人屈居從屬地位。加上傳統來講,許多在如政治和經濟活動中占統治地位的是男性,這些行業的風氣就是充滿了男性荷爾蒙的特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女性,即使擠進了這些行業的領導層,往往也是以讓自己符合男性的性別角色為代價的。比如說,幾乎所有的女性領導人都是一頭短髮,她們往往在演講時會放低嗓音(比如撒切爾夫人),也總會「像男人一樣處事」。當然到底她們是為女權運動的最終男女平等做了積極的貢獻還是側面加強了男性主導的地位還有待商榷,也很有爭議。但這個可以說明,男性,在掌握社會資源和領導社會上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最後我想反覆強調的是,我不是說要取消道德,我想說的是取消「道德判斷」與「是否符合性別角色」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總而言之,我的理解是,女權主義是要隔斷性別角色和道德之間的聯繫,乃至要取消這一性別角色,也就是說,不應該有「男人應該是這樣的」「而女人應該是這樣的」的要求,並以道德來約束規範之。在這樣的道德標準下,活得滋潤的,只是少部分,大多數人,都被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男人也支持女權主義,因為女權主義不僅解放了女人,也解放了男人。


=================答==疑==解==惑==廓==清==誤==解==區===================


感謝大家的贊和支持!我第一次得到那麼多贊,誠惶誠恐!上面的正文只是一篇粗略的解釋,肯定會有很多漏洞,大家火眼金睛,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希望能在下面做有針對性的回答。

問題一:那現在女性佔優勢的職業,比如幼師,護士,家庭保姆等,男性也可以和女性進行公平競爭嗎? @另一半棉花糖

答:可以。首先,以護士為例,男女護士其實可以承擔相對不同的職責,比如在照料癱瘓病人的時候,現在往往需要好幾個女護士,甚至在男醫生的幫助下,才能幫他翻身,擦拭。有了男護士,就可以一男一女合作搞定。同時男護士也可以幫助搬運大重型醫療器械,總之男護士是可以和女護士互補的。但歸根結底,這些職業需求的,是一些「特質」和「性格」是怎樣的性格?是那種細心,關懷,體貼,溫柔等等和人相處中讓人如沐春風的性格,這些性格男女都可以擁有,只不過我們的社會文化和家庭教育吧這些性格和「女性」聯繫了起來,同時很多男的一來從來沒有受到這方面的教育,也不屑於提高這些性格,甚至對其他有這樣性格的男的嗤之以鼻。在男女平等,或者沒有人為賦予的道德化性別化的性格的社會裡,男女自然可以在這些行業也公平競爭。

問題二: 男女生理結構不同,因此他們註定善於不同的工作,因此機會不可能均等 @倪達耶


答:這個問題里有幾個錯誤的假設。

假設一:生理結構上的不同完全是先天的。非也,當然我生物學的不好(初三以後就沒有接受過學校系統的生物教育的,只是自己和同學聊天,網上關注看一些瑣屑的知識),若有謬誤還請大家糾正。如果你說的生理結構是體型,那或許是的,大多數中國人除了中年發福,體型體格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如果是大腦結構,或者說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理結構影響但很多人都從未開發完全的的靈巧,矯健等,那它們是可以改變的。很多人是有潛能的,很多人也因為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原因,做著其實自己並不喜歡也相對並不擅長的職業。我們並不能從現在很多程序員和工程師男的而推導出男的比女的更適合做邏輯思維的活兒,相反,我們應該問自己,是不是因為我們總覺得只有男的才適合干這個活,從而從小就不讓女生接受這方面教育,或者對於有這方面技巧的女的,給予機會的不平等和歧視,從而讓她們感到失望和挫折,導致女性整體不會考慮這一行業。很多女生有數理化和編程方面的特長和潛能,這個是她們生理結構決定的,但恰恰因為我前述的原因,她們的潛能沒有得到發揮,才能沒有得到施展,而導致某些行業塞滿了男性,我們還反過來以此為證,論說女性不適合這一行業,論說女性必定從事其他行業,豈不謬哉?

假設二,男女一定要從事同樣的工作才能說明機會均等。非也。有些工作可能確實是男性優勢的行業,比如建築工人等。但事實上,這些工作是對所有男性的機會均等的嗎?恰恰相反,如果你是手無縛雞之力,身體羸弱的男性,即使去應聘建築工人恐怕也被拒之門外。為什麼?因為你沒有他們尋求的特質,即身體強壯,吃得下苦。這不能說明你沒有和別人享受機會均等。機會均等說的是對於有相同才能的人的機會均等,是說例如A和B同時擁有編碼能力,公司不會因為A僅僅是女性爾B是男性就拒絕給A提供這個就業機會,或者要求A比B有更強的編碼能力。這才叫就機會均等,如果你的水平很次,還差一大截,還叫嚷著就業均等,那不叫公平,那叫平均主義,那是對有才能的人最大的不公平。

反過來講,如果你是一個體格健壯的女的,去從事建築工人,如果你達標了,吃得了苦,那在男女平等的社會裡,你也是可以被聘用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是一個社會認為的(perceived)能力,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社會,即使一個女性在客觀上擁有和男性同樣的能力,也會被認為不如男性,這是女權主義想要糾正的。

因此,確實,可能即使女權主義勝利了,男女平等了,男和女還會從事不同的行業,對於一些男人和女人他們的機會也不可能均等,但在那個理想社會裡,那只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足,才智尚淺,而不像我們的社會裡,有時候,只是因為你的生殖器,而把你拒之門外。


23歲,生理性別男,有一個很善良、很聰明、很漂亮的女朋友。


與其說我是一個女權主義者,不如說我正在經歷思想轉變,轉變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或者說是一個性別平等主義者。


我的轉變開始於一年多以前。在那之前,我會關心中國社會的不公和問題,但是卻對性別平等毫不感興趣。還記得三年以前,我在牛津大學上過一門中國當代政治與歷史,其中一課涉及到了中國的性別不公,談到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話題,例如很多人對女博士的「第三性別」妖魔化。看著教授的嚴肅認真,我心裡卻有些不以為然:在這個國家比性別問題重要的事情多的是,真的需要花一節課來探討這個問題么?


而我開始轉變的原因,很直接也很自私——當我和女朋友在一起之後,生活中突然多了一個我很愛很在乎的人,我就想去關心影響她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情,想去改變生活中對她的不公。性別不公平從另一個性別的人面對的問題,變成了我愛的人面對的問題。


我不希望我愛的人可能遭遇拐賣、強姦、性騷擾的威脅,當這樣的侵害發生之後,她還可能要面對旁觀者的指責、冷笑,政府的不作為,社會的指指點點和歧視;

我不希望她因為性別問題而被學校、公司、社會所歧視,不希望她被要求做一個家庭主婦,或者被要求在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所有的家務;


我不希望社會和家庭在她20多歲的時候就逼她結婚(雖然我會很想她出於自願地嫁給我),不希望別人對她的夢想阻撓打擊,告訴她「女人只要嫁得好就好了」,不希望她面對家庭暴力的威脅;


其中有些事情,我只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想法來達成,另外一些事情,則只有全社會的改變才可能讓她的生活更加安全,更加公平。


雖然是因為關心我女朋友所以才開始關注性別問題,但是只要學會了用這個視角來看待周圍與社會,問題便一一湧現在我面前——小時候在學校里,男生們既會聚集在一起「撩撥」、欺負長得好看的女生,又會嘲笑、戲弄他們覺得不好看的女孩;長大了難得回家,看到的還是母親整日操勞,搶著承擔全部的家務,父親卻抱著一副理所應當的態度,整日坐在電腦前面。


於是,我又有了更多自私的理由來關心性別平等:我希望自己以後的孩子尤其是女兒,可以成長在更安全的、沒有歧視與欺凌的環境里;我希望自己的母親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夠明白,家務絕不只是妻子和母親的責任。


回到自身,我也是從最近開始意識到,性別刻板印象和父權文化對我本人的傷害。小學時候的我喜歡看中國歷史和評書演義,無論是「楊家將
」、「岳家將」還是「上下五千年」都翻了無數遍,潛移默化之下,我產生了偉大歷史與偉大作品的主角和作者都該是男性的錯覺。直到兩年以前,我都不願意去看女性作家寫的作品或者著重描寫女性的書籍,甚至觀看沒有男主角的電影我都會覺得有些彆扭。當我開始關注女權主義,敞開心去閱讀紅樓夢、張愛玲、波伏娃,我才知道自己差點錯過了多少精彩的文字。同樣,只愛小酌不喜豪飲的我,為了滿足社會對男性飲酒的刻板印象,為了不被別人說自己喝酒像女人,不知道喝醉喝吐過多少次。


所以你看,即使是做為一個自私的人,我也有足夠的動機去看Emma Watson的演講,去閱讀《第二性》,去聯合國婦女署實習,去發聲支持性別平等和HeForShe運動。


當然,我還不認為自己可以被稱為是一個女權主義者。20年父權文化的浸潤對我的影響深入骨髓,想要把它們全部根除,需要一個很長很長的過程。比如和我心愛的女朋友約會的時候,我還是會覺得做為男人,不能讓她花錢,儘管心裡會隱約覺得這是大男子主義。所以,在完成轉變之前,我只能把自己當作一個「努力成為女權主義者的人」。但我願意為之努力,讓自己和社會都繼續往性別平等的方向前進。


我很幸運,我生來沒有因為性別和性取向被歧視過,沒有被人當做娘炮而被嘲笑過,從未擔心自己會被性侵、拐賣,沒有人覺得我天生學不好理科


——但我還是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因為我所愛的人就身居其間。


這也是給我女朋友的表白和生日禮物。生日快樂 my love


-

或許你不知道,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會更美好。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他們將一批孩子交給老師們教導,他們又隨機抽取其中的部分孩子,告訴老師這些孩子的天賦更高,但是他們要求所有老師要平等的對待這些「天賦有差異」的孩子們,而老師也表示,平等的對待自己所有的學生是身為教師的基本道德。

最後的結果很諷刺,經過統計發現,那些被事先暗示「天賦較高」的孩子,最後成績果然顯著高於剩下的,但其實他們只是被隨機選中的罷了。

研究者發現,當老師認定某些孩子比較聰明的時候,他會下意識的對他們更耐心,更親切,更願意給予他們肯定。而經常得到肯定和鼓勵的孩子,學習的動力也更強,最終的成績也更好。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知道,在男權社會裡,女性被天然的認為地位較低的後果,就是會被人為的遏制其自身發展,回想一下,是不是在學校里,就算是女生的成績較好,老師依然會覺得最聰明的都是男生,哪怕他的成績其實並不突出;工作上,是不是也是男性更容易得到升遷,而女性想要得到同樣的回報,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可怕的是,這個結果是整個社會在群體無意識的狀態下促成的。


我們知道,現代社會之所以能夠高速發展,很大原因是得力於對於個體的解放,當人們更平等,更自由的時候,他們的潛力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同時反過來促進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而在如今這個男權依然有意無意的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裡,佔總人口近一半的女性的個人能力得不到釋放,這無疑限制了整個世界的發展。

所以支持女權,嚴格地說是支持男女平權,是為了實現一個男女都能從中受益的,更美好的社會。


-


在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上,
我希望有一個女戰士,
和我一起,並肩戰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碰巧打到一點野獸,採到一點果子,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倚靠著坐在山坡下,
你喂我一勺,我喂你一勺,
手握著手,相視一笑。

不慎摔倒,她拉我一把,
遇到傷痛,我背她一程。

如果上天賜給我們一兩個孩子,無論她還是他,
我們都會一起撫育ta,訓練ta,
等到ta長大而我們死去時,
繼承我們的遺志,繼續戰鬥。

而不是,身背一個洩慾與生育機器。

世界已經艱難,扛著一個人,我打不動。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男女平權之後,這個社會不再把買婚房當成是男方的義務。現在的女性主義其實做的是男女平權。不論是男權社會還是女權社會,其實都是對兩性的迫害。
不要以為男權社會就是對男人有利。它只是對男性精英有利罷了。


還最大的受益人,典型的被賣了還幫人數錢。
中國年輕男性大概是被傳統父權觀念和男性沙文主義坑得最慘的一群人了。還偏以為都是女人和丈母娘的錯。
這是病,得治。


本答案主要分析問題以及陳述所體現的普遍現象,即特權系統中的優勢群體,對於平權的要求態度複雜。有的平權要求比較容易得到優勢群體的支持,有的則遇到頑固抵抗。有點跑題,不好意思。

提問者提出,男人在男權主義中受益,因此不願意支持女性平權,這是一個很有力的觀點,典型體現了平權先驅們反覆思考討論的一個問題:在一個特權系統(可以是種族特權、性別特權、健全人特權、階級特權或性取向特權等任意一個系統)中,處於優勢地位的群體(例如,男權社會中的男性),並不願意放棄社會系統所賦予的特權,因此寧願忽視或否定特權系統的存在。一旦有人提起會覺得被冒犯甚至憤怒,立即採取防禦姿態。典型反應為:「我很尊重女性啊」,「做男人更辛苦啊「,」男女早就平等了啊「,等等。

派吉·麥金塔(Peggy McIntosh)指出,特權有兩種類型。第一類稱為「資格特權」(unearned entitlement,如有更佳翻譯請指教),即那些本應所有人都享有的好處,例如在公共場所感到安全、在工作單位有歸屬感覺得自己的貢獻有價值。但是,當這些好處只限於某些群體時,就構成了優勢群體獨享的特權。這一類特權往往可以在不損害優勢群體的利益下被打破,比如改善公共場所的治安和預防性暴力教育,讓在公共場所的女性與男性一樣感到安全,這樣男性並不損失原有的安全感,而是安全感的範圍擴大了。平權運動通常在這些事情上容易獲得成功。

然而,有的資格特權卻會給優勢群體增加競爭力,因此他們不願意承認、更加不肯放棄。特別是在一個特權系統中享有優勢,而在別的特權系統中處於劣勢的人,最為頑固。例如,美國很多處於社會階層下層或勞工階層,或者屬於中產中的下層的白人男性,往往最仇視女性、種族平權運動。因為他們原本就因為社會階層低下而受盡特權的折磨,只因種族和性別而獲得那麼一點優勢,如果讓女人、黑人與自己平起平坐,人生就更加艱難了。

麥金塔稱為「加封的主導權「(conferred dominance)的第二種特權,更是讓優勢群體難以放棄。這一類特權指讓一個群體擁有統治另一個群體的權力。例如,常見的男性在與女性的對話中掌握主導地位,便植根於男人應該領導女人的觀念。裹腳也屬於這一類別,體現了女性的美由男性的審美趣味主宰。三從四德更是赤裸裸地要求女性服從男性,是典型的加封的主導權。

因此,要改變與加封的主導權有關的不平等現象,就要改變權力以及對資源和報酬的分配方式,那是加倍的艱難,往往得到較少關注;而一旦被提起,容易激發敵意的防禦反應,特別是來自那些受困於沒有階級特權的群體。在美國,大多數倡導多元化的項目只能獲得有限的或短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概主要因為人們不願面對更嚴重、更根深蒂固的特權。

那麼,享有特權的男性群體,會出於什麼理由想要改變這個特權系統,讓原本比自己劣勢的女性變為與自己平起平坐?

因為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已經到了這一步,要把蛋糕做大,就必須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上每一個成員的潛能。像以前那樣把女人鎖起來,只允許男人發光發熱的文明必然落後於每一個人都發光發熱的文明。這一點,排名頂端的幾個答案都提供了很好的闡述,不再重複。

參考資料
McIntosh, P. (2000). White privilege and male privilege: A personal account of coming to see correspondences through work in women』s studies. In Anne Minas (ed.), Gender basics: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women and men, 2n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pp 30-38.
Johnson, A. G. (2001). Privilege, power, and difference. Boston: McGraw-Hill.


到了知乎名句出場的時候了: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第一,問問題就問問題,沒事扯社會達爾文主義幹啥?這個大旗很好用嗎?從霍布斯到馬克思全都說人是自私的,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就建立在人是自私的這個前提上,那個時候斯賓塞的爺爺還是個染色體呢。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核心是均衡、進化、強者優選、社會有機體,就算是走偏了的淘汰論,都強調「社會」的作用,也就是本質上是一種集體主義,這特么偏偏和自私一毛錢關係都沒,你隨手扯個理論出來扣帽子開心嗎?
第二,中國男人是世界男權主義最大的受益人這個錯覺你是怎麼產生的?且不說男人到底受沒受益的問題,阿拉伯國家女人就是財產,打女人的方式都有規矩可循,印度女人當畜生養,父母定價賣女兒,你跟我說中國最受益?
而男權主義就是男人的好處這個錯覺就更不知所謂了,
事實上,在男權社會,收益的只有頂端男性,社會上的大部分男性,和女人一樣是受害者。他們或許享受著一點點從上層泄漏出來的權利,實際上卻承擔了更多從上層推過來的義務。
說個最簡單的:為什麼從古至今只要打仗都是讓男人上去A,女人躲在後方?武則天當了皇帝也是派男人去打仗,埃及豔后掌權也是讓男人去拚命,男女平等, 好啊,讓姑娘們拎著兵器上吧,我選擇讓女人保護我你同意嗎?
在家庭財產責任上男人的負擔就更重了,從古至今,男人娶媳婦都是要彩禮的,嫁妝是女人的私有財產。經濟弱小的男人根本沒有資格娶媳婦,大部分男人在承受著上層統治者施加的外部壓力,男人要自己工作來養家,要承擔社會責任,抓丁先抓男的,徭役按男人人頭算。
19世紀的美國,聯邦法規定,如果妻子犯罪,丈夫要接受審判;如果她被判有罪,他就要進監獄。同樣,如果一個家庭負了債,只有他會因債務而進監獄。
即使到今天,男人結婚要有車和房還是很多人的固有觀念,很多叫著女權的人還在享受著這一男權社會帶給女性的不負責福利。
更可怕的是刻板印象的壓迫。男權社會給兩性強行畫上標籤,男人必須像男人,女人必須像女人,但是你就一定認為女人失去的就比男人多嗎?男人日常要維持自己強大的形象,不能露出軟弱,工作中沒有逃避的借口必須硬著頭皮正面上,酒場上被喝死了也沒人心疼你。你不像個女人是在誇讚,你不像個男人是多大的侮辱,需要我說嗎?
所以我幹嘛不支持女權?女權不能只要權,要權的同時她們還必須拿走一些義務。為了自由戀愛,為了吃軟飯,為了女上位,女權板載!


因為我們都是人


我極少在貴知談論女權,因為這個話題說不好太容易引發爭議。但是順著題主的描述,從「自私的動物」的角度來說,支持真正的追求平權的女權主義其實對大部分普通中國男人都是有好處的,比如不用非要負擔賺錢養家的重任,不用非要給丈母娘準備一套房子,和女性吃飯不用非要搶著付賬,諸如此類。何況從更深的意義來說,支持平權也是支持人權、支持平等自由法治的一部分,不展開細說了。

當然,上面那段話強調了「真正的」女權。對於那些只是借著女權的借口罵兩句「直男癌」「這就是中國男人」的圖嘴炮痛快的人群,別說男人了,女性女權主義者也不會支持的吧……


我是男性。

追求男女平權於我而言並非出於對社會公義的追求(在中國,這種追求簡直比登月海南)。而是因為,萬一以後我有了女兒,我希望她能活在一個尊重人權、法治的社會。男女平權是人權應有之義。


我希望我的另一半是一個有個性、有靈魂的、完整的人。


你能娶到真正的女權主義者是你祖上積德。

以我老婆為例,
- 堅信男女平等,自備車房毫無怨言
- 掙錢比我多,善於理財,我可提早退休
- 家世清白,書香門第,丈母娘開明豁達
- 換燈泡修電腦房屋裝修小孩入托上小學孝敬父母大小事無所不精,省心
- 名校畢業,擅長數學物理,和我有共同語言

反正我是絕對不會去找什麼上過「女徳」班的女性做老婆的,都什麼年代了,可以想像其本人和父母是多麼可悲愚昧。

從自私的角度出發,就算這樣的老婆你能忍受(我不能忍的),女方父母也是大麻煩。比如要你貼錢照顧女方家裡弟弟表弟什麼的。我很幸運,老婆的媽媽和外婆外公都是上海本地人,從無歧視女性念頭。我們結婚的時候,外婆還出了一大筆錢做彩禮


作為一個堅定的女權主義者(本人男♂),自告奮勇的根據自身經歷回答一發。
我初中的歷史老師(女)是一個堅定的女權主義者,觀點激進,堅決的反對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以保護自己的女兒。這一點深深的感染了我。加上她對我也很好,於是我對女權主義有了一個朦朧的和比較好的映像。
我在高中和大學讀了不少的女權主義著作,最經典的就是第二性。當時我也在思考很多東西,用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嘔吐學校教的政治觀念。這些書給了我一個新的視角思考社會以及性別的一些深層意義。
書中有這樣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女性之所以是這樣,並不是她原本是這樣,而是我們的社會以它的觀念塑造了它所要求的女性。好比是先做出了一個模子,把水倒進去然後說水就是模子的樣子。
這種觀點如此的潛移默化理所當然,會讓你第一次意識到它的時候驚愕自己居然被錯誤的偏見支配這麼久。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世上有無數人甚至很多非常富有才華的人都保持著如此的偏見。比如男人工資比女人低就是沒出息,全職照顧家庭的男人就是吃軟飯。 我們需要整整幾代人才有可能改變偏見,正真發揮人類中一半人的潛力。
回到問題中,為何作為一個男性會支持女權主義?
我之所以支持女權主義一部分來自於我的經歷,另一部分來自我的理性和情感。以上是經歷下面是理性和情感。
女權主義對未來,對社會是有利的。
女權主義的本質是消除偏見,是尊重,是權利的平等。作為一個支持平等自由的人我當然支持,否則我不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女權主義長遠來看也是在解除社會對男性的束縛,與我有利。
我希望有更多獨立自強自尊自愛的女性出現,因為這是我的擇偶標準。
以上。


我就是一個男性女權主義者。
因為男權的受害者不但是女性,女性吃多少虧,這些都會轉嫁到所有男性身上。
我們有母親,有妻子,有女兒。所有對女性的不公最終都會通過她們影響到我們自己。而相比較男權的獲利而言,往往是無法彌補自己女性親人因為性別歧視而受到的各方面的損失的。
事實上,從各方面的數據表明,女性在科學、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參與度越高,對社會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而對女性壓制越多的國家絕大多數都會有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一個理性的人來說,在正確的了解、認識和學習之後,支持女權運動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推薦閱讀:

女性不婚,有哪些好處?
搞不懂8、90年代的國企女工可以懷孕上班直到臨產,而現在好些女性一懷孕就回家養胎?
二胎時代導致離婚成本更高,法律應如何保障因全心照顧家庭而無法經濟獨立的女性?
如何評價謝杏芳微博回應林丹出軌事件?
「我可以騷,你不可以擾」是否存在邏輯漏洞?

TAG:性別 | 女性主義 | 社會心理 | 社會現象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