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被兒童誣陷,該怎麼自辯?

丹麥電影《狩獵》中有這樣的情節:一個成年人被一個孩子誣陷性騷擾。所有人都覺得孩子不可能撒謊,於是選擇相信那個孩子,這個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被毀滅。

確實有的孩子是善於撒謊的,但孩子不會撒謊的觀念卻深入人心。假如真的遇到這種情況,完全沒有其他證據,只憑口供,成年人該如何自辯?因為保護兒童的考慮,當面對質的做法也很難實現。


邁克爾傑克遜就是例證


首先第一步就是報警
必須要弄清楚當被小孩子誣陷的時候你的優勢是什麼,孩子的優勢又是什麼
你的優勢當然就是你沒做過
因為對方是孩子,所以一般來說不會存在設陷阱留下偽證等太過複雜的做法
而孩子的優勢是容易博得人們的同情和信任,並且當言語出現矛盾的時候人們不會過於追究
所以報警是擴大自身優勢,打消對方優勢的最快選擇
因為警方至少可以證明沒有證據表明你犯錯了
而小孩子的話在警察面前很容易就出現破綻
當然更可能的情況是對方根本不會報警
如果你強行報警,則對方可能決定息事寧人
誣陷你的孩子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常常撒謊的
這種孩子的危害力較低,本身大人對於他們的話就存疑
那麼你可能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就像狼來了里的孩子
另外一種是所謂好孩子
這些孩子的智力要超出很多圍觀的大人(這些愚昧的大人小時候是蠢蛋,所以不曉得孩子小時候可以這麼精明)
這種聰明的孩子平時不撒謊,所以容易贏得信任
而且智商高,說的謊相對破綻較少
不過也正是由於智商高,所以他們也會意識到危險性
如果真的報警,他們懂得他們的謊言不會被警方相信,還可能露出破綻
面對這些孩子,報警有很好的恐嚇效果
警察真的來了的話,他們可能會以哭等手段來矇混過關
不過至少你第一步的目的達到了,就是在事實上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不過很多愚昧的大人會固執的相信你依然是錯的
有些人的智商就是一輩子都上不去,沒辦法
這個時候如果對你影響不大就算了
如果真的是影響很大,就需要一些手段了
如果真的是被所有人排擠
那麼在輿論上孩子依然處於優勢,你處於劣勢,無論你報警的結果如何
這時候孩子就會有一種洋洋自得的感覺
孩子們雖然可以設計陷害你
但是一般來說有一點他們做不到,就是隱忍
這是一種需要時間來磨練的技能
因此他們會很希望在受害者(你)的面前來炫耀
那麼就需要你設計,讓孩子在你落魄的時候單獨的遇見你
這種情況孩子會覺得安全,所以是最容易承認自己撒謊的時候
如果你有個錄音或者錄像裝置就可以搜集到翻身的證據了
這個證據足以讓這個孩子一輩子都沒人再信任他

當然還有一種最壞的情況,就是孩子太機智了,任何情況都不會鬆口的
那麼既然你已經受到了那個罪過的懲罰
不如就乾脆把那個孩子誣陷的內容變成事實吧,嘿嘿嘿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就是你生活的城市很大
以後離那個熊孩子遠點就好了


另外一個相似問題有人回答「自殘」,確實是下策,有很多更體面更有效的方法。
「自辯」不是最好的辦法,下面說的是遇到類似情況的處理方法。

如果牽涉到法律方面,找律師,沒有人性的說一句,強姦犯很容易脫罪。
(相對其他重罪來說,DNA是決定性證據,其他證據都只能間接證明)
何況還是無辜的,律師會讓專業的舉證更有效率。

《狩獵》中傳播範圍其實不大,只是一個在小鎮,
那就有兩個辦法:
1. 專心自己的生活,無視一切流言,如果正常生活被打擾,用合法途徑捍衛自己權利。
前提是內心強大,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橫眉冷對千夫指。
2. 離開,到新地方重新開始。

如果這件事已經被報道了,那就成了一個典型的危機管理事件。
但是和企業的危機公關有點區別,個人在危機時的處理方式確實應該把形象塑造成「受害者」,
至少不能是「財大氣粗(富二代) 背景深厚(官二代)」。
(自殘背後的道理是對的,但不可信,公眾反而會認為是為了脫罪而做出的極端行為)

所以說,私下諮詢專業人士或者有經驗人士,最好不要公開聘用代理髮言人。
(公眾會認為如果是清白的,為什麼要找專業人士來解決;
但是自己一個人想辦法是完全不可取的,沒有經過指導的公開發言很容易被曲解,
所要採取的措施,發展的方向專業人士能看得更准、更遠)

來分析一下這個事件,典型的謊言/謠言,當然謊言的主體是小女孩(無辜的代言詞),
讓這個謊言更加可信,讓這問題更加棘手。

具體措施:
1. 不要一開始就主動發聲明只說「這是個謊言」,原因有:
a. 很少有人會相信。
b. 到處發表聲明指責這個謊言,只會讓這個謊言更受關注。

2. 形象塑造:
a. 各種鄰居、同事的評論:「努力工作、愛家的好鄰居」;
b. 背景如果沒有「一窮二白」,至少也是「普通公民」,
家庭如果沾權貴的邊,一定要有書面的證據證明保持距離。
c. 如果正常生活被打擾,被報道的時候「無辜受害者」形象要深入人心,
比如孩子在學校里被欺負、家中老人被嘲笑辱罵。

3. 小女孩可信度:
(這個不能用太惡毒的抹黑,原因顯而易見,
而且下面的手段都不能和自己有聯繫,通過匿名博客什麼的,
被問到要說:「她是個正常的孩子,只是被誤導了」類似的)
說謊動機,提供的理論越多越好,是否真實不重要:
a. 小女孩的父母,可以在事實的基礎上加工,
比如虐待孩子、他們本身有性侵犯方面的問題、和男主角有矛盾等等。
b. 其他有機會指使小女孩 而且和男主角有過節的人。
c. 可以找兒童心理醫生髮表專業意見,談論這個年紀說謊的心理訴求。
d. 找先例,小孩子像這樣說謊的案例越多越好。

4. 非常規做法:
a. 小女孩的同學朋友,如果能站出來說話最好,這個要真實,否則一旦被揭穿更糟糕。
b. 找到比如竊聽器錄下承認說謊的錄音等證據。

5. 發表聲明:
以上幾點中,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等所有曝光後,注重以下幾點:
a. 強調事實,究竟發生了什麼,沒有發生什麼。
b. 向公眾表示,很遺憾這件事給大家造成困擾,但不要道歉。
c. 這件事給努力工作、愛家的自己帶來的影響,給家庭帶來的創傷。
d. 關於小女孩不要說太多,一句話甚至不提都可以。
e. 重申事件已經過去,以後不會再接受採訪等。

這種事的結果:
1. 法律方面,除非遇到很水的律師,肯定會無罪,重要的是公眾的觀點。
2. 不過做得多好,總會有人不相信,大部分人、主流媒體都相信是目標。
3. 如果小女孩那邊也很強,那公眾觀點就是一半一半,媒體認為事無定論,
這樣其實也算達到目標。

以上語言可能有點冷血,不過這種事情在處理的時候,自己要變成一個機器人。
目標是自己的名聲利益最大化,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別人的感情、利益受到了傷害,
那也是沒有辦法,這種事絕對會有人受傷,保全自己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太奢侈了。


這個問題讓人心生恐懼,比:假如你進了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還恐怖。
小孩子的眼神通常都是天真爛漫,假如真的被小孩子污衊了,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小孩對峙,在大人,律師的陪同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斷重複讓她講述這個事實,如果不是污衊,那每次在陳述這個事實字裡行間應該都會有出入;如果是污衊,那字裡行間基本上不會有出入(心理學角度)


一下子想到了《贖罪》


一看到這個話題,我就想起了這則故事,《三國演義》里有出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看原文,這裡是我在網上下載的譯文。
曹阿瞞幾經揮打,手臂都甩痛了,此刻蛇已逃去,他才有些癱軟地躺在岸邊青草叢中。
  孩子們都對他刮目相看,呼叫著:「阿瞞,下水來玩!」這時,阿瞞的母親才從家裡飛跑出來,因為已有孩子逃回去,並告訴曹家阿瞞正被水蛇糾纏的事,母親大驚而來,一把抱起躺在地上的阿瞞,忙問:「咬著沒有?咬著沒有?」
  阿瞞掙脫母懷,雙手叉腰道:「它敢咬我嗎?我把它打走了!」
  母親見他無事,且氣壯如牛,便笑著流下了眼淚……
  不久,母親因病倒床,漸漸有些沉重,吃了幾付葯都沒有任何效果。天真活潑並且貪玩的曹阿瞞不再往外跑了,整日守在母親的房間門口,寡言少語,一下子老成了許多。父親叫他出去玩玩,他也不去。有時即使出去了,不一會兒又轉回來,依然守在母親的房門外。
  他聆聽著母親的咳嗽聲,有時許久沒有聽見聲息,便從門縫裡往裡窺望。他目視著為母親端葯進去的奴婢,注意著她們出來時的眼神。
  母親終於不行了,才把阿瞞叫到床前。母親握著他的一雙小手,兩眼淚如泉湧。阿瞞卻不哭,很堅強地站立在踏板上,好像要以他的強壯,來止住母親的悲傷。
  直到母親真正咽了氣,阿瞞才哭出聲來,那種鬱積的悲傷爆發出來,化成聲嘶力竭的呼喊。他雖然才五歲半,但也明白母親永遠不會說話了,不會愛他疼他了,他越想越悲哀,越想就越有些凄涼……
  沒有了母親的曹阿瞞,便只有以父愛為心理依附了。但是父親不比母親,往往疏忽大意,只是在大處對兒子嚴加約束而已。這樣,雖然曹操得不到慈母之愛,但卻大大有利於他放縱性格的形成。他由以彈弓打鳥,發展到弓箭射獵。父親以他年僅十二三歲為由,不讓他去狩獵放野。但是曹操的放縱性格既已形成,便如發枝長椏的一株蓬勃小樹,要約束其發展,是不大可能了。
  他沉迷於狩獵,不管父親如何禁止,他總是想盡辦法,偷偷地和三五好友賓士在原野森林中。他小小年紀,騎在馬上,左弓右箭,甚是瀟洒奔放。那廣闊的荒野,那濃密的森林,那古怪的山岩,那潺潺的小溪……無一不使他感到心曠神怡,其趣無窮。特別是當他馳縱追射野物之時,那種起伏顛搖的震動,兩耳虎虎生風的快感,更使他有一種超群拔類的豪邁和愉快。每當這時,他就止不住想嘯叫呼喊。他於此時完全體會了古人的所謂傲嘯山林的情狀……
  因此,十三歲的曹操,一有機會就要出去狩獵,就要到曠野和密林之中。當然,他的行動不能讓父親知道,那樣父親就會責罵他。罵一頓倒是小事,會讓父親把他看得更緊了。他只有悄悄地避著父親去狩獵,他將狩獵的弓箭和衣服放在外面,將馬匹事先牽出馬廄,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溜走了。
  可是有一次,在狩獵途中,不幸被他的叔父撞見了。
  叔父問他:「你怎麼又在狩獵?」
  曹操說:「我剛來……」
  說著,他就打馬離開了。他知道事情糟了,叔父肯定會回去向他的父親稟告的。他得想個什麼辦法才行。忽然,他靈機一動,便率先打馬返回家中,將衣服換過後,出門到途中來迎候叔父。很久,叔父才走過來,曹操假裝在一個土坎上跳耍,猛一下就栽倒在地,呻吟不止,並且臉部抽筋,裝成中風狀。叔父見了大驚,忙叫曹操休息一會兒,他立即回去叫人。一會兒,曹嵩及幾個家人趕到了,而曹操卻不見了人。大家四處尋找,才看見曹操在後院和幾個小孩玩耍。
  曹嵩忙問:「阿瞞,你剛才是不是在外面倒地了?」
  曹操搖頭,表示茫然。
  曹嵩說:「你叔父說你中風了,現在好了嗎?」
  曹操說:「沒有沒有,怎麼說起的?我一直在這兒玩耍……哦,叔父一向不喜歡我,想必是他故意造謠吧!」
  曹嵩默然,不再說什麼。
  從此以後,不管叔父如何打小報告,曹嵩都不大相信了。曹操因此而暗喜,更為放縱了,但他仍然盡量小心,不讓父親撞見.
我小時候讀這則故事的時候很是不平靜,帶著擁劉反曹的觀念認為曹操從小就是個壞種,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發現可能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有一種能力,就是敢於和任何勢力做較量,並且不擇手段的去獲取勝利。
————————————————————分割線————————————————————

我小時候讀這則故事的時候很是不平靜,帶著擁劉反曹的觀念認為曹操從小就是個壞種,但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發現可能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有一種能力,就是敢於和任何勢力做較量,並且不擇手段的去獲取勝利。

大家不覺得這個故事裡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1、孝順,很多人做不到這麼孝順。
2、不拘一格的性格和與他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他不按套路出牌的行為。
3、善於借勢,敢於向權威說不。
4、自己喜歡的,任憑別人怎麼反對,仍然堅持。
5、既無所畏懼又謹小慎微。


無法自辯。

遠離小孩子這種恐怖的生物,能離多遠離多遠。


這個情節在狗狗小說《我在雨中等你》里也有誒!
男主喪妻,岳父岳母為了孫女撫養權用下三濫方式利用一個小女孩誣陷他,男主被捕,喪失了女兒的撫養權,被迫分離,長時間的官司。。。
當然最終一切重見曙光。

小說畢竟是作者的一整套想像,裡面的情節難以在現實中複製。


小孩聰明,大人也不可能是傻逼。
犯罪分子也有抵賴、誣陷、翻供的,一樣能被公安審訊出來。小巫見大巫,方法多了去,只要你願意花時間、花人力、花錢。
不要覺得小孩好像無敵了一樣。
況且,輿論也不是都站在小孩一邊,家長也會懷疑小孩的,只不過有些家長騎虎難下、護犢不肯承認。


剛剛從清華女生朱令被投毒事件,是孫維所為嗎?證據有哪些?這個問題中抽身,看到了這個問題,我現在認為:
你自辯也是錯的,不自辯也是錯的,唯一的方法是學會不要活在別人的目光里。

孩子不會撒謊,這是成年人的一個基本邏輯,而誣陷又是一種道德批判。人們習慣按照自己的邏輯思維去做推理,更喜歡進行道德批判來顯示自己的崇高。只要誣陷產生,謠言不會停止。就像是孫維一樣,不作聲明有人質疑,作了也有,都是固有邏輯思維和道德批判在作祟。與其去說服每一個人,還不如做好自己。


我會讓那個小孩付出沉痛的代價,例如,私下裡恐嚇他。又或者死盯著他的眼睛逼他說出實情,逼!!逼到他必須說出實情。實在說不出我會距離他0.5厘米眼睛盯著他狂扇自己耳光,嚇死他(這條一般我不會採用)我一般能用暴力解決就不用嘴說廢話


妥妥的現身說法,當年我還是一枚高中生,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個小女孩(認識)跟她媽媽說:她罵我。然後我至今忘不了她媽媽鄙夷的眼神。有一個我跟她媽媽在大街上碰面,還有很多人,她就說我這麼大的人了還罵小孩。我當時有個地縫就鑽進去了,回家跟我媽媽哭訴被人冤枉了。我媽說啥也不說了,你是啥人大家都知道,所以沉默是金啊,再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啊~想起來就是內傷。在我青春期這麼要面子的時候,被深深的~~~


從法律和證據的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首先小孩子指控性騷擾屬於被害人陳述。既然他是被害人,那他就會有自己的利益,就肯定迴向著自己說話。也就是說他天生就不是客觀陳述,他的證明力天生就存在缺陷。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放大這種缺陷,到所有人一看即明的地步。
2、如何證明他的證明力缺陷呢?
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對這個小孩子的品格進行質疑。(能誣陷你,說明他的品格一定有問題)當被害人品格有問題的時候,在沒有其他證據相互作證的情況下,他的陳述不足以定案
一方面可以舉證證明這個小孩子曾經說過慌。
另一方面,可以去找找這個孩子的性經歷。比如說他曾經有過被侵犯的歷史,那他可能會因為受過傷害、過於敏感從而誇大事實。再比如他曾經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做過性遊戲,或者曾經說話渴望性經歷的話。這說明他本身就是個性開放甚至過於早熟的孩子。還有就是去看看她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是否對戀人有性渴望。
總之,你可以證明他說謊,或者他誘惑你。就是說他是一個不可信的人。證明力不足,pass!
(有部電影叫《魔鬼代言人》艾爾帕西諾和基努李維演的,就有這麼個案子,可以參看下)


看完狩獵,心裡很難受。因為人們相信小孩是不會說謊的,特別是在特別隱私的事情上,這也就導致了男主難以自辯。但是,我們的常識就一定正確嗎?即使在警方認定男主無罪時,當地人還是心裡認定男主做了禽獸之事,還好最後在教堂,以及小女孩最終承認,才導致真相大白。只是,最後是誰向男主開槍了呢?


看看《熔爐》就知道了。


1.電影本身確實很精品,讓人震撼。
2..對於電影的情況——至少在我周圍幼兒園幾乎都是女老師。
3.如果真的攤上這事兒,不用著急,實話實說就好——好人要對自己有信心。

另外,從兩個方面說——孩子所謂的誣陷,成功是因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但另一方面,如果事情是真的,孩子如何指正也同樣是相當困難的問題。


《狩獵》
根本沒得反駁
少惹人類幼蟲。


別辨,倘若較真辨了,即便最後證明了你被誣陷,別人也會覺得你這人怎麼這麼小氣,跟一個孩子爭什麼。

那就白白受誣陷嗎?當然不。怎麼解決?那就是修鍊自己了。

倘若你平時就溫良恭儉讓,主忠義,翩翩君子,真實不虛偽(這點很重要),當有兒童誣陷你的時候,別人會說,你個小屁孩瞎說啥,然後一笑了之了。

倘若你平時就逗比不已,生活作風散漫,愛吃懶做,又常常不守信用,當有兒童誣陷你時,別人嘴上說孩子不懂事你別計較,心裡卻十分堅信這事就是你乾的。

人們判斷的時候,往往就是這麼主觀。

這不是一個爭勝負的問題,這是一個修鍊自身的大事。

如果你平時作風不好,最後被誣陷,覺得很委屈......╮(╯▽╰)╭,誰讓你作風有問題,這就是劫數把。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蘇軾《留侯論》

1.不要慌
2.從細節入手
3.能做到當成玩笑處置,大家哈哈一笑,全身而退最好。這也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幼小心靈。
4.如果孩子有撒謊的習慣,有能力有想法的話,想辦法幫幫孩子。


我覺得大家把這個問題看得太嚴重了。說不定提問者只是遇到了親戚家的熊孩子呢······


推薦閱讀:

電影《你的名字》究竟有多好看?
如何評價杜琪峰執導的電影《放逐》?
有哪些讓你看一眼就愛上的電影海報?
如何評價劉青雲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暗戰》?

TAG:電影 | 法律 | 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性騷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