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Schoellar 這一系列肖像作品拍攝時是如何布光的?
Martin Schoeller的肖像作品
如果能介紹什麼相機,後期思路就更好了。
en先謝謝你讓我認識這麼一個攝影師。
他的這個close-up系列,最突出的特點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人物的眼睛。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眼睛大致判斷人像的布光。
我初步判斷是兩個燈箱「八」字擺放於正面,與面部同高且距離較近,相機處於兩燈箱之間(有點像拍廣告產品),背景燈無法判斷,有的話亮度很低,沒有的話淺色背景布距離較近也能反射一些光。
另外,景深很淺,焦平面在眼睛、臉頰和嘴唇,鼻子都糊了,所以應該是用大光圈;鏡頭中長焦,一般這種大頭照用廣角容易畸變。
好了我找到資料了。視頻截圖,布光一目了然。兩個常亮門型燈箱,裡邊應該是燈管。這樣連頸部也能照到。從這裡看貌似沒有用背景燈。
順便看看他用的相機,中畫幅的
原視頻有更多信息,請翻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p8-ZrB-Hu6w
在youtube還可搜到更多他的拍攝花絮和訪談。
最後,還有個他很有價值的訪談,感興趣可以細看The Technique Behind Martin Schoeller"s Photography
其中和問題相關的幾句:
"I use a medium format camera that takes roll film. I light them with these light banks. Fluorescent light. Basically they look like fluorescent light bulbs but their color temperature is daylight color temperature. They』re called Kino Flos. They』re mainly used in the film industry, because it』s not a strobe light, so it』s not actually that bright. I mean they』re bright to look at because they』re much brighter than the flashing strobe obviously. But they』re for a very shallow depth of field and a very narrow depth of field which kind of also emphasizes what I』m trying to do with bringing out the eyes and the lips, where most of the expression in a person』s face is all about the eyes and the lips. I try to get my focus right so the eyes and the lips are the focus. Everything falls away so quickly because of the shallow depth of field. Everything else becomes secondary. So not only am I focusing on just the face, I』m even concentrating it more by having everything else look like it』s out of focus. "
「我使用的是可拍攝視頻的中畫幅相機,我不適用閃光燈,而是一種叫做KinoFlos的熒光燈,它通常是用來拍攝電影的,會使得拍攝對象看起來更加明亮自然。它的運用的領域和範圍都相對比較狹窄,不過可以較好地凸顯我想要表達的眼神和嘴唇。我正在努力使自己的對焦更準確,使眼睛和嘴唇更加清晰。運用短的景深抓拍一瞬即逝的神態,其他都是浮雲。」(該譯文自廣州日報 2011年3月12日 B16版,只報道該文前半部分,翻得比較隨意,roll film應該是膠捲,Schoeller用的是中畫幅膠片機)
另外還有關於攝距的,
"How close do you have to get to the subject?
I』m about four or five feet away. I』m not that close because I』m using a fairly long lens to make sure that the face is not being distorted."
離人物4-5英尺(1.2-1.5m),為了避免產生面部畸變我用了比較長的鏡頭,所以不會靠那麼近。(這個距離我經驗判斷是用85mm左右的鏡頭)
後期的話,我覺得這個作品特點也是關鍵點在布光,後期是其次。我的猜測是,先把底片數字化,調下曲線、對比度,其他就沒什麼了,他的照片求真實,不用磨皮,甚至關鍵部位可能還要略銳化。再多的,背景調下,差不多了。
=============================
補充:
謝@金釗立 的提醒與糾正,先前,我說的不完全對,但他亦是。看來看似簡單的肖像沒那麼簡單,大師的看家布光法也不是那麼容易學到。
我重新仔細看了幾個Martin Schoeller的視頻,我只能憑看到的信息說話,畢竟沒現場看過,大師的裝備也不是我等平日所遇。我也是個二吊子。。
首先,從這個畫面看,(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8QKLwDVRY4)他用的燈就像他說的look like fluorescent light bulbs,而不是所謂stripe softbox,這種燈的特點我上面截取的那段訪談里有說。
還有(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zdaiJIahUY)
好了,他說是叫Kino Flos的東西,那麼我看看Kino Flos到底是什麼,才知道原來Kino Flo是一個牌子,他所說的燈應該是如下圖這樣,我也更確切的理解「light bank」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eUeSZ3JMMg)
(youtube關鍵詞"Kino Flo"可以看到更多,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8fYCVtd81E)由此看這種燈和常見的單燈泡三角形的stripe softbox還是有區別的,完全可以作為主光。而且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兩燈之間已經沒有空間放燈了,且兩燈間距很近,包圍於模特面部正前方,臉兩側得不到太多的光,另外模特兩側都有一面黑布,多少起到一點吸光作用。
從下面這個視頻截圖也可以初步看到這種效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MmsLGqS-rY
而立體效果,我想除了布光,牛X的中畫幅相機也幫了不少忙,另外,在後期暗房也做了工作。
-----------------------------------------
我通過仔細看了幾個視頻,發現他還用了閃光燈,我之前忽略了,所以說我前面講的不完全對。但目前為止我暫沒有依據判斷他用閃是為了打亮面部還是背景布。
下面這張圖是他用的背景燈(我發現他是有時用有時沒用,有時是用閃)
--------------------------------------------
至於 金釗立 提供的那段視頻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TGXhWjAf4,我之前也看過,但那是關於Schoeller的另一個人像系列「female body builders」的,兩個系列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其中一個就是前面加了兩個燈。
這是成片
----------------------------
BTW,他在close up系列常用的機器是Mamiya RB67
@Louvix 說的布光不對,光兩側兩個stripe softbox不可能這種中間亮、兩頰暗、充滿立體感的肖像效果。
人物正面斜上方肯定要有個beauty dish或者grid softbox做主光,兩側兩個stripe softbox其實是輔助光源
我說詳細一點。結論放在最前:用了兩盞燈 三張黑卡紙 1第一盞放的很近的八角柔光箱。中間還貼了一條矩形的黑卡紙。 模特臉的左右側20cm左右處各放了一張黑卡紙。2第二站燈打背景 是放在 模特的正後方從下往上打。
1.你分析布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眼神光(看形狀就知道不是矩形的kinoflo)(沒有眼神光的情況:光源放的太高,模特沒有睜開,光源就看不到了或者根本就沒打燈的,這用情況後期可能會加上眼神光,但是後期做的一般形狀規則不透亮,很死板:一般拉個n角形的白色,減低透明度。)
你看他的眼神光。注意!圖案不規則但是是中心對稱的! 這種不是由光源的形狀導致的,如果是光源的形狀導致,那麼兩個眼神光應該是一樣的,而不是對稱的。看形狀像一個大的八角柔光箱放的很近,或者是柔光傘,我認為是前者。 中間有一條黑色卡紙擋光為的不讓鼻子出現高光有一種凹進去的感覺。注意臉頰明顯比鼻子要亮。這是反常的,也是這組照片的特色之一。
2「@金釗立
「兩側兩個stripe softbox不可能這種中間亮、兩頰暗、充滿立體感的肖像效果。」
其實在臉的兩側放黑卡紙遮住側臉的光線就好了阿。 @Louvix找的圖 他用的kinoflo 就不用黑卡紙了因為kinoflo自帶四葉片擋住就好。
你看模特手臂上明顯的明暗交界線。就是擋光的效果。
3背景上面暗下面亮說明 背景光又用了一盞燈從下面往上打(因為主光是平行照射的不會有這種漸變)。
這張照片應該是攝影師身邊沒有kinoflo 的一種代替方案吧。可能是為了突出顴骨。還用了廣角鏡頭,(所以眼神光面積很大)大光圈。後期處理不多保留了臉上的雀斑,能留的都保留的原則吧。布光不用畫了吧。
先說一句:不要只看大師用啥器材,關鍵看最終光效。
手機碼字,補貼圖不排版。記得的話回家再畫個布光俯視圖。
先觀察眼球的反光物,判斷左右是一樣的燈具。基於前人的大量圖片和視頻鏈接,kino無疑。kino可理解為帶限制光線散射角度的柔箱,且不安裝柔光布。kino好處是有多條光源,有消減陰影的效果,同時是直射光,也有硬光的質感。所以kino憑藉他的幾條光管佔據大量影視作品主布光工具,是有其道理的。柔中帶硬,是拍攝人物的絕佳光源。
類似效果的,有broncolor的一種條狀閃燈,無敵好用。當以人物和產品為拍攝對象時,你會覺得這幾萬花得值。昔日用自行裁切的乳膠版模擬這種效果,簡直往事不堪回首。
知道原理了,可以自行模仿了——長條柔箱加黑旗。閃燈是單點光源,必定太硬且集中,加上柔光布可改變光質,具體怎麼改不好說,兩塊布硬了,就留一塊,單留外面那塊太柔了就改單留裡面那塊,還是柔了就改用柔光紙(牛油紙),嘗試到滿意的光質。
然後就開始兩燈的外側加黑旗擋光。這裡也是變量多,開口大小能控制壓暗的邊緣大小。黑旗邊緣離任務遠近控制明暗交界的軟硬度。自己摸索即可。
接下來觀察額頭和鼻子,明顯額頭有圓形散開的高光範圍,鼻樑明顯高亮,兩側稍暗,相機上方必定有燈。但因為在眼球看不到反光,可推測放置的挺高。也許不算很高,但人家歪果仁眼眶突出,自帶遮陽傘啊。
這裡用甚麼燈也是有變量的。或許面對立體的老外,小型雷達罩(beauty dish)即可,或者不那麼立體的老外也給加上蜂巢即可。但面對我們亞裔的扁平面,請上標罩加中密度蜂巢甚至高密度蜂巢(我習慣叫格子大的是大蜂,格子小的叫小蜂)。實驗證明不這樣限制光的範圍,營造不出那種明暗豐富的過渡。
最後觀察下巴和頸部。沒有明顯陰影吧,加燈。一個方型柔光箱從下往上打即可,一定要柔,減淡面部所有陰影。
基本一個打燈思路出來了。而關於背景,無傷大雅,自行尋找質感粗糙且顯著的布料掛起,在人物後方給它一盞燈做一個圓型漸變的光就好了,甚至隨意改材質。
這只是給一個思路,學會怎麼觀察別人的作品然後臨摹。關鍵還是得實操。
以上我一直說到器材的變量大,是因為國內的器材尤其燈具太雜亂了,質量不穩定。愛玲瓏的標罩有增亮效果,但金貝是減的。不過後期也改進了,還是可用的。就是費心一點。
關於相機,現在真的不用太較真了,135基本不會太大差異,尤其有後期工作的,燈光顯得更重要。這是同行和很多設計師告訴我的,且大家都認同。然而除非上數碼背,這時色深度,動態範圍,立體感,質感等方面才有顯著區別。而且鏡頭也功勞不少。把哈蘇或contax的鏡頭轉到canon上,誰說佳能畫質肉的出來!
另一個,圖片中的淺景深,135也可以。知道超焦距吧,把其反過來操作,就有淺景深效果了。再不濟還有高斯模糊。
說說鏡頭焦距,這應該是中畫幅標鏡,大概80mm-90mm,而且拍攝距離很近,半米到一米之間。圖中看出有明顯中間放大的形變了(魚眼?)。
關於後期製作,銳化是重點。突出質感。
然後嘗試去吧!看了前面兩位牛人的答案,深受啟發。作品感覺是通過將臉頰迅速變暗和虛化,呈現一種浮出的感覺,加上瞬間的特質表情,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是否前側的兩個燈是縱向聚光的,而且光有交叉,使得正面疊加,兩側衰減。兩側再吸光強化。此外,機頂會不會加上減兩檔的正面補光再強化?---新手學習,向各位請教!
交叉補光,長形燈箱在相機兩側對象打光,也就是左側打右側右側打左側,使用遮光控制,不會引起左側燈打到攝影師左側的人物身上過多光線。
立體程度,也就是側面與正面的光比靠燈箱距離相機距離與被攝體距離所形成的夾角大小來控制。
看圖,應該是這樣的。其他背景光,頂部高光有偶爾出現。
推薦閱讀:
※想成為一名攝影師,先從攝影助理的工作做起是好的途徑嗎?
※互免攝影單的照片版權應該歸誰?
※怎樣用手機拍證件照?
※如何鉴定自己的摄影水平是否达到了接客片或者从事相关职业的标准。?
※高像素照片該如何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