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香港自由行,對香港和內地有什麼影響?

@鳳凰時政微認證-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習近平:中央可重新考慮香港自由行】據與會人士引述習近平的話說,他說內地是誠心誠意和香港來分享經濟成果,全世界的人都歡迎遊客,不過在香港卻有很多人唱反調,但是只要香港有說呼,內地都會有所應,如果說香港有異議的話,內地是都願意進行研究的。習近平:中央可重新考慮香港自由行

看到這樣一條,感覺很好奇


其實旅遊學界對這個現象已有一定研究。有一個理論叫做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即旅遊承載力。客觀來說,香港那麼一個彈丸之地,每天這麼多人進入早已超過香港能承載的能力,如此,根據doxey的理論,當地居民對旅遊會經歷由歡欣——冷漠——惱怒 ——對抗 這麼一個階段。現在很多社科基金都在請學者研究自己本地的居民處於以上哪個階段及以後如何引導。
實際上旅遊是壞是好有很多討論,但旅遊對香港的重要性貌似沒有什麼可爭論。但從之前到現在香港或中央政府沒考慮好的是一個度的問題。這點台灣就很聰明,從開放自由行開始就限定每日入台旅遊人數。這樣會確保當地居民的態度很難走上像香港居民的反抗階段,一定程度上也是給當地旅遊承載力一個慢慢適應過程。
然而香港離大陸太近,一定程度上講比較難做到限定。如果可以做自由行加到每日限定人數對香港短期來說可能有損收入,但從旅遊可持續發展來講是需要的。

現在包括習大大包括香港有很多政治的想法在裡面,其實從旅遊方面來講香港居民對於遊客的反感是可以理解的。最討厭大陸遊客是因為大陸遊客最多,有可能個別人確實素質不高。但這個多是惹人煩的最主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融合才能發展,一切關起門來的言論和觀點都是不切實際的。我同意習大大這麼說就是敲打一下嚇唬嚇唬別鬧太過分,而香港鬧的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很可笑,根本也沒有抓到這個問題的重點。大家都沒有抓住重點也沒有提出什麼合理的解決方案,那最後只是場鬧劇而已。

有人說澳門不鬧悶聲發大財。誠然是這樣。但要看到澳門是香港的三十二分之一,為什麼在居民承載力的問題上澳門比香港好這麼多呢?!在我看來,澳門有著比香港更嚴格的打工制度:即所有學生和沒有澳門身份的人不許工作。所以來旅遊也好、上學也好的這些人都是送錢的,資源占的不多。而且澳門取消了投資移民,想移民到澳門現在比香港難的多!且澳門不承認小孩生在這裡就是澳門人,所以也沒有人跑來生孩子。還有很多政策等等,保證了澳門居民的利益,再加上政府沒事發個錢,大家開開心心多好呢!

說澳門人不多嗎?多得要死啊!我在澳門現在周末基本不出門,節假日出門分分鐘體驗什麼叫接踵磨肩。


香港取消了,就去台灣,比香港好玩多了。

我先說結論:「取消香港自由行」對大陸根本談不上什麼影響,對香港就是噩夢的開始。GDP影響超過5%,按照香港每年3%的增長率,保守估計會一夜倒退2年。

原本最高票「匿名用戶」的答案完全就是理解反了的。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贊同,難道不是應該:

內地是誠心誠意和香港來分享經濟成果

我們現在很有錢,是你們最大的客戶,願意經常沒事就光顧你們那裡,吃你們做的飯。

全世界的人都歡迎遊客

別的飯店都想盡一切辦法擴展客源,歡迎顧客過來用餐

不過在香港卻有很多人唱反調

你們飯店有些人卻嫌客我們人多,不願意接待


另外,@Milo Yip 的答案我有若干異議。(又在反駁。真是有一種我是瘋狗到處咬的即視感啊)
1,GDP和GNP傻傻分不清楚。

2,根據他引用的

根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 :
2012年,自由行旅客的消費為香港直接帶來261億元的增加值,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內生產總值)的1.3%。

就是這個報告,這261億是個人游的增加值。具體表格其實是這樣的。

消費數其實是1121億。這個GDP增加值演算法,其實很有趣。可以這麼算比例,因為他會反應一個社會某行業的實際價值的創造比例,但不太適合這麼算對GDP的實際影響,偏差會很大。 @Milo Yip沒太理解這個經濟學上的因果關係。說白了,由於統計口徑問題,要加GDP可以按增加值加,要減GDP的影響值應該參考產值(總產出)減。這是由增加值的公式決定的。某行業、產業增加值的公式是: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增加值和總產出的關係,可以對應理解成企業毛利和產值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講,各個行業的毛利率和增加值的波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那麼請思考,一個產值1億的企業,哪怕利率是0,剛好收支相抵,他對社會GDP的貢獻就是0嗎?他倒閉了GDP就絲毫不受影響嗎?

是的,從GDP增加值角度計算,這個企業對社會GDP的貢獻就是0,因為沒提供任何增加值。但是它倒閉後,對社會的GDP影響肯定不是0,甚至由於上游廠商沒地方出貨,員工失業導致購買力下降,等等一系列的鏈式反應的直接、間接影響可能要大於1億。——能理解這個再往下看,不能理解就請直接「反對」+「沒有幫助」。

那麼針對「香港自由行」這個項目,根據上面的這個例子,簡單的得出結論,說對香港GDP只有261億的影響,從而算出隻影響1%,是很粗暴+不恰當的。

根據上面的GDP增加值公式,針對香港自由行這個項目,可以簡單理解為:個人游增加值(261億)=總產出(總消費,總營收,1121億)-中間投入(這部分會計入其他行業、產業增加值中)。由此,中間投入=1121-261=860億。

於是我的問題很粗暴:沒有這1121億的總產出,請問您那860億的中間產品賣給誰?就算您覺得您可以代表非旅遊業的從業者說一句:只要自己不是旅遊業的,那麼把這261億增加值的旅遊業犧牲掉很沒所謂。那請問這860億旅遊行業的上游產業的這批人真的意見沒么?

此外,根據最上面的表格,自由行項目帶動了852億的香港零售業消費——香港2012年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也不過不到4500億元。少了這8、900億(約20%)真的沒關係嗎?您哪來的這種自信呀?零售業一年才增長多少呀?直接就退回3、5年前甚至更久遠以前,真的沒關係嗎?

香港旅遊業收縮拖累港GDP 推斷是消費出問題8月16日電據香港《明報》報道,正如香港財政司長曾俊華早已預警,港府15天公布第二季GDP按季出現0.1%負增長,按年升幅1.8%,低於首季的2.6%,是自2012年第三季以來最慢增長。經濟放緩,特區政府稱因旅客消費勁減,憂慮情況持續會令失業率上升。

對此,我的結論:按照2012年數據,取消個人游對香港的GDP直接影響應該超過1000億。起碼應該影響超過5%的GDP。

3.再說說您的另一個說法:

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的旅客人數也會增加,去補充酒店及旅遊設施的供應。

這個結論很粗暴。我都沒太理解這是什麼邏輯?希望哪位朋友能夠指教一下?88億的酒店業營收和76億的餐飲營收對於你們HK當地原來都是無足輕重的啊。。
您把報告看全了嗎?香港2012年底所有酒店房間數67 394,入住率89 %(真的是好高啊),均價1,489,我用計算器算了一下,全年銷售額67394*365*0.89*1489=32,598,589,000.1,才326億好嘛?少88億(-23%)真的沒關係嗎?您哪來的這種自信呀?


最後,再貼一下您這個報告的結論部分:

請問,在您眼中的您和其他非旅遊業的香港同胞,包括那些帶頭散步的「領袖」在內,真的認為這11w旅遊行業人的失業與否是無所謂的、可以犧牲的嗎?
一聲嘆息

大半夜的,隨便找了幾點 @Milo Yip 推理和結論經不住推敲的地方,其他懶得說了。繼續寫ppt去了。


很有意思的背景
2003年春天,時任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代表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全權商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開放中國大陸遊客到訪香港的計劃,有中國大陸官員道:「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

[5]

6月29日,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6]

香港政府認為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有幫助於刺激香港經濟,港澳個人游隨即於7月28日開始實施。港澳個人游和CEPA均是北京政府為舒緩2003年7月1日五十萬人七一遊行所反映的怨氣,希望藉經濟力量幫助香港政府挽回民心。


因為自由行賺的錢都進四大地產商家的口袋,加上通脹因數,香港普通居民實際上賺的是非常少的,激發了社會問題而已


那就取消個五年試試看唄~

除了佔大陸人口1%都不到的深圳人可能會略有意見外對絕大數中國人而言都是很無所謂的一件事。

有些事上就是太慣著他們了。

先看看開放自由行的背景:

2003年春天,時任行政會議成員梁振英代表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全權商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開放中國大陸遊客到訪香港的計劃,有中國大陸官員道:「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梁振英回答:「這些顧慮我們早就思考過了,既然中央支持開放自由行,香港會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的。我們對香港的警察、海關、入境處的工作都有信心。」6月29日,中國大陸與香港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政府認為大量中國大陸遊客有幫助於刺激香港經濟,港澳個人游隨即於7月28日開始實施。港澳個人游和CEPA均是北京政府為舒緩2003年7月1日五十萬人七一遊行所反映的怨氣,希望藉經濟力量幫助香港政府挽回民心。

是港府求著中央開放自由行,中央其實很無所謂。

再看看自由行的真正受益對象

2003年起實施的自由行,被視為是促進當年經濟復甦的措施,又為主要是低學歷和低技術人士提供就業機會,當時社會甚至希望擴大自由行範圍,但時移勢易,大約到2011年,香港失業率回落至低水平,2011年5月1日,保障基層的香港最低工資正式實施,低技術工作甚至出現招聘困難,有評論稱自由行反而可能把人力市場拉緊。

真正受益的就是現在鬧得最凶的那些低學歷低技術人士。要不是自由行香港一個洗碗工的月薪能到1萬多港幣?香港真正的高學歷人士、精英們主要還是聚集於金融業,他們從自由行中獲益的並不多,在自由行開放前他們也不怕找不到高薪工作。


剛寫了一篇跟香港旅遊有關的論文,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些數據。

下圖是根據香港旅發局的數據製作而成
藍色柱狀圖為訪港旅客總數
紫色線為訪港內地旅客總數
綠色線為除了內地旅客以外的其他地區遊客總數

圖中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香港旅遊業15年來的變化
內地旅客比例由佔20%開始,在開放自由行以後年年暴漲,現在已經達到香港旅客總數的80%左右。反而其他國家的旅客總數只是微微上漲。
旅客的結構變化已經改變了香港旅客的模式,由以國外旅客為主客源,變成了由國內客源為主客源。如果國內客源極具減少,會對旅遊業造成極大打擊,因為旅遊業的方方面面都已經不適應以國外旅客為主的模式,同時,國內客源劇減所造成的空缺,短期甚至長期都找不到可以填補的來源國家。
經濟方面的影響樓上幾位都有談到,其實旅發局對旅客消費有詳細評估
2013年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 (旅發局)統計,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在2012達 2,965億元的歷史新高。(別忘了入境旅客中8成的內地客)。
同時內地旅客的人均消費高於總平均消費。所以如果內地旅客客源嚴重減少,對經濟和零售業的打擊頗大。

先寫到這裡,有時間再來補充。


上面幾個答案都答不對題。

這個看看自由行對內地和香港意味著什麼就知道了。

內地人去香港購物,大多都是為了買東西便宜,尤其是越貴的東西省的越多,但是這個需求是剛性的么?顯然不是。我不去香港買我可以去韓國去日本區台灣,替代品很多,雖然貴點兒但找個代購我也省心也舒心,沒人想走大街上突然蹦出來幾個人指著你鼻子罵你「蝗蟲」。

反觀香港,這裡有組數據:

2013
年訪港旅客共5,430萬人次,為本地人口的七倍以上,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佔總數的75%。2013年,訪港旅客上升11.7%,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增長
則較強勁,為16.7%。訪港旅客繼2013年上升11.7%後,2014年1-6月按年增長12.5%,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增長則較強勁,繼2013年
上升16.7%後,2014年1-6月按年增長16%。2013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金額為3,320億港元,較前一年增長14.8%。

旅遊業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其中75%的客源來自內地,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自由行受到限制,對香港旅遊業及整個經濟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其實大家想一想也能明白,內地人去香港是消費去了,是帶動經濟和稅收去了,是送錢去了,這些錢為香港提供了多少工作崗位,又支撐了多少家庭。誰會傻到和錢過不去。自由行若真的受到了影響,工商業恐怕第一個出來跳腳,到時候失業率一上來,港府恐怕也該坐不住了。經濟的波動直接會導致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這一點恐怕也不是中央願意看到的。

數據來自香港經貿局網站


我就說一事,真實無任何虛構。

某次在香港坐的士,司機很熱情地跟我們攀談起來(深圳人粵語完全無障礙),說起自由行,司機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乜國際化都市都系假,你以為D鬼佬黎香港會有幾多消費啫,咪去食麥當勞坐地鐵?」翻譯過來就是「老外去香港大多數也只是吃洋快餐,消費低端貨。」

取消自由行對大陸的影響無非是一批水客沒了飯碗,對周邊城市可能有有限的衝擊,對香港的影響則是巨大的。


英國:英國為吸引中國遊客簡化簽證程序
http://m.sohu.com/n/400987674/?_trans_=000115_3w

香港:香港考慮削減自由行數量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528/12427330_0.shtml

大陸:習近平:中央可重新考慮香港自由行
http://news.ifeng.com/a/20140923/42056477_0.shtml?ADUIN=251178859ADSESSION=1411436313ADTAG=CLIENT.QQ.5341_.0ADPUBNO=26376

求仁得仁,大家都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香港人知道么?


第一的答案,對影響已經說得很好了。再加一點,經濟問題還不能只算數字賬,這是個對市場的信心問題。就像97金融危機,大陸沒有用錢支持香港,但大陸表明自己的態度對市場的支撐作用已足以幫助香港渡過難關了。目前香港的房地產已經搖搖欲墜,金融行業正在被其他城市挑戰。如果旅遊遭受重大影響。那後果不是「真的可以嗎?」,而是不堪想像。所以,習總說的話就是個敲打,不可能真的取消。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是更加開放、溝通、包容的世界。任何說自己關起門來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的言論,都是別有用心的誅心之言。

但是,現在的媒體起了很壞的作用。對破壞性的意見盲目追逐,一點正能量的聲音都傳不出來。彷彿香港現在就是個「反對城」,房地產、金融惠及高層,對老百姓百害無利,反對。旅遊業提供低端就業,但是造成了一些社會問題,反對。

很難想像一個靠開放、平等、自由發展起來的城市面對商機是這麼個態度。

從個人來說,在韓國、東南亞這些地方感受到的誠意真的超過香港許多。那裡的人會認真學習普通話,學不會起碼會雇留學生,如果真的不能語言交流起碼對其他的交流方式充滿耐心。對訪客人數唯恐不多,像泰國由簽證改為落地簽、由落地簽改為免費。像韓國免稅店、機場的建設,以及明洞、東大門購物環境。這兩個國家,我一年內,都去過兩次。就算尼泊爾這種地方,導遊都會追著你學普通話。就算吉隆坡的美食,都要勝過香港。這還不說隨著成長起來的消費能力,歐美旅遊對內地遊客都已經不是問題了。

哪怕自己不管是從感情還是地理位置來說都更傾向去香港,但是從自己的感受來說,還是很抵觸的。


香港對全世界任何地方入境都7天免費停留。偏偏從內地走要辦什麼毛線港澳通行證。排在長長的人流等待入境,這本來就是一種區別對待歧視,非常沒有尊嚴。如果取消,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反對香港對大陸沒貢獻這種說法。
特別是朋友圈說的「廣東養著,供電供水,提供無污染食物」。
親身體驗,大陸許多地方產業,都做高端產品直接賣到香港,在大陸基本賣不動。還有水電,無污染蔬菜也不是白給啊,要錢的啊。無污染蔬菜是大陸未來的剛需,現在大家也不想吃,但是等到未來需要的時候才起步就完了。
因為部分香港人反對自由行就說要斷了其水電供需的想法就跟鬧釣魚島聲討日本一樣,要知道跟日本切斷來往對中國也是重傷,同理,切斷與香港的來往南方經濟也要受到傷害。
另一方面,我認為限制自由行這種要求合情合理,怎麼就傷透大陸群眾的心了?我一個從小看翡翠台長大的人都知道這些年香港人受到的困擾是真實存在的,以前開放前他們沒想到未來的不便於是雙手歡迎大陸人,現在十幾年過去了,無論是消費就業,亦或者醫療衛生都受到衝擊,又一個新政策到來之時,當然有一部分人出來反對(當然也有利益組織從中作梗)。
或許有人會說他們罵大陸人,甚至罵「中國人」(參見網路段子)。我想說混知乎的起碼的自我思考能力總要有吧,這些年來我們偏信媒體,炮轟執法力,甚至在沒有進行基本調查的情況下,就感性地發表自己的不滿甚至有所行動,這是可怕的。
那麼香港人就沒罵過大陸人?當然不是,甚至大打出手比比皆是。只是你一看網路段子就有一種隨時打起來的火藥味是我所不屑的。把十幾年來的極端例子捏頭去尾,斷章取意,添油加醋,湊成一篇文章這麼讀起來真是駭人聽聞。
說到底,香港人大部分也是一群小市民,由於言論過度自由,所以天天有種被迫害妄想症也是正常,但是老老實實生活還是站多數,可能偶爾會跟大陸人對口炮,但是我們也罵人家英國走狗了,真正去過香港的人不是網路炮民就不會哭著喊著要解放香港,他們還是挺友好的。
總而言之,不要暴力抗法,談不妥就再談,可以吵架但是不要撕破臉。


題目是 如果取消香港自由行,對香港和內地有什麼影響?

但看了一眾答案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從各方面論證取消香港自由行香港會怎樣怎樣,單看數據可能確實不假,香港的確很依賴大陸,但依賴是互相的。

有的人單方面地唱衰香港只是典型地印證了那句 「中港精英聯手賺錢,兩地屌絲隔空對罵」。

誠然香港是有一部分人對大陸人不友好,但也不能代表所有香港人都仇視大陸;正如同去香港旅遊的的確有素質超低的大陸人,但也不代表所有大陸人都素質低下。

如果真的有一天取消香港自由行,或許香港還是那個香港,內地還是那個內地,只是兩地會越走越遠,傷害的不僅是那些移居香港卻熱愛祖國的香港人,也傷害了那些喜愛香港,在香港打拚生活的內地人。


簡單回答,其實你在香港買再多東西,得益的主要是商家,比如你購買奢侈品LV gucci,得益方主要是兩方,一是LV公司,他們賺大把錢當然高興。二是地產商或者房東,比如旅遊旺區,人多房東自然會將租金提高。在區域越來越旺,租金越升越高的時候,珠寶商,奢侈品,連鎖服裝自然會相應進入,這會扼殺一些本土小企業,比如一些小商販或者一些老餐館隨著變成旅遊區無法付起租金,自然得關門走人,最終造就銅鑼灣尖沙咀一帶都是連鎖百貨,珠寶奢侈品商鋪。這對香港的多元化,和本土特色造成打擊。報紙常常有報道,一家在中環,銅鑼灣開了60年,甚至傳承幾代人的餐館,因為付不起租金,就這麼結束了,想想其實是有些可惜。另外水貨問題也是類似的,主要得益也是商家地產商,對普羅市民根本沒什麼關係。最後,也許還是有點幫助,比如說商鋪多了,增加就業,但香港失業率本來就很低,僅僅只有3%,多了幾個工作崗位其實沒什麼。反而走私水貨太多(主要是廣東地區一簽多行,即無限次來回中港的大陸居民,畢竟外地旅遊簽證就一次,還廢時間)堵塞道路,一袋一袋行李堵在車廂地鐵(本來地鐵就很多人了)對居民造成不便才更讓人討厭。

其實真正要取消的是一簽多行而不是自由行,看數據,外地自由行消費高,有住宿。反而廣東地區一般是不住宿,很少消費,一般是來走私一些水貨,比如奶粉,藥品,年貨之類的。這對居民造成嚴重不便。


取消自由行的影響

香港方面

  • 對香港旅遊業相關行業會有一定打擊,例如賣金的、專承接大陸遊客的商店等,但沒大陸想像的「沒我們大陸遊客養活你們香港人就完蛋」的那種無聊想像那麼嚴重。港府方面會考慮對策,發展其他來源的遊客來彌補這個損失。
  • 影響的是小部分人的利益,大多數行業的人不會感到很大影響。
  • 水客失業了,水客會感到很失落。

大陸方面

  • 想去香港迪士尼、海洋公園的人選擇少了,畢竟去香港和去日韓的消費不一樣,去香港和去台灣的感受不一樣。
  • 對其他人基本無影響,所以其實並無質的影響。

我的觀點:

  1. 叫大陸人「蝗蟲」的香港人頭腦簡單、易受煽動。
  2. 政府應該大力打擊水客,增加網購的可能性,降低網購成本。
  3. 大陸遊客無論去哪裡,請比在自己家更守規矩、懂禮貌、不要打擾別人,那些跑到別人家大聲喧嘩、刻「到此一游」、阻撓飛機起飛、打服務行業人員、破壞文物的人,你們就是在給中國人丟臉,不僅香港人討厭,全世界都討厭。
  4. 沒必要通過互罵來提升自己的自信。
  5. 目前應該限制每日到港旅行人數,降低衝突,避免雙方被人利用。

別什麼都為難政府

自覺抵制多好


自由行導致了「荷蘭病」,導致香港無法產業升級,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以旅遊業為就業重點的城市,居民實際收入都不高。


這是個空洞的話題,基本上等同於人不呼吸會怎麼樣。香港又不是只有旅遊,還有每天數以萬計的人員往來工作交流呢。大陸人民的一大錯覺是覺得香港人都是港獨那種逗比,港人一大錯覺是大陸人都是闖關生娃的逗比。兩大錯覺交叉在一起什麼問題都沒法解決


香港:短暫的港燦的歡呼勝利後全港將體驗到經濟發展的巨大落差
"搵唔到港幣,講咩廢話?!"(賺不到錢,講毛啊?!)

中國大陸:短暫的五毛的歡呼勝利後中國各階層還沒去過本港的人士就逐漸顯出不滿的端倪:
"靠!老子還沒去過香港,這TM就不能去了?!"

香港經濟會受到重創,
本人很欣賞香港,
但對香港的前途也深感無望,
自10年滬上GDP總量超過香港,
之後又是北京,
17年廣州同埋深圳將同時超越香港,
不到20年之內,蘇州,重慶,天津等都會超過香港,
(嗱,有人要講香港淪為三流城市論了?)
相比新加坡,香港真係....

個人更看好新加坡,
(不過最近臺媒有報道大陸準備在泰國挖120km的運河以替代馬六甲海峽,那新加坡就呵呵呵了)

知乎最近很多人吊香港/香港人,
我倒是蠻撐香港人的。

很多人說的都很有道理,
但華人社會中,香港的法制讓我很欽佩,吊香港的,有道理的,我也會讚同。

Thanks for reading


首先申明:真正的香港人對內地人還是非常友善的。罵咱大陸人蝗蟲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內地移民過去的。
爭取取消掉香港與內地之間邊防檢查與海關,不要讓內地人覺得去次香港就好比出了趟國(去香港要過去國外才會遇到的中國邊檢是個什麼鬼?包括澳門也是)更不會鬧出當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運動員要入境兩次中國的笑話。
加強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加強之間的認同感,減少人為的隔閡,而不僅僅是特首說說取消自由行就能解決的。當然內地在某些方面(購物素質等方面)也要自省。
來自一個自治區首府,也在自由行名單上,也因為轉機去國外和專門去去過香港很多次,以前香港確實對內地人有著嚴重的成見,在赤臘角機場換個歐元好像我欠他八輩祖宗一樣。(好些年沒去了)
高考結束後和朋友一起去玩,從屈臣氏到東涌,個個服務員都是笑臉相迎,雖然少部分態度實在野蠻,或許和佔中之類的有密切關係吧。內地客人還是很多很多絲毫沒有減少啊。(霧?)
都是中國人,有話好好說,不想去香港的可以去去日韓啥的,東南亞也可以,簽證又不難有些還可以落地簽,去香港的就要尊重人家,最好學幾句日常的廣東話拉近距離,(某些地域黑)不要一天到晚就罵人家港燦馬來漢之類的,真的看不慣。
上幾張圖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把騎行川藏當成炫耀的資本?
周源是徒步去的西藏么?
聖誕節假期去瑞士有哪些推薦或者注意的地方?
深潛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香港 | 政治 | 旅行 | 經濟 | 香港自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