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早期犧牲農業發展重工業是正確的選擇嗎?
對蘇聯而言
馬克思預言發達工業國首先進入社會主義,結果是世界金字塔底層的國家的勞動者不堪忍受壓迫首先造反了。
先發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極強的擴張性。對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不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工業化,就可能被屠滅。
生產力水平在那裡,剩餘產品的總量在那裡,鄰國的武力威脅在那裡,這些都是硬設定。
時不我待,跑步進入工業化社會,農村的負擔可想而知。
**************************************************
有人非要說有更好的工業化的模式?哪個列強走出來了?
列強,哪個國家不是一路血路走過來的?本國人的血、敵國人的血、殖民地人的血、奴隸的血、戰場上的血、工廠中的血、農田中的血……
英國?全世界掠奪,國內愛爾蘭損失1/4的人口。首相皮爾辭職,辭職就不餓死人了?
法國?世界第二先發國家。工業革命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沒完沒了的革命,期間拿破崙戰爭試圖轉移矛盾,最後鬧出來巴黎公社,你以為是法國人吃飽了撐的?
德國、日本,普法戰爭、甲午戰爭,都發了大財。以戰養戰,多少青年戰死沙場?最後毀於戰爭。就是這樣,日本國內年輕女孩子活不下去,去南洋賣淫。現在雖然工業化了,但是深受美國控制。
美國?印第安人哪裡去了了?種植園中黑人在幹什麼?南部為什麼要獨立?北方為什麼要武力壓服南方?不就是代表農業利益的種植園主不堪忍受代表資本家利益的聯邦政府的統治,不願意工業化嗎?
學韓國,學台灣,你想賣身,有人買嗎?
蔣介石對美國那麼服服帖帖,美國給了他什麼?傾銷的商品!二戰結束,美國的多餘產品需要市場,於是就傾銷給中國。當時就是沒有中共,中國國內也已經經濟崩潰了。如果美國當時像後來扶植台灣、韓國一樣,大量投資,幫助蔣介石實現工業化,讓農民變成工人,讓失業的工人有就業的機會,蔣介石至於被攆出大陸,倉皇逃亡嗎?
更好的模式,吃得燈草灰,放得輕巧屁!
後人享受著工業化的成果,指責前人走過的路血跡斑斑。當時這麼走,可以更順一些,當時那麼走,可以少被石頭絆一下。這些人都是事後諸葛亮。
英國貴族、法國大臣、德國宰相、日本首相、美國總統、蘇聯總書記、國王、皇帝、天皇、資本家、大地主、種植園主、政治家、人民委員、政客,都是煞筆,都不如你們聰明,都非要選這種血跡斑斑的路。
*************************************************
揭秘愛爾蘭世界最大閑置監獄-樂途旅遊網
這個博物館我去過。馬鈴薯饑荒的時候,人滿為患。
愛爾蘭大饑荒_百度百科
愛爾蘭大饑荒,俗稱馬鈴薯饑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0年間的饑荒。在這5年的時間內,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
知道1845年-1850年是什麼年代嗎?是英國打贏了鴉片戰爭、稱霸世界的年代。當時英國是日不落帝國,國際地位類似今天的美國。
許多愛爾蘭人不甘心餓死,鋌而走險,於是就進了監獄。窄小的囚室,能囚禁20多人,擁擠不堪,屋裡所有的人不能同時坐下,更不用說同時躺下。有人坐下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必須有另外的人站著。室內空氣污濁,沒有基本的衛生條件。他們的孩子則在外面餓死。
那些試圖反抗英國政府的人,則在後院被集體槍決。
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愛爾蘭是其直接領土。英國統治下,其他殖民地老百姓過的什麼日子,可想而知。
英國本島的勞動者,是不是生活得更好一些呢?《霧都孤兒》之類的文藝作品不提,看看寫實報道: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恩格斯.pdf
應該說,比殖民地人略好,但是也相當凄慘,營養不良、衛生環境惡劣、早衰、童年勞動、成年失業、壽命短暫、男盜女娼。雖然這樣,還是有大批人口湧入城市,因為他們在農村實在活不下去。
還有一些人,在本島實在混不下去,就去海外禍害其他國家的當地人。絕大多數生活艱難,個別混得不錯,比如:
到處挑動戰爭的鑽石大王:
塞西爾·羅得斯_百度百科
火燒圓明園中和僧格林沁交過手的英國代表:
巴夏禮_百度百科
這些人的富貴,來自對外侵略、殖民,他們自然不敢寂寞。與之對應的,是當地人遭殃。
這種狀況直到上世紀初還是如此:
《巴黎倫敦落魄記》奧威爾.pdf_微盤下載
沒錯,就是寫《1984》和《動物莊園》的那位奧威爾。
這是英國工業化走過的路。
須知,當時英國有先發優勢,佔有地球陸地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金字塔頂尖,可以掠奪殖民地,掠奪資源,搶佔市場,壟斷技術……有這樣的優勢,支付的代價尚且如此,其他國家可想而知。
英國有這樣的優勢,尚且如此,作為後發國家,你怎麼能保證你比英國走得順?
那些認為工業化太殘酷的人,是否想過工業化過程中相對領先的國家如何對待落後國家的土著居民?
須知,加拿大、美國、澳洲、南非、印度人,原先是不講英語的人,南美原先是不講西班牙語的。
那些土著居民哪裡去了?
《我的奮鬥》之中,希特勒要如何對待劣等民族?日本人要如何對待「支那人」?二戰以後也一樣,美國人如何對待越南人?
叢林世界,想活下來,只有比對手更快工業化。
如果你們能羽扇綸巾罵退百萬兵,工業化就是罪大惡極。如果你們不能,還是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對前人的犧牲心懷感激,珍惜現在工業化的成果比較好。
不得不說,有相當的一批人,既不想承擔工業化的代價又不願被屠滅。他們除了耍嘴皮子,甚至缺少基本的思維能力。
這樣的人是愚蠢而短視的。
這種人,在先發工業國殖民者的眼裡,純屬智商不及格的劣等人。沒錯,直到上世紀中葉,白人優越論,仍然是先發工業國的主要理論。按照這類理論,白種人應該統治世界,亞非拉國家的有色人種和東歐不太純的人種,是劣等人,應該被統治,被壓縮人口數量,或者被屠滅。
他們能存活至今,幸虧當年蘇聯的工業化。
不然,德日在蘇聯會師,兩大法西斯聯手瓜分歐亞大陸,這種人不是被日本人當馬路大,就是被納粹做肥皂!
我就說一句話:即使大量人民的犧牲是工業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任何一個有基本良知和底線的人都至少應該心懷愧疚和感激地看待這段歷史,而不是把上百萬人的非正常死亡看作理所應當。
我看到了一群偷換概念的詭辯家。
犧牲農民的利益和犧牲農民的性命是一碼事?
給口飯吃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了?
大躍進大鍊鋼鐵破壞環境破壞生產,鬧饑荒屍橫遍野所以工業才能發展起來?
集體農莊成片成片餓死農民是發展重工業的必要條件?
蘇聯打贏二戰靠的是餓死農民?
工業化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成為城市工業的新生力量。現在你把人餓死了,誰來打工?
除了某主義陣營外,有幾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是靠犧牲人命發展重工業的?人家那是剝削人的血淚史沒錯,但不是餓死人的血海史。
犧牲農民的利益或許是早期發展重工業不可避免的,但犧牲農民的性命是早期發展重工業所必須避免的!
蘇聯僥倖不亡國就該燒高香了,還在這兒吹牛B,洗洗睡吧。
===================================================
評論區某些人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如我所料一樣低下,講的再白一點吧,沒說不讓你犧牲人的利益,是不讓你犧牲人。
寫這篇回答的初衷是看到這個問題下面很多人把犧牲農業和犧牲農民混為一談,把犧牲人的利益和犧牲人的性命混為一談,把犧牲農業是發展早期重工業的必要條件和犧牲農民的生命是發展早期重工業的必要條件混為一談。
一個農業國要工業化,沒有海外殖民地,只能靠剝削農業部門來積累原始資本,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由於錯誤的方針政策,把農民剝削死了,這就是犯錯誤了,這並不是說在道德上犯錯誤,而是在工業化方針上犯錯誤。為什麼這麼說呢?所謂的工業化,並不是說我搞到一筆錢就可以甩開膀子幹了,農民死絕了無所謂,反正錢到手了。不是這樣的。
生產有幾個要素,資本、人力、原料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你生產出來的產品必須要有市場。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不存在這些問題,反正有殖民地,不愁原料,不愁市場,但是中國和蘇聯沒有,所以我們只能把農業部門當作殖民地。有了殖民地以後你要怎麼做呢——
第一,你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趕到城市裡,趕進工廠里,這樣你才有產業工人。就像英國的圈地運動。你把農民餓得半死不活沒關係,但是你要是把農民餓死了,那麼你哪來的產業工人?
第二,剪刀差是什麼意思?低價買你的低級產品,加工後再高價賣給你高級產品,這就叫剪刀差。工業部門剪農業部門就叫做工農業剪刀差。農民窮一點沒關係,只要人沒死,多少都能剪一點,但是農民死光了你剪誰去?你產品賣給誰?你哪來的剪刀差?
記住:在早期工業化中,人和資本是同樣寶貴的資源,浪費資源就是犯罪。(其實現代工業化也是一樣,後發的新興國家無不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做起)
所以,像蘇聯和中國早期過度壓榨(其實這樣說也不準確,更多的是思想路線上的錯誤)農業,把農民成片成片餓死的做法,其實是拖了工業化的後腿。我們不能以後來的工業成就來肯定前面的錯誤。另一方面,我們要向工業化的先驅們致敬,因為他們在國家錯誤地犧牲了農民的命(原諒我必須這麼直白,因為要照顧到某些人的理解能力),自己給自己增加遊戲難度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其實不用貼數據,用腳趾頭想想也該知道,從58年大躍進到三年自然災害,GDP明顯是走下坡路的,61年甚至增速達到-27.28%,為什麼呢?因為犯錯誤了嘛,農民餓死了嘛,經濟大滑坡嘛,工業部門沒地方剪刀差了嘛。對農業的剝削是一直存在的,中國的工業也的確是建立在農業殖民地的基礎上的,但你至少要保證老百姓有一口飯吃,你才能不斷剝削我,經濟才能發展。把人餓死了就是犯錯誤,就是沒好處,就是走彎路。這樣講夠明白不?PS:另外,正如我在評論區所說,本篇回答是為那些不承認前工業化時代有人權的人士量身訂做的,對症下藥。知乎現在有一種納粹式的理客中傾向,感覺犧牲人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覺得印度阿三沒死過幾千萬實現不了工業化真是天大的憾事。且不說犧牲人命來換取工業化是否合理,關鍵的問題是,犧牲人命對工業化並沒有任何幫助,沒有哪一種重工業的原料是人命,兩彈一星是科研人員的努力成就的,並不是餓死的農民成就的,重工業的建立是靠剝削活著的農民的利益成就的,不是靠死人身上刮下的屍油成就的,沒有哪一種工業化模式叫做「農民死絕式工業化」,如果說死X個農民能發展Y個工業,那問題倒簡單了,非洲兄弟分分鐘人海戰術趕英超美,脫貧致富,反正死亡率本來就高。能不能實現工業化是一個問題,犯錯誤餓死人是另一個問題,工業化的成功不是犧牲人命的結果,不存在因果關係,只存在智商的關係。
====================================================
7月7日更新
有一段時間沒再關注這個答案了,發現評論區依舊打得火熱。我不會關閉評論區,因為知乎就是讓大家自由討論的地方。不過,我總覺得討論問題應該在規範、邏輯自洽的前提下,具體到這個問題來說,
第一,前工業化時代人均消費水平低是事實,不論是農產品消費還是工業品消費,而工業化時代人均消費顯然是上升了許多。但是,這究竟是證明了「工業化過程中人命的犧牲是正確的」這個命題,還是說,這僅僅證明了「工業化比不工業化」好呢?
第二,農業生產力低下導致的死人與為了實現工業化過度剝削導致的死人是否是一回事?假如其他國家工業化過程中餓死人的比例低於之前農業社會時代餓死人的比例,那究竟是證明了「其他國家工業化也必須餓死人」還是證明了「其他國家工業化不須餓死人」?
舉例來說,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幕末時代,不但餓死人,且農民因為貧困還有各種不人道的殺嬰,至1868年明治維新前後,人口開始大幅增長。日本的工業化是從70年代開始的,在70年代,明治政府對農民課以重稅,甚至引發一百多次農民暴動。這中間有沒有死人呢?肯定是有的。直到80年代以後農民的負擔才逐漸減輕。這個過程與西方國家的工業化並無不同,在此期間,因為農民的負擔沉重,驅使很多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工廠成為勞動力。但關鍵是,這種剝削並沒有導致大規模的人口非自然死亡(參考國勢調査以前の日本の人口統計,裡面有明治以來詳細的人口數據,從明治到大正期間,人口是一直穩定增長的,未出現突然的大規模死亡)。而且,據學者研究,到了18世紀末,日本農民的平均生活水準反而大幅提升了。這個過程一是證明了「日本工業化以後的確比沒工業化之前好」,二是證明了「日本工業化過程中曾經犧牲了農民的利益」,但並不能證明「日本工業化必須犧牲農民的生命」。
我個人的觀點是,如果要證明「工業化過程中犧牲農民的生命是正確的」,最好應該是能證明「人口自然增長率非正常下降甚至變為負數」這個因素與「工業總產值增長」這個因素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相關性。另外,我覺得五十步和一百步真的是不一樣的,在關乎人命的問題上尤其如此。
看到這個答案里某些工業黨,突然想到兩個字,聖母。乍看起來很奇怪,這些人不是經常反對聖母么?那麼先讓我們看看聖母的定義:
一些人對於「聖母」的敵意是源於何處? - 知乎用戶的回答我們不討厭聖母,我們只討厭慷他人之慨的聖母。
一些人對於「聖母」的敵意是源於何處? - 喵星星的回答
因為聖母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而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所以,你們大可以談在遊戲里如何餓死農民稱霸全球,也可以繼續搞「電車難題」這種詭辯。我無意反對,只想多問一句,換你去死可以么?我支持轉基因,不單是因為我學過生物,更因為轉基因支持者能做到身體力行,他們毫不介意自己吃轉基因。同樣,如果你們這些人今天能把全家口糧和收入上交國家,我明天就可以皈依所謂「工業黨」。否則,如果你們只是想讓農民去死,讓自己過上好日子,那我只能稱你們為聖母。
要對農業徵稅以補貼工業與基礎設施,有供銷社足矣,根本不需要干涉農業生產組織結構,因為流通和銷售環節的徵稅效率遠高於後者;
土地再分配本身問題不大,但不需要殺地主、富農,完全可以用國家土地贖買的方式,社會不需要為此付出太高的代價,如此可以保留很多社會資本;
發展工業本身沒什麼問題,甚至發展重工業本身問題也不大,可與農業政策犯了同樣的毛病,過於干預微觀組織結構和資源配置,不明白一般情況下,產業補貼優於改變產業微觀所有制,降低產業稅率優於產業補貼;
當年的經濟學對發展的認知就是那個水平,索洛實證出效率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學術界開始關注交易成本和組織的邊界,弗里德曼等人修正消費函數(去年諾獎得主迪頓都還對消費函數有貢獻),已經是50年代末的事情了,那時候的微觀經濟學學術熱點是規模經濟,薩繆爾森這樣的經濟學泰斗都據此認為蘇聯會超過美國,學術環境上諾獎得主布坎南由於不同意政府干預經濟,在美國都被學術界排斥,不得不離校,因此當年的經濟學界對計劃經濟的局限性從理論和意識形態上都缺乏認識,對發展經濟學的修正是很遲的事情了;
學術界尚且如此,政治家們制定政策自然相當程度上是靠主觀直覺,眼睛看到中美的差距是汽車,於是就大鍊鋼鐵,全然不知道消費(收入)約束、消費和儲蓄關係之類的經濟學知識,更別說最優稅率之類知識被重視都是80年代的事情了,認為徵稅(干預)之類的政策邊際成本是線性的,同時和普通人一樣低估了指數增長帶來的產業升級速度;
最後,肯定會有一群工業黨不知道我上面提到的組織結構、徵稅效率、社會資本、資源配置、產業補貼與稅收關係、低估指數增長的心理學基礎、索洛殘差、規模經濟、交易成本、組織邊界、布坎南、消費(收入)約束等等基礎知識,然後提各種鋼產量、公路(鐵路、橋樑)里程,呵呵~「你覺得蘇聯應不應該通過餓死農民來工業化」
「我認為應該」
「但是假如蘇聯需要通過餓死你來進行工業化,你願意去死嗎?」
「不願意」
「為什麼」
「因為社會主義需要我這樣的人去建設」
犧牲,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為了社區利益「犧牲」你全家是正確的選擇嗎?
日本為了大東亞共榮入侵中國、納粹為了國家強盛屠殺猶太人殘疾人同性戀反對派是正確的選擇嗎?為了解放地球,建設人間天堂,「犧牲」農民發展重工業是正確的選擇?
莫輕言犧牲,自我犧牲,無可阻擋。毀滅別人不叫犧牲,那是謀殺、屠殺、犯罪。
蘇聯大饑荒餓殺數百萬,農民反抗遭到紅軍炮轟槍掃,禽獸也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衣食父母。
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工具、手段。如果為了理想、完美社會,可以「犧牲」農民群體,那農民為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為了最基本的生存權,也可以把那些發展重工業、試圖解放地球的傻逼全部幹掉.
發展任何東西,與犧牲農民或任何群體都不存在必然關係。
徐志摩評論蘇聯:「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隔著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這個問題里很多反對犧牲農民的答案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假設上的,即在蘇聯或者TG剝削農民強行推廣工業之前,廣大農民過著吃得飽睡得香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
這真的是事實嗎?
————————————————————————————————————
不為前人的犧牲而愧疚固然是沒有良心。。。
但因了這愧疚就否認前人犧牲的意義就真沒有腦子了。
工業化進程讓人覺得痛苦是站在今天角度來看的,但站在農業社會來看,即使是這個痛苦的過程已經是極大的福祉了:那些十幾歲就過勞死的童工們,那些失去耕地被迫充當血肉流水線的工人們,他們在農業社會有更大的概率遭受更悲慘的命運。
說要優先發展輕工業的,改革開放30年的血汗工廠模式還沒讓你看清么?沒有重工業的發展讓更多人擺脫低附加值的勞作,哪有現在一堆金領白領坐在辦公室在這裡指點江山?
說人民吃飽飯比國家更重要的。沒有重工業帶來的農業機械和化肥工業,沒有重機械的出現讓人們有能力興建更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沒有發電廠讓能源更廉價清潔,人民就能吃飽了?農業社會每個人都能吃飽?印度人不服啊,民國百姓不服啊。
今人吃飽喝足固然應該有悲憫之心,但更多的不該是責任感嗎?前人的犧牲不是為了我們今天的一句輕飄飄的愧疚,而是為了後人不再遭受他們曾經的苦痛啊。他們的犧牲固然不該是理所應當的,難道我們今天所享受到的生活水平工業成果便是理所應當的嗎?憑什麼?
若真良心不安,若真愧疚難當,當今中國忍受工業化進程摧殘和剝削的人口還有幾億,為他們做些什麼不好嗎?
更勇敢的去推進工業化把人力解放出來不好嗎?
從此別再提什麼人口紅利比較優勢廉價勞動力優勢可好?
回到話題本身,蘇聯之所以成了今天這麼一個邪惡可笑落後的存在,難道不正是社會中的精英們忘卻了人民犧牲的意義,拋棄了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蠅營狗苟,汲汲於自己的私利而導致的嗎?
知乎的諸位既然還能義憤填膺的為前人鳴冤,便請時刻把前人的犧牲銘記,不要白費了他們的血淚。
畢竟,蘇聯的成功,源於工業化的成功,源於人民的奉獻;蘇聯的失敗,源於那些享受到最多工業化福利的人們否認了工業的意義,忘記了人民的犧牲,急於享樂,怯於付出。
殷鑒不遠。平行宇宙1
二戰中的日本不敗反勝,成功建成大東亞共榮國。大東亞共榮國GDP世界第一,鋼煤產量世界第一,外匯儲備世界第一,高鐵里程世界第一,高科技產品登陸歐美,洋人嘖嘖稱奇,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說,亞洲人真厲害!
有一天,生活在東北的日僑野口太郎問他的父親野口孝太,odosang,當年日本人佔領中國,殺了那麼多中國人,奴役中國人,讓中國人干苦工,真的是正確的嗎?
野口孝太老淚縱橫地說,太郎,這當然是正確的!想當年,亞洲一窮二白,歐美人虎視眈眈,黃種人被人瞧不起!此乃咱洲的危急存亡之秋,中國人為了亞洲做出了極大的犧牲,我們需要感謝中國人,但是不可否認中國人犧牲的意義,中國人的犧牲是必然的,合理的,天皇做出的選擇是光榮的,正確的,所以自然也無需感到愧疚!
平行宇宙2
美國統一全球成立了大地球聯邦,大地球聯邦的GDP銀河系第一,鋼煤產量銀河系第一,外匯儲備銀河系第一,高鐵里程銀河系第一,高科技產品登陸alpha半人馬座小行星,外星人嘖嘖稱奇,紛紛豎起了各種手指說,地球人真厲害!
有一天,生活在亞洲的美僑小湯姆問他的父親大湯姆,father,當年美國人佔領亞洲,殺了那麼多亞洲人,奴役亞洲人,讓亞洲人干苦工,真的是正確的嗎?
大湯姆老淚縱橫地說,小湯姆,這當然是正確的!想當年,地球一窮二白,外星人虎視眈眈,地球人被人瞧不起!此乃咱球的危急存亡之秋,亞洲人為了地球做出了極大的犧牲,我們需要感謝亞洲人,但是不可否認亞洲人犧牲的意義,亞洲人的犧牲是必然的,合理的,地球大總統做出的選擇是光榮的,正確的,所以自然也無需感到愧疚!
真實的宇宙
一窮苦人家有一子一女。父親強迫姐姐初中畢業就輟學養家,供弟弟讀書。弟弟尚未學成,姐姐已經積勞成疾,就這麼十多年過去了。
有一天,弟弟在城裡和他的妻兒們一起,思考人生。弟弟的兒子問道:爺爺讓姑姑輟學供爸爸念書,是正確的嗎?
弟弟說,不讓姐姐輟學,咱們一家還在受窮!想當年,咱家一窮二白,鄰居虎視眈眈,此乃咱家的危急存亡之秋,姐姐為了我做出了極大的犧牲,我們需要感謝她,但是不可否認她犧牲的意義,她的犧牲是必然的,合理的,爺爺做出的選擇是光榮的,正確的,所以自然也無需感到愧疚!
弟弟說著,眺望遠方,和他老婆兒子一起留下了兩行熱淚,遠山傳來了「做得對,做得對」的回聲,彷彿在向這偉大的一家三口頻頻致意。
與此同時,早已遠嫁他村,生了四女一男的姐姐正在卧床休息。她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但想法卻越來越多。她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當初,明明是我的成績比較好。老師說,我可以上縣城裡最好的高中,可我的人生怎麼就成了這樣呢?
一點思考:
如果國家是壁虎,人是壁虎的細胞,就是不知道是尾巴細胞還是腦細胞,我倒是能理解一些人的想法了。
可國家又不是壁虎,人也不是壁虎的細胞啊。
所以這批人是啥樣的呢?
在這無數個平行宇宙時空中,在若干個平行宇宙中,他死了,他被奴役,他被壓榨,他什麼聲音都發不出來;
可在另一些平行宇宙中,他活著,他沒被奴役,他過得挺好,然後在這一類平行宇宙中,他總能往上找,找到一個他所在的勝利組織,他投胎在美國會感謝建設鐵路的華工,他投胎在日本會感謝強征赴日的中國勞動力,他要是投胎在日本統一了亞洲並且壓榨大部分中國人實現了全亞洲更快的工業化的平行宇宙,而且還活了下來,他也一樣會為這個快速工業化的超級亞洲大聲叫好的。
看了有的回答真是寒心,餓死幾千萬人的生命視若草芥,這怎麼都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行為。至於說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難道國家不正是由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組成嗎?
當然是絕對正確的。
首先要知道,蘇聯不是犧牲農民發展重工業的問題,而是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的問題。蘇聯的饑荒發生在1933年,而農業集體化實際實施開始於1930年。當時的形勢是,資本主義世界進入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而危機會導致各國資產階級以戰爭方式轉嫁國內矛盾。納粹黨在德國迅速膨脹,在1932年取得了多數,義大利、匈牙利、波蘭的法西斯政權則在20年代就已經建立了。後來在大戰中被認為發揮重大作用的美國援助在當時則根本無法想像,因為美國直到1933年底才正式承認蘇聯。
如果沒有國家工業化以及與之配套的農業集體化,蘇聯紅軍依靠既有的家底是根本不夠看的。1920年,蘇俄傾國之兵討伐波蘭,結果證明,紅軍連波蘭軍隊都打不過,以至於割地賠款。更早的一戰證明,俄羅斯軍隊在德國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絕望的俄軍士兵寧可跟著布爾什維克打內戰,也不願意和強弩之末的德軍拼下去了。再早一些的日俄戰爭證明,俄羅斯軍隊不僅打不過德國軍隊,就連亞洲的日軍都打不過去。
換句話說,20世紀前20年的俄羅斯是這樣的:日本輸完了輸德國,再輸波蘭,接下來沒人輸了。
想想看,從德國到義大利再到日本,加上東歐的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在蘇聯周邊出現了清一色的納粹法西斯政權,全都以反共作為意識形態,與蘇聯往日有怨近日有仇,而蘇聯紅軍連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打不過,卻很有可能被群嘲。不優先發展重工業難道還作死么?
現在回過頭看,1933年距離德軍入侵已經只剩下8年時間了,而這8年時間裡,有2年還是斯大林靠賣波蘭人生生的從德國人手裡爭取過來了。要把打不過波蘭的紅軍武裝到能推掉柏林的程度,怎麼能不付出點代價?想想看,假如告訴你,8年後美、日、俄聯軍會入侵中國,國家還把生產力用來搞雙十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簡直就是犯罪啊。
=====================================從下圖可以看出農業集體化對畜牧業的實際影響。圖中,藍線俄羅斯地區歷年牛的存欄數量。我怎麼覺得葉利欽和普京想搞個大新聞。
人家的星辰大海是人民選出議員,定法律,議會給收稅的權力,政府給出預算,議會批准,發展科技。
蘇聯的星辰大海是內務部人民委員會派人去你家把所有東西沒收,整個村子整個民族被機槍狼狗押上火車,丟到西伯利亞,餓死在勞改營里。
需要說明的是,蘇俄並不是一個沒有工業基礎的國家,它的前身-沙俄-很早就有了西伯利亞鐵路,有自主建造的戰列艦。所謂"一窮二白所以要搶光農民",完全是屠殺的借口,是偽命題。
例子:白波運河工程,十萬人參加,幹了20個月,最寒冷嚴酷的時候每天能凍死餓死百分之一的人,到完工之後一算,不錯啊,還是十萬人,官方就敢說一個人都沒死!
國家一分錢外匯不撥,一台機械不給,用你的手去挖石頭一樣的凍土吧,用你的胸膛去抵抗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吧。死的最快的人是那些烏克蘭的農民小伙,因為他們真出力氣實打實的幹活。然後運河建成了,卻不能通行軍艦,潛艇,貨運量也少的可憐。不得不在二十年後重建。
你管這叫工業化?這就是惡魔的大屠殺!
我不學無術,沒看過幾本書,數據全來自古拉格群島,歡迎論戰。
添加一點原文摘抄,字字讀來都是血,已無需贅言。
1.每天收工後,工地上留下許多屍體。薄雪蓋在他們臉上。有的蜷縮在翻倒的手車下面,手插在袖筒里,就這樣凍僵了。有的是把頭俯在膝蓋之間凍壞的。那邊有兩個人是背靠著背 凍在一起的。這都是一些農家子弟,是最理想的幹活的好手。他們幾萬人一批地被遣送來運河工地,當局還千方百計地把他們一家拆散,不讓他們和自己的爹同進一個勞改點。一上來就要他們在布滿礫石和大圓石的地段上完成連夏天也完成不了的定額。沒有人能指點他們,警告他們;他們還是按照在農村幹活的樣子使出全身的力氣,很快就把身體累垮了。結果你看,兩人摟在一起凍死了。夜間派雪橇來收屍,車夫把屍體扔上雪撬時,發出木頭似的梆梆的聲音。
夏天,沒有及時收斂的屍體只剩下骨頭,它們和石碴一道進入混凝土攪拌機。它們就這樣化為別洛莫爾斯克市附近的最後一道閘門的混凝土,永遠保存在那裡了。
2.請你試試看在這樣的條件下當工程師!所有的堤壩都是土築的,所有的泄水閘都是木製的。主壩到處滲漏。怎樣夯實?——用馬拉著滾子在壩頂上來回壓!(斯大林和國家只有對兩樣東西不吝惜——犯人和馬,因為馬是富農家的牲口,也是命該死絕的。)要消滅土木結合處的滲漏也是很難辦到的。要求用木料代替鋼材!於是工程師馬斯洛夫發明了一種菱形木閘門。沒有混凝土澆築閘壁!用什麼加固?人們回憶起俄羅斯古代的「木籠」——用圓木拼合的大木槽,高達十五米,內部填土。請使用穴居人時代的技術,但是要按二十世紀的要求承擔責任:如果哪裡漏水,「要你的腦袋!"
3.富農這個像抽人的鞭子似的術語的含義不可遏止地膨脹著,到一九三0年的時候,已經一般地把所有堅實的農民經濟上堅實的,勞動上堅實的,甚而不過 是信念上堅實的農民,都冠以這樣的稱號。富農的外號被利用來打碎農民的堅實性。我們回想一下,就會醒悟過來:頒布了偉大的土地法令(沒有這個法令農民便不會 跟布爾什維克走,十月革命便不會勝利)。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了。農民從紅軍回來,紛紛奔向自己爭得的土地,從那時起總共才過了九年。忽然又分成什麼富農、貧農。這是怎麼造成的?有時是家庭人手的多寡造成的。但主要原因不是勤勞和頑強嗎?俄國在一九二八年靠吃這些農民的糧食活過來,而現在本地的敗家子和外來的 城裡人都衝上去消滅這些農民。獸性一發作,失去了關於「人類」的任何觀念,失去了幾千年養成的人的悟性開始把最好的莊稼漢連同家屬一起抓起來,把他們兩手 空空、一身精光地扔到荒無人煙的北方,扔進凍土帶,扔進泰加林。
這樣大規模的運動不能不引起許多併發症。也需要使鄉村擺脫掉這樣的農民,他們不過是表示不願進集體農莊,不愛過集體生活,因為這種集體生活他們沒有親眼看到過,懷疑(現在我們知道是多麼有根據)這將是二流子當領導,將是強制勞動和忍飢挨餓。還需要擺脫掉那樣一些農民(有時完全是不富裕的),他們大膽、 強壯、果斷,集會上講話響亮、熱愛正義,因而受到同村人的喜愛,但他們的獨立不羈精神對集體農莊領導卻是危險的。(這種類型的農民及其命運,在C·扎雷金 的中篇小說中以斯捷潘·喬索夫為代表作了不朽的描述。)此外,在每個村裡還有這樣的人,他們個人擋住了這裡的積極分子的道路。出於嫉妒、出於羨慕、出於積怨,現在是同他們算帳的最方便的機會。對於所有這些犧牲者,需要有一個新的名詞於是這個名詞就產生了。在這個名詞中已經沒有任何「社會的」、經濟的東西, 但它聽起來卻相當響亮:二富農。就是說,我認為你是敵人的幫凶。這就夠了!衣服穿得最破爛的僱農也都完全可以被算作二富農!(我記得很清楚,在少年時代, 這個名詞我們覺得是完全合乎邏輯的,沒有任何含混的地方。)
這樣,用兩個詞就把所有構成農村的精華、構成它的活力、它的機智和勤勞、它的反抗和良心的人都概括了進去。把他們搞走了集體化也就實現了。
4.在「黃金」水流中關起來的是些什麼人呢?所有在十五年前經營過「實業」、做過買賣、靠手藝掙過錢因而照國家政治保衛局的想法可能會保存下黃金的人。但恰好他們往往是沒有黃金的:他們有過動產、不動產,所有這些,在革命中都失掉了,被沒收了,什麼也沒有留下來。當然也抱著極大希望把技師、首飾匠、鐘錶匠 關起來。根據告密可以獲知在最意料不到的手中擁有黃金的消息:一個百分之百的「機床工人」不知從哪裡得到並保存著六十個尼古拉皇帝五盧布金幣;著名的西伯 利亞游擊隊員穆拉維約夫來到了敖德薩,隨身帶來了一口袋金子;彼得堡的韃靼馬車夫人人都藏有金子。黃金告密的暗影落在誰的身上,他就不能用任何理由無論是 無產階級的本質也好,革命的功勞也好,來進行辯護。他們全都被抓起來,塞進國家保衛局的牢房,每間屋子裡關的人數之多以前簡直難以想像那更好,他們會更快 地交出來!甚至搞到了令人難堪的地步,男男女女都關在一起,彼此當著面上馬桶誰管這些小事,交出金子來,壞蛋!偵查員們不作筆錄,因為誰也木需要這種文 書。以後是否能判得上刑,這也很少有人關心,重要的只是:交出金子來,壞蛋!國家需要黃金,你要它幹嗎?偵查員嗓子已經喊啞了,進行威脅和拷打的力氣也不 夠了,但是有一個通用的手法:光給囚犯吃咸東西,不給水喝。誰交出金子就給誰水喝!一塊金幣換一杯凈水!人為金屬而死亡……
一個韃靼馬車夫撐住 了百般拷打:沒有金子!那時就把他的老婆也關了進來,折磨她,韃靼人還是老一套:沒有金子。又把女兒關進來,韃靼人撐不住了,交出了一萬盧布。於是把家屬放 了,本人則被安上了個刑期。描寫強盜綁票的最粗俗的偵探小說和歌劇,卻在一個大國範圍內認認真真地變成了現實。
-------------------------------------------------------------------------------------------------------------------------------------------
評論里以及其他答案里看到很多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我不知道他們中間有多少人是真正做過工程的,還是僅僅憑著自己對工業化的想像在這裡瞎扯。只能試著從蘇聯對本國工業界的態度,以及自身作為一名工程師對工業發展的理解來說一下,讓他們看看蘇聯所謂的「工業化」是個什麼玩意。
1.這一段,是蘇聯對自己工業界人士的所作所為。
嘗到了新的味道,新的食慾也就產生。摧毀技術知識界的時刻早就到來了,這些人過分地以為自己不可替代,並且不慣於迅速領會上級的意志。
這就是說,對於工程師們!對於資本主義舊主子的這些僕從們,我們歷來就沒有相信過,我們從革命初年起,就把他們置於工人的正當的不信任和監督之下。然而,在恢復時期,我們還是容許他們在我們的工業中工作,而把階級打擊的全部力量指向其他的知識分子。但是,我們的經濟領導(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和國家計劃 委員會)越成熟,計劃的數量越增多(而這些計劃是經常互相衝突和打架的)舊工程界的暗害本質、它的假心假意、狡猾和叛賣行徑,就顯得越清楚。革命的哨兵更加銳 利地眯縫起眼睛,只要他把眯縫著的眼光射向哪裡,哪裡就立即發現暗害行為的巢穴。
從一九二七年起,這項保健工作就開足馬力進行,並且立即有真憑實據地向無產階級揭示了我們經濟上失利和短缺的全部原因。交通人民委員部(鐵路)有暗害 行為(怪不得難以坐上火車,怪不得運輸經常中斷)。莫斯科國營電站聯合公司有暗害行為(斷電)。石油工業有暗害行為(買不到煤油)。紡織工業有暗害行為 (工人穿不上衣服)。煤炭工業有大規模暗害行為(所以我們挨凍!)。金屬工業、軍事工業、機械製造工業、造船工業、化學工業、礦山開採工業、黃金白金冶煉 工業、水利事業到處都是暗害行為的膿瘡爛皰!四面八方都是帶著計算尺的敵人!國家政治保衛局為了揪出和抓捕暗害分子忙得喘不過氣來。
這些老工程師是怎樣一些詭計多端的壞蛋啊,他們多麼善於用各種方法窮凶極惡地進行暗害啊!尼古拉·卡爾洛維奇·馮一梅克在交通人民委員部里假裝成很忠 於新經濟的建設,能夠長時間興緻勃勃地談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濟問題,並且喜歡提出建議。他的一項最有害的建議就是:增加貨運列車長度,不要害怕重載。在國家政治保衛局的幫助下,馮-梅克被揭穿了(並被槍決):他想使線路、車輪和機車損耗,讓共和國遇外國武裝干涉時沒有鐵路使用!過了短短的時間,新的交通人 民委員卡岡諾維奇下令使用重載列車,甚至兩倍、三倍超載的列車(因為這項發明,他和其他領導人獲得了列寧勳章),這時,壞心腸的工程師們就以極限論者的姿 態出現他們大叫大嚷,說這太過分了,說這將毀滅性地損耗機車車輛,於是他們就因不信任社會主義交通運輸的優越性而公正地遭到了槍決。
這些極限論者挨了好幾年打,他們在各部門搖晃著自己的計算公式,並且不想理解人的幹勁能幫助橋樑和機床提高強度(這是整個人民心理大翻個的年代;那種 「要快就不會好」的瞻前顧後的民間智慧受到嘲笑,那則「欲速則不達」的古老諺語被顛倒過來)。對老工程師們的逮捕有時延緩,只是因為接班人還沒有準備好。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拉德仁斯基是伊熱夫斯克軍事工廠的總工程師,起初因「極限論」、因「對備用強度的迷信」,由於這種迷信,他認為奧爾忠尼啟則簽署的擴 建工廠的投資金額不夠用(據說,奧爾忠尼啟則同舊工程師們是這樣談話的:他在寫字桌的右邊放上一支手槍,左邊還有一支。)而遭到逮捕。但後來改為對他實行監外管制,並命令他在原單位工作(業務沒有他就要垮台)。他漸漸把工作搞上軌道。但資金原來不夠,現在依然不夠於是這時又以「資金使用不當」為名重新把他 投入監獄:資金之所以不夠,是因為總工程師對資金處理不當!拉德仁斯基在伐木場好歹拖了一年就死掉了。
這樣,在幾年內,加林一米哈伊洛夫斯基和扎米亞金慣於描寫的主角,曾為我國增光的老一輩俄羅斯工程界的脊樑就被砸斷了。
如果現在,把我這種窮人都殺光,我國立刻躍居第一。
看到這個問題以及評論讓我想起了功利主義,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保全大多數人的利益對嗎?和犧牲掉農民保證了國家工業化對嗎?大同小異
說實話,從我的內心感性的來講我認為是對的,但是這樣對少部分人,或者那些被犧牲掉的人公平嗎?不公平,真的不公平!但是有一點我想所有人都應該理解一點,至少在今天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絕對的公平不可能存在。
但是呢,我們如今說這樣的話又無異於事後諸葛。不妥,十分不妥。一方面,我們享受著工業化的福利,然後大肆批判當時政府不尊重人權。或者另一方面,我們告訴那些被犧牲掉的人說,為了國家,你們是應該的。
說實話,現在上帝視角評論過去,本身就是片面的,然而,歷史已經過去了,犧牲的人已經犧牲了。我想更多的是感激,無論當時人們的犧牲是否是他們自願的,或者是否值得。我們如今確實享受到了他們給我們所帶來的。感謝那些年為我們付出的那一代人!
如果可以沒有半點浪費和虧空,確保每一個農民的犧牲都是使用在最有價值最合理的地方,消耗在性價比最高的事物上,且避免犧牲達到死亡的程度,並在取得成果後公平的反饋,那看起來好像就不錯。
可地球上人類集體里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幾乎都做不到上面的要求。
那怎麼辦呢,犧牲的不是我,我躲起來偷偷看發展的怎樣就好。
我不敢說別人去犧牲是正確的,要犧牲到我,我知道這樣對"大我"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我大概也不會多高興,除非大我完成後有合理、公平的反饋到所有犧牲的人身上,可這真的太難了。
但至少要記取經驗,讓以後為大我犧牲的人都要有足夠公平的反饋
實際物質的也好,務虛的榮耀也要。
就像那麼多大陸的礦災,死掉的礦工,物質的也要給家屬補到位,榮耀也要給他們補到位,歷史要記下他們,不能灰飛煙滅。
不然那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又要對我們指手畫腳.....
------
像2010年社會主義美國的維吉尼亞洲礦災死了二十幾個人,就給這些工人修紀念碑,也是不錯的。
對這一類問題,我想說的只有一點。
將工業化成功後得以實現的人權概念直接放到往前工業化時代然後討論良心,這叫耍流氓!
沒有從宇宙起源、地球誕生生命、人類進化就天然存在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人權,真的沒有這種東西。
人類沒有任何一種權利不是生產力提升造成社會變革所自行定義與演進的。現在我們可以討論的人的生理與心理的尊嚴是建立在數萬年來我們擊敗馴服了野獸、學會種植作物,製造工具使用能源一步步得來的。
每個人應該吃飽、嬰兒應該存活、疾病應該得到救治、應該使用上能源、應該有精神生活與尊嚴,這些現在習以為常的東西只不過是人類最近一百年隨著工業化的實現才得以成為現實的。
現在你們坐在現代化建築裡面,打開龍頭有水,打開冰箱有電,打開電腦有網,在工業化社會分工體系里不用自己參與直接創造就能享受到食物醫療能源。然後拿現在的人權概念去討論那個飢餓疾病是普遍存在,死亡夭折隨時發生,人類社會無法供給生理心靈尊嚴的年代有沒有良心,我都不知道該說點啥。
工業化最偉大之處,在於工業化時代的人類回望歷史,發現無處不是血淚,無處存在良心,以及現代文明下人類生理得到滿足心理得到尊重後產生的特別情緒—愧疚。還是在知乎上看到的,說日復一日的日子過慣了,總有一種這一切是天經地義的錯覺。比如,糧食只要去超市買就能買到的; 再比如,有人來搶你的東西要你的命是有人來管的。
如果沒有工業化,很可能飢年來到了你想買都買不到糧食。如果沒有工業化,洋大人會換一種嘴臉跟你交流,搶了你的東西還要你跪在地上謝恩。
左派從沒說過壓迫個人是對的,相反,左派希望每個人都不被壓迫。只是這個世界就這麼殘酷,當你躲著苦難的時候,苦難不會放過你。當你求著壞人放過你的時候,壞人也不會放過你。左派只不過是看清了這一點,大不了我們拼了,犧牲了一半還有另一半能過成人樣,我們的後代也能活個人樣。
右派說什麼呢,不要聽信別人的教唆,只要你肯幹活有能力將來一定會得到獎賞的。那些激進的想改變現狀的做法是錯誤的,幹嘛要花那麼大代價鍊鋼鐵,生產生活用品多好。總之不要反抗不要聯合,而是等老爺們發善心。
那你說大躍進餓死的那些農民怎麼辦?我說很痛心,但是錯不在工業化。你覺得沒有國家政權,沒有工業化,只要有洋老爺們的善心救濟和一人一票的「民主」,就不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嗎?那麼請看看1942,請看看軍閥混戰下的流民,看看買辦傾軋下的做奴隸而不得的中國人。
那是不是有了大義就可以隨便犧牲個人利益呢?回答是的人,不是左派,而是極右派。左派是說,如果不工業化,那些餓死的人仍然躲不過悲慘的命運,還不如組織起來試著改變呢。要盡量避免犧牲,盡量幫助困難的人。如果出現某封疆大吏為一己之私造成的人禍,左派會堅決的反對,而不是相信這個人在下一盤大棋,無條件的支持打著旗號損人牙口的事情。當然錯誤了,早就有人算過了,如果當年蘇聯繼續新經濟政策,不去搞那極其腦殘的集體化,那麼不僅其生活水平會更好,在蘇德戰爭初期抵抗德國入侵時的表現也不會那麼差。。。
- Holland Hunter Janusz M. Szyrme.Faulty Foundations: Soviet Economic Policies, 1928-1940. ISBN: 9780691600802
蘇聯農業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蘇俄作為人類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權的國家,其發展的大方向是向著公有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展。但眾所周知,社會主義必須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相適應,俄國正缺乏這樣的生產力。最開始,布爾什維克將發展生產力的希望寄托在了世界革命運動的身上(尤其是德國無產階級革命),但這一希望由於德國匈牙利等國無產階級的失敗以及紅軍進攻波蘭的失敗而在短期內無法實現。作為一個與資產階級政權相對立的新興政權,也必然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敵視。同時國內由於連年戰亂,生產力遭到破壞,提高生產力,穩定國內,打破封鎖就成了當務之急。
同時,俄國作為一個落後國家,農民佔了總人口很大一部分,再加之農民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如何鞏固工農聯盟就成了蘇維埃政府的一個重要問題。工農聯盟可不是隨便喊喊就可以實現的,必須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在先進國家革命失敗的情況下,蘇俄不得不寄希望於本國工業來滿足農民對工業品的需求。可20年代初即使通過了新經濟政策使工業有所恢復,但仍不能滿足農民需求。
另外,新經濟政策也不是像教科書上那樣所講的百利而無一害(列寧本身也只是把它當作暫時的恢復經濟的措施)。由於引進了市場因素,土地肥沃的掌握有大量先進機器的農民就能獲得大量(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獲得的錢財的數量)的收益,從而成為富農。(這很大程度上也與俄國工業落後無法滿足農業機械化需求有關)由於本國工業難以滿足富農需求,富農必然地會從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大量購買工業品,從而不可避免和西方資產階級合流,成為一股巨大的反蘇力量。同時由於富農掌控了大部分糧食的生產,假如富農造反,那麼結果將是災難性的!(實際上27年左右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發展工業滿足農業需求就成了從經濟上根除富農的唯一途徑。
以上就是蘇聯工業化的必要性,但絕不是犧牲農民的必要性。下面我們將會看看布爾什維克高層的所作所為。
24年列寧逝世之後,眾所周知,布爾什維克高層開始了權力鬥爭。在這裡只涉及純粹的經濟領域的爭論。這場爭論的右派以李可夫、布哈林為首,主張維持現狀——即工農業產品剪刀差逐漸拉大富農勢力不斷做大的現狀!甚至布哈林提出了「發財吧!」的口號姑息縱容富農的發展。而這一派的理論則成了以斯大林為首的布黨中央的官方理論。斯大林布哈林不僅否認富農的存在,反而在「面向農村」的口號下使政府的政策實際上轉向了富農。
而另一派,左翼反對派以托洛茨基為首,認為應該立即實行工業化,縮小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向農民提供大量工業品,鞏固工農聯盟,提高農業生產力。
很顯然,這次爭論的雙方的重點在於是否應該在當下立即實行工業化。托洛茨基主張俄國應立即實現工業化;而斯大林和布哈林則堅持主張俄國不應立馬工業化,工業化僅是不切實的「空中樓閣」。米高揚認為托洛茨基的計劃是「烏托邦的最高峰」。斯大林認為,蘇聯需要德涅伯河水閘(計劃中的第一座大水閘,諷刺的是,後來蘇聯建成了這一水壩,並成為了斯大林政權成就的象徵),就象一個沒有牛的農民需要一架唱機那樣。在斯大林的強權之下,不僅托洛茨基等人被強制開除,而且他們的言論也被強制封殺,這樣一來在表面看來斯大林戰勝了托洛茨基,可後來的蘇聯社會經濟的發展卻並不如斯大林等人所期望的那樣。 1927年底至1928年初出現的糧食收購危機給了當局當頭一棒,最後連斯大林也不得不承認:「不是沒有糧食,而是因為富農與蘇維埃作對,不願交出糧食,糧食收購危機反映的是國內的農村資本主義分子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在我國建設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即糧食收購問題上,對蘇維埃政權發動的第一次嚴重進攻。」
以斯大林為首的布黨中央最終還是不得不為自己在工業化上的後知後覺埋單。前文已經分析,工業化問題、農業問題、反富農的問題以及鞏固工農聯盟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問題,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在生產力低下的狀態是無法解決的,在短期之內,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推行工業化。我們現在回歸托洛茨基的經濟觀點,可以看出,以托洛茨基為首的反對派實際上準確認識到了俄國經濟的現狀。新經濟政策在當時的俄國必然地不可能長久維持,必須結束舊的政策,開始執行新的工業化政策。
在27-28年的收購危機之後,斯大林等人也認識到了工業化與反富農的必要性。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斯大林等人從一個極端滑到了令一個極端:他們擬定了一個幾乎極端的工業化綱領--即後來的五年計劃。由於這一事實,蘇聯人民不得不為迅速工業化付出可怕的代價,本來這個代價是可以避免的。1927年12月,蘇聯官方的作者克爾茲扎諾夫斯基曾估計,要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總的目標需要投資一百七十億金盧布。由於把投資集中在五到七年間(1928-1934年)進行,而不是分開在十到十二年間進行(原來是預定在這個期限內進行的,如果從1923-1924年起就開始加速工業化,本來是可以做得到的),每年的負擔要沉重得多。此外,由於決心壓縮實驗期,縮短期限,政權便大大增加了事業的費用,導致了嚴重的浪費和損失。同時,在這期間為了支撐工業「不合理」的快速發展,過度「壓榨」農業就成為必不可少的了。
蘇聯國家為了消滅富農,開始強行消滅富農,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在沒有豐富的工業品的情況之下,如此的集體化只會導致農業生產力的降低以及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降低(如同中國所遇到的那樣)。非常抵觸集體化的農民在集體化過程中大量屠殺牲畜,蘇聯官方的強制性行為也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大量浪費——這不僅意味著農業生產力在某種意義上的衰退,同時也意味著工業從農業中獲得的積累資金的減少——這也影響了工業的發展。在工業落後產品不足以及過早的集體化使蘇聯農業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以至於現在成為了「低效率,低生產力」的代名詞。
總而言之,蘇聯農業的弊病在於工業化開始得晚了而農業的完全集體化則過早地進行了——農業的集體化這種必須建立在發達經濟基礎之上生產方式過早地誕生在了蘇聯。「正是工業化的遲緩使土地集體化不能及時得到一個充分的技術基礎,而同時助長了農村社會力量的兩極分化。富農力量的形成對於蘇維埃國家的繼續生存是一個急迫的危險,因而迫使政府走上完全的和強迫的集體化道路。也正是工業化的遲緩給自己帶來了倉促的痙攣的性質。」比利時學者曼德爾這樣評論蘇聯經濟。由此可見,斯大林之流對蘇聯經濟問題的刻意忽視,使蘇聯錯過了以最小代價進行工業化同時保障農業健康發展的最佳機會。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如果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進行有計劃的合理的工業建設,並不過早地實施農業集體化,蘇聯的很多經濟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大家勒緊褲腰帶,每個月少吃一頓肉,每年少穿幾件新衣服,房子蓋的破一點,這叫犧牲,奉獻。。
把人家口糧拿走了。扒光了錢包,扔去西伯利亞叫屠殺。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先富不願帶後富?
※為什麼日本比中國更擠,日本大學卻是單間,不學中國大學推行4-8人寢(經濟,文化,制度,歷史等原因)?
※為什麼國內滑雪越來越貴?
※亞投行投資的是具有公共品屬性的基礎設施嗎?如果是,它該如何盈利?
※如何從本質上理解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