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以殘破狹小的關中為何能戰勝坐擁天下精華的北齊?
關中殘破已久,其經濟和人口兵員都無法和北齊地盤相比,而六鎮精兵也多落在北齊手上。可為什麼最終齊梁周三國中最弱的北周能夠實現逆襲?這能不能為三國中最弱的蜀漢提供借鑒?(雖然北周更晚)
西魏北周的關隴集團之所以能夠戰勝東魏北齊的高齊政權,算得上是國史中此消彼長的典型案例了,如題主所言,孝武帝倉皇出奔關中時的東西魏中,東魏系確實是佔有絕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優勢,西魏系也確實是被逼迫於當年北魏版圖的殘破一隅:關中,然而外有三國風雲變幻、內有周齊派系流變,以至於從公元6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僅僅一個多世代時間,東西雙方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在是可嘆。下面,寒某且從如下幾個角度切入,為大家解釋一下周齊之際的消長。
背景:爾朱集團敗亡於高歡集團後,高歡居晉陽以控(當時天下第一勁旅)六鎮集團,加上河北塢堡勢力的支持,極大地威脅著北魏孝武帝的洛陽政權。孝武帝在爾朱舊將斛斯椿的支持下,編練洛陽禁軍,並對【西】關中賀拔岳、【南】荊州賀拔勝、【東】山東樊子鴿大加招攬培植,不到兩年(532-534),便威脅到了高歡北鎮與河北塢堡聯盟的利益。高歡當機立斷,擁六州北鎮兵及河北塢堡兵迅速南下,於河橋攻破新編禁軍,孝武帝的外圍來不及反應,魏帝勢力便倉皇西奔,投靠繼承賀拔岳集團的宇文泰(賀拔岳亡於受高歡唆使的侯莫陳悅,宇文泰趁機平侯莫陳悅勢力,掌握關隴領導權)。而後高歡迎立元善見,是為東魏孝靜帝。西魏經歷了「傲嬌的」孝武帝被殺事件後,迎立元寶炬,是為西魏文帝。
一、周齊政權的國際形勢變化
535年前後的東西魏,正處於北有柔然、南有大梁、西有吐谷渾的國際局勢之中。
柔然:自從輔助爾朱榮平定六鎮之亂後,柔然與繼承爾朱榮兵團主幹力量的高歡交好,屢屢從河套南下攻略西魏(宇文泰作為賀拔岳的親信,被安置在夏州防範柔然,足見柔然之於關中的威脅)。
吐谷渾:奉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與遠方的柔然、東魏、南梁交好,與近在河西、關隴的西魏相攻,並且借道益梁二州與南梁溝通。
南梁:南梁趁著北魏因漢化後、北鎮鎮民政治地位處置不當、引發六鎮之亂,而坐享國力強盛的時機,雖並沒有怎麼北伐謀利,但南北對峙的局勢猶存,對東西兩魏也是借力打力。
東西魏:東魏以其強大的軍事(北鎮)經濟(河北)實力與西魏在洛陽、河東(運城)、晉州(臨汾)一線展開持續鏖戰,以至於宇文泰都不得不把自己的霸府設在了關中平原的東端同州(今關中東府大荔)。可以說,在整個高歡與宇文泰的時代,東魏對西魏都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然而,歷史的面目總是多變的。就在6世紀50年代,東西兩魏發生霸府篡魏事件的同時:
北方的柔然逼反奴役部落,使得鍛工部落突厥迅速取代柔然成為草原王者,突厥新興,北齊過強,突厥一般採取聯周制齊的策略。
南方的南梁因侯景之亂陷入內亂,代之而起的南陳失去了川蜀、襄漢、江北一線,國勢大衰,也因北齊過強而一般採取聯周制齊的策略。
西方的吐谷渾因西魏取益梁而斷絕了與南梁的溝通渠道,孤立無援,無法再對西魏北周形成有效威脅。
6世紀中葉的國際局勢大變,使得北周漸漸取得極為有利的國際形勢,擺脫了四面強敵的不利局面。
二、周齊政權的內部派系特色
西魏立國派系面貌:西魏立國,軍政結構上有爾朱天光入關中討万俟丑奴叛軍時帶來的北鎮兵團(賀拔岳、侯莫陳悅、于謹、趙貴、宇文泰、獨孤信、李虎等)、宇文泰所招攬的關隴河東河南漢人世家塢堡勢力(李弼、李穆、蘇亮、蘇綽、河東柳裴薛家等)、隨魏帝入關中的洛陽胡漢官僚勢力(斛斯椿、元欣等)。因西魏立國西北一隅,唯一的郡姓望族聚居地區與農業經濟腹地:關隴,處於四面環伺的無緩衝局面,這就迫使西魏政權放下彼此矛盾(胡漢族群衝突、北鎮系與洛陽系的衝突、土著望族與客居軍閥的衝突),以魏帝實力的正統名號為號召(西魏晚於東魏被篡,實有賴於此)、以北鎮軍人的軍事實力為勁旅、以關隴河東河南漢人塢堡勢力為輔政,凝結在尊奉正統(魏帝)、反抗高歡(北鎮賀拔岳之仇、河東河南西奔漢人親人被殺之仇)、保衛鄉里(關隴、河東漢人塢堡)的一致利益旗幟之下,實現了政權內部派系的分工和諧與利益一致。
西魏北周派系消長流變:隨著宇文泰時期西魏奪取漢中、川蜀、襄漢的功勛威望日隆,宇文氏霸府的威權逐步達到可以取傀儡元魏而代之的地步,加之北鎮軍人在6世紀頭30餘年對北魏皇室表現出的不滿、反抗與殺戮,宇文覺得以在宇文泰死後,經宇文護(周室)、于謹(北鎮)的聯合支持而較為穩定地取代元魏,雖經趙貴、獨孤信的反叛,而無法撼動周室的地位,可見魏帝勢力在國際局勢大變之後的被捨棄與消亡。宇文覺、宇文毓以及宇文邕三朝,政權牢牢掌握在宇文護的霸府,政權特色也繼承了宇文泰時期的「北鎮勢力居高位掌兵權、漢人世家勢力居中低位掌行政」的特色,除過周天王與宇文護的宗室內鬥,並無如北齊一般的不同利益集團的高烈度鬥爭。即便後來隋朝代周,也只是漢人世家勢力對北鎮勢力的撿漏式取代(宇文贇暴崩、佛教信徒不滿、齊梁新附官員不滿),但這種上位與下位利益的矛盾並未在周滅齊前爆發。
東魏立國派系面貌:高歡集團,起自高歡守晉州時期形成的晉州北鎮元從,初成於信都建義前後聯合的河北漢人塢堡勢力,而後通過擊敗爾朱兆、入主洛陽城,吸收了北鎮爾朱集團與洛陽胡漢官僚系統,最後自身霸府晉陽,親信控制鄴城,形成東魏北齊的二元軍政結構。台灣歷史學家王怡辰先生總結過一段話,認為「高歡是唯一一個出身北鎮懷朔、曾任爾朱親貴將領、在晉陽奠下基礎、自稱渤海高氏後裔創業河北、擁立孝武孝靜二魏帝的人」,其身份、閱歷與智慧使得他能夠在北鎮勛貴A、爾朱殘部B、洛陽胡漢士族C、河北塢堡D四大勢力之間,調和源自北魏孝文帝漢化帶來的北鎮軍方(AB)與洛陽官僚矛盾(C)、五胡亂華以來的胡(ABC)漢(CD)族群矛盾、政權建立過程中成(AD)敗(BC)雙方的矛盾,最終形成集華北之精華而建立的高氏二元軍(晉)政(鄴)結構的新政權。
東魏北齊派系消長流變:
①晉陽軍方與鄴城官僚:高歡死後,長期在鄴城監視東魏政權的高澄高洋,因高歡一直掌握晉陽軍權,而並沒有任何軍方人脈根基,軍方領袖已然變為高歡原配樓昭君,高澄高洋的統治班底儘是鄴城官僚系統,加之北齊政權一如其他十六國北朝政權保留著母系權力的胡風,使得樓昭君始終擔心孫兒稱帝後自身地位被兒媳取代,遂屢屢與不滿於鄴城官方的晉陽軍方聯合,運用自身威望,在高洋、高演每次想傳位給兒子時,發動政變,這就使得晉陽軍方成為鄴城頭頂的一把掌握不了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每每在皇位繼承之時興起內耗。
②河北塢堡、北鎮軍方、鄴城禁軍:作為建國元從的這兩大派系,從信都建義到遷都鄴城,北鎮與河北的關係更像是聯盟夥伴,而非君臣主從,這就使得高歡屢屢在其掌權時通過各種手段開始削弱河北塢堡勢力(如高乾、高慎、高昂的被借刀殺人及逼反)。然而,高歡死後,高澄高洋為了對抗不受掌握的晉陽軍方,又反過來不得不倚重鄴城禁軍(孝武帝編練的那支)與河北塢堡的軍事力量,自此形成了以鄴城官方、京畿禁軍、河北塢堡、胡漢士族為班底的高澄高洋統治集團(以楊愔、高元海為首)。從此,對周、對突厥、對山胡作戰用晉陽,對梁陳作戰用兩淮,鄴城守備用禁軍,北齊的三大軍區自此形成。日後各派系間的政治鬥爭常常利用三軍嫌隙,以至於軍政互擾,徒耗國力。
周齊不同的派系形勢對皇權集中的影響:
北周關隴集團在西魏時期便因外在形勢所迫,完成派系合作,雖有宇文護的專權,但政權牢牢掌握在周宗室與親信手中,為宇文邕除宇文護後整軍經武提供了皇權集中的基礎。而北齊各派系的分化對立則使得北齊直到高湛時期才通過陸令萱、和士開等人的內廷勢力實現貪腐嚴重的皇權集中,直到亡國還存在提防公室奪權的帝王心理,其皇權集中不充分之處可見一斑。
綜上,西魏北周迫於形勢逐步實現的皇權集中,在程度上、時間上、體制上全面遠超東魏北齊因派系內耗而拖沓了的皇權集中,實乃周齊局勢互易的一大政治因素
三、周齊的版圖與地勢
如其他答主所論,西魏趁候景之亂攻取川蜀襄漢,使得後繼的北周足以對北齊南陳雙雙形成地勢上的壓制態勢。加之川蜀襄漢的經濟作用,更是為北周提供了更為充足的兵馬錢糧。
除過上述其他答主提及的因素,寒某還想重點強調的一點是:河東(運城)地區柳裴薛三大家族塢堡對西魏北周政權的支持之作用:
①河東地的存在,使北周得以在早期困頓之時,以河東地配合豫西三川地區扼守東大門,以地利犄角防止北齊攻入(高歡最後一戰,不克此處,以至於含恨病篤,河東豫西門戶之功也)。
②北周中期(宇文護時期),河東地的力挺北周,使得北周得以與突厥在聯軍時,在晉陽軍方的南邊牽制齊軍,進而使北齊晉陽軍這一當時天下第一勁旅成為困獸。
③北周后期,武帝克晉州、入晉陽,雖有北齊內鬥的有利時機,但河東的存在使得北周足以藉此橋頭堡快速攻入晉陽,大大提升了北周滅齊的速度,使得陳朝吳明徹無法迅速安撫淮南進取淮北,為日後北周滅齊後破滅陳宣帝北伐戰略,創造條件。
綜上,從兩魏南梁的後三國時代前期到周齊陳的後三國時代中後期,國際局勢、內部派系、版圖地勢的變化,加之高齊皇室的內耗、貪腐、亂倫與宇文周先尊魏統、後尊周制形成鮮明對比,此消彼長,成敗易勢,周滅齊便成為了元魏末年風雲流變的戲劇性結局。
參考書目:-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豆瓣) 陳寅恪
-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豆瓣) 王怡辰
- 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豆瓣) 呂春盛
- 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 (豆瓣) 呂春盛
- 兩魏周齊戰爭中的河東 (豆瓣) 宋傑
北朝歷史答案聯動:
- 北魏孝文帝力行漢化,而忽略了對代北六鎮的安撫,是不是可以說,他對北魏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寒鯤的回答
- 如果以了解北魏時期的歷史為目的,山西境內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去處? - 寒鯤的回答
- 北周以殘破狹小的關中為何能戰勝坐擁天下精華的北齊? - 寒鯤的回答
- 宇文泰為什麼不稱帝? - 寒鯤的回答
- 為什麼北齊的漢族和鮮卑政策看似是完全矛盾的? - 寒鯤的回答
- 想了解南北朝時期,特別是東西魏和北齊北周這段歷史有什麼好書? - 寒鯤的回答
以下是我對北朝政治史梳理的一部分,有關於北周和北齊的相關內容,因為寫作之初只是各自政權的梳理,沒有進行對比的概念,因而在前面簡單進行一下總結
北齊政權實則繼承了自五胡時代到北魏晚期以來北方所有的政治矛盾,從軍政對立、到文武對立、再到胡漢對立,從女主幹政到勛貴叛亂,再到恩幸專權,北齊政權短暫的國祚中除了神武皇帝在世時尚能維持政治穩定,其他時期便是不斷的被各種矛盾傾軋、動蕩,其存在本身就是歷史的玩笑和詛咒,他的滅亡標誌著五胡以來的舊時代終於結束了。
而北周政權則憑藉關中特殊的地緣條件、社會風俗,以府兵製為核心,將北鎮武人和關隴豪族塑造成凝聚力極強的關隴集團,進而創造了動員力、社會控制力強大的關隴軍國體制,進而實現了統一。以下是正文
=============================分割線============================
六鎮之亂掀起了北方的動亂,各路梟雄漸次登場,最終北齊神武皇帝高歡整合各方勢力,在亂局之中定鼎中原,開創了東魏北齊王朝,然而北齊繼承了北魏的疆域和遺澤,也繼承了北魏後期以來的重重社會、政治矛盾,為其敗亡埋下了伏筆。(高氏政權自神武帝入主洛陽以來經歷了北魏、東魏、北齊三朝,為了行文方便,以下均簡稱北齊政權,北周政權如是)
六鎮之亂以來,北方陷入動亂,各方勢力先後登場,高歡憑藉其個人才能在信度建義、入主洛陽之後成功整合包括北鎮武人、河北豪族、洛陽士族在內的多方勢力,奠定了北齊政權前期的雄厚基礎。
然而複雜的政治集團也造成了北齊政權內部的不穩定,北鎮武人在高歡立國之後轉變為北鎮勛貴,原先在北魏政權中處於中層地位的武人如今已經躋身政權核心,洛陽士族是原先北魏政權的核心力量,依然擁有很大的政治勢力,因而親近孝武帝的河北塢堡豪族便成為高歡的首要打擊目標,高乾兄弟的悲劇蓋因於此。
在孝武帝西狩以後,高歡出於軍事、政治方面的考慮,遷都鄴城,由此確立北齊政權長達半個世紀的鄴城-晉陽軍政二元體制。六鎮之亂的核心問題在於北鎮武人與洛陽門閥之間的矛盾,如今這兩派勢力皆歸於北齊政權之內,政治隔閡極深,無法完成上層的整合,因而此時雖然與孝武帝時期一樣同為二元格局,但是矛盾早已不同,前期是孝武帝和高歡的矛盾,而後期則是高歡集團內部北鎮勛貴和漢人士族之間的矛盾。
晉陽是北齊政權的軍政中心,也是北鎮勛貴的勢力中心,高歡憑藉自身的才能和地位坐鎮晉陽、統領北鎮勛貴,總領與西魏之間的戰爭。同時,隨後派遣其子高澄入主鄴城,打擊鄴城權貴,培植以漢人官僚為主的自身勢力,構建完善的官僚體制,使鄴城成為北齊的行政中心。
應當說,在高歡在世時,鄴城-晉陽的二元體制運行的仍算順利,然而神武帝去世之後,隱藏在北齊政局中的矛盾日益凸顯。高澄在鄴城擁有一套自己的班底,其中又以楊愔、陳元康、崔季舒等漢人官僚為核心,而在晉陽,女主婁昭君被視為北鎮勛貴的領袖,而高澄只能依靠母后婁昭君和斛律金等忠臣的支持維持統治,這已經體現出作為北齊政權統治者的高澄對於晉陽控制力的不足。
這一傾向在高澄意外身亡後更加明顯,繼位的高洋為了穩固自身地位,積極謀求代魏立齊,然而未曾想卻遭到了母后婁昭君為代表的北鎮勛貴的反對,婁昭君直言【汝父如龍,兄如虎,猶以天位不可妄據,終身北面。汝獨何人,欲行舜、禹之事乎!】北鎮勛貴的激烈態度,一方面是出於對作為鄴城集團核心的漢人官僚的敵視,認為一旦高洋篡位,漢人官僚作為嫡系的地位會上升到北鎮勛貴之上,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北鎮尚武傳統,對於高洋篡位資格的不認可。然而最終,高洋還是依靠高德政、楊愔為首的漢人官僚的力量成功嬗代,這也體現體現了高澄、高洋時期鄴城官僚的相對優勢。
然而高洋去世後,其子高殷成為北齊的新任統治者,幼主殷弱,這也為對鄴城官僚早已不滿的北鎮勛貴提供了機會,在太后婁昭君的策劃之下,北鎮勛貴發動政變,包括楊愔在內的鄴城核心官僚盡遭屠戮,高洋之弟高演被擁立為帝,至此北鎮勛貴徹底掌握了北齊政權,以婁昭君為代表的北鎮勛貴對帝國政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皇位繼承實行全面干預,兄終弟及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北鎮勛貴逐漸老去,政治勢力逐漸減弱,而給予勛貴集團致命一擊的,則是女主婁昭君的去世,由此鄴城和晉陽的勢力再次發生顛倒。當時的統治者高湛重用祖珽、和士開等近臣,形成了圍繞在皇權身邊的恩幸勢力,武成帝時期以恩幸勢力為支持的皇權迅速擴張,重新實現了皇權的一元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北齊政權的強盛,恰恰相反,在無盡的政治內鬥、官員腐化之中,北齊政權的政治氛圍日漸腐敗,國力日漸衰弱,最終亡於北周之手。
縱觀北齊政局,複雜的政治組成給北齊政權帶來了眾多矛盾,甚至可說是傳統北朝所有政治矛盾的集合,當神武帝在世時,尚能維持各個勢力的平衡,而神武帝去世之後,北齊的政局也就日趨崩潰。這裡包括了鄴城-晉陽的軍政二元格局、漢人官僚和北鎮勛貴的政治對立、胡漢的文化衝突,也包括了皇權與霸府的矛盾、上層政治核心與中層社會勢力的矛盾,有女主幹政、有恩幸專權、有勛貴政變、有士族腐化,可以說自八王之亂以來的所有困擾北朝的歷史矛盾在北齊四十四年的歷史之中都能找到印證。北齊政權的種種矛盾,實際上是舊時代最後的詛咒與玩笑,在荒誕與血腥之中,北齊政權落下了帷幕,而新的世界,則將在關中浴火重生。
正當爾朱榮入主洛陽,北魏朝局內亂不休時,一支人數稀少的西征軍正在前往關隴的路上,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是要平定万俟丑奴的叛亂,這樣的叛亂在六鎮之亂以來並不稀奇,大概短則數月,長則三五年便可平定,然而無論是西征軍首領爾朱天光還是賀拔岳,亦或是其時仍為賀拔岳別將的宇文泰都不會意識到,他們正走在一條即將改變整個中國歷史的大路上,一條通往隋唐帝國的恢弘大道。
關中,因其特殊的地緣條件、社會風俗,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都是個獨特的文化區域,其尚武的民風與關東的門閥士族截然不同,故而中國自古便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俗語,《隋書·地理志》指出關隴地區【地接邊荒,多尚武節】,而關東地區則是【多尚稼穡,重於禮文】,再加之漢末以來關中地區飽經戰火,經濟水平不斷下降,加之胡族的滲透,關中的文化氣息日漸凋零,江統在《徙戎論》中寫道【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雖不免有誇張之嫌,但是也可大略了解其社會風貌。
關中特殊的社會導致了這一地區的士族高門並不多見,這點可以從《周書·儒林傳》中看見端倪。《周書·儒林傳》中立傳者只有六人,且其中一人來自江南,五人來自關東,沒有一人為本籍人士,而《北齊書·儒林傳》中立傳者共十六人,全部來自關東地區,這當然不能說明關中沒有一個文化高門,但至少可以看出關中地區在士族數量和質量上與關東地區的極大差距,即使是關隴地位最為崇高的韋杜楊蘇在北魏朝堂之中也鮮有高位,遑論其他。
魏晉時代,社會中層勢力主要有士族和豪族兩種,相較之下士族因為可任官僚,因而地位較豪族為高,大多是家學傳世,而豪族則依憑其自身勢力,以耕戰合一的塢堡形式維護地方秩序,大多具有豪俠氣質,正如《隋書·地理志》所言,關中地區【豪強者縱橫】,豪族的普遍存在是關中地區與關東地區最為顯著的不同,作為地方勢力的豪族與士族相比更具尚武精神,而少奢靡之風,因而不易腐化,他們在日後也將成為關隴集團的骨幹力量。
正是這樣獨特的條件,才孕育出了以府兵製為核心的關隴軍事政權,掃去五胡以來數百年的陰霾,他們即將探尋到歷史的出口,將中國歷史帶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就在北魏的廢墟和遺產之上,創造出隋唐帝國兩百年的輝煌!歷史,在七百年後,再一次回到關中。
爾朱榮被殺之後,爾朱集團乃至整個北朝政局都陷入了分裂,面對如此巨變,西征軍領袖爾朱天光決心東還,而賀拔岳則深知王業不可復興,決議【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從此徹底放棄東還之可能,立足於關中。賀拔岳很快與侯莫陳悅聯合攻下長安,將一支西征軍成功轉化為一個關中政權,為關隴集團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立足關中之後,賀拔岳隨即開始了本土化政策,廣泛延攬【六郡良家之子】,包括蘇綽、韋孝寬在內的眾多關隴豪族便在這時進入政權之中,可以說關隴集團整合北鎮武人和關隴豪族的基本政策在賀拔岳時就已見雛形,實為宇文泰之關隴集團之萌芽。
然而由於武川領袖賀拔岳遇刺身亡,關隴政權再一次陷入動蕩之中。針對當前的亂局,北鎮武人中有人主張擁立荊州賀拔勝,而趙貴則力排眾議,擁立了賀拔岳左丞、夏州刺史宇文泰,宇文泰迅速返回關中穩定政局,並迅速平定了侯莫陳悅,使得關隴政權真正穩固下來,後孝武帝與高歡的矛盾徹底激化,孝武帝西狩,西魏政權至此正式確立。
宇文泰確立政權之後,延續了賀拔岳時代的關隴化政策,並將之制度化、體系化,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蘇綽的六條詔書,尤其是擢賢良一條,體現了西魏政權立足關隴、否定門閥體制的政治傾向。同時,北鎮武人作為原先北魏軍鎮系統中的中層勢力在尚武精神、維持基層社會穩定這一方面與同為中層勢力的關隴豪族暗合,這也是二者進一步的融化提供了條件。
然而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府兵制的創立,府兵制不僅僅是一種兵制,更是整個關隴政權社會體制的核心。府兵制的成型意味著影響中國歷史近一百五十年的關隴集團正式成型,關隴政權的內部整合得以實現,同時也意味著一種與之前兩百年來北朝的歷代體制絕然不同的新型關隴軍國體制最終成型,以此為基礎的歷代關隴政權混一寰宇、威服四方,開創了隋唐盛世。
當時的西魏政權內部包含了三種政治勢力,北鎮武人、關隴豪族、北魏士族,其中隨孝武帝入關的士族們在西魏政權中從未佔據高位,可見關隴政權的尚武特性,而在前兩者中,以北鎮武人為核心,而以關隴豪族為骨幹,前者佔據了政治權力中心,而後者則在中層支撐著關隴政權,而府兵制則是二者連結的橋樑。府兵制的創立,意味著將原本分屬於胡漢社會的兩鍾中層力量全面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凝聚力極強的關隴軍事集團,甚至可以說,府兵制和關隴集團本身就是關隴軍國體制的一體兩面。
大統九年,經歷了邙山大敗之後,宇文泰【廣募關隴豪右,以增軍旅】是府兵制發展的重要階段,意味著西魏政權進一步吸收關隴豪族,擴大其統治基礎。而大統十六年,【籍民之有材力者為府兵】,後逐漸形成了柱國大將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的政治等級序列,其中儀同三司以上的等級具有開府權,以此形成二十四軍的基本軍制,是為府兵制的正式形成。而之後蘇綽主導的周禮改制則建立了與之配套的文官系統,實現了府兵制的文武合一。
與府兵制配套的眾多政策比如均田制、輸籍法都是在宇文泰、蘇綽時期便已漸次展開,但是必須要強調的是,這一系列加強中央的措施都是以府兵製為核心而展開的,在府兵制的條件下,豪族被納入專權,其控制的人口逐步轉變為編戶齊民。沒有府兵制所形成的關隴軍事集團,其他政策便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府兵制將自西漢以來便處於對立面的皇權和豪族結合起來,實現了二者的共存,正是由於府兵制的存在,關隴政權才能在缺乏編戶基礎的魏晉時代重新實現統一,府兵制一方面在政治上加強了集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在社會上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和動員能力,因此是整個關隴政權的核心。
在府兵制的等級序列之中,北鎮武人佔據高位,而關隴豪族則位於中層。八柱國之中,除不領兵的元欣之外,其餘七位均為北鎮武人,十二大將軍中有七人為北鎮武人,開府儀同三司之中北鎮勢力也在半數以上,而在儀同三司及其以下則以關隴豪族為多,由此也可管窺其時的政治構成。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近人論事,往往經常使用「集團」概念,諸如所謂【豐沛集團】【潁川士人集團】等等,包括我也是如此,但是我這裡必須要強調的是,陳寅恪先生最初提出關隴集團的概念,與今日論史者常言之集團有很大區別,今人所謂集團,大多只是指其政治核心層,而不包括其下的兵士,比如豐沛集團所指代的是蕭何、樊噲、曹參等人,而並不包括元從劉邦起義的豐沛子弟,但是關隴集團,不僅僅包括宇文泰、獨孤信等上層領袖,還包括了作為政權中層骨幹的眾多豪族,可以說陳寅恪先生的本意更接近集團的本來含義。
最後需要就軍國體制的問題做一個說明,我之前在論及秦代時也用過這一概念,由此也產生了一些爭議,我想說明的是此處強調的軍國體制固然是與近代以來的法西斯主義截然不同,但是在秦國、關隴政權的體制卻同樣是一種「以生產供給軍事,生產為軍事服務」的特徵,可以說軍事就是政權本身的核心命題,這也就是我稱其為軍國體制的理由,當然這絕不意味著這種體制與二戰時期的法西斯體制相同,毋寧說這是軍國體制在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不同表現。
另外,關隴軍國體制(或可稱府兵軍國體制、新關中軍國體制)和秦代的的關中軍國體制也有很大差別,這主要是由不同社會結構決定的,關中地區的特點就是缺少文化氣息濃厚的貴族、士族,因而具有尚武精神,便於形成動員機制,然而由於時代不同,關隴軍國體制與關中軍國體制也存在很大不同。關中軍國體制的核心在於軍功授爵,而關隴軍國體制的核心在於府兵制,二者都不僅僅是單一的爵制、兵制,更是塑造整個軍國社會的核心元素,是整個軍國體製得以運轉的關鍵,其不同在於社會結構的差異。
戰國時代宗族解體,核心家庭成為主要的社會形態,政府通過編戶齊民將其整合起來,通過軍功授爵鼓勵百姓耕戰以獲取爵位,是一種國家直接針對個人的整合機制。而魏晉時代,雖然關隴地區士族薄弱,但是個人並不具有戰國時代的獨立性,而是依附於豪族,可以說豪族的塢堡才是這一時期的基本單位,因而軍國體制的動員對象不再是個人,而是豪族,而府兵制則是將豪族及其鄉兵整體納入中央軍制之中,豪族可以憑藉軍功提升職位,以此實現社會流動,促進軍國體制的擴展。
府兵制的完善標誌著關隴軍國體制的成型,然而在關隴政權之中依然存在著政治上的變動。宇文泰雖為關隴集團的領袖,但是其地位並不穩固,其掌權本身便有偶然性,其他柱國此時仍與之【等夷】,類似於關隴集團的盟主,而不具備明確的上下級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宇文泰為了穩固其勢力,必然會加強提拔自己的親信,而其中最為顯著的例子便是宇文護和于謹。
在平蜀、伐江陵兩次大戰役中,于謹和尉遲迥的地位得到提升,這可以說是宇文泰側重加強嫡系權威以壓制其他柱國的主動策劃。然而宇文泰的突然病重又使得政局重新開始動蕩,宇文泰遺命其從子宇文護輔政,然而其時宇文護僅為大將軍,包括獨孤信在內的多位柱國大將軍並不滿於這一安排,【群公各圖執政】,正是宇文泰嫡繫於謹力排眾議才確保了宇文護的執政地位,然而這一權力變動還是引發了關隴集團內部的政治動蕩,曾經擁立宇文泰的趙貴和獨孤信謀圖政變,事敗被誅,進一步削弱了北鎮武人的勢力。
宇文護執政後迅速實現了魏周嬗代,然而關於宇文護和皇權之間的爭鬥卻愈演愈烈,宇文護甚至廢殺了兩位皇帝,最終周武帝誅殺了宇文護,重新恢復了皇權的絕對權威,也就是在周武帝時期,府兵制進一步擴展,【改軍士為侍官, 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府兵制就此徹底深入到基層社會之中,便在此時一舉吞併了腐敗的北齊政權。
自宇文泰執政開始,宇文氏的權力便是不斷加強的,雖有宇文護的專權,但是到了周武帝之後這一趨勢更加明顯,武宣之際,作為皇帝近臣的內史、大御正權力進一步提高,皇權更加強化。然而宇文氏加強皇權的舉動實則挑戰了關隴集團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作為關隴集團中堅力量的關隴豪族,他們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長期處於宇文氏嫡系和北鎮武人之下,隨著北鎮元老的逐漸凋零,關隴豪族開始抬頭。
政局的轉變發生在宣帝的暴斃,此時作為皇權近臣的劉昉等人決心擁護楊堅輔政,這一政治變動再一次引發動蕩,尉遲迥、司馬消難、王謙掀起了三方之亂,覆蓋了關東、巴蜀、江陵的大面積區域,甚至可以說除了關隴本地之外,北周全境都陷入了叛亂之中。楊堅此時積極團結內部力量,任用韋孝寬、高熲、李德林等人,最終平定了三方之亂,而這些楊堅嫡系和關隴豪族,也取代日漸凋零的北鎮武人,成為關隴政權的核心。西魏政權中的改胡姓、改漢姓事件,與其說是民族矛盾的再起,不如說是政治核心轉移的反映。
就關隴政權的發展而言,周隋革命具有比魏周革命更為深遠的歷史意義。可以說周隋革命以及三方之亂的根本原因是宇文氏加強集權的舉動侵害了關隴集團的利益,由此關隴集團放棄宇文氏,重新選擇代理人的過程。周隋革命不僅僅是一家一姓之轉變,更是政權核心從北鎮武人到關隴豪族的轉變,關隴政權最終以這樣的方式實現了本土化,再次實現了政治整合,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在經歷了一百年的動蕩和整合之後,關隴政權憑藉其強大的動員力和凝聚力,終於邁向了歷史的出口,楊素南征的黃龍戰船,即將征服衰朽的六朝衣冠,在經歷了三百年的殺戮與動蕩之後,楊堅和他的關隴集團終於實現了苻堅和孝文帝的偉大理想,一個混一寰宇的偉大帝國即將誕生,一個恢弘壯麗的偉大時代即將到來!
=====================分割線====================
完整北朝政治史梳理請參見:怎樣理清魏晉南北朝那段的歷史? - 何越曦的回答
參考資料:
出版專著:
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毛漢光:《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呂春盛:《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專題論文:
李明剛:《關隴集團形成過程研究》
鍾盛:《關隴本地豪族與西魏北周政治》
熊偉:《府兵制政治過程論》
張欣:《皇權政治視野下的關隴集團研究》
以前在講中國地緣政治的時候提到過吧。
關中+隴西+四川地形組合在天氣轉暖的時候可以在兵力不佔優的情況下完爆其他任何地方。
另外,要看到自西晉到後漢,中國的地緣高地其實是在山西,具體羅列如下:
劉淵——平陽,北魏——平城(大同),高歡——晉陽,西魏十柱國——朔州,李淵——晉陽,李克用——晉陽,石敬瑭,劉知遠——晉陽。趙光義——徹底毀滅晉陽,晉陽的中心地位結束。
所以,西魏的勝利即是川陝綜合體的勝利,這是一般性,更是中國政治,軍事中心向東移動過程中的產物,這是特殊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二帝國時期的濕熱烈度和持續程度都比不上第一帝國時期。
回答完畢。
++++
才看到全部問題,抱歉,馬上補充蜀漢內容。
蜀漢的歷史上,奪取天下的機會有多次,陰差陽錯全部喪失了,所以諸葛亮必須感嘆不得其時,當然,從西晉的結局來說,不得天下,是幸運的,也是歷史的垂青。
第一次,也是機會最好的一次,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退兵,關羽圍殲于禁集團,包圍曹仁,靖州刺史投降。如果呂蒙不坑爹,一個月後,劉備,張飛和魏延的軍隊就會出現在秦嶺以北,全取關中後,形勢就徹底逆轉,曹操當時內亂不斷,自己身體也不行了,幽州胡人造反,如果此時劉備成功攻克長安,祭奠一下長陵,好,老曹家死無葬身之地。
但是結局,大家都懂的。
第二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馬謖不坑爹,或者如果諸葛亮換個保守人物(趙雲,魏延)防守街亭,全取隴右是鐵板釘釘的事情(長安守將夏侯同志是個繡花枕頭,敢把他放在長安,說明曹魏對蜀漢全無防備,可見諸葛亮隱蔽工作之成功),然後藉助姜維這個帶路黨橫掃西平郡以東地區,就可以獲得大量戰馬和胡人,曹魏即使不丟失關中,也必然睡不著覺。
但是結局,大家都懂的。
第三次,費禕蔣琬掌權時期,司馬氏步步做大,北方人心思亂,恰好曹爽伐蜀慘敗,關中兵力損失慘重,如果蜀漢能夠抓住北方的內部矛盾,選取恰當的時機全力一搏,仍然有四分勝算。
但是結局,大家都懂的。
第四次就是姜大膽搞的逆天術,這一次就成算更低,危險更大。鍾會明於審時度勢,黯於識人,胡烈衛監軍發來賀電,這一次,勝算只有一分,當然,收益是最大的,如果搞成,司馬家直接亡國。
但是結局,大家都懂的。
總的來說,蜀漢運氣實在是渣,不是呂蒙坑爹,就是號稱謹慎的諸葛亮玩票失敗。這就是天命,其實,這個結局不錯,有些時候得了天下,便宜的是其他人。
二次更新完畢。
——————————
根據評論區某問題的三次更新:
----------
有人問,劉備贏了,對歷史有什麼影響?
答案如下:
胡人和漢人的人口比例不會因為劉備勝利就發生改變。
天氣變冷,也是一樣,不為劉備升溫,不為司馬家降溫。
大一統的趨勢已經結束,兩漢四百年的統一,孕育著三百年的大分裂,人心已經思亂,不因劉備的勝利而轉移。
所以,靠譜的答案是這樣。
建安二十五年,劉備奪取關中,關羽圍殲曹仁,曹操憂懼而死。
次年,曹丕遷都鄴城以避兵鋒,調張遼徐晃狙擊關羽,東吳北伐,取合肥。
三年,漢獻帝暴卒,劉備稱帝,指責曹丕弒君。
四年,諸葛亮入關中,為丞相,上曰,孔明,吾之蕭何。
。。。
五十七年,漢光文皇帝劉禪統一北方,定都洛陽,史稱季漢。東吳投降,封歸義候。
五十八年,行九品官人法,諸葛瞻自殺以諫,上不聽。
五十九年,劉禪病逝,中山王劉理反,未幾,兵敗自殺。
六十二年,劉ABCDDQK依次起兵,史稱第二次七國之亂,幫凶有關A,趙B,張C,馬D。
六十九年,劉X奪取皇位,南匈奴劉淵以劉X少卑賤,胡婢所生,非先帝子,起兵,國號為漢,史稱北漢。
——————
三次更新完畢。【北周戰勝北齊分析】
1. 軍事力量 - 平分秋色
自五胡亂華起,北方各朝各國的政體的本質就都是部落聯盟制。北魏末期六鎮之亂後,已無所謂六鎮精兵,內部最大規模的精英部隊,乃是撲滅六鎮的爾朱榮的契胡部隊。高歡和宇文泰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參加了六鎮之亂,兩人都曾依附於爾朱氏,而都是利用了爾朱氏或爾朱氏余部的信任,得以分別挾天子以令諸侯。雙方一個據陝西的長安,一個據河北的鄴城,以河南的洛陽地區為焦點進行拉鋸戰爭奪,互有勝負。
2. 人口、經濟 - 北齊勝出
在北周滅北齊時,北周人口900萬,北齊人口2000萬,南朝梁的人口1200萬,而隨後南朝陳的人口只有不到300萬。北齊和北周均實行了均田制,北周同時還開創了府兵屯田制。當時全球氣候沒有異常,只在535-536年發生了一次寒潮,但對農作物收成沒有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所以雙方的農業收成,也就是人口和口糧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然而自古以來,河北山東就是鹽鐵生產中心,皆為北齊所有。同時北齊一直到孝昭帝都實行了開明的政策,因此可以依賴發達的農業、鹽鐵業等成為三足鼎立中最為富裕的國家。
3. 宗教 - 北周勝出
大乘佛教的傳播路徑是起於印度,經中亞,經五胡亂華得以在北方大肆傳播。大乘佛教的擴張性極強,是以,至北周武帝宇文邕時,北周總人口900萬,釋眾100萬,佔總人口11%。而北齊總人口2000萬,釋眾200萬,也佔總人口10%,寺廟總數4萬多。釋眾即免賦稅,又免兵役,所有收入均歸寺院賬下,國家財政及兵役得不到保障。宇文邕雖然信佛,但更重儒家,因此能夠頂住壓力實施禁佛(著名的三武滅佛之一)。「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而北齊直到被滅後才在境內施行了北周的禁佛政策。
4. 外交 - 平分秋色
北周北齊時恰逢突厥汗國的興起。北朝以來北方最大的威脅是同為鮮卑部落的柔然,六鎮的設立也是為了應對柔然。然而在北魏末期柔然在與更北方的游牧部落高車的戰爭中逐漸衰落,最後為西邊興起的突厥所滅。北齊的北方威脅是柔然、契丹、高句麗,均被文宣帝高洋擊敗。北周的北方威脅是柔然和西邊的鮮卑族國家吐谷渾,在柔然被高車削弱的同時,吐谷渾也在被南邊的吐蕃削弱。南朝被侯景蝗蟲一樣的叛軍掠過以後,到陳霸先稱帝時長江以南人口從蕭梁鼎盛時期的1200萬銳減到只有240萬。三年多的侯景之亂終結了春秋戰國1千年以來長江以南建立起來的繁榮文明。北周和北齊雙方因此可以說均沒有什麼外患。
5. 戰略 - 北周勝出
北齊和南朝梁均被侯景之亂所擾。而北周由先前關中的立錐之地,利用南朝混亂,搶得了四川和江陵地區。
6. 最關鍵的因素:政治 - 北周勝出
北齊和北周一個代表了六鎮中的河朔鎮軍閥集團,一個代表了武川鎮軍閥集團,兩邊主力均是鮮卑各部落。但不同之處在於,高歡剛死,作為其最大軍事同盟的侯景就反叛其子高澄。高家隨後基本是依賴本部落的力量,以及少數鮮卑部落(比如唱「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車人斛律金)的支持得以維持。即便是本部落,從北齊皇位的替換過程就可看出,部落內部矛盾重重。一開始至少還是明主替明主,但從高湛開始就變成了被寵壞的小兒子的故事套路。
反觀北周,西魏時設立八大柱國將軍,稱八柱國。八柱國中,漢族四人,其中李虎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弼是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鮮卑人四人,其中宇文泰是北周開國君主,獨孤信長女是北周明帝的明敬皇后,四女為唐高祖李淵之母,七女為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八柱國下屬十二大將軍,其中鮮卑族九人,漢族三人,其中楊忠是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李世民的長孫皇后的父親是隋朝名臣長孫晟,而長孫氏乃是北魏宗室拓跋氏的支系拔拔氏的漢名。楊貴妃亦是隋朝的宗室。由此可見,武川鎮集團打破了鮮卑貴而漢人卑的傳統,將北方重要的漢人門閥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等拉入進來。周隋唐三朝的本質都是關隴集團的鮮卑族和漢族軍閥們輪流坐莊而已。軍閥間相互通婚,互相扶持,一榮俱榮。
清人趙冀二十二史札記指出「周隋唐皆出自武川」,陳寅恪提出「關隴集團」和「關中本位政策」的概念。北周的背後是團結的武川鎮軍事集團,宇文氏只是擁有軍事實權的軍閥集團內部推舉出的代表人。「關中本位政策」的概念是:把全國三分之二的兵力集於關中,使地方無法與中央對抗,因此操持關中主權的政府,便可控制全國。
【蜀漢沒落分析】
不一一列舉諸多數據,只說一條,類似於北周與北齊的。
蜀漢實行中央集權的法治,而不是依賴當地門閥世家的勢力。並且,諸葛亮是琅邪諸葛氏在南陽的分支,也就是融入了荊襄一代的世族圈。他死後蜀漢所信賴並倚重的軍政要員,如出師表中舉薦的蔣琬、費禕、向寵等,全都是中期加入劉備陣營的荊襄世族,而劉璋留下的四川世族們沒有機會得到重用。董允祖上雖然是益州巴郡,但其父董和也是荊州南郡人,隨劉備回遷入蜀,其實也是荊襄世族。這種不依賴佔領地門閥士族的行為,在普遍實行察舉制和九品中正製作為官員任免制度,尤其是軍事上普遍實行部曲制度的東漢三國時期,算是標新立異的一朵奇葩。這使得掌握實際地方農礦工商和軍隊的當地士族反而無法獲得中央的重用。
反觀曹魏和孫吳,中央無一不向地方低頭以換取財政和軍事支持。曹魏對地方門閥的妥協以及依賴尤其過分,反而導致河內司馬氏的坐大逆襲。孫吳的隕落也是從孫皓在中央集權上逐漸強勢開始的。吳郡陸氏的陸凱家遭集體流放,這實際上是給孫吳的門閥們殺雞儆猴。因此西晉內部才最終得以達成伐吳的共識。
中國古代戰爭的決勝因素往往是後勤的勝負,而不是某幾次戰役的勝負。在一次戰役後,戰勝一方必須取得當地世族的支持,才能有能力繼續在下一場戰役前維持人員、食物、物資的供給,以此步步為營。而政權的維持亦是如此,只有長期倚賴地方門閥,才能得以不間斷的財政收入和人才補充。
中國的門閥文化,北方被削弱於西晉的永嘉之亂,北魏的河陰之變,南方被削弱於蕭梁的侯景之亂。然而門閥大規模的被請退出歷史舞台,來自於隋朝啟用,尤其是武則天大力貫徹的以科舉制替代九品中正制的人才提拔制度的改革。之後,門閥世家集團逐漸被地主集團所替代。唐代初年,關中本位政策依然得以實施,因此只有中央革命能獲成功,如武后奪權。然而,唐玄宗時,在邊鎮設立節度使兵鎮,使得關中本位政策受到破壞,終於導致安史之亂爆發以及後來的黃巢之亂等。該回答是針對排名第一的答案的評論,請先閱讀排名第一的答案。
------------------------------------------------------------------------------------------------------------------
排名第一的答案前半部分都說的挺好。在宋以前,經濟重心依然在北方,關中開發時間早,擁有潼關之險,又處在第二階梯上,俯視關東,退可自保,進可圖天下。如果又有巴蜀這個易守難攻,生產力爆棚的大後方,那就是如虎添翼。
但其後半部分說到蜀漢有很多次機會得天下有點不同意。即便是勝算最大的關羽取襄陽,劉備出秦川的那次,也只是隆中對里一個設想罷了,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且是在關羽沒有和中央聯繫的情況下擅自進行的軍事行動。我太祖武皇帝曾評價這樣戰略是「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古代通信手段落後,如果有一線作戰失利,那樣會使得另一線的壓力驟然增大卻不能提前得到消息,最後只能是孤軍深入,全軍覆沒。
所以如果劉備真正可以考慮的戰略是讓關羽固守荊州南部,只是作為一個原料和兵員產地。而親自率兵出秦川,下關中。但這需要很長時間的厲兵秣馬和曹魏集團在關中的用人失誤才有可能實現。劉備打下漢中,其糧草從成都等地轉運長達千里,而且沒有來得及在漢中進行屯田,怎麼可能再立即支持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漢中之於關中和隴西,地勢較低,要翻閱秦嶺,本身就處於不利位置,所以劉備想要成功,只能期盼對手犯錯誤和運氣。
至於北伐,更是諸葛亮以戰維持穩定,凝聚人心的一種手段,連他自己都不抱太大希望。僅以巴蜀一州之地對抗天下,就算是蕭何再世,也不可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令人敬佩,卻不是一個領導者應該學習的。
蜀漢的命運從曹操攻破馬超,佔領關中隴右且選擇曹丕作為加班人的時候就決定了。怪只怪諸葛亮出生的太晚和劉備前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東奔西逃。此誠天命也,非人力所能及。不過也正是因為蜀漢集團普遍的壯志未酬,也使得他們具有悲劇英雄的獨特魅力。齊梁周的三國故事精彩紛呈,絲毫不遜東漢末年的三分天下。
如果要把南北朝三國(後三國)一一映射到更為人熟知的魏蜀吳(前三國),那麼雄踞中原兵多將廣的北齊相當於曹魏,地偏人少草創艱難的北周相當於蜀漢,南梁毫無疑問傳承同為六朝之一的孫吳。
本答的基本觀點是:戰爭歸根結底拼的是國力,農耕時代國力約等於土地,從三國版圖疆域變化可窺一二。
北齊北周的前身東西兩魏前後五戰,將星閃耀英雄輩出,也互有勝負,戰勢慘烈、無常多變,高歡宇文泰也都曾差點兒殞命陣中。
此時的南梁國力很強的,江表五十年無戰事,鼎盛時期蕭衍坐擁荊州、益州、揚州,相當於前三國孫劉兩家的地盤抗衡北方。
玉璧城下吃癟的高歡病亡,侯景舉河南之地作亂,被高歡兒子高澄運籌帷幄殺敗南投蕭梁。侯景禍亂江南打破了三國間原有的平衡,蕭老頭餓死台城,南梁土崩瓦解,南朝二等公民陳霸先趁亂建國,南北朝高門如神話一般,陳霸先能建立起陳朝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惜陳朝勢力範圍被大大削弱勉強自保,南朝基本退出爭霸舞台。益州被宇文泰蠶食納入版圖,佔據了逐漸恢復生產的關中加戰事相對較少的益州,黑獺從此坐強坐大。
彼時的北齊在做什麼呢?高澄改朝換代前夕遇刺,高洋兄終弟及繼續篡位成功,無暇趁亂南顧再分一杯羹,國力不進反退,北方戰場上的北齊逐漸由攻勢轉為守勢,北齊後來的君主越來越不爭氣,斛律光、楊愔、蘭陵王等優秀人才相繼窩囊地死於漢人鮮卑的內鬥,昏君中的戰鬥機高緯上位,終於被周師入了晉陽。
最後回來說說劉皇叔的蜀漢,如果照宇文北周的方子抓藥,諸葛丞相也應該爭取形成益州加關中的格局,再圖謀碾壓另外兩家。實際上諸葛丞相終其後半生也一直這麼做的,祁山出了N次,可惜,沒成。另外得補充一句,晉庭衣冠南渡之前,南部大開發搞得很差很差,蜀國有效領土的確很可憐。看了這張,就能知道丞相為何「出師未捷身先死」。天命這東西不由得不信,不僅自己需要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懈,還得指望對手出狀況、不爭氣才行。
北齊繼承了秦漢以來中國社會形態演進的一切BUG。而北周是另起爐灶打造新的形態。
陛下今特持王力,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簡貴賤,何得不怖!
-----但使百姓得樂,朕亦何辭地獄諸苦!
並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只想感嘆倘若北周孝武帝和周世宗能夠假以天年,就沒有隋文宋祖什麼事了吧,中國的歷史進程應該也會大大不同吧。巧合的是,這兩位還都是用周作的國號,冥冥之中是否真有天意,東西周已享國八百年,已用盡了這個國號的氣數
北齊一群嚴重施虐狂重度精神病患者當皇帝,再大的優勢也不行啊。高澄,高洋,高湛,高緯都是什麼貨色。
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
雖說這些東西玄而又玄,但也多少有些靠譜的。高王和魏帝之爭,魏帝西奔。這件事很重要,因為牽涉到正統問題,在位的皇帝本身就是意義,比起高王后來擇而另立,可說宇文已站在道德高地,此可謂天時也。要知道北魏皇室那時候尚未完全衰落。
天時不如地利,關隴那真是帝王之資。八百里秦川,雖說北有游牧,西有吐谷渾,南有大梁,東有死敵。但是咱也是有高山大河為阻,還有幾個一夫當關的地,得瑟得瑟也正常,了不起學大秦開關延敵,關東五國都是小菜,更何況手底下的兵跟你們半斤八兩。正所謂得隴復望蜀,就是嘴裡的肉。我出的去,你進不來。
地利不如人和,這才是最重要的。改兵制,改漢姓。改兵制增戰力,調動積極性。改漢姓更是高招,想想滿清的抬籍入旗,團結各個階層民族同胞,短時期內凝聚力空前。在說就是分蛋糕了,你一塊我一塊,給你們分完,剩下的都是老子的了,參考獨孤信和侯景同志,在團結同志方面,老高家還是差一點啊。再說繼承人,高王的一群兒子,他們的精神健康,讀歷史的大家都應該知道點,老大生活作風很成問題,掛的還早。老二前期是影帝,後期是行為藝術家。後面幾個都很銼,還命短。其實北周后來的接任者也很刺激,可是人家畢竟比高家靠後點,沒辦法。
其實,要我說最重要還是運氣啊。
高王不止一次能把宇文給收拾了,可偏偏都跑了,一會想裝逼抓個活的的,一會手下想多撈點戰功,開個諸葛戲孟獲。手下小弟賭氣,害死了大將高敖曹。長子那邊後院挖自己的牆角。上前線吧,石頭縫裡又蹦出個姓韋的,大軍屯于堅城之下,泰山壓頂都沒壓爛。只能風蕭蕭兮了……給兒子留個慕容紹宗吧,還出了交通事故……
如果當年自己狠一點,魏帝也就跑不出去了,如果那個軍令不出事,西邊的軍權也到手了,如果當年沒有想裝逼,那個黑傢伙也抓住了,如果當年手下靠點譜,那個人該抓住兩次了,
如果我還能多活個十來年……
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觀點,宇文周實行了「關中本位政策」,力圖在文化上團結起來:如實行改郡望、賜胡姓,府兵制,行周官等等。另外,還取得了今四川地區,實力大大增加。
而北齊,一般認為它沒有處理好民族關係(胡漢衝突一直以來都被解釋為北齊的重要線索),加上官吏的腐敗等等原因,導致了最後的滅亡。(不過此點還有待討論)
可參看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以及他的講稿,呂春盛《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之考察》。
如果高洋之後,有幾個正常人當北齊皇帝的話,北周可能沒戲……
北周最弱不知所云,關中天下第一王業之基,巴蜀霸業之資,江陵使建康不得安寢。
東西大戰,關中難入,前後喪勇將並甲士數萬;王思政築玉璧,齊人不能越,齊神武頓兵城下數十日,智窮力盡,退兵身死;神武死而侯景亂河南;梁內亂,周人取江陵自實;這時候,齊人優勢沒那麼大了,而且防守的一方天然佔便宜。
接著對峙期間,齊人策略不對,很可能有效的政策又因人而廢:盧叔虎曰:"人眾敵者當任智謀,鈞者當任勢力,故強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貧。今大齊之比關西,強弱不同,貧富有異,而戎馬不息,未能吞併,此失於不用強富也。輕兵野戰,勝負難必,是胡騎之法,非深謀遠算萬全之術也。宜立重鎮於平陽,與彼蒲州相對,深溝高壘,運糧積甲,築城戍以屬之。彼若閉關不出,則取其黃河以東,長安窮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萬以上,不為我敵,所供糧食,皆出關內。我兵士相代,年別一番,穀食豐饒,運送不絕。彼來求戰,我不應之,彼若退軍,即乘其弊。自長安以西,民疏城遠,敵兵來往,實有艱難,與我相持,農作且廢,不過三年,彼自破矣。"帝深納之。又願自居平陽,成此謀略。上令元文遙與叔虎參謀,撰《平西策》一卷。未幾帝崩,事遂寢。
還有,周人據有雍梁,陳人不得進,與齊爭於徐淮;周人復結好柔然、突厥,使禍齊。
又,北齊是六鎮反漢化的鮮卑權貴和別無選擇的山東河北河南胡漢各族豪強聯合建立之勉強維持的政權,內部矛盾重重,高氏皇族內部,皇權和外朝,官員和勛貴,胡漢,文武,等等,鬥爭比較激烈。
最後,周武帝拋棄了從洛陽進攻的策略,大膽入河東、逼晉陽,與齊人決戰,一戰覆滅齊軍主力,給北齊中央政權造成毀滅性打擊。
別的答主提到從政治文化到經濟的主要問題,我就說幾句玄的。
所謂玄
說迷信一點,北齊王族不積陰德,活著時只知道作死,不僅坑自己也坑子孫。
說科學一點,大概是家族型基因缺陷。
除了奠基人高歡活了四十齣頭,子孫壽命如下(引用自網路)
文襄帝高澄:38歲
文宣帝高洋:30歲
孝昭帝高演:26歲
廢帝高殷:16歲
武成帝高湛:32歲
後主高緯:21歲
幼主高恆:7歲
平陽靖翼王高淹:33歲
彭城景思王高浟:32歲
上黨剛肅王高渙:25歲
襄城景王高淯:25歲
高陽康穆王高湜:22歲
馮翊王高潤:32歲
漢陽敬懷王高洽:13歲
河南康獻王高孝瑜:26歲
廣寧王高孝珩:38歲
河間王高孝琬:25歲
蘭陵忠武王高孝瓘(高長恭):32歲
安德王高延宗:33歲
南陽王高綽:18歲
琅琊王高儼;14歲
這樣的壽命是一方面,精神問題的記錄更加誇張
以下內容來自豆瓣
豆瓣小組
精選 文化 行攝 娛樂 時尚 生活 科技
《講講歷史上美貌與重口味齊飛的北齊高家精神病皇族 》
作者: 熊島主莫爾蒙(Winter is here,Your Grace.)
來自: 熊島主莫爾蒙(Winter is here,Your Grace.) 2017-08-01 12:24:14
--------
因為是在網上看到的很多料,所以可能下面的內容有部分野料+傳聞,也許不是歷史的真實全部,僅供娛樂參考,么么噠。
--------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割據政權,皇族姓高。577年被宿敵北周(宇文氏)攻滅,享國28年。北齊素有禽獸王朝之稱,留給後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殘暴的皇帝以及著名的《北齊律》。高洋一向喜怒無常,荒淫殘暴,對於法律似乎興趣很大,在他執政期間制定了著名的《北齊律》,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對後世中華法系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儘管高洋在史書的記載中以殘暴古怪的形象出現,但高洋對中國律典體系的形成是貢獻卓著的。
家譜如下:
--------------------------------------
→建立北齊前(未稱帝):1號 — 神武帝 高歡(52歲)
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的實際創建者。3個兒子都是皇帝。2號 — 文襄帝 高澄(29歲),1的長子。高長恭他爹!
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
劃重點:給老爹戴綠帽
高歡有個小妾,名叫鄭大車,高澄時年14歲,也就相當於初二的小男生,跟自己的後媽亂倫。
高歡知道了,當然是原諒他們啊,鄭大車給高歡生下第十四子,為北齊馮翊王高潤。---------------------------------------------
→建立北齊後(歷經六帝):3號 — 文宣帝 高洋(31歲),1的次子。
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550年(21歲時)即帝位。國號齊,建都鄴城,史稱北齊。
喜怒無常,荒淫殘暴。
劃重點:高家唯一的醜人,精神分裂的暴虐皇帝(高家精神病的小高峰,高家殘暴基因的大家)
(1)裸奔。癖好裸奔,喜歡在街道裸露身體。他不僅裸奔,還奔出花樣來,常常塗脂抹粉,穿著婦女的衣服在大街上招搖過市以此取樂。
(2)殺人取樂。高洋在金鑾殿上設有一口鍋和一把鋸,每逢喝醉了酒,必須殺人才能快樂。而他從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殺人。親手鋸死薛嬪姐姐,砍下薛嬪的頭,把人頭藏到懷裡參加宴會,又從懷裡把她的屍體掏出來肢解,用腿骨做一個琵琶,一面彈一面唱:「佳人難再得。」
(3)屠殺宗室。下詔將前朝宗室全部殺死。
(4)荒淫。高洋的皇后姓李,她姐姐是魏親王元昂的妻子。高洋找個借口,召元昂進宮,用亂箭射死。李姐設置靈堂祭奠元昂,高洋假裝前往祭祀,在元昂靈前把李姐XX了。
還招納大批婦女進宮,供自己和親信日夜放縱。他挑選精壯衛士數百,讓這批兵士輪X自己的女親戚們,以為笑樂。4號 — 廢帝 高殷(17歲),2的長子。
被5發動政變所殺。5號 — 孝昭帝高演(27歲),1的六子。
唯一德才兼備,可惜命短,即位翌年,因墜馬事故重傷而死。
26歲政變殺4,27歲墜馬,為了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傳位給6。6號 — 武成帝高湛(32歲),1的九子。
仍殺高百年。傳位於7,酒色過度而死。
喜歡淫人妻子,而且尤其偏向於本家親戚。高湛剛一即位,就QJ了自己的嫂子高洋的皇后李氏。後來他又相繼娶了高洋幾個側室偏妃,顯示了他們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高湛對哥哥的妻子們愛不釋手,但是對幾個侄子卻橫豎看不順眼,一個個都亂棍揍死了事。
劃重點:老婆胡皇后最後當妓女。7號 — 後主高緯(21歲),6的長子。
最後傳位8。
劃重點:天才的神經病者(高家變態行為的集大成者)
(1)窮奢極欲。狂修宮殿,大興土木工程。高緯所養的狗馬鷹都有和郡守一樣的名號,還得食祿。喜歡cosplay成乞丐,向人行乞,以作為笑樂。仿造民間市場,自己一會兒裝賣主一會兒裝買主,忙乎不停;仿建一些城池,讓衛士身穿黑衣模仿羌兵攻城,他用真正的弓箭在城上射殺「來犯」的「敵人」。
(2)玉體橫陳。有絕世美妃馮小憐,高緯最寵愛的女人,與大臣們議事的時候也常常讓馮小憐膩在懷裡或把她放在膝上,甚至讓馮小憐裸體躺在朝堂上,以千金一視,讓大臣都來一覽秀色。「玉體橫陳」的典故由來。
(3)殘暴昏庸。寵信奸臣,樂人曹僧奴的兩個女兒被選入宮,大女兒因不善淫媚,被高緯剝碎麵皮,攆逐出宮。8號 — 幼主高恆(8歲),7的長子。
----------------
6個皇帝依次是:
1、高洋
2、高洋的長子
3、高洋的六弟
4、高洋的九弟
5、高洋的九弟的長子
6、高洋的九弟的長子的兒子
-----------------
其他北齊名人
1、第一淫後胡太后:不做太后做妓女,也快活
胡太后是6號高湛的皇后,高湛在位期間,擁有多位情人,北齊大臣和士開便是其中之一,高儼設計殺死和士開,胡太后從此不再過問後宮、朝中之事,只顧與一批和尚通姦淫樂。北齊為北周所滅,而胡太后未被俘虜而被趕出了皇宮,竟然拉上兒媳穆黃花(即高緯第三任皇后),一起做起了妓女,外加「前朝太后」的金字招牌,使得她們的生意異常興隆,嫖資一漲再漲還是應接不暇。2、北齊唯一的清流:蘭陵王高長恭
高長恭是2號高澄的四子,邙山之戰,高長恭為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入周軍包圍圈,直至金墉城下,成功替金墉解圍,高長恭在此次戰中威名大振,士兵們為此戰而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後因「國事即家事」招致北齊後主高緯記恨,於武平四年(573年)被後主高緯賜死。時年僅33歲。死後北齊朝廷追贈為太尉,謚號武。
以上來自百度百科/文庫等。
-----來自評論里的貢獻,某崖論壇有個科普貼《借於麻麻的《女相》八一八「帥哥成群、高智商低情商、亂倫淫虐」的北齊皇室》,借於麻麻的《女相》八一八「帥哥成群、高智商低情商、亂倫淫虐」的北齊皇室_娛樂八卦_天涯論壇_天涯社區
----剛百度蘭陵王,第一個出現的是蘭陵王出裝,好想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72年北齊區劃(此圖與上文均來自豆瓣社區)
別說平均壽命問題,當時平均壽命雖然低但是還不至於只有這麼一點
渤海高氏號稱士族名門
那我們來看看同為士族的南朝名門男(南)蘭陵蕭氏
蕭衍86歲高壽,後世子孫千年不息,唐一朝八葉傳芳,蘭陵蕭氏諸相莫不是高壽
歐陽修總結
梁蕭氏興江左,實有功在民,厥終無大惡,以浸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後裔。自(蕭)瑀逮(蕭)遘,凡八葉宰相,名德相望,與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也有。
舉個例子
《唐代大學問家陸善經評傳——「六相隱平江」揭秘之二》
陸善經,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官宦之家,其先祖為晉太常卿陸始,高祖敬是大唐蘇州剌史陸孜的哥哥。大約生於武則天久視(700)年已前,曾在河南府做倉曹參軍,但做官非其所長,做學問才是他追求的目標。幸好其命好運好,先後遇到多位貴人,為他後來施展才華,遍注群經,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陸善經所遇的第一個貴人叫蕭嵩。蕭嵩是渝州長史蕭 瑀的兒子,此人長得英俊瀟洒,相貌堂堂,特別長得一副美須髯。當時做洛陽尉的陸象先,是宰相的兒子,也以相貌出名,有很多粉絲,士人爭相與他交往。有個叫百般榮的相士非常善於看相,這個人看到陸象先時陸說:「您十年之後,會貴極人臣。但不如蕭郎(指蕭嵩),他將來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子孫發達,滿門富貴。」後來,蕭嵩果然仕途通達,開元初年,便升到中書舍人。不過,有不少人說他是繡花枕頭,沒有什麼學問,並不看重他,只有姚崇非常欣賞他,說他有遠見。不久,蕭嵩由刺史升為尚書左丞。開元十四年,他便以兵部尚書領朔方節度史,開元十七年,進兼中書令。
此間這一句
原文如下
「陸郎十年內,位極人臣,然不及蕭郎,一門盡貴,官高多壽。」
從事實結果來看
子
蕭華,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襲爵徐國公。
蕭衡,官至太僕卿,娶唐玄宗之女新昌公主。孫
蕭恆,蕭華之子,官至殿中侍御史。
蕭悟,蕭華之子,官至大理司直。
蕭勘,蕭衡之子。
蕭復,蕭衡之子,官至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蕭巽,蕭衡之子。
蕭升,蕭衡之子,官至太僕卿,娶唐肅宗之女郜國公主。
蕭鼎,蕭衡之子,官至蜀州別駕。
等重孫
蕭俯,蕭恆之子,穆宗朝宰相,拜同平章事,官至左僕射,襲徐國公。
蕭仿,蕭悟之子,僖宗朝宰相,拜同平章事,官至司空,封蘭陵縣侯。
等
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
關中之地,中華之龍脈
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宋以前從西向東打都是勝多負少的,北周也不算特例。
諸葛亮的北伐,實際也是想先下隴右,再舉高臨下圖謀關中。
話說高家內部那樣的奇葩折騰要得勝也很難吧……我記得柏楊在資治通鑒里說北朝高歡生了一窩禽獸,南朝蕭衍養了一窩強盜。這樣的統治者,佔多好的地盤也沒有什麼優勢。
關中地勢險要,自古是稱王之地。劉邦,苻堅加上後來的李唐。北齊一家精神障礙患者自己玩死了自己我還能說什麼
推薦閱讀:
※宇文泰為什麼被稱為北周太祖?
※隋文帝代周時,為什麼鮮卑人當時沒有強烈的反抗呢?
※為什麼北周武帝誅殺宇文護兩年後又下詔恢復宇文護及其諸子原來封爵,並追加宇文護謚號為「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