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對南方人的意義是什麼?

就像北方人相對的小麥,南方人體質不考慮習慣和缺少小麥更適合大米還是小麥……今天做薏米如果紅豆粥的時候提示不能與大米一起熬說濕氣重,南方不是濕氣重么,所以南方人選擇大米是不是科學的,還是類似以毒攻毒原理


沒有大米不叫吃飯。


*_* 濕氣?我一般是在空氣濕度很大的時候開空調除濕的。


哪怕一頓飯吃了再多的菜沒有吃米飯都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


大米一般用電飯鍋煮著吃濕氣是會比較重,但是蒸著吃會有祛濕的效果,與烹調方式有關(這是某個中醫寫的書裡面的。。。我知道知乎是中醫黑)。
然後從個人心理角度,大米就是空氣,就是陽光,每天無米不歡。
從我個人奇葩的心理角度,哪天沒吃到白白胖胖的大米粒就覺得缺少了什麼,心裡空落落的!
一定是米粒的形式!白米米、白米粥最佳,壽司、飯糰可替換,但是米線、米粉也不能彌補那份滿足感。
如果菜不合口味,干吃一碗飯也是可以的,當然,米不能太差,太秈的那種不喜歡。


說句題外話,樓主似乎不知道一個常識,東北地區,京津地區的人也是以吃大米為主的。


對,南方就是濕氣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全下雨,特別是春天夏天,田裡下的都水都漫出來了,麥子都給淹死了!!!所以,還是種水稻吧,水稻好啊,像魚一樣淹不死,所以南方這裡產米多,大家吃著吃著,也就習慣吃米了。

另外我覺得煮的好的飯感覺就是乾飯啊,倒是水加多以後的飯黏糊糊的,真的很難吃,在潮濕的夏天裡吃這樣的飯簡直是想去屎!

你以為南方是因為吃了米才濕氣重的嘛?小時候一到黃梅天,屋子裡都是水,牆都能出汗,說的不好聽,地上的水是要用臉盆舀出去的。冬天更可怕,不是說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么,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穿再多也是冷,為什麼?因為濕氣重!冬天穿個潮扭扭(不好意思,這句蘇州話真的很貼切)的衣服凍死你啊。所以不管你吃什麼,南方就是濕氣重。大米躺中啊!


Rice University 被譽為「南方的哈佛」,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北方讀的大學,第一次知道了北方同學用饅頭下菜。


東北也是吃大米的,而且東北的粳米要比南方的燦米好吃。


不吃會死。


不喜歡吃麵食,餓得快…


意味著是主糧。:-)


馬來西亞人(夠南方吧),爸爸祖籍潮州,媽媽祖籍福建。
是這樣,有一天午餐媽媽趕著出門沒做飯,煮了碗麵後對我大喊「吃飯啦!」
我滿心歡喜狂奔到飯廳一看,偌大的飯桌上就一碗孤伶伶的湯麵,於是難掩失望地說道「這不是飯啊?」
在那之後我媽每次煮完麵叫我吃都要糾正一下「吃飯?啊不,吃麵啦!」

媽,我錯了。


就是日常所需吧。作為地道南方人,表示我被精心照顧的胃和喉嚨吃不下大西北的粗糧。。


是生命啊!!


大米就是南方人一直以來的主食啊!地位跟北方的麵條差不多,生活飲食習慣不一樣!
一天沒有大米下肚子,意味著沒有米氣,很快肚子又餓~空蕩蕩的感覺


我是廣西人,喜歡吃麵食,早餐饅頭花捲,中餐滿天配菜,午餐刀削麵,臊子面,各種面或者偶爾米飯。總之,不喜歡吃飯。


1.我是北方人,愛人是南方人,我結婚時愛人家來了十四個人參加婚禮,婚禮前後兩天的吃喝服從我家的飲食安排(麵食)。婚後第三天,他們個個無精打采,說受不了了,要吃米飯,自行去了一個川菜館,十四個人吃了六十碗米飯。
2.因為我女兒的飲食問題跟愛人和岳父母產生嚴重分歧,甚至上升為家庭矛盾,周末我精心蒸的包子、 擀的手工面、包的水餃統統被他們視為偶爾吃的甚至是跟傳統節日掛鉤的食品,我那兒水餃馬上出鍋,發現岳父已經給女兒盛了米飯澆了亂七八糟的菜湯吃上了。女兒沒肚子吃水餃了,很難過。
我只能用極端觀點說服:米飯根本沒營養,南方人都長得沒有北方人高。


推薦閱讀:

南方人比較好面子還是北方人比較好面子?
南方城市的人和北方城市的人看到雪的反應各是什麼?
中國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做生意方面有什麼差異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北方人與南方人之間都有哪些常見的誤解?

TAG:食物 | 中醫 | 南方人 | 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