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膝-髕骨帶、有孔護膝、無孔護膝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保護的位置和作用分別有什麼區別?


感覺之前的答案有些不負責任,重新編輯一下,病情請遵從醫囑,除非是手術完、運動時和保暖否則不建議長時間佩帶護具,買護具前一定要對護具的種類和作用有明確的認知。-------------------------------------------------------------------------------------------------------------------------------------------------------------------------------------------鄙人是運動員長期有膝傷,護膝的種類自認為是接觸的比較多的,分類並不專業,但是日常所能接觸到的範疇都有了。


先說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說的護膝就是那種直接套在膝蓋上的護膝,有孔和無孔是透氣性能的區別,彈性材料穿脫方便,提供少許的制動力,可以給膝蓋的局部施加壓力,有的裡面有些絨毛可以保暖,但是針對性不強,屬於日常保健的範疇吧。


運動護膝,專員的運動護膝在多方位提供了穩定性的支持,比如各個方向的綁帶可以使膝關節保證最大程度穩定的情況下兼顧靈活,尤其是十字韌帶出現問題的時候最需要這種護膝。

臏骨帶是為給臏骨部位加壓專門設計的一種護膝,屬於運動護膝的範疇用於臏韌帶拉傷,臏骨軟化等等一系列臏骨疼痛以及防止斌韌帶拉傷。當然還有專業性更強的護膝系列,比如專門為運動員研發護具在體育界口碑良好的麥克達威品牌系列護具。髕腱炎是個靠養的病,髕骨下端壓痛要停止一切跑跳運動。


還有一種是支架式的護膝,NFL可以看到有不少球員在用,當然是在有傷病的情況下迫不得已上場才用得到。


希望大家能明白護膝只不過是保護膝蓋的附件罷了,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膝關節。有些小朋友打籃球,跑步,很拚命,運動知識缺乏也很不注意自己的姿勢,不知道保護自己的膝蓋。見過很多運動員年紀輕輕膝蓋就飽受摧殘的例子,如果是一個有天賦的運動員膝傷無疑是對運動生涯毀滅性的打擊。從NBA的德里克羅斯,到NFL的羅伯特格里芬三世,活生生血淋漓的例子。注意運動姿勢,注意休息,注意運動前的熱身,運動後的拉伸放鬆。希望能幫到大家認識到保護膝蓋的重要性。

我了解的就這麼多吧,想起來再補充,手機寫答案不容易還誤刪了一次


補充:本人不賣護具,所推薦產品也都以形態來描述,您是否選擇LP也跟我的工資沒有直接關係,也請不必問我找我買是否打折的問題了,當然我會很樂於見到您穿戴LP的產品^^,因為台灣產材質做工確實比國產要好。

關於運動傷害與護具推薦,因為我無法簡單根據您的描述來做推薦,醫生都需要照MRI,做物理檢查才能確定你的狀況。本文內容已有做簡略介紹,可做參考。有時間我會針對膝關節再專門寫一篇介紹文章。此處就先不作答與推薦了。

--------------------------------------------------------------------------------------------------------------------------------------------

LP護具公司培訓師,我來說下這個問題吧。


市面上護具從材質區分,主要為針織類和發泡橡膠類。


大致根據功能性的推薦是,建議居家或工作需求為保暖的穿戴針織類。運動或受傷人群穿發泡橡膠類。


針織類論紡織技術又分兩面彈,四面彈。論功能性分一般保暖的,有遠紅外線功能的,竹炭的等等。。如果經濟能力好,買價格高些的舒適性和功能性相對來說要更強。


發泡膠類各家不同,有外附布料包邊的,有原始發泡膠的,有透氣排汗專利材質的(因為發泡弱點是透氣排汗性差)。原始發泡膠可能穿著較舒適但支撐性和耐用性較差(我也沒穿過單從材料和手感來分析),外附布料的支撐性和耐用性稍好,透氣排汗材質的運動穿戴舒適感要提升很多。


題主所問的是護具外形上的差異與功能性。


髕骨帶只針對於預防或減輕「髕腱炎」傷痛這一個問題,就是髕骨(膝蓋骨)正下方的疼痛這一問題,其他膝關節傷害穿戴此款用處不大。

開洞具有的功能是: 髕骨釋壓,針對一些膝關節或髕骨,髕骨軟骨有傷的人,為了減輕髕骨下方或關節腔內壓力的設計。


如果開洞+旁邊有圈固定墊,則多一個「固定髕骨」的功能,針對有髕骨側移(外移較多)的人群。


另外補充一點,支撐條問題,拿膝關節來說,根據是否有傷病,運動項目來選擇是否帶支持。受傷人群建議穿帶支持的,減小活動或運動中關節腔壓力,緩震。一般運動人群建議不帶支撐的就夠了。另外運動如果是登山的話,不論有無傷病都建議有支撐的,登山膝蓋壓力太大;自行車無論有無傷病都不建議有支撐的,反覆彎曲支撐反而是負擔。


還有一片式粘扣和套筒式的,僅指發泡膠材質。一片式的穿戴比較方便,穿上粘扣好了比較服貼,但一般只有一個碼,大粗腿要哭了。。套筒式需要脫鞋穿,多個碼可選。

總結:一般針織類較舒適,但支撐性不夠,所以僅居家使用。但是新材質和紡織技術下,針織護具也兼具了支撐性並針對不同肌肉加壓,兼具舒適性與支撐性,就是價格稍高。發泡膠類比較好控制形態,支撐性更好,舒適性和透氣性稍差,但新材質也有解決這個問題,不同功能有不同設計。

手機黨打字很慢,需要補充什麼的,歡迎交流與糾錯。


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說法,因為我的回答會以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從而打亂產品出現的時間線。

我對運動損傷和恢複比較關注,甚至觀念有一些超前(我在大學就已經關注這些),唯獨沒有從事運動康復這個行當。2008年我就在大斌網上討論過運動恢復的內容。

普通護膝,有孔護膝,和髕骨帶,其實就是伴隨運動學發展,精細化劃分的產物。早期的材料都不透氣,現在都是COOLMAX等各種透氣材料了。

最早老式護膝,就是筒狀的帶彈力那種,如今很多人依然在用,其不方便的地方很多,彈力固定,活動不是十分自如;對整個膝蓋進行包裹,保護性相對後續產品來說,很一般;其優點是,方便,不用考慮太多,帶上就行;價格便宜;全面支撐(全面的含義就是什麼都行,什麼都一般)。如今很多廠商依然有這種老式筒狀產品,其定位主要是,沒有明顯的需求,只要能保護和緩衝就行。注意一點,就是這種護膝不要長時間佩戴!!

老式護膝跟彈力帶護膝出現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彈力帶主要是作為筒狀護膝的補充出現的(用法也是近些年才豐富和流行的,產品很早就有,但是用途被擴展是近幾年的事情),使用這種彈力帶纏繞的護膝,鬆緊可以自己調,可以自行突出需要強力保護的部位,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通過彈力帶長短來調整包裹的範圍。

有孔護膝,個人覺得它的出現,最初只是用於解放關節(髕骨)。做過關節包紮的人知道,保持伸直狀態下纏完的綁帶,在關節活動的時候會束縛活動範圍,可是綁的不緊,就起不到包紮的效果。

彈力帶護膝可以自行解放髕骨,所以不存在這種擔心,這是它的優勢。

當膝蓋解放之後,人們發現保護功能還在,但是活動範圍大了很多,而且散熱問題也順帶解決了。所以有孔護膝得到了更多的發展,出現了更多功能性產品,比如LP系列的多彈簧支撐技術,我自己用的是LP782,有段時間我甚至覺得它是山寨款式,因為它綜合了兩個系列的優缺點。

配合新技術的透氣材料,採用彈力魔術貼方式包裹,這種「功能」護膝得到了很多運動愛好者的認可。

但是,有孔護膝帶的時間長的話,還是會熱啊,這滿足不了很多追求美的愛好者的需求啊。有需求就有市場,髕骨帶就是這個時候應運而生的。

它直接面向擔心膝蓋衝擊的群體,配合官方的各種宣傳,它就是功能性、輕便、舒適、時尚的新產品,呃,我用比基尼布料越來越少來形容護膝的發展,大家自行腦補一下吧。

我個人寧願用護膝,也不用髕骨帶,熱的受不了找個衛生間拆下來就是,不過我從沒在運動中摘過。要麼全程不帶,要麼全程戴著護膝。


我個人對運動保護產品的態度是:注重安全是好事,有個保護就行,選個自己喜歡的且能承受的款式,至於帶有治療效果的功能性產品嘛,哈哈,那就是個噱頭。與其使用功能性產品保養,不如自己主動學習一些養復技術,平時不關注身體,反而把康復希望寄托在外來設備上,還僅僅是個日常保健型產品,非常不可取!

但是,要承認一點:護膝護肘護踝等這一類保護產品,是存在做工和設計感的,十幾元的產品和百多元的產品,舒適度不一樣!至於是不是運動版神馬的,概念大於實際功能,但是不差錢且喜歡,那就選吧。

就像我當初痴迷LP 733和後來LP 782一樣,733用了一年多,忘了隨手放在哪裡沒有及時收起來,丟了!這,個,心,疼,啊。


了解不多,談談個人感受

我4、5年前有次跑半馬後膝關節隱隱作痛了倆月,之後就開始琢磨護具,主要是跑步用、兼顧低強度登山
買過無孔針織和有空發泡的(帶不帶支撐我忘了)
前者沒啥用,後者太累贅、又熱又影響彎曲
當時看到有老外跑步戴髕骨帶,網上說這玩意主要是籃球、騎車戴,但我想既然其他沒啥合適的,買來試試也無妨。
一試之下,發現對我是管用的,或許我就是一樓所說的「髕腱炎」吧。
當年買的那副一直戴到現在,基本上每跑必戴,不戴的話10公里就會疼(主要是跑後),戴的話幾乎不疼,效果挺明顯。

運動勞損不可避免。
找到合適的護具,就能堅持下來。沒找到的話,可能就放棄這項運動了。


瀉藥,城年已經說得比較完善了,建議跑步者使用髕骨帶,而負重訓練者使用綁纏式護膝。


推薦閱讀:

黑人的腿部肌肉看上去並沒有特別發達,為什麼還跑得那麼快?
运动会对食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風阻划船機和水阻划船機的區別是什麼,對於膝蓋受過傷的人在選擇上有區別嗎?
如何經濟地將一輛山地車輕量化?

TAG:運動 | 膝蓋 | 運動護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