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累月堅持騎自行車,大腿會有哪些變化?很誇張的肌肉是怎麼得來的?

疑問來源於一個微博圖片。發微博的人說這是紐西蘭的自行車運動員發的圖片。他們的大腿有哪些變化?如何形成的?


長年累月騎自行車,還要看騎行的距離與強度,才能判斷肌肉性能的變化及形態的變化。紐西蘭那個自行車運動員應該是場地短距離的選手,需要的是肌肉的快速力量,肌肉橫截面極大,絕對力量就相對大。但我覺的那個運動員的臀肌應該也很發達,只是我們傳統上認為等車僅僅需要大腿,尤其是前群肌肉發力。環法賽是長距離的公路賽,很顯然需要的是肌肉耐力與心肺耐力,那麼訓練時偏重的是對肌群的長時間的持續刺激,而且肌肉肥大對於長距離選手來說,會額外消耗更多的能量。究其根本,至於訓練對肌肉機能形態等改變的生理學依據就非常複雜了,搞不懂。


這是2012年環法自行車賽某賽段前三名的照片

至於提問圖片中右邊那位Robert F?rstemann,腿型在自行車運動員中也算是異數。他是德國隊參加短距離競速賽的(@王亞樵答案中的女子選手也是這個項目),相當於自行車中的百米選手,和我們一般的鍛煉強度差別很大。日常健身的話,只要姿勢正確,騎車是很好的減脂塑形運動。


其實你們說的都不完整!

先講健美吧,肌肉分為紅肌(毛細血管多)和白肌

紅肌多意味這耐力好(endurance),而白肌意味這爆發力,也就是力量(strength)

健美中的RM(repetition maximum)值表示你在一個特定重量下完成動作的最大次數。比如我能卧推80kg5次;換成60kg的話,就能做10次。這兩種方案帶來的訓練效果是不同的。 之所以出現RM的概念,就是因為經過研究發現,並不是每次練到力竭都是有效果的。重量與次數(以及組數)的選擇,對於訓練結果有著顯著影響。
  用簡單的表述就是:


  「大重量,少次數」的訓練方式偏向於增加肌肉力量和體積;
  「小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式偏向於增強耐力,降低體脂;
  具體來說,根據研究發現:
  1-4RM主要是訓練絕對肌力和體力;
  6-12RM主要是訓練肌肉體積;
  15-20RM主要是訓練小肌群體積和增強肌肉線條與彈性;
  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體脂、增強心肺功能的效果。

所以,@raymond wong說的環法比拼的是耐力,幾百公里不可能用衝刺的勁去使。此類運動員相當於高RM的訓練效果,所以肌肉有線條

@王亞嶕 說的是競速,比拼力量,這時候靠的是白肌,採用6-12RM的訓練方法。所以肌肉很粗

這下子一清二楚了吧?


就像長跑和短跑技術要求有區別一樣,自行車也分短距離和長距離,設備和技術動作都不一樣。@Raymond Wang 的圖片是環法自行車賽,賽程大約3200公里,典型的長距離騎行比賽,而對比@王亞樵 貼圖的都是室內短道選手。環法的那幾位整個體型都很纖細,而咱們的中國隊姑娘們的體型目測都比他們壯得多。

短距離強調的是爆發力,所以必然在肌肉力量上下功夫。和跑步相比,自行車運動的發力更多地依賴於腿部特別是大腿肌肉蹬踏的力量,所以運動員很自然地選擇針對性訓練,把肌肉練成「雞肉」也不奇怪。長距離靠耐力取勝,強調維持車速穩定,心肺功能第一,肌肉力量並不是最重要的。環法甚至還是多天比賽,有休息間隔,幫助運動員休息和調整肌肉狀態。這種運動對燃燒脂肪有很好的作用。

順便提一句,場地自行車賽的賽程距離一般在1公里到4公里,這個距離比我們一般日常生活的自行車騎行都要短。我自己每天的騎行距離單程10公里,周末有時候半天騎行單程大約20公里。靠爆發力騎行4公里可以,10到20公里就不太現實,所以我們日常騎行的動作要求更接近長途騎行,大可不用擔心練成那種彪悍的大腿。


我想這得先從出於哪種目的的騎車方式考慮。如果只是簡單的出行,如上班、上課等,就不會有出現肌肉這種現象。就如他們說穿高跟鞋可以塑小腿,其目的就是通過加強小腿的肌肉,以此達到塑形的目的。不過這也很難就能穿出健碩的小腿肚呢。所以說如果每天只是以鍛煉為目的的騎車是很難練出僵硬的肌肉塊兒的。但是對於從事自行車項目的運動員來說,每天的高強度和長時間訓練就會使肌肉在一段時間內就有明顯的改變了。看到上面那張圖不得不說那個人應該從事專業的健美運動,他們能擁有如此誇張的肌肉,肯定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都為之付出,如在飲食上也有很大的節制,運動的強度,甚至還會通過使用一些促成肌肉生長的功能飲料,都會幫助肌肉的形成。


白肌負責爆發力,橫斷面粗,無氧運動較多容易練出白肌。比如短跑,舉重的都是白肌多。
紅肌負責耐力,橫斷面比較細。長跑運動員紅肌較多。
貌似長距離的有氧自行車訓練是唯一能夠使紅肌增長白肌負增長的運動。也就是說,腿不會粗。
那兩哥們是場地賽的運動員吧。無氧練太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肌肉類型是天生的,也就是說,運動員的肌肉組成決定了他們練習的項目。讓一個天生白肌就少的人去騎場地是出不了成績的。這個在選材的時候就決定了。就像選長跑運動員就要腿細膝蓋小的。如果你天生就是大粗腿,有氧練得多也只是在一定程度內變細或塑形。改變不了粗腿的現實。。


謝邀!怒答!
以上答案看得我實在忍不住了

作為自行車裁判回答你一下吧。

題主的圖片不知哪裡來的,別誤導人了。自行車運動員四季都需要穿著騎行褲,故左側可能是自行車運動員,但右側絕對不是,都沒有被曬的痕迹。

然後樓上幾位的圖片,算是比較說明問題但不夠完整和全面。
公路賽
公路賽賽程和比賽特點決定了肌肉類型接近於長跑和馬拉松運動員,長時間騎行+大體力消耗+熱量補充很少,所以一般能練成大腿粗的誇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你運動量不夠或消耗小於補充。而且,樓上的也知道發的是環法,國際公路多日賽目前沒有女子項目!!!男子和女子的肌肉發展類型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能和下面那幾張中國場地運動員郭爽的照片相比,沒有可比性。公路單日賽單項賽中女子運動員的大腿肌肉群也是相較男子粗一些,脂肪層也厚一些。
場地賽
場地賽最長距離為120圈,有時為160圈。但那是記分賽,不需要一直衝刺和保持高速。場地賽道每圈距離250m,少數為333.33m。場地賽對運動員的要求是瞬間爆發力,力量和速度。因為場地賽內容多為短途衝刺和競速賽,200m行進間計時賽、1km計時賽、團體競速、個人競速、團體追逐等。所以肌肉類型有些像舉重運動員的大腿,但小腿都很細因為蹬車主要是大腿和膝關節的參與運動。但絕不會像題主那種誇張的腿。另外男子場地運動員肌肉也不像女子,都是稜角分明沒什麼皮下脂肪。可能有人要說場地賽都是室內,騎行褲也曬不黑,但平時訓練和早期的賽道都是室外的。誰能天天場館訓練?賽道太貴了,維護不起的。都是進口橡木且不得上漆,軟得很。平時哪捨得訓練用。
山地賽、小輪車賽
這倆都是短途和非力量型的比賽,所以一般不涉及題主問題。這次不談。
以上。想到再補充


對個人來說,什麼情況都會有——不具有普遍意義。
能把自己練成那樣需要的是驚人的毅力和不節制不科學——一般人做不到的。


從腿部顏色判斷確實很像自行車運動員,但我相信右邊的不是爬坡型車手。騎車會瘦腿騎車也會粗腿。和強度有很大關係。大強度下(主動)造成肌肉拉傷然後依靠自身恢復能力完成身體素質提升。然後腿會變粗,但不會粗得離譜,增長的是蛋白質而非脂肪。其實粗都是其次,你會發現狂野自行車愛好者小腿都可以用「堅硬如鐵」來形容。


這圖片肯定是專業運動員來的,他們必然進過針對性的訓練(健身房)才把大腿練得這麼粗。而練得這麼粗的目的是在於為長期比賽提供更好的耐力基礎。
普通人踩踩自行車,遠遠達不到這麼程度。他們專業水平要大大超過普通人,不然運動員白叫了哇


作為一個女生,寫給女生的回答。
我有一年半的時間,每天騎車,風雨無阻,大冬天照騎不誤。在這兩年里,我的腿型達到了有生以來最好看的樣子。小腿肚子向上長了,小腿顯得纖長了。大腿內側頑固性脂肪不見了,大腿腿型勻稱而健美有力。
所以不要怕腿不好看,放心騎吧。


坐在自行車后座不會長肌肉(羞羞),這道題目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騎自行車會長哪塊的肌肉?自行車是會刺激男性下半部肌肉生長和改善反應速度的,是的自行(自信)車運動可以有效增長男性性功能,無論你是攻受,親測有效。(隔壁小王閱歷也是很豐富的)

正經來說,你騎自行車時座位的高低都是會影響你腿部肌肉不同方位的刺激,我們化繁為簡,化簡為實踐性。鍛煉明顯的是臀大肌(翹臀)和腿部全部肌群。其中臀大肌、縫匠肌、股直肌和股內側肌尤為明顯。當然一般伴隨著新成就:"膝蓋中了一箭"。


我每天上班來回共一個小時自行車程.有兩個上坡. 目前堅持一年半, 每周五天,除颳風下雨天氣惡劣生病以外,一天沒落.
大腿無任何明顯變化


個人體會啊,大腿外側的肌肉會變得發達一些,因為我騎自行車的時候是大腿外側的肌肉在用力。長時間騎,很明顯的。


要看LZ指代哪種腿細和腿粗了。。像模特那種肯定是不鍛煉沒肌肉的。。。但是騎車肯定會變成健康型小腿(就是按照一般看妹子來說有點粗但其實不是胖的那種)
還有就是要看你本身腿粗不粗。。本身粗的話就不會變粗,如果是脂肪很多會轉換成肌肉還能看著變細。。
但是如果本身很細,既沒有多少肌肉也沒有多少脂肪的那種。。。那如果增加肌肉肯定是變粗的。。說自己變細的肯定是本身自己腿就粗=。=。。


樓主知道西斯龍么
請直接百度圖片搜索


照片上這大腿是德國場地車手forstemann吧?場地車拼的是爆發力,長途自行車拼的是耐力,發展的肌肉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在看比賽直播的時候,你聽過最意外的解說是什麼?
如何評價「霍頓譏諷孫楊只是贏了個嗑藥的騙子」?
游泳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黑人的強項?
美国游泳运动员莱德斯基为什么这么强?
如何看待加拿大國營廣播CBC解說員罵14歲中國泳將died like a pig?

TAG:健康 | 健身 | 自行車 | 騎行 | 奧林匹克運動會? |