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好看的話劇有哪些?
此題我必須認真一答
我目前劇場看過的最好看的話劇我覺得是愛丁堡國際戲劇節的《安德魯與多莉尼》
不過作為一個窮逼,我的常態還是自己在網上擼片,基本上網上能找到的好的話劇錄像都被我擼過了。既然問的是好看,我就按我對這兩個字的定義做個介紹吧。或許有漏掉的,望各位提點。
列出的片子,土豆、百度視頻里都可以搜到,多往後翻幾頁。
想了解的話劇,可以先從五星級的片子入手,培養興趣。
1.人藝經典
五星級:《茶館》、《鳥人》、《雷雨》、《窩頭會館》、《白鹿原》、《狗兒爺涅槃》、《嘩變》、《絕對信號》
四星級:《萬家燈火》、《魚人》、《北京大爺》、《天下第一樓》、《小井衚衕》、《古玩》、《野人》、《俺爹我爸》、《我愛桃花》、《原野》
雖然不太好看但比較經典的:《蔡文姬》、《推銷員之死》、《海鷗》、《李白》
2.國話
五星級:《哥本哈根》、《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趙氏孤兒》、《荒原與人》、《商鞅》、《生死場》
四星級:《懷疑》、《……sorry》、《四世同堂》、《玩偶之家》、《物理學家》、《青春禁忌遊戲》、《廁所》、《老婦還鄉》、《死無葬身之地》
3.孟京輝(大家喜歡就把他單拎出來吧)
《戀愛的犀牛》、《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思凡》、《等待戈多》
4.表演工作坊
《暗戀桃花源》(吐血推薦)
五星級:《十三角關係》、《我和我和他和她》、《紅色的天空》、《一婦五夫》、《威尼斯雙胞案》
四星級:《亂民全講》、《這一夜,Women 說相聲》、《如影隨形》、《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他和他的兩個老婆》、《非要住院》、《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台灣怪譚》、《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5.相聲瓦舍
這裡特別介紹一下,大陸知道他們的人可能不是很多,馮翊剛和宋少卿老師創建的相聲劇團——用話劇的表演形式詮釋相聲。其作品中充滿黑色幽默及對現實社會許多怪現象的冷嘲熱諷,尤其對許多的熱門政客和一些名人為對象。劇本辛辣有趣,值得回味。他們在台灣的影響力並不下於表演工作坊。
五星級:《惡鄰依依》、《公公徹夜未眠》、《東廠僅一位》、《借問艾教授,誰殺了羅伯特》、《戰國廁》
四星級:《竹林七嫌》、《狀元模擬考》、《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他怎麼那麼紅》、《相聲說垮鬼子們》、《兩光康樂隊》、《宋百百的演藝人生》
6.其他
網上的外國話劇不多,都有版權,能找到的好像只有日本的,有字幕的更少,而這裡面又幾乎全是藤原龍也和小栗旬的,果然粉絲的力量偉大啊。
質量都有保障!
《沒出息的啄木》(藤原龍也+三谷幸喜這組合TM能差了?吐血推薦)
有字幕:《象人》、《身毒丸》、《大正四谷怪談》、《皆大歡喜》、《卡里古拉》
沒字幕:《哈姆雷特》、《武藏》
《藝術》果陀劇場版——土豆上只有音頻,但是那是金士傑、李立群和顧寶明啊!光聽音頻就爽爆了!!
上話網上視頻不多,而且水平也不如上面那些,寧財神編劇,大當家郭京飛出演的《鹿鼎記》挺有意思。
最近四年月均一部,樣本量也算積累到可以套用正態分布來計算。但由於後來選戲的時候只選去看經典或出挑的,好看的就太多了。
這裡只說一提起就記得住的,星號是自己特別喜歡的:
我們的荊軻(人藝)*:主要是本子好。女主台詞功力有待加強,不過整體甚優。最後王斑一句:我們歷史上見!時至今日,這句話都時不時在腦海里飄出來一下
李白(人藝):看了兩遍,濮存昕一直不錯,不過他在《蔡文姬》里演的曹操太八卦了,《大將軍寇流蘭》里也很好
雷雨(人藝): 這個就不解釋了
白鹿原(人藝)*:請回來的老腔藝人一開場就把人鎮住了,郭達特別出演,陝西味道那叫一個足!優點太多!好看!
天下第一樓(人藝):楊立新
知己(人藝)**:這部戲實在太贊了!!!
哈姆雷特(人藝)
……
樓主是人藝粉兒,難免說多些,以下就說說別地兒的
兩隻狗的生活意見(孟京輝):主要是喜歡演員。孟京輝的戲是樓主戲劇啟蒙時候看得最多的(我會說自己以前是他家的票代嘛),但先鋒派實驗劇看多了會感覺是一個調調,會有審美疲勞,但這一部能讓人記很久。其實《柔軟》和《戀愛的犀牛》也不錯。
簡愛(國家大劇院)**:袁泉和王洛勇都很喜歡,本子好,演員好,舞台好,劇場好,總之什麼都好。
半生緣(上海戲劇中心,進念)*:金燕玲是一大看點,蘇州評彈也是一大看點,演員也不用說,三地優勢整合一起,蠻好蠻好。
寶島一村(賴聲川,王偉忠)**:這是自己看戲歷史上又哭又笑,情緒波動最大的一部戲。
樓主滬上的戲看的少,總體看劇量也少,暫時就想到這些,以後想到再碼字
我目前為止看過的最好看的話劇是一部我忘了名字也忘了主創所以再也找不到的話劇。
當時正在電視台實習,一個頗有幾分姿色的主持人小哥說「 一起去看話劇呀北鼻們!」 然後我和另一個姑娘就蹦蹦跳跳地去了。是在上海某個大學的某個講堂里,是話劇團內部的排練。主持人小哥拖了衣服就上台去了,他也是演員之一。對於我這種見過世面的人(……)我自然沒對這個草台班子抱有任何期待。
結果,我笑的快要斷氧哮喘了……太他娘的好笑了!是一出即興的喜劇,一切都是即興的。我還記得台上某個演員讓觀眾隨便出一個題目,我不知害臊地喊出「 演一個禁欲主義的雙性戀!」 然後沒人理我……這是這台話劇唯一的缺點。
我完全不記得這是哪個學校了,完全不記得那個主持人小哥的聯繫方式了,當時那個妹子貌似也不記得了……我是驢子,我再也不想理我自己了……當年在北京看話劇看到幾乎沒錢吃飯(那段時間減肥,每個月幾乎不花錢吃飯),人藝、國畫幾乎一場不落,王府井閉著眼睛能走一圈。已經有一座好高的樓了,我就不一一羅列我到底看過哪些了。從不同風格、題材、導演來說一些我喜歡的。
1. 喜劇的憂傷
演員:陳道明、何冰
導演:徐昂
把這個話劇放在第一個就是因為它實在太紅了,並不見得是最好的。何冰是我最喜歡的話劇演員,沒有之一,舞台功力之精湛,從聲音到肢體語言,完全能夠讓我戰慄。兩個人撐起全場的表演在人藝很少見,更何況是喜劇。幸虧當年下手快,於是趕上首演。陳道明因為多年不演話劇,其實在場面上輸了何冰一籌,但是不可否認依然功力深厚。戲劇張力十足,在高潮段落兩位近乎瘋狂的導演讓台下觀眾又哭又笑(好罷,起碼是我又哭又笑)。
這個本子雖然是改編劇本,但還是卻非常接地氣,放在中國的歷史背景之下,展現了很多當下戲劇工作者的思考。而對於我,可能沒有那麼高深,我看到有兩個人用他們的真誠在熱愛舞台,這足以讓我熱淚盈眶。
2. 茶館
演員: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何冰、馮遠征
導演:林兆華
茶館可以算是中國話劇史上最牛逼的劇本之一,也是人藝的當家之作,每年新年期間演出,所有大咖全面上台。不過個人覺得現在這群人的版本沒辦法和藍天野他們比,尤其是濮存昕感覺氣不太足(我個人並沒有貶濮存昕的意思,他還是非常優秀的演員)。
「我愛我的國啊,可誰愛我呢!」每次聽到這句話,再想到結局處漫天飛舞的紙錢,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他們都曾經懷有希望,都曾經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去改變世界或者努力改變自己,但結局卻都是一樣的。這是時代所決定的解決,偶然而又必然,我們永遠也無法去假設有關歷史的故事,但也許我們可以讓這一切不再重演。
3. 哥本哈根
演員:梁國慶、何瑜、楊青
導演:王曉鷹
這個劇純粹是我的私心,作為一個狂熱的數學物理崇拜者。哥本哈根所象徵的那個時代,是我心目中的黃金時代。關於那個培養了眾多年輕諾貝爾獎得住的波爾,關於海森堡學派,關於量子物理的發源、爭論,關於選擇,關於發生,關於觀察者,關於平行世界,還有關於現世的戰爭、死亡。他們是靈魂,是懷揣著秘密的靈魂,他們把我帶回到了我最感懷、最熱愛、最嚮往的那個時代。科學真是世界上最瑰麗的東西,而比科學更加瑰麗的,是人性。
我甚至分不清,我所迷戀的,到底是這部話劇本身,還是物理學本身。如果有這種情懷,看這部話劇猶如是一場朝聖,會比其他觀眾感受到更多的東西,I guarantee!!!!
4. 瘋狂電視台
演員:唐從聖、吳世偉、趙正平
導演:謝念祖
《瘋狂電視台》是我最喜歡的台灣話劇,沒有之一,超越賴聲川那些口碑極高的《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當然這只是對於我,因為《瘋狂電視台》的題材,能夠激起我足夠的情感共鳴——每個經歷過電視的時代變遷的人,都能夠從中看出點什麼來。謝念祖通過電視節目對於當下娛樂環境、政治環境的諷刺,唐從聖近乎癲狂滿地打滾的表演,活生生把一出話劇演成了台灣綜藝節目。
然而,在這樣插科打諢的情況下,卻能夠突然轉以一個煽情片段。和我同看的姐們兒是個紀錄片導演,我們出門後她想了很久對我說:因為我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所以肯定會有更多思考罷,電視到底帶給了人們什麼呢?或者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5. 情話紫釵
演員:謝君豪、何超儀、林錦堂、胡美儀
導演:毛俊輝
這是一部香港話劇,當年是沖著謝君豪去的,古今交融,葉錦添做的布景,粵劇名伶演的古代角色。《紫釵記》是湯顯祖作品,改編自唐人的《霍小玉傳奇》。私定終身、金榜題名、相門納婿,最終有情人團員。這看似俗套的劇情,卻映射著現代社會並不相信愛情的年輕人們。這是我所見過雙線劇情最好的話劇作品,也是將戲曲、話劇表演、音樂唱段融合得極盡完美的作品。整個舞台、演員、劇情都有濃濃的港式電影的味道,能夠感受到港人深切的情懷。
6. 深度灼傷(毒太陽)
演員:張秋歌、于洋、趙芮
導演:王曉鷹
改編自90年代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烈日灼人》,又名《毒太陽》。這部劇以東歐歷史上著名的「寒冬期」為歷史背景,而東歐在前蘇聯時期一直是一個飽受摧殘的地區。這個地區後來誕生了大量的藝術作品,折射當年的故事(不過這個電影是俄羅斯導演自己拍的)。而這個地區的文學家們對於政治,特別是某些體制的思考,更是常常讓人嘆為觀止。
關於這部話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資產階級出身後來成為特工的年輕人,將其自己曾和自己的老師,也是初戀女友的父親——一位鋼琴家——看到前行的火車上有一群鵝。這位老師感嘆說:也許我們現在就想這些鵝一樣,被帶著向前走,卻不知道要去往哪裡。全劇的高潮段落,當這個年輕人站在舞台上喊出:「一群獃頭獃腦的鵝」,我覺得我的理智在那一刻和他一起喪失了。
7. 原野
演員:胡軍、徐帆、濮存昕
導演:陳薪伊
我第一次覺得,徐帆這麼美,就是因為原野。雖然這部劇處理得並不算好,有些場景營造過於詭異,觀眾紛紛反映像鬼片。但是,徐帆彷彿演活了花金子,她的一顰一笑,一嗔一怒,彷彿都是那個書里的女人走了出來。他們奔跑在原野里,奔跑在好深好深的黑夜裡,好久好久,他們終於找到了水源。奔向水源的花金子,是那樣美麗而充滿希望,她俯下身,水面的波光在舞台上方泛起美麗的波紋。那一刻,所有人都在水裡,所有觀眾們都感受著她的欣喜。穿過原野,我們去遠方,去那黃金子鋪路的地方。。。
大概就這麼多罷,我已經哭到不行了,邊寫邊哭。基本每一部我都是哭著出的劇場。
我沒有寫孟京輝,倒不是因為他不好,而是一位我是一個過度沉迷於大劇場的人,孟京輝有些東西太過於先鋒,我覺得很好,但是並不敢完全說自己能理解。個人覺得孟京輝的本子比劇好看,我經常一個人抱著他的本子讀到狂哭不止——一切白的東西,在你面前,都變成黑墨水自慚形穢;一切鳥獸,都因為叫不出你的名字,而感到羞恥。至於我沒有寫開心麻花呢,是因為謝念祖的瘋狂電視台實在太牛逼了(對不起我神邏輯了,我錯了)。
最後說一點,能夠進人藝或者國話這一類傳統話劇團的演員功力肯定都非常深厚,還有很多演員比如秦海璐什麼的,他們會接一些話劇,都是以非常低的價格。因為他們熱愛這一行,他們演話劇的收費都是象徵性的,很多人都靠演電視劇來養自己,再去演話劇。
現在中國的話劇市場其實非常糟糕,我雖然不是業內人士,但是也聽過一些。很多劇場其實都是賠錢的,像孟京輝這樣能夠全國巡演的是少數,小劇場們的生存狀態也不見得好,基本靠場租,但場租被拖欠這種事也很常見。人藝和國話估計主要還是靠國家撥款,至少之前跟人聊的時候才知道他們上座率這麼高依然會虧。基本上演出票很多都成為了贈票,無法盈利。
所以話劇其實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行業,有很多人身在其中可能真的是為了藝術。當然我們不否認現在特別商業化的運作已經開始了,但是從話劇中間尚還是能看出一些傳統的影子。希望大家能夠真的鐘愛這個藝術形式,也希望未來中國的話劇市場能夠更加健康。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
演出效果而言立秋不錯,但價值觀和劇本略欣賞不能
去年武漢這邊的桃花燦爛也不錯
去年看過的有兩個特棒:甘道夫和萬磁王領銜的《等待戈多》和Mark Rylance領銜的反串版《理查三世》
作為一個慚愧的看得也不多的戲文學生。主推兩個有特殊感情的吧。
1.《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英國倫敦國家劇院。
在人藝看的「戲劇電影」。其實就是把現場演出的戲劇用接近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已。
就是將人類最原始感情呈現出來:被當做異類的痛苦、對溫暖的渴求、從無到有的邪惡。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導演的處理:讓兩個演員輪換角色。這樣才能更深刻的體會這兩個角色互相之間的關係。
攤手,網上沒資源,也到處買不到盤。【如果有人有資源能買到請聯繫我,好吧,這句話才是我答這道題的動力】
2.《寶島一村》
賴聲川每年在保利都演的大作。因為先看的《大【和】江【諧】大【補】海【丁】19【打補丁】49》對那段歷史有點兒概念。所以看得時候基本上全程淚點。
另外提幾個稍微小眾一點的吧。
1.俄羅斯的《活下去並且要記住》,改變自小說,也是先看的小說再在人藝看的話劇。舞台處理得很好。
2.西班牙的一個舞劇《美狄亞》,不太符合題主的需求,但是真的特!別!棒!當肢體能表達出全部的感情的時候沒有對白也能把故事完美表現出來!!
更重要的是!舞蹈太!!美!!辣!!
3.日本《身毒丸》對。我就是樓上說過的藤原龍也粉……成為一個劇院演員粉真是一件讓人憂傷的事兒呀……
再者是像《茶館》《暗戀桃花源》《喜劇的憂傷》這種有口皆碑的。
前面提到我覺得一般的:
《白鹿原》原著容量太大。改編成話劇的話一定要對情節有極大的取捨和提煉。人藝這版(宋丹丹郭達濮存昕)做的一般。比如保留下來的「直腰桿」這條線索其實很尷尬。拍好白鹿原不是靠唱幾段秦腔就能抓到神髓的。
《蔣公的面子》感覺有點企圖炫技但是喧賓奪主了。當然對於一個在校生來講寫的已經非常好了。
孟京輝就不提了~先鋒戲劇的點不是特別能get到= =
感謝這個帖子讓我重拾進看戲的熱情。戲劇不像電影,過了這村很可能就沒這店兒了。好吧即使是戲劇電影也是這樣……_(:3」∠)_
謝邀.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話劇團《最後晚餐》(北京)至樂匯舞台劇《驢得水》
(台灣)創作社劇團《我為你押韻-情歌》
(台灣)創作社劇團《K檔案》
我也來湊個熱鬧,好看的戲有很多,而且根據各人口味不同,好或者不好都是比較主觀的。
我對一般好看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好玩,一個感動。好玩在於有創造力,舞台本來就是給人提供創意的空間,主創發揮無限的想像力,並且在舞台上完美地實現出來,並震撼到我,我會覺得好看。而感動就更加直接,那就是通過主創們在舞台上的呈現,讓我開心、難過、思考並且並不突兀,不刻意,展現地也完美的,我也覺得很好看。
我就大概列一些我近兩三年看過的,我覺得看完之後很爽,豎兩個拇指使勁向人推薦的戲,然後盡量推薦一些大家,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朋友未必有機會看到的。
香港演戲家族音樂劇《戀愛輕飄飄》
這是一部小劇場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好玩的愛情故事,很真實,音樂用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很多K廳常用歌曲,很好玩。09年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被感動了,第二天下午又去看了一場,依然喜歡地不得了。過了大概三四年後,再次來到廣州,我親自參與了運營,在廣州演了五場,幾乎場場爆滿,這也是這部戲在劇場意外讓我感動的。
港式粵語音樂愛情劇《戀愛輕飄飄》2012情人節廣州載譽重演視頻
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和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哈姆雷特 b》
這部戲根據《哈姆雷特機器》是根據德國劇作家海諾·穆勒(Heiner Muller)於上世紀70年代所寫的《哈姆雷特機器(Hamletmachine)》的文本為參考所改編而來,之前已經有《哈奈馬仙》及《賣非佛時代》兩部作品,本作為該系列的第三部。思考的是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消費時代到臨後的思考,很對我胃口,也看了兩遍,很喜歡。
hamlet b. -- 我不是哈姆雷特 最新演出片段視頻
香港話劇團 《脫皮爸爸》
《脫皮爸爸》是改編自日本著名編劇佃典彥的作品《ぬけがら》,該劇本曾獲日本戲劇界最高榮譽第五十屆岸田國士戲曲賞,這次由香港話劇團的駐團導演司徒慧焯執導,正如這齣戲的宣傳語所言 ,這是一部「荒誕及充滿黑色幽默的舞台作品」。
故事講述了人到中年的男主角鈴木卓也在生活上遇到了危機:母親病逝、工作被辭、妻子要求離婚、外遇糾纏不清這些事情接連發生,讓他苦不堪言。就在這天,他把自己八十多歲患有腦退化的父親鈴木卓二郎帶入廁所後因為太累而睡著了,醒來後在廁所里發現了父親遺留下來的一層皮,而脫皮後的父親竟然年輕了十多歲。在之後的幾天里,鈴木卓二郎接二連三地脫皮,一次比一次更年輕。六天之後,卓二郎竟然脫皮成了二十多歲的人,比自己四十歲兒子卓也還要年輕。從未與父親認真相處的卓也重新認識了這六個時代的父親,在他們身上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通過舞台上的表演,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在每一個時期的橫斷面,並且在最終思考著危機下如何尋找出路,這戲我一口氣連看兩遍,非常喜歡。
劇照:
深圳大學 《找鳥》
深圳大學的找鳥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故事,如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一般地故事套故事,不斷地去追尋主角的前世。想像力十足,不冷場,好玩。看完後我很興奮,連續打了好幾個電話,死活要朋友第二天必須來看。後來這些朋友全部都很感激我。
林兆華高行健《山海經傳》
前年只在香港演出,請來了陝西老腔的民間藝人和現代舞演員一起完成了這部中國遠古神話史詩,很喜歡老腔的吟唱下那段遠古的故事,有著遠古的史詩感,也有著獨特的粗糙感,看著簡單,但其實我覺得並不簡單。
香港藝術節《爆蛹》
這部由青年編劇王昊然創作的小劇場話劇,講述了老中青三個不同年齡的男人,蝸居在某城中村裡的房中房裡一架三層的床鋪上。在狹小的空間里,由於各自的性格、習慣和背景,三人的友情遭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對話之間的言語也步步緊逼,直指內心,共同經歷了一場荒誕的心靈過山車。劇中的窗外時不時響起的轟鳴聲,正如我們當下許多城市的極速發展吸引了大批的外來人員,而也由於極速發展而導致了基尼指數越變越大。高樓大廈自然是越建越多,地價也直線攀升,但這些似乎永遠都不會屬於蝸居於城中村簡陋的房中房裡那些底層們,而他們的矛盾與發展相比,也似乎顯得不那麼重要。這部戲沒法來大陸演出,很可惜。
香港春天舞台《南海十三郎》
其實新版並不完美,有瑕疵。但是演員原班人馬,就已經讓觀眾們進入腦殘粉狀態了。
香港Kearen Pang Production 彭秀慧《月球下的人》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與挫折的故事,女主角的名字叫李麗珊,和那個當年香港獲得首塊奧運金牌滑浪風帆運動員同名,和這位獲得金牌的李麗珊不同的是,她覺得她的人生沒有一樣事情是成功的。直到有一天,她去參加了電視台舉辦的「一事無成夢想成真棟篤笑大賽」,為了她飛向月球的夢想實現,她在大家面前回憶自己從小到大一件件失敗的事情。
本劇由彭秀慧創作、導演、主演及監製,整場演出中出現的七八個角色全部都由她一人擔綱,獨角戲的演出方式讓舞台上的孤獨感更加強烈。時而讓人捧腹大笑,時而讓人黯然落淚,靠的全是她精湛的表演。
預告片:
http://v.qq.com/page/z/x/l/z0127bwztxl.html
台灣果陀劇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很多人都看過,金士傑老師的表演給這部戲加分不少,如果沒有金士傑,我想這戲也就最多是個普通的好看而已。
台灣表演工作坊《如夢之夢》、《寶島一村》
都是完成多年的夙願,能看到,有感動。
台灣當代傳奇劇場《水滸108之終極英雄 — 蕩寇志》
台灣當代傳奇劇場、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台灣戲曲學院京劇系共同製作和出演的《水滸108之終極英雄 蕩寇志》是這個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也是終結篇。這部根據施耐庵小說《水滸傳》七十二回到一百二十回所改編的作品,主創團隊非常強大,編劇是張大春,藝術總監、導演和主演為吳興國,劇中歌曲的作曲為周華健。
故事遵從原著,講述宋江登上「忠義堂」後成為梁山好漢的頭目,但是他真正所嚮往的是得到朝廷詔安,得以建功立業。在賄賂被俘官員,讓其回朝廷傳達渴望被詔安之心無望後,好在借燕青的安排透過名妓李師師將赦書交於宋徽宗,才得以詔安。可是剛一詔安,就被派去平定遼番、抓田虎、打王慶和討方臘,最終傷兵損將。得勝回朝後,最終還是被陷害致死。
這戲非常爽,也是今年至今為止第一部讓我看完high到不行的戲。
以上只是幾部我一下子可以想得到的戲,還有很多一下子沒想到的,特別好看的,以後想到再加。
來推薦天津人藝的一部劇《一仆二主》。
《一仆二主》是義大利作家哥爾多尼於1745年創作的經典喜劇。描寫流浪漢特魯法爾金諾同時受雇於女扮男裝來威尼斯尋找未婚夫的拉斯波尼和她的未婚夫費羅林多。本以為天賜鴻福,卻不料這兩家主人原是亡命鴛鴦,最後卻因特魯法爾金諾的魯莽引發出一連串趣事,反令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他自己也從中覓得意中人。
這部經典喜劇20世紀50年代正式搬上中國舞台,各地演出均以首次來華的蘇聯著名戲劇專家列斯里的這部代表作為藍本。列斯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學生,莫斯科藝術劇院著名導演。1954年,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央戲劇學院,面向全國開辦一個導演幹部培訓班,邀請列斯里來華講學。當年,天津人藝院長趙路參加了培訓班,回津後排演的第一部大戲就是《一仆二主》。
列斯里將這齣戲介紹給中國時,完全按照蘇聯戲劇家們對這齣戲的理解,並結合斯坦尼體系精髓來架構。引進中國後,又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排演。
新版《一仆二主》最值得稱讚的是對經典敬畏,和在敬畏基礎上創新。無論創新觀念多麼令人點贊,這齣戲仍沿襲20世紀50年代列斯里引進中國時的故事情節和喜劇節點,同時,細微之處又不乏創新亮點。
比如在角色塑造上添加地域元素,僕人特魯法爾金諾時不時蹦出幾句天津腔,讓觀眾感到親切詼諧。女扮男裝,操著山東口音,來自都靈的「男」主人,性格豪爽、俠義。
再比如特魯法爾金諾侍奉主人用餐一場,融入了相聲、滑稽、雜耍等藝術元素,中西幽默的結合,觀眾即使完全不看劇情,也會覺得輕鬆、精彩,在笑聲中感受人生百態,體會人情冷暖。以經典為核,以現代為殼,讓時空在「過去」和「現時」中穿越,賦予了該劇強烈的喜劇感和時代感。
新版《一仆二主》另一個創新點是舞台美術簡潔明快。以概念化設計,珠簾式布局將多個空間壓縮為一個空間,打破了以往過於寫實的布景,把表演空間更多地留給演員。
演出熱場和換景間隙,採用幕布投影方式,介紹該劇早期蘇聯電影版和天津人藝舞台版,即是對經典的敬畏,又是對經典的回顧。新版與老版交相呼應,勾起觀眾遙遠的回憶。溫故知新,讓心靈感受經典的魅力,藝術的永恆。
新版《一仆二主》還有一個創新點就是關照現實。劇情和人物更接近當今時代,以古論今,其核心就是愛情主題的表現,通過三對青年對愛情的理解和把握,最終都找到自己的歸宿。再有,該劇突破老版的束縛,加入一些流行語彙及解構式的幽默,讓觀眾在笑聲中品味天津人藝的做戲風格。
新版《一仆二主》,最該點贊的是一批年輕演員的加盟,他們均是「80後」、「90後」。這些年輕演員的表演一點不生澀,非但不顯陳舊,反而靈氣十足。他們在借鑒經典版本及演技的基礎上,又根據自己的表演風格有所發揮,讓觀眾感受到年輕人的青春朝氣,年輕人的獨特視角,年輕人的靈活演繹。
僕人的扮演者高陽,第一次挑梁主演,從對人物的理解到對人物的體驗下了一番苦工。大自人物性格的凸現,小至細節動作的完成,體會越深,表演越活靈活現。
尤其侍奉兩位主人用餐一場,運用雜技中「耍盤」動作,充分表現一個僕人同時侍奉兩位主人的辛苦,更何況還要編出許多貌似合理的理由矇騙過關。
精益求精是劇組成員始終抱定的理念,他們以微信平台和批評有獎的形式廣泛聽取觀眾意見。在演中改,改中演,精心打磨,日趨完善。還是「耍盤」這場戲,初演時,因為時間沒掌控好,演員表演略顯超長。後期再演,不僅簡化了舞蹈動作,還精鍊了肢體語言。初次搬演,演員對劇情理解和人物心理把握欠佳,使得人物塑造有些片面化、單純化。21天連續演出,磨練了演員意志,深化了人物心理。因為一個典型人物不是一下子就能塑造出來的,它必須從一個階層的共性上,從同一階層不同人物的比較上,發展起這個人物的個性來。
高陽飾演的特魯法爾金諾,起初對人物詮釋多於「表現」少於「體驗」,不間斷的演出,他越發體會到理解人物心裡的重要性。因為特魯法爾金諾身上,集中了他那個階層特質和個人特質,這正是斯坦尼提出「怎樣體驗生活」的問題。於是,在後面的表演中,出現了特魯法爾金諾對自己命運的拷問「為什麼你是僕人呢?為什麼你們家族世世代代是做僕人的呢?為什麼不是世世代代做主人的呢?可是話又說回來,從古至今都是主人少,僕人多……」以此喚起觀眾的共鳴。一個成熟演員往往就是在生活和表演中,去感覺,去尋找新的形象。
作者:楊秀玲
本文略有刪減
最好的應該是《金牌製作人》了。
2016年大熱音樂劇《漢密爾頓》在百老匯一票難求,獲得托尼獎16項提名最終斬獲11項大獎,已經堪比神作。然而,《漢密爾頓》,依然未能打破《金牌製作人》在托尼獎史上獲獎最多的紀錄。
故事以上世紀百老匯為背景,曾在百老匯風光一時,如今卻迫不及待想要脫貧致富的過氣製作人麥克斯?畢亞利斯托克,偶遇一個庸碌平凡還夢想成名的小會計師里奧?布魯姆。
他們發現紐約百老匯的一條秘訣:越是爛戲,越能賺錢。(有點像天朝啊!)
於是,麥克斯為了脫貧致富,里奧為了實現夢想,兩個人合夥籌備了一部由最爛的劇本、最無能的導演、最小白的演員組成的戲劇作品——《希特勒的春天》。
然而卻事與願違,本該成為爛片的《希特勒的春天》,卻弄巧成拙,被觀眾們當做稽諷刺劇,聲名大噪。成為了票房傑作,給他們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計劃以及未來人生,帶來了無法預料的轉折……
百老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音樂劇之一,《金牌製作人》在百老匯演出2502場,並在全美74個城市巡演,票房收入超過2.14億美金。
2004年《金牌製作人》前往倫敦西區駐演900多場,隨後在全英巡演,獲得奧利弗獎7項提名並奪下最佳音樂劇大獎!
自問自答下:
孟金輝的《戀愛的犀牛》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戀愛的犀牛》不多說了,大概是孟京輝最著名的話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自茨威格的短片小說,之前有徐靜蕾自編自導的同名電影,高中看過老徐的電影,上大學時看了茨威格的小說,小說比電影震撼很多。
孟京輝在宣傳他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時,廣告是「世界上最懂女人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原著,世界上最不懂女人的導演孟京輝指導」,孟京輝懂不懂女人我不知道,這部劇的演員黃湘麗還是比較好地詮釋了茨威格小說中那個愛得痴迷的女主角,甚至有些神經質。對了,這部劇是個獨角戲,獨角戲的形式也讓整部劇格外震撼。
還看過她在話劇《桃色辦公室》中的表演,很喜歡她,她唱歌很好聽,去年還辦了個人小型演唱會,還是免費的,不過我沒有搶到票。
賴聲川的寶島一村。
四年,我看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太一樣的感受。每一分鐘都值得反覆地咀嚼。結尾謝幕時,賴聲川和王偉忠出現在台上,保利劇院的頂棚都要被掀掉了。
身毒丸,我和我和他和他,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備忘錄
笑之大學(列出這部是因為看過它的都知道該作的中國版是垃圾垃圾垃圾)
最愛看的話劇是《李白》。
李白這部戲,純粹是靠濮存昕一個人來支撐,他的年齡、閱歷、經驗、感悟到了哪個層次,這部戲就能提升到哪裡。
最近一次是看58歲的他演這部話劇,完全沉浸其中,感到他已和李白的世界融為一體。
里馬斯·圖米納斯導演的《三姐妹》。
好的舞台呈現是能夠幫助觀眾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的,尤其是契訶夫這樣表現日常生活瑣碎的散文式結構的文本,想做好舞台呈現尤為不易。
El?bieta Lat?nait?飾IRINA
Valda Bi?kut?飾MASHA
Agn? Ki?kyt?飾OLGA
Rimas Tuminas 導演 立陶宛人 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劇院藝術總監 維爾紐斯小劇院創始人
《三姐妹》導演闡述可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AxNzAyMw==mid=2650431198idx=3sn=7f2c519551e63b8df1f6f287da6f1d0dscene=7#wechat_redirect
自己看的話劇不多,《蔣公的面子》算是一個感覺比較好的,當時是在學校大禮堂看的,幾個表演的學生,展現了民國知識分子對蔣介石飯局邀請不同的態度,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想近水中鷗,民國知識分子風骨展現的淋漓盡致~
想推薦話劇《青蛇》。我沒有看過現場,只是在B站上找到了視頻,全劇欣賞下來是非常讓人震撼的,演員們的功底深厚,台詞也寫的很有深意。
比如:
青城山下一蛇仙,本想做人高貴,卻被逼得庸俗不堪……我知道人間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完美,但既身為人,我願一力承擔。 ——白素貞
法海:你沒有看見我身上的袈裟嗎?
小青:我只看見了一個男人。
糊塗戲班 借我一個男高音 黑暗中的喜劇
推薦閱讀:
※前田敦子大島優子誰的演技更好?
※有哪些鏡頭和瞬間,讓你對某位老戲骨的演技佩服的五體投地?
※如何評價廣末涼子?
※如何評價《天才槍手》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顏值和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